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6-02 08:34: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是一本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精选点评:●艰难苦恨繁霜鬓。1、曼陀罗。2、母亲。3、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精选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是一本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精选点评:

  ●艰难苦恨繁霜鬓。1、曼陀罗。2、母亲。3、海妖。4、心理学,谢绝参观。

  ●把讲mother complex第二章(?)看了,好多地方不太明白。

  ●最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正视无意识的存在及意义,认识到无意识并不仅仅是愚昧无知、不道德的原始欲望的汇集,它也是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无意识并不仅仅连接过去,它也指向未来。

  ●提到集体无意识,首先会想到荣格,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太难消化。。。

  ●反正有点怪,到底哪里怪呢?后面曼陀罗的附图好看

  ●看晕了…

  ●如题名所列,原型与集体无意识正是荣格思想体系之基石,此书亦然,尽管作者笔法一贯天马行空、恣意汪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最末两篇关于曼荼罗,当与《金花的秘密》参照阅读,可惜图版无彩不能尽意

  ●生命源头的浩瀚

  ●由于我的切入在于集体无意识 所以这对我个人而言是必须要读的好书

  ●需要研读,解释了很多现象。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一):这套荣格文集翻译令人太难受

  特别是里面的神话,荣格写书本来例子就放得不多,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自说自话,举例也不太放实际案例,而是神话原型。然而这翻译让人觉得小时候都知道的国外神话,现在看着仿佛另一个世界的语言,不得不痛惜跳看。

  建议,专业一点的书,出版社还是请有相关知识底子的翻译吧。

  另外,这个荣格文集前面四本都不同程度的翻译糟糕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二):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读后感

  集体无意识,是我上大学时,接触到的第一个震撼性概念,或者说是我认为值得玩味的概念。文学概论上的那些概念都太小儿科无趣了。彼时,我认为就是人类共有的观念。感觉这个概念包罗万象,但并没有深究。

  后来看心理学书,看到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故事,看到荣格自传,对这个概念进一步的认识是,人处于社会中,受社会集体的影响,形成一些社会共通的意识,是为集体无意识。而社会集体是有传承的,因此集体无意识包括现在过去未来,包括原始人和新新人类的意识。

  看到这本书,发现荣格直接说集体无意识是遗传的。这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现在也依然坚持自己对集体无意识的理解。而我以为之所以有集体无意识,是因为人有共性,作为沧海一粟,短暂的人生所面对的东西都是相同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它脸上可能多了几块雀斑,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也许它的热度少了许许而已。所谓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弗洛伊德喜欢荣格的开拓创新,不喜欢荣格的偏离。偏离他所认为的科学之路。看荣格的书,开始时很入迷,接下去,就觉得他扯得太远,看着看着头晕了,不能继续,荣格自传是这样的感觉,这本书也是。也许是我读书一贯囫囵吞枣的习惯使然。

  不过,倒是让我思考,为什么我不相信神秘主义。童年时,我妈妈喜欢四处求神拜佛。她来自大山深处,相信巫术。她甚至跟我说过,她感觉和观音娘娘通灵了一次,也许可以做一个仙人了。结果是,没有。而相信的另一面是怀疑。神仙并没有让她的生活更轻松,她一路辛忙,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都来自于她的劳动和努力。于是,我从她那里,吸收到她的怀疑,对神秘主义明确说不。我以为世间的神秘都可以解释,而终极的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是最神秘未知的。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三):荣格如此领先于他的时代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荣格的工作囊括了如此众多和如此不同的兴趣领域,他所产生的影响,迄今只能说刚刚开始.今天,人们对荣格的兴趣正越来越浓厚,特别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如此.与此相应的是:他的影响的日益增长,迄今也只能说仍然处在早期阶段;从现在起,三十年之后,我们可能会用完全不同的话语来讨论他的工作和他的着作.也就是说,荣格是如此领先于他的时代,以至今天人们也只能逐渐地追赶他的种种发现”。 荣格治疗过大量病人,他晚年回忆,他分析过的梦,总数不下八万.作为一位能够一直深入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医生,许多曾经接受过荣格治疗的病人,后来虽然恢复了健康,却一直保留着对荣格的深刻记忆。

  一位当事人回忆:在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应邀去耶鲁大学讲学之际, 此前,在英国,荣格已经习惯了在小礼堂那样的场合对听众演讲,这一次,他也向校方提出同样的要求. 但美国东道主的说法是:一开始,将安排他在一个大会堂作报告. 以后,如果听众减少,再改在小会堂. 东道主一再向荣格解释,不论访问者是谁,其地位和声望如何,都是这样安排的. 出乎东道主意料的是:第一次演讲时,大礼堂中的三千个座位,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空着的. 可以想象,荣格在空荡荡的礼堂中给大约七百名听众作报告时,其心情一定相当沮丧.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坚持第二场报告要改在小会堂进行时,校方却告诉他,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 听众对荣格的报告报之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报告结束后,主持报告会的一位教授的夫人邀请荣格去家中出席茶会.茶会上,她流着眼泪告诉荣格:“你的报告我没有听懂,但我却深受感动. 你的声音、你的举止、你讲话的方式感染了我. 我明白你所说的全是真理. 我无法控制自己,实在痛快极了。” 确实,在一些人眼中,荣格简直就像是一位圣人或“先知”。

  他跟所有的人谈话都坦率自然,毫不装腔作势,不管对方是名人还是中学生.他十分民主,一点也不拿架子和自认为了不起……凡是与荣格有过私人接触的人,事后都提到他具有开朗的心情和无与伦比的幽默感. 他的眼睛愉快地闪动,不时发出开心的、富于感染力的笑声. 他自己风趣健谈,又能专心听别人谈话,从来不显得匆忙,从来不显得心不在焉. 在谈话过程中,他对问题的把握灵活变通,表达简练准确,能够容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四):荣格发现了人的集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在一次的交谈之中,佛洛伊德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但荣格对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论抱持著许多疑点,更无法认同「教条」及「堡垒」这样的字眼,彷佛要压下所有对性理论的怀疑,而这一切和科学判断扯不上关系,只是个人的权威的扩张罢了。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发现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荣格认为梦不单代表做梦者过去的欲望,也是做梦者对未来憧憬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类有些思维、情欲、知觉是与生俱来的,他以大多数人都怕黑和怕蛇为例,指出人类对某些特别事物会作出和自己的祖先同样的反应。他相信梦境跟宗教有关并强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潜藏著一些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都难以解释的东西。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和往昔有关的,而且不单是个人的往昔,也和种族的往昔甚至和有机界的整个漫长进化过程有关。基于这点,荣格发现了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一种共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相信潜意识透过梦带给我们的智慧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越。

  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然而,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褒奖、崇拜、非议甚至是责难,荣格总是以他始终如一的谦逊视之。他似乎从来没有站到过专家、学者或是大师的位置来看待任何问题。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五):我的功力到此为止了

  荣格文集我是倒着看的,到这一本我浅薄的功力耗尽了,可以暂时over了,cease。

  其实这一本的主题,是荣格理论体系的主体,应该好好看。但还是那个想法,没有《荣格自传》作为“密匙”的指引,估计很难看得下去。

  我也没太仔细看。

  最后,用一段荣格的原文表达一下自己的观感吧

  “……意识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的节奏太快,把不再能够与之同步的无意识抛在后面,因此迫使它采取一种防御性的立场,以一种普世性的摧毁意志表达自己。我们时代政治及社会的主义鼓吹每一种可以想象的理想,但是,在这一面具之下,它们追逐的目标是通过限制或者完全禁止个人发展的可能性,降低我们文化的层次。它们实现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制造一种为恐怖主义所控制的混乱,一种原始的事物状态,这种状态仅仅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恐惧中度过所谓“黑暗”时代的最为糟糕的时光。这种退化与奴隶制度的经历是否会再次发出要求更多精神自由的怒吼,这还有待考察。”

  “消费”,可能没有人会反对“消费”如今已然充填了城市化人几乎全部生活内容的事实。就连微信里无休止的晒孩子的举动都是靠各种消费作为依托的。除了如何以各种渠道将自己能够花掉的钱投入地花掉,我们还有什么愿意且正在享受着的?荣格的话说在七十年前,错了吗?没有。当然,你可以说一个人可以说过各种各样的话,所有难免有一些会应验。那是你的事。我选择对荣格的书置以最高等级的重视。

  齐泽克在一本书里说当今世界政治实行的是民主和自由,而其要义并不是后进需赶上,而是先进要后退,是既然我得不到,那么咱们就谁都不能得到的抹杀先进的平均主义。这和荣格的话没什么不合之处。我们过得好吗?我们真的很享受这样的世界吗?

  C的一个追溯过去的纪录片节目整理了英国流行文化的发生过程,说那时候随着更多的社会下层出身的人进入了高等学府,因而社会下层人士开始要求享有艺术文化的权利。文化艺术向来都是社会少数人的权利。变化的结果催生了各种流行艺术的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流行艺术在真正有品位的人士眼中,压根就算不上艺术。这和齐泽克指出的没什么不合。

  我的个人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诞生了真正的流行歌曲并在九五年前后达到高潮。那时候写歌作曲的人都是受过严格音乐教育训练的人。而五年十年的过去,流行歌曲的风貌越来越单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越来越低。直到刀郎和凤凰传奇的风行,彻底宣告流行歌曲被教育水平上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群体掌握。电视最火的节目是毕姥爷和他的星光大道,而最神奇的明星就是那位我实在无法直视的农民大哥。周立波虽然是块难以被褒奖的料,但他还是仗义执言了一把:“春晚是给八亿农民朋友看的,我不是农民,我对农民朋友没什么好讲的,所以我不上春晚。”

  我们过得好吗?我们真的很享受这样的世界吗?这完全是自己的事。

  个性化,是荣格以为的,一个人唯一的应该走的道路。但可不要把“个性”这个词理解庸俗了,荣格所谓的“个性”绝不是现如今被大众普遍理解的“个性”。你想知道吗?看书吧。

  最后送上一句我的敬告:果真对荣格有兴趣,先看《荣格自传》;假如你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强自己,就暂时放弃看荣格一切书的计划吧;更不要去看别人写的关于荣格的书,那样是最应该唾弃的读书方式;看书是缘分,缘分有一种含义,其实就是:能力。

本文标题: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8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全三册)》经典读后感有感女生把你当备胎,一定会有这三种表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