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3 14:33: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混合式学习》是一本由迈克尔•霍恩(MichaelB.Horn)希瑟•斯泰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45.00,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混合式学习》精选点评:●这是一本教育学理念管理和实施的书籍,对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混合式学习》是一本由迈克尔•霍恩 (Michael B. Horn) / 希瑟•斯泰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合式学习》精选点评:

  ●这是一本教育学理念管理和实施的书籍,对于商科背景的我除了收获教育方式方法,还收获了如何管理实施项目,执行混合式学习。

  ●原本冲着在企业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方法论去读的,但本书更偏重于学校的教育,以及从项目推行的角度去论述方法。抛却在企业应用的角度,从这本书中收获两点:①看到中国K12教育改革的希望,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已在山东一所初中有成功实践);②文中的方法论是可以推行到各方面的解决方案思路。

  ●内容比较多,但是相对较浅。里面列了写国外的K12学习平台,比较有用。

  ●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书前调研了不少案例,本书更偏重K12教育,系统性地介绍分析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模式,对初学者来说有不少帮助,但在国内教育环境下,还不能全部适用

  ●1、把“知识工厂”转变成“互动剧场” 2、传统教育是月明星稀,创新教育是群星闪亮 3、《混合式学习》也是混沌式写法

  ●讲述了关于学习的背景和相关的模式,然后是一些实施的方式还有相关的模型,也在随后的小结当中归纳了相关的重点,结语当中对每个章节都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本书在开放教育领域提出了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议题供广大的读者去探讨,比较喜欢这样混合式的阅读,创新是持续的过程。

  ●混合式培训相关的一些理论及实施指导,有点枯燥,工具书性质

  ●当当,20191210。有一定收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想看看是如何颠覆创新的

  ●whatashit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一):教育的颠覆式创新

  这是一本不太能带来阅读快感的书。教育行业的读者适合看看,书里主要是对混合式学习方法做了解说,将美国学校使用这种方式教育的例子进行对比讲解,并对如何使用该种教育模式也有说明。读起来的时候比较无聊,只能说是一本工具书,适合需要的人看,如不是这个行业或者对这块不感兴趣的读者不推荐去读了。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二):混合式学习一定会开花结果

  视野大于效用。

  看到美国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还是很感慨,中国至少要落后5年吧。这种视野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教学的一些方向,同时也让人感到使命感。因为有了互联网,中国与世界先进的教育不再遥远,最好的教育也不是我们做不出来。

  全书的主要目标看起来是要说明如何在学校掀起一场教改革命,这在美国就是很难的,那么在中国它就可能是一个通过此种模式根本行不通的事。也许中国要有一些中国自己的办法,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接下来看看能不能用这种办法搞一搞。

  就方法论来讲,混合式教学没有一定之规,怎么混都行,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教育有一定之规,好的教学模式不能为了模式而模式,一定是符合教育、认知基本规律的,要想落地得好,光靠这本书显然不行,看来是要系统学习一下教育学理论的时候啦。

  克里斯坦森选择了教育这个领域来说颠覆式创新,感觉意义不是太大,只借用了一点点基本理论,教育的创新多半还是延续性的创新,未消费市场和颠覆式的空间比较小,保守而非商业化的教育界也难以接受颠覆式的创新。

  理想和情怀不好需谈,也不可不谈,希望咱们能为孩子们教育这个事做点什么吧。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三):简评

  全面介绍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理论、内容,案例与实践,严格说是为教师所写的书。终身学习者可以一读,对学校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概念的人也可一读。“待解决任务理论”对我启发很大,这个理论不再把理解用户需求视为胜负手,而是把如何找到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中心,从理解用户转而为理解处境。书中提到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将其转化到日常生活,而非仅仅是教与学层面。

  我国偏僻地区农村中学想要实现混合式学习改革,过程之艰辛挫折完全可以想见。清华大学北师大附中等学校践行起来,低阻碍高实现率也是能看到的。最先接受新思想的,往往是高教育程度、高开放地区,形成良性循环。而低教育阶层、落后地区,则越来越难以追赶这种认知的快脚步。科技真的可以使教育差距缩小吗?当弱区域为取得些许成就而兴奋时,强区域早已一骑绝尘。这就是为什么最高水平线学霸和最低水平线学渣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改变和努力却仍然是必须的。毫无动作意味着毫无希望,就此滑入一个再也无法跃出的U形曲线。学习和健身一样,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保持住目前的状态。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四):以研究者角度分析混合式学习的利弊与挑战

  利:

  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因此对高中和初中课堂更有影响力);21世纪电脑知识培养

  老师:解放老师,处理师生比过低/师生面对面教学的课堂效率

  学校:解放学校,去做一些过去一直想做却缺乏时间、空间和资源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深化学习,提供有助于 孩子成长的非学术服务等。

  弊:

  学校:设备“填鸭”--在现有模式上堆砌技术,增加成本而没有成效。

  学生/老师:思想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技能学习及配搭

  挑战:

  1.设备

  2.各种模块(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练习)的完全整合,如利用电脑数据系统来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设法将难度级别和课程内容与其学习模块相匹配。

  3. 课堂管理/学校管理的成熟系统

流程管理是值得学习的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五):创新是一个过程

  这本书是给教育工作者看的(我也算半个教育研究者吧),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范式与构建,但毫无疑问的是混合式学习仍在发展,大家的需求在变,技术供给也在变。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创新,持续性创新或颠覆性创新。既然是创新,就必然需要走动,往哪里走才是最优路径尚不明朗,等待探索。

  那么混合式学习到底是什么呢?作者提出三点标准:在线学习、教师督导、综合学习体验。在线学习侧重于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师督导侧重于自学与指导的混合,综合学习体验则涵盖了整个学习形态的综合化,强调学习作为一个系统的相互配合。作者对混合式学习的描述仅仅停留在K-12教育中,事实上这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知识获取的路径,同样可以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更多的领域发挥价值。

  作者提出目前混合式学习的模式约有七种,分布在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两端之间。持续性创新是指在现状基础上的温和改进,颠覆性创新是指抛开固有模式后的再次构建。这七种模式分别是就地转换、机房转换、翻转课堂、个体转换、弹性、菜单、增强型虚拟。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构建时,需要考虑六个问题: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团队类型是什么?学生自主性程度?教师角色?物理空间?网络设备如何?基于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合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当然可以对不同的模式进行组合,构建适用于自己的混合“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进一步的落地中,首先明确目标(SMART原则),其次依目标创设条件检查表(确定哪些假设一定正确,类似于公理),然后实施一项计划进行检验(试测),最后如果检验有效则实施整个策略。但作为管理学出身的朋友,总觉得这里少了一个关键步骤,即确定目标后依据对现状的分析找出差距,这个差距才是关键对象,彼得圣吉认为这种差距可以产生创造性张力,激励个体或团队自发的努力。此外在策略的实施中,必不可少的是对路线的及时修正,固定的方案是无法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的。

  总之,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很好地学习创新的方案,对混合式学习的描述也仅仅是对从产生至今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历程中混合式学习怎么有了逐渐清晰的轮廓。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规划,但更多的还是会被人难以左右的力量所左右。

本文标题: 《混合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也想让我爱的人幸福啊U一点·料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