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给普通人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 2023-02-02 21:02: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7

《曾国藩家书》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死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清廷...

曾国藩的一生给普通人什么启示

《曾国藩家书》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死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清廷赠给他的谥号是文正。他的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如果中国历史用人物来断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是古代历史最后一人,是近代历史的第一人。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就中进士,做了十多年的官,曾人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最后官至总督。他一生历尽坎坷,几度生死,但他有着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令人钦佩。在当时的背景下,清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里,曾国藩既五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书生之身份力挽狂澜,获得官场巨大成功。他的崛起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上,对当时社会很有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就不一一陈述了,他伟大的事业能够成就的原因,说起来也平淡无奇,据说他平生“守之甚严,而持之有恒者”,不诳语,不宴起。他一生的事业都是从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磨练出来的,他并不是一个怎么超越的天才,更不是一个怎样不可思议的神秘人物。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不仅因为他的文治武略,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他是一个喜欢写信的人,特别是家书。在他家书里,差不多都是“药石之言”,处处可以看出他“待人之道”。

曾国藩家信内容涵盖非常丰富,从处理人际关系到从政为官之道,从持家劝学到养生之道,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应有尽有,而且思想深远,意义深刻,让我们读者扣人心弦。如: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勤俭生活可以治骄奢、为人处世药谦和、紧迫关头只有靠自己、善于抓住时机开创局面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思想精华。通过家书,让我们了解他的思想的进步及为人处世的谦和。

当然,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短短的几封书信并不能透其全貌。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对今天的人有什么启事意义?

1、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干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因此,他的子女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2、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3、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曾国藩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4、重视劳动。

曾国藩一直相信一个治家道理:一个家庭如果都很节俭,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兴旺;一个人如果很勤劳,那么这个人就健康。如果既节俭又勤劳的话,那么就永远不会衰败。他严格要求子孙,无论春夏秋冬,都要早起打扫卫生。

5、重视勤与俭。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族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他总结出来的两个字:勤与俭。它们是名门望族能否延续下去的试金石。曾国藩对于勤和俭与教育孩子的十六字诀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最让人值得学习的就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去追寻自己想学的东西,而并没有逼着他们要考科举

曾国藩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曾国藩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读后感1

看了《曾国藩》后,实际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国藩就是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并且他的经历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处在变革时期浮躁不安的现代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期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更显得亲切、实用,也更有效。

在现代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年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少了古人那种琴棋书画的幽雅和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浮躁和空虚,如何让忙于事功者在沉浮的商海中把握人生的航向呢?如何在喧杂的闹市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

合上书本,一遍遍地想: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曾国藩以病弱之躯在短短六十年里,何以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他的超常精力和睿智的头脑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军队带到成功的彼岸,他的本事在何处?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时仍对子弟不忘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不计功利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个国家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见识从何而来?即使100年过去了,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仍令人回味无穷,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但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也许读懂这本书,便与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通了一次话。通了一次话,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觉挤压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轻轻化解了。

也许读得有点狼吞虎咽,还没完全读透。好书不厌读,待有时间再细细品味咀嚼吧。

曾国藩读后感2

看完曾国藩《黑雨》,曾国藩死时黑雨滂沱,结果窗外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是该写篇书评。

其实在看曾书之前,我对这个历史任务的了解只有历史书上“带领湘军击败太平军”,以及创办“安庆军械所”。最有名的是《曾国藩家书》,还记得初中的那位女历史老师上课时常拿着一本《血祭》,放在坐第一排我的桌子上。还幼稚的我一向崇拜强权,所以《血祭》着实令我向往。但在八年后,当我连续看完这三本书时,才知道唐浩明写的曾国藩,真是着实是一部历史事件小说,几乎没有儿女私情,这点与二月河大相径庭。

二月河的书看起来比较有意思,有趣味,那种君臣关系让人崇拜。成功多于失败,往往让人拍案叫绝。

但唐浩明笔下的曾国藩却是败多于成,他的人生坎坷异常。我觉得曾有点象二月河笔下的雍正,人物性格较为正统、刻板,封建家族大家长式。但雍正身边的人才较多,切人心所向。曾国藩身边虽然也是人才济济,却是各自打算盘,虽有极少数与曾一条心,切崇拜其为人,如彭玉麟。这毕竟是臣与君的分别。

觉得“黑”特别适合曾国藩,这部书的书皮就是黑色,他先是崇尚程朱之学,然后经陈广敷点醒,予以庄老处世《道德经》、《南华经》。

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臣子,都受到君主的猜忌,而无论他是忠或奸。“手握重兵”本身就是君家一大忌,更何况是在满人当朝的汉大员身上。因此当“剪灭长毛”后,曾主动“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办理津案,使他留下骂名;镇压太平天国又使历史学家从各个角度称辩他的利弊。美名有之,骂名亦有之。致使身在封建社会没落这个历史背景中的大人物,也变得晦暗不清,让人无从评判。

但他是一个忠于主上的大吏,这倒是最贴切的称谓。另外他的联及家书,还有书法也流传下来,翰林苑学士之名还是有实。

康福本来我很看好,不知为什么,我非常欣赏在大人物身边忠心耿耿的子弟或家仆,如二月河傅恒的家仆、康熙身边的臣子,故康福与曾之间的误会到死未解,我很为之遗憾。

曾国藩家族弟及胞弟,才能都太差,没有能接替他、辅佐他的,憎国荃稍微强点,但我不喜欢他。

这里我还是喜欢彭玉麟,是个奇男子。

曾国藩读后感3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我读完后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很难大家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封建的相术嘛,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了,不值得一信,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嘛,我认为其实是有的,书里的内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验证,之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识人是源于心理学和中医学,人的性格,经历,学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神态,这个大家好理解,中医学又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肺气虚弱的人性格会多悲伤,如果调理得当性格会逐渐开朗,而肺虚的人在长相上会显示出皮肤颜色苍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会胆小,成天担惊受怕,长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肾气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实先天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精神劲才足,所以身体状况对一个人的心里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要帮助一个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时,除了心理的辅导,不妨也关注一下他的身体健康,相信会事半功倍的。这算一本工具书,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他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对于领导人,多了解一些识人用人的方法;对于个人自己,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我想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对于父母和老师,通过此书的学习,多一种观察认识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曾国藩读后感4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责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己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己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态度,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淹没或埋汰。

读《曾国藩家书》,回望历史,立足自身,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更能在无限延伸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

曾国藩读后感5

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读《曾国藩家书》,必定会被书中浓厚的亲情所感染,曾国藩不负“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誉,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这样浓厚的亲情尤显可贵。

有多久没静下来写一封书信了?有多久没陪父母好好说说话了?有多久没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华浮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可通过读《曾国藩家书》,我从曾公身上学到不少可贵的品质,最可贵的即是孝悌。给父母打个电话,为父母买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质与情感方面尽可能满足父母,父母事无小事,其实无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已是足矣。

曾国藩读后感6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曾国藩读后感7

学会舍得,就是学会如何选择,懂得放弃,知本分,懂舍得真义的人往往是小心谨慎的人。曾国藩在为官处事方面,常怀“谨慎、敬畏之心”。

《管子》说:“其所谨慎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慎者大,则其所立亦大。”大儒朱熹认为:“真正大英雄,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曾国藩生性谨慎,以“慎”字掌人生之舵。他曾做过一幅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处事哲学。曾国藩的谨慎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为官谨慎、作战谨慎、交友谨慎、用人谨慎、谨言慎行,时时反思自己,力图避免一切缺点,从不授人以柄,以使别人无暇指责。在动荡的晚清王朝,位极人臣却全身而退,保全自己。他倚重过穆彰阿、肃顺、奕忻,这几位大臣彼此有不共戴天之仇且最后都不得善终,而倚重他们的曾国藩却岿然不动。正是曾国藩运用“心有灵犀,不露痕迹”的谨慎之策而独身事外。

“谨慎”即有所畏惧,只要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会多加准备,会考虑周详。而“敬畏”是一种尊重和珍惜,是对人生的透彻领悟,对生命的倍加呵护;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共性的真切认知。

曾国藩曾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在家书中时常告诫家人“长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人做官就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恃才傲物。长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曾国藩的敬畏让人看到了他洁身自律、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谨慎作风、强烈的危机意识。有这样的敬畏之心,一个人才能戒骄戒躁,永远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永远保持实习生的态度,这样就能有所顾忌,有所遵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曾国藩在为人处事中始终“知足”、“知本分”。他曾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他的地位和成就足可以让他有资格和实力尽享荣华富贵,然而却选择了一生清贫、勤俭持家。

知足常乐,一个人名利心切,俗见就重。欲望过大,就会被蒙蔽心智,不再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于是差距就一点点拉大,愤懑、不平、抱怨开始充斥身心,得到的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曾国藩读后感8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平平资质,却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通过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个“恒”字成就了他。本书有别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更多地从人物的细节琐事着手,较为真实地为大家还原了人物形象,中间同时夹杂着许多作者对于主人公的人物评述。

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观其一生,始终离不开“有恒”二字。这本书中曾国藩“有恒”的性格特征无疑是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曾国藩读书有“恒”,他推崇“读书不二”,一本书未读完绝不去读另外一本。除了读书有恒,用兵打仗亦是若此,在做其他事情,他还是以恒为最高准则。

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固定的日程,这样求恒,自然是极为痛苦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么办?熬不下去也要熬,用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当极倦怠之时,他都会在日记中进行自省,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懈怠无恒的行为零容忍。

书中说,每一个人不管天资如何,只要肯下得苦功夫,就能做自己人生的锻造师,从混沌中幡然醒悟,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时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不能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地长高,也会让人慢慢地成熟。

虽然曾国藩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要发扬和继承这种优秀的品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

曾国藩读后感9

和张小砚聊天,姑娘说:《曾国藩全传》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她说这话的时候,我才看了一半,“血祭”看完了,“野焚”读了一半,“黑雨”还未打开。我不知道张小砚说的是不是我看的这本《曾国藩全传》,因为在百度上搜索这个书名,你会发现,有多个版本。

我读的这本是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唐浩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为血祭、野焚、黑雨三部;另外还有人物传记《曾国藩全传》,作者蒋星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为曾氏侄儿的亲笔撰述;岳鑫、张弘编写的《曾国藩全传》包含曾国藩正传》、《曾国藩演义》、《曾国藩逸史》《曾国藩别传》四部,是最大部头的一部,京华出版社出版,价格870元。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前两套,等读完手头这一套后,可以再买来另一套读。

曾国藩有三点过人之处:曰自律、曰识人、曰驭人。

自律,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为此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写日记,对自己进行剖析,进行学淋淋的自我批评,从点滴之处进行自我约束。“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制矣”这是岳飞所言,也是曾氏原则。作为文武统帅,曾国藩以身作则,“勤”“俭”修身,恪守“慎独”,严守自己的品行,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够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带领一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队伍。

识人,就是识别人才。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现在可以买到。此书据说为面相识人之大成者,虽言过其实,但终究面由心生,生理和心理的相互转化影响是有道理的,此书可以买来一读。

驭人,就是是通过赏罚、教化、交流、共事等方法让人才为我所用,这是一门微妙的学问,值得一生学习。我曾说过,最美的风景在人的心里。可以借鉴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识人只有和驭人互相配合才有其意义,只懂其一,不足成事。识得人才,但是不能为我所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人有些人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却不能为我所用,比如左宗棠者,只能顺其发展,取其自然,合理利用,没有必要在这些人身上多费工夫;那些心地醇厚、具备突出才能、同时又可克服的缺点的人才是有价值的,识别人才后,加以鼓励,加以培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持久,比如李鸿章者。

其实,自律和识人驭人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严于律己,才能耳清目明,识得人才,并让人才聚拢在自己的人格魅力之下,并且驾驭他们为我所用。

曾国藩读后感10

11月某日网上看见消息说,河南文艺出版社新推出唐浩明《曾国藩》全集,是唐先生唯一自己作序并重新校对的全本书,另外湖南朋友近期微信圈晒唐先生,于是便毫不犹豫买了一套。此书热时,买过若干套(自己看和送友人),也读过两遍。收到书后便迫不及待的读了第一本,到是有序,是为短序,所谓全本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河南人民言过其实了,不过书的质量和纸张不错,拿在手中阅读的感觉很好。

近几年有幸加入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湖南微信朋友圈,先先后后与若干位湖南人近距离接触,前年也深入了一下湖南。湖南人的确性格鲜明,人才济济,和我们陕西人似乎有相通之处,区别可能在于一个受古风影响多一些,一个受近现代影响多一些。由于朋友圈的关系,或许是有相通的地方,想带家人或与三五好友去湖南游历一下竟成了我近两年来的心结。

曾国藩,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洗礼的社会精英,正常情况下行走朝廷、衣锦还乡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可曾国藩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时期,成就一番事业是他们内心的呐喊,但身处乱世,世风日下,社会落后,朝廷岌岌可危,潜规则盛行,想做事无事可做的无奈、苦闷,成就一番事业过程中的激越、纠结、挫败,做大事不拘小节不拘手段的气魄,对改朝换代内心深处的挣扎,一个个鲜明特点的人物,在唐先生穷尽八年的书写下,一本丰富鲜活引人入胜近些年难得的好看的大气的书出炉了。

再读‘血祭’有以下几处印象深刻,一是对左宗棠这个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助张亮基守长沙巡抚衙门中的洪门宴一节中不多的笔墨,便使一个活生生的左宗棠跃然纸上,让我觉得有身边熟人的影子;二是世无艰难何来人杰一节和之后两节,把曾国藩出山前的纠结顾虑描写叫一个透,今后谁有什么事想不明白了,看看这三节,会大有收获的;三是对塔布齐、康福、彭玉麟的使用,对罗泽南金松龄青麟的处理,与刘蓉的相处,皆是经典之处。另外,有几句话印象深刻,如:当文官的不爱财,再平庸亦是良吏,当武官的不怕死,再粗鲁亦是好将;读书人附逆匪,则匪逆有可能成大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曾国藩的启示曾仕强

第1章 从平庸中崛起的一生

>> 不要怕孩子吃苦,这是现在为人父母者应该注意的一点。

>> 当你修炼得很好的时候,坏人碰到你都会变为好人;而当你修炼得不好的时候,所有好人遇到你统统变为坏人,那你的处境就会很艰难。

>> :第一句话,绝对不要吃好;第二句话,绝对不要吃饱;第三句话,绝对不要跌倒

>> 养生保健也要靠自己多加注意,光靠医生是不顶用的。千万记住,只有自己最可靠。

>>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是千万记住:只能你自己改,别人改不了。心念的转变,行为的改变,完全是自己的行为,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 ?一个人千万千万要记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这句话一定要放在脑海里

>> ?一个人千万千万要记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这句话一定要放在脑海里

>> “好心”,是说人要凭良心做事;“有度量”,是说人要能够宽恕别人的错误;“拿一些来分”,就是说人要跟人家分享。

>> “潜龙”,比喻人隐居不出,静处不动。遇此爻,不可有所作为。

>> 人一生太顺其实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

>> 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不

>> 尽快把孩子的事情解决好,后半段再要做事情,就会很麻烦。

>> 边带边教。其实父母的责任就是这四个字

>> 因为仕途一旦亨通,就会像一下子升得很高的气球,最后往往也会很快就爆破了。

>> 这就提醒我们,当自己不得意的时候,应该赶快去结交一些好朋友,这样,将来得意的时候,才有人可以合作

>> 当自己顺利的时候,出现在身边的人多半都是小人,而当自己落难的时候还肯跟自己在一起的,才更可能是君子。

>> 四、一病再病:病时要有病时的做法

>> :一个人认识多少人不重要,有没有三五好友,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我们不要要求别人在背后也不骂我们,这不是一种好心态

>> 一个人千万要记住,你有任何成就,都不要到处去彰显,不要引人嫉妒,不要引人羡慕,也不要以为自己有很多观众,自认为了不起,而要始终保持低调和谦虚

>> 第一,早起。每天都要如此,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早起就得早睡,这样身体才会好

>> 第二,静坐。

>> 第三,读史。

>> 第四,谨言慎行,而且还要养气。

>> 第五,保身。

>> 第六,书法。其实书法也是练气的。练书法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写字漂    亮,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 第七,夜不出门。这一点很多现代人都做不到。

>> “执两用中”,是说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

>> 五、整理家训:闲的时候就要找事做

>> 。一个人要有意见,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要先把自己的性命保住,才可以有意见。而且说话尽量迂回一点,缓和一点,不要直言,直言不一定会有好处的。

>> 七、出任主帅: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 这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必须要面对的,

>> 一个人要会利用敌人,而不是跟敌人死拼,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 当你遇到挫折,遇到险阻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做得不够的地方,以及自己该如何去调整。记住:只有修德可以逢凶化吉,其他都是虚的,没有用的。

>> 他真的没有一天不读书,打仗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凶险,他都坚持看书。

>> 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该不该和他相处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一定要分清楚

>> 九、回家反省: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 所以凡是碰到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就要感谢老天,这其实是老天在帮你的忙,你要自己去慢慢感悟、慢慢体会

>> “命可改,唯有自己改。”这是曾国藩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道理

>> 十、决心改变:曾国藩一生的功课

>> 一个人的本志是不可移的,而能不能持之以恒,才是成与不成的关键

>>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病根就是没有恒心,我们就要开始改变自己

>> 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

>> 第一,在忧患中成长。人没有忧患,是成长不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 第二,持正道以开新。

>> 第三,恒久中行善德。“恒”的目的是什么呢?“恒”就是要不断    修德

>> 十一、发挥余热:为国为民谋求福利

>> 所以一个人,很多时候你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是你下一步要怎么走,你要怎么变,这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如何也改不了了,所以你不要后悔,后悔也没用,你要考虑的是将来怎样去改变自己,这才应该是我们看历史人物经历最大的收获。

>> 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好的人的,都是慢慢改的。

第3章 《冰鉴》:道尽识人天机

>> 。怎么可能没有变呢?如果没有变,那多半就表示你没有长进,因为你的心没有动,你的脑子没有思考,你的脸当然也就不会变。所谓相随心转,心一变,相貌也就自然跟着变了

>> 所以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观念,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 孔子就要求我们看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视其所以”是看他的动机,“观其所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而“察其所安”则是看他个人的识度。

>> 我们只能把《冰鉴》当作一种参考,目的是修炼我们的内心,因为相由心生。

>> 一、神骨:看正邪看骨气    第一篇叫神骨。“神”就是指眼睛,“骨”不是指骨骼,而是指头骨

>> 那一个人的头要怎么样才算好呢?大而圆才好。

>> 。还有眉骨,眉骨凸出来的人往往给人高傲的感觉,眉骨陷进去的人则往往给人阴险的感觉,所以还是差不多最好。

>> 根据我的经验,鹰钩鼻子通常是不太好的,嘴巴长得像小鸟的嘴的也不好,那种人往往只能共患难,一成功他就很可能要杀你了

>> 因为你这辈子长成什么面相,都是根据你这辈子要做的事情配搭好的。

>> 那么,眼睛应该怎么看呢?第一,看有没有神

>> 眼睛没有表情,麻木不仁,让人看不出情绪才适合当官。

以前还会用这个表扬人

>眼睛会说话的人,就很容易被人看透,也往往很容易上当受骗。

>> 眼睛会说话的人,就很容易被人看透,也往往很容易上当受骗。

>> 人不能太有心计,但也不能没有心眼,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 《易经》告诉我们,别人如果告诉我们好的,我们就要赶快相信,别人如果告诉我们不好的,那我们心里就绝对不能相信

>> 那眼睛清的人是不是一定就是正派的人?不一定。因

>> 二、刚柔:看信念看态度

>> 五行就是从刚柔来的,刚柔的不同组合、不同表现,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的人中,金型人的肤色通常比较白,脸型比较方,骨骼和肌肉都很结实

>> 哪种类型的人的。比如对于身体胖瘦问题,木型人瘦一点比较好,而水型人则是胖一点比较好。所以金型人不嫌白,木型人不嫌瘦,水型人不嫌肥,火型人不嫌尖,土型人不嫌浊。火型人的脸一般上面比较窄,下面比较宽,脸基

>> 我们看人常常看他的正面,其实应该从后面看人。看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看他走路的样子

>> 柔”就告诉我们要放大他人的优点,缩小他人的缺点,看人看事的态度要尽量向善,除此之外,“柔”还象征着以柔克刚的力量

>> 所以一个人要倔强,但是不可以暴虐,而且必须是为公办事,或者是为了开创家业,才可以倔强,才可以刚强。

>> 另一方面,人又要谦退而不卑弱。争名逐利的时候,你宁可退一步,不要往前一步,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往前一步则可能头破血流

>> 阳以阴用,阴以阳用”。很刚健的时候要用很柔的方法来表达,而你很柔弱的时候就要用很刚健的方式去完成。

>> 三、容貌:看人生看命运

>> 容貌也是,容是容,貌是貌,完全是两码事。“容”主要是看人的身高体重,喜怒表情,而“貌”则主要是看五官的状态、面貌

>> 我们把身体分为三停,头为上停,上身的肩至腰为中停,下身的腰至足为下停。

>> 一般而言,上身相对较长的人,通常命会比较好,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下身长,下身太长就容易站不稳

>> 面部也分上中下三停,发髻至印堂(眉毛一线)是上停,印堂至鼻准(即鼻尖)为中停,人中至地格(即下颌)为下停。

>> 从面部三停也基本能看到人的一生。上停代表少年时期,所以我们通过看一个人的额头,就能大概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是否走得艰难、辛苦。如果他的额头非常平整,连皱纹都没有,那就说明他那时候的路很顺。

>> 的少年基本都写在额头,中年都写在两腮,老年都写在下巴。

>> 五、须眉:看气概看健康    下面就开始看须眉

>> 其文明程度比较高,那么他的毛发应该是比较细、比较柔,不会是特别浓密的。文人多半眉毛很细,眉毛清秀一点比较好,眉毛太浓密的人,往往个性比较强。眉毛无论浓密粗细,千万不能断,断眉很糟糕

>> “眉主早成”,就是说你早年成不成功主要看眉;“须主晚运”,晚年是否安乐就主要看须。但现在的人多半不留胡须,所以就主要看地格。天庭、地格、人中,这三个地方是一个人面相的主要标的物。

>> 六、声音:看魅力看境界    接下来是声音。“开口说话叫声,散在左右为音”,

>> 做人要平常、平凡、平静一点

>> 七、气色:看情绪看修为

>> 最后一个是气色。面相象征人的大命,气色则代表人的小运。大命决定一生祸福,小运决定数月吉凶。

>>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 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

>> 指爪就是指手脚。脚肥肥胖胖的人,更能站得稳,反之,脚瘦瘦干干的,就不那么

>> 走路的时候好像背上有重物的最好,因为这表示这个人能够担当大任。

>> 一个人要想身体好,就要规规矩矩地坐好,两脚并拢,身体保持端正。为什么?因为脊椎骨只要一歪,各种病就都会出来了。

>> 七、条理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人的内心

>> 内奸的人有出息”“内奸、外奸的人成就最大”

>> 。有句话叫:“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不会算计的人,一世都穷。

>> 大家要记住,什么都可以变,勤劳、节俭、用心绝对不能变,否则就会“富不过三代”。

第4章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 什么叫好人?就是坏人一定要说你坏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好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把你当敌人,那就表示你大概没有什么分量,你如果有一点分量,就一定会有人把你当敌人。因此如果有人批评你,你也不必太介意。

>> 曾国藩说他本人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 勤读的主要含义是要能举一反三

>>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君子会变成小人,小人也能变成君子。

>> “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要义。”如何选择助手?地缘、血缘、业缘都很重要,但也不能排斥外缘。

>>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认识你的人,一种是不认识你的人。

>> 曾国藩看人首先看什么呢?看这个人有没有独立之志,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断力,能否独当一面。而且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要能够聚集众人的力量。一个领导最要紧的不是自己在做事,而是要让跟自己的人都能好好做事,这点才是最关键的。

能力很重要啊

>所以一个人与上级打交道,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

>> 所以一个人与上级打交道,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

>> 所以一句话,你有几分把握,就要有几分坚持。这跟听话不听话是没有关系的。

>>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

>> 要想能准确判断,至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有可能“百战百胜”

>> 3.是否有恒    第一,你要有意志。第二,你要有胆识。第三,你还要有恒。

>> 曾国藩却说,心存仁义、肩负重任的人,才有资格叫人才。

>> 作为领导,只有把功劳让出来,才可能带出很多人才来,才可能“桃李满天下”。

>> 人才是头等大事

>> 而办事最要紧的就是要得人

>> 2.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 以自我为中心是最要不得的,我们一定要尊重所有跟我们共事的人。尊重与重视,可以说是与别人共事与合作的前提与保证。

>> “自达达人”,这个“自达”是说做人办事圆融,使凡事都能行得通,说话做事小心谨慎,不自夸自大,这才叫圆融

>> 4.适才适任    第四,适才适任。每个人的优点和所擅长的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任何人,只要用对了,他就是人才,没用对,他就是庸才。因此要善于发现

>> 5.适时交心    第五,适时交心。“满意的人才上缺,可以占用其次,加以教育培养。”

>> 只要这个‘同’字。不管是什么缘,只要加上同道就对了。同乡里面会有同道的,同学里面会有同道的,别人介绍的人里面也会有同道的,只要同道就够了,就好办事了。”

>> 所以同道是最要紧的,不同道就会很麻烦,可能会成为你做事的阻碍,而不是帮手。

>> 一个人如果没有靠山,就最好不要大刀阔斧地做事。

>> 一个人的知识要广博一点,才能有很多话题,才能碰到什么人讲什么话,这样你就可以四方交友,就可以拓宽你的交际范围。如果你只会讲一种话,一个行道的话,那你的眼界永远都会很窄、很狭隘。

>> 中国人说话还是要看交情的,交浅不言深。

>> 因此你能考虑的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利弊多少的问题,然后选择利大于弊的方式,或者尽量放大利而缩小弊,“不要想有,不要想无,想加减就对了”。

>> 在中国社会,很多事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经验不同,所以看法就会不一样。因此不能给中国人太大的自由,只能给中国人合理的自由,

>> 真正有价值的改变是根据天理的改变,符合天理就改,如果不合天理,那么,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改。这才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一辈子坚持做自己,只要自己合乎天理就可以,因为不一定别人讲的就对。

>> 天下的风气是由少数人改变的,而不是大多数人。只要上面的人一改,下面的人往往马上就能跟着改。什么叫“风气”?就是一阵风过来,所有的草都被它吹得整整齐齐的,这就叫“风气”。

>> 忠诚的首要要求,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在什么位置就要做什么事,尽什么责,全心全意完成自己的使命。

>>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凡是直线升上来的,最后结局往往都不会很尽如人意。

>> 自古以来不论中外,“精于刀者死于刀,精于游泳者死于水”,精于管理的人也经常会死于管理,为什么?因为他把管理看得太万能了。其实管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真正的关键还是管理者的品德。

>> 以德服人才是最有效的赢得民心的方法,重用有德之士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5章 曾国藩为官修身之道

>> 人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自己的错误则往往忽略,对别人苛刻,死抓着不放,对自己却很宽容,轻易就放过
本文标题: 曾国藩的一生给普通人什么启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813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那种大家都很清醒,比较现实些的文推荐有没有男主是疯批的短篇小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