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5-11 08:35: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4

《坎贝尔生活美学》是一本由[美]戴安娜•奥斯本(DianeK.Osbon)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图书,本书定价:39.99,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坎贝尔生活美学》精选点评:●可能我还是读读千面英雄吧●还算读他的原著吧,摘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精选

  《坎贝尔生活美学》是一本由[美]戴安娜•奥斯本(Diane K.Osbon)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图书,本书定价:39.99,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坎贝尔生活美学》精选点评:

  ●可能我还是读读千面英雄吧

  ●还算读他的原著吧,摘取的这些片段总是感觉有点断章取义

  ●来,干了这碗鸡汤

  ●有共鸣。内容独立 比较细碎 和 常识与通识 一样 是填充各种碎片时间的良品。“好好过日子” 可爱的心有灵犀

  ●综合摘录的书吧,大概看看,个人痕迹明显,就像按主题摘抄的名言名句,没有前因后果,断章取义罢了。鸡汤味甚浓。还是得看原著

  ●母亲的人生课。

  ●酒

  ●“如果想凭借取得学位来补偿自己的自卑感,我劝你放弃这个情结,因为情结是人为的事物。”“如果能允许它自由成长而不由外施加压力,那么在事后回顾时,你会了解这乃是一个有机发展的过程。只要记得,帕西法尔之所以没有完成他的任务,正是因为他遵照别人的期望去做的缘故。” 滔滔不绝,他的自信(或者说狭隘自负)和他娶了一个舞蹈家为妻,让我想起kiwei。最后几节几乎完全摘抄自己以往的书...蛇尾啊。他杂糅了不少印度宗教的思想,可惜越到后面我越觉得他并没有真的领悟这些,只是当作好看的花把式在文章中戏耍来吸引外行。第四部分写得糟糕,本来想减一星,但前面他对自己体悟的欣喜流露真的让我觉得不错。在读这本书的阶段,在我陪妈妈去外婆家时,我不下五六次看到“圣杯”这个词,共时性吗?被推荐了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从《神话的力量》到《千面英雄》,到《英雄的旅程》,到《指引生命的神话》,再到这本《坎贝尔生活美学》,关于老坎的书,已经读到第5本。除了专业性特别强的《千面》之外,这是头一本阅读时曾碰到困难的书,然而慢慢包围,融化,终于一点点理解,半年下来,终于自认为基本读通了。这半年,对自我管理、对“下一代自我管理”、对互联网时代“人”的角色,认知愈深,思想转向明显,其中我想,有很多都是受惠于这本看似散乱的摘集书。

  ●好适合现在的我啊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一):一些商榷

  第二部分 俗世生活的挑战(一)原文:上帝有一座花园,他需要一个园丁来看,所以创造了亚当。……

  创二7: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创二8节: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创二15节: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Q:亚当为着伊甸,还是伊甸为着亚当?

  (二)原文:二元对立是如何在上帝的花园中产生的呢?在花园里又两棵禁果树。“你们可以吃花园内其他树上的果子,但不能吃这两棵树的果子。”第一棵树是善恶知识的树,亦即二元对立的树。第二棵树,则是永恒生命知识之树。

  创二9: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创二16: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创二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Q:禁果树只有一棵。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二):字都认得,意思读不懂

  一星是非常主观的评价,书可能不是特别差,但是对于我来讲,我的确没有收获。字都认得,但是意思却不懂。我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到了原因,是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个人学识等造成的。

  比如,和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说。你就像一个孙悟空。他肯定十分困惑。而我们早已在心中列举了好几个可能的意思,他说我能力强?他说我顽皮?他说我不听管教?然后根据接下里的话,“这件事,只有你行了”,就明确了他上文的意思,表示能力强。而对于外国人可能听了上下文还是不解。

  又想起了,多年前我看书时,就被第一页的“解决方案”给难住了。我百度了它的意思,也是字都认识,意思不懂。多年以后,到现在,我早已经知道了解决方案的意思,那是工作经历告诉我的,当你做了几个项目,构思了几个解决方案后,自然就懂了,可能我现在还不能文字表达,但是我再次回看那本书的时候,我就不会卡在这几个字这里了。

  再换位思考,有时候,我和家人、同事讲很简单的道理,他们都听不懂。我就很困惑,也很不解,甚至有一点生气,真是的,1+1都不知道啊。其实,我们那个桔子给某地不产桔子的人看,他可能也不认识。而且我们的认知却是全方位的,小时候的教育,可能就有桔子图片的教具;生活的经历,可能也吃过无数次;工作的经验,甚至可能去种植过桔子;文化的背景,可能专门去研究了大航海为什么要吃桔子。所以,有时候你所认为的一个简单的桔子,可能是全方位认识的一个东西,而对于别人却一无所知。

  不属于我的,或者说,现阶段不属于我的知识,就不强求去理解了,后面速读了下,就读下一本了。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三):狂喜与平静之境,无以言说

  昨晚读书到两点多才睡,是读完了《六顶思考帽》后,又开始读《坎贝尔生活美学》,欲罢不能,索性一口气读完。

  那种感觉无以言说。语言是苍白的,只有一种狂喜又寂静的感觉,象潮水一样,将人整个淹没。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明白,有些,似懂非懂,所以,还需要一读、再读。

  我不清楚别人读这本书是什么感受,一千位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特殊感觉,是源于我自己。读书、看电影、旅行、工作……各种各样的经历,对我来说都是触摸生命的方式,世界无比广袤,我唯有不断探索,这个发现的历程,痛并快乐着。

  “原来如此”的刺痛和恍悟,洞悉生命秘奥后的清明,对于不明之处的迷惘,还不能解开的谜题……所有这些,重重交织,面对众世的挑战,心灵的深度觉醒,必然难以一次达成,这会是漫长曲折的路程,如英雄的探险,经历千难万苦之后,所寻到的宝藏,其实,就是精神上的皈依,不管名之为圣杯、天堂或西方净土,那都是归家的感觉吧。

  我回想自己到深圳以后的变化,在起初,我总觉得这里不过是寄寓之地,将来总还会离开,所以,没有长居的安定感,也不认为这里是家园,直到后来,慢慢明白了,心所安处,就是家,也才视深圳为家,视四海为家,人在,心在,不再漂泊,要安定,当下即是,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只在当下。这样的体悟的过程,也是漫长曲折,痛并快乐着。

  生命与生活的交缠,我过往就明白,也曾经将二者 分开,但现在,浑然一体,就好像工作与生活无所谓平衡,因为二者为一,一,是融溶,是不区分,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是人剑合一,对自我的接纳,对世界的敞开。

  有时候,从梦中醒来,我仍然会觉得恍惚,我是谁,身在何地,生命如此神奇,我将来总要归去,所有的人都要归去,然而今天,人与人相会、每个人都是那样复杂的系统、世界也是复杂的系统,再加上时间维、空间维,眼睛若能望穿,其实,也就明白,何者可舍,何者可留。

  整个世界可以量出面积,但是心却没办法量度。这是另外的世界,另一种神奇。

  生活的美学,恰是天地有大美,极阔大又极细微,极简洁又极繁复。活到今天,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无知。我看着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人们的大声疾呼或者行动,我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就象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无语,有时候,语言的确是无用的,不如行动。

  就象虽然知道试图描述多么困难,也仍然要去描述。书所教予人的,既是坎贝尔的理解,也象世界的回声。读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远的路,探知那么多的知识,做那么多的思考,其实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简单:活得更美一点。即使只是梵天的一场梦,在梦里,也是安然的、欢喜的。

  在以前,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把基督教和佛教诠释成这样,有些地方,我也并不很认同,然而看到另外的解释,也还是会开阔眼界。一个人的空,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即使是相反的,“你越没有自我,就越能体会到升华的感觉。”在我的理解里,升华,即进化。读书,尤其是读与生命相关的书,可以促进自己的进化,从一个物种,到另外的物种。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的确是进化的阶梯。

  这本书,更象是散文诗,很难用理性去分析——分析,就象“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它所需要的,是感受,如同禅的不可言说拈花微笑,“如果你要进步,所有僵化的概念就都必须去掉”,固守自我,又有何益?反正自我将来也会消失。

  在还拥有的时刻,通过学习、成长,让生命绽开如千瓣莲花,在花瓣的最中央,是至真至纯的莲心,它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不断探寻的过程,传说中它在彼岸,然而必须经过各种试炼,才会懂得,其实,它盛开在开始的地方。

  我将越走越远,向更遥远的四方,同时也越走越近,向我当初出发的圆心。

  尽管写了这么多,我所写的,是围绕着书但也不尽然,书是诱因,散漫的想法如同轻烟,它因火而生,然而又会离开火存在一段时间。在静夜里我的思绪漂浮,我相信在白日里读完这本书可能又是不同的感觉。文字也不应拘泥,一如所有的概念、观念、名号都是障碍。我知道我拥有很多,我也知道我不应执着于此,我的生命圆满具足,在人生的这段道路上,与这本书遇到,我想,也算一种缘分。

  这个缘分,是对过往的小结,也是开端。它仍然需要展卷重读,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在读了不同的书、有了更多的游历后,我想,我会体悟得更加深刻。

  但方向,是既定的了,不会再有改变。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四):大师能告诉我们的,除了知识和思维,还有师承和选择。

  在《坎贝尔生命美学》中,坎贝尔说起他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

  “我在申请到一个可到欧洲深造的全额奖学金后,选择了去巴黎大学。我研究的重点是中世纪的法国文学、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语言和吟游诗人的抒情诗。抵达欧洲后,我发现了现代艺术的领域:乔伊斯、毕加索、蒙德里安(Mondrian)等一大批艺术家。巴黎在1927-1928年间完全是另一番风貌。后来我到了德国,开始研读梵文,并爱上了印度教。我发现荣格也正在德国停留。一时间,所有的事物让我大开眼界。我那时的问题是:我要再回到原来狭隘的研究领域吗?我对中世纪凯尔特族骑士传奇的兴趣已经消失了。

  我和学校当局商量说:“我不要再回去做那方面的研究。”我已经达到学位要求的必修时数,只剩下论文写作而已。学校不批准我改变研究方向的提议,因此我对自己说:去他的!我到树林中读了五年的书。我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我学习不为任何事物而活。我自由自在,毫无责任牵挂,那真是棒极了。

  那是1929-1934年的事,一共五年时间我住进纽约上州伍兹塔克的一个小破烂空房,然后便一头栽下去。那时我做的事只有读书和记笔记。

  我读了乔伊斯、托马斯·曼和斯宾格勒的作品。斯宾格勒提到尼采,所以我又去读尼采。接着,我发现要先读过叔本华才能懂尼采,因此我又去找叔本华的书来读。后来我又发现,读叔本华之前要先知道康德,所以我又找来康德的作品读。没错,我可以由那儿开始,但这不是个容易的过程。接下来则是歌德。

  我不知道这五年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但我深信自己可以再多过一阵子那样的生活。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柜子最上面的抽屉中摆了一张一美元钞票,我知道只要还有那一美元钱在,我便不致于缺乏资源。那感觉真是太棒了。我完全没有牵挂,一点儿都没有。那种生活真令人兴奋一一写日记,试着找出自己要的是什么。我现在仍保存着当时的日记。当我再翻开看时,我自己都无法相信。”

  分享这个美好的故事,是想说,大师能告诉我们的,除了知识和思维,还有师承和选择。

  一、大师的师承

  从一位大师身上,能看到他身后的无数大师。坎贝尔受斯宾格勒的影响,而斯宾格勒背后是尼采,再后面依次是叔本华和康德。思想如同基因,只有大师才能孵化出新的大师。

  在《我的师承》中,王小波向读者坦白了几位对他影响至深的翻译家,然后说:

  “不把这个秘密(我的师承)说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公道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

  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好知识和坏知识,这正是鸡汤、经管、流行文学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对学习者而言,大师是最优质的信息过滤器。如果你热爱某位大师的人生和作品,那么也应该去研习他们所推崇的人和作品。坎贝尔说过一段话,我认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当你发现一个真正能抓住你心的作者时,就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读完。不要说“我想知道某某某写的东西”,也不要被畅销书排行榜所困扰。只去读这一位作者想要告诉你的 。然后去读这位作者读过的东西。这时世界便以某种一致的观点豁然开朗。

  二、大师的选择

  坎贝尔敢在最后阶段放弃自己的博士学位,不去工作,用很少的钱在树林里读了五年的书,实在太酷了。

  绝大多数人不敢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会选择一条社会压力更小的道路,这就是大师和普通人的分别所在。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除了天赋,还有他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愉快地选择了那条更少人走的道路。

  坎贝尔问过一位年轻人:你能不能忍受十年的默默无闻?

  这是一条试金石式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并不鼓励我们默默无闻,它们更鼓励我们去赚钱、去消费、去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但是,如果能读通更多大师,我们就会少些犹豫,并达到坎贝尔所推崇的行动境界:

  愉悦地参与世间的苦难。

  三、品味

  这并不是鼓励你成为一位大师,大师是稀缺的,并非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资质或机缘。但是,凡人如我们却可以学习像大师一样思考和生活。这是一种训练,慢慢地,我们会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开始能够辨别出好的知识、好的思维、以及好的生活和人生是怎么样的——最终,我们会培养出自己的品味。

  品味是一种过滤器,是一系列选择的标准,决定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它能极大地简化我们对信息和行动的选择,例如,我在上月的开智大会演讲中提到过两条:

  1、做20年后还有价值的产品;

  2、只写一年后还有阅读价值的文章;

  关于第二条,我在演讲中解释过:

  “我很难判断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的有值得写下来的价值,但这样的思考,至少带给我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我少写了很多篇文章。我经常会有写作的冲动,但是当你缓了一会儿,反省这个冲动之后,会发现这些冲动有时候只是无病呻吟。有时候你只是去试图解释一些已经存在的观念、理论和事物, 而这些写出来其实并不能产生新的价值,那么,我可以把写作的时间留出来,去看更多书,去做更多远离人群的思考。

  第二个好处是什么?它能够改变你对文章内容的定义。当开始思考这篇文章三五年之后是不是还有人看,很自然你就不会再用太多网络热词,这就慢慢提高了你审美的品位。”

  品味不会让你更富有,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让你更贫穷(例如你不再想去做那些只能赚钱的事,或者不想再努力去宣传自己),但作为交换,它会让你的人生更加深刻和一致。

  大会后,我又赠加了几条:

  1、推掉所有的约稿和公关活动;

  2、每年参与的公开演讲不超过四次;

  3、机器能做好的事,不要自己做;

  4、别人能做好的事,交给别人做;

  5、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要浪费时间去解决;

  幸运的是,我也认识不少在智识上颇有品位的朋友。有一次,我问好友Tony Yet如何选择在读书会上阅读的图书,他的标准眼前一亮:

  “选择出版了20年以上的图书。”

  所谓好品位,就是优秀的辨别能力。

  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中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值得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信条:

  “优秀作品的秘诀就是:非常严格的品位,再加上实现这种品位的能力。”

  安猪,2019-10-18,http://anzhu.net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五):好好消化吧

  狂喜之境:选择神性的生活,遵循内心真实的喜悦,健康有活力

  爱自己的命运:机会、力量与长进

  财富:遵循喜悦,可能全有,只盯着钱,可能都没

  方向: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便会所愿,因为是自己的路。心灵的召唤,勇气,生命的感觉。

  流浪:只需寻求喜悦之处,有机成长

  痛苦:寻求内在的永恒,在时间中行动,接受不完美为自己服务,肯定生命的一切,转化心的位置

  找到自己:别给自己设限

  困境:可因认识转化而转化,依照内心光辉而活

  童年的象征困境:冥思象征的意义,隐喻,找出取代的经验中心

  神圣空间:远离生活系统的永恒区域,体会内在愉悦,体验到你的意志、意愿和希望,专属游乐场

  寻找神圣空间:小时候让你忘记时间的事,若你紧张不真实可能就是找错了,找到后就可以自己创造

  超越与眼界:你在哪里呢,生命的目标在于成为更崇高事物的工具。把眼界提高在成双的二元对立之间,注视着你在这世界的“演出”。

  涅槃:内心深处不变的平静;活着行动,却从心理上解脱

  转化:渴望的计划会阻碍当下的体验,能热爱自己的处境,等待就不再无聊,让心回归生命所在的地方

  女性:所有力量的来源,启动男性的能量场

  美学对象:整体,和谐,光辉

  工作:只赚基本开销,留有操作进步空间

  创作:过程中暂停批判,写完再改,想着特定对象

  启程:选在责任少的时间、

  庙宇艺术:让你对一切事物的意识都转变

  1、物质并不存在,每件事物都是一个磁场。所有的分别与局限,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

  2、他非天使,亦非圣人,而是一个追求行动的活生生的人,天生具有勇气、慈悲和忠诚的美

  德。因为对这些内在特质坚定不移的信念,而不是超自然的恩典,他终于赢得了圣杯。

  3、朝向那使我们充满神性的事物,朝向那时间不存在的地方,正是我们用来改变周遭世界所需的一切。

  4、超越象征本身,去感受它们所代表的丰富内涵。

  5、生活在那种狂喜之境中是健康的,而遵循你内心真实的喜悦,依照坎贝尔的意思,则并不是自我沉溺,而是充满活力的。

  6、英雄的旅程,可以被视为婴儿的诞生过程:起初是身处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安全场所,接下来,如果同一信号逐渐增强,那就是他该离开的时候了。若是到了时辰而不离开,便会腐化堕落。没有血、泪、痛苦,就不会有新生。

  7、人们可以选择生活在狂喜中,这种感觉并不“客观存在”(out there)于其他地方或其他人身上,我们不需要到某个地方,得到某种事物或认识某个人,才能得到这种感觉。“它就在‘这里,这里,这里’。”所需要的只是意识的转变。

  8、世界是完美的。它是一团乱。它本来就是一团乱。我们不是要去改变它。

  9、在寻找你的伴侣时,如果你的直觉是纯正的,你会找到你的他或她。如果不纯正,你就会一直碰到不对的人。

  10、从对异性的反应中,你可以察觉到自己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

  11、失去爱人以及关系破裂所带来的痛苦,乃是一种投射的超载。

  12、有时,疗伤的过程比最初的伤害还要大,但如果你能承受下来,你就会变得更坚强,因为你生命的基础更为广阔。

  13、不论你的命运如何,不论多糟的事情发生,你都要告诉自己:“这就是我需要的。”也许它看起来残破不堪,但你要把它视为一个机会和挑战,勇敢地迎向它。假如你在此时注入关爱而非沮丧失意,你就会发现力量存于其中。你能度过不幸的灾难,就是你性格上、精神上和生命上的一种长进。这真是生命的可贵之处!这个时候,也正是你自发的本性得以流露出来的机会。

  14、事后,当你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你会发现那些因不幸造成极大失意的时刻,正是塑造你现在所拥有的生活的事件。你将发现这是真实不虚的。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没有一件是负面的。虽然在事发时,那些看起来或感觉起来像是负面的危机,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危机将你向后抛,但当你需要展现力量时,它就会出现。

  15、神话帮助你找出那涌现在你身上的能量的奥秘。你的永恒便在其中。

  16、神话是意象的组合,是某个时代某个文化中经验、行动以及人类心灵满足的一种隐喻表现。

  17、不论何时,当你体验的爱是一种自发行为,而不是遵循一道指令时,你便由第一阶段晋升到第二阶段了。

  18、对温柔心而言,婚姻必须先是精神上的交感,然后才是生理上的结合。

  19、我所了解的婚姻,乃是真正地把对方视为你的责任、你所爱的人。

  20、“妻子是塑造你一生的人”这个概念,我一直谨记在心,它是个不错的想法。女性是生命的能量,是沙克提(sakti) 。男性必须要学着随顺那股能量,而不是独断地控制生命。

  21、我认为无条件的爱是圣杯(the Grail)。圣杯介于上帝与魔鬼之间,它与上帝判断事物的方式不同。它超越上帝——这是极为壮阔的景象。婚姻中无条件的爱是特定的,它是有专注对象的。它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而非其他人。

  22、舍己救人的行为不是出于职责,也不会计算得失。它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是存在于我们内心中的生命力量真实的突破。在那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实际上是一体的。那是个大觉醒。

  23、神话是整合我们内在力量的线索。

  24、神话连接了我们清醒的意识与宇宙的奥秘。它提供我们一幅宇宙的地图或图片,使我们

  能从自己和大自然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在我们提到天空之父及大地之母时便是如此。

  最后,神话还可帮助我们度过、面对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的不同阶段。

  25、你自母亲得到身体。你自父亲得到社会角色。

  26、事实上,我觉得为金钱而工作的人是傻瓜。我曾发誓不为钱而工作。

  27、因为你付出生命的能量,所以生命就回报以相应的金钱。

  28、如果你遵照内心真实的喜悦,你就总是会得到真实的喜悦,不论是否有钱赚。如果你追逐金钱,你就可能会失去它,最后一无所得。

  29、你必须运用你自己开发出来的优势。反之,如果你放弃了优势,你在未来10年左右将面临负面的效应。

  30、如果你走在自己的路上,事情便会如你所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道路。

  31、如果想凭借取得学位来补偿自己的自卑感,我劝你放弃这个情结,因为情结是人为的事物。

  32、当你攻读学位时,你没法做你想做的事。你必须了解并照老师要你做的去做,以便得到学位。

  33、去他的!我到树林中读了5年的书。我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我学习不为任何事物而活。我自由自在,毫无责任牵挂,那真是棒极了。

  34、你需要勇气,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其他的人,为你规划好一堆计划。没有人会鼓励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他们要你继续他们的旅程,但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我就是如此。我住到树林去,读了5年的书。

  35、要在外在世界找到和你内在系统渴求相吻合的事物,是很困难的。

  36、当你无所事事地四处晃荡时,你所想的只是当天又要做什么,而不是未来你所要做的事。当你没有任何责任和牵挂时,有两件事情你绝对不必担心:一件是饿肚子,另一件则是别人会怎么看你。流浪的时光是有积极意义的。你不用去想新的事物,不用去想成就,也不用去想任何这一类的事,只需想着:“我哪里感觉不错?是什么带给我喜悦?”

  37、我是说真的。那是非常基本的。把那些有压力的概念抛开,然后你就会像轮盘上的球一样,知道自己将停驻在哪里。轮盘上的球不会说:“嗯,人们认为我停在这儿比停在那儿好。”接受自然的结果,停在你喜欢的地方。真正要紧的是,安住在你认为有归属感的位置上。别人怎么想是他们的问题

  38、在流浪时,你所体验到的是一种神秘的有机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它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往哪儿生长。树枝可能会从这儿长出来,也可能会从那儿长出来,或是另一个方向。如

  果能允许它自由成长而不由外施加压力,那么在事后回顾时,你会了解这乃是一个有机发展的过程。

  39、只要记得,帕西法尔之所以没有完成他的任务,正是因为他遵照别人的期望去做的缘故。

  40、成功的要件在于……有勇气放下过去,归依真理、目标、具“意义”的信条和天赋潜能。也就是,在世界中死去,然后从内在新生。

  41、圣杯象征的是人类生活中最高的精神实践。每个生命都有其某种高超的实践,每个生命也都各自有其得自圣杯的天赋。“慈悲”这个主题乃是如何达到此目标以及此目标所在的部分线索。它和克服佛陀曾克服的诱惑有关,亦即那些使你脱离正轨、对生活细节的执着。

  42、是什么使你脱离精神的实践呢?当我的生命失去重心时,我会知道。此时,我会极度热衷于某些和我生命真正的重心毫无关联的事件。当我又回到轨道上时,我也会知道——那时,每件事物都和我内在最佳的本性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

  43、在圣杯传奇中,那些以“应该”的态度思考行动的人,居住的地方便叫“荒原”。你的荒原是什么?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荒原是什么——就是用学院派的方法研究我的题材,或是与一位对我个人或我的工作毫无概念或感觉的人结婚。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必定是荒原。

  44、我发现,为金钱而工作也是荒原——也就是做别人要你做的事,而不是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而努力。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任何违背我内在直觉的行动感到反感,并依此而行。

  45、你能从所做的事中体会到一种生命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你就是根据别人认定的应然概念而生活。

  46、真实而具创造性的生存方式,是要去逆转这个权威式的秩序。

  47、就算是达到了那种境界,也很容易又会被抛出去,因为这个世界有它要你做的事,而你已决定不再去做这个世界要你做的事。要紧的是,找出一片可以使你得到内在满足感的活动空间,这样你才不致于被抛出来。

  48、如果你拒绝心灵的召唤,那么你只是别人的奴仆。

  49、精神导师都一定会对他说道:“嘿,你现在在昏睡中,醒醒,开始你的旅程吧!你尚未触及意识和存在中的一整片空间。你对现状觉得泰然自若吗?只待在这里是不够的。”于是,旅程便由此开始。

  50、第一步是脱离或退出,它是一种把强调重点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由宏观宇宙转向微观宇宙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自荒原的悲戚绝望退入内在永恒领域的宁静。

  51、如果你遵循的是自己真正的历险,如果那是与你深度的精神需求和准备相契合的事物,那么神奇的指引便会出现并帮助你。

  52、你越深入、越接近最后的觉悟,抵抗的力量就越强。你现在下潜的乃是平日受到压抑的区域,而这个压抑的系统也正是你必须克服的。当然,这里也正是你最需要神奇助力的地方。英雄在此也许会第一次发现到,各处都有支持他走完这趟超人之旅的仁慈力量。

  53、赎罪就是要把你个人与现在的状态,以及产生你的生命动力调整一致。

  54、第三种可能是试图在你原先进入的领域中,找出某些你必须传授且可以让人接受的部分来。也就是说,你试图把你发现的人生之宝,以这个世界能接受的语言和程度传达出去。找出某种方法,这需要很大的慈悲和耐心。你要寻找缝隙趁机传达信息,并只提供给那些准备好接受你

  心灵宝藏的人。

  55、成人礼的功能在于,把人的整个心理的最高能量激发出来,以满足生命中特定阶段的要求。

  56、在尼采定义的人生阶段中,骆驼在满载重物后,直起身体走入沙漠中,变成了一头狮子。狮子的工作是杀掉那只名叫“你应该”的龙。当它被代表“自我发现”的狮子杀掉后,所有原先被阻滞在恐龙内的能量现在都是你的了。

  57、仪式的功能在于,将你的意念集中在领会你所从事行为的含义上。(启发深度思考)

  58、男孩戴上面具后,就变成了那股力量。原先害怕的现在则转变为支持的力量。

  59、你最好此时此地就是快乐的,你最好能在当下就经历到永恒……“和上帝在天堂永远快乐地在一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还在尘世时就应该快乐。换句话说,你在每一刻都应该把生命和那神圣、永恒的力量结合为一体。

  60、永恒能量的来源在这里,在你身上,现在就存在。

  61、心可以被比喻成因风而生涟漪的池面……瑜伽修行法的概念便是要消去引起涟漪的风,让水恢复平静。

  62、呼吸和情绪是相互关联的。当你受到惊吓时,你的呼吸便会改变。当你充满愤怒或各式各样的激情时,你的呼吸也会改变。当你休息时,你的呼吸又不一样了。

  63、心轮乃是精神层面的展开,其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宇宙奥秘的隐喻表现。一旦你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宇宙奥秘的隐喻表现后,那些低层次的力量就被精神化了,前三个明点的作为就变成了明点四、五、六的体悟。

  64、“最好的事物是无法言说的。”也就是说,你无法谈论超越语言文字所及范围的事物。

  65、我们看到的形态,亦即我们自己生命和周遭世界的形态,都只是时间领域中来来去去一闪即逝的意象罢了。

  66、将我们带入菩萨道的最后一剂处世良方:奠基于永恒但却在时间中行动者的道路。

  67、生命是痛苦的,你如何面对这样的处境呢?方法是体悟自己内在的永恒。你抽离俗世,然后再重新参与。下面便是这道美妙的良方——你要愉悦地参与世间的苦难。

  68、你游戏人间,它可以伤害你,但你知道你已发现一处超越伤害与成就的地方。你就在其中,就是这样。

  69、你的神是你自己意识层次的展现。

  70、在世上活动的同时又能拥有精神生活的秘诀在于,随时倾听万事万物中的宇宙原声嗡。如果能做到,所有事物就都会随之转化。你不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你追求的满足、成就与宝藏。它就在这里。它无所不在。

  71、他们反对我用“意识”这个字眼,因为他们用的是“能量”这个名词。我越来越认为,这两个词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单一力量的两个面向。意识中隐含着分化和运动的倾向,这使我灵机一动地想到,或许我们看到的能量就是意识。至少在生物学领域中,能量似乎和意识有关联,几乎可以说是同一件事。

  72、荣格在他心灵结构的分析中,把我们与外在世界联结的心理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这4种类

  型是情感、思想、感觉与直观。他说情感是告诉我们某种东西存在的功能;思想是告诉我们它

  是什么的功能;感觉是评估它对我们价值的功能;而直观则是使我们能估计事物及其情境内在

  可能性的功能。因此,感觉是价值的内在指引,不过价值判断通常和外在、经验的环境有关。

  73、符号学(Symbology)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囊括了所有这4种功能。荣格还提及位于核心的第五种功能,也就是他所谓的“超越功能”(transcendent function),即各种象征帮助你瞄准进攻的对象。

  74、行动中的人不可能完美。你所代表的总是本身完美的二元性之某一面。

  75、决定做个不完美的人吧!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再出发。这就是“愉悦地参与世间的苦难”。

  76、不要放弃你的邪恶,让邪恶为你服务。如果你是个自负的人,就不用除去你的骄傲。把它运用到你的精神追求上。

  77、你越没有自我,就越能体验到升华的感觉。

  78、伟大的茶道师傅所关注的是,如何把神圣的惊奇转化成可经验的瞬间,然后把这个影响

  从茶房带到家中,再从家中渗入到国家。

  79、所有存在的最重要的基底,乃是此生的开始与结束。

  80、每个人都只能过他自己的一生,因此他必须向自己的内在探寻花园的秘密。

  81、是什么将你驱逐在花园之外呢?是你自己的恐惧和欲望,也就是佛陀所超越的。当佛陀不受恐惧和欲望诱惑时,他便通过了门到达不朽之树,也就是他现在坐着,手指向地面的地方。这是救赎。

  82、受到恐惧和欲望的威胁时,放下自我。

  83、赎罪是要消除这些恐惧,并体验到永恒的生命。

  84、“伊斯兰”是“服从”之意,亦即以静默和虔敬之心臣服于上帝的意志。这个教条给予战士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不论被杀与否,他们都是以顺服之心面对自己的命运。

  85、战士之道,在于“肯定”生命,“肯定”它的一切。

  86、你必须肯定生命的一切,包括他的毁灭在内,这就是所谓的愉悦地参与世间的苦难,它是我生命中小小的主题曲。

  87、他一直困在自己打造的地狱中——他一直无法超越他头脑中的局限。

  88、不要看说的内容,要看是什么在说话,恶意?无知?傲慢?还是爱?英雄旅程的目标,乃是你自己,找到你自己。

  89、因此,生活中貌似是阻碍的事物,都可以因你认识的转换而得到转化。

  90、耶稣不是依照他的自我而活,而是依照基督精神而活,亦即来自你内心最深处且普照万物的光辉。

  91、因此,当这个朝下的三角形变成你突破的手段而不是障碍时,你便已通过了这人生的门槛。

  92、你生命中的障碍是什么?你如何将它转化成光辉?问问你自己:“什么是你人生通道上的主要障碍?”在印度,魔鬼乃是你意识展开扩张的真正障碍。妖怪或魔鬼是你尚未表达出来的内在力量,也是你尚未体认到或受到压抑的神祇。无法了解神祇的人会把它看成魔鬼。

  93、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说:“如果你能用五根手指贯穿它,那么它即使不是一扇门,也是一个出入口。”一个人面临的困难,可以被视为转化的入口,而不是封闭的门。

  94、当你发现自己被童年时期某个固定的象征所困时,冥思是解决此问题的一套系统化训练。

  95、当你真的找到那困扰你的象征时,就要找出和这个象征意义同等重要的思考和经验模式来。假如你不能找出这个象征所指的意义,你就不可能摆脱它。

  96、如果能在心中找出取代这个象征的经验中心,这个象征便会随之消解。想想看“它隐喻的是什么”。一旦你找到答案,这个象征便失去了困住你的力量,或者它将变成你人生的指引。

  97、成人要消解这已固定具体化的象征,就需要找出象征所指为何,当你找到时,你就会得到解释。象征因此得到正确的解释,而你也可以愉悦地看待它——把它看成是了解象征隐含信息的指引,而不是路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98、当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时,你就成熟了。

  99、你不能以别人对你所做的事来评断你的命运。我的意思是,事情的真相是——意象是站不住脚的。当你到达超越位格神的境界时,便无法再说“公平”或“不公平”了。

  100、要了解所有有关上帝的概念,都是受到历史因素的限制意象,因为可以体认到的特质,其实是存在于人身上的。

  101、一个想象出来,被称为上帝的存有,实际上乃是人类投射的杰作。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上帝的意象确实是某段特定时间内人类情境所反映的意象。

  102、知道有个超越界的存在,但却不费心忧虑它,只是亲证它无所不在的光辉。

  103、仿效基督便是参与这个世界的愉悦和苦难,并同时不断地从中亲证神灵呈现的光辉。这是位于心的明点的功能,也就是两个正反三角形交会之处。

  104、凡是为远离日常生活系统而设的任何空间,都是神圣空间。在世俗的系统中,个人关心的全是二元对立的事物——原因与结果,得与失等。神圣空间在谋生或赢得声誉等方面是毫无功能的,“实用”并不是神圣空间的主要特色。在你神圣空间内的每件事物都与你生活的和谐密切相关;在你的神圣空间内,事物是依据“你的”动能来运作,而不是其他人的动能。

  105、你真的无法拥有一个神圣空间、一个救援之地,除非你能找到一个不是荒原的地方,一个有神馔美味泉源的行动领域——一种来自内在的愉悦,而不是把愉悦放在你身上的外来事物,一个让你体验到你的意志、意愿和希望,以致天国都能具体而微地呈现出来的地方。我认为,不论人们是否知道,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

  106、神圣的空间、神圣的时间,以及有某些令人愉悦的事可做,就是我们所需的全部。这样,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能成为持续渐增的喜悦。

  107、我觉得,把神圣空间想象成一个游乐场,就是个好方法。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像是在玩游戏,那就对了。不过,你不能玩我的玩具,你必须有你自己的玩具。你的生活应该可以产生一些玩具来。老年人是以生命的经验与体会,或是他们引以为乐的想法为游戏。以我自己为例,我爱读那些不会得到什么结论的书。

  108、你小时候所做的事中,那创造出无时间感,那使你忘记时间存在的事是什么呢?生活所依赖的神话就在其中。

  109、身为成人,你必须重新发掘出你生命的动力。紧张,缺乏真诚,以及不真实感,乃是因为你遵循了生命中错误的力量。

  110、任何执着于感官和世俗事务的人……都是活在无知中的人,并将被代表他热情的蛇吞噬掉。

  111、神圣空间是紧紧地密封起来的、与尘世隔绝的地方。当你身处这样的地方时,外界的干扰无法穿透其围篱,你处于一个不受当日或当时刺激干扰的永恒区域中。这就是你静坐要达到的目的——将自己密封起来。静坐时的姿势是一种密封的姿势,而规律化的呼吸则进一步开发你内在的探险。世界被隔绝开来,你则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实体。

  112、你必须在任何你需要的时候,都能提供自己这类封闭自己的活动:一周一次,每天一次,或每小时一次。这样做有什么价值呢?如果你想要有内在生活,这样做就是绝对必要的。它提供的是你内在的永恒,从时间领域中暂时抽离出来的间隔。

  113、一旦找到自己神圣空间内的关联,你或许就可以将它转换为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不过,你必须先拥有一口可以深入地下的小油井才行。

  114、一旦你有了自己的神圣空间,就可以把任何场所都变成你自己的神圣空间。不过,你只有在经由冥思训练或对神圣空间有所体认,从而学习到什么是圣洁之后,才可以说神圣空间无所不

  在。它与事物的关联乃是隐喻性的。

  115、我问的问题是:“既然万物皆为梵天,那么万物便都是神圣的光辉,我们该如何对无知、残暴或其他事物说‘不’呢?”他的答案是:“对你和我,我们说‘是’。”

  116、随后,他给我一个小的问题去思考:“两个念头之间的你在哪里?”换言之,你一直在思考,而且有一个自我意象。那么,两个念头之间的你在哪里呢?你是否曾一窥超越你思想的领域——那超越任何你对自己想法的领域?那,正是你所有能量的来源所在。

  117、静坐时,冥想你自己的神性。生命的目标在于成为更崇高事物的工具。把眼界提高在成双的二元对立之间,注视着你在这世界的“演出”。让世界保持它的原状,学习破浪前进。诚如乔伊斯所言,要在污浊的世界中,保持“光芒”。

  118、你可以在行动上保持活着的状态,但却从渴望或恐惧你行为后果的困境中脱离出来。这种从自己的生命事件的热情中获得心理解脱出来的状态,便是涅槃。

  119、《薄伽梵歌》说:“进来做你该做的。不要担心结果。”体认苦难是人生的本质,有时间,就有苦难。我们无法除去世间的苦难,但可选择愉悦地活着。

  120、当你渴望或恐惧某件事物时,那就是一种必朽状态。佛陀的三大试炼——欲望、恐惧和责任,就是把你困在时间领域的事物。

  121、当你把自己紧紧地密封起来,并能分辨必朽与永恒的差异时,你就会发现内心深处那不变的平静所在,那正是你证悟涅槃之时。那内心深处的平静之点,乃是不会被风波干扰的稳定火焰。

  122、当你在时间领域活动时,若能和那内在的平静之点紧密相连,你的演出就将是非常精湛的。

  123、如果你失去了那内在的平静之点,你便完全落入俗世中了。

  124、两个念头之间的你在哪里呢?如果你把自己看成是某个行动,某项成就或失败,那么这些就是念头。那是时间和经验领域的你。另外的你在哪里呢?

  125、这是观点的问题。穿越时间领域的能量,就是把它变成所有这些不同形体的同一能量。把自己看成是那唯一的能量,你就同时与那些来去无常的形体没有差别。

  126、如果你把这两种模式——和外在事物的关联以及内在的平静之点,或是轮回与涅槃,看成是相互分离的两件事,那就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不过,当你了解到两者为一时,你便能在参与的同时把握你的平静之点。这是以两种不同方式体验的同一世界。你能够同时体验到两种不同的方式。

  127、那么,上船来,但记得,这是单程之旅。它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行。你没办法再回到旧金山来。你要放弃一切——你的事业、你的家庭、你的野心,所有的一切。”你回答说:“我已经受够了这一切。”“那好,”他说,“你够资格。

  128、罗摩克里希纳说:“除非你像头上着火的人急着找池塘一样,否则不必寻求启发。”

  129、这个美妙训练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教导你这个无趣的人,能在同一个时空下进入到狂喜的状态中,只因你已转变了自己的意识层次。你已经放弃了把事物看成非其本来面目的想法,你了解到:“这就是了。这就是了。这就是了。”

  130、这就是透过崇拜所经历的旅程,因为神祇代表某种程度的力量,某种无法立即被肉眼所见的知识或爱的意识。然而,怛特罗佛教(Tantric)有一格言说:“崇拜神,你必须成为神。”意即,你必须在你自己内心找出那神祇所代表和象征的意识或爱的层次。当你做到时,你便是在崇拜那神祇。

  131、当你有某种精神体验时,文字是无法将它表达出来的。文字只能提供线索。体验本身是超过言语的诠释的。宗教的意涵则被宗教的隐喻性语言间接地表达出来。“但是,”他说,“那些只读过书却缺乏宗教体验的世俗职事人员,‘就一直不断地发生冲突’。”

  132、你的问题是你要她到来。你期待的情境并非你现在的处境。你要知道,因为你在等待时却想着不应该在此久等,所以就破坏了你所能体会的等待经验。

  133、这样一来,等待珍便成了一种心灵的体验了。我对自己说:“不要去想珍应该要到了。看看四周发生了些什么事。”你知道吗?我原先所在的地方便因此变得有趣起来,我一点儿都不觉得无聊了。我常常还希望珍会让我等久一点。这对我而言原本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直到阿伦建议我不要有“现状不应如此”的想法后才有所改观。

  134、这是欲望和恐惧作祟的例子。我渴望一个我们计划过的情境,而这种渴望阻碍了我的当下体验:“这就是了!这就是生活!注视着它!它不就在沸腾着吗?”不过,现在我能热爱自己的处境了,等待不再是一件无聊的事。心理的转化使得以前难以忍受的事物,变成可以理解的、令人

  喜爱的,同时还可以为己所用。

  135、所有宗教修行的目的都是达到心理的转化。你可以基于对神祗的了解、奉献和服务,在照顾你的孩子、医疗酗酒者或宗教等活动中,创造你自己的冥思和仪式。如果你能感觉到万物皆为梵天,那么任何活动都可以是冥思:活动的过程,做事的行为,被观察的事物,观察的人——任何事物。

  136、关键的问题是改变心的位置。你回归的地方乃是你当初离开的地方,否则旅程便没有完成。你回归到你认为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尽管是同样的职业,但不一定是同样的场所。

  137、如果你是在履行你的社会责任,那它就根本不是“你的”行为。而是社会加在你的身上的行为,它会使你远离生命。

  138、这就是从升华的角度来解读,它消灭了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其与事物的关系。不用改变世界,只要转变观点便能出离苦难。

  139、在东方,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别人告诉你去做的,别人在你面前放了什么,你就拿什么。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别人要你去做的,你的自我就不会发展出来。因此,在东方,人们是没有“自我”这个概念的。他们不知道自我是什么。自我在社会中不扮演任何角色。那儿没有个人价值。

  140、当你在自己内心找到相当于神圣空间的中心时,你就不必到森林里去。你能够有技巧地从这个中心中获得自己的平静。即便当你和这个世界保持接触时,也可以遵循这个中心而活。

  141、每一个存在都有双重的层面,有友善的一面和恶劣的一面。所有的神也都有迷人的形态和可怕的形态,展示哪一面,取决于个人如何接近他们。然而,伟大的女神是世界的能量,可以以各种事物的形态呈现。所有友善及恶劣的面相都是她本质的不同层面。在个别神祇身上看似二元对立的事物,在她全体的存在中,却是无限地多样化……

  142、性是“沙克提”,是那沿着脊椎往上攀升的昆达利尼蛇力量,也就是生命能量的原则。她是启动者,男人只希望不要被卷入其中。男人在心理上对其他的事物感兴趣,但当这个能量场经过时,他就被启动了。

  143、他之所以会这样参与其中,是因为她是充满世界每一层面的整体能量。

  144、在我们通常称为“青铜时代”的神话系统中,女性是伟大的神,也是所有力量的来源。

  145、在神话的图像语言中,女人代表的是能被认识的全体,英雄则是去认识女人的人。随着英雄在人生缓慢启蒙的过程中逐渐进展,女神的形象也为之经历一连串的变形:她绝不会比他伟大,但她总是诱导、指导并命令他挣脱自己的脚镣。如果他能符合她的心意,则认识者与被认识指导者,就能从所有局限中释放出来。女人是带领英雄到达感官历险崇高顶峰的向导。她被眼光浅薄的人贬低到次等地位,她被无知的邪恶之眼诅咒为陈腐和丑陋,但她的名誉在有识之士那里得到了补偿。凡是能以她本来面貌接受她,并拥有她要求的仁慈与自信的英雄,就有可能成为她所创造的世界中的君王,即神的肉身。

  146、在所有的文献中,很少有女性的冒险故事,因为她已经是“它”本身了,而她的问题是去实现它。

  147、男性力量主控的地方,便有分离。女性力量主控的地方,便有非二元的、包容的特质。

  148、以我自己为例,我所写的文章都会念给珍听,她则提供给我工作中必需的批评及支持。男人有时候会觉得他似乎不需要别人的协助,但他其实是需要的。一个背后有女人支撑的男人与单独在外应付一切的男人相比,是有很大差别的。

  149、突然间,他了解到整个世界都是上帝的爱和恩典:也就是他最初在比贝特丽采身上体验到的爱。

  150、印度语中“幻象”一词是摩耶(maya)这个词——其动词字根“摩”(ma)有“衡量、量出、形成、创造、建构、展出或展现”之意,既指创造出幻象的那个力量,也指由它展现出来现象的虚幻不实。

  151、摩耶的世界就是我们与超越界失去联系的地方。

  152、摩耶据说拥有三种力量:

  一是掩盖或隐藏“真实”,也就是事物的内在基本特质,类似面纱的遮蔽力量。因此,正如某部梵文经典中所说:“虽然它隐藏在所有事物之中,但是真我自性却没有显现。”

  二是投射的力量,放送出虚幻的印象和概念,同时也放送出相关的欲望和邪念——例如,一个人在晚上就有可能因把绳子误认为蛇而经历恐怖的体验。在无知(面纱的遮蔽力量)隐藏了真实的基础上,想象(投射的力量)便衍生出现象来。于是我们在经文中读到:“这个投射的力量创造出所有事物的外貌,不论是神的或是宇宙的。”

  153、棱镜是面纱,同时也是投影器——它阻碍白光,也投射出彩虹的七彩颜色。

  154、摩耶的启示力量,拥有艺术、圣典、仪式与冥思的功能,它使我们了解真实。

  155、艺术的首要功能正是我已提过的神话的首要功能,即在经验上带领心通过乐园之门的两

  个守卫——欲望与恐惧,以到达其中象征觉悟生命的树。

  156、只要认真专注地去看,每件事物都可以是一扇通往众神不朽永恒的门。比如,用双手握住一支铅笔,一个烟灰缸,或任何东西,举在你面前,好好注视片刻。忘掉它的用途及名称,但仍然持续注视着它,并认真地问自己:“它是什么?”……抛却它的用途,别去管它的名字,它神奇的一面便随之展现出来了,因为那个东西存在的奥秘和宇宙存在的奥秘是一致的——这也包括你自己。

  157、当这种情形发生时,我们自己超越意义的真实被唤醒了(或许更好的情况是,我们因这种真实而觉醒了),而且我们体验到一种既非思想也非感觉,而是一种内在的冲击。从宇宙层次抽离出来的现象,依据上述这个像幻术般的魔术原理,也把我们抽离出来。事实上,艺术的魔术和魔术的艺术都是从这个状态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它们所指的也是这种经验。因此,无意义音节的力量,魔术的冗长咒语,形而上学的无意义而冗长语言表现,抒情诗,以及艺术诠释等的功能,乃是为了激起共鸣,而非语意上的涉及它像是巫师的击鼓声,而不是爱因斯坦的方程式。

  158、在我们的生命中必然会有体认到这种存在感的时刻,一种尚未评价、未受干扰、抒情生活般的时刻——它是先于思想和感觉的。这样的体会不可能通过可由经验证实的命题来沟通,只能经由艺术来提示。

  159、生活的目标是狂喜。艺术是我们体验它的方式。

  160、谈到观赏者的态度时,乔伊斯认为合宜的艺术是静止的,因此能引发美学的惊骇感,而不合宜的艺术是运动的,充满了动作。也就是说,它把你推向欲望、恐惧和憎恶。

  161、所有的广告艺术都是色情艺术。

  162、美学的对象具备三种要素:整体(integritas)、和谐(consonantia)与光辉(claritas)。

  163、当你在这样的框架内体会到“整体”时,唯一要紧的就是“和谐”地配置每件事物,也就是乔伊斯所谓的“美的韵律”,这包括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所有的要素都是这和谐韵律的一部分。一旦这个韵律被幸运地谱成,我们就能体验到“光辉”。也就是个人能了解到,美的对象本身就是美,不需要其他的理由,能作如是观,则个人便沉浸在美学的惊骇中了。

  164、“艺术是近似自然的和谐。”当然,这涉及两种自然——外在世界的大自然,以及内在自然本性的世界。也就是说,当艺术家意图要安排“一种近似自然的和谐”时——他的意图可能都涉及说教或色情,这种和谐就会与你内在的某种质素交感共鸣,并使你固着在美的惊骇中,于是你便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体验。

  165、我认为在日本最能强有力地感受到这种和谐。在那里,你自己的自然本性不断地受到召唤,你不知道何处是自然的尽头,何处是艺术的开始。

  166、阻碍这和谐韵律的两个动力正是佛陀所面对的两大诱惑——驱使你拥有事物的贪欲,以及促使你远离事物的憎恶或恐惧。当你采取行动拥有或远离某项事物时,你便会针对充满诱惑与恐怖的幻象世界作出反应。而美的惊骇,也就是不为贪欲或恐惧所动的心灵状态、精神状态或其他任何状态,正是相当于佛陀在不动之点菩提树下所经历的体验。那是不为所动之点。那是你与周遭形象世界关系中,一种心理的宁静状态。

  167、那是当心领会到美的意象的清晰光辉时所产生的状态,此时的心为其整体所震慑,为其和谐而神驰。

  168、美的媒介,也就是诱发美学惊骇的韵律工具,乃是摩耶的启示力量。

  169、这两者间的区别要视它是摩耶的投射力量,还是当你注视它时呈现的启示力量而定。清楚地区分这两者间的差别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关心的是如何用那事物有利于自己,逃避它的弊端,或是要不要吃它的问题,那么你的观点便带有欲望和憎恶,它也就是佛陀的试练和摩耶的投射力量。

  170、是你的心智状态决定了你体验到的是投射力量还是启示力量。世界上本来就有这两种模式的存在。并不是世界变了,而是你的意识状态改变了。

  171、当你达到这个内在的心灵深度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开启,而你在生活中的活动也会充满灵性的光辉。圣杯古堡便是以体验美的惊骇来冒险的场所。圣杯则是你从这个坚实封闭的场所中体验到的全然忘我感与精神充实感。就好像探测石油一样:你放下管子,探测油矿,然后你了解到遍地都是石油。不过,你必须首先下潜到某处去发掘它,这就是这里提到的下潜到冒险的领域。

  172、我认为,如果你能想象自己处在美的静止境界中,就能了解什么是对现实恐惧与贪婪欲望的抽离,也会了解轮回就是涅槃,是那转动世界中心的静止之点。所有的一切皆归于它。于是,世界便成了你从中抽离事物的展现,不过,你仍然可以自愿地投入:“愉悦地参与这俗世的苦难。”这和被迫与世界发生关联是非常不同的。

  173、意识状态自静止转变为动态,乃是伊甸园中人类的堕落。佛陀所解脱的束缚——欲望、恐惧和社会责任——是世俗的事务。你可以自愿地投入其中,但被迫地投入是与摩耶有关的。如果你能把握这点,你便把握住我所能教给你的一切。

  174、梵天是那静止之点,浩瀚银河对他而言是不动的;沙克提则是运动、愉悦和痛苦。

  175、当迷幻药刚问世的时候,我听过一个有趣的实验。4位桥牌玩家在预知服了药后要玩桥牌的情形下,各自被施予轻微剂量的迷幻药。他们在发牌并各自拿起牌后,就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牌看。他们没人玩牌。这就是美的惊骇,是神圣空间的例子。此时,桥牌除了激起美的狂喜之外别无他用。原先在世俗享乐生活中扮演某种角色的东西,突然间变成了物自身(thing-itself),也就是终极的事物。

  176、当你在写一本书时,你是顺着你的灵感和直觉的波浪前进,然后你会面临一个困难的阶段,一个你必须要照顾的领域,以便由这点发展到下一点,你的前进动力因此停顿。这就是你必须遵循规则的时候了。

  177、在运动的领域中也是如此。在你反复练习之后,有许多动作你已能流畅地做到了,但在某些环节上,你必须依照规则行动,以便移动你尚不能运用自如的身体。我想到的例子是撑竿跳和高栏,这两项运动光是练习基本动作就得花上许多时间。还有高尔夫球——你要如何握住那球杆?当你想着这一类问题时,你是不可能打得流畅的。在技术面的一切都被消化吸收后,你将比你在被迫逐项学习它之前,拥有更强的推力。

  178、如果你要依据你所知的内容来行动,你就不能只是紧抓住自己的知识不放,你必须将它化为行动。这是艺术的全部。学生不断地学习——学习技巧、规则及他必须努力的事,当他能熟练地操作这一切时,他才能够进行下一步。

  179、虽然分析可以促进充分行动的能力,但是当你不断想到规则时,你行动的流畅性便受到阻碍了。这在每件事情上都是不移的真理。

  180、在歌舞中,人所表达的自己是较高层团体的一员:他已忘了如何走路及说话,而正以飞跃舞动的姿势投入空中。他的每一个姿势都具有魔力……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神,在忘我之境中漫步,就像他梦中亲睹的神一样崇高……他不再是个艺术家,他已成一件艺术品。在一阵突发的酣醉中,所有自然的创造力以“一即一切”的最高狂喜,在他身上展现。大自然以它真实且不加掩饰的声音极力呼叫我们:“和我一样!我是不断涌现的形貌中生生不息的原初之母,不断推动进入存在的世界,永恒地在这些转型中得到满足。”

  181、当你独处,在自己的住处时,你是为神而舞,并与它合而为一。这整个概念乃是怛特罗佛教的基础:要崇拜神,你必须成为神。不论你怎么称呼神,或怎么看待它,你所崇拜的神都是你有能力变成的神。

  182、如果你说“我要从事我要做的事”,并且坚持下去,那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你可能没有工作,但却有生活,那会是很有趣的事。

  183、不要接受任何比赚得基本生活开销所需收入更多工作负担的职务,因为你不是要在你的工作中成长,而是在你的艺术创作中成长。你随时可在校园中看到升迁的后果:你不断升迁,一直升到行政工作的职位,然后它把你所有的一切榨干。艺术家所必须建立的结构,不是为社会服务,而是要发掘内在心灵的动力。

  184、这就好像做运动一样,你会腾出一段时间来做运动,那是一段神圣的时间。对于你的艺术,你也应比照办理:每天拨出一定的时间给你的艺术,并持之以恒。因此,不管你有没有写出东西,每天都在那儿坐上几小时,这是艺术创作两大要素——沟通与表达的冥思。顺利的话,随

  着你既有责任的减轻,你逐渐地——可能不会是一两周内或甚至一年内的事,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你的艺术活动。我所讲的重点是,你的创作——也就是你的艺术,与你的职务不应互相干扰。

  185、你必须暂停一切批判意见来做你的工作。在写作时,你必须一直这么做以便让字句流泻出来。暂停批判的意见乃是斩杀“你应该”的龙。杀掉它。

  186、如果你因为在想“谁会看到我写的东西”而有困扰,那么就该想想你认识的,并能对你所说的话引起共鸣的人,为他们而写。心中想着某个特定对象是极有助益的事,除非你不再需要听众。譬如,想着一群用可爱小眼睛仰望着你的小孩。和他们交谈。为他们而写。

  187、因此,我认为破除所谓“写作障碍”的两件要素是:第一,有个你倾诉的对象;第二,每天空出几小时来,就像你给这个人写情书一样。

  188、如果你能做你自己喜爱做的事而不畏惧批判,你就能进步,并从中找到乐趣。你很快便能感到愉悦。记住,佛陀的第三个试炼是责任(dharma),也就是做人们期望你做的。那是对社会检查的畏惧。

  189、如果你要留在村子里,整个村子都会照料你。然而,如果你外出冒险,那么选择正确的时间出发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到晚年才开始有此想法,如果当这个灵光闪亮时你已经负担了人生的各种责任,那真的会是个问题。

  190、以高更(Gauguin)为例,他不仅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团糟,还把家人的生活都搞乱了。然而,随着他的生活变糟,他的艺术却变得越来越伟大。直到大约45岁时,高更才开始认真作画,然后他便把生活融在他的画作之中。他的历程是英雄之旅,却付出极高的代价。

  191、真正的艺术家是依他拥有的天赋而自然表达的,而这种天赋的敏感性意味着,“我必须将它表现出来”。

  192、完美是隐含在艺术中的满足,而他达到了。不完美是生命。生命中所有形式皆是不完美的,但艺术的功能则是在不完美中看到光辉。

  193、在印度,艺术有两种:一种是美学艺术;另一种是庙宇艺术。美不是庙宇艺术的目标,它关心的不是要吸引艺术家或观赏者的眼光,而是要影响并促成他们心理的转化。

  194、当你感受到美的惊骇时,便会产生一种心理的转化。你变得不再是贪恋感官色欲之人,你在美的惊骇中沉稳下来了。庙宇艺术在这个层面上更往前推进一步,使你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意识都改变了。这个发生在你身上的变化是永久性的。

  195、你在这里面看到摩耶的投射力量和启示力量了吗?只要欲念和憎恨的主题左右着你,它便是投射的层面。你自己就是摩耶的制造者,而当你的态度是佛陀的态度时,你也是那揭开启示力量的人。

  196、触发深层创造中心的特殊力量,就蕴藏在极短的枕边童话故事中——好似一滴小水珠包含了大海的风味,一粒粉尘浓缩了生命整体的奥妙。因为神话的象征不是制造出来的——它们无法被排列成序、发明或永远受到压抑。它们是心灵能量自然流露的产物,各自带有其源头完整的潜力。

  197、神话中的神祇是大自然中我们周遭能量的人格化。

  198、因此,如果你真的要、帮助拯救这个世界,你就必须要学习如何活在其中。一个自己还不能依生命本来面貌的知识,学习以喜悦的苦难和苦难的喜悦态度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是绝对做不到这点的。

  199、如果你要得到全部,神会把它给你。但你必须准备好才行。

  200、你的目标是要像神一般的平静,却以全速前进的能量去生活,就像酒神狄俄尼索斯能骑在豹子身上,却不会被撕成碎片一样。

  201、一位年轻的美国原住民,在他的成人礼上,得到一则小小的建议:“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坑洞。跳过它。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宽。”

本文标题: 《坎贝尔生活美学》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7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自以为是《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