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费曼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7-10 09:46: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永远的费曼》是一本由【美】理查德·费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5,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永远的费曼》读后感(一):有趣的灵魂+聪明的大脑=费曼你的印象里的科学家是什么样子?穿着白大褂,拿着试剂瓶子,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精选

  《永远的费曼》是一本由【美】理查德·费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5,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一):有趣的灵魂+聪明的大脑=费曼

  

你的印象里的科学家是什么样子?

穿着白大褂,拿着试剂瓶子,在实验室做着实验。或者是与爱因斯坦一起讨论物理问题。

嗯,这个人确实曾和爱因斯坦一起讨论过物理问题,还曾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你能想象得出来,这位物理学家他还当当当的在乐队当过鼓手,一打就打了七年。

对,他就是这本《别逗了,费曼先生》里的主角——理查德费曼。

这位出生在美国的被称为最有趣的天才物理学家。他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灵魂,以及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

这本《别逗了,费曼》是费曼的自传。这本书的故事,是由理查德费曼和拉尔夫莱顿在打鼓的七年之间积累起来的。

费曼是一个动手能手特别强的人。

12岁的时候,就可以把加热器放在加了搁板的旧木包装箱里炸薯条。把插座固定在木座上,用电铃线串起,通过开关,实现关联与串联。大电池连上铃儿,用开门来控制电线,实现防盗铃。用毫安表改成伏特计,开始修理收音机。

修东西不难,要研究出问题到底是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就修修它。

费曼是一个头脑特别灵活的人。

中学的时候,人知道的难题都会到他这里来。然后他学会发明问题和定理。在麻省理工的时候,哪怕是在舞会上,都有人拿着难题来找他。

在旅馆的厨房切菜,为了把菜豆切成一寸长,他把刀以背对自己的45度角插在桌上,设计成一拉菜豆就切断了。

可以看出来费曼的一切发明,都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快捷,他愿意去思考,去动脑,然后就像解题一样,觉得有趣。

对于费曼的好奇心来说,世上一切好玩的,难的问题,都是他想要知道的。于是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老师为了让他上课老实,给了他一本微积分的书。于是物理课上,他发现这本书中的行列式,贝塞耳函数等等非常好玩,便老老实实看书了。

这本书也奠定费曼的微积分基础,等在大学的时候,他发现有些积分问题,用中学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就可以。于是他的做积分出名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在知识海洋里不断探索的费曼,这个在生活里不改进的费曼。他的小心思,小改动,其动机真是非常的单纯和偶然,而恰恰是这份偶然,正验证着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成绩。

物理可以很有趣,物理学家也可以很有趣。就像费曼一样。

这本《别逗了,费曼》是走近费曼丛书中的一本,该系列共计九本,喜欢的可以看看。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二):如何“拟合”科学家形象

  去年读了《费曼手札·不停止的鼓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178468/),对于费曼质朴的日常人际交往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书信的收发双方之间存在大量的“默会知识”,仅仅理解书信的字面义很难了解当时的背景。或许是不少读者亦有同感,本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我们带来了一共八本的“走进费曼丛书”, 将文本类型相当不同的著作以中文呈现,实在令人欣喜。

  如何写作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书?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编史学立场”,会有完全不同的理念和行动。但他们往往具备两种倾向:1)仅仅聚焦于科学家的科学成就;2)着墨于他的“科学外”形象。这两种倾向都有缺陷:前者常常不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且对于科学成就的细致摹写又和专业教科书乃至文献综述之间差别不大,甚至由于著述者自身的科学水平还有断章取义的风险;而后者则可能过多地关注他们生活中那些和非科学家一致的琐碎事件,乃至执着于猎奇,所塑造的科学家形象往往趋近于所谓nerd/geek一类群体,实际上是加剧了社会大众对于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凡此两种不甚成功的尝试,其根源在于科学观将科学与其他社会之组成元素割裂开来,也未考虑到科学家的各面人生之间的关系——不客气地说,没有把科学家“当人看”。如此,想要展现出全面的科学家之形象便是奢求了。

  那么,如果想要做到全面地描述,该如何做?事实上,受制于某一本传记或其他书籍的篇幅和主题限制,或许还有商业性的考虑,用一本书作出这样的刻画或十分困难。那么,一套丛书是否可以呢?本系列做了这样的尝试。笔者看来,它较好地避开了上述的“雷区”。如果作一粗糙概括,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书信《费曼手札·不停止的鼓声》和《费曼语录》的风格较为闲适,所涉及的主题也多为生活化或者对于“大问题”的随性看法,如自传中关于他捉弄同学、在巴西学习打鼓(打鼓也成为贯穿多本书的一个意象)等故事,书信中和家人的亲情流露,以及语录中和科学共同体外的来信者畅谈自己对科学的看法等等。整体来说,所涉话题比较杂,重在从广度上刻画费曼的科学生涯和非科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而其他几本就相对“干货”,如两本《费曼讲物理》关于入门和相对论,主要节录和改编自他著名的物理学讲义和在加州理工学院教学的材料,《物理定律的本性》和《一个平民科学家的思想》则是费曼作的关于科学一般话题的讲演记录,而压轴《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面对非专业听众介绍量子电动力学的学科脉络——这也是使他获得诺奖的主要工作领域。应该来说,后几本基本全面地涵盖了费曼在教学和“科普”当中所撰写的各项文本,而且专业度各自有别,深度刻画了谈论科学话题的费曼。

  通过这套丛书,我们认识到费曼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通常来说,对科学家的传记或研究往往倾向于发掘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专业生涯中的角色。对于这两项传统任务,本系列自然不会放过。在日常生活中,费曼展现了广泛的好奇心以及在这种好奇心上的持久追求:对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他地风俗和文化的了解兴趣(比如打鼓)。而对于与权贵和王室打交道以及繁文缛节,则避之不及。而作为物理学家,引用他的同僚之评价,“总是保持着与现实世界、与常常是乱七八糟的实验结果的紧密联系。”显然,这两者是一致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既可以引向对物理学的实验的重视,也可以导致对世界之“杂多”的关注;他在科学上亲和有理、不以权威自居的态度也和他面对俗世之中的权威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形成了对照。

  此外,这套丛书还让笔者“解锁”了费曼的另外两种身份。第一,是作为教学者。现代的学术/科研界中,科学家们除了从事科研工作之外,教学侧的经历与贡献也是为科学评价体系和公众所关注的。对于科学家的摹写理应注意此方面。而费曼在此方面算是“一把好手”:他有着“特有的大张声势……和不拘礼节,风趣和不落俗套”,60年代初在加州理工开设的物理学的基础课以及课堂记录迄今都很受欢迎。对于教学的技巧,他是这么看的:“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让学生学这个专题,以及你要他们知道哪些东西,至于用什么方法就或多或少用常识给出了”。他力图将自己完全抓住问题本质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认为理解一个问题即意味着简化之。第二种身份是作为与公众对话的科学家,传统语境所谓“科普”。这里,费曼既提供了他对于数学-物理学关系、对称性、守恒定律和不确定性这些物理学基本概念/范畴的思考,也就科学-政治/社会/宗教等“宏大问题”提供了自己的,作为“公民科学家”的,思考。在公共领域争论这些话题时,我们或许还应该看看科学家们自身的观点。所有人都有所反思,是否能够促使我们迈出今日的不少牵涉科学的公共事务困境呢?

  总之,这套丛书内容确实丰富、有启发性,值得一读以及掩卷沉思。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三):这就是理查德·费曼

  即使欣赏过再多世界名画的“专业级”赏析者,估计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幅画,一幅名为《居里夫人在观察镭的辐射》的画!千万不要被这么“标准”或者“高大上”的画作名称给迷惑了,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幅科技画作罢了——实际上,远非这么回事!

  先说一下作者吧——这幅画的作者是理查德·费曼!至于费曼是哪一位,这倒也没什么紧要之处,后文再表。主要是画的内容,其中甚至可以“看到她的乳房,以及乳房投下的影子”!如果说这还不算惊世骇俗的话,那么,那就是作者给这幅画起的名字了!费曼说,画中的女子是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奖的玛丽·居里——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那个女子根本不是居里夫人,而只是一个模特;她也并没有在看什么“镭”!

  为什么要给这幅普通的模特画作起这样的名呢?费曼说,他“意在传达的信息是:没有把居里夫人看成个女人,没人把她看成一个秀发飘然、赤裸着乳房的女性。大家一看居里夫人,只想着镭”!

  好像确实也是这么回事!而且确实有很多曾经看过这幅画的人没有问过费曼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当有一个艺术爱好者发问费曼:“呃,您是怎么让居里夫人为您摆姿势的?”你猜,费曼会怎么说……

  说了画的事,或许有人会问,那理查德·费曼究竟是哪一位画家啊?他为什么要把一幅和居里夫人没什么关系的画说是在画她呢?

  其实,这才是问到关键之处了!

  理查德·费曼是谁?倘若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直至21世纪的著名画家、非著名画家里查找这个人名,或者会有同名者,但一定不会是这个费曼!根本不可能找得到!因为这个费曼,其实就是个业余中的业余画家啊,虽然他的确着迷于绘画,但他的本职工作,他更为世人所知的身份,确实不是一个画家!

  (一)费曼是谁?

  还是隆重请出本尊来好好介绍一下吧!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1939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参与了秘密研制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1945年以后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到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托尔曼物理学教授直到去世。

  这么一介绍,总应该对上边的一些疑问有所缓减了吧?

  这位费曼来头也真不小,聪明好学,也获得过诺贝尔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费曼曾经提出过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如果多数人对这个不怎么了解的话,只需要知道这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一点,就足以知道这个家伙的重要性了。

  所以说,以费曼的身份、地位、成就,同样都是搞物理、化学的,他来开一开居里夫人的玩笑,确实也敢开、开得起——估计居里夫人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

  事实上,在真正与费曼“相识”之前,还真没有意识到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大人物”!即使是说到“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就不用说了,奥本海默、费米,哪一位不是如雷贯耳呢?但其中偏偏就没听说过费曼——更不用说他确实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了!

  (二)很牛很牛的费曼

  说费曼牛,以他的成就,确实够得上这个评判!当然,费曼之所以牛,可能也多半不在于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也不在于他在47岁的时候就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理论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是在于他物理学专业以外的那些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

  比如,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期间,费曼学会了开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基地里的好多锁他都能打开,以至于摆弄文件柜上的莫斯勒锁成了他的“一项娱乐活动”,还害得大家都要时刻记住:首先,不要让费曼靠近自己的办公室进入办公室;其次,“请更改你保险柜的密码”!一个专业为物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者,居然和“专业”的撬锁贼在开锁的技艺上绝对有得一拼,被称为“保险柜杀手”,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吧?当然,费曼如此了解,很大程度上确实缘于他超强的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还勤于钻研。

  比如,除了当教授上讲台讲课,费曼居然喜欢到各地的酒吧去看美女跳脱衣舞,这个口味还真不是一般科学工作者或者普通人敢大摇大摆付诸实施的!不过好在,费曼虽然坐到了酒吧里,眼睛也会盯着身材火爆美女大跳脱衣舞,但他只是想把美女那曼妙的舞姿永远地留在绘画之中,他的手中拿着一支画笔呢!晚年费曼还曾经办过个人画展,不过他用的是“欧飞”的化名来办画展的!

  比如,费曼还是个故事大王、诗人、邦戈鼓演奏者、无线电修理者,甚至还是一个玛雅象形文字破译者呢!

  这样的一个费曼,确实是真的牛!

  (三)有个性、“接地气”的费曼

  还记得爱因斯坦怎么向普通人通俗地解释“相对论”的吗?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是过了一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使只坐一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博学、风趣、好玩由此可见。和爱因斯坦相比,同为犹太人的费曼也不遑多让。除了专业上的无可指摘,他还是有一个有着各种各样“小缺点”的家伙!,像放荡不羁、不正经、离经叛道这个确实贬义十足的评价,用在如费曼这样一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身上,也相称得很!这一点,是费曼自己也会微笑着承认的。

  比如,他在酒吧里和人打了架,虽然也“吓得脸发绿”,却装作根本不退让的样子,同样会很强硬在回话。以至于这样的状态保持到了他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他和学生说的开场白却是口气凶悍:“有问题吗?”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想一想学生们的无比惊愕,都会让人不禁会意一笑。

  比如,在费曼表示会以“一块钱作为回报,将该构想转让给政府”的时候,一般人会怎么做,估计不会真的去要那一块钱!可这是费曼啊!他还真要去了,而且还真的要上了——当然这一块钱是专利局的那个家伙自己掏腰包的!不仅如此,费曼的“英雄之举”还鼓动了大家都去要他们的那一块钱呢!

  不难想见,这样一位有个性、“接地气”的费曼,想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都难哪!

  (四)“非常本分”的费曼

  当然啦,费曼之所以有名,确实也不是因为他的那些轶闻趣事,而更多地还在于他的专业水准!

  费曼在1939年本科毕业时,毕业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上,其中包含着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

  费曼的一生,除了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以“费曼教授”知名。他曾经说过,教师讲不懂别人,是自己没有真懂。他还说过,“我相信,若不教书,我就活不下去”。费曼的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以至于他有时出去讲课,不得不玩些“小花样”。他甚至还说过,“我知道,在伯克利大学,能明白我准备的这个水平的东西,人数没这么多……”费曼更情愿,人们记住他首先是因为他的教学工作。

  费曼对理论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全面发展了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当代前沿研究领域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并且由此产生了重大影响。费曼路径积分、费曼图和费曼规则都属于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所用的非常基本的工具之列,是电子、质子和光子的量子理论时所必需的,它们构成了使量子规则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要求相一致的处理方法的基本要素。

  举个例子来说,传统的量子力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埃尔温·薛定谔的基于波的形式,另一种是沃纳·卡尔·海森堡的基于粒子的形式;而费曼找到了量子力学的第三种形式——基于作用量的路径积分形式,这种形式不但能得出与另两种形式相同的答案,而且它对经典力学同样有效,使人能够看出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之间清晰的连接。

  所以,这样的一位,大概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四):【品·鉴】时光的秘密—费曼的书信集

  

写在前面

费曼学习法

费曼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纳米”概念的人,他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01步 通读全书,不要记笔记,脑袋里能记住多少是所少

02步 把你脑袋里记下来的内容讲给别人听,争取让卖菜阿姨都能听得懂

03步 如果哪里卡壳了,马上回去看书

这个方法,读书速度会很慢,但是会吃透一本书,对我们自我提升非常有帮助

永远的费曼—《走进费曼丛书》

永远的费曼—《走进费曼丛书》合集包括费曼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费曼著名的物理学讲义《费曼讲物理入门》《费曼讲物理:相对论》;费曼的演讲《费曼讲演录:一个平民科学家的思想》《物理定律的本性》;费曼的诺奖贡献《QED:光与物质的奇妙理论》;费曼感人至深的书信集《费曼手札》;费曼女儿整理的费曼“金句集”——《费曼语录》。听费曼讲物理、讲科学、讲思想,看费曼的生平故事,全方位了解这位极具智慧、特立独行、不惧权威、惊世骇俗的科学顽童的一生。致敬我们“永远的费曼”。

《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早就略知费曼作为物理学家的一面,但是毕竟不知道真实生活中的费曼是什么样子的,而这本书,就是费曼的书信集,透过这本书从费曼的书信中,可以了解到一个真实的费曼。

费曼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人,送孩子上学,假装迷路,装傻耍宝堪称一绝。费曼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发表的感言清澈、优雅、风趣和乐观,既谦逊又睿智,读后如沐春风,感受到费曼深邃的智慧(为了影响篇幅,我把费曼的诺贝尔奖获奖感言放在附录里面了,在最后面)

这本厚厚的书,朴实无华,仿佛就如费曼一样,外表看着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内里蕴含的内在远远超出了想象,这本书中传递出的费曼的人生观更好更卖力的为自己而活,坚定信仰的科学精神,钟爱物理、热情洋溢,幽默自嘲的性格,令人印象深刻。费曼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关于费曼的书有很多,比如:《别逗了,费曼先生!》《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天才费曼》等等,但是这本书,却是费曼的书信的集合,是费曼在工作生活中给父母、给爱人、给同事等等的文字,不是通过后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手资料,字里行间洋溢着费曼的真实情感。

这本书副标题叫做不休止的鼓声,应该也是和费曼喜欢用的乐器有关吧

费曼再给父母的书信中,除了讲了一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琐事,更多的是谈论爱人阿琳,字句间流露出和阿琳结婚的坚定信心,不介意对方得了肺结核病,爱她就要照顾她。后期因为研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忙于工作,但是也不忘对阿琳的照顾,包括安排阿琳的住处,写信表达对爱人的思恋,甚至每周争取去看阿琳。哎呀,好多狗粮,物理学家也是如此有才,可能就是理科生表达爱的方式吧。费曼写给妻子阿琳的情书,堪称教科书版情书。女人如猫,于是费曼就称呼阿琳为小猫咪。

“男生很多是大笨牛兼呆头鹅”费曼的这句话简直太有趣了

费曼也喜欢开锁,人送绰号“保险柜杀手”,费曼也自言:“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开锁,可能主要是因为我喜欢解各种各样的谜题。每个锁就好像一道谜题。如果你不用蛮力去打开它,心里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最后还不忘撒狗粮:猫咪,你有时也像谜一样,但我最后还是会解开你的。我也爱你。

而最令人感动的那封信是 1946年10月17日 费曼给妻子阿琳的那封信: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附录:

费曼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表的感言

我的工作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与应有的奖赏。我的想象力一再延伸出去,设法到达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然后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巴单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落,自然界的美妙模式在眼前展开,显现出真正的宏伟庄严。这就是我的奖赏。

接着,我看到有些新的工具,让人比较容易达到这种较高的层次我也看到有人利用这些工具,竭力发挥想象力来探索更进一步的神秘。这就是对我的肯定。

接着,我得了诺贝尔奖,各种消息如雪片飞来。据说很多人拿着报纸,爸爸告诉妈妈,先生告诉太太,小孩子奔跑着去按隔壁邻居家的门铃,嘴里嚷嚷“我早告诉过你”之类的话这些人可能没有什么科技知识,拥有的只是爱护我和对我的信心。我接收到各种各样人的道贺,从朋友、从亲戚、从学生、从以前的老师、从我的科学家同事,甚至从陌生人。有正式的赞赏、善意的取笑、各种宴请、各样礼物。总之,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多彩多姿的方式呈现。

不过在所有这些信息中,我看到两个共同的元素。每个信息都包含这两项内涵,它们一个是喜悦,另一个是感动。(你们看,我以前常有的羞怯,现在都一扫而空了。)

我得到诺贝尔奖,让这些人有个机会,把对我的感情宣泄出来,让我也有机会知道。每一份喜悦之情虽然都相当短暂,但是有这么多人借着各种机会,一再于不同场合表达出来,终究汇聚成一种人类的长久的喜悦与快乐。而每个人所释放出来的,对彼此的感动,让我深切感受到朋友和同伴的爱。我对这种感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刻过。基于此,我要特别感谢诺贝尔先生,以及很多努力把他的愿望以这种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人。

因此,我要感谢各位,瑞典的朋友,感谢你们的荣典,感谢你们的号角,也感谢你们的君王—请原谅我的鲁莽。我终于知道,这些繁文缛节也能打开人心内的窗。由聪明而平和的人民来做这些事,也可以激发出人与人之间的好感,甚至是爱,连远在天涯的人也可以感觉到这股温馨的情怀。我为我学到这一堂课,深深感谢你们。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五):有趣的灵魂万一挑一

  读过《别闹了,费曼先生》的人,大概永远也不可能会忘记理查德·费曼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本一版再版的畅销书,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天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的风趣、幽默、活力四射和无法复刻的人格魅力,也颠覆了许多人对于物理学家、科学家、乃至理科生的刻板印象。

  因为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费曼与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分享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有生之年,费曼已经在专业性上取得了无可匹敌的成就。然而他会在工作之余,将时间花在修理收音机、开保险柜、画画、跳舞、表演邦戈鼓、甚至翻译玛雅象形文字上。

  他在巴西讲学时跑去街头学敲鼓,而且获得了佳年华会的冠军乐队。他学习绘画,还愿意让别人买去挂在妓院的墙上。

  费曼的艺术创作

  他是蜚声国际的物理学家,更是能引发全民追星的大众偶像。人们喜欢他,怀念他。有他在,几乎周围的所有人都会黯然失色。

  但真正令费曼“出圈”成功、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的,既不是拿下诺贝尔奖,也不是他广泛的兴趣或天才智慧,而是1986年,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调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就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丧失。美国举国哗然,这场事故也定格了美国、乃至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中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事故发生后,费曼被要求担任罗杰斯事故调查委员会(Rogers Commission)委员。费曼起初并不愿意加入,但他的好奇心战胜了自己。深入研究后,他发现了导致那场无可挽回的灾难的根本原因,并以一种独特而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揭开了真相的面纱。

  在1986年2月11日的电视直播上,他在媒体和全国观众面前进行了一场即席表演(这段视频如今依然能在YouTube上找到),而他所使用的道具只不过是一杯冰水和一个O形圈。

  他将航天飞机推进器上的橡皮环放入一杯冰水中,片刻后取出,并向人们展示,橡皮环因为温度过低而失去弹性。他认为,“挑战者号”发射当天,气温异常之低就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也同他向公众演示的橡皮环实验如出一辙。

  在这场实况转播的听证会上,各方专家意见不一,动辄长篇大论。但费曼却通过一个简单直接、甚至是戏剧性的举动,一下子点明了事故原因。他也因此立刻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欢迎。《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费曼用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让所有人明白了失事的原因。”

  纵观费曼的一生,会发现在他异乎寻常的智慧和富有魅力的人格中,充满了种种矛盾。他是20世纪最杰出、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形象却并不吻合人们普遍印象中物理学家“应有”的形象。

  他有很强烈的娱乐精神和幽默感,毫不掩饰自己喜欢卖弄的性格。有时他会仰仗自己的智慧故意捉弄别人,这使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混蛋。他的同事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形容他“半是天才,半是小丑”。

  作为教师,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35年中讲过34门课,其中24门是研究生高级课程。纯粹为本科生开课只有1次,即1961-1963年间、给一二年级开设的大课。两年的时间里,许多学生都害怕进教室,到课人数也随着课程的进展急剧下降,反而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生把教室挤得满满的。若以让学生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为目的来衡量,费曼的课程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他支持女性从事科学工作,会为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女学生考不上物理系而垂泪,却在职场上有过非常明显的性别歧视,甚至曾在物理课上把女人描绘成“脑袋里只有空气”。

  他对第一任妻子阿琳用情至深,即便在她罹患肺结核、命已无多的情况下,依然不顾家人反对与她结婚。他写给母亲、解释自己做出这一决定的家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经典。然而他也是一个浪荡子,出入脱衣舞酒吧,并且与不止一位有夫之妇有过纠缠。

  在很多方面,费曼都是一个独行侠。他完全不喜欢和其他人一起工作,而且只对自己的工作最有兴趣。他确实会参加物理研讨会,但他更多的只是将它们当作解决问题的训练和练习。

  他喜欢与不同寻常的人打交道。在他眼里,学术界的大部分同僚都很呆板无趣,尽管他本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个圈子。

  在一篇缅怀费曼的文章中,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史蒂夫·沃尔夫拉姆(Stephen Wolfram)写道:

  “费曼喜欢做物理。我认为他最喜欢的是它的过程:计算,把事情弄清楚。对于他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非常宏大或重要,似乎反而并不重要。深奥而怪异的也是。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发现的过程。”

  沃尔夫拉姆继续写道:“一些科学家(可能也包括我本人)都受到一种雄心所驱使,那就是缔造一个宏伟的知识大厦。但费曼,我认为,更多的是受到实际从事科学工作的纯粹的乐趣的所驱使。”

  二战后,美国人对物理学家陷入了追星式的疯狂崇拜。费曼当仁不让地引领了这股潮流。在美国,他在公众中的名气和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越了爱因斯坦。

  费曼是众所公认的天才。著名的《Omni》杂志曾把费曼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波兰数学家马克·卡茨(Mark Kac)对费曼的评价更是被许多人引用:“世界上有两种天才,一种是普通的天才,一种是如魔术师般神奇的天才。普通天才完成伟大的工作,但让其他科学家觉得,如果他们足够努力,那样的工作他们也能完成。而一个魔术师所做的事任何别的人都无法完成,而且似乎完全无法想象。”

  科学史学家戴维·凯泽(David Kaiser)则认为,费曼图“几乎改变了理论物理学的每一个方面,就如同基因组革命一样,帮助改变了物理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

  费曼一向主张科学要平实易懂,这个一以贯之的态度,在他的一系列传记、讲义和其他书籍中都有所体现,这其中也包括他与他人的通信。

  费曼在一生中写出和回复了大量的信件。与他鸿信往来的不仅有他挚爱的家人、合作的同事、物理学界的同僚,还有相当数量的陌生人,例如:在研究上陷入瓶颈的研究生或青年学者,渴望踏入高等学府研读物理学的高中生,希望他能帮助学生开阔思维与眼界的中学教师,与科研或物理学完全没有交集的普通人,迷恋并向他表达爱慕之情的粉丝……

  人们常常会在信中提出各种关于学业、物理学、乃至人生的疑问与困惑,渴望费曼作为人生导师指点迷津,给出答案。而在回信中,费曼也从来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认真、大方、诚实坦率地作答,尽可能做到知无不言。

  费曼经常鼓励学生,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不必过分担心其他课业的要求、长辈的期许或就业的需要。当有个老朋友担心,不知道该叫自己15岁的儿子学理科还是工科,写信来求教的时候,费曼回答他:“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事。”

本文标题: 永远的费曼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7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暗黑女子》观后感100字朝云观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