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21 09:41: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是一本由赵昂任国荣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一):一本值得家长和教育者拥有的好书一个人有了梦想才能获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是一本由赵昂 / 任国荣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一):一本值得家长和教育者拥有的好书

  一个人有了梦想才能获得前行的动力,不断探索,发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有幸试读了这本书。书中提到“生涯教育即梦想教育”的观点,直击生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书中提到了很多落地的方法和工具,为广大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教育的生涯智慧,可以帮助你缓解育儿的焦虑。

  同时这也是一本帮助孩子打开梦想,建构梦想,实践梦想,拓展梦想的好书。非常值得拥有!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二):守护梦想

  有多少父母总把自己的梦想转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却不曾问过,孩子的梦想是什么?

  有多少孩子无忧无虑地过完一整个童年,却在你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或“你长大了要当什么”时一脸懵懂,毫无头绪?

  于是孩子长成大人,继续懵懵懂懂,碌碌无为…

  可见梦想的重要性。俗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因此父母与孩子该做的,也不过是正确理解“梦想”,拥有“梦想”,尽管不会这么简单……

  未来会在你未发觉时悄然到来,时刻准备好……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三):梦想~破解焦虑

  忙里偷闲终于可以静下来看一会书~这是我的老师昂sir的第四本畅销书,《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看到书里的内容,让我倍感亲切,既是学习,又是复盘(是老师线下经典课的整合,也很荣幸参与原稿新书试读与小的建议),书里还有我和孩子,以及优秀老师们的案例内容,刚才与孩子共读时女儿很快乐的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以及我和她谈话的内容,让我再次看到过去面向未来的成长之路,也再次重新审视和理解生涯教育的内涵。

  作为父母的你如果正焦虑着,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有目标,如何有动力,建议您看看这本书,应该会给你一些启发,不仅有很多实操工具,还有让你深思的经典问话,带你走入新的视角(世界)。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四):成人之美

  手持《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简单地翻阅了目录,心中油然而生一句话——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志”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说起来可能只要三言两语,做起来往往三年五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怀,也是社会源源不息的前行动力。对于每个人而言,青春有且只有一次,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成年人,往大处起,是建设社会的栋梁;往小处言,也得养家糊口,传承基因。 再伟大、再正确、再忙碌的父母都不能忽视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后代有志气、有出息,然而,正如小树苗一般,如果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浇水、不施肥、不除虫,不除草,它一定会成为“朽木”。于是,《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打动了父母的心,为了让孩子既不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输在前进路上,我们需要百般呵护、千般努力。

  诚然,有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孩子成长会事半功倍,但是孩子的路终归要自己走,作为父母你能帮助的只是最初的几步、几十步,但是后来的情况,未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往往孩子一旦离开了你的视线后,就失去了惯性,在多种力量的平衡与角逐中,孩子顿时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丽,但也很无奈,于是把理想、梦想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精神寄托,沉湎于现实生活的灯红酒绿中。 别错过机会,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很着急的事情,无论是兴趣的培育,还是性格的养成,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地引导、心贴心地教育,容不得半点马虎、等不得半点懈怠,只有把梦想在时、空、内、外四个维度进行有益的拓展,才发现生涯设计是一件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需要行动,但比行动更重要的是规划。没有方向就行动,好比成语“南辕北辙”,越是向前迈进,越发现自己偏离了目标,尽管地球是圆的,总有一天能抵达目的地,但是人生却很短暂,正如白驹过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似乎人人懂得,却人人都不以为然)。在规划时,我们更应该看看自己脚下的路,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让自己迈出去的每一步都坚定、勇敢、快乐!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五):梦想的力量

  初次翻看《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的这本书,没能有太多内容吸引我。

  直到后来细读我才深刻认识到梦想的力量。文中多次提到梦想是随着年纪增长而改变的。确实如此,当我们还是幼儿园的时候梦想可能是要做各种科学家,医生或老师,甚至还有以父母为榜样做父母那样的人;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见识外面的世界越多越广时,我们的爱好又在发生着变化。

  真想说说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或许在她们还未出世时,他们的父母都开始为她们制定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和远大的理想了。

  书中讲了很多关于孩子的梦想生涯,这是一个马拉松似的长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不了父母的耐心培养与指导。因此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为孩子制定梦想计划时,我们成人也需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孩童时代有很多兴趣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就扼杀在摇篮里。多鼓励孩子发展各种特长兴趣爱好,在不影响正常学习情况下,我们亦可多给予孩童时代的拓展空间,孩子的成长里不止有学习,还有更多可能成就未来的特长。

  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培养时说的任何话对孩童都起着具大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击幼小的心灵,因为或许你的一句鼓励话会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

  昨晚与老公在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位大叔在唱歌,虽然以我的审美标准觉得还差了那么一点,但大叔这种勇气可佳啊!走在一旁的老公,默默的哼着歌,我试着鼓励他去借大叔的话筒唱一首,可是他说自己唱的不好,不好意思在公园里唱给大家听,我说只要你自己开心就好了,干嘛在乎别人看法呢?

  老公走到大叔旁边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走向我这边,默默的坐在我身边。他说:自己小时候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练武术,把周边能借的武术书都借来看了研究,本想让父亲送他去武术学校的,但在父亲眼里除了学习,其他事都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值得一提,就这样放弃武术学校的想法了;体育锻炼也是很喜欢的,每天回去练沙袋,沙袋是母亲给他亲手缝制的,能坚持至今的就是跑步。

  最记忆犹新的是唱歌,那个时候每天都会哼电视上的流行歌曲,记性还超好,听一遍,差不多都能唱了,本来很喜欢的唱歌在父亲眼里却是乱吼,有一次父亲听到他在唱歌,便对他说很难听,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在除自己之外的人面前唱过歌了。昨晚他说那个时候年纪不大但自尊心很强,父亲无意间的一句话却深深地伤了他的自尊心。从此,让他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歌,因为父亲说很难听!

  昨晚听他给我讲完这些故事时,我只说了一句话,以后我们要多鼓励我们的孩子,无论我们的孩子做的如何,他在我们眼里就是最棒的!我不想让孩子的梦想种子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

  书中也给我们举了很多正反面的例子,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伙伴们便知道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该如何引导培养孩子对自己梦想的认识与规划。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六):孩子有未来,只要当下的好成绩就够了吗?还要做好这件事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后来想当一名医生,再后来没了想法,不知道想做什么,日复一日地上学,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学,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大概没有什么为什么。

  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孩子,你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于是我们当学生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呢?再找一份好工作就可以了吧?至于人生目标,你将来要做什么,成就什么梦想,对于一个背着书包,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学生来说,没想那么多,我只按部就班完成今天的作业,应付明天的考试就好了。

  你当初上学的时候是这样吗?如今你的孩子是不是依然在重复?上学是为了什么?

  小罗从小到大是个好学生,成绩优秀,不善言谈,一直是学习标兵,同学们的榜样,顺利考入一所985大学,但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当初报志愿稀里糊涂,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不感兴趣,但又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毕业后顺利到体制内单位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很规律。

  直到同学聚会,看到当初成绩远不如他的同学王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有个同学李环是工程师,建桥铺路,为家乡建设做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反观自己,人生平平淡淡,碌碌无为,一时迷茫,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小罗错过的是当初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什么时候需要做生涯规划呢?

  我最初理解的生涯规划,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处在事业迷茫期的人们做指导的,直到看了一本书《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才知道原来生涯教育越早越好,让孩子越早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当下的成绩,还有为实现未来的梦想,当一个人有了梦想,学习就有了发自内心的驱动力,这样的指引越早越好。

  “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梦想植入心底,工作和学习才会加足马力。勤奋有目标,不单是考卷上的100分和榜上有名,而是针对日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科学家?企业家?宇航员?或者年入百万千万?建一所学校?为老家修一条公路?......

  为何是这样的梦想?实现梦想有何意义?如何实现?我具备哪些优势?你得懂得自我发现。《通往未来之路》教会孩子有自我探索的意识,让孩子学会在生活和实践中反思,发现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我有什么影响,我需要改变什么,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我要如何做?

  你有没有问过孩子这些问题?或者你自己有没有探索过这些问题?在《通往未来之路》中,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探索。

  一、生涯线

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生涯线”的小练习,画一条直线代表自己的生命历程。左侧起点代表生命的开始,右侧终点代表预期寿命,在此线段上找到自己现在年龄的位置,做上标记。回忆你过去的人生经历,根据时间节点在这条线上画上自己的重要时刻:可以是“成就事件”,可以是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还可以是“高光时刻”。

  一边画一边思考,看这条生涯线上,你记录的成就事件或者遇到的挫折,有哪些发现。

  从成就事件中,发现你具备哪些优势做成了这些事,或者说你在面对一些困难障碍的时候,为什么会比别人做得好?而对于那些失败的事件,反思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不具备哪项特质,还是哪方面的能力欠缺,是自己的短板吗?如何做才能成功?

  对以上总结经验、分析梳理之后,发现你的优势在哪里,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你有哪些特长和品质促使你成功,对于失败的事件,我们也不放弃,如何做会做得更好,是特性问题,是天赋不够,是能力不足?同样你还可能发现,做这些事情的背后,有多少是你的主观意愿,又有哪些事非你所愿?你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这就是我们在做生涯线练习时的收获,发现平常没有发现到的点。

  为了避免主观,你还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做生涯线练习,讲述自己的生涯经历,请别人分析你的优势和特点,成功和失败的因素,最后总结分析出自己的长短板,哪些是可以继续保持的优势,继续运用到其它事情中,哪些是需要提升的能力,之后怎样补足。结合你的特性和优势,发现心底的愿望和梦想是什么,差距在哪里?进而规划接下来的学习。

  小罗的同学李怀来自山区,每次往返学校需要倒好几次车,很不方便,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为所有交通不便的山区修建公路,为了这个梦想,他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投身于工程建设,同时为家乡建桥修路,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生涯线”的自我探索不是一次性的,这是终生探索的事情,因为随着人生的不同阅历,分析的角度会有不同,认知和经验也不断变化,不因一次的自我探索而对自己设限,认定哪项是永久的优势,或者哪项是永远的劣势,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引起长短板转化,过去的优势可能成为今天的劣势,反之,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成败的原因有多种情况,所以自我探索是终生的事情,你需要不断探索发现,并据此不断调整。

  梦想是启动人生奋斗的钥匙,自在心里扎根那一天,就有了为之努力的目标,我是谁,怎样做,我有哪些能力,如何成就梦想。这样的学子与每天为学习而学习,为成绩排名、为博老师父母一笑而奋斗书海的同学相比,动力不一样,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果不一样,乃至将来走向社会,结果也不一样。

  行动指向目标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指引,才有一步步的人生规划,成绩、大学、专业、工作......一步步缩短与梦想的距离,而不是像小罗一样,一切被命运安排好似的随遇而安,看似人生顺利,却觉得少了什么,直到若干年后忽然觉醒,我这一生到底要的是什么?

  二、“你选择是谁?”

  还有一种方法,和孩子聊天探索孩子的独特性,发现孩子想成为谁,为什么?发现背后的原因。

作为教育者,父母甚至可以在聊天中和孩子一起探索独特性。比如,和孩子聊这样一个话题:如果变成一种动物,你是什么?为什么?如果变成一种植物,你是什么?为什么?如果你是童话中的一个人物,你是谁呢?为什么?

  当孩子说出他想成为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探索到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动物或植物呢?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和优势,是孩子想要的、喜欢的、或者欣赏的?

  我想通过上面的方法了解儿子,和儿子有一次这样的聊天,我问他如果你想变成一种动物,你会是什么?他好像一时想不到什么,没有回答。我知道他喜欢看《三国演义》,接着问:“如果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你想成为里面的谁呢?”他斩钉截铁回答说:“诸葛亮。”我说为什么,他说:“他是谋士,有智慧,活得长。”

  我问:“那你为什么不是庞统,不是司马懿?”他说:“庞统太丑了,而且死的早,司马懿是后来才出现的,诸葛亮已经在沙场征战了前半生,司马懿后半生才来打仗,一个后来的人跟之前已经有了几十年征战经验的人相比,当然是诸葛亮更厉害。”

  儿子这番言论让我很惊讶,他应该看重的是能力,我接着问,“为什么是谋士,而不是曹操孙权或刘备呢?”他立马接话,“嗨!治理国家不容易,太操心了!再说征战沙场还危险,诸葛亮不上阵杀敌,一般在后方出谋划策,安全,而且活得长啊!”我不由哑然失笑,小朋友追求长寿、安全感,还无心做领导,因为统筹全局不容易,做谋士,负责出谋划策就好了。

  我想到他和同学一起玩足球或者做活动,那个出谋划策的经常是他,这也体现了定位吗?他喜欢做奥数,玩乐高,下围棋,而且拿了很多这方面的成绩,但老师曾经让他做英语班长,他因为贪玩常忘记收作业,后来被罢免,他说他操不了那个心,耽误下课玩,我也是无语,跟这些有关系吗?

  接着我问他,“如果是植物的话,你希望是什么植物?”他想了想笑了,说他希望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植物,我问为什么,儿子答:“那样别人不敢采我啊,我安全,好看的花被人采走,不过早死而已。”真是太可乐了,看来小朋友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我说,“无论是做谋士还是做有毒的植物,都希望自己有超能,你是个智慧的人呢,还说到要寿命长要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很赞哦。”儿子听完没说什么,他也在思考。他说,“妈妈你不是一直让我们注意安全吗?安全也要有能力保护自己才是啊,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我才能保护你,我有能力,长大也有人三顾茅庐来请我。”老母亲表示瞬间被感动。

  我很满意这样的对话,增加了对孩子的了解,也启发孩子问自己为什么,发现他的擅长和向往,是诸葛亮的智勇双全。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有自我意识,家长可引导他主动分析,问自己,我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人。“你想成为谁?”不如这就问问孩子,问问自己吧,相信你会像我一样有意外的发现,发现孩子的特性和内在需求,这是很有价值的发现。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成为什么人,实现什么梦想,需要不断探索自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定梦想的航标,为成就它而努力。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上学,请你从现在起就注重生涯教育,引导他自我探索,帮他发现自己,在心里早早地播下一颗为之奋斗的种子,守候它发芽、成长,直到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吧,愿每个人梦想都成真。

本文标题: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2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杂文《蝶戏花》J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