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魏晋风度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 2024-04-27 22:54: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如何?提问者采纳,“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

鲁迅魏晋风度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3000字)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如何?

提问者采纳
  “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种名士风范确实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 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正如曹操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魏晋的天空,当是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魏晋风度的基本主题或特征
  1. 自然的发现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83页。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 《晚登三山还忘京邑》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言语》 “以玄对山水”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
  2. 深情的发现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陆机《文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诗》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
  3. 玄谈
  或称之为清谈。以三玄为宗:《周易》、《老子》、《庄子》。魏晋真名士,非于世无涉,在其放达归隐之际,心怀家国、人事,然世道不济,才无所用,故多为出世之流。清谈,一则因其社会,一则因其情节清逸。所论者,皆为老庄之言,志在玄远高洁之境。
  4. 越名教而任自然
  越名教者,任自然。放达无羁,不事权贵,既于入世之时,亦心怀出世之志。所谓“形在庙堂之上,而心怀江湖”是也。此间真名士,性真情纯,形容俊逸飘洒,常为越礼之姿势仪态。后人多垢之。然真名士者,非为作态效颦,率性之举也,以成就一潇洒之人生境界。 魏晋间,名士多为文学艺术名流,其作情真、自然,如出水芙蓉,一反错彩镂金之俗美,佑军之书清洒飘逸,一反隶书之厚重之气。陶诗亦清纯淡雅,入于悠然之境。明教多入世之志,虽有入世之志,然多以礼教、名实束人,况乎其间家国之乱甚矣,故魏晋之流多退而任自然。 魏晋之风,可谓人、文自觉之肇始,思想解放发端也。
  5. 音容笑貌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惟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时人目王佑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同上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同上

举例说明魏晋风度有什么积极意义

1、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2、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3、晋朝屡以吏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扩展资料:

鲁迅对于“魏晋风度”的阐述方式更像是一种提纲享领的“述而不作”,但是这种看似含混的表达方式却恰好为“魏晋风度”的概念构建提供了广阔的话语空间,从而使得它能够被现代学者一直讨论与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魏晋风度”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演变,从而使得这一术语告别了鲁迅个人的话语层面,成为一个被现代学者集体构建并广为接受的概念。

其实,仅就魏晋风度的美学内涵和哲学精神而言,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此一时期玄学的发展为哲学在儒释道三者的相互沟通和融合上提供了途径,而对于山水的发现则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肇始等等这诸如此类的贡献都使我们不能忽视魏晋风度的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环境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生活上不拘小节,洒脱倜傥,形成了一种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词是鲁迅先生在一场名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后开始逐渐成为魏晋时代的代表性标志。它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魏晋风度也是当时的世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而《世说新语》可谓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是魏晋名士风流的总集。

《世说新语》是在刘义庆的主持下编纂完成的志人小说,书中通脱豁达,自然玄远的时代风貌,是作者无限赞许和神往的。屁内容主要是记载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全书共36卷。

魏晋风度狭隘来讲就是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简言之就是,清谈固其志气,药酒陶其情趣。《世说新语·任诞》中写道“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刘伶嗜酒不羁,是历史上有名的爱酒人物,他追求自由,放达任情,放肆情志,实在是豁达之人物。众所周知,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中有“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 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养令翮成,置使飞去。简文华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写的是支道林的好鹤与其爱好马的神骏一样,是名士雅趣的一种,那凌霄冲天的神姿,正代表了人对自由的骏奔的向往。而简文帝见华林园便有濠、濮间想,实为名士超脱世俗、崇尚隐居山林风尚的反映。

饮酒、服药、清谈之风和纵情山水都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这些表现形式就流行起来了。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风流的总集,讲述了各类人物1500多个,从人物语言、行为方面很好的记录了魏晋风度。

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_1200字

读罢此文,不得不对当代大师鲁迅的文笔及思想的深度所佩服,古代的文学要只研究起来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魏晋这两个朝代,记载的史料少所以对于当时一些文人雅士所处的环境等资料所掌握的也便少了。这样给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鲁迅能够用他的视角与理解、感悟写出这般深刻的见解实属难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文中多次触及酒。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之地位。与其说文化中处处皆可见酒的影子,不如说是酒孕育了文化,是酒升华了文化。魏晋史里不也都飘出酒香了吗?一回头,看到曹操正在军帐里用手抓起那一大碗或是一大壶的酒开怀畅饮,随后可想到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转过身,便听见竹林里溢满了酒的醇香,心不必多虑,必是那七贤在大赋诗词,交流心得了。

若这还不够确凿的话,你不妨去看看那大街上的一位汉子,他披头散发不修仪表,那件麻衣上住满了虱子,此时他正从容不迫地摘下头巾往那酒坛子里一浸,尔后一提起让那头巾上的酒顺着巾尾流入嘴巴,脸上是那样陶醉的神情,其实你也根本不会想到这位衣冠不整的汉子便是那位带你去过桃花源里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恐怕也是灌上酒后才有的。像这样的文人雅士在魏晋时期并不少见,他们把酒的味道喝出了一种意境:大度、从容。

酒一直是贯穿着中华的泱泱文化的。到了唐宋之时,可以说是酒的巅峰之季,也正是中华的文化巅峰之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喝出的是英雄气概,悲凉而激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品出来的是苦闷中的超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千金散尽换酒饮的李白在借酒浇愁发泄心中的愤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离别在即的恋恋之苦,是难言的牵挂。如这般的喝酒,喝的是一种相互感化的心境。它就如同一个披着桃花源般传奇的梦幻,寄托着人们对单纯幸福的渴望。这便是生活赋予酒的一种内涵。那时的人们,把酒喝出了一种心境,或豁达或忧愁或愤懑或悲凉……

倘若无酒,中华文化便不会那么璀璨。若无酒,也许读不到稼轩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若无酒,也许看不到张旭的一幅幅狂草之精作,若无酒,也许赏不到张大千的泼墨画法和细腻的人物画,若无酒,也许听不到……若无酒,也许便没有了如此瑰丽的中华文化和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所以,酒感动了文化,哺育了文化,创造了文化。

不过历史毕竟是历史,已经离我们而去,当年的那种酒的文化传承到了今天也已有了质上面的改变。现在人喝酒,也大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架势,倒也练得“出神入化”,可惜这精华本质之处不是在意味上,仅是在口味上罢了。不过在口味上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目的上。上级与下级饮酒,下级希望能得上级的关照、提拔,贵宾与贱客喝酒是贱客想和贵宾套近乎,拉关系,一堆情侣在喝酒是为了让感情能沾点酒的意味,一个人独自饮酒则不是为了喝酒的喝酒,是在喝酒精,让酒来安慰自己的心,然后他们便睡了,就如同焰火在刹那间消失。或悲或喜的记忆在急速中燃尽。夜静了,天,也快要亮了……

不过,一潭再死的水也终究会有几滴水还是生机的。不过,恐怕这几滴水在若干年后也被这一潭死水熏死了。

如何不让这潭水完全死掉而发出恶臭呢?我们应该让这酒文化转型了,我们不能够一味地仅仅停留在口味上、目的上,我们要向古人那里取经,也沾点酒的意境出来,如果酒的文化没了,我相信,中华的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从世界上消失,而过去的将永远成为过去,文化里便再也闻不到酒的香味了。

本文标题: 鲁迅魏晋风度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3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09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绘本去年的树读后感(《去年的树》读后感)糗事一箩筐读后感(急需 糗事一箩筐 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