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国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是情感孤儿

发布时间: 2020-01-04 22:53: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你的情感需求,被爸妈忽视了吗?不知你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过类似的事:“妈,我想买个自行车,同学都有。”“买什么买,考试第一名了吗?”“爸,我想去上海工作。”“跑那么远,以后我和你妈怎么办?”当我们向父母提出需求时,却被一句话堵死。久而久之,你难免会想:是不是我不够好,

多少中国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是情感孤儿

  你的情感需求,被爸妈忽视了吗?

  不知你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过类似的事:

  “妈,我想买个自行车,同学都有。”

  “买什么买,考试第一名了吗?”

  “爸,我想去上海工作。”

  “跑那么远,以后我和你妈怎么办?”

  当我们向父母提出需求时,却被一句话堵死。

  久而久之,你难免会想:是不是我不够好,爸妈才会这样对我?

  甚至怀疑:爸妈已经把最好的给我了,为什么我还想要这个那个,我是不是太贪心。

  慢慢地,你学会了封闭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要父母觉得你是个省心的“乖孩子”就好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衣食温饱很关注,至于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却并不上心,只要孩子表现得“懂事”、“乖”就觉得万事大吉。

  殊不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便在于:我的需求你敷衍,我的情绪你不关心。很多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实则却是“情感的孤儿”。

  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与这个问题有关:《被忽视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提出了一个概念——童年情感忽视

  她认为,孩子和父母是有情感连接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反馈和回应。如果这种反馈和回应没有给到位,孩子在成长中就会出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倾向,内心痛苦地活着。

  比如,乔尼丝博士曾接待过一位名叫晨晨的访客:

  她是个外形美丽,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但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妈妈时,她都会产生莫名的抑郁和愤怒。这种感觉一直困扰着她,让她非常难受。

  在一次心理咨询时,乔尼丝博士帮她找到了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

  晨晨5岁时,有一天和爸妈在沙滩上玩耍。爸爸邀请她跟他一起堆沙滩城堡。她很高兴,因为爸爸工作忙,很少有机会跟她单独相处。

  然而,父女俩的沙堡工程却被妈妈无情打断了:晨晨,沙子玩够了吗。爸爸好不容易休息,可不能陪你玩一整天,过来,妈妈给你念书。

  爸爸和她放下手中的塑料铲子,拍掉膝盖上的沙子,去了妈妈身边。她内心为爸爸不能和她玩而难过,却还是选择了顺从。当妈妈给她念书时,这种难过好像也就忘了。

  在咨询中提到这段往事时,晨晨的眼里满是泪水。

  其实她只是想和爸妈度过特别的一天,只是希望能够继续和爸爸搭城堡而已,可是爸妈却没有在意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那时,妈妈注意到她的感受,就会放下手中的书:“哇,你挖了好大一个坑,想不想看我怎么搭一个城堡?”

  如果爸爸也在乎她的感受,就会说:“今天我就想陪晨晨一起搭城堡,亲爱的你要过来一起吗?”

  她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经常得不到爸妈的反馈,他们总是选择忽视她的情绪和感受。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在心理咨询中,她明白了自己对妈妈愤怒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母女关系中,妈妈都没能表达对她的情绪和感受表示关注和理解。

  乔尼丝博士说,晨晨的情况中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她的父母其实没有多大的教育失误,他们的“过错”也非常细微,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会伤害孩子。

  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在重复自己儿时经历过的模式。

  但这也正是情感忽视的危害所在:非常好的父母,爱自己孩子,一心一意为子女着想,却意外、无意识地把有害的相处模式传递给了儿女。

  [ 你是不是也被这样的情绪伤害过?文末有一个视频,帮你找到了应对方法。]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童年时期的情感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关爱自己的孩子,却往往无法给予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很多父母擅长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邻居家的XX,真听话”,好像“听话”是衡量孩子的标准。

  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延伸,甚至是所有物。

  我的同学周俊,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他不仅听话,学习成绩也好。但实际上,他也经历了父母的情感忽视。

  周俊的父亲是家里的权威,甚至周俊的人生路怎么走,都由他安排:初中学奥数,高二分班选理科,大学学计算机专业……

  要是回家看到周俊在画画,父亲就会很生气:画画有什么用,以后能找到工作吗?

  不管他出去打篮球,玩音乐还是写生,父亲都会提醒他回家学习,准备考研。

  其实,周俊父亲的做法并不算极端,不少父母也会这样做,但问题是,父亲生起气来会说难听的话,表达对周俊的失望,觉得儿子没有立刻响应他的要求、服从他的规定就是不爱他。

  就这样,周俊成了大家眼里的“好孩子”,对爸妈言听计从。因为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找到存在感。

  周俊的父亲,属于造成情感忽视的家长中很典型的一类——专制型父母

  有的父母觉得,我对孩子很宽容,一直是放养,没给过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这总没问题吧?

  乔尼丝博士说,这其实是情感忽视的另一类极端:放纵型父母

  书中有个例子:

  五年级的小明拿着成绩单回家,他得了五个C和两个D。母亲打开成绩单,难过地摇了摇头:“哎,我相信你已经尽力了。”

  小明松了口气,跑出去玩了。不过在这表面的放松之下,他隐隐觉得不舒服:“她说我已经尽力了,那意味着她不信我能做得更好?”

  所以小明觉得妈妈对自己没什么期待,他也就对自己没什么期望地长大了。

  乔尼丝博士说,放纵型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冲突,但他们对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孩子也就无法认识自我。

  《被忽视的孩子》中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除了专制型和放纵型,还有几种也很常见——

  比如,工作狂父母。

  这类父母常常给孩子传递出一个信息:你的情感需求不太重要。

  他们往往比较成功,受到同事、家人朋友的尊重。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却经常默默受苦。因为父母痴迷工作,给予孩子的陪伴和反馈很少。更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几乎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因为事业成功的父母,往往在物质上不会亏待他们。

  还有一种自恋型父母,他们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

  比如,孩子考了第三名,他们会说:“下一次,我希望看到的是第一名。”

  这类父母专注于完美,他们指望孩子的光环照耀他们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这会让我显得高人一等。于是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如何与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连接?

  我们刚才提到过,情感忽视的不幸在于,它会自我传播。

  也就是说,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对自己及他人的情感盲点。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同样会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继而让自己的下一代也重蹈覆辙

  如果你曾经历过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忽视,特别是你现在也有了子女后,就有必要终结这种恶性循环。

  除了接纳和改变自身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教给孩子自我安慰。

  轻轻拍孩子的背,让他在噩梦后慢慢入睡;仔细倾听他诉说自己在学校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拥抱哭泣的他,抚摸他的额头。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能和孩子情感相通。

  当他们的情感被接纳、包容、并接收到合适的安慰时,孩子会内化父母这个能力,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了自我安慰的技能。

  你还可以掌握在沟通中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技巧

  书中有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母亲如何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情绪:

  三年级的依依从学校回来后,交给了妈妈一封告状信,老师在上面写道:依依今天很不尊重人。

  依依带着怨气说,老师让她不要在手指上玩弄铅笔,因为笔尖朝上,弄不好会戳到自己的脸。

  她皱着眉头和老师顶嘴:我只有把手抬到这个高度,铅笔才会戳中自己的脸,何况我没有那么傻。

  结果,老师没收了依依的铅笔,还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公示批评。

  妈妈并没有训斥依依不听话,而是说:“老师没有意识到当众批评你会让你觉得丢脸,而且她竟然蠢到相信你会用铅笔戳到自己。但是,当老师叫你停止时,原因不重要,你需要停下来。”

  妈妈的理解让依依放松了一些:“我是想好好解释的,可她弄得我那么沮丧,还拿走了我的铅笔。”

  “你一定很难受,但你想想,老师班上那么多人,她肯定没有办法像我们这样交谈啊。在学校,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点很重要,你能答应妈妈,不和老师顶嘴吗?”

  “嗯,好的。”

  “真棒,如果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你永远不会有麻烦的。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回家后跟我们抱怨,但作为一个学生,尊敬就意味着你配合老师的要求。”

  当孩子产生情绪,这位妈妈选择去建立情感连接,并接纳这些情绪感受。同时,她还教会了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乔尼丝博士说:当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爱你和感激你,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你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最后,想送大家一句书里的话:情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既是一段关系的黏合剂,也是使其燃出灿烂火花的燃料。

  当你为人父母时,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越理解和重视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能越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

  乔尼丝说,这是你能做到的最有成就感、最积极有爱的事迹。

  当你体会过这过程,你的孩子会变成最好的他们,你也会变成更好的你。

  主笔 | 小九  编辑 | 黑羊

  图源 | 《高护木的规矩》、《母亲》

  这里有一个视频

  可以了解情绪伤害出现的原因

  分享了面对情绪伤害的方法

  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家庭问题

  了解你的原生家庭

  你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模式,其实是原生家庭中你与父母相处模式的缩影。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建议你先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找到问题,再对症下药。

  今天推荐你这个专业测试,能帮你了解自己原生家庭究竟给你带去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告诉你,你和家人之间处在什么样的关系中。

  点击下图 即可测试

  ???

  ?10W+热文回顾?

  为什么我们要拒绝全民996

  《权力的游戏》大结局:两个读书人活到了最后

  “搭伙过日子”的中国式婚姻:明明是夫妻,却过得像室友

  关爱孩子,关爱自己

本文标题: 多少中国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是情感孤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092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常常在深夜想起你雨是天地之间的窃窃私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