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孩子气”,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发布时间: 2020-01-05 12:06: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本期主播|杨枪枪前两天,我去朋友家作客。她做了一桌饭菜,满脸幸福地说,鸡蛋羹和土豆泥,是9岁女儿做的。我尝了一下,味道很不错。朋友说,女儿从小对做饭感兴趣,最近学了熬粥,昨天加班回家喝到热粥时,感觉自己成了被照顾的那个。朋友女儿的乖巧独立,自然和父母的引导分

父母的“孩子气”,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杨枪枪

  前两天,我去朋友家作客。她做了一桌饭菜,满脸幸福地说,鸡蛋羹和土豆泥,是9岁女儿做的。

  我尝了一下,味道很不错。朋友说,女儿从小对做饭感兴趣,最近学了熬粥,昨天加班回家喝到热粥时,感觉自己成了被照顾的那个

  朋友女儿的乖巧独立,自然和父母的引导分不开。比如他们会一起商量五一出行的地点和清单,允许女儿像小大人一样出谋划策。

  朋友的家庭,真是“没大没小”的典范,这样的关系,和谐得让人羡慕。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总会不自觉地觉得自己是“老大”,“放着我来”“你懂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是常挂在嘴边的话。

  命令的口吻、不屑的语气,影响的不只是家庭氛围,更是孩子的健康发展。

  01.

  只懂做“老大”的父母

  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小孟是我的一位来访者,如今马上要读研一。在她上周找我咨询的时候,说了这样一件事儿:

  “上个礼拜,父母让我回家考公务员,我考了。其实我不想考,我都考上研究生了,本来就对公务员不感兴趣。但我不敢说,怕被骂。”

  一个22岁的成年人,怎么会连自己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都没有办法和父母正常沟通呢?

  和小孟深入交谈后,我发现,她之所以如此胆怯,其实就是因为父母只懂做“老大”导致的。

  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被骂。考不好被骂,穿衣服速度不够快也被骂,外出玩时,说想吃路边的烤红薯,还是一顿批评……

  被骂的小孟,在父母的眼里,永远应该是“乖乖听话”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小孟不是个例,在我的咨询案例中,由于父母一心注重自己的权威,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导致孩子心理发展性创伤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些在只懂做“老大”的父母下长大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人格发展迟滞,比如:

  1.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

  由于没有获得父母足够多的尊重,所以即便长大之后,他们也不太敢在人际关系中展现真实的自我,他们的自体很虚弱,通常会戴上人格面具,用假我和外界进行连接。

  2.形成回避型依恋

  只懂得做老大的父母,其实很难和孩子共情,也看不见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这会让孩子在情感上觉得自己很不重要,从而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上,也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模式。

  3.总觉得“我是错的”

  特别注重权威的父母,更多的是批判式教育,这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上形成“我是错的”的自我认知,长大之后的他们,带着这样的模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退缩不前,缺乏勇气和胆量。

  02.

  只做“老大”的父母,是在焦虑自己

  前些天,有一位家长找我咨询,是关于孩子做作业拖延的问题。

  她说:“小孩一年级,每天做作业总很拖拉,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就是不做作业。我总忍不住骂他,怎么办才好?”

  我首先回复道:“那要看孩子为什么拖拉,是不是在学校经常被骂,导致他对学习有对抗情绪?”

  那位母亲马上说:“不是啊,儿子是班长,老师经常表扬他”。听后我笑着说道:“那这孩子没问题啊,他自己能搞定的,你不用管了”。

  这位妈妈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离开了。

  一个8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其实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或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自己其实清楚得很。

  孩子能担任班长,常被老师表扬,说明他的社会功能发展良好。而他拖延,其实和我们大人做工作会拖延是一样的,就是有点懒,想多玩一会儿。

  这位母亲面对这个状况,之所以会骂孩子,是因为她体验到了很大的失控感,这让她很焦虑。这恰恰是因为,她没有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他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心理学上有一词叫作“共生关系”,指的是母亲和孩子没有完成分离,互相处在生死相依的状态。这样状态下,母亲会因为害怕失去孩子而感受到焦虑,而孩子,会因为体验到过度控制,感受到压抑

  大多数父母,之所以要做家庭的“老大”,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孩子处在“共生关系”的状态。他们看似对孩子的焦虑,都是在焦虑自己。

  在这样的关系里,没有爱,有的只是控制和剥夺。

  03.

  好的父母

  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一个17岁的少年,在暑假里,接待了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的学生。他带着这位学生在自己的家乡闲逛。

  两个月的相处,他蓦然发现,好像爱上了对方。可糟糕的是,这位学生同样是个男孩子,而且马上要离开了,这让他仿佛陷入了失恋的剧痛中。

  这是电影《用我的名字呼唤你》里面的情节。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会怎么做?

  电影中,父亲没有指着儿子的鼻子臭骂,而是表达了共情和尊重,告诉他,“请你感受你所感受到的,你有过一段美好的友谊,也许超越了友谊,我很羡慕你。”

  无论是共情还是尊重,其实都源于这位父亲信任自己孩子的独立,他知道孩子有权利选择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他更相信孩子能够过好自己的人生。

  面对这样的父亲,孩子可以看到自己是被理解的、是被支持的,也更能发展出独立的自我意识,更加自信乐观。

  04.

  “没大没小”,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也可以偶尔做回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真正地“玩”在一起

  邓超、孙俪一家,也是“没大没小”的典范。之前,孙俪在微博上晒出儿子的表白信:“我的爸爸又大又笨,哈哈哈哈”。

  女儿小花还曾给邓超的头上扎满了小辫,戴上发夹和小花。邓超直呼:“求您放过我吧!”

  和孩子们一起游玩,孙俪说自己是全场最嗨,幽默中带着欢脱,网友代替妹妹评论道:我的妈妈真不省心。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欢乐。

  而有些父母,不仅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甚至把孩子想要建立亲密的行为,当成“过分”,一句“怎么这么没大没小”,切断了和孩子之间爱的流动。

  幸福的家庭,父母都不装自己是“老大”的,他们懂得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

  他们懂得保有童心,和孩子一起尽情欢愉;

  他们更懂得尊重,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关于“没大没小”的家庭,我赞成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说的: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没大没小”。

  

  杨思远

  杨思远,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追求实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个人微信公众号:思远心舍(),新书《别让坏情绪毁了你的人生》,正在热卖中。

  主播 | 杨枪枪,电视台主持人,公众号:小杨说事儿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你觉得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吗?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本文标题: 父母的“孩子气”,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093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不要这样对待水瓶座黄云刚 : 我的妻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