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先行》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18 08:30: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让爱先行》是一本由[美国]德韦恩·韦德米姆•艾奇勒•里瓦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让爱先行》精选点评:●写的不错翻译的也很好看得让人感动;不得不说在球员传记方面张公子那

《让爱先行》读后感锦集

  《让爱先行》是一本由[美国]德韦恩·韦德 / 米姆•艾奇勒•里瓦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爱先行》精选点评:

  ●写的不错 翻译的也很好 看得让人感动;不得不说在球员传记方面 张公子那种简单堆砌数据的写法真是无比乏味

  ●篮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自己是在中学时期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韦德自己身边亲人的一些故事,还有自己从小时候到现在自己的经历。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故事在亮点方面其实并没有说有太大的亮点,主要是“韦德的故事”这个亮点比较吸引人。 自己觉得,这本《让爱先行》可以用来平时没事的时候用来消遣一下。

  ●这么励志,完全可以拍成电影~ 热火在次年的总决赛输给马刺,邓肯对詹姆斯说,年轻人,未来是属于你们,未来还没来。一年后,热火再次遇到邓肯的马刺,重新夺回总冠军,鏖战到最后,扑倒在球场中线抢球,韦德把球传给詹姆斯完成快攻得分,仿佛看到了灌篮高手最后一幕,热血,心酸得要命。写完这本书时,估计韦德都不知道他的第三座珠穆朗玛峰,在等着他登顶! 韦德,这个伟大的NBA名人堂的球员,他的生活中保护他的家人,他自身的责任感,谦逊,勤奋,坚韧的品质,带他走出一个灾难性的童年生活—父母离异,母亲吸毒,警察拿枪对着他们姐弟,俩,食不果腹,走过光辉成就背后的官司和离婚的阴影,走向人生的高光时刻。 让爱先行,A father first,这个词不能再好了。

  ●球员不止能推销运动鞋,也能探讨人生,韦德的父爱真的很感人

  ●喜欢球场外的真实,喜欢他那种不管上一场打得怎么样,当下要做的是全力以赴准备下一场的态度。另外,中国的很多家长也真的应该看看美国的教育方式,取其精华。

  ●作为韦德脑残粉,可以看出一个球员,一个父亲肩上的重担

  ●让我们了解了韦德对生活对篮球对爱的态度

  ●韦德和很多黑人NBA球星一样,童年生活在充满暴力、贫困、吸毒的环境中,同时忍受着父母离婚带来的巨大心里创伤。然而,他从小就学会了忍受孤独,学会了坚强!带成名后自己又同样面临离婚之悲剧,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新忍受自己儿时之痛,所以决心做一个好父亲。fatherfood

  ●我最喜歡的籃球明星

  《让爱先行》读后感(一):一个好爸爸

  今天热火今天卫冕成功。韦德的第三枚总冠军戒指!!

  本书果然如书名中那般,以“爱”为主题。韦德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因为获得了孩子们的抚养权之后,有感而发地想写一本关于爱的书。

  或许,作为一个NBA巨人王国里的侠客,谈爱令人有点不大感冒。但韦德这本自述,写得丝毫不必作家差。

  在书中,交织着来回描述自己的童年,与孩子们的现在,一定程度上的对比与呼吁,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怀计划娓娓道来。

  在自身曾经童年的不幸家庭,或喜或悲的种种经历,到现在自己失败的婚姻,NBA的事业等等,对于这些事情的叙述都有侧重点的区分,而主线则是对孩子们的爱,也是韦德一直以来所推崇的。

  书中自述部分对于韦德自身家庭的回顾比较详细,对于他自己事业的成长历程反而没有放在主线上来描写,且对于自己的成就更加轻描淡写。

  这本书的背后,是球迷心目中一个新的韦德,一个好爸爸……

  《让爱先行》读后感(二):爱我的,和我爱的!

  我们都在抱怨生活的不好,抱怨身高不够高,抱怨皮肤不够白,抱怨不够漂亮,抱怨没有钱,抱怨工作,抱怨学历,抱怨...........为此,我们很多时候在迷茫中我们开始迷失,开始忘记,忘记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其实,生活已经很好啦,因为有你,有我!让爱先行........

  篮球不只是篮球!韦德从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在身边时常响起枪声的,鸦片的地方成长演变成一个篮球明星的过程,他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爱”的力量!

  后续..............................................由你来定!

  《让爱先行》读后感(三):艾玛~内心被触动了

  之前很少关注篮球或者竞技体育方面的东西,由于研究的需要,阅读了这本自述,,,

  首先,深深地被小韦德的处境震撼了,一直以为看破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总是觉得悲剧也不过如此,在小韦德的眼里,没有悲剧,而是喜剧 ,在十岁饱经这人间疾苦的时候,在自己母亲无力抚养而饱尝生活艰辛的时刻,在一块破草坪上邀几位好朋友就能打到火热的乐趣,还有自己身陷饥饿却能始终保持尊严的孩子眼里,这一切都不是苦难,这所有遭遇都是暂时,这所有的不安定都带给他无限的喜悦和期待中,我读明白了什么是爱。爱不是受到关心而给予别人温馨的回馈,爱也不是别人教导而给予的模式,爱更不是自己缺失而给予别人的补偿,爱是期待,爱是责任,爱是努力生活,爱是在希望中得到一点点关怀后倍偿感激的信仰。

  其次,看了关于韦德那么多那么多优秀的投篮得分,阅读那么多关于韦德成功的进球描述,观赏了那么多他华丽丽的赛季赛事,他为人为己为家庭,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和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韦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切的行动源于内心的力量,源于爱。这爱不是从别出来,是自己的信仰,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对周围一切的爱。

  最后,我赞美一下可爱可敬的神。我知道,也许是我自己对神的爱不够透彻,所以生活中每次遭受苦难的时候,都是无比的抛却神的信仰,论生活的状态我没有韦德那么苦,论对生活的状态,我没有他那么深刻,论对学习的精神,我没有韦德那么认真。这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在于信仰,问自己,信什么,问自己,前方路在哪里?是爱的回馈?是源自神的力量?其实,是内心的坚持,相信,美好的生活最终回到来,坚持,认真,充满责任感的状态,热爱生活的生命的每一个步骤,艰苦的时候不抱怨,挫折的时候不气馁,只要像韦德一样,坚守自己,完善丰富生命的意义。

  《让爱先行》读后感(四):二十岁当父亲,促使韦德更好的成长

  小孩子的成长,最容易见出岁月的变迁。今年的全明星赛上,韦德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球员们热身练习,父子俩一起向哈登讨教学习后撤步跳投绝招。十几年日复一日的激战,以及伤病疼痛的折磨,当年弹跳如狂风,奔跑如闪电的韦德,早就从巅峰的巨星水平滑落了。其实职业生涯最后一年韦德的表现,完全还有能力立足NBA赛场,只是父子同场的情形,真的让人不得不感慨告别的时机已到。韦德在篮球史上留下的荣耀足以用一部厚实的书来述说,然而在他自己看来,作为一位父亲的成就,意义远超过一位篮球运动员。

  韦德的自传书名《A father first》,就足以说明他对父亲身份的重视程度,副标题how my life became bigger than basketball补充阐释得更加清晰明显。所以,这是一位篮球巨星写的书,无关篮球成就,只关乎自己的成长,自己作为父亲的指责,还有父亲身份让自己所获得的成长。没有人天生就是懂得如何当父亲的,每个人都是要在实际里程中不断学习进步,对韦德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初为人父时才20岁。成为父亲本应是人生巨大的喜悦,可是20岁显然太早了,那时的韦德正在大学打拼自己的篮球梦想。

  不是每位巨星都是从小一路众星捧月的,美国的篮球人才数不胜数,从小到大的竞争激烈程度难以想象。韦德因为成绩不过关,大学第一年基本算是借读蹭课性质,是他的教练为他提供的机会。所以当韦德告知教练自己女朋友怀孕时,两个人一起哭了。在这哭泣之前,是教练把韦德臭骂一顿,因为他看出韦德训练的心不在焉,而他比谁都清楚,韦德在大学打球的机会多不容易。出生于典型黑人家庭的韦德,在大学教练那里,感受到了父爱的督促和斥责。打篮球,当父亲,是韦德人生历程中并驾齐驱的两部列车。

  传奇控卫斯托克顿曾说,自己从小到大从来不是球队里最好的球员。这话本意更多是恭维老搭档马龙,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美国篮球人才的密集程度。就连伟大如篮球之神乔丹,都有过在高一被校队拒绝的经历。韦德球风展示出了恐怖的视觉冲击,然而那更多是他奋不顾身的精神表现。纯粹看天赋,NBA有的是人比他更好。没有天赋卓绝的能力,韦德的篮球成长之路走的尤为艰辛。在自家后院的球场,他被同母异父的兄弟欺负打球过于软弱。

  也许就是每天的言语刺激和日常环境,激励出了身心强大的韦德。我们看到的韦德,尽管只有193公分,可是何曾畏惧过与最强壮高大的人对抗。看看他迎面封盖高中锋的集锦,打过篮球都知道,这种封盖是多重度身体从上到下的整体消耗。韦德的球迷,从来都为他打球的观赏性和震撼性折服。有意思的是,韦德的儿子却认为他老爸打球不够威猛,他崇拜的是格里芬那样的扣篮。

  书里儿子问父亲为何不能像格里芬那样扣篮,两人一问一答后一齐哈哈大笑。不知道现在韦德儿子对篮球多了理解后,是否对他父亲的打球方式多了一些敬佩。韦德是同年级球员里最先拿到总冠军的,他在06总决赛的表现在整个NBA历史中也是卓越杰出的。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一成就,韦德在书里几乎没有提及,其低调谦逊的性格一直和球场上那个霸气威武的闪电侠大相径庭。

  韦德的书里只有一部分提到他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具体荣誉只是记述一段后青春的成长路程。前段时间波什在球衣退以上调侃韦德,自己的选秀顺位更高才让他被热火选中。诙谐的幽默之外,其实是冰冷的事实。2003选秀大会上新星云集,韦德远不是最吸引眼球的那一个。其实直到他生涯结束,他也没有收获过多聚光灯的青睐。

  贵为06总决赛MVP,同一年的世锦赛上,韦德只能在美国队打替补。2008奥运会,当其他巨星开始参加商业推广的时候,韦德却被排除在外,因为受伤后的他还没确定会成为梦之队的一员。当时被冷落后的失望,以及发奋努力最终入选的过程,韦德在书中有详细的记述,读来着实令人感动。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北京奥运会上韦德依旧是替补,可是却是梦之队的得分王,尤其在决赛中出场后挽回全队的颓势,为美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08年的暑假,美国队奥运会前在上海的最后一场热身赛,我就在现场,看到大屏幕上熟悉的巨星太过兴奋,以致如今几乎都忘了具体的比赛情形。比赛之后场外的大巴上,当时车外几乎都是科比的球迷在呼喊。韦德靠着车窗注视窗外,我确定我们的目光相互对视了。NBA黑人球员由于成长环境几乎是丛林生存,缺少安全感以致眼神基本都是凶煞恶狠的。韦德却不是这样,双眼中透露着柔和与安详。这应该与他很早当上父亲有关,关键是他懂得如何成为一位好父亲。无论是否喜欢篮球,是否是韦德的球迷,这本关于父亲身份的书都很适合一读,因为每个男人都会成为父亲,每个女人都有一位父亲。

  《让爱先行》读后感(五):《韦德自述》——难得一见的球星育儿经

  作者:黄祎(阿鱼)(腾讯微博:http://t.qq.com/huangyi 微信号:yulenba)

  A球星出书并不稀奇,市面上流传的各类球星传记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然而,NBA球星出书谈论自己的“育儿经”,就不那么多见了。去年9月,热火队球星德维恩-韦德推出自己第一本自传,名为《A Father First: How My Life Became Bigger Than Basketball》,直译成中文是“我首先是个父亲:我的生活是如何变得比篮球更大的”,整本书都在谈如何当好一个父亲,在众多NBA球星书籍中算得上独树一帜。

  出版背景:全美离婚率接近50%

  美国2019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有27%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里就有超过1个来自单亲家庭。受教育、经济、环境等种种因素影响,这个现象在黑人家庭中更加屡见不鲜,在NBA球员这个社会群体中,我们所熟知的詹姆斯、艾弗森、麦蒂、加内特、小斯等球星都出自单亲家庭。另外,美国的离婚率接近50%,像奥尼尔、亨弗里斯、布伦特-巴里等球员的父母就早已离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谐家庭和美满婚姻的渴望无疑更加急切,对单亲家庭如何抚育孩子的命题也更加关注。韦德的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当好一个单亲父亲。

  写作缘起:性病控诉成催化剂

  身为NBA球星,出书立传却不以篮球为主打,却改走“亲情”路线,这个选择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水到渠成。熟悉韦德的人都知道,尽管他近年来在球场上顺风顺水,连续两次打进总决赛并在上赛季再次捧杯,随后又在伦敦奥运上帮助美国男篮卫冕,正处在职业生涯最巅峰的状态,但在球场之外,他的生活远远谈不上一帆风顺。

  韦德私人生活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与前妻西奥沃恩旷日持久的离婚诉讼,以及有关两个儿子萨伊尔、锡安监护权的官司。当球迷们为韦德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作目瞪口呆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球场上无所不能的“闪电侠”,走下球场之后需要去解决那么多足以让人崩溃的问题。当官司尘埃落定,当一切雾散云开,韦德需要借助出书这个机会,让所有曾经对他有过怀疑和误解的人都能看到,他这一路走来究竟曾经历过多少风雨。

  书中讲了很多不堪想象的故事,仅就韦德夫妇分居之后、西奥沃恩对韦德探望孩子时的百般阻拦作一个切片,就可对当时的混乱纠结窥见一斑。书中记述,为了将韦德从两个孩子的生活中剥离开,西奥沃恩谎话连篇,先是声称韦德把孩子从房间一端摔到另一端,又指责韦德曾55次打过孩子的脸,当韦德前去探望孩子时,她又提前打电话报警称有可疑人士来到住处外,还曾多次谎称孩子生病无法与韦德见面,或者声称孩子在韦德住处摔倒导致重伤,在大门上张贴严禁探望的标语,甚至给孩子洗脑,让当时5岁的孩子当庭做假证……总之,为了官司胜诉而极尽污蔑之能事。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指责,韦德的做法是将愤怒转化为动力,把篮球场当成自己的避难所,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

  然而,西奥沃恩却变本加厉,向法庭提交了一份离婚申请修正案,声称韦德在结婚期间对妻子不忠,还把性病传染给了她。这个消息经过媒体的渲染,顿时在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韦德苦心经营多年的正面形象因此变得摇摇欲坠。忍无可忍的韦德随后向西奥沃恩提出诽谤控诉,并前往医院完成各项身体检查,最终迫使西奥沃恩撤回该修正案。尽管如此,由于普通人对流言、八卦的偏听偏信,这起“性病指控”在媒体和公众中造成的杀伤影响仍然难以消散。尽管韦德并未明言,但我想,他之所以决定写这本书,把离婚和夺子诉讼前后的故事都原原本本告诉公众,多少也有一些“以正视听”的意思。

  场外人生:一场寻找灵魂的苦旅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韦德把这本书分别题献给自己的外婆和三个孩子。外婆代表了韦德的童年和过去,是在为今日的他寻根溯源;三个孩子则代表韦德的将来,指明了他努力前行的方向。“父亲”这个关键词之所以对韦德如此重要,一方面来自他童年时期“父爱”的缺失,一方面则是通过扮演“父亲”这个角色的过程,韦德越来越触及到自己灵魂深处,他彻底弄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而自己最为珍视的又是什么。

  在韦德看来,即使拥有球员、商人、慈善家、公众人物等多种身份,他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一个称职的父亲。书中有一个细节,在一次与匡威品牌代表的商务会议上,一桌人要轮流说出自己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事情,韦德是这么说的:“首先,我是一个父亲,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这一点重要。”然后,他谈到那些坐在台阶上等待母亲回家的夜晚,看到母亲注射毒品后当时的感受,警察上门搜捕时他的惊恐,四下无言。

  正因为得不到,所以才更显珍贵,这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正因为在韦德的童年,他的父母并没有充分尽到家庭责任,19岁的他才在得知女友意外怀孕之后,对提早当爸爸的现实坦然接受,勇敢接过当父亲的责任。也正因如此,他才在与西奥沃恩渐行渐远之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努力弥补两人之间的裂痕,迟迟下不了离婚决心。同样,在成功获得孩子的单独监护权之后,他仍然认为不能剥夺孩子对母亲的需要,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情感健全的童年。总之,凡是他所没能得到的,比方说来自父母的爱、安全感、鼓励、教育和时间投入,他都希望能够加倍补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全书的尾声,韦德讲述了自己30岁生日时的一段难忘回忆。在好几个人轮流献上祝酒词之后,韦德的父亲站起来发言,他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说他们是我儿子的头号球迷,但我要说,我其实才是他真正的头号球迷。”韦德当时的感受是非常震惊,因为这是他30年来第一次得到父亲如此高的评价。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不管你多年轻还是多年长,你都会享受来自父亲的赞扬。其实,赞扬也好,批评也罢,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必需品,他们最怕的是远远疏离、放纵不管和漠不关心。

  球场风云:一个NBA球星的个人奋斗史

  当然,作为一本NBA球星的自传,这本书里自然也不能少了篮球。离婚、争子诉讼是全书的主线,但作者采用插叙的写作手法,将韦德篮球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拆解开,分派到全书三个部分11个章节里。

  第一部分讲述了韦德如何与篮球结缘。在韦德只有六七岁时,他已经发明了一个叫做“雨天游戏”的投篮游戏,只不过那时投出去的只是一个别人给的小橡皮球。7岁半时,他跟妈妈完成了一次以篮球为主题的约会,那种单纯的快乐让他记忆至今。但真正让韦德对篮球产生兴趣,是在他9岁那年,他的父亲举家搬迁到乡下,在新家后院为他搭建了一个篮球场。用韦德自己的话来说,“篮球成为一种安慰,给我带来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让我自信、满足、充满成就感。”

  第二部分回顾了韦德的高中和大学篮球生涯。通过在后院篮球场打败已成为校史得分王的表哥,年轻的韦德坚定了成为顶级高中球员的决心。在经历了“红杉状态”(因学业不达标只能停赛一年)之后,韦德正式成为马奎特大学校队一员,随后带领“金鹰队”在NCAA连创佳绩,并且与主教练科林建立深厚联系。

  第三部分则从韦德在大学的最后一个赛季讲起,说到2003年的选秀大会、2006年的首次夺冠、2008年的北京奥运夺金和最近两个赛季的总决赛之旅,涵盖了“闪电侠”迄今为止的整个职业生涯。在这一部分,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值得一提,比如说:

  ·帕特-莱利第一次注意到韦德,就是因为韦德在NCAA“八进四”关键战中率队淘汰了莱利的母校肯塔基大学;

  ·就在这场比赛中,韦德打出29分、11个篮板、11次助攻的三双;

  ·韦德的经纪人叫汉克-托马斯,他所代理的第一位球员是蒂姆-哈达威,正是热火队传奇球星;

  ·在代理韦德的同时,托马斯还负责另外一位03级新秀,他的名字叫做克里斯-波什;

  ·“闪电侠”的外号是奥尼尔起的,因为“他启动的时候就像一道闪电”;

  ·在2006年那个夺冠赛季,莱利发明了“15 Strong”(15勇士)这个词组,并且在热火更衣室里放置了一个神奇的小碗;

  ·韦德几乎差一点就没能入选美国男篮的北京奥运阵容,但他最后成了这届比赛中美国队的得分王;

  ·韦德曾当面向科比求教一个动作,而科比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演示,把这项技术教授给韦德……

  再说下去,“剧透”的嫌疑就越来越大了。我只能说,虽然篮球并不是这本书的写作主题,但精彩的篮球故事可一点不少。尚未为人父母的球迷们,大可不必因为书中的“亲子”主题而对这本书敬而远之,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们同样可以一览韦德篮球生涯的悲欢荣辱。

  一个插曲:哭笑不得的中文译名

  我这次所阅读的,是译林出版社引进后推出的翻译版,书名是《韦德自述:让爱先行》。有关这个书名,我在去年10月12日曾发过一条微博,内容如下:

  “忍不住想吐槽这个译名。只见过《胡适口述自传》、《范增自述》之类文化名人,在其晚年回顾生平时使用“自述”这个字眼,这好端端一个NBA球星,既不垂暮,又不用拽文化,还“自述”个什么劲啊。这本书本来就主打亲情牌,不是普通的球星传记套路,美版的封面也是父子亲情照,到国内直接只剩一张大脸了……”

  《体坛周报》的尉桐赫(《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一书作者,这是当时有关“林疯狂”现象反应最快、内容也最翔实的一本书,今后我也会撰文推荐)当时也调侃道:“话说这岁数的人‘自述’,恐怕只有法庭上的被告自述……起名者是高端黑啊……”。

  当然,出版社有出版社的思路。在这个越来越少人读书的时代,NBA书籍在国内又属于小众市场,要想提高销量,封面或许只能选择球迷们最有辨识度的一张明星脸。至于“自述”,我估计是出版社原本希望点出“自传”卖点,但又考虑到全书内容跟常规自传多少有些“跑偏”,而且又采用了“球星采访、作家操刀”的球星传记写作模式,跟国人所熟悉的自传概念多少有些偏差,所以退而求其次改用了“自述”的说法。至于“自述”这个词本身的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在出版周期的逼迫下,似乎确实是来不及再三推敲了。

  精彩文摘:父亲与儿子的一段对话

  “早上和我儿子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萨伊尔:老爸,为什么你不能像布雷克-格里芬一样扣篮?

  我:你为什么不能像布雷克-格里芬一样扣篮?

  萨伊尔:我跳不了那么高。

  我:我也不行啊!

  我们都笑了。哈哈,这孩子!”

  =====关于《鱼乐NBA》=====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yulenba,收听《鱼乐NBA》微信。

  《鱼乐NBA》是一个专注报道NBA的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NBA负责人黄祎个人运营。所谓“鱼乐”,娱乐是也。以小文章、小故事、小评论为主,属于阿鱼对NBA的个人观察,不怎么深刻,只希望简单、纯粹、有趣、好玩。

  工作繁忙,不一定每天都发,但会尽力更新。已发布的文章,汇总整理在阿鱼的个人博客(http://ayu.qzone.qq.com)上。

  黄祎(yi),绰号阿鱼,喜欢读书、音乐和数码产品。不是什么蜜,也不当什么黑,只相信一句话:球品即人品。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

本文标题: 《让爱先行》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0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写作的叛徒读后感锦集《重构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