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3 14:34: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一本由大卫·F·史文森(DavidF.Swensen)著著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19-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精选点评:●和CFA课程内容差不多其实..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1000字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一本由大卫·F·史文森(DavidF.Swensen)著 著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19-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精选点评:

  ●和CFA课程内容差不多其实...没看出神在哪里

  ●对于非金融从业人员参考意义不大呀,没有得到多少新知

  ●有点飘,没钱就敢看几亿美金起步的机构投资指南。选这本书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看投资机构如何经营投资,二是高瓴资本刚刚收购了格力股权成为格力大股东,张磊就是高瓴资本的boss,看几年后这笔投资的收益究竟如何。 个人和机构投资在方向上应该是同步的,不管资金的多少,投资标的、分散投资和择时投资都是账户盈亏的主要原因。保护本金是投资的最基本目标,其次才是跑赢通胀,最高层次是跑赢指数。通过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学到的最有用一招就是实时再平衡策略,通过调整实时持仓比例,加持下跌趋势股票,减持上涨盈利股票,在持股比例上保持动态平衡,符合左侧加仓和右侧减仓的投资原则,和我目前正在执行的投资一致,只是没有如此严格的投资执行力。然后就是,不加选择买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股票是盲目的,需考虑公司管理质量和未来盈利能力。

  ●身为散户,向最优秀的机构学习理念,又是一本升级我思维的好书!

  ●有长期稳定的负债端才能谈资产配置,国内的情况就是一年期的资金就叫长期资金了,时间是投资者最长情的陪伴啊

  ●相信没有比捐赠基金更在意长期收益了,因为他们是需要在收益率和持续支出之间做出平衡,这一点实际上和个人资产组合管理很像,有持续收入和支出,还要注重长期收益。资产配置组合和再平衡的思路,以及资产类别的分析选择,包括对固定收益的嗤之以鼻,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今投资界风清扬似的人物,最后两章极显功力,附录对债券的讨论和前面张磊的序言也很到位。风清扬的中国弟子、中国投资界超一流高手领衔翻译,所以翻译水平也属上乘。

  ●周末在家大概翻完了这本书,和我想象中差距蛮大的,可能对捐赠基金的管理者意义比较大。现阶段的我所能吸收的仅限于关于投资的只言片语。(两星是因为对我不太受用)

  ●资产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要稳着同时耗尽心机用积极投资去搏被动投资更多的利率,与此同时择时与择股的操作都不如资产配置。以及资产规模庞大后和受托人或机构的关系与协作就至关重要了,暂时和我没啥关系,摊手。

  ●他摒弃那些追求规模、明哲保身、“宁愿循规蹈矩地失败,也不要勇于创新地成功”的投资机构。楼继伟在封面上的这句话:本书是我见到的阐述机构投资管理最好的著作。基本上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本书的中文名字对应的是英文名字的简写:探索投资组合管理—机构投资者不寻常的方法。应该是受益于作者的大学生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教科书般的严谨和细致,基本上可以作为手把手打造完美机构投资者的教程了。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一):资产的组合和组合的再平衡

  按照本书内容,对于机构或者个人,投资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就是资产的组合和组合的再平衡,虽然本书讲的是机构投资者的方法。

  本书有一个出发点是,历史数据表明,主动投资难以获得相同风险下的超额收益,被动投资可以简单做到享受历史数据证明的市场收益,尤其是股票这个品种可以轻松战胜通货膨胀,只要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的组合。这个道理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简单?

  本书内容方法提炼出来简单的说,首先是确定自己所投出资金的目的,然后是根据这个目的建立一个资产的组合,再次是根据组合中各种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低买高卖,使得这个资产的组合实时地恢复初始的比重,以保证持续符合所投出资金的目的,客观上实现了逆势投资,并可以获得额外奖励的收益。

  但是,你真正相信并打算实践这看上去并不难的方法吗?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二):细读史文森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1.史文森是学院派与实战派的完美结合。投资者既要有学院派的严谨,也要有实战派的务实。

  2.作为需要给与高校持续有力财政支持的长青捐赠基金管理人,史文森坚持独立判断,时刻都在为最坏的时候做准备,加大另类资产投资保证基金合理收益的同时通过分散化投资避免犯毁灭性错误。投资机构应该立足自身特质和优劣势制定核心的资产配置策略。

  3.在完成资产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实时再平衡操作。再平衡可以看作策略化的逆向投资,需要高度的理性和立足长远的眼界,才能避免受市场情绪影响随波逐流。

  4.针对私募股权资产类别的评论一针见血,私募股权基金需要保持适度规模、正直团队、独立判断、合理激励,GPL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长期投入和承诺,于我心有戚戚焉。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三):《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大道至简

  市面上投资理财门类的书籍甚众,自媒体时代能点评天下大势的大师也众多,然而阐述的大都是投资之术,耶鲁捐赠基金掌舵人史蒂文森的这本《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一本难得的讲投资之道的经典。这本书的分量是由三十年来耶鲁基金稳健优异的长期业绩表现作为背书的。史蒂文森的学生张磊在中国创办的股权投资机构高瓴资本,践行了耶鲁基金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更使得耶鲁基金声名远播。

  本书是史蒂文森对于耶鲁基金投资之道与术的系统总结,体系清晰完整,个人随手记录下几点体会较深的感触:

  1、负债端的稳定性是资管机构的制胜之道,耶鲁基金其大学捐赠基金的属性,决定了每年只需要根据计划动态支付一定现金流用于学校运营,而可以将大比例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投资资产可以牺牲流动性来追求长期收益,也使得整个机构的投资策略不会被短期波动所左右,试观国内资本市场的表现,由于市场基础设施的不完全,公募基金、银行资管等机构投资者投资视野的短期化盛行,市场短期波动的负反馈使得机构投资者难以创造出稳定的正回报。

  2、资产配置上超配股权资产和另类资产在长期收益率显著。相比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和捐赠基金,耶鲁基金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一直较高,其中尤以私募股权投资,杠杆收购基金等一级市场投资为主,史蒂文森的投资理念是资产的超额收益和流动性成反比,流动性越好的资产如股票和债券,战胜市场的难度越高,反而应该在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中,寻找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最大化,他的这一理念领先于市场,并间接推动了风险投资和另类投资在资管行业从小众走向主流。

  3、资产配置、再平衡与人的选择。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体量和投资目标收益决定了择时和择券等策略无法有效实施,资产配置决定了90%的收益,按照既定目标比例配置大类资产并且定期根据市场表现进行再平衡操作是投资策略执行的关键,再平衡操作其实和个人投资者的止盈是类似的,超过目标收益以后一定要纪律性地执行策略。在外部投资投资机构选择上,选择基金经理是第一位的,选人中历史业绩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道德水准,投资风格和长期坚持投资风格的能力往往是更加重要的。相较于其他理论化的标准,选人的能力才是耶鲁基金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这一能力往往是无法被量化和公开化的。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四):《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摘记:何为资产配置?

  一、收益来源

  1、机构投资中约90%的绝对收益来自资产配置。

  2、投资界中最重要的区别不是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是区分有能力进行高质量积极投资管理的投资者和无力而为的投资者。多数人不具备能力,或者失败亏损;或者跑输大盘;或者跑平或略跑赢大盘,但对不起付出的努力。

  3、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资产配置(资产类别和比重)、择时、证券选择。资产类别包括:国内股票、外国股票、固定收益、绝对收益、实物资产、私人股权;择时是指通过短期偏离长期资产配置目标来获利;证券选择是指对单个资产类别进行积极管理。权衡各类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确定资产配置基准。资产配置对收益的贡献超过总收益,意味着择时和证券选择贡献负收益。原因是收益率是经济体整体决定的,是市场产生的,类似去买理财个人是无法决定收益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确实是择时和证券选择,但非专业的投资者往往无法胜任这一艰巨任务。所以被动操作是最重要的,只需要做好资产配置。这方面最需要的是耐心和低预期。【投资最重要的事:首先,耐心和低预期;然后,认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被动操作的重要性,即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战胜市场;其三,均衡风险和收益。】

  4、资产定价效率与积极操作的机会存在负相关关系。被动操作适用于有效市场。

  5、择时使资产配置偏离基准,导致风险和收益与基准不符。

  二、资产类别的特征

  1、充分分散、以股票为导向,获取高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股权提高收益,分散化降低风险。

  2、个人投资者偏重于股权,很难做到类似于耶鲁基金那样的充分分散,因为无法投资另类投资,而且国外股票也没那么分散。基本只能做到国内股票和美国股票。

  3、无法配置另类投资的投资者(非积极或没有足够资金)主要选择传统资产类别,并配以抗通胀国债、房地产信托基金。国内个人投资者可以使用自有住房替代REITS。

  4、股票贡献收益,固收分散风险。机构配置固收类的目的,对冲通缩,抵御金融危机。而不是为了补仓,因为长期保留低收益的固收对组合整体收益率不利;不是为了流动性,因为配置的房产、股票等都有租金分红等现金流入。个人配置固收类的目的还包括,流动性、分散(因为股票无法像耶鲁那样分散)。

  5、固收投资(货基)的风险与投资时限有关,投资时限6个月的投资者认为6个月短债无风险,但10年期国债风险高。投资时限10年的投资者认为6个月短债高风险,因为需要不断展期;但10年其国债风险低。

  6、对于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公开募集和私下募集的积极管理型基金都不是好选择,因为无法扣费后、风险调整后跑赢市场。只有绝对收益(积极管理的股票二级市场基金中的一种)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而且也是少数。国内的私下募集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类似于美国的对冲基金,但没有美国那样的绝对收益策略,而只是择股、择时获得超额收益。一方面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是少数;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市场的不够有效,包括高贝塔等。国内的积极管理型(非被动型/指数型)公开募集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也类似。

  7、实物资产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托宾的q值,重置成本),包括价格回报和内在回报(非房产)。

  8、私人股权包括两大类:风险投资和杠杆收购。

  三、操作

  1、再平衡,根据配置比例,而非根据估值等择时因素。再平衡的出发点是控制风险,而非增加收益;是维持资产配置比例。

  2、均值方差最优化模型,根据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预期风险、预期相关性得出有效边界(有效组合构成的连线)。然后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收益期望选择一个点。因此,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是资产配置的核心。

  3、根据均值方差最优化模型确定资产配置比例。每年重新评估时,评估股票的预期收益、预期风险时是否会根据股票的估值情况调整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大概是会的。所谓均值回归,对预期收益做出调整,降低近期表现好的资产的预期收益,提高近期表现差的资产的预期收益。

  4、资产配置改变需要循序渐进,依据高度不确定的信息对资产配置做出重大改变是不可靠的。

  四、方法

  1、投资目标:日常支出,资产保值(跑赢通胀),资产增值

  2、连贯一致的投资理念,严格严密的程序与方法。

  3、设定资产配置基准,严格执行基准。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五):韭菜们还好吗?

  孙明春博士课堂上推荐的这本书,如果我自己选的话基本上不会买,2000年出的书,在潜意识中一日千里的金融科技背景下未免显得老旧,这也是自己关于读书的认知障,旧不如新。作为最成功的机构投资基金的掌舵人,耶鲁大学基金的掌舵人这本书对投资目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的条分理析,有理有据,细致入微,既有数据,又有案例,着实值得反复研读。

  首先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关于大学的使命,自由,发展和资金的来源于应用,国内大学行政级别决定的任明制广为诟病,大学作为官场,学术独立与自由只能是痴人说梦,国内的民办大学为利益集团绑架,商业气息刺鼻难堪信任,就起根源在于运作资金的来源,古话谓吃人家最短,拿人家手软可谓金句名言,一味从道德指责毫无意义,国内大学资金来源决定了现今的状况,而美国历史上政府资金的支持以及控制与当下的我们不遑多让,太多教训让顶尖大学走上了捐赠基金运营支持学术独立自由之路,当然,也只能是相对的。

  越是顶尖的大学越不依赖于学费以及目的性资金显然是证据确凿的趋势,关键在于捐赠基金如何做到当下支出与未来可持续性支出的一个平衡,从永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不考虑增加捐赠基金的前提下,维持好当前支付的购买力,以及永续发展的情况下不低于当下购买力的永续持续支付能力,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的市场波动,社会政治的风险,考验的是基金掌舵人的投资能力。

  大到家族信托基金,小到个人投资理财,其实本质上都是要实现当下支出和不考虑持续增资情况下仅靠投资获取的永续购买力相同的支付能力,这确实是值得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事。

  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是首先要关注的基本概念,积极主动的投资是发现资产的定价错误,通过低买高卖实现投资的高收益率,这是投资的基本理念,可惜的是,这种择时交易的思维,在有效的市场上很难实现,很难找到错误定价的资产,并能战胜市场选择正确的时机完成交易,实现高额收益率,无论是大行其道的价值投资,还是高深莫测的量化定价模型,面对的是同样的不确定性。有一段时间,刚读完心理学博士的课程,我觉得技术分析的神秘莫测解密自心理学对大众心理学因素参数的科学解读,自有其道理,但根据实证研究的数据论证,结果和随机选择差别并不显著,和作者的观点整体类似,择时交易运气可能比技术或能力更重要,统计数据证明,择时跑赢市场的几率不高。

  作者的核心论点,基于资产配置的被动投资是实现支付目标和永久可持续性收益的有效方法,根据投资的收益率目标和风险目标,寻求最佳资产配置组合,capm的投资曲线和有效边界,在经过肇越博士的启蒙,kelly老师的技术练习,终于在理论上完成了融合,从实证的角度来说,这是最有效的投资理论。从资产的分类来说,股权收益风险较高,收益同样较高,且流动性好,是重点推荐的投资品种,切忌不是积极投资的主动个股选择,还是紧盯市场的指数伴随策略。其次是低风险低收益的美国国债,可以跑赢通胀,但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维持持续性的支出。从分散投资的角度,实物资产的黄金,石油天然气,森林,保置价值具备,流动性欠佳,收益一般,至于新兴市场的股票收益更高风险更大,债权市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需要慎重。

  分散投资的理论至关重要,关键是要达到真正的不想关,协方差要足够明显,自以为是的种类和行业分散,参考历史相关性系数分析往往是同类资产,谈不上什么分散投资,这也是常见问题。

  中国股市30年的发展谈不是符合股权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理想投资标的,监管模式,市场反应,和高估值起点可能是根本性原因,阴跌30年,是否真如预测般到达了理想的pe具备了股权投资价值,还需要30年后统计数据回溯。

  对冲基金通过多空操作,对冲掉单边交易的风险,实现低风险高收益,听上去挺美,由于幸存者偏差和回填偏差的存在,基金经理虽然已经是黯然失色的投资业绩在回归正常水平后,难以跑赢市场,如果扣除客观的手续费,更是低于市场收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投资人仍然去投,只能用韭菜们并不自知去解释。

  金融在当下的中国尚未起步,已经被支付,私募,比特币ico,p2p暴雷,泛亚资产交易等给弄得千疮百孔,而新出台的监管进一步收紧准入门槛给朋友圈金融拍照买卖和掮客寻租提供者更多的机会,除了一地鸡毛外不知是否改一声叹息。

  上次去万圣书园看国内一些学者写的关于文化,哲学,历史的书,有点汗颜自己读了几本西方翻译的书就对国内学界不屑的轻浮和幼稚。恍然,今天上了几门课和读了几本书就对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国金融圈指手画脚,也许只是无知者无畏的慨叹,这本20年历史的书恍惚让我觉得,中国的金融还蛮多机会的,毕竟韭菜一如既往的旺。

本文标题: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观尽毁:30多家网红公司在抢那个“这辈子打工是不可能的”偷车《白领》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