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岳飞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13 13:22: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这才是岳飞》是一本由覃仕勇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这才是岳飞》精选点评:●还不错●还行啊,史料有根有据的,比一般戏说的小说写得要好●功高盖主是大忌啊。●這才不是岳飛!

这才是岳飞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才是岳飞》是一本由覃仕勇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岳飞》精选点评:

  ●还不错

  ●还行啊,史料有根有据的,比一般戏说的小说写得要好

  ●功高盖主是大忌啊。

  ●這才不是岳飛!

  ●后悔买了

  ●什么烂文

  ●挺好看的通俗历史小说,希望以后自己也可以写得出来

  ●比小明版连续剧好看点,也算一种后来人读解岳飞的一种视角

  ●正史演绎,有根有据,评论中肯。岳飞能力超群,情商尚可,但抵不过投降的朝局大势。应了那句,一个人的成就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看历史 潮流

  ●四分都是给岳飞的,相比之前之前对岳飞的了解不多,我以为岳飞一直实在北方抗金,原来一直在南方,相比之下比关羽还牛逼,以后岳飞就是我心中的神了。

  《这才是岳飞》读后感(一):岳飞,支持

  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将领,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十九岁从军,打了二十年的仗,二百场大小战役有胜无败,始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坚韧不拔地保卫了南宋半壁江山。从一个平凡人成长为军事统帅,他的文韬武略和崇高气节的英风,他的壮志不辍和砥砺自强的人生传奇,千载之下仍激励着后世。

  《这才是岳飞》读后感(二):勉强及格

  这是一部从史料中,深扒还原岳飞一生的一部通俗历史类作品。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因为对于岳飞的尊崇,也是打小受到《说岳全传》的影响的缘故。严格来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基本上所讲述的关于岳飞的履历,也都是我所知晓的,所以书名《这才是岳飞》对我而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什么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唯一颠覆我原有认知的,就是岳飞的前妻跟别人跑了,所以后人为了遮丑,把亲生的长子岳云说成是岳飞的养子,这是唯一让我震惊了一下的点,因为我的脑子里,一直深刻记着,岳云乃是岳飞的养子。

  整本书,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文笔可言,通常是前面一段话是白话文的,后面加个括号,著名史籍当中的原本的文言文的内容,我的老天爷,所谓的历史通俗类的文学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么?整个岳飞的人生轨迹,很多丰富多彩的东西,书中其实也没有去写,岳飞的一生如此的辉煌,却被作者给匆匆忙忙的点一下就是了,算不得上乘之作,勉强及格。

  《这才是岳飞》读后感(三):血肉丰满的岳飞

  早在少年时就读过《说岳全传》,如今阅读 覃仕勇的《这才是岳飞》,再次重温武圣岳飞的跌宕一生。少时看岳飞母亲刺字精忠报国时感少年立志,后见岳飞在军中艰难起步,一步步领导岳家军一展神威时也激动满怀,再到后来看到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不幸被佞臣毒害,深深痛惜,真是恨透了“莫须有”三个字,也恨旧时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从当年到现在,和大多数一样,心目中的岳飞一直是响当当的民族英雄,是卓越非凡的军事名家和抗金战将。于是也相信这种观念在很多人心里都是根深蒂固般的存在,故而有岳飞墓前,秦桧断头的一幕。

  覃仕勇笔下的岳飞,形象更丰满,更细致,更生动,更逼真。作者在研习各类历史读物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了岳飞的血性本色,并在生平阐述中批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岳母刺字一节,书中根本不提。在少年岳飞的生平上也只是简要地表述他臂力惊人,喜读《孙子兵法》,拜周同为师,牵涉进一场命案而游荡过江湖,后又巧合被赏识而从军等经过。岳飞从少年时就表现出勇猛的血性,但他的从军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

  阅读中让人想起曾看过的悲剧电影《投名状》,影片中枭雄总是视国家利益为存在的首要意义,更是希望一已之力保家卫国,然而事实与结局总是情与愿违,是冷酷和残忍到极点的人性与理想的毁灭。民族之难靖康旧事,不堪回首。岳飞也不得不在那些不可调和的人与事间周旋。第一位上级的悬梁殉国,激起岳飞捐躯赴国难之心,而另一位上司杜充因为懦弱无能让他极为鄙视和不屑。偏安建康,论赏罚不分明,金人来袭,又君臣一起逃,大片国土沦丧,岳飞所在的部队与大部队失去联系,这才整军慢慢形成了有鲜明特色有战斗力的岳家军。可就在个人有了声望之时,12道金牌结束了英雄使命。悲剧,悲凉。

  全书行文夹叙夹议,既交待历史背景,包括大宋纸醉金迷之中的昏君赵佶赵构,以及南宋内忧外患的政治军事处境,作者还以旁观者的姿态时不时对人物事态情境稍作点评和分析。综合读来,也更让人深切体会岳飞从军的艰辛以及领导岳家军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当然文中也穿插了不少古文化常识,比如刀枪棍驽等古兵器的介绍,拐子马、铁浮屠、连环马等战时兵种情况。比起当年读《说岳全传》,全书故事性略弱,侧重于造成岳飞悲剧的前因后果的分析上,而以史明鉴,这些更最让人深思。

  《这才是岳飞》读后感(四):岳飞不是传说

  初中的《中国历史》在介绍金与南宋对峙那一课的课文里,附有一祯插图,图中是一名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冲锋。比较有意思的是,图画旁边标有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岳家军,关注岳飞——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也许这是每个姑娘都有的英雄梦。

  岳飞在中国家喻户晓,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不仅仅让郭靖崇拜不已,也让我心驰神往。岳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到底承担了怎样的民族大义?

  我为《这才是岳飞》一书所刻划出的岳飞所折服。

  这本书似小说而非小说,一段段的史实材料,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下,安排得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每在危峦突起之处,下面却又铺平垫稳,读来让人美不胜收。一个个逝去了千年的历史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又神奇般复活了,血肉丰满,活生生的就在你的眼前。岳飞、秦桧、金兀术、宋高宗、韩世忠……他们以各自独有的姿态、独有的面目登上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的舞台,演绎出一场场慷慨悲歌、回肠荡气的历史大剧,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入戏,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流泪,让我们在戏中流连忘返,让我们从头到尾地了解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这是人们心目中的岳飞,这是还人们以历史原貌的岳飞。

  岳飞精于韬略,拥有着卓绝高超的战略战术素养,又具备超凡绝伦的统率力,指挥大军如臂使指,他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判断出敌我双方态势,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把握整个战局,“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其神鬼莫测的智谋,运筹帷幄,足以决胜千里。

  战绩之外,他的治军严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史称其“自从戎至专征,平剧贼,破强虏,大小凡一百二十余战,类皆以少击众,未尝一败。其躬履行阵而胜者六十有八,其分遣诸将而胜者五十有八”。一生参与指挥的一百二十六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无败绩,惊得金人大叫:“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从岳飞多次和金将单挑和冲锋陷阵的胜绩上看,他的武力指数也堪称当时第一,无人能敌!既有自成体系的军事思想和用兵心得,又兼有高超的武艺,可以这样说,岳飞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名将,他那充满传奇战斗经历和近乎神话完美的战功,对一个“武”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这才是岳飞,告诉你一个有血有肉的岳飞

  《这才是岳飞》读后感(五):岳飞之死与宋代第二次削兵权

  王绍贝 媒体人,深圳

  随着近期电视剧《精忠岳飞》的热播,宋史又被大众关注,尤其是岳飞这个历史人物。《这才是岳飞》一书参考了众多历史资料,力图澄清历史上小说演义故事里对岳飞形象的夸大和扭曲,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在岳飞研究上用力甚勤,但比较遗憾的是,此书对南宋初期的这段历史依然不能避免过去的公式化史观———“岳飞是大忠臣,秦桧是大奸臣,宋高宗是大昏君”这样简单的解读方式。

  我个人认为岳飞之死,必须放在宋代第二次削兵权的大背景下来解读。第一次削兵权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第二次削兵权是指宋高宗、秦桧收兵权、议和的历史事件。靖康之役,北宋土崩瓦解,两个皇帝被俘虏,大量公主、宫女、官员都被劫掠,勤王的军队也失去统御,在乱世本来就是兵匪不分的世界,中原随着金兵的撤出而变成了土匪和强盗纵横的世界。我读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后觉得,当时所谓中兴四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确实并不是什么大英雄,除了岳飞之外,都是大军阀势力,其中刘光世的军队纪律最差,韩世忠、张俊的军队也经常被弹劾军纪差,不能说他们对国家没有贡献,但绝对谈不上什么民族英雄。张俊的功过还不好说,但败仗是很多的,而且都是他刚愎自用的结果。刘光世就更是典型的军阀,金兵一来就带头逃跑,高宗屡次下令阻击金兵,他都不听,不明白这样的人为什么能算进中兴四大将,就因为他的人马最多?其实四大将这四支军队大部分是盗贼招安、招募组成的,军纪和战斗力都很差。这是北宋灭亡后就导致遍地盗贼横行———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军队———的自然结果,官军没有办法完全消灭他们,就用招安的办法把盗贼收编过来,结果良莠不齐。

  韩世忠也是有军阀恶习的一个人,但还是能打仗,跋扈、不听中央调遣、好色这些私德也是有害的。总而言之,这些军阀宋高宗都不敢得罪,要宠着他们,否则他们不干了不仅无法抵抗金兵,还可能像苗傅、刘正彦一样发动兵变推翻宋高宗。

  至于中兴四大将的战绩也是很有限的,南宋初期与金兵的拉锯战打了很久,基本维持在淮河一线,而且南宋输得多赢得少。虽然韩世忠、岳飞、刘锜都打了一些胜仗,但是要改变整个局面收复河南,恢复北宋的疆域是不大可能的。当时的南宋军需非常有限,经济上也打不下去了。

  而且,南宋继承北宋冗官冗兵的体制,高度腐败,文官不说,武官军阀腐败状况之严重在汪藻的奏折中屡屡论及。举个例子,有个大臣给高宗打报告说,去调查某地军饷拖欠,他发现那里军饷拖欠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冗官太多,平均六个兵就要养一个军官,军饷肯定不够嘛!报告打上去了,高宗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军队是私人的,都是军阀,只管跟中央要钱,中央连对军队内部的人事任免权都没有,这些军阀头头说要用谁就用谁,更别说改革内部腐败了。

  后来高宗、秦桧坚决要议和,就是因为军阀力量太大,所以一议和成功,马上收兵权,韩世忠、岳飞等手握重兵的将领都被提拔到中央当官,实际上是明升暗降,解除他们的兵权,宋高宗学宋太祖的办法,走向了高度集权的另一个极端。能打仗的军队朝廷怕他们不听话,听话的嫡系军队———像杨沂中,又不会打仗。南宋跟北宋一样走向了衰微道路,直至灭亡。岳飞之罪“莫须有”,岳飞的死自然是一宗政治冤案,目的就是为了震慑不听中央指挥的武将和军阀。

  一般人说到宋朝就骂这个朝代太文弱太无能,其实他们不明白宋朝的难处。宋朝面对的外界形势跟汉朝、唐朝根本没有可比性,动辄污蔑宋朝是无视历史背景的武断。汉朝的边患匈奴、唐朝的边患突厥,都不能跟辽国、金国、蒙古比。匈奴、突厥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游牧民族,辽国、金国、蒙古则是经济、政治各方面更接近中原的文明。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演进史》中指出的:“文明民族的文明向野蛮民族传播,达到一定的程度,文明民族自身会有危险。”“在唐时,便要达于这个时代了。此时塞外的民族,如契丹,如女真,如蒙古,因为中国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地传播,都已达到,或将要达到足以与文明民族竞争的时候,正在塞外等待着机会。”于是,宋代这样优美的文明就被破坏了,这是无可避免的事,从此中国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来同化这些游牧民族。中国这个酱缸文化太厉害了,虽然人民经历了这么多的灾难,最终还是把这些野蛮、落后的民族给融合、同化了。

  总而言之,岳飞是南宋历史上的一名将,但他被神化和捧上神坛则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的,譬如南宋孝宗和韩侂胄的北伐,为了政治需要而推崇岳飞,加上历朝历代的民族危机时刻,都是要祭出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简言之,一致对外需要一个偶像。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9-08/18/content_1917258.htm

本文标题: 这才是岳飞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8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克尔凯郭尔-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精选法哲学:价值与事实-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