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训练》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17 09:44: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6

《自我训练》是一本由约瑟夫.J.卢斯亚尼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自我训练》精选点评:●整本三分之二用来反复吹捧学了自我训练后会多么有效,最后是几个小技巧,1.分清事实跟臆想,不要

《自我训练》读后感锦集

  《自我训练》是一本由约瑟夫.J.卢斯亚尼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训练》精选点评:

  ●整本三分之二用来反复吹捧学了自我训练后会多么有效,最后是几个小技巧,1.分清事实跟臆想,不要活在过去跟未来,要活在当下,2.察觉习惯性的反射思维并停下,3.就是放下随他去。,有点用处但不用这么翻来覆去的论证,简单几句就能明白的道理整成了一本书。

  ●按需。本书内容主要包括: 什么是自我训练 ; 自我训练可以解决的问题 ; 自我训练: 计划和实施 ; 自我训练: 对特殊人格对症下药 ; 生活中的自我训练。

  ●可能按照上面的好好督促自己焦虑会少很多吧。

  ●痛苦其实就是一种习惯 看完这本书感觉没有多大帮助 可能是我懒得去进行这种自我训练吧

  ●大半本在介绍各种心理问题。说到底,自我训练里的“自我交谈”就是要做到对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有意识”。通过不断地记录和练习,克服各种坏习惯。

  ●翻来覆去 一个意思:鉴别事实与想法;忘掉想法/停掉想法/走出想法

  ●有一定的帮助

  ●这本书的主要宗旨:一旦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你可转换成现实世界中的某项活动,可以是任何活动,要全身心的投入。作者告诉读者:一、习惯就是用来打破的:不要被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顽固习惯给吓住了,要有与其抗争的心理准备。习惯,从本质来讲,是讨厌被改变的。二、要记住的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恶魔似的或者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无他,只不过是个习惯罢了。怎么才能摆脱掉这个习惯呢?有一个办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无论是在打扫树叶或者是在吃晚餐,练习活在当下,感受各种印象声音味道和景象,但是脑子里什么都不要去想,这就是方法。你就会及时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头脑之外的生活,你的头脑中将不再有焦虑和抑郁。

  ●陈蕾老师推荐。有点像 CBT 里的自动思维阶段,比较浅层。

  ●和自己对话,给自己自由

  《自我训练》读后感(一):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

  书中的大义如下:

  当遇到任何焦虑(怀疑害怕和消极)的时候要进行自我交谈。自我交谈分成三个步骤,第一个就是要摆脱想象和现实的区别。第二个是摆脱条件反应式的思维模式,要去做一些刻意拖延的事情锻炼信心的机制。第3个就是随他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需要你的关注,才能影响你。如果没有你的关注就不可能有焦虑和抑郁。你的不安全感只能让你神经质的想要掌控生活,而不能给你带来任何转变的希望。健康的思维方式是选择的结果。一定要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只有想清楚了我为什么这么做,才能找到不安全感的动机? 个人属于乌龟式的人格,就是在面对生活中某些你不能掌控的部分是会选择退却。一旦躲进了壳里,你会觉得受到了保护,有安全感可以控制。如果你做什么不是为了放松,如果是为了创造一个避难所,你就是乌龟似人格。乌龟壳的表现形式,过多看书/过度使用网络/过度工作。

  整体文章更类似有点鸡汤味,感觉给你的办法太少,只是反复的在强调几个要点,还是要多实践为主。

  《自我训练》读后感(二):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

  可能是这本书看的太晚了,在看过其他的类型的关于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以后,这本书给我的价值感远远低于预期值。

  并不是说他没用,只是说在了解过很多其他的方面之后,看过肯·威尔伯、克里希那穆提、卡尔·罗杰斯、弗洛伊德、等等之后这本书没有再给我带来其他的同样的精神上的冲击。

  不清楚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原著本就如此,读起来会觉得他涉猎的范围比较小,内容上也有一些生硬,没有那种贴近生活的感觉,在我的理解中他只能针对性的训练去解决一些出现的负面的状况和情绪。

  而且书里很多地方都在说“去学习自我训练吧,自我训练会帮助你、你会通过自我训练获得成功”这些话读起来实在是让人觉得厌烦,没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宣传和营销策略,就像是被动洗脑。而且他也没有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在抑郁和焦虑中,有些来自生理,有些则是来自心理,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自己是抑郁和焦虑的状况,更谈不上主动去根据抑郁和焦虑去做出训练和改变。

  内在的知觉会令人对此表示抗拒和反感。

  被动的通过训练去改变习惯改变思维方式,我更觉得是一种勉强而为的压抑自己过程。

  这本书对于对这些感兴趣而又仅仅是刚刚感兴趣的抑郁焦虑或非抑郁焦虑的人会有有限的帮助。

  《自我训练》读后感(三):摘抄

  7个“自我训练”的治疗原则:

  1.每个人都会有不安全感。

  2.想法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

  3.焦虑和抑郁是被误导的、想要控制生活的尝试。

  4.控制是假象,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5.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任何习惯都可以改变。

  6.健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选择。

  7.一个好的教练也是一个好的激励者。

  8.你必须要挑战“别的人才能拯救我”的荒唐想法。

  9.你必须承担起改变的责任。

  10.你必须深信,自己真的有选择。

  自我交谈步骤1  将事实与想象分开,学会倾听

  从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我做出反应的想法是事实还是想象?

  自我交谈步骤2  摆脱条件反射式的思维

  自我交谈步骤3  随它去

  无为而有为。当出现条件反射式的想法时,走开,分散自己的注意

  力,或者就干脆忽略那些缺乏安全感的想法

  《自我训练》读后感(四):关于本书的一些认识

  1,作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人类演化的生存策略基于应战和逃避产生的错误启动,错误启动的原因是童年时期对创伤、痛苦、动乱、反叛等情况产生的误解,这种误解催生了对人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同时使得人对生活有极强的控制欲,这种思维模式形成惯性之后就产生了焦虑和抑郁。 2,人一旦出现不安全感就会调东幼年形成的脆弱的心理惯性,同时用儿时的眼光、习惯来看待问题,作者指出,人是可以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审视的过程来理性的去调集自己当下的力量,理解自己不再是儿童,自己有能力去处理问题和困难。 3,“如果......来”、“我本来....”、“我觉的....”是作者告诫的三个常见的思维陷阱,我们往往通过这种没有发生,却假想发生的过程来调集自己内心的应战和逃避的情绪,从而触发极度的不安全感,导致焦虑和抑郁。 4,作者认为,通过药物和心理医生来治疗并不能完全治疗好抑郁和焦虑的症状,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药物和医生的依赖,反而加重症状。

  5,作者独创了一种称之为自我交谈的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也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

  6,焦虑和抑郁的产生核心是因为患者进入了错误的思维惯性,自我交谈的方法提出三种形式,①:认清现实,也就是区分开什么是客观事实,什么是自己的想象,遇到进入思维陷进要及时反问自己,现在的想法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自己的臆测没有实证。分裂出一个理性的自己来和自己交谈。②:摆脱条件反射式思维模式。通过自我交谈,及时用理性的那一部分人格对自己的反射思维叫停,亦或者想象一个画面或者动作来阻止自己的条件反射,通过调频的方法,把自己的思绪调整到其他思维频道。③随他去。放空自己,不要刻意去思考自己焦虑或抑郁的症状。

  《自我训练》读后感(五):阅读回顾:通过自我训练改变焦虑抑郁的习惯

  【书籍名称】《自我训练:改变焦虑抑郁的习惯》

  【阅读时间】2019年5月16日-18日

  【推荐级别】(五星满分):☆☆☆☆

  【推荐理由】

  1、焦虑、抑郁是一种积习已久的思维习惯,习惯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这一观点具有创新性。

  2、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焦虑、抑郁的思维误区。

  3、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避免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孩子气的反应模式。

  4、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自我训练,拥有更好的思维习惯。

  此书不仅适用于陷入焦虑、抑郁的人,也适用于希望认识自我、识别和避免思维误区、建立更好思维模式的人。

  【阅读回顾】

  一、焦虑、抑郁是一种习惯,一种由于不安全感而滋生出来的习惯,而习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更改——大概是这本书的立场。

  这个立场比较新颖,因为如果我们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看成是病症,那我们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受害者(或者说受害心理)往往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消极应对的、怨天尤人的。这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这些负面情绪。

  当然,作者并没有否认生理性病因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在书中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一次全身体检,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按本书内容进行自我训练。

  二、找到问题的根源——不安全感

  在书中,作者分析了焦虑、抑郁的起因——不安全感及不自信:

焦虑和抑郁是生长在不安全感这片肥沃土壤上的杂草。不安全感会导致人想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如果我什么都不能相信的话,我就得揣测什么才是安全的。”很快,你就会变得习惯于猜测而不是去适应自己的生活。你就会变得像这样:“如果他问我在哪,我就说我生病了,如果他想知道......”好像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对其有所猜测,总比未经排练就面对它更让人有安全感一些。

  焦虑、抑郁的人容易区分不清事实与想象,活在不安、恐惧之中,活在过度猜测及演练生活之中。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放下想象,相信我们的本能直觉,相信我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信任自己先天直觉,相信自己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处于本能地对生活做出反应会让人觉得太轻率了。但其实这根本不是轻率,这只是人们这么觉得罢了。人类六百万年来发展的本能与直觉足够让你的神经做出不会令你失望的反应,但前提是你得信任它。......用你自身的先天能力调整自己,达到本能的自信的状态。只有自信,你才会自发地愿意面对生活中的冒险,而不是预先演练生活。

  只有相信自己的本能天赋,才能真正依靠自己。

  焦虑、抑郁会有基因上的倾向性,这成了很多人追本溯源后自我怀疑的理由,而作者强调:

焦虑和抑郁,不管是由先天的敏感所造成,还是由于后天反思过多而形成,又或是艰难的生活环境所造成,都没有那么重要,你总是有选择权的......基因上的倾向性仅意味着某种可能而非必然。

  几个要点:

  1、生活本身不会产生焦虑和抑郁,它们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习惯、孩子气的思维方式不断演练,导致的习惯。

  2、焦虑和抑郁在基因上的倾向性仅意味着某种可能而非必然。

  3、不要穿越时空,活在对未来的焦虑想象中。活在当下,相信自己的本能直觉,用自身的先天能力调整自己,达到本能的自信的状态。

  4、生活是无法控制的。

  5、焦虑、抑郁是一种思维习惯,所有习惯都可以摆脱,我们有选择权和自主能力。

  三、焦虑、抑郁的思维陷阱

  在自信心萎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通过控制来对抗不安全感,形成控制型人格,从而导向很多焦虑、抑郁的行为,进入筋疲力尽、充满煎熬的生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会掉入一些典型的思维陷阱:

  1、想当然的陈述。

  “我本该是个更好的女儿。”“我本该成功的。”这类表述引起人的负罪感和挫败感,降低自我评价,容易激发焦虑和抑郁。

  2、“要是怎样”的思维模式。

  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使我们生活在长期的担忧之中,引发长期的焦虑,最终导致筋疲力尽。这样的思维方式人为只有预见即将发生的生活才是安全的(可掌控的),从而使自信受损。

“自我训练”的方式会教你如何才能安全,靠的不是担心和想“假如怎样”,而是鼓励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自己的生活。

  3、井底之蛙。

  焦虑、抑郁会使你的视野狭窄,看不到全貌,只选择性地看到某些方面,最终使你失去平衡,感觉失控。(比如抑郁的人很容易只看到自己的过错和缺陷,忽略自己积极的品质和优点。)

要意识到生活绝不会仅限于某种观点、某种选择或者是某种解决办法。

  4、读心术。

  过度解读他人的想法(实际上是陷入试图预测和控制),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投射。

有益的做法是关注客观的真相,提出问题而不是胡乱猜疑。不管你有多想知道,如果没有问过,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要是你不愿意去问别人到底在想什么,那就必须告诉自己:我不可以自己树立假想敌!

  5、不得不做的想法。

  “不得不做”的思维模式是从整体上消除了我们的选择权。“你深信自己别无选择,只有达到目标才能从煎熬中解脱出来。”这是所有强迫性行为的基础。

有益的做法是要明白“不得不做”不过是为了想掌控这危险的世界而做出的无力尝试。我们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安全感,而是将其具体化为这样深信不疑的观点:通过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我们就能找到安全。然而,安全并不来自外部世界,它是内心的感受。

  6、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

  非好即坏、极端的两极化思维是一种冲动的思维模式。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消除了生活里的中间选择,你也就摒弃了许多可能性。

有益的做法是学会容忍生活中模棱两可的现象,要意识到如果在冲动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只会带来更多问题。要用更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生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要认识到不能让焦虑支配你的思维。不要把想法当成现实,要对自己更诚实。

  7、对自己的责备

  对的自己的责骂是避免焦虑的一个糟糕策略,是我们在为自己的放弃和不自信寻找借口。自我苛责的思维模式会吞噬自信,使生活变得更悲惨。有控制欲的人对自己很苛刻,然而控制只不过是安全的假象,生活是无法掌控的,担心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摆脱焦虑、抑郁的思维习惯:自我训练+积极的态度+动机=成功

  (一)自我交谈+自我训练原则

  自我交谈的三个步骤:

  1、将事实与想象分开,学会倾听。

  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起源于你早期的发展阶段,总是在你脑海中勾勒积习深沉、孩子气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导致,具有破坏性。

  所有孩子气的想法都是想象。

  认识到这些孩子气的反应通过自我交谈关掉过去的录像,摆脱长期养成的孩子气的反应来看世界的习惯。

  2、摆脱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

  3、随它去

  不要关注焦虑、抑郁的负面感觉。

如果这些症状,集中注意力在此,就像是在头疼脑热的时候过度关注自己的症状抑郁,痛苦会被放大。但如果你不理会这些症状,忽略他们,随这些想法去吧,你就能将自己从生活的折磨中寄托出来。......而另一方面,焦虑和抑郁不过是习惯而已,如果你有系统地忽略它们,它们自己会慢慢崩溃。记住:焦虑和抑郁的症状需要你,你的关注,才能影响你。为了能够持久,焦虑和抑郁需要你全神贯注于你自己的状态。这样的全神贯注使不安全感将你的注意力内化,使你的头脑中充满了怀疑、害怕和消极,而这些情绪都是与条件反射式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就使你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自己的折磨的受害者。

  焦虑、抑郁只是一种习惯,停下来,放弃,不要让坏的思维习惯继续滋长。

  在进行自我是交谈的方法时,作者提出了自我训练的7个原则,并针对每个原则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1、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是造成焦虑、抑郁的原因。2、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3、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4、控制不过是幻象,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5、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6、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7、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者。我们都是自己的教练。

  (二)积极的态度和动机(一个好的教练就是一个好的激励者)

  1、将缺乏安全感的、片面的态度,调整为怀有希望、自我信任的态度,习惯说自我鼓励的话语,挑战条件反射式思维。

  2、记录训练日志

  五、自我训练:对特殊人格对症下药

  1、自寻烦恼型人格

  2、刺猬型人格

  3、乌龟型人格

  4、变色龙型人格

  5、完美主义型人格

本文标题: 《自我训练》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0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都柏林人》读后感100字大地的成长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