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文明》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20 10:55: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爱欲与文明》是一本由[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爱欲与文明》精选点评:●压根儿不敢评星。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应该如何指导我们,是一个问题。●蛮难读的。。。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1000字

  《爱欲与文明》是一本由[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欲与文明》精选点评:

  ●压根儿不敢评星。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应该如何指导我们,是一个问题。

  ●蛮难读的。。。

  ●被整郁闷了••••••

  ●从哲学上来说,人的性应该突破文明的枷锁,但是马克思主义说那多余的精力应该献身于伟大的劳动事业。弗洛伊德还是主张解放自己,而作者却是融合这一些,让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来领导,配合上力比多的使用,最后得出了一个爱欲和文明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讨论。

  ●挤公交去上班的时候看完了这本书,此情景真的格外具讽刺意味。无论是共产主义社会,还是非压抑文明,离我们似乎都遥不可及,但是还是很想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微经课特意挑了本觉得应该会无聊的去,结果(甭管看没看懂)半堂课就解决了。没想到全不是提前防备的那种感觉,比罗兰巴尔特都清楚,马尔库塞果然不是法国人啊

  ●爱与死

  ●欲望控制论

  ●爱欲作为“全方位”的感性的力量,快乐原则在现实原则的要求下受到规范而被挤压到更小的时空中去。在对弗洛伊德的批评的基础上,构想在生产发展到现实原则的满足不需要挤占绝大多数时间后,建立一种以快乐、表现而不是现实、压抑为核心的文明。讨论弗洛伊德,引用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却哪里都透着马克思。“人的实存向其本质的回归”

  ●解放爱欲,建立非压抑性文明。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一):爱欲与文明

  在仏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仏洛伊德指出满足不了性欲需求会导致对这种现实原则的可替代性结果(其实这潜在的是异常个体的反抗),亦即心理疾病。既然说是可替代性结果,是因为无法满足的性欲可以通过力比多的升华来解决,而力比多的升华应该为艺术服务 对于仏洛伊德而言,这是最好的对于压抑性社会的个体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案,这其实还是由于一个已知的前提——仏洛伊德不认为非压抑性文明能够存在,或者说文明必然带着压抑。

  而这种最佳解决方案的成功只会是个例,性欲无法满足的可替代性结果仍然是心理疾病患者占大多数,正如同马尔库塞在前面所讲的,心理疾病总是上升到政治问题,个体的失调的医治往往要上升到对社会总的失调的医治,所以,仏洛伊德式精神分析有其激进因素,不应该保持其实证主义化和被资本主义所彻底腐蚀。

  而面对对于现实原则的必须要接受下,极大部分的本我 快乐原则向它作了妥协,服从与现实原则,被迫接受压抑。极少数退回了无意识中,被永远的保存了起来,它或许有时起作用,因为无意识中的想象力始终为了追求非压抑和自由而作斗争,为了超越现实原则而作斗争。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二):无

  译文有些磕绊,不过基本是通的。马尔库塞此书主要将弗洛伊德的理论补充马克思思想。一,提倡爱欲解放论。马认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中的生命本能就是爱欲,它比性欲内容更丰富,而劳动的解放实际就是爱欲的解放。二,资本主义压抑爱欲,主要表现为劳动异化和人的工具化。三,论证了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爱欲被压抑的历史。马尔库塞修正为:爱欲的不合理部分应该压抑,但合理部分应该解放。其他观点如:纳粹集中营、大屠杀等是文明的被压抑物的回归;弑父的负罪感是文明脱离野蛮的关键步骤。

  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中,不仅修正而且还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人与文明关系的理论。在弗洛伊德那里,潜意识的“本我”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本我”中主要的是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由于人首先是一种存在,因而人的本质首先是与存在原则相一致的生命本能,这种生命本能就是爱欲。在现代文明中,人受到压抑,就因为作为他的本质的爱欲受到压抑。弗洛伊德并没把爱欲等同于性欲,但他也不曾对两者加以区别。马尔库塞明确指出,性欲仅仅是关于两性关系的欲望,而爱欲作为生命本能,蕴含更多的内容,既包括性欲也包括食欲休息消遣等其他生物欲望,因此解放爱欲并不等于性解放。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与爱欲是相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爱欲或生命本能被压抑的历史。马尔库塞则认为爱欲并不必然具有反社会性,因而也不是必然与文明相冲突的,因此,他为现代社会提出的缓解人与文明的矛盾的办法是建立一种能消除压抑,能允许本能履行自己的功能,使人尽可能获得最大快乐和满足的新文明。马尔库塞尽管不认为文明必然与生命本能对立,但承认两者还是存在着冲突之可能的,至于依靠建立新文明来调解这种冲突,本质上也和弗洛伊德一样,即依靠理性本身的力量,但马尔库塞理想主义地希望建立的“新文明”,其基本原则还是顺从人的生命本能的要求,顺从快乐原则的要求让生命本能的欲望合生命、合现实原则地得以满足。这是一种富有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设想。——蒋承勇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三):浅议此书(上译新版)的翻译问题

  马尔库塞的原书涉及的领域很复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基本上均有涉及,常常有整段整段的引证,时而弗洛伊德,时而马克思,时而黑格尔,时而叔本华和尼采,时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而康德,时而席勒.......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看了一下该书在豆瓣的评价,基本上没有苛责该书的翻译,因为《单向度的人》的翻译比这本差远了。但是瑜不掩瑕,本书的某些翻译是值得商榷的。

  原书1966年版序言:“但问题在于,发达国家为清楚这些角落,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难道不是美元和美分,而是人的生命和自由吗?”(P3)译者似乎没有注意到双重否定的问题:马尔库塞到底是认为”美元和美分“是这样做的代价呢,还是认为”人的生命和自由“才是真正的代价呢?

  原书第二章在说明额外压抑时讲到:”额外压抑:这是为社会统治所必不可少的约束。它与(基本)压抑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为人类在文明中永久生存下去而对本能所作的必要变更。“(P25)试问,究竟是额外压抑是”为人类在文明中永久生存下去而对本能所作的必要变更“,还是基本压抑是“为人类在文明中永久生存下去而对本能所作的必要变更”?从译文来看似乎是前者,然而这又与下文的逻辑相矛盾:“现实原则的特定历史机构和统治的特定利益,除了造成那些为文明人类的联合所必不可少的控制以外,还引进了一些附加的控制。我们把这种产生于特定统治机构的附加控制称为‘额外压抑’。”(P27)译文显然不自洽。

  同样出于该章的还有令人难以忍受的长句:“但这个在弗洛伊德元心理学中举足轻重的论点,由于吧事实上是由特定的缺乏组织和这种组织所坚持的特定生存态度造成的结果运用到缺乏这个严峻的事实本身上去,而变得荒谬了。”不知道译者是否清楚他笔下的长句给读者造成了多大的阅读困难。

  以上所举仅是几个例子,实际上译文自相矛盾与难以理解之处还有不少。对两位译者的分工我们也是一头雾水。如果能将这些翻译问题予以修正,使之符合国人的语言习惯,岂不更好?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四):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超越现实原则

  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于社会文明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的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本人一向看书喜欢先看正文,结果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看的有点累,多看了几遍,才读懂了,那么读此书要联系到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哲学的重要功能是对存在的批判“这一断言,因此本书大部分篇幅是在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且与当时时代的马克思学说进行联系,进而提出批判性理论。本书虽然精悍短小,但是内容量丰富,引用了大量弗洛伊德的著作。我仅仅写出一些自己读了印象深刻的内容。

压抑与文明

  压抑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使本能有效地屈从与压抑性控制的,不是自然,而是人。弗洛伊德曾经指出,性欲是一种本质上与文明相抵触的破坏力量,他说“性爱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第三者乃是多余的、有破坏作用的;文明的基础却是一大群人之间的关系。当爱情关系达到顶点时,它将毫不顾及周围世界的利害关系。”——只要社会在向文明发展,压抑似乎就一直会存在。

爱欲与文明

  当然了,马尔库塞认为,爱欲不等于性欲:性欲仅仅是对于两性关系的欲望,而爱欲是生命本能,包括性欲、食欲、消遣等生物欲望。

  爱欲有内在约束力,并不必然具有反社会性,不必然与文明相冲突。经济上的贫困要求对爱欲作一定的限制,而物质资料的分配方式与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方式总是强加于人。在以往的文明发展中,由于上述压抑,文明不受灭顶之灾便无法消除压抑。而当下文明与爱欲不再发生冲突。文明的发展能消除压抑:看看我们现在飞速发展的科技吧,社会上机械化的劳动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再看看我们丰富的物资,现在人类已经不需要像原始人那般觅食了。因此弗洛伊德所描述的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冲突已经消除了。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爱欲压抑仍然在加重,那么对于压抑的消除只有对资本主义统治的颠覆才能完成。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

  马尔库塞试图将弗洛伊德的爱欲说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并且在书中提出一种爱欲解放论。人的本质就是与存在原则相一致的生命本能,这种生命本能就是爱欲。在现代文明中,人受到压抑,就因为作为他的本质的爱欲受到压抑,当马克思说人的解放时,实际上就是指爱欲的解放。解放爱欲的关键在于解放劳动,使爱欲进入劳动领域,摆脱人被异化的痛苦。意识到人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劳动的解放才是爱欲的解放,人才能在劳动中获得快乐。

资本与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要求解放,但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却受到压抑,所以他认为需要将批判的重点放到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上面。表面上的性自由泛滥,实际上行自由却用来为统治利益服务,性活动堂而皇之成为手段。高度工业化的流水线劳动将人异化成工具。

幻想与乌托邦

  现实原则的确立导致了心灵的分化与破损,又不幸决定了现实原则的全部发展。幻想便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自己规律和真理价值的思想过程。——“幻想诚然使人心情愉悦,但却是没用的、不真的。它纯粹是个游戏、一场白日梦。因此,它继续为快乐原则、为摆脱压抑、为无抑制的欲望和满足服务。”但现实却在按照不再听命于梦想的理性规律向前发展。但是想象能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乌托邦。我以为,关于想象,到底是不能失去的。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五):爱欲与文明

  序言

  一种非压抑性升华:性冲动,在不失其爱欲能量时,将超越其直接的目标,而且通常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非爱欲甚至反爱欲关系爱欲化。

  压抑性反升华:用减少和消弱爱欲能量的方式释放性欲。

  导言

  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etc都不是像野蛮状态的倒退,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结果。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暗流

  压抑是一种历史现象,来自外部的压抑还得到了来自内部的压抑的支持,因为失去自由的个体把他的主人及其命令都向内投入了他自己的心里机制。

  文化进步是通过压制实现的,但文化没有因此而被否弃,因为不自由和压制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记忆疗法:追回失去的时间成了未来解放的手段。

  第二章 被压抑个体的起源

  生命本能压倒死亡本能,生命本能不断反抗和推迟向死亡的堕落:表现在本能需要中的爱欲和性本能的要求造成了新的张力

  Q:爱欲归根到底是否只是为死亡本能服务?生命果真只是一条漫长的通往死亡之路吗?

  超我所执行的不止有现实的要求,还有以往的现实的要求。由于这些无意识机制的作用,心理发展落在现实之后,或者阻碍了现实的发展,并借口过去的东西而否定了现实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很可能要冲破压抑性统治所规定的限度。直到这时,才由大规模的操纵技术产生了一个直接控制闲暇时间的娱乐社会,或者说,才由国家直接实施这种控制。

  性反常行为似乎比正常的性行为更能满足性欲,为何?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性反常行为具有排他性,它们排除了生育的性行为。性反常行为似乎拒绝现实自我对快乐自我的全面奴役。由于性反常行为是在一个压抑的世界上要求得到本能自由的,所以它们常以断然放弃与性压抑相伴而生的负罪感为特征。

  第三章 压抑性文明的起源(属系发生)

  使兄弟宗族从原始部落中脱胎出来的决定性心理学事件是负罪感的产生。对父亲的反叛也就是对在生物学上得到合理证明的权威的反叛。杀害父亲也就破坏了保存着集体生命的秩序,反抗者对整个集团因而也对他们自己犯下了罪。

  第四章 文明的辩证法

  那些特殊的社会本能(如亲人、朋友)也是由那些“受到内在阻力抵抗”而不能达到其目的的冲动构成的。这些冲动只有通过这样的克制才能成为社会的冲动。每个个体都在进行这样的克制(开始是外部强制,然后化为自愿),而且文明所具备的大量的共同的物质财富和思想就是“从这些源泉中积累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不一定要把这些社会本能看作是得到了升华(因为它们还没有抛弃其性欲目标,只是甘愿某种近似的满足),但很接近于升华。于是文明的主要领域都表现为得到升华的领域。而升华又意味着非性欲化。即便升华所依靠的乃是在自我和本我中储藏的“中性的可替换的能量”,这种中性的能量还是“来自力比多的自恋储藏”,也就是说是一种非性欲化了的爱欲。

  第五章 哲学的插曲

  永恒的回归也包含苦难的回归,这种苦难乃是增加满足、扩大快乐的途径。对痛苦感到恐怖是一种软弱本能所致,是由于痛苦压倒了一切而成为最终的、决定性的东西。如果人有足够强大的权力,能使痛苦成为一种作出肯定的刺激,成为快乐之链上的一环,那么苦难是可以肯定的。

  第七章 幻想与乌托邦

  对幻觉的认识功能的分析产生了作为审美科学的美学。美学形式的背后乃是美感与理性的被压抑的和谐,是对统治逻辑组织生活的持久抗议,是对操作原则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具有激发作用的思想概括了艺术的双重功能:对抗和调和、控告和赦免,唤起被压抑物与重新施加压抑即“净化”。人们看经典著作觉得欢欣鼓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原来经历过的起义、胜利、中止和灭亡。由于所有这些都是从审美方面形成的,人们就能享受它,然后忘掉它。

  第十一章 爱欲与死欲

  深入于意识之中的爱欲被记忆所推动。它凭着这种记忆反抗克制的秩序,并以这种记忆努力在一个受时间统治的世界上战胜时间。但只要时间仍保留着对爱欲的权力,幸福本质上还是一件过去的事。失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这一极妙的格言肯定并挽救了失去的时间。失去的天堂之所以是真正的天堂,不是因为过去的欢乐似乎比眼下的欢乐更美妙,而是因为只有记忆才能提供一种无需忧虑其消逝的欢乐。因而也只有记忆才能使欢乐具有一种本来不可能具有的持久性。

本文标题: 《爱欲与文明》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1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塔罗女神探之茧镇奇案经典读后感有感《卡夫卡荒诞小说》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