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

发布时间: 2023-03-31 18:00: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7

小说《道林.格林的画像》观后感《道林.格雷》改编自王尔德同名小说《道林.格林的画像》,奥利弗.帕克执导,本.巴恩斯、科林.费斯主...

如何评价《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

小说《道林.格林的画像》观后感

《道林.格雷》改编自王尔德同名小说《道林.格林的画像》,奥利弗.帕克执导,本.巴恩斯、科林.费斯主演。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标杆式人物,总是身着宽松的天鹅绒上衣和紧身膝裤,手持一枝白色百合,招摇过市,用行动吸引人们的目光,因为身处神奇的19世纪,他不怕被人谈论,因为比之更悲惨的是不被人谈论的可怜。

19世纪是一个打破一切偶像,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大碰撞的年代,人人极尽智慧撼动着一切道德和传统,为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世界而摩拳擦掌。

《道林.格雷的画像》作为王尔德唯一一部小说,倾注了他大量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其主角道林.格雷更是被评论家认作是王尔德本人的自画像,虽然王尔德本人并不承认,他始终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道林.格雷作为浮士德式的人物,与浮士德一样,在与魔鬼的交易中交出了自己的灵魂,然而目的却不尽相同,浮士德是为了人类永恒的事业,道林.格雷却是为了自己的青春永驻。

在贝泽尔.霍尔顿为他画出完美画像之后,格雷开始嫉妒自己的肖像画,他喃喃的说道:太可悲了,我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是这幅画像却能永葆青春。于是他听从了亨利.沃顿的怂恿,愿意放弃灵魂与魔鬼做交易,契约达成,意味着他开始背叛画家灵肉合一的想法,割离自己的心和灵魂,直到画家霍尔德窥探到格雷画像的秘密,格雷亲手杀掉霍德尔,格雷黑化正式完成。

贝泽尔.霍尔德曾说“灵魂与肉体的和谐——这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曾在疯狂状态中把这二者分离了,发明了庸俗的现实主义和空洞的理想主义。”

在霍尔顿的表述里,完美展示了一个画家对古希腊灵肉不分的美学观念的追求和怀念,没有灵魂,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格雷初出给人的印象,也正是吸引代表魔鬼的亨利.沃顿的地方,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到格雷这个完美的容器里,见证格雷生命的变化,变成了沃顿的人生乐趣。

抽烟,酗酒,背叛,无情,残酷,亨利.沃顿将一切罪恶、欲望付诸在格雷身上,他仿佛看到了闪耀着宝石色的生命在极尽狂喜的燃烧,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对过旧传统的颠覆,旧道德的破坏,正是唯美主义的主张。

在传统的形而上学那里,感官所呈现的生生灭灭,变幻无常,充满激情的本能的东西是无意义的,然而对王尔德所提倡的唯美主义来说感官世界比理性世界更牢靠,因为感官不同于理性语言和逻辑的虚构,只有真真切切的身体感受,所以亨利.沃顿说“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接触感官的饥渴”,认为屈服于诱惑才是摆脱它的正确方式,因为欲望对沃顿而言并没有罪恶的意义。

然而,正如王尔德在《渔人和他的灵魂》中所展示的那样,没有了心的灵魂,会变成邪恶的灵魂,而人有了一旦有了灵魂,无论好坏,也很难再将其送走。格雷不像渔人把心的底线留给了上帝,而是将心也一并送给了亨利.沃顿,这个邪恶的魔鬼,所以渔人在面对灵魂的蛊惑时,能用自己的心进行救赎,而格雷只能让自己的心随着灵魂一并堕落。

心,对王尔德来说,是最重要的,他意味着爱与同情,意味着出自于人心的自发的道德,而不是传统的僵化的道德,所谓的上帝,便是最本真的良知。

是选择贝泽尔.霍尔顿似的.人生,还是选择亨利.沃顿似的人生,二者本身并无所谓的正确与错的对立,所以是二律背反两难的,正如在《红楼梦》里,是选择宝钗还是选择黛玉,本身代表的只是两种文化和思想而已。

王尔德尊重贝泽尔.霍尔顿所代表的希腊似的纯美,灵肉不分的纯朴,然而却又不止于固步自封,他渴望创造,渴望绽放,选择亨利.沃顿本身代表的是对人生命的讴歌与赞美,对唯美主义而言,人创造了艺术,而艺术才是真理,人与艺术同在,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所以格雷将刀刺向自己的肖像画的时候,也是在终结自己的生命。

电影对原着的改动较大,其中,霍尔顿对格雷灵肉的欣赏变成了肉体的追求,应是顺应时代的喜好做的改变,将格雷的罪恶进一步深化,而由科林大叔饰演的沃顿改编更大,作为格雷的精神导师,电影中导演也让他自食恶果,让他的女儿最后爱上了格雷,将旨在探讨艺术和美的原着思想引向僵化的道德说教的立场上。

道林.格雷的饰演者本.巴恩斯,五官精致,除在年龄上与原着有所出入外,对道林.格雷的拿捏还算入木三分,只是电影对格雷的改编也不小,电影中的格雷是个从小饱受虐待,有黑暗的过和心里阴影,这算是为后来格雷变坏找到了一个真切的理由,却少了原着格雷的走上邪恶出卖灵魂的形而上的思考。

由是电影《道林.格雷》的改编成了一部惊悚的哥特电影,荒诞却更实在和形而下,对大多数原着迷来说,除了幻想的格雷在荧幕中的幻灭之外,更多的不满还是因为它丢失了王尔德的灵魂。

读书笔记之《道林格雷的画像》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

该作讲述道林·格雷是一名长在伦敦的贵族少年,相貌极其俊美,并且心地善良。道林见了画家霍尔沃德为他所作的画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他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道林刚开始时不以为然,但当他玩弄一个女演员的感情致使她自杀之后,发现画像中的道林发生了邪恶的变化。恐惧的道林没有克制,反而更加放纵自己的欲望。道林美貌依旧,画像却一日日变得丑陋不堪。十八年后,基于对画家作品的憎恶以及对自己丑陋灵魂的厌恶,道林谋杀了画家霍尔沃德。之后,那位女演员的弟弟前来寻仇,被道林巧言欺骗,最终死于非命。正是女演员弟弟的死亡唤醒了道林的良知,他举刀向丑陋的画像刺去,结果自己离奇死亡。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年轻。(摘自网络)

这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小说,他揭示现实的意义却又带着科幻的写法。通过如此的设想也让我陷入沉思,青春的意义到底是如何,人的美貌差异又有如何惊奇的意义,人的衰老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书中作者曾这样写道:"美貌不过是一张面具,他的青春不过是一种讪笑。归根到底,青春是什么?是不成熟,没有经验。是浅薄的心境,病态的思想。他为什么穿上了青春的号衣?青春把他娇惯坏了。"青春时期的人大多都有着一腔热血,只有少部分的人能不走弯路,大多数的都是懵懂的成长着,或许青春就是有着这样的魅力,它能容忍人们犯错,世人便会因此而饶恕他们;它能使你痛快淋漓的为自己活一次,你只顾寻找新的感受,并不害怕浪费了你身上的任何东西,"少年时要明白少年时的好处。那些沉闷的道理别去听,无可挽回的失败别去挽回,别把生命交给无知、平庸和粗俗的人。浪费了你生命中,黄金岁月。"这是少年时的思想,这是冲动的却又充斥着美好。也许正是在青春时期冲动过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中愈渐成熟稳重。可幸的是,青春的时光是有限的,你仅能在一段时间内肆无顾忌的感受,以后你要学会满足,学会珍惜,学会考虑将来、考虑后果,学会承担。但是这并不可惜,正因为失去了美貌,你才能感受人心,正因为会失去美貌,人们才会懂得装饰自己的内心,正因为容貌易衰,才使貌美之人也要努力,否则将会陷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处境,反之亦然,也是相貌平庸之人懂得翻身之道,至此之时,似乎相貌也并不重要。如果像道林格雷如此这般世界也将乱了套。青春之人各有各美,重要的是你得自信,生活吧!痛快淋漓的生活吧!到老之时,你会回忆,会感慨你所经历的一切,你将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书里说:"命运在和人打交道时从来不合上账本",当然如此,不然没有勾勾叉叉的人生也挺没趣的。多给自己留点不一样的色彩吧,也许老了以后会喜欢彩色的画!

对了,这本书还讲了些感情之道,先留在心里吧,等时候到了也许会加以评论。

读书|《道林格雷的画像》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

我的几点思考:

1,关于外界影响

道林格雷自身的成长环境,在缺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没有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寄托,故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而当一个人非常欣赏另一个人的时候,才最容易受到影响。恰好,道雷格林欣赏亨利勋爵,所以,亨利很坏,但是道雷格林却很听亨利的话。

亨利勋爵是变坏的怂恿者,格雷是变坏的践行者。亨利只说不做,格雷却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2,关于邪恶。

这是一部关于美的书,也是一部关于恶的书。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有人说格林是美的,外表美。有人说格林是丑的,心灵丑。

有人说,格林玩弄感情,所以邪恶。有人说格林杀了人,所以邪恶。

我想,每个人内心里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邪恶的想法,会做一些邪恶的行为。没有一个人内心纯净如冰雪。

格林从一个单纯的少年,渐渐成长为一个大恶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格林称之为恶人呐?

是从他邪念起的那一刻,还是他迈出了他的邪恶的第一步,亦或是超出了道德标准就是邪恶,还是仅仅是超出了法律标准?

邪恶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外在的标准,还是内心的标准。

如果是外在的标准,杀人放火才是邪恶。那么小孩子手上有五颗糖欺骗另一位小孩子自己只有三颗糖时,为何会惴惴不安,开始心虚失眠。

如果是内心的标准,内心邪念起、内心不安就是邪恶。那么,杀人犯纵火犯等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坏事,并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外在面貌不变,内心的丑陋的格林,不就像我们芸芸众生的生存之道路吗?不断索取,不断追寻,不断面对,不断挑战。

以前撒谎隐瞒了一颗糖都睡不着,逐渐的开始学会了欺骗,学会了控制,开始了采取措施获得自己想要的,开始了无所不用其极。在这过程中,一步一步滑向深渊。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

保持初心,保持纯净,是如何之难。

3,规则,没有人看见,没有人束缚

[中篇]成为天使或变身恶魔——评《道林格雷的画像》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作家王尔德的作品,笔者在接触这部作品之前,对这位作家了解甚少,对于英国文学还停留在莎士比亚、狄更斯、柯南道尔、阿婆、罗琳等作品的印象。英国文学在我看来,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叙事和对话,从事件和逻辑去推动情节,从对话和表情来刻画人物,它们不会像法国文学一样对情感的描写那么细腻,也不会像印度文学一样叙事碎片化。由于书中几乎不会在叙事中错乱时间线,因此在英国小说中很少会看到所谓的“回忆杀”,基本都是以正叙为主。人物的出场与退场都自然得如同一道生产流水线,每句台词必然代表着说话者的所有性格特点。我认为这也跟英国的历史有关:众所周知,英国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是现代戏剧与歌剧的高产之地,莎士比亚的作品将人文主义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得后来人的小说作品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小说也变得“戏剧化”,即按照时间顺序和重要事件,将角色一个个摆在相应的章节、合适的事件里,将整个故事一步步抽丝剥茧呈现在读者面前。按照这个理念,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的侦探小说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欢迎了,直白的叙述、缜密的逻辑、诱人的情节、来回的反转都让万千书迷大呼过瘾。老实说,高质量的正叙写法是最难的,也是最考验写作者驾驭文章结构能力的,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流水账,我想这也是英国文学最成功的地方。今天要评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也是采用了正叙写法,可以认为是一部典型的英国小说(当时爱尔兰并没有从不列颠王国独立),它有三个主要人物:道林·格雷、亨利勋爵、画家巴兹尔,有四个主要事件:画像许愿、茜碧儿自杀、道林谋杀画家、詹姆斯事故。下面笔者将根据这四个主要时间结合出场人物对本书进行剖析,并向大家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首先是道林对画像许愿。一个明媚的午后,三位主角都在巴兹尔的画室悉数登场:亨利勋爵,这个放荡不羁的世袭贵族一开始就与他的好友——善良并自命不凡的画家巴兹尔产生了看法上的冲突,亨利认为巴兹尔的新画作该送去展出,毕竟艺术品就是要给大家看的,而艺术家本身并无价值,但是巴兹尔不想让道林格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因为他英俊清纯得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当然也有点自己的私心——他不想把道林的美分享给其他人,当二人为此事争论不休之时,道林格雷登场了,亨利才知道巴兹尔没有夸张,道林真的是一个英俊天真的美少年,一番交谈过后,亨利成功蛊惑了道林,让他接受了自己对于美的看法,于是道林在画像面前许愿,希望自己的美永存,而画像能代替自己老去……这一段也是王尔德创作本书的灵感起源,书中的亨利就是现实中的自己,画家巴兹尔确有其人,而他在拜访后者看见一位美丽的男模特时,不禁感叹到:“这样美丽的生物总有衰老的一天”,画家也笑着说:“是啊,要是画像能代替人老去就好了”。这个事件直接对三位主角的人物特点给出了鲜明的定义:道林格雷,美貌绝伦的落魄贵族后裔,天真无邪却很容易受到别人看法的影响;画家巴兹尔,仰慕道林的美,并想将道林的美据为己有;亨利勋爵,享乐主义的崇拜者,主流道德观念的鄙视者、诡辩家,他可怕的思想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却给道林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动摇,使得道林恐惧人类无法避免的衰老与死亡,并在画像面前同魔鬼签订了契约,这一幕正如上帝创造了亚当,却终究被撒旦诱惑吃下了禁果。在许愿后,每个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巴兹尔很愤怒,想毁掉自己的造物,斥责道林危险的想法;亨利很得意,因为他觉得没有比影响一个人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道林很矛盾,他一面不想破坏三人的关系,另一面也倾向于喜欢亨利的为人。这一次冲突,也为后来道林堕入邪恶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茜碧儿自杀。茜碧儿是全书出现的最重要的配角之一,她是道林的初恋情人,一个三流剧团的演员,二人不顾其他人反对私定终身,并约好私奔,但在一次演出发挥失常后,失去了道林对她的爱慕,最后服毒自杀。在这里,我们不禁提出一个疑问,道林心里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诚然,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爱茜碧儿是因为她在演出时足够优秀,足够美,这样的人值得自己去追求,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在他生命中的出现,是上帝赐予他最美的礼物。但为什么他最后选择残忍抛弃呢,因为茜碧儿在他的朋友面前演砸了,尤其是在亨利面前,这使得自己丢了面子,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最终否定:他是美的,所爱的人却不美了,这不合衬,美的事物应该是永恒的,怎么能说变就变呢?后台道林不顾茜碧儿跪在地上泪眼婆娑的苦苦哀求转身离去的描写,恐怕是全书最让人心寒的一幕,可能所有的读者都有跟我一样的想法,这个曾经无暇的美少年终归是变了。再看看其他两个人的表现吧:在听说道林有喜欢的人之后,巴兹尔表现的有点嫉妒,正如上文所提到,他想独占道林的美,但还是祝福他们,毕竟内心还是善良的;反之,亨利就非常反对了,在他看来,茜碧儿配不上道林,认为道林太年轻容易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爱情和婚姻是最无聊的事情,希望道林赶紧分手。在欣赏了茜碧儿糟糕的演出之后,巴兹尔安慰道林一定是她身体不舒服而已别想太多了,而亨利非常不屑与高兴,并嘲笑道林,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在得知茜碧儿的死讯后,亨利劝说道林忘记这个女孩,并认为她的死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浪漫的爱情都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以女主角的死而告终的,这样的经历会使得道林更加具有魅力,同时邀请他参加派对爽一下;巴兹尔则大声怒斥道林无情,自己的爱人死了连一点伤心都没有,甚至去抚慰一下死者的母亲这么简单的举动都不敢做,还有时间去享乐。如果说道林在上一个事件中,是成为天使还是堕入恶魔的抉择关头是矛盾的,这一次他可以说是毫不犹豫,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画像中的自己正在代替他承担了所有,他的愿望实现了,恶之花逐渐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这样他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肆无忌惮了,再加上亨利不停地火上浇油,他逐渐认可了后者扭曲的价值观,茜碧儿事件之后便与画家决裂化身邪恶。

接着是道林谋杀画家,这部分是全书剧情的大高潮,象征着道林亲手将成为天使的路彻底封死,变得更加邪恶并从此与亨利之流为伍。道林在抛弃茜碧儿之后的将尽20年里,接受了亨利享乐主义的观点,在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中纵情娱乐,抽鸦片、收集骷髅、听邪典音乐,同时将自己的邪念散布于贵族中间,就如同巫毒法术一样,整个伦敦的上流社会都为之倾倒,大家都变得腐朽不堪,烂成一片。这时,看不惯这种现象的巴兹尔找到了道林,委婉地逼问他到底是怎么了,他所崇拜的道林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恶魔,愤怒的道林领他观看了自己的画像,一时间画家目瞪口呆,善良的他还在劝说道林去向上帝祈祷请求宽恕,但道林做出了他永远都想象不到的事情。道林为什么要刺杀画家?这里也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为,道林内心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消失,他自知自己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一切“似乎”都是因为那幅画,那幅画给予了他堕落的资本,能让他放胆堕落,而创造了这幅画的巴兹尔就是罪魁祸首,十足的恨意冲昏了头脑,让他冲动而不自知其举动,也许杀了画家自己就能变好,殊不知一错再错无法回头,后续道林千方百计试图掩盖杀人的行为就是铁证。

最后是詹姆斯的事故。詹姆斯是茜碧儿的弟弟,在整部书中仅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作者从侧面描写了他对姐姐的爱慕,并极度嫉妒道林格雷,认为他不是一个好人;第二次出现,在20年后,他在红灯区偶遇道林,并试图为姐姐报仇,但由于画像代替道林衰老,道林依然是20年前的模样,这使得詹姆斯误认为自己认错了人。最后,在一次上流社会的围猎行动中被加利福特公爵误杀。这一个事件的叙述,是我认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此时的道林格雷已不再仅仅是一个逍遥快活的浪荡子,他更像是一个担惊受怕的兔子,他的两个秘密——画像异变与谋杀画家如果被世人发现,他将就地毁灭,因此整日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即使知道秘密的阿兰坎贝尔已经被自己逼死,但自己犯下的罪恶依然时时刻刻折磨着自己。这部分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完全没有了前面欢乐明快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阴森的小巷、恐怖的狩猎场与停尸房,道林在后花园晕倒、在家中不安的踱步、听闻詹姆斯死讯的疯狂认尸,都表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极度恐惧与无助,最后道林试图以微不足道的善举和与亨利决裂来麻醉说服自己已经成为天使了,但并无意义,画像依然丑陋不堪,如今的他只是一个披着美少年外衣的恶魔。终于,他用杀死画家的刀子刺向了他再度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画像,但这一次却是他倒下了,以一副腐朽、丑恶的恶魔之身倒下了。也许在死之前,道林格雷明白了堕落的根源,不是亨利,也不是巴兹尔,更不是画像,而是自己举刀刺入的那颗心脏。

总而言之,《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不错的作品,道林在成为天使或是变身恶魔的几次抉择,在“天使接引人”巴兹尔和“恶魔引诱者”亨利的感情之间的抉择,贯穿了剧情的主线。王尔德的文笔优美得令人心旷神怡,他是19世纪拜伦与雪莱之后的浪漫主义天才,尤其是他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玩世不恭、颓废荒唐更是给英国文学的花园栽了一株开满花朵的仙人掌。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978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假如将库里2022夺冠写成玄幻小说该怎么写小时候读过哪些儿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