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读后感300字(《草叶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20 11:00: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草叶集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草叶集读后感800字...

草叶集读后感300字(《草叶集》读后感)

草叶集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草叶集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叶集读后感1

  《草叶集》初版问世至今已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从某些方面说,世界文学史上还找不到另一个范例,能像《草叶集》和惠特曼这样体现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关系。正如惠特曼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呼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

  惠特曼生当美国独立后约半个世纪,也就是那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大陆蒸蒸日上的时代。他出生于长岛亨廷顿区西山村一个农民兼手工艺者的家庭,十一岁即离开学校开始独立谋生,先在律师事务所和医生诊所当勤杂工,后来到印刷厂当学徒和排字工,当乡村学校教师、报纸编辑和地方党报撰稿人。他在青少年时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为一个杰斐逊和杰克逊式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同时开始学习写作,写些带伤感情调的小品、小说和诗歌。但是,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党内部斗争中频频被人利用和受到打击一样,他的文学创作也长期停滞在因袭模仿的阶段,没有什么成就,这样,到一八四九年三十岁的时候,他才改弦易辙,毅然宣布退出政治活动,并下决心在文学事业中奋斗一番。经过好几年的默默探索,他于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叶集》。

  惠特曼在《过去历程的回顾》中谈到自己写《草叶集》的背景、动机和它的主旨时说:“我没有赢得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承认,乃退而转向对于未来的心爱的梦想……这就是要发愤以文学或诗的形式将我的身体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学的个性坚定不移地、明白无误地说出并表现出来……”他又说:“在我的事业和探索积极形成的时候,(我怎样才能最好地表现我自己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呢?)我看到,那个提供答案的主干和中心,必然是一个个性……这个个性,我经过多次考虑和沉思以后,审慎地断定应当是我自己——的确,不能是任何别的一个。”写我自己,以表现我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这便是《草叶集》的主旨,是惠特曼当初的“梦想”,经过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实现了。

  草叶集读后感2

  在我未读到《草叶集》之前,我不知道别的国家的国民如何理解“爱国”。而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十分深重。从古溯至今日,我们可以从各种古诗词中寻到不少踪迹。先人早已为我们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到如今早已流淌在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成为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拜读《草叶集》,是我第一次去了解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西方国家的国民诠释他们的“爱国”。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草叶集》中处处可以窥见自由民主体系下的国民个人追求,具有人类冲破封建观念和专制压迫的双重枷锁,以及奋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重大意义。

  虽说《草叶集》看似如此大义凛然,如果有心人愿意细细剖析,会发现其中充满惊喜,而且情感极其细腻。它以小诗的形式,汇聚了惠德曼零散的思绪。将一个世纪伟大诗人的抱负,时至今日依旧让我们感怀。

  “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没有哪个被解脱躯壳的灵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吓跑,它将在大地上到处无形地前进,低语着,商量着,告诫着。自由,让别人对你失望去吧———我永远不对你失望。”

  对自由的追逐和崇尚,一直是美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这一思想的完美诠释。不仅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此类价值观高于一切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为自由可以抛下一切,文天祥为气节可以舍弃所有。二人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却同样可以为了一生所认定的价值观做出最大的牺牲。惠德曼也是如此,长期在自由主义笼罩下的他,向大地播撒着自由的种子,而历尽四季的种子必然以春风吹又生的趋势,在大地上蔓延,接受春风雨露霜雪的滋养和馈赠,拥有无坚不摧的'抵抗力,那不是别的,那是对抗残暴和凶恶的自由力。它跑进激进者的胸腔里,它流淌在呼吁民主者的血液里。对自由的坚守,情愿赌上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仰和追求。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我无法不联想到中国未建国之前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那时红军征战南北,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国的老百姓争取独立,打下江山。那时候除了红军之外,还有千千万自发成为农民兵的青壮年,也加入到抗战队伍中去。支持他们在炮火连天中坚持战斗的动力是什么,我想是老百姓期盼和平的热切目光,是老百姓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得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用血和肉铸成新长城。我想惠德曼想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对国家强烈的爱戴。我们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草,只要我们的土壤在,我们的根基在,我们的生命之源在,灵魂便与祖国同在。几乎很少有国家是不经过战争而独立的。如果不能成为征战沙场的前锋,灵魂誓与祖国生死相依。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里,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着什么样的国民,相同的热忱的家国情怀,为自由而抗争的精神,《草叶集》当属赞颂的典例。只此三言两语,道尽绿叶对根的情意。

  草叶集读后感3

  惠特曼的诗作在美国的文学史上究竟占对重要的位置,我不敢评说。他的诗作有时都没有韵律之美,有时甚至不能称得上优美,太过雄性主义的高声呐喊,也会让人觉得刺耳、更会让人腻。但是它绝对说的上新鲜而有力。有时一部作品的意义甚至不需要从其文字里去寻找,只需要感受一下它文字周围散发的那种激情,你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好像一首很有感觉的歌,可能你听不懂它的歌词,曲调经不起推敲,可是它就是能很轻易地将某种情感传递到你的心底,产生撞击和回响。《草叶集》留于心中的就是这种回响。

  惠特曼是绝对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作里经常出现美国各处的地名,他如此自豪的将美国的大好河山全部化在自己的作品里,他觉得那无疑能最好地表现他的思想。

  是的,他的思想就蕴含在美国的山山水水中,你仿佛能看到那个新生的国家——工人、木匠、船夫、耕童。

  是的,这就是惠特曼所坚信的——这个百分之百的、顽固的民族主义者!

  在诗中,惠特曼渴望着平等,为民主呐喊。女人与男人的平等,黑人与白人的平等,穷人与富人的平等。他渴望着完全和睦的世界——这简直就是只存在理想中的国度。他为那些已经倒下的民主斗士哭泣,他说你们的死将被人铭记,曾经钉过你们的十字架将唤醒迷茫中的人们。在这些已经逝去的先驱之中,他最崇敬的是林肯。他为林肯的逝去而难过,那么真实,是对统一战线的同志的心心相惜和不舍。

  惠特曼的真理不存在于经史子集中,他对那些是唾弃的,他认为那些陈腐的旧典籍、旧思想应该被抛弃。他崇拜的是他通过他的双眼所看到的——雄壮的自然、无所不包的宇宙,他认为那些才是真理的终极存在。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惠特曼的诗,真的只有这个土词——健壮可以形容,惠特曼并没有那么多纤细和优美,但是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石头一般裸露着肌肤,这种健壮仿佛一名古希腊的运动员一般展现着自己充满力量的身体。如果我的理解中有一种美国精神的话,惠特曼的诗歌可以代表。

  最喜欢这一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这是一本对自由,民主的美好畅想,描述着世上最为平凡,普通且密密成群,生而不息的事物。喜欢这本书最主要原因是,这部诗集的风格,年轻,有朝气,粗犷,有那么一点肆无忌惮,带有一种自信,自以为是个先知和代言人,语言带点先知的口吻。

《草叶集》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是同一本书、同一个视频,不同的读者也能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下面,为大家带来“《草叶集》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阅读。

  《草叶集》读后感1

  在我未读到《草叶集》之前, 我不知道别的国家的国民如何理解“爱国”。而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十分深重。从古溯至今日,我们可以从各种古诗词中寻到不少踪迹。先人早已为我们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到如今早已流淌在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成为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拜读《草叶集》,是我第一次去了解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西方国家的国民诠释他们的“爱国”。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草叶集》中处处可以窥见自由民主体系下的国民个人追求,具有人类冲破封建观念和专制压迫的双重枷锁,以及奋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重大意义。

  虽说《草叶集》看似如此大义凛然,如果有心人愿意细细剖析,会发现其中充满惊喜,而且情感极其细腻。它以小诗的形式,汇聚了惠德曼零散的思绪。将一个世纪伟大诗人的抱负,时至今日依旧让我们感怀。

  “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 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 没有哪个被解脱躯壳的灵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吓跑, 它将在大地上到处无形地前进,低语着,商量着,告诫着。自由,让别人对你失望去吧——-我永远不对你失望。”

  对自由的追逐和崇尚,一直是美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这一思想的完美诠释。不仅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此类价值观高于一切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为自由可以抛下一切,文天祥为气节可以舍弃所有。二人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却同样可以为了一生所认定的价值观做出最大的牺牲。惠德曼也是如此,长期在自由主义笼罩下的他,向大地播撒着自由的种子,而历尽四季的种子必然以春风吹又生的趋势,在大地上蔓延,接受春风雨露霜雪的滋养和馈赠,拥有无坚不摧的抵抗力,那不是别的,那是对抗残暴和凶恶的自由力。它跑进激进者的胸腔里,它流淌在呼吁民主者的血液里。对自由的坚守,情愿赌上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仰和追求。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我无法不联想到中国未建国之前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那时红军征战南北,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国的老百姓争取独立,打下江山。那时候除了红军之外,还有千千万自发成为农民兵的青壮年,也加入到抗战队伍中去。支持他们在炮火连天中坚持战斗的动力是什么,我想是老百姓期盼和平的热切目光,是老百姓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得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用血和肉铸成新长城。我想惠德曼想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对国家强烈的爱戴。我们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草,只要我们的土壤在,我们的根基在,我们的生命之源在,灵魂便与祖国同在。几乎很少有国家是不经过战争而独立的。如果不能成为征战沙场的前锋,灵魂誓与祖国生死相依。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里,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着什么样的国民,相同的热忱的家国情怀,为自由而抗争的精神,《草叶集》当属赞颂的典例。只此三言两语,道尽绿叶对根的情意。

  《草叶集》读后感2

  拿到这本《草叶集》时我就很喜欢,特别是它的封面!以绿色为基调,有树、有草、有湖、有隐藏的动物和不知性别的模糊人影,抽象又富有诗意。这本书很精致,附带“惠特曼经典诗歌配乐朗诵专辑”一张。

  读这本书,我并没有在书桌前慢慢品读;也没有倒卧在床头慵懒翻阅;更没有因为它附带朗诵碟而偷懒不看、闭眼倾听。我选择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搬张座椅在阳台,拿了个自己感觉舒服的靠垫,拿了支黑色的中性笔,倒了杯简单的白开水(其实冰箱里有贡菊花茶、柠檬片、芦荟、玫瑰花茶、上等的红茶和龙峰、蜂蜜柚子茶、咖啡、金银花露、以及红酒和黑啤。我翻遍了这些,还是觉得,品惠特曼的诗,应该配白水。搭配繁杂,它便没了滋味。),选择了一个能沐浴阳光又温暖的位置,坐下、端详。它虽页数不多,但却让我感觉是神圣而厚重的,它有着强大的贴合自然的亲近气息,它让我完全脱离形骸鄙夷自我,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宽容与气度容纳任何新生或逝去的力量!我要让灵魂进入每个字符,深入到每页的转角,和它们抚摸、拥抱、并肩前行……

  秋天。秋天的阳光真好!直接躺进去也不觉得狂躁,它们柔和而谦逊,夹杂着徐徐微风淡淡扫过发梢。我完了,我就要沉溺其中了,这让我感觉,特别的不真实。对面的楼顶,有妇女在晾晒被褥。小区高楼林立,楼下虽然有草、有树、有庭院、有池塘,但终究是人造景观。不远处两栋正在施工的大楼,叮叮咣咣,不绝于耳。就这样在半梦半醒中,开始了我的旅程……

  整本书,我是用嘴看的。或者说,用眼睛吃进去,于体内过了一道,饱食后,便从嘴里打了个嗝出来。我没有漏掉一个字,小声朗读着。我听到,我每读一句,它都有应答!这让我欣喜极了,读得更加带劲儿!我不想让别人听到,但我享受“读”的过程。声音是种莫名的磁场,它让《草叶集》离我那么近,是那么那么的近!总算知道,什么叫做“诗”。之前自己写的那些杂言碎语,充其量也只是无聊发泄、简单记录或扩展性唠叨而已。而惠特曼,这个十九世纪,美国的诗人,竟能让我的心如此平和而谦卑。这些,都是读他的诗自然而然萌发产生的,没有一点费劲脑汁去悟或是刻意地琢磨。他的诗,涉及生死、肉体和灵魂、男女、自然和宇宙。我像圣歌一样朝拜着去读,它是阳刚的、是雄性的;同时我也喜欢和它耳语,它是温柔的、是深情的。

  特别喜欢他的《自己之歌》。这首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长诗,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其中,这样的段落,让我如贪吃的蝶,寻到了可口的蜜:

  “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

  我享受天堂的快乐,也忍受地狱的苦难,

  我把快乐移植到我身上,使它繁茂;我把苦难译成新的语言。”

  曾几何时,我们抱怨过、伤痛过、狠狠地责骂和感叹过。而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会把快乐与苦难的夹层饼干赠与每个人口中。区别是有人尝得多点儿,有人尝得少点儿;有人这口吃到的是快乐、笑逐颜开,下口吃到的是苦难、悲痛欲绝;有人囫囵吞枣、痛苦难咽,有人细细品味、咀嚼新生。但惠特曼的气魄确实让人惊奇,“我把快乐移植到我身上,使它繁茂;我把苦难译成新的语言。”他是他自身的过滤器,他是人类的过滤器,他是诗歌的过滤器——他让自然法则循循沁入每个人心里。

  “我相信一片草叶的工程并不小于星星,

  一只蚂蚁、一颗砂粒和一个鷦鷯的卵同样完美无缺,

  一只雨蛙是至高无上的杰作,

  蔓藤匍匐的黑莓能装点天上的宫阙,

  我手上最小的关节足以使一切机器相形见绌,

  母牛低头嚼草的姿态超过任何雕刻,

  一只小鼠的奥妙足以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惊异莫测。

  ……”

  不得不承认,他的诗歌,接着地气!其实大自然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去追求所谓的物欲、食欲和性欲,而忽视它、淡漠它、毁坏它。读了惠特曼的诗,才知道这所有的一花一木、一虫一草都是伴随和鼓舞我们的强大动力!一个人眼里如果没有自然和宇宙,她永远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或欢呼雀跃,那么,她将永远是无比渺小的、可悲的、丢失自我的。爱的最高境界,便是爱这孕育万物的自然和宇宙,并勇于深深地挖出自己的心去碰触和感激,那么你得到的,便是如惠特曼所描写的完美无缺、至高无上的珍世杰作——而你是杰作的参与者,也是杰作的创造者。

  《草叶集》读后感3

  惠特曼是歌颂自我的诗人,《草叶集》是歌颂自我的诗集,这不是偶然的。在《诗人》一文中,爱默生已经设计了美国诗人的理想形象,在《美国学者》一文中他又勉励美国诗人摆脱欧洲旧传统的影响,另辟蹊径。惠特曼的诗歌热情地回应了爱默生的呼吁。惠特曼意识到,要开创美国诗歌的新疆域,在诗歌内容方面首先就应该全面地界定在美国民主社会语境下自我的内涵。他把自我视为一种双重结构,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他的诗歌从各种维度探索了自我的意义,尤其是自我与人类、时间、自然和上帝的关系。

  一

  当爱默生说"宇宙由自然和灵魂组成" 的时候,他就在灵魂和自我之间划了等号。他的观点反映了贬低肉体的传统态度。由于基督教文化对天国的强调,也由于肉体与人的低级本能有密切关联,肉体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罪的源头之一,精神净化的阻碍。

  因此,惠特曼"灵魂+肉体"的自我定义不仅仅是爱默生观念的拓展,更是对贬低肉体的僵化观念的挑战。惠特曼是第一位"肉体"的诗人。他认为,肉体不仅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且也不缺乏灵魂所具备的高贵。在《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一诗中,他热情地颂赞道:

  如果神圣存在那么人的肉体就是神圣的,

  人的光荣与甜美就是人性未受污染的标志,

  无论男人女人,干净、健壮、坚韧的肉体比最美的脸庞还要美 。

  他甚至宣称:"啊!这些不只是身体的零件和诗歌,更是灵魂的,/ 啊!这些就是灵魂本身!" 但是,我们不应完全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他。他对肉体的惊世骇俗的称赞,从历史的眼光看,是对推崇灵魂、贬低肉体的传统的故意反叛。而且,如果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他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在灵魂和肉体之间保持着非常好的平衡。

  从根本上说,惠特曼相信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平等的。在《我自己的歌》中,他说:

  缺少其中一个就缺少两个,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作证,

  直到看得见的变成看不见的,反过来接受另一方的证明。

  我相信你,我的灵魂,我另外的部分不应比你低贱,

  你也不应比另外的部分低贱。

  在这首诗的第五部分,诗人把二者的和谐关系比喻成性的结合。惠特曼对保持二者的平衡非常敏感。在诗的二十七和二十八部分,灵魂似乎有被肉体淹没的危险,但抒情主人公很快就恢复过来,制止了不平衡的状况 。

  二

  对惠特曼来说,自我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建立与其他人的情感联系。与人类的关系是自我存在的基础。虽然上帝在惠特曼的思想体系中也许不只是一个象征符号,而是一个实体存在,但惠特曼的世界观显然是以人为中心的。正是对人的关注使他成为歌唱深沉的博爱精神的伟大诗人。

  最亲密、最热烈的爱存在于恋人之间。性是这种爱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当它和真挚的爱融为一体的时候,性就既是肉体的融合,也是精神的融合。两人之间的爱是人对世人的爱的缩影。正如惠特曼在《一个女人等着我》中所写:

  我不能让你走,我会善待你,

  我是为你而造,你也为我而造,不只为我们自己的缘故,也是

  为他人的缘故,

  你的睡梦中包孕着比我更伟大的英雄和诗人,

  除了我,没有任何男人的触摸能让他们醒来。

  在这首诗里,抒情主人公和他的恋人都成了历史上所有人的化身。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具备了普遍的意义。性的重要性还来源于它的繁衍功能,体现了自然的创造力。惠特曼对性爱场景的大胆描绘有时令人震惊,但正如他对传统肉体观的挑战一样,对在严肃文学中回避性描写的传统做法,他同样持反叛态度。既然性是人类生活的关键部分,既然惠特曼已经决定在歌唱宇宙时"毫不阻碍最初的活力" ,他就没有任何理由躲躲闪闪。

  除了恋人之爱,惠特曼在其他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发现了精神的力量。他对人类的同胞之爱超越了所有种族、阶级、宗教、教育和国籍的差异。他相信,普遍的爱为所有伟大的哲学和宗教提供了源泉:

  今天,在希腊和日耳曼的体系里我看到

  在所有的哲学里我看到,基督教的教会和教义里我看到

  在苏格拉底的下面我看到,在神圣的耶稣下面我看到,

  人对同伴深挚的爱,朋友之间的引力,

  相亲相爱的夫妻之间的引力,父母孩子之间的引力,

  城市与城市、土地与土地之间的引力。

  (《所有形而上学的基础》)

  对人类之爱的信仰是惠特曼整个精神大厦的基石。当他处于充满怀疑的低落状态时,他经常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幻觉,所有的观念都是错觉,然而一想到恋人和朋友对他的爱,所有的怀疑便一扫而空。惠特曼认为,不管这些怀疑有没有道理,都与他的终极幸福无关(《对表象的可怕怀疑》 )。

  三

  人类之爱的核心是"神入"(empathy)--设身处地、在想象中经验他人经验的能力。通过“神入”的作用,自我就能突破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回溯过去,或者将自己投射入未来。

  在《我自己的歌》第三十三部分,抒情主人公在想象中漫游全世界,扮演各种角色,重新去体验过去的事件。惠特曼借他之口说,"我就是那人,我在那儿,我受过苦。" 在第三十五和三十六部分,在转述祖父关于一场海战的回忆时,叙述者令人惊讶地、然而又十分自然地替换了祖父的角色,他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如此逼真,仿佛他自己就是直接的目击者 。惠特曼以这种方式复活了过去,并将它融入现在。

  面对未来,惠特曼显示出非凡的自信。很少有诗人像他这样,把如此多的诗作奉献给未来的读者。《穿越布鲁克林渡口》就是一首献给未来的诗。对惠特曼来说,身后的不朽并不像很多艺术家认为的那样,仅仅在于个人的名声。他相信自己不朽,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诗作包含了自己对未来的人们不可磨灭的爱,这种爱将会吸引他们,他们会通过"神入"的力量反过来使自己在他们的精神里复活。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才在这首诗里向时间的暴政发起了挑战:

  那么,我们之间有什么阻隔呢?

  我们之间的几百年、几千年又算什么呢?

  自我借助"神入"能超越时间的限制,但是自我的"神入"能力还是在它所处的具体时空位置上最为活跃,也最有效力。因此,惠特曼特别强调现在:

  除了现在,永远没有什么开始,

  除了现在,也永远没有青年和老年,

  除了现在,永远不会有完美,

  除了现在,也永远不会有天堂和地域。

  (《我自己的歌》)

  现在是过去和将来的汇合点,是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的高潮处。只有现在能让自我通过积极地进入生活,积极地从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最完满、最强烈地体验人类的爱。《桴鼓集》就是惠特曼"现在"诗歌的代表作。爱默生劝告诗人投身社会生活之中,主要是为了创造更好的艺术,惠特曼则把全面的社会参与视为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

  在爱默生那里,自然是感受上帝存在的中介。当他独自在林中散步时,他时常感觉"超灵的电流在(他)全身循环",他自己成了"上帝不可缺的一部分"(《自然》 )惠特曼面对自然时,却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人类之爱的渴求。比如在《我看见一棵橡树在路易斯安那生长》一诗中,孤独的橡树依然快乐,和诗人自己对友谊的依赖形成鲜明对照 。在惠特曼的价值体系里,自然对于自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对自然的爱是人类之爱的延伸。惠特曼爱动物,就像他爱人一样。《我自己的歌》第三十二部分所描绘的诗人与种马之间亲密的情感交流,其动人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与人的关系。在《永远摇晃的摇篮之外》一诗中,惠特曼甚至进入了一只鸟的内心,把它深情的歌曲"翻译"成了人的语言 。虽然从某个角度看,这可视为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同时也是自我的"神入"能力延伸到非人世界的体现。

  爱默生相信"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 ),惠特曼也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所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令他身心振奋,动物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独立也让他羡慕不已(《我自己的歌》 )。更重要的是,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灵魂不懈追求神性的形象。在《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中,他在灵魂和蜘蛛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它孤立地站在小小的海岬上.

  注意它怎样勘测周围的茫茫空虚,

  它射出了丝,丝,丝,从它自己之小,

  不断地从纱绽放丝,不倦地加快速率。

  而你--我的心灵啊,你站在何处,

  被包围被孤立在无限空间的海洋里,

  不停地沉思、探险、投射、寻求可以连结的地方,

  直到架起你需要的桥,直到下定你韧性的锚,

  直到你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我的心灵啊!

  (飞白译)

  在爱默生的哲学里,自我通过对上帝的共同信仰与其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在惠特曼这里,人类之爱替代了上帝的位置。作为这种爱的"大臣"(minister),自然为人类之爱的外化提供了材料,沟通了不同的时空位置。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在的物品上,即使后来他们自己不在场,这些物品本身就能传达他们的感情。艺术作品、古代遗址、伟大的人们居住过的地方,都能够带领我们进入过去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跨越时间的对话。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自我的不朽是通过自然的循环实现的。肉体的材料来源与自然,当肉体死亡、分解,这些材料又返回自然,进入新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它们将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惠特曼诗歌中的核心意象"草"就是这一过程的象征。在《我自己的歌》第六部分,惠特曼将草比喻成"墓地未剪的美丽头发" ,诗意地揭示了生命的不朽。

  五

  我们已经认识到,上帝在惠特曼的世界观中不占中心地位,然而上帝的观念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惠特曼哲学和诗学的终点。

  爱默生和惠特曼对上帝的理解都不同于正统的基督教。他们都对作为制度的宗教表示怀疑,而看重作为个人信仰的宗教精神。他们不相信天堂、地狱、原罪等传统观念。在《亚当的孩子》组诗里面,我们看到的亚当不是一个背负重罪的人类始祖,而是一位激情赞颂生命、尤其是肉体的先知。亚当、夏娃和他们的孩子们在洋溢着无限活力的狂喜中紧紧联结在一起(《世界再次向花园上升》)。

  爱默生经常因为无法从自身经验中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感到困惑不安,惠特曼却经常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即使上帝不存在,人类之爱也足以让他感到完美的幸福。他们两人都不愿对上帝作出定义。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第四十八部分表明了这一态度:

  我对人类说,不要对上帝好奇,

  连对每一个宇宙好奇的我对上帝都不好奇。

  ……

  我在每一件事物中听到并见到上帝,却丝毫不理解他,

  我也不知道有谁比我自己更奇妙。

  爱默生和惠特曼都有一种泛宗教的情绪。如果说他们信仰上帝,他们信仰的不一定是基督教的上帝。他们都能接受各种宗教。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中宣称,"我的信仰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微不足道的,/ 它包括了古代和现代的信仰,以及古代与现在之间的。"

  作为爱默生思想的追随者,惠特曼也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唤醒自我中潜藏的神性。在《民主展望》一文中,他呼吁诗人们写作一种新的诗歌:

  愿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与人的不朽灵魂相称的诗歌,它在吸收各种材料、展现自然的本来面目时,能够最终既直接又间接地获得一种解放和拓展心灵的宗教特性,它分享科学的喜悦,收获道德的果实,催生探索的抱负,唤起对未知事物的沉思。

  惠特曼认为,这种泛宗教感情对于自我的提升至关重要,诗歌应当为人类灵魂中潜藏的神性提供第一手的经验。《我自己的歌》就是对这一理想的探索。在诗的第二部分,他自信地宣告:

  今日今夜和我一起停下来,你将拥有所有诗歌的源头,

  你将拥有地球和太阳的精华,(除了它们还有许多太阳,)

  你将不再接受二手、三手的事物,不再通过

  死人的眼睛看世界,或是靠书中的幽灵喂养,

  你也不会通过我的眼睛看世界,或是从我这里接受事物,

  你将倾听各个方向的声音,并靠你自己过滤。

  六

  在讨论了自我与人类、时间、自然和上帝的关系之后,我们就能理解惠特曼的宏观自我的观念了。微观自我由处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肉体和灵魂构成,但惠特曼相信自我还有一个具备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的部分,或者说宏观自我,它通过自然永恒的循环和"神入"永恒的流动实现。通过前者的作用,个人的物质生命得以融入自然的普遍生命;借助后者的力量,个人的精神生命得以融入人类的总体文化。这样,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自我都是不朽的。

  正因如此,比起其他诗人来,惠特曼对死亡的态度平静得令人惊讶。和有些诗人不健康的死亡情结不同,惠特曼通过对自我的信仰与死亡达成了和解。虽然死亡标志着微观自我的终结,它却提供了最大程度实现宏观自我的机会,因为摆脱物质躯壳之后的自我不再有利益的纠缠,也不再有现实的罪错,因而更加纯洁。所以,惠特曼才在《我自己的歌》里写道:

  一切都在进行,进行,没有什么崩溃,

  死和任何人想象的都不同,而且更幸运。


   我精心推荐

草叶集大概内容是什么

《草叶集》内容概述:作为汇集了诗人一生不同时期创作的诗集《草叶集》,它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自然:诗人说他要“毫无顾虑,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自我之歌》)。他用热情高昂的诗句赞美祖国的山河。在他看来,无论是宏伟的山川、天上的星辰、水中的小虫子,还是足下的每一棵小草,所有的自然事物,都“有其目的性”,都是充溢活力的向上的运动。“大地是美好的,/星星是美好的,/附属于它们的一切也都是美好的。”(《自我之歌》)
翻开《草叶集》,在很多篇章中随处都可见到对自然的歌颂。
(2)歌颂劳动:在对自然的歌颂中已经蕴含了对开发自然的劳动的歌颂。集中歌颂劳动的诗有《斧头之歌》、《职业之歌》、《我听见美洲在歌唱》等。惠特曼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诗人,在西方文学史上以前人所没有过的热情充分肯定了劳动者创造世界的伟大功绩。
(3)歌颂“自我”:《草叶集》中,“自我”的人格笼罩一切。因为诗人从他的理想角度敏锐地认识到,美好的世界的创造和美好的理想实现,都是人生活的美好,所以人的问题是世界的中心。在他的诗中,“自我”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同时又是所有人的写照,是平等人权的宣言。《自我之歌》是诗集中写得最长的一首诗(52节),在这首诗开头第一节,诗人就声明:“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4)歌颂民主和自由:无论是对人、对自然,还是对劳动的歌颂,都汇入一个总的主题——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歌颂。诗人在伦敦版《草叶集》序中说:“诚然,我若是用一个字眼儿来概括《草叶集》的各个部分的话,那个字眼儿似乎就是‘民主’一词。”诗人在诗集中处处涉及到民主,《斧头之歌》结尾,诗人对劳动创造的伟力之来源进行总结时,明确指出是民主:“主要的形象出现了,全部民主的形象,这是若干世纪所造成的结果。”诗人认为,民主是人类社会团结和发展的有效保障,他把美国作为民主和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5)歌颂保卫民主和自由的战斗:在南北战争(1861~1865)前后,惠特曼抓住时代脉搏,写下了一批富于战斗精神的诗篇,汇为《桴鼓集》和《林肯总统纪念集》。这些诗歌,减少了前期创作中的自我扩张色彩,增强了现实主义的战斗气息。惠特曼积极地站在保卫民主和自由的前线,号召人民起来战斗,用正义战争击败破坏民主的南方势力。
南北战争接近胜利时,1865年4月,领导这场保卫民主和自由的战争的、深受人民崇敬的林肯总统被刺身亡,惠特曼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非常悲愤,及时写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的诗,汇为《林肯总统纪念集》。其中,最著名的是《呵,船长,我的船长哟!》和《当紫丁香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草叶集》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草叶集》的主题:

讴歌民主和自由是《草叶集》的主题。

2、《草叶集》的艺术特点:

《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也有重大革新,诗人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诗歌的格式,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在诗句结构上,诗人大量采用叠句、排句、长句、平行句等形式,广泛应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并吸收了一部分俗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雄辩的风格。诗集感情真挚炽热.风格豪放清新。读后使人回肠荡气。

扩展资料:

《草叶集》后世影响:

《草叶集》在美国诗歌史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甚至对整个英语诗歌来说,它的影响也可以用“革命”二字来形容。

当朗费罗等人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还在同欧洲传统亦步亦趋时,作者已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本文标题: 草叶集读后感300字(《草叶集》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79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抗美援朝为了和平读后感1000字(为了和平观后感)教育细节读后感(《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