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和蔷薇读后感(《猛虎与蔷薇》读后感 观感 书评:多少风流成旧梦)

发布时间: 2024-03-25 06:46: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啥意思?意思: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英国诗人西格...

猛虎和蔷薇读后感(《猛虎与蔷薇》读后感 观感 书评:多少风流成旧梦)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啥意思?

意思: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这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余光中先生将他翻译成“我心中有只猛虎在细嗅蔷薇”。这就是说,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只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蔷薇丛生。

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停下脚步,安静欣赏自然赐予它的美好,生活给予它的泰然。

扩展资料

1、原文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 各执一词 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 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 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2、作者简介

萨松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及小说家。他出生于伦敦的上流社会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但是,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战友的阵亡让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祸害,因此他于1917年退出了军队。

回到家乡之后,萨松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都是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 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其中“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经典。

参考资料: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百度百科

《猛虎与蔷薇〉全文

是叫这名罢。求全文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
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
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
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
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
艺术的代表。每次念及,我不禁想起法国现代画家昂利·卢梭(Henri Rousseau,
18 44——1910)的杰作“沉睡的吉普赛人”。假使卢梭当日所画的不是雄狮逼视
着梦中的浪子,而是猛虎在细嗅含苞的蔷薇,我相信,这幅画同样会成为杰作。借
乎卢梭逝世,而萨松尚未成名。
  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
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
的调和。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雄踞在花旁”,那就会显得呆笨,死
板,徒然加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只有原诗才算恰到好处,因为猛虎象征人性的一
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而“细嗅”刚刚象征着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调和与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
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
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
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
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
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
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有幕上,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他显然因此种阳刚和阴柔之分而感到自豪。其实东坡之词何尝都是“大江东去”?
“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些词句,
恐怕也只合十七八女郎曼声低唱吧?而柳永的词句:“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
嘶”,以及“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机
高举。” 又是何等境界!就是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
能说它竟是阴柔?他如王维以清淡胜,却写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的诗句;辛弃疾以沉雄胜,却写过“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的词句。再如浪漫
诗人济慈和雪莱,无疑地都是阴柔的了。可是清啭的夜莺也曾唱过:“或是像精壮
的科德慈,怒着鹰眼,凝视在太平洋上。”就是在那阴柔到了极点的“夜莺曲”里
,也还有这样的句子。“同样的歌声时常——迷住了神怪的长窗——那荒僻妖土的
长窗——俯临在惊险的海上。”至于那只云雀,他那“西风歌”里所蕴藏的力量,
简直是排山倒海,雷霆万钧!还有那一首十四行诗“阿西曼地亚斯”(
ozymandias)除了表现艺术不朽的思想不说,只其气象之伟大,魄力之雄浑,已可
匹敌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也就是因为人性里面,多多少少地含有这相对的两种气质,许多人才能够欣赏
和自己气质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人。例如在英国,华兹华斯欣赏密尔顿;拜
伦欣赏顶普吕夏绿蒂·白朗戴欣赏萨克瑞;史哥德欣赏简·奥斯丁;史云朋欣赏兰
道;兰道欣赏白朗宁。在我国,辛弃疾欣赏李清照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
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备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
,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
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
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梅村,子山
晚作悲凉,萨松在第一次大战后出版了低调的“心旅”(The Heart's Journey)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
,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
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蔓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一镜破不改
光,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
才能看到苍蝇控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牙,才能做到一沙一世
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
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
Philistine);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
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
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
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
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一九五二年十月廿四日夜

《猛虎与蔷薇》全文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
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
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
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
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
艺术的代表。每次念及,我不禁想起法国现代画家昂利·卢梭(Henri Rousseau,
18 44——1910)的杰作“沉睡的吉普赛人”。假使卢梭当日所画的不是雄狮逼视
着梦中的浪子,而是猛虎在细嗅含苞的蔷薇,我相信,这幅画同样会成为杰作。借
乎卢梭逝世,而萨松尚未成名。
  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
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
的调和。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雄踞在花旁”,那就会显得呆笨,死
板,徒然加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只有原诗才算恰到好处,因为猛虎象征人性的一
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而“细嗅”刚刚象征着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调和与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
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
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
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
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
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
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有幕上,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他显然因此种阳刚和阴柔之分而感到自豪。其实东坡之词何尝都是“大江东去”?
“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些词句,
恐怕也只合十七八女郎曼声低唱吧?而柳永的词句:“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
嘶”,以及“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机
高举。” 又是何等境界!就是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
能说它竟是阴柔?他如王维以清淡胜,却写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的诗句;辛弃疾以沉雄胜,却写过“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的词句。再如浪漫
诗人济慈和雪莱,无疑地都是阴柔的了。可是清啭的夜莺也曾唱过:“或是像精壮
的科德慈,怒着鹰眼,凝视在太平洋上。”就是在那阴柔到了极点的“夜莺曲”里
,也还有这样的句子。“同样的歌声时常——迷住了神怪的长窗——那荒僻妖土的
长窗——俯临在惊险的海上。”至于那只云雀,他那“西风歌”里所蕴藏的力量,
简直是排山倒海,雷霆万钧!还有那一首十四行诗“阿西曼地亚斯”(
ozymandias)除了表现艺术不朽的思想不说,只其气象之伟大,魄力之雄浑,已可
匹敌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也就是因为人性里面,多多少少地含有这相对的两种气质,许多人才能够欣赏
和自己气质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人。例如在英国,华兹华斯欣赏密尔顿;拜
伦欣赏顶普吕夏绿蒂·白朗戴欣赏萨克瑞;史哥德欣赏简·奥斯丁;史云朋欣赏兰
道;兰道欣赏白朗宁。在我国,辛弃疾欣赏李清照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
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备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
,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
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
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梅村,子山
晚作悲凉,萨松在第一次大战后出版了低调的“心旅”(The Heart's Journey)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
,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
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蔓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一镜破不改
光,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
才能看到苍蝇控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牙,才能做到一沙一世
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
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
Philistine);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
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
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
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
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一九五二年十月廿四日夜

触摸你的锋芒----《无花的蔷薇》读后感

自古有识之士总是以天下为己任,期望救万民于水火,共臻郅治。他们中的武将拿起干将莫邪,奋勇守卫祖国边疆;政客拿起权利法杖,引领人民适彼乐土;文人则拿起纸笔,播种思想的花籽。
鲁迅起初投身医学,想从强身入手救国人,可是国人的病根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所以他投身文坛,秉承着自己的赤子之心,用自己的锋芒向世人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不管道路如何困难,他都愿意倾心以此为终身事业。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鲁迅一生不变的追求。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当身处大不列颠的诗人西格里夫·萨松让心中的猛虎蹑手蹑脚地轻吻蔷薇的唇瓣时,鲁迅却双目含泪地折去枝头的暗香,露出他赤裸的锋芒。暗黑的社会造就暗黑的思想,暗黑的思想助长这暗黑的社会。这个社会里的人民已经毒入骨髓,病入膏肓,医者父母心,鲁迅以一颗父母的仁爱之心努力地想去改变这病入膏肓的社会和人民。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就是他开出的药方,他不惧这无边的黑暗,拿出自己笔端的锋芒,来会会这当局的钢刀,拯救沉沦的人民。
英雄是会被人民铭记的,你的锋芒,不仅戳破了当局的假仁假义,更刺穿了当世思想流毒的壁垒;你的锋芒,不仅警醒了当时的有识之士,更深远的影响了时代浪潮的迭迭后浪;你的锋芒,让我们更生动的理解了自古文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后世读者,愿拜于先生足下,触摸先生冷峻锋芒和火热的内心。

文人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血性的斗士是绝不能容忍不公平不自由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他们的人生信条。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鲁迅的骨髓,他首先将笔锋指向了吃人的封建礼教。鲁迅在《我之节烈观》里猛烈抨击了中国封建礼教中对男女的不公平,也使我产生了深深地共鸣。
自古朝代兴替、国家兴衰都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几千年来人们面对国家的兴难是怎么做的呢?鲁迅发现,他们不改革,不自省,而是通过“表彰节烈”这种手段,以期能改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执行时,又不是“节烈面前,人人平等”了。对于女性,男权们坚信贞节烈妇是值得大力表彰、广泛宣传的,而失节的妇女却是应该受人唾弃和鄙夷的。可是对于男人呢?他们左拥右揽,三妻四妾的歌颂着贞节烈妇的故事。以现在眼光看来,他们真的是毫无节操可言。
真的猛士,敢于解答现有的疑问,并勇于接受新的质疑。鲁迅自问自答的分析了“节烈观”是否合理。读罢拍案叫绝。
一问“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当时的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不讲新学问新道德的缘故,行为思想,全钞旧帐,所以种种黑暗才和古代的乱世仿佛。与女子的“节烈”与否全无半点关系。 二问“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传统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内忧外患时,男子们却将责任全都推到了女人身上,这不公平。 三问表彰之后又能有何效果? 纵使“表彰节烈”使未受“节烈”考验的女子下定决心做一个节烈女子,可是这又对于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关系? 四问节烈本身是否道德? “节烈”与否是要在考验过后才能揭晓的,当女子经受住了考验,在考验面前杀身成仁,成了人人颂扬的烈妇,却也只是歌颂几句罢了;倘若是个没死的,人们就要议论她为什么不选择去死呢?叹息她还不如选择死去呢。仔细想想,对一个遭受强暴的弱女子进行口诛笔伐,却不应该是这个人间应该有的,这是不道德的。 五问多妻主义的男人们,是不是有资格表彰她们的“节烈”呢? 其身不正,有什么资格对人家指指点点呢?
通过以上的质疑,他发现支持“节烈”的理由竟是如此支离破碎,可是对“节烈”的颂扬却依然存在。这种“节烈”面前的不公平, 用思想枷锁禁锢女性的自由是不道德不合理的。不合理的东西就要接受新的质疑。
再问一,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人们都认为这个极难,所以需要表彰。发生了强夺女子贞节的事时,其责任却全在女子,男人却可以不受指责。所以很难。再问二,节烈苦么?答道,很苦!凡人求生是本能,“烈”就是死,人们当然不想死;节就要孤守终生,可是女子力薄,生计尚难维持,偏偏社会上又不盛行互助,所以有钱尚可,贫人只能饿死。所以节烈很苦。再问三,不节烈就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子就是下品。社会上是容不下的。所以不节烈也很苦。再问四,女子愿意节烈吗?答道,不愿。又难又苦谁会愿意?
综合上面的理由和事实,得知节烈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又不利自他,不益国家于人生又毫无意义的,所以现在依然提倡节烈就是不合理的。尽管“节烈观”是传承千年的铁律,但是即使是铁律,只要是不公平不合理不自由的,赤心文士也敢于抨击敢于揭露。鲁迅就是一个执笔的赤心斗士。

鲁迅是一位斗士,他的笔墨不是要书写花前月下温柔乡,他要做的是发现社会的弊端,并勇敢的戳穿。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他能做的就是勇敢的站出来,做那个说出“皇帝的新衣”秘密的孩子。
他看穿了犬儒的苟生之术: 蜜蜂的刺,一用就丧失了他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们的生命。 他们以蜇人为生;他看穿了某些名流的虚伪: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要当做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彼此最为合宜;他看穿了世人的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曾经阔气的要复古,现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他们之所谓的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而非虞夏商周;他看穿了世人的冷漠无情: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只觉得他们吵闹;他看穿了狗仗人势的虚伪 :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趴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和唆使,趴儿狗往往比他的主人更严厉……
直言时弊者必然会被别人讨伐,就如现在的‘五毛党’、‘大水军’。但是作为斗士的鲁迅选择的是迎接挑战,正面回击。陈西滢教授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构陷他人的罪状。徐志摩先生曰“鲁迅的作品我是不大看的,即使看也是白看,没有看进去或是没有看懂。面对别人的攻击,鲁迅是选择回击的。徐志摩评价陈西滢为有根的学者,陈西滢评价徐志摩为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尤其有贡献的人。那么,中国现今“有根的学者”和“尤其重要的思想家和文人”就相互推选出来了。他对这种相互吹捧向来是报之以“呵呵”。
鲁迅的文字是犀利的,你休想用假象来蒙蔽他的双眼。对于世上存在的虚伪和欺骗,他敢于用自己的笔尖将其戳破,即使现实是如此的鲜血淋淋。他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他要的是真实,即使这真实并不美丽,而不是虚伪的假面。

时不我待,人生于世不过数十年而已。但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逝去了,他的文字还在,他的思想也还在。他的杂文集《无花的蔷薇》就像是一把利刃,锋芒毕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这就是他最珍贵的遗产。
读了这本《无花的蔷薇》,让我对文学和文人产生了新的思考。《论语》里说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文人雅士,君子贤人都应该是文质彬彬,隐藏自己的锋芒,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可是鲁迅却不是这个样子,他将花瓣折去,只剩下锋芒毕露的刺。他就像是一位佩剑的侠士,面对不平之事就会仗剑而立,挺身而出。这样的文人墨客,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另外,文质彬彬是不是就不能锋芒毕露了呢?为人处事有君子的谦谦之风,面对不平不公也自当挺身而出才对。作为一名以笔为刃的文人,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认为正义的事业,为自己坚持的信仰,勇敢的展露锋芒。

本文标题: 猛虎和蔷薇读后感(《猛虎与蔷薇》读后感 观感 书评:多少风流成旧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83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小学三国演义读后感)墨西 真爱 读后感(《真爱魔法》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