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农场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30 10:54: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诗意的农场》是一本由(法)佩里娜·埃尔维-格吕耶(法)夏尔·埃尔维-格吕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诗意的农场》精选点评:●看到人类农业双赢发展的曙光●好羡慕呀●作者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1000字

  《诗意的农场》是一本由(法) 佩里娜·埃尔维-格吕耶 / (法) 夏尔·埃尔维-格吕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意的农场》精选点评:

  ●看到人类农业双赢发展的曙光

  ●好羡慕呀

  ●作者夫妇很有魄力毅力把农场经营成想象的样子,并为小微农场做推广和展开科研,为石油耗尽后的人类谋生存之道。文字并不怎么诗意,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的问题。

  ●有个美国人曾说:白人临死时,希望留给子孙的是金钱,而印第安人则希望给孩子留下树木。像诗人般栖居地球还是像刽子手般占据地球? 尝试的方法越多,碰到的阻力就越少。 每一颗美丽的小石子在我眼里都是有价值的,每一棵树都是被尊重的对象。 你每采一朵花就会打扰一颗星星。诗人弗朗西斯汤普森如此写道。

  ●朴门生活,微型农场,诗意的话靠文笔不行得靠读者自己想象

  ●贤者的状态 创造奇迹

  ●生活有很多方向,比如做个新锐农民,清醒活着

  ●迷你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就和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一样吸引人

  ●图书馆,放在欧洲文学那,如果不是书脊特别估计就错过了吧!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一):朴门生活理念的实践

  买这本书,是冲着封面去的,感觉很像自己幻想中的田园生活环境。实际上,这是一本讲如何实践朴门生活理念,并以农场为生的书。既要最大化有利于自然,又要养活一家老小,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如何规划建设和高效运营一个小型农场(小型指100公顷,微型指15公顷,1公顷=15亩),以及他们一家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尝试和波折。

  总的理念是朴门生活,通过观察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由精心设计来节省投入和资源消耗,低能耗高效率地维持系统的持续运转。为无为,事无事,很像我们无为而治的理念。但这个“治”是在把握自然规律,且平衡了人类生活需求之上的“治”。过程的”无为“,则在于充分利用自然界本初的循环力量,减少人为的拔苗助长,促进适应人类生活需要的各种动植物形成一个互利网络,并得以以最小的能耗持续运转。

  关键的举措包括:摒弃机械化农业,通过深耕/双翻、堆肥、密集种植、混合种植等,提升种植的效率和产出;建设耕地、池塘、养殖搭配的小型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满足日常基本所需。

  最后感叹一下,作一个合格的农民,需要很多专业技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并且我也疑惑,作者说小型农场会替代大型机械化农场,因为机械化实际大大破坏了环境,降低了产出,最终会导致现有耕地完全无法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又说小型农场的弱项在于,不适合种植稻谷,不适合养牛。而这两项正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两种食物来源。于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出现,这种要以人类饮食习惯重大改变为前提才能得以规模化的新型农场,真的会胜利么?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二):《诗意的农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归所

  说起农场中可能表现出的“诗意”,多数作品里歌颂到的,一般止于劳动的意义和劳动者展现出的美,却常常会忽略--一片被人为修整成农场“标准化产出作物的地块”的土地,在它还是森林、草原、沼泽、池塘的时候,本身就蕴含了大自然沉淀了千百万年那自有体系的、寂静无声的美,而它即使被改造成了按照人们的意愿产出种种食用作物的农场用地之后,也仍旧能保持本来的自然体系和诗意,前提是:只要对的人,用对方法。

  夏尔和佩里娜夫妇在贝克-埃卢安农场,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本身就是两位出色的“改革者”--他们一位是出色的海员,一位是优秀的多面手人才,却因为自己的爱好、足够清醒的认识、想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发现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等种种想法,选择从无到有地将一个农场改头换面,并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找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关注世界的未来,例如用种植出的更健康的食物,重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用集百家众长的“朴门生活”方式改造农场的生态环境,直至改变更大范围的生态气候;希望能用更细化、更精准的方式,让微型农场的经营运作足以供给自身及更多的人的需求,减少人们对土地的损害、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未来的迷茫。

  而他们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叹:他们种植出的有机植物成为世界顶级餐厅的食材,并且与餐厅的独特烹饪、经营相得益彰;他们信守的“朴门生活”方式,不但能指引他们自己和其他经营者,应用到农场的实际改造时,还因为自己对农场的热爱和精心设计,让农场获得了足够的自然的“帮助”,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堆肥、发酵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昆虫助手等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甚至让农场中的动物种类远远超出了一般自然丛林中可能出现的数量;他们联合大学教授,对建立一座微型农场、研究微型农场需要多少人力运作方可长久持续下去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研究和量化,最终得出了可喜的结论,并提出了对抱有同样想法的人的忠告,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朴门生活”方式在他们的手中真正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并且被他们慷慨地拿出来,与同好和大众分享,他们建立起来的农场,被建立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归所。

  本书从头至尾,都使用了极为平实质朴的语言,也尽量避免了用太过主观的事件单纯下结论--这看上去与诗意完全不搭边,但是,文中每每洋溢的对自然的陶醉、对农场高涨不减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朴门生活”方式孜孜不倦地探究,正是每一点诗意得以生长的土壤。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三):即使做不到他们那样,至少也要学会尊重大自然

  假如,你能够像佩里娜·埃尔维—格吕耶和夏尔·埃尔维—格吕耶夫妇一样,拥有和他们在法国的贝克-埃卢安地区的农场一样的一座农场的话,我猜,你也一定会觉得自己过上了一种神奇的生活——至少,是和你现在的、以及你对未来想要过上的生活不那么一样、但一定非常有意思有意味的生活!千万不要觉得大城市生活才是所有人的目标生活地和生活类型。因为如果你遇到了佩里娜·埃尔维—格吕耶和夏尔·埃尔维—格吕耶夫妇,并且在他们的农场有了切身体验和感受的话,你一定会觉得,以往的那些想法还真是值得商榷。

  最初,夏尔·埃尔维—格吕耶是一名水手,拥有二十余年的海员生涯;而佩里娜·埃尔维—格吕耶则是一名法律与发展经济学硕士,在从事法律工作多年后开始思考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在2004年开始投身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对这个问题究竟持有怎样的一种看法,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每一次的选择,只要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都应值得尊重——接下来的路走得顺利与否,那是另一回事。而在确立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并且付诸实践之后,仅仅十来年的时间,埃尔维—格吕耶夫妇就获得了成功。今天,他们把关于这座农场——也就是贝克-埃卢安农场——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在了《诗意的农场》这一本书里。书并不厚,但内容丰富,非常值得看一看。

  说好听了,是农场主;说得一般点,是农民。夏尔和佩里娜最初的身份都与农业无关,甚至还很远;但这些都没有妨碍到他们在2004年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说是经过了深谋远虑也好,说是一时头脑发热也罢,在厌倦了大城市的生活之后,他们决定放弃一切,仅仅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于是,十四年的坚守,夏尔和佩里娜换来的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农场:“食物森林”“肥料自足”“小微农场”“堆土种植”“花园岛”“创造微环境”……这是农民和他们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吗?当然是。只不过,他们不是一般的农民,不是在靠天吃饭,而是在和大自然、在和土地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在交往。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夏尔和佩里娜称之为“朴门生活”。

  其实,不必过于纠结“朴门生活”这个名词到底怎么来的,只需要知道这个名词包括爱护土地、爱护人类、平衡分享食物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朴门生活基于一种伦理,体现于很多方面——而夏尔和佩里娜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朴门生活付诸有机农业领域而已,归根到底就是一件事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贝克-埃卢安农场里的一切似乎也并不那么复杂:湿地、蔬菜岛、果园、食物森林、堆土种植、牧场……一个个相互渗透的微生态系统拼接成了贝克-埃卢安农场!只要有勇气、有坚守,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拥有如夏尔和佩里娜的农场一样的一座农场,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和困难的事情!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未尝没有设想过想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种诗意的生活。但这种诗意,不应该仅仅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而是要尝试着让它成为一种现实存在。从想法变成实际,这需要付出。夏尔和佩里娜说,几乎所有来参观的人都会说,这儿真的是个天堂——天堂当然好,但天堂毕竟不是天上本来就存在的,《诗意的农场》里面就是所有一切的答案!

  所以,接下来怎么想、怎么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四):天人合一之《诗意的农场》

  lue编辑

  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全世界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中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每年国家都会对全国的耕地情况进行统计。农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究竟农作物是如何生长如何成熟的,这个过程对于现在的很多城里人而言可能还不甚明了,但通过现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搜索功能也还是可以很快速地进行大致了解。

  不管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的结果还是人们平时在农田里见到的情况,虽然对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怀着崇高的敬意,但如果要让自己去亲身耕作的话,可能绝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会选择去企业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辛苦或者回报少而不想做?当你了解了传统农业的耕作全过程之后,相信眼前的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种田。

  但是如果我们的农田或者农场能够像现在的建筑设计那样能够做得美轮美奂,充满诗意的话,是不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回归农业呢?如果传统的农场能够引入更加生态和现代化的技术进入的话,农场会不会焕发别样的风光呢?这些可能很多读者都曾经设想过。不过在这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法国夏尔·埃尔维—格吕耶夫妇从自己的亲身实践出发编写的《诗意的农场》一书对农场的新发展新方向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在这本书中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能够看到农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情景,看到农场中生态链的建立以及各种视角艺术上的冲击,更能通过这些视觉的表达感受两位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阅读本书的正文内容之前,读者有必要看一下本书的“引言”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读者可以清楚明了地了解两位作者是如何踏上从城市到诺曼底乡下当农民的道路,在他们的心中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通过引言部分作者的自述我们了解了深层次的原因之后才会明白为什么作者能够将农场的发展走出完全不一样的新高度。

  书中正文初期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夫妻二人是如何从原来的职业转行到与大自然近距离打交道的农场工作上。书中还适时配上了作者的一些生活插图,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读者也能够了解作者选择农场工作的内涵。

  在这本书的阅读中读者能够看到的就是两位作者的农场工作经历,在这段经历中能够看到生态农场在人的精神和物质上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一趟阅读之旅不仅仅能够看到两位作者的农场经历,还能够体验到体验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之美。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五):有没有想过,生活也可以这样定义

  如果你的孩子在玩泥巴,你会不会想要马上去制止呢?如果你终于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抽身出来,拉着孩子的小手漫步在乡间的果林小路上,你会不会幸福感瞬间爆棚?如果生活突然断了水电粮草,你会不会抓狂?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在高层中生活工作,你能想象当双脚重新踏上这片大地时,内心会是何种感受么?

  在这里,有一群人,他们出自繁华城市,却向往路途上遇到自然的生活,于是,经历了前半生折腾而匆忙的人生后,他们选择在这个经济消费发达的国度里,开辟一方能够重温原始部落朋友们一起的时光。而上面的这些问题,正是在这份与众不同的探索中所考虑的。

  起初,这些人只是寄希望于打造一片自己的空间,没有多少人会觉得放弃高薪的工作回乡下打理一块儿田地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论你怎样想,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远离了财富和所有一切我们追求的现代化、高科技。作者经过三年的劳动和学习,将自然的朴门理念应用于生活,在《诗意的农场》中,他记录了农场从一个想法到如今的绿意盎然、鸟语花果香等整个成长过程。这里有实践的经验、有各地朴门生活的实践者们、有许多新的体验和发现。而他的读者们,也将随之体验到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便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像作者一样,实践这一美妙的图景,单单阅读的体验都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价值观,促使反思。

  你希望给子孙留下什么?

  “白人希望留给子孙的是金钱,而印第安人则希望给孩子留下树木。”这是不同于我们已有文化理念的价值体系。现代的生活教会我们有金钱才能有好的生活,于是我们多数只顾得上投身于MAKE money 的路上,渐渐远离了同大自然的联系。

  这种远离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作者在四处学习自然耕种方法时,提到了日益多样的疾病对现代人们的困扰,那些生活得同树林更近的原始部落则有着相对更少的大病几率。

图片来自《诗意的农场》

  他们白天耕种劳作,因而免去了各种办公室疾病,他们自给自足吃着干净新鲜的食物,孩子们不再只是被电子设备所吸引,而是尽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看昆虫、去摘果子、去收集树叶……大人们享受着每天5个小时劳作后的天伦之乐,孩子们则完全本性使然,将好奇与贪玩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被压迫的安全感,也许是每一位都市人都存在的。我们的安全感总要有条件,最基本的食物、水、电、还有各种的现代设备,这些都使得我们不停地奔波,只为能够心安,能够给家人和自己最好的生活。

  作者的部落朋友瓦亚纳人则不然,当早起发现没有面包、没有水、没有电时,瓦亚纳家庭成员依旧面带微笑地起床、劳作,不一会他们就用自己的技能带着打回的鱼,开始准备早餐。

  这与我们从小到大已知的生活太不一样了,其实我们最需要的也不过是生存,然后在生存的基础上过得健康些、再丰富些。我们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却越来越让这些简单的需求变得不再容易,《诗意的农场》便是将这种自然生活与现代科技成功结合的过程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图片来自《诗意的农场》

  有人说同样是果蔬,自己采摘的过程与超市中采购的过程全然不同,而看着自己耕种的土地上结满瓜果,更是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也许这就是我们热衷于采摘旅游的原因吧,是基因使然。

  《诗意的农场》的作者,将生活真正过成了诗一般的美丽,即便依旧有很多新的问题等待处理,即便无法完全变成原始部落那般自在自如,仅仅是一片农场的三年时光,足以让他和家人深深爱上了这种充实或者说是踏实的日子。

  如若生活全部被压力和工作挤满,那么快乐放于何处?如若优秀要远离绿色自然,那么又如何追寻大地给予的宽厚安心?如若有机会尝试和实践,并从中体会些许的不同凡响,你的生活又将会有怎样新的定义呢?

本文标题: 诗意的农场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6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游记睡人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