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妓抄》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25 09:43: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老妓抄》是一本由冈本加乃子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020-5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老妓抄》读后感(一):冈本加乃子笔下的欲念男女出生于明治时代的冈本加乃子,经历了大正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当时文坛上别具一格的一

《老妓抄》读后感1000字

  《老妓抄》是一本由冈本加乃子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020-5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妓抄》读后感(一):冈本加乃子笔下的欲念男女

  出生于明治时代的冈本加乃子,经历了大正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当时文坛上别具一格的一位作家。一生只有短短五十年的冈本加奈子在生命最后三年中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老妓抄》收入了九篇短篇小说以嗜读者。

  同名短篇《老妓抄》被誉为明治以来首屈一指的佳作,讲述了一位已近暮年的艺伎将自己对年轻的抱负投射到一位年青人身上,最终事与愿违的故事。然而整个故事读来并不让人觉得失落,反而异乎寻常的坦然。即使谁也无法帮助实现生命的第二次青春,老艺伎也欣然接受,继续向前。仿佛老艺伎一生所做的一切——不断的学习新的技能:舞艺、茶道、花道,甚至是和歌,才是向无情岁月的挑战。而作为失败的年青人,只是用来映衬了老艺伎的对生命热情的执着罢了。冈本加奈子在四十七岁写出了第一篇小说《病鹤》而初登文坛,在当时看来也是大气晚成。这样看来,《老妓抄》也仿佛是作者自己的自传了。

  接下来的几篇小说中,《寿司》中的阿凑、《家灵》中的德永、《常春藤之门》的麻纪都是衰老的象征。然而仿佛所有人并不畏惧:阿凑通过寿司回忆着母亲的爱,德永的泥鳅汤也成为了母亲的救赎,而麻纪的常春藤给了她对人子的爱。所有人因为有了执着的东西,而不在孤独,生命的火光得以继续耀眼的燃烧着。

  曾经因为婚姻危机而自杀未遂的冈本加奈子,小说中自然离不开对爱情的独到刻画。《东海道五十三次》、《过年》和《鲤鱼》这三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分别是夫妻、同事、和情侣。冈本加奈子通过这三篇小说写出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故事。《东》的陪伴,写出了一代代人之间的传承,《过》的含蓄和爆发道出了爱情的自私和可悲。《鲤》中无果的爱情又描绘了世人无法理解的顿悟。

  短篇集中的《愚人与妻》是佛教经文《百喻经》中一则故事的改编。这和冈本加奈子对佛教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奈子的一生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她对佛教的研读也可以说是在其次子的逝死后寻求的一种救赎方式。

  《食魔》可说是本短篇集中篇幅最大的一则故事了。故事的主人公鳖四郎是拥有天才厨艺的贫寒青年。正因为家境的贫困让他染上了自卑的性格,让他在即便获得褒奖也觉得仿佛这只是众人的嘲讽。或许这也说明了,在冈本加奈子的内心里,自己富裕的家庭背景并没有给她更多的安全感吧。

  冈本加奈子的故事似乎都染着一层薄薄的晨露,缓缓的述说中将生命的坎坷和坚强都折射出了日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文/木梁、沈黎昕

  《老妓抄》读后感(二):《老妓抄》:小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女人的悲惨人生

  写尽生而为人的顺逆、不甘与峰回路转。——《老妓记》 这是一本写尽众多日本女性悲惨命运的书,也是一本充满日本文化的书。第一次看小说名字时,我以为是写日本歌妓文化,结果看完书之后,才知道是九个感人故事组成的日本合集,它包罗了日本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涵盖了日本众多的文化——艺伎、佛寺的禅宗文化、留白、物哀的无常之美。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又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因而自然灾害多发,造就了日本人孤寂,因物而哀的秉性,经常因一草一木,一鸟一虫,日月星辰的稍纵即逝,感伤生命的易逝。因为这,也造就了日本人勤劳的优良传统。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但是她们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期许。不知道怎么面对困境时,就顺着走下去,一直向前就好了。因为有这样豁达的心境,当老艺伎年老色衰之时,她没有绝望,而是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事业上,她收养了女儿道子,让她上学,做一个对社会上有用的人。接济了年轻人柚木,只要求他能发明出新的东西。智世为了继承家业,每天从早到晚送寿司;德永老人因赊账还不清,扯起了陈年往事,对泥鳅饭的热爱烙进了骨髓,一个冬天吃不上,必定会冻僵的可怜劲,只是为了能吃上一口泥鳅饭;加奈江莫名其妙被男同事打了一巴掌,满大街找了好几天,最后发现人家对她心存好感又不敢诉说才出此下策;阿昭作为和尚,因救一轻生女子,被其他和尚发现交到方丈面前接受询问,他一口咬定因为鲤鱼而脱险,得到了顿悟,成为一方住持,所救女子因生活所迫步入了红尘。红雀与情夫私奔,担心丈夫知道伤心难过,找了一具女尸代替,归来时丈夫不认自己,只识死去的人;逸子为了满足母亲传宗接代的要求,嫁给了表哥的朋友,一辈子活在阴沟里。

  他们都是日本社会底层之中的人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抒写了即使生活在黑夜中,也依旧能把黑夜变成白天。 书中的九个故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结尾留下很深的悬念,这就是日本禅宗文化里的留白。 “禅宗”最讲究的是“顿悟”美,它很少直接用语言来传达意境,而是引导你自己去思考,而留白就留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你在这空白间感悟出真谛,日本美学的基础就在这空的空间里产生。

  《老妓抄》读后感(三):《老妓抄》|干枯草地的一点星火,是内心对生命的渴望

  一开始看这书名,我以为是一本满是风花雪月的书。可是,等我翻来后,却是扑面而来的一股颓废的气息。更奇怪的是,明明写的人物对生活早已麻木,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丧”,可偏偏在细枝末节处又透入出生命的灵动。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有人生有多完美。恰恰相反,留有缺憾的却始终不放弃的生命才更加光彩照人。

  这本《老妓抄》由《老妓抄》、《寿司》、《东海道五十三次》等九个故事组成。其中,《老妓抄》被称为明治时代以来首屈一指的杰作。而作者冈本加奈子将佛学融入文字,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增加其人物的灵动。

  一、情与景的相互交融,突显生命的强劲力量。 或许是由于冈本加奈曾经研究过和歌和佛学,在《老妓抄》的有很多景物的描写。而这些景的描写又与人物的心镜以遥相呼应,让感受到强劲的生命力量。 例如在《寿司》中有这么一段话:“两人坐在医院曾经烧毁的痕迹里,那里有一个已经腐朽的藤架,如荆棘般的藤蔓从上往下伸展,攀爬在地面上,尖端处仍可看到满满的嫩叶,而嫩叶当中还能窥见瘦削的淡紫色花房。” 阿凑因为自己“畸形的体质”备受煎熬,后面家里破产,双亲相继离世,这种种打击,对他而言,就如同枯黄的草地突然遇到了一场大火。 大火过后,只剩下一片焦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原本被烧得干干净净的草地突然变成了沃土,开始孕育心的生命,而这又恰好是阿凑心镜的呈现。虽然内心已经化为一片焦土,可依旧有一顾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这股神秘的力量,我们称他为“生命”。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与痛苦,虽然有时候我们会颓废,会惆怅,觉得生活没有值得留恋的。可是,等过了一段时间够,你会发现内心会出现你股奇妙的力量,让你学会继续坚持。 二、两种生命形态的对比,破除生不逢时的谎言 《老妓抄》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艺妓平出园子和年轻人柚木。从作者笔下对他们言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两个都有一种凡事看起来毫不在意的热情。 对于这种毫无热情的状态,柚木的解释是生不逢时,他没有条件去做他想要研究的伟大发明。或许是由于曾经有过相同的境遇,老艺妓园子竟然答应无条件为他提供住宿和资金,让他尽情发明东西。 可最后结果却不尽人意,纵然有了完美研究条件,他依旧终究提不起热情。 有时候我们总觉生活太多不容易,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总觉得,如果自己有完美的环境,不被琐事所困,一定能出人头地。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环境,有的只有你尽可能创造环境的完美。而这些困扰你的琐事,于是说是累赘,不如说是考验你的试金石。 若你内心依旧春意盎然,那么这些琐事都不会是障碍。 就像老艺妓,纵然芳华已逝,可是她依旧对新生活充满热情,对新事物充满向往。激情这东西,从来都和年龄无关。 老艺妓和柚木根本就是两种孑然想到的生命形态,老艺妓虽然年纪大,可是却有一颗年轻充满激情的心。而柚木虽然年轻,却丝毫没有年轻人的朝气,反而像是迟暮之年的老人,对生活不抱有任何期待。 《老妓抄》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我之前不曾见过的。明明是想要描绘出生命,偏偏每个人人物都是颓然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的画面,或许在一片颓废中,依旧掘强的活着,才更能现实生命的力量。

  《老妓抄》读后感(四):即便如此,也要给人生一个答案

  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这样,突然生出非常想要一个人孤独地生活这种心情。在精神分析的认知中,渴望离群索居是当代神经症人格的一种,是童年创伤留下的应激反应。但仔细追索,孤独生活的愿望似乎更早于记忆的起点,我相信,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是带着那种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降生的,这不是某种神经症人格,更恰当地描述,这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缺损:我们缺乏诚恳、勤奋、带着热情生活的勇气。——大概这就是冈本加乃子所要讲述的故事。

  在《老妓抄》的开头,作者在介绍主人翁时说:无论是平出圆子抑或是小圆,都不符合她如今的气质,而仅仅将她称之为“老妓”。

  一个人的名字与形象无法再重叠,是否也意味着她不相信有人会再次呼唤自己?抑或是,即便有人再次呼唤,对方所追寻的形象也早已如同往昔一般消散如烟?老妓忘却的,是被称呼为“小圆”时的生命感觉,这不仅是青春的流逝,更是那再也无法把握的在人生无可奈何的选择与放弃中已经消散的自我。

  只是,人生是否也存在过别的可能性?假如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自己做了不同的选择?假如“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男女之情”,都保持着“真诚而没有一丝虚假的模样”(《老妓抄》),老妓会不会“拥有一张如同无垢小女孩直接长大般的纯净面容”(《食魔》),而可以毫无疑虑地依然被人称为“小圆”?

  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老妓选择了能将梦想脱口而出的青年柚木,资助他全心完成自己热情憧憬的目标。

  只是,人与梦想的距离何止是生活的不如意?在与梦想之间所有的障碍都被清除之后,你甚至缺乏向它靠近的热情,梦想极有可能只是从溃败的世俗生活中逃遁的托词。对柚木这样的人来说,逃离是人生的常态,他开始思索:“会不会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发明东西,而只是想要追求平凡的生活?”——这是坠入庸常的起点,你以为自己对生活已经无欲无求:假如一碗山药泥饭就能满足对世俗生活的所有期许,那又何必要尽力而为?柚木与道子不经意的情事就在此时生发,或许这也是《食魔》中鳖四郎与逸子那被一笔带过的相好的经过。假如事情正是如此这般的发生,人生就不会再有歧途,那是一条笔直通往终点的道路,我们无法称之为下坠,但总是难以心安理得。正如同老妓所言:

  “如果你们两人只是逢场作戏,却因为某些突发情况而在一起的话,那这种剧情到处都有,泛滥得很,一点意思也没有呢。我是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算对象不是道子也没什么差别。我个人一辈子就是因为一直遇到这种事情,才会这么辛苦,如果只是玩玩的话,那么不论尝试几次,永远也不会有结果的。”

  鳖四郎在雪夜中,面对吞噬一切的黑暗追忆自己的人生,产生的正是同样的诘问:这被偶然支配又被软弱拖累的人生,是否注定要在琐碎与困顿中消散?是否真实的存在早已缺席,我们未曾生活却即将死去?

  表面嘲笑老妓不着边际的柚木,却实实在在地被老妓的一番话打动,再次逃离,在大自然中放纵自己的无欲。

  与自然的亲近便是与世俗的疏离。据说现代人的灵魂细弱如藕丝,我想这是因为声色的刺激太强,感官变得迟钝,灵魂的呼喊便显得遥远喑哑。假若将一个人抛入相反的环境,浸入远山与大海,东海道风光,隧道横町的氛围,那般的寂寥会传递出一种声响,灵魂仿佛被刺穿一般。灵魂的刺痛是自我融入天地时的恍惚,与肉体的痛楚同样强烈,这大概便是中国古代诗人所谓的“断魂”吧!

  只是……是否正如同追求感官刺激的人沉溺在声色犬马中,自我边缘化的人在寂寥中恍惚,忘却个体生命的追求同样也是一种沉沦?东海道的驿站间几多漂泊的旅人?但这绝非人生的答案,所以老妓才会感到“自己似乎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错”。

  只是人生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冈本加乃子女士本人有着充满激情而离经叛道的一生,据说是“华丽又缭乱的深渊”,假如作家本人是其作品的最后一重隐喻,那么,踏入这样“华丽又缭乱深渊”的加乃子本人,是否也与她笔下的人物们体验过同样的心境:怯懦、疏离、恍惚、缺乏诚恳并勤奋生活的勇气?

  对什么都不在意,难以尽力而为的人生,并不等同于欲望的消解,遁世的愿望中依然存在对生活的渴求。在寂寥中渗入万物哀情的灵魂,与渴望被认可和尊重的人格,渴望被爱和被呵护的身体,渴望去爱和去付出的自我,都同样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此在。

  在冈本的这些故事中,食物是尘世带给人的幸福感中最诚实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在冥府吃掉六颗石榴的珀耳塞福涅,她因此与冥府签订了契约,每年必须在那里生活六个月。食物是人与尘世最后的羁绊,是效力最高的契约。

  《寿司》中的阿凑拒绝尘世的方式是厌食,他必须吃下食物才能存在,他对给他食物的母亲的呼唤比对给他身体的母亲的呼唤更加热切。

  《家灵》中,衰弱的德永老人通过泥鳅汤追忆昔日热情的爱恋。

  《食魔》中的鳖四郎通过食物才获得诗人与画家对其艺术天赋的肯定;也是通过食物,他与莹雪馆老板这样的成功人士亦能建立起关联。

  作者说,无论怎样的人,在味觉上都是诚实的。

  对食物诚实,它便给你诚实的反馈。——但世间万物不见得都是这样的道理,对欲望诚实,对自我诚实,不矫作,不欺骗,不滥情,也无法避免我们跌入生活的谷底。

  《家灵》中的女人们,“一步也不曾离开过这个柜台,只是偶尔从窗子里可以看见她悲伤的脸庞,一种似乎很想抓住某个人让她尽情依靠的悲伤脸庞。想想这也难怪了,她毕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要她变成一块毫无知觉的冰冷石头,实在太难了。”说出这句话的德永老人自己,亦是滑稽可笑,穷困潦倒。《常春藤之门》中的麻纪,“生性耿直又始终坚持如一,因为个性使然,曾经二度嫁为人妇,却都以离异收场,最后不得不长久落居陌生人处”。

  他们活过吗?

  没有人坚强到能够把握命运,任何人到头来都只能垂头丧气地承认自己的失败。苏美尔人在文明之初就用楔形文字吟咏:“只有人,他的寿命十分短暂,不论做什么,终将一事无成。”

  “就算不知道为什么也可以先承认

  自己的脆弱 缺席 遗忘 和逃跑

  我们都搞砸过一些事情

  一些看上去非常重要

  其实无足轻重的事

  或者一些看上去无足轻重

  却非常重要的事

  一些不管怎么努力

  都做不好的事

  一些无论如何谨慎

  都会失败的事

  直到我们搞砸了所有的事”

  被人将其一生概括为“缭乱又华丽的深渊”的冈本加乃子女士,两次经历丧子之痛,49岁在异乡突然死亡的她,是否也会生出这种“我搞砸了所有事情”的心情。

  但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中,她仍然给了人生一个答案。

  “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男女之情,我真心想看到你真诚而没有一丝虚假的样子”,这是老妓对柚木提出的忠告。比真诚更进一步的,是鳖四郎并未意识到,但却已经说出口的那句话:“软弱者,你的名字就叫用心。”

  真诚与用心,大概这就是答案吧!

  人生并不因为与生俱来的局限就必定是个深渊,身在生活谷底已经无从堕落的鳖四郎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你看他最终还是落了泪。

  《老妓抄》读后感(五):和风细雨下的郁热人生

  文| 伊达政宗疯了 【本文会同步发布到全网,全网唯一ID:墩蛋探险记】

  在读不甚了解的作者书目前,我的习惯是扫一眼扉页上的人物介绍。好家伙,这本《老妓抄》的作者冈本加乃子的头衔还真是厉害:芥川龙之介的密友,川端康成眼里“高贵而丰润的女子”,谷崎润一郎认定的丑女,新井一二三钟爱的作家。

  于是我对这本名字奇特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本人在幼年时读书是根本不看作者的,我在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情况下看完了《西游记》和《水浒传》,被家里的长辈(我二姨夫)质疑“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这能读懂吗”。先看作者简介再读书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这些别人的评价和头衔会给你在阅读前打上思想钢印,有时你甚至需要靠整本书的时间去推翻之前建立的第一印象。好处是,越深入的了解作者,对理解作品创作帮助越大。

《老妓抄》

  如果把这本书比作高考数学,我想《老妓抄》这篇文章放在全书的第一篇,就像是一上来就让你做最后一道大题。文章传达的意境很精妙,表达的主题放在今天也有些难以理解,故事并没有沿着读者的预想发展,但远谈不上什么出人意料的故事走向。整个行文中描绘出的氛围像极了在下雨天看黑白日本电影《伊豆の舞女》:窗外的雨声和单色显像管屏幕内发出的雨声交错重叠,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感。

伊豆の舞女

  当我读完整本书并且了解到作者的履历后再回来读《老妓抄》,总算有点明白她想表达的主题了。

  作者冈本加乃子(1889-1939),东京都人,身于富豪之家,丈夫也是当年有名的漫画家。书中对于“望族家庭”生活方式的描写,大多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冈本加乃子结婚后,先是当漫画家的丈夫花天酒地、生活放荡,待女儿早夭后她精神崩溃,自杀未遂。之后加乃子的生活竟像小说剧情般两极反转,丈夫幡然悔悟,改弦更张,决心守护好她。冈本加乃子与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堕入情网,丈夫竟然同意冈本将此学生带回家同居,上演了一部三人行奇剧。后来此学生又移情恋上了冈本加乃子的妹妹。关东大地震后,冈本因病住院,又爱上比自己小9岁的外科医生。其间丈夫作为报社特派员去伦敦参加会议,冈本竟然带着情人一同前往,足迹踏遍欧洲。在她突发脑溢血时,身边还有一位男性与她同行。

冈本加乃子

  独特的生活习惯与刚强性格让加乃子在当时就成了饱受争议的社会人物,富豪生活与之后的家道中落让她的文字更充满了人生的甘苦。

  “写尽生而为人的顺逆、不甘与峰回路转”。

  这就是流淌在加乃子文字间的文学基因。《寿司》和《家灵》两篇文章,都弥漫着一种《深夜食堂》般的安详气息,对于食物,店面,食客,店员的描写如刻骨描魂般的植入读者脑海,让我更加坚信,让人产生共鸣的身历其境感从来不是靠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一种泛泛的氛围感。我一度产生怀疑,这真的是那个生活奇异,对性与爱观点独特的加乃子所写的吗。书背上有加乃子对自己一生的定义,衰老,接受,传承,执念,命运,孤独,顿悟。

“不知道怎么面对困境时 就顺着走下去 一直向前走就好了”老妓抄

  如此看来,对待生活,无论在外人看来多么奇特的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乃子也不过是追随自己的本心过活罢了。外人的评论,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浮生若梦,欢爱无多。对于这人世,樋口一叶就曾无不怅然地写道,“且过下去吧,这尘世间的梦之浮桥”。较之樋口一叶的悲凉心境,冈本加乃子无疑更有着自我的坚持。她生于优渥、衣食无虞,一生在家庭与情人之间游移。纷繁复杂的际遇,也使她对人情的凉薄、生存的寂寥与韶华的易逝,多了一份见微知著的深切体悟。

  味淡而丰富,通透且寂寥。这是我对冈本加乃子文章的总结,这在《东海道 五十三次》这篇文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守寡,鲧夫,离异是作者一贯的描写婚姻的态度,那《东海道五十三次》这篇文章里的夫妻已经算是恩爱的典范了。“东海道五十三次”本是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的作品之一,描绘日本旧时由江户(今东京)至京都所经过的53个宿场(驿站)的景色。作者用三次随夫前往东海道访查风俗民情的事例讲起,最终把表面恩爱的夫妻二人性格摹写了出来。丈夫是一个平淡且无趣的人,早年曾被父亲收为门徒,妻子对于这个朝夕相处的男子谈不上有好感,却也能接受父亲去世时留下的二人成婚的遗言。在东海道的旅行中,木讷的丈夫却能闪现出不同往日的精气神,甚至在照顾妻子的方面都有进步。妻子虽然对旅行没有特别的热情,却也被丈夫所感染,一次次随同踏上旅途,见识了丈夫在外的一些“流浪者”友人。期间对于景色的描写让我想起了动画《夏目友人帐》中夏目回到乡下老家双亲老宅子的那一集。虽然寂寥,却并非冰冷的没有温度,这更近似于某种历经世事后的恬淡与平静。

  像冬日的暖阳,郁热的氛围。

  我和我的妻子也经常一起外出旅行,不论是新疆的喀纳斯,还是国境之南的恒春小镇我们都一起走过,我自认于妻而言是像太阳一般的存在,我想做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人,哪怕只能照亮一人。我们走在不同的路上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只是希望有一次能回忆起彼时彼刻,拂过脸上的同样的风。

  虽然文章的最后两夫妻有二十多年没有再去东海道旅行,丈夫继续回归到平淡无趣的坐班生活,而妻子也当起了全职的带娃主妇。

“在这种繁忙的生活下,外子只好暂时中止到东海道去旅行,只能在嘴上念念:好想越过小夜的中山,到日坂去吃蕨饼,或是说他想去走一走御油和赤坂之间两旁有松树并列的街道。不过他最近这种梦呓般的话语也越来越少了,顶多是因故必须到东海道去调查某些资料时,才回到蒲郡的旅馆去住上一星期或十天,而在这当中,他也只会为了搜集齐必需品,急急忙忙赶到丰桥去而已。”老妓抄

  夫妻二人已经完完全全的忘记了东海道上的一切,这一点没有活过个三四十年的人很难理解。二十年间,什么惊心动魄都足以被遗忘了,而当丈夫提议再来一场简短的“东海道周边闲逛”时,妻子突然身子一热,宛如在讨论初恋一般,“这种感觉让我感觉非常非常奇妙,我们决定翌日早上立刻搭火车到桑名去。”

  我想妻子一定回想起了他们第一次外出旅行的情景。

“我们在静冈下了夜车之后,立刻雇用车站前的人力车到城里去观光。在微亮的晨光里,写有芥末酱菜与鲷鱼鱼松的大招牌,突然出现在我们头顶上方。不习惯外出旅行的我,心里感到一阵雀跃。”老妓抄

  人生万幸,莫过于出走半生,终于又遇见最初的自己。

本文标题: 《老妓抄》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0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進擊的巨人 01》读后感精选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