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25 10:57: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是一本由[阿根廷]季诺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一):什么时候孩子可以看世界?最好是大人不说话的时候。摔倒的老人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是一本由[阿根廷] 季诺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一):什么时候孩子可以看世界?

  

最好是大人不说话的时候。

摔倒的老人发声呼救,经过的行人立刻心生疑虑最后选择置之不理时,孩子们发出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没人扶老奶奶一把呢?家长紧拉住孩子的手,一边说小孩子别多管闲事一边加快脚步离开现场。孩子最喜欢抱着电视看动画片,有时候会模仿桥段即兴表演,本以为可以博得父母一乐,但是他们只是紧皱了眉头,连夜写了一封举报信上去,没多久,动画片不见了。孩子在学校的生物课上学到了一些关于男女亲密关系的词语,回家问妈妈:妈妈,妈妈,什么是性啊?孩子们的肚子里当然还有许多从周围同学和社交媒介那里听来的更加违禁敏感的词,恐怕说出来少不了一顿毒打,对此,孩子们非常有自知之明,父母对这类问题讳莫如深到当孩子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欺骗:你是充话费送的/天上掉的/垃圾桶捡的,正视问题对父母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过年是孩子们最尴尬的时刻,家长们带着孩子走亲访友,饭桌上,他们高谈阔论,孩子们呆在凳子上一言不发,正襟危坐,只是为了等到家长cue他们时就佯装热情地站起来,但尴尬的脚趾在地上能扣出两室一厅来。

孩子们的说话权总是被剥夺,父母给孩子制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却从不让他看真正的世界,也从不认真倾听他的声音,而这正是《玛法达看世界》的意义所在。

《玛法达看世界》是阿根廷国宝级漫画大师季诺最负盛名的作品,半个世纪以来,玛法达和她的朋友、家人们一起来到了全世界不同地区和家庭,带去了不同的欢乐与思考,之所以超越国别和时间,是因为季诺关注的主题是普世性的,永恒性的,季诺借玛法达之口,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地球生态,民主政治,妇女地位,教育与工作,社会保障,儿童权利等等问题的思考,本来是成人向的,因为看起来这些问题都是大人该关心的问题,但哪一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心力交瘁的大人奔波于日常事务,那么,交给孩子们来看的话,倒也不失为一种方式,还多了一份童趣,再说了,大人还不一定有孩子们那么多的好奇心去思考这些问题嘞!

于是,玛法达,这个在黑色蓬蓬头发上扎粉色发箍的小女孩,带着她独有的思维,犀利的发问,纯真的话语和可爱的模样给各个年龄层次的阅读者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小孩儿怎么会给大人上课呢?当然是艺术大师季诺先生利用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博学多思的脑袋,人道主义情怀和引人深思的幽默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闻。正如著名作家三毛倾力推荐本书时所说的那样:玛法达,是高度的幽默,这种幽默,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纯,无论哪一个年纪的人,用一点点心思去看,都会获得微妙的了解和共鸣。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套书吧。

这套由后浪出版的书籍一共八册,包括《不公平》(第1册)、《地球还好吗?》(第2册)、《我们这一家》(第3册)、《欢迎来上学》(第4册)、《我讨厌喝汤》《第5册》、《战争与和平》(第6册)、《世界原来如此》(第7册)、《永远的好朋友》(第8册),在编辑精挑细选后,该套书浓缩了原著的精华,每一册围绕一个主题,季诺采用了隐喻的手法,从小场景,小道具,小事件中联想到宏大普遍性的主题,发人深省,比如玛法达会对着小熊说:

玛法达会把地球当做生了病的人,以此来讽刺地球上不负责任工作的人,会将宝宝吉耶的大喊大叫联系到政治领导人的做派,会站在街上质问修路工人对道路的破坏,会对街上交警的警棍做出有意思的解答,会跟小鸟沟通,妈妈化妆也能说个头头是道,起床后她会觉得世界还没变好就继续睡觉,极其厌恶喝汤,因为在阿根廷的文化中,人们相信喝汤可以快速长大,而相信了这一点的玛法达则极力抗拒成为大人,玛法达的回答也十分直接:只要一个不小心,大人就会丧失只有我们小孩才有的理想,就连她说教宝宝吉耶时的语气像大人都让自己难受不已。她还说:我们是小孩,本来就幼稚,但是一些大人却越活越幼稚。

众所周知,大人总是被批判的对象,《小王子》中,大人将我画的大蟒蛇看做是普普通通的帽子,当我画出了第二幅作品耐心地跟他们解释时,大人建议我最好别再画大蟒蛇,不管是肚皮敞开的,还是肚皮闭上的,我应该专心学习地理,历史,语文和数学。

同样地,在《玛法达看世界》中,只有玛法达和她的朋友们对万事万物的发问与关心,而大人,时刻紧锁眉头,双眼昏花,保持着沉默寡言,瘪着嘴的样子。

玛法达的金句:我想在母亲节祝福全天下的妈妈,还有提醒那些忙着洗碗、熨衣、煎煮炒作,牺牲奉献的妈妈们,你们知道吗?洗熨煮不是让你们牺牲人生、磨掉个性、烫出烦恼哦。

玛法达勤奋地看报纸,看书,看电视,听广播来了解世界,她站在小板凳上,双手张开,张大嘴巴激动地表达着自己对于这世界的看法。

无论是核武器还是世界和平,玛法达的举止孩子气,但内容可是很严肃呢。没有人回答她是不是说明了这些问题的无解呢?

要想成为世界级漫画,可不仅仅是借用儿童视角表达高级独特的观点那么简单,可不仅仅是讽刺时局,批判黑暗那么简单,对读者来说,更具有启示意义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中寻找真理。

“禁止踩踏草坪,那么自尊也不可以践踏吧?”。

“当一个老板举起食指,就会有三千个劳工卷铺盖回家。”

“唉,真糟糕,女人在人类史上扮演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永远的抹布。”

“与其说这是个星球,倒不如说更像太空中的一座大杂院吧。”

“泡泡糖真有趣,吹破泡泡的感觉和梦想破灭还真像。”

难道这些真理不正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吗?生活本身才是最高级的艺术,就算是一块抹布,都能提供一则警示恒言,无论是谁,当被给予了说话的权利时,都可以像玛法达这样,这应该是第一步。

最后,该套绘本是专门面向儿童的“全彩绘本典藏版”, 选择了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场面、经典语录,着重探讨学校、家庭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画面独立成篇,重新上色,装帧精美,值得一读。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二):听到电台里的新闻,玛法达绝望地转向了她的小地球仪

20世纪40年代开始,广播电台成为所有人都接收的大众传播方式,而阿根廷是当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电台拥有国家。

足球、探戈、玛法达……作为西班牙语世界里最著名的小女孩、如今阿根廷旅游业最可爱的代言人,玛法诺的形象在阿根廷,甚至智利、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随处可见。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智利街371号——季诺创作玛法达时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玛法达的家,每天都有排队等待拍照的游客。

玛法达,这个出场时设定为6岁的小女孩,生活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阿根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最初是季诺按推销曼斯菲尔德系列家用电器的广告公司的要求,模仿查尔斯·舒尔茨的《花生漫画》等形象,在1964年塑造出来,并以M字母为开头为其取名为玛法达。季诺翻看了大量的《花生漫画》,并承认自己受到了查尔斯·舒尔茨作品极大的影响。安伯托·艾柯认为玛法达和查理·布朗分别代表了来自南北半球的被世界忽视的孩子的声音。

阿根廷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传统阿根廷家庭都有着满足物质需求和社会地位的简单理想,孩子小学毕业后能够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从最底层做起,再慢慢晋升。在欧洲深陷一战泥潭之时,这里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移民携家带口地定居。

这种简单朴素的理想在1930年9月6日被彻底击碎,一场军事政变结束了阿根廷69年的宪-政时期,阿根廷进入了一个恐慌的年代,整个二十世纪阿根廷共发生了六次军事政变,分别在1930年、1943年、1955年、1952年、1966年和1976年。在国内文人政府和军人独裁的反复争斗,与世界冷战白热化的背景下,持续的恐惧与人权暴力让坐拥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国家,陷入了长久的经济泥潭中。

季诺说,每个人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他的国家的产物。从这可以看出,玛法达标志性的愁眉不展、一脸错愕的表情和似微风吹过、不着痕迹的吐槽与控诉,针对的不只是自己的祖国,更多的是这个世界和全人类。

玛法达除了整日为天下事忧愁,还不爱喝汤。好像只有这种执念才证明她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但其实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解读,据说阿根廷人认为小孩子喝汤会长得快,玛法达对喝汤十分抗拒,表示她不愿长大成为大人。

还有分析认为,汤影射了阿根廷当时的军事统治,象征着压制,是一切不得违背的严格规定,正是这些规定和义务夺走了人们的自由。我倒觉得,一个讨厌某种食物的孩子,会在每个让人厌烦的餐桌时光里,把它想象成恶魔怪兽,不断编造出它的可怕故事。

看玛法达和她的朋友们的言语,常让我感受到一种探戈的神韵闪耀其中。探戈歌词多使用俚语,其中描绘的世界丰富多彩,总基调则是尖锐的现实主义,在其中还存在着一种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对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要求比对工人阶级和探戈起源的无产阶级的要求要高得多。探戈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悲悯,但当人们去那些有探戈音乐并可以跳舞的地方时,他们并不是去那里诉苦,更不会在那里制造悲伤。相反,他们应该是要远离痛苦,远离残酷的现实,去寻找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取的快乐。

从小就喜欢披头士乐队的玛法达,不知道是否也喜欢探戈?长达后会不会去写探戈,她会怎么书写贫困?如何谈论自由?对性别话题有什么看法?面对今天的世界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三):隐秘的玛法达

  

某知名问答网站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凿口井穿过地心,我国各个城市在地球反面分别对应哪里?

这里涉及一个地理学概念: 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意即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

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地球,我们会发现,我国的东部地区的对跖点是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戏谑一点说,我们和阿根廷人民,正互相“踩着”对方生活呢。

被马尔克斯提升到“季诺疗法”高度的阿根廷国宝级漫画大师季诺(Quino)笔下的六岁女孩玛法达,也是一位“地球仪爱好者”。她以看似超越年龄的智慧,孩童式纯真却率直的口吻,为我们带来了关乎整个世界的惊人发问与反思。

这个夏天最热门的剧集《隐秘的角落》提醒我们别轻视孩子,那个黑色却现实的故事里,三个孩子如同成年人们的镜子一般,映照着欲望、纠葛甚至杀意。

轻视更年轻的人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原是默认的规则,什么黄口小儿黄毛丫头之类的词汇更成为民间俚语,可20世纪是个压缩面膜一般的世纪,如今的孩子早已不同于前面几千年里恭顺缄默近乎隐性消失的存在。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能已经翻新出全然不同的意思,别小看三五岁的孩子们。孩子什么都知道。

阿根廷在这个世纪里历经的波折也是压缩式的,戏剧式的。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就是一个高收入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后,阿根廷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倒退为发展中国家,直到2019年,阿根廷才再次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可以说,阿根廷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玛法达的故事,主要就发生在这段“陷阱时期”。

不安宁的六七十年代,外部世界在“冷战”,阿根廷在被西方“抛下”。所有成年人都疲惫,所有家庭都焦虑,这些情绪都会被小小的玛法达看在眼里。她对着家里的地球仪说话,试图理解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能否沟通;她抱怨妈妈逼她喝汤,小小的脑袋里已经有了对于制度的反抗;她的朋友里甚至有一位名字就叫“自由”,而另一位痛恨上学的菲利普,也常常说出类似当代社畜的心声……

时至今日,我们离开当时当地的情境来看玛法达,她还是迷人的,感恩于季诺的智慧和金句,虽然玛法达的形象永远是头发蓬松的小女孩,但她说出的话却历久弥新,摆在任何时刻任何国家都有适应性。难怪《花生漫画》的作者舒尔茨都说:“……我同时惊讶于那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的深刻。而且,他知道什么是漫画,什么是幽默。我想他是一个巨人。”

玛法达对这个世界表达出的冷感和悲观,已经微妙地回应了21世纪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这些顽疾。我不能说季诺是个先知,我们只能叹服于他的哲学隐喻是跨时代的,是洞悉到某些终极思考的,是借这个卡通形象人畜无害的隐秘性,向更多的人们传递着他心底的某些担忧的。

当然会喜欢读完什么不也用想的软萌绘本,但“玛法达”这样的绘本实际上是更加重要的精神财富。成年人会爱上这个小姑娘,孩子们一定也会,别小瞧了玛法达,也别太高看自己。只要玛法达之问,还有人回答不了,我们就应该加倍努力,为这世上所有对地球有好奇有怀疑有期待的孩子们,创造幸福的可能性。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四):小孩拥有大梦想很可笑吗?别再打击孩子的梦想了

  

关于梦想,我们早就听说过太多的案例,但是当落实到自己孩子身上时,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让恐惧占据内心,要么认为太平凡,要么认为太可笑。

我们总要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教育孩子,我们希望孩子能过上稳定的生活,总认为独辟蹊径的生活是不可取的。孩子“瞎折腾”、寻求激情和梦想都成了一种浪费,终于孩子活出了我们想要的样子。但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孩子出现在身边各个领域时,我们又这样感叹,“人家怎么会养出来这么优秀的孩子。

其实静下心想想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别人口中夸赞的孩子,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忽略了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以及真实的热爱。

成年人的我们有太多的人每天机械性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内心无比憧憬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且为之专注,美好、沉迷且有效。

让我们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我们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早晨都满怀期待地走出家门,去做他热爱的事情,开心快乐,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

行走时也别忘记自己的初衷,育儿也是一个道理,我们最开始希望的是孩子健康快乐,走着走着就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成为母亲之后,我会时不时阅读育儿书籍,主动学习,将自己的固势思维逐渐转化为成长型思维,将自己从自我世界中抽离出来转而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前几天入手的《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育儿理念,曾经我可能会笑话孩子们提出的大梦想,认为遥不可及,如今我不再这么认为,“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不可笑,小小年纪也可以思考世界,让孩子关心“大问题”。

主人公玛法达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她每天提出很多古灵精怪的问题,她关心世界,崇尚自由与和平,是个理想主义者,常常对成年人的世界发表真知灼见,而这一切对于他们的成长百利无害。

一、创作者介绍

玛法达是阿根廷漫画家季诺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形象,故事中的玛法达只有6岁,外表圆润可爱,却是一个 “小小哲学家”。

“玛法达”系列原作,是季诺于1964年起连载的四格漫画,早期定位为面向成人读者的幽默漫画,后期许多中学生渐渐爱上了这部作品,直至很多儿童也成了小“玛法达迷”。孩子们常常对这部作品似懂非懂,却又爱不释手。这是因为玛法达融合成人思考的言行中,深层体现的是童真和童趣。不仅能够打动成年人,也赢得了无数孩子们的心。

玛法达是阿根廷国宝,是南美文化象征,风靡世界50年,她与足球和探戈齐名,是南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之一。

创作者季诺是南美洲代表性的漫画大师。他的作品取材来自日常,寓意却隽永深刻,让人在一笑之余,回味出难以言传的滋味,联想到自身。漫画内容关注社会议题,关注人性,以幽默的讽刺和批判直指人心。

《史努比》的作者查尔斯·舒尔茨这样评价,“他所选择的是难度最高的漫画视角,而我同时惊讶于那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的深刻。而且,他知道什么是漫画,什么是幽默。我想他是一个巨人。”

小人物可以有大梦想,梦想和年龄无关,那些不断让世界变美好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心存美好的梦想。

二、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值得深思

“人生四十岁才开始,那我们来这么早干什么?”

“妈妈,我们的生活算体面吗?那我们之后要把它过到哪里去?”

玛法达和她的小伙伴们的发言,让人发笑,也让人思考。

01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故事中六岁的玛法达有主见,从不盲从,她敢想敢说。

童言无忌,天马行空,多么美好的年纪,然而很多孩子会因为不敢说,不敢做将想法放在自己心中,成长对于他们而言是盲从与听信。

玛法达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她提出很多甚至我们大人都难以思考的问题。

“既然说人生是所好学校,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学,这所人生学校有什么不好?”

“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生命中遇见的每个人改变了你,你就不会是今天的自己?”

“媒体很糟糕的一点就是不让我们有时间和自己对话。”

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真理,玛法达并没有盲从,而是会在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责备孩子动手能力差,不会自己思考时,我们是否想过孩子小时候习惯的培养?

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思辨判断能力要从小开始。读书早知行合一,方可为己用。

读书讲究的是为己所用,好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寓教于乐,爱上读书,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小姑娘玛法达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很多事情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出错,但却缺乏自己的思想。

02拥有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小时候,家人问我们长大了想干什么?那时几乎身边所有人的梦想都局限于身边所能接触到的职业,比如:老师、医生。

当然,那个年代的我们视野局限的更多原因在于周遭环境的接触。

如今再问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梦想,五花八门的答案呼之欲出,平凡亦或伟大。

有太多的家长总想要干预:有人觉得孩子的梦想太平淡,有的人又认为孩子想法太大。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玛法达,玛法达的思考不局限于日常生活,很多内容也上升到了国家,比如社会、教育、女权等大议题。

她曾以“让地球停下,我要下车”来表达对世界的不满;也曾在母亲节说出“洗熨煮不是让你们牺牲人生、熨平烦恼、磨掉个性哦。”

玛法达虽然只是故事中作者刻画的人物,但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梦想不因年龄受限。

看到这里,拉回现实,反观自己,以后不再过多干涉孩子的梦想,无论“大小”。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之努力会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所有梦想的努力实现都可以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做出一些贡献不是吗。

思考世界,不分大小!(玛法达)

03孩子拌嘴?“不听话”

和朋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故事中的玛法达和自己家的孩子相似之处就在于每天都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拌嘴,不听话的表现。

关于这一点我一点也不担心,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儿理念,就像我认为《玛法达看世界(全七册)》中的玛法达就很可爱,她种种问题的背后代表的是她的责任感与关心。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特别听话的孩子,那样会失去她的主见。她的提问意味着她拥有独立思考意识。

不听话,拌嘴是孩子成长路上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的育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更多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拌嘴可能是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重视,也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想法不被尊重或倾听。

不听话不代表孩子不够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而背后的真实原因则需要我们耐心倾听。

我反而更希望我的女儿会和故事中的玛法达那样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有主见,有自己的梦想且为之努力。而在此之前我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正确的引导,和她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幼儿对未来的设想以及对自我的设想,往往和自己的早期经验有关。丰富幼儿的早期阅历,培养其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树立梦想,为之启航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说:“你发现你太喜欢做一件事,以至于都等不到第二天天亮就想去做它。”

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梦想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关于梦想,很多孩子对于此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不知道梦想为何物?或者说梦想只存在于口头之上。

我们苦恼孩子的未来是因为对孩子缺乏正确的了解,没有理想的人,就没有目标,没有奋起直追的持久动力。

很多家长一心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人生之路,完全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是很不可取的。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内心,也会建立良性沟通。

孩子对家长建立起信任,倾听、沟通就会变得更加顺畅。

02不着急下定论,认真观察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标签具有一定的导向及心理暗示效应。

标签效应提醒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比如:这孩子没出息,太懒惰。如果在亲子教育当中我们一直否定孩子,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是比较负面的。

“少年多志,理想多变”,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及时为孩子播下理想的种子,对于一些较大的目标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一起进行目标分解,循序渐进,让孩子认识到目标的可实现性。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引导,提供帮助,即便孩子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也体验到了为理想奋斗的乐趣,人生也会因此丰富多彩。

03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给你一座高山,自己去攀登,而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是的,永远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好的读书习惯伴随终生,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比如樊登,剽悍一只猫,他们就非常懂得将书中的知识进行运用,如今的他们已经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目标。

04帮孩子寻找生活的真谛

对于家长来说,首要问题并非是去帮助孩子树立理想,而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感受生活。

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深刻了、对生活的感受丰富了,自然就会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等孩子有了独立的思维,他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会为之而奋斗。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参与团体活动,公益活动,让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发展,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千万不要去嘲笑孩子的梦想,相比于嘲笑以及不可能,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鼓励、支持与倾听。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读后感(五):那些普通平凡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间天使

  

最近有两个关于“神童”的新闻,一个是云南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奖,另一个是14岁女孩一天“作词300首、诗2000首、写15000的小说”。

这新闻看得当妈的我既焦虑又自卑,备受刺激的我还没把“鸡娃”提上日程,这两个新闻就反转了。

小学生的奖被取消了,爸爸道歉说:“过度参与编撰过程,请网友们宽容谅解。”

而那个堪称文坛新秀的14少女父亲也公开表示:“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

其实这几年关于“神童”的新闻很多,而六年级小学生和14岁少女的“神话”也不会是终结,因为中国父母们很难接受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从孩子出生起,很多父母就投入大把人力物力,企图让孩子超越同龄人,变成所谓的“神童”。

可最终能被培养成天才神童的终究是少数孩子,大部分孩子都会变成烟火红尘里的普通人。

最悲哀的是,那些父母培养“神童”时,急功近利一味催熟,盲目的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变得不像孩子。就像那个日作诗300首的14岁少女,演讲视频像微商开会充满传销套路,她身上没有孩子的纯洁与天真,只有油腻与世故。

而且这些所谓的“神童”,早已失了孩子天性,只配被敬在高高的神坛上。只有那些纯真可爱、爱哭爱闹的普通孩子,才是真正的人间天使。

南美洲经典卡通人物——玛法达,就是这样一个善良、乐观却又喜爱思考的普通少女。

《玛法达》系列的原作是一部面向成人的漫画,这次浪花朵朵出版的《玛法达看世界》共8本,主要选取了漫画中充满童真、童趣的精华片段,做成了彩色绘本形式,方便孩子阅读。

《玛法达》的作者季诺,是阿根廷国宝级漫画大师。1964年,他创作的“玛法达”首次在阿根廷报纸上连载,之后这个6岁的黑头发小女孩很快风靡整个阿根廷,成为南美著名的漫画人物。季诺的作品以深刻的幽默、精湛的画技和博大的人道主义闻名于世,获得过无数奖项和崇高荣誉。

季诺的《玛法达》,不仅受到《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意大利文化大师安伯托·艾柯的喜爱,就连中国作家三毛也对其赞不绝口“玛法达,是高度的幽默。”

所以作为阿根廷文化符号的玛法达可以被引入国内,真的是孩子的一场阅读盛宴。

而且正如作家三毛所评价的:“玛法达,是高度的幽默。这种幽默,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纯。无论哪一个年纪的人,用一点点心思去看,都会获得微妙的了解和共鸣。”

没有孩子的人,能从玛法达里看见自己的童年,当了爹妈的人,能从玛法达里看见孩子内心的模样。

心理学家李雪说:“看见,是真正的慈悲。”

只有看见孩子,才能发现孩子普通里藏的真实与可爱,才能挖掘孩子普通里藏的勇敢与正直。

而这也是我们陪孩子读这套《玛法达看世界》最大的理由。

玛法达,一个普通阿根廷少女,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她有一个弟弟,爸爸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妈妈是全职主妇,身边有一群普通朋友,会因为不爱喝汤而烦躁不休,会因为不会做数学而抱怨吐槽,也会关心世界和平和女权斗争,她厌恶战争和歧视,她常常人小鬼大对成年人的世界发表言论。

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女孩,和她身边的普通家人与朋友,却风靡了56年,被全世界的人们喜欢着。

不过恰恰是因为她的普通,才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来看看玛法达以及身边朋友身上的普通之处:

普通之处一: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学校按部就班的教学

和大多孩子一样,玛法达和朋友们,同样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作业,更不喜欢学校按部就班的填鸭式教育。

所以毒舌的玛法达会拿出一根绳子犀利吐槽:“这条绳子量得了学校要塞进我脑袋瓜儿的所有东西吗?”

就连读书时,玛法达也不忘抱怨:“或许应该立碑赞扬这些可怜的作家们,他们那么努力写出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只为了让我们读书。”

这副带点天真却又故作老成的模样,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孩子抱怨学校时的模样?

尤其是玛法达大哭着抱怨“数学题莫名其妙”这一幕,真的跟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数学犯难的孩子一模一样。

所以父母们别再以为只有自家孩子才怎么也教不会,只有自家孩子才不愿去上学,其实全世界的孩子都是同样心理。

但比起玛法达,她最好的朋友菲利普才算真正演绎了一个厌学少年的模样,害羞爱幻想的菲利普最痛恨上学,对他而言,开学前的心情就像“距离地面只有2米,跳伞员依然打不开降落伞”时的沮丧与恐慌。

演讲时他站在讲台上,因为紧张害怕,恨不得渺小到消失。他常常思考“为什么要写作业”,也常常纠结要不要去“写作业”。

他们的忧虑看起来渺小到不值得一提,但对孩子而言,作业、学习就是他们遇到的难题。

他们不但会因为要不要上学、要不要写作业而犯愁,也会因为学校的填鸭式教育而苦恼。

比如米盖会疑惑:“我在等老师讲新知识,可她却说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不算新闻吧?”苏珊娜则认为:“只要学会识字和算账就好了。”

除了幽默的语言,《玛法达看世界》里还有生动的人物形象。

比如想到周一要去教室里上课的菲利普,一脸沮丧、神情萎靡;没写作业却编造了一大堆谎言的米盖,脸上满是忐忑不安;以及不用铅笔刀削铅笔,却用手吭哧吭哧剥铅笔的马诺林。

这些孩子很普通,但却各有各的特点,所以仔细观察人物形象时,会发现他们的神情动态也都各不相同。

其实,这群不喜欢写作业、不喜欢学校教育的孩子们,不正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个普通孩子的模样?

而这群孩子们,因为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共鸣,因为他们的纯真,打动人心。

普通之处二:不喜欢喝汤,会有很多奇怪小想法

你家孩子有没有特别厌恶某一种食物?当你做了他们厌恶的食物时,他们会默默接受还是发脾气表示不满?

最讨厌喝汤的玛法达,当妈妈煮汤时,她会悲观觉得这天是“圣胃受难日”,会在母亲节许愿妈妈“不要煮汤”。

因为讨厌喝汤,玛法达还去查字典,想要弄清楚“汤”的真正定义,也会暗暗疑惑“汤和勺子会不会是同一个残忍的家伙发明的?”

当妈妈把汤端到桌子上时,玛法达皱着眉头,撇着嘴的嫌弃模样,看起来又真实又好笑。

所以她严肃抗议“我不喝,就是不喝,我绝不放弃我的原则。”甚至内心开始联想自己拒绝喝汤的场景。

不过,想象终究是想象,现实中的玛法达尽管又哭又闹表示抗议与不满,但依然要乖乖喝汤。

所以喝汤的玛法达一脸视死如归的痛苦,她试图憋气,却发现丝毫不起作用。愈发不满的她甚至用汤喂小乌龟,却意外发现连小乌龟都不愿喝汤,这个发现让玛法达彻底崩溃。

可她对汤的崩溃与抗拒,在妈妈眼里不过是一场闹剧,所以等到下一顿饭,妈妈照旧端上了一锅汤。

在阿根廷文化里,人们认为小孩子喝汤长得快,这和我们父母逼着孩子吃某种食物时,用的说辞一样“营养健康,长得快。”

所以“汤”在这里还有另一层深意:象征父母的压制。

不顾孩子喜好和意愿的父母,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逼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过度催熟孩子,使得孩子早早成人化,变得世故又油腻。

正如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里所说的:“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

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喝汤,内心藏着一个小宇宙的玛法达和朋友们,其实正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孩子们。

但普通却不意味着他们平庸,不意味着他们庸俗盲从、毫无主见,不意味着他们自私自利。

在这群普通孩子身上,尤其是玛法达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闪闪发光的地方,正是这些闪光点,才使得他们变成了最可爱、最善良的人间天使。

所以下面我再来说说玛法达身上那些闪光点:

闪光点一:不盲从,有主见

《二十不惑》里李庚希饰演的石头,因为一场性骚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不明真相的网民们在网上对她各种辱骂,甚至对她人肉搜索。

被“网暴”的石头痛苦失望,但幸好在朋友家人的关怀下,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不过现实生活中被“网暴”的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会为此一生痛苦,甚至赔上性命。

所以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不媚俗,才是一个孩子该拥有的能力。

看起来很普通的少女玛法达身上,最亮的闪光点就是她喜爱思考有主见,不盲从不媚俗。

在《不公平》里,玛法达义正言辞指着地球仪吐槽道:“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很可爱吗?因为它只是个模型。”关心世界局势的玛法达会质疑那些所谓的“和平宣言”,会认为它们是“伊索写下的寓言故事。”

在《地球还好吗》里,面对新闻报道里“政府制定了民生必需品的最大涨价幅度”,玛法达没有一听而过,反而提出质疑“那么,这又该怎么判断呢?”就连妈妈让她打扫卫生时,她也不忘关心全球局势,带着天真询问妈妈:“我得把所有国家都打扫干净,还是清理那些有问题政府的国家就可以了?”

在《世界原来如此》里,看完报纸上关于国家经济指标数据的新闻后,玛法达没有被报道的一片大好形势所迷惑,反而会因此产生怀疑“难道一切都怪我们被经济指标数据给迷惑了?”

《玛法达看世界》里,关于玛法达独立思考时发表的真知灼见还有很多。

有人说,季诺是通过玛法达来表达自己,但我却觉得,玛法达更像季诺对世界的未来——孩子们的一种期望,希望他们可以玛法达一样,不随波逐流、不盲从媚俗,关注人类与世界的发展,关注千疮百孔的现代社会,做一个真正能独立思考的人。

闪光点二:看世界的同时,也不忘读生活

季诺在《玛法达》系列漫画里,借助儿童天真独到的视角和“童言无忌”的犀利话语,表达自己对世界与人类发展的关注。不过,他在用“望远镜”看世界的同时,也不忘用“显微镜”来读生活。

所以他笔下的玛法达很接地气,会关心世界局势、国家争端,也会关心家人朋友,更会为不愿上学、不愿喝汤而苦恼。

在《我们这一家》里,玛法达会关心作为全职妈妈的未来命运,关切问她:“妈妈,如果你真正活着,想要做什么?”会关心去上了一天班回家后垂头丧气的爸爸“我们每天都让爸爸到该死的办公室,然后变成这幅德行回来?”

天真却又故作老成的话语,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深思。

除了关心家人,玛法达也关心生活、关注内心。

当她看到妈妈化妆时,会忍不住幽默一把:“原来化妆是要遮盖原版,让自己看起来像常春版?”

她也好奇爱情,追着妈妈问:“妈妈,在你认识爸爸的时候,你是感觉自己被热情的火焰吞噬,还是稍微烤焦而已?”

除了玛法达,她的朋友们也都是如此天真接地气。

比如她的弟弟会在晒日光浴,太阳被云突然遮住时,对着天空的云大喊:“有些云真是没教养,应该说声借过吧?”

这样天真却又饱含哲理的话语,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我们会觉得新奇,却不会觉得突兀,因为这正是孩子纯真的体现。

在《永远的好朋友》里,米盖忍不住吐槽那些故作成熟的大人:“我们是小孩,本来就幼稚。可一些大人却越活越幼稚。”

以赚钱为目标的马诺林说话时都不忘带上经济名词“我们是不是在上一次通货膨胀时见过面?”

一向爱八卦的女孩苏珊娜,还故意恶作剧,捉弄了一把看书的人。

对这群孩子而言,生活不止有巧克力和玩具,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烦恼与困惑。

但正是这些独有的困惑与烦恼,才使孩子更像孩子。而这些看似深奥的困惑与烦恼背后,其实藏着孩子们理解世界的通透。

孩子的世界,常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哲理,而孩子的成长,必然要经历许多困惑。

如果不理解孩子的世界,就别盲目催熟,让孩子学会媚俗与世故,失去纯洁与天真。

不如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长大,即便以后普通又平凡,却也能保有纯真、保持个性、用正直和勇气去改变世界。

所以这套《玛法达看世界》,无论你有没有孩子,都值得入手。

没有孩子的成年人可以从玛法达身上看到童年自己的模样。当了爹妈的成年人,能从玛法达身上看到孩子真实的模样。

本文标题: 玛法达看世界(全八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5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论文写作基本公式》的读后感大全对方拍了拍“你”并问了句:选秀我还有机会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