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200字(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4-01-18 14:25: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父母改变孩...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200字(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怎么写)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1

  “言传身教”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张文质先生提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孩子,得从改变父母开始。而要改变父母,谈何容易?这需要父母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需要不断地学习,检视自己。而《改变父母 改变孩子》则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没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促膝谈心,让人在不经意间得到教益。

   通过品读《改变父母 改变孩子》,我是受益匪浅。主要收获有:

  我们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说是知而不做,或者说还没有认识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

  为此,文质先生特别提及:“我们经常道理讲得太多,给孩子做榜样、做具体的示范太少。”的确如此,不少家长许多时候是讲一套做一套。

  我们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为是。由于自以为是,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许多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是十分浅显的事,但在孩子看来却变成十分困难的了。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对待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种理解力,需要有一种针对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长的状况要对症下药,甚至我觉得比对症下药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力。”

  理解孩子,需要沟通,需要聆听来自孩子的声音,多听听孩子对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多询问一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断;而是更多的要让孩子回到自己来理解这个世界,选择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式,让他得以成长。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尽到责任,帮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在他个人做了选择之后,有时候要帮他承担这种风险,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充满各种风险的,你能不能帮助他,尤其是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他成长不太顺利的时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更坚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质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还没有说上几句就急了,破口大骂,甚至动起手来。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对待孩子,常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家长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静地分析问题,一定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干着急没用,责怪也没用。你骂他打他,反而会冲淡它对错误的认识;你宽容他,他反而人会心怀愧疚,会极力反省并改正错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家长要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坚强、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2

  应学校的安排,寒假期间我从“当当网”选购了一本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初为人母又是老师的我拿到以致阅读这本书时,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真诚朴实,贴近生活。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张老师主张把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 “理直气和”与“义正辞婉”。原本对教育孩子还有些朦朦胧胧的感觉,待到读过张文质先生的《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眼前竟然敞亮起来。

  张老师的思想深深触动了我,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为人父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为人师者。“理直气和”、“义正辞婉”是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努力做到的。生活中孩子让我们生气的无非是学业功课、行为习惯等问题,有时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采取急风暴雨的教育方式。相反,我们不妨换一种温和耐心的方式,这样更能体现父母的智慧。教育是相通的,由此我想到不论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导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多一些“理直气和”,多一些“义正辞婉”,那么我们不就保护了孩子和学生的心灵,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张文质先生提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作为父母,理解孩子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理解了才有同情,才有慈悲,才有勇气,也才有以无限热情接纳孩子的信念。张先生说,在他看来,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麻烦,第一个麻烦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个麻烦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后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家中。实际上养育孩子比所谓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每个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就是陪伴。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为家长要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坚强、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3

  学会在孩子面前服软,一个大多数家长不能接受的话题,青春期的教育或许就难在这里,也可能就失败在这里。

  一个小学校长,一个当地教育教学的名师,自己的孩子竟然一个月没跟她说话,是她自己不懂教育吗,是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老师,或许一个领导的气质在孩子面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爱,让孩子无所适从,于是一个词应运而生,“叛逆”。是谁在叛逆,家长?孩子?

  突然想起一部电视剧《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懂事的青春期遇上不懂教育的父母,针尖对麦芒,于是矛盾产生了,于是就出现了孩子的叛逆,于是就出现了家长的苦恼。

  专家告诉这位当地知名的教育家:学会在孩子面前服软,回家后抱住孩子,告诉他妈妈错了,妈妈的不容易,于是,母子俩抱头痛哭,问题迎刃而解了,所以,有时候孩子的叛逆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不懂教育促成了孩子的叛逆。

  寒假中遇到了一位刚毕业的孩子的家长,打心眼里佩服。孩子所在的学校是最著名的学校,只是住宿条件不是太好,家长告诉孩子,我们是去学习的,妈妈非常理解你的处境,学习都是这个样子,条件月艰苦,你应该越努力,在坚持两年半。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进步,还未长大的人,需要的是扶持。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4

  由于时间紧,所以读完《一盏一盏的灯》以后,接着又趁热打铁把张文质老师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一气读完了。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文章,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真诚朴实,贴近生活。他告诉我们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很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着急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为了避免犯错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忍一忍,多想一想,克制一下。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张老师主张把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更多的时间的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与“义正辞婉”,即管教从严,讲的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张老师的思想深深触动了我,回首教育弯弯的路程,有时候真的觉得很惭愧。为人父母者在家庭教育里,为人师者在学校教育中,在教育方式上“理直气和”、“义正辞婉”显得多么重要啊!

  两个成语,一字之差,教育的效果也许大不一样。生活中孩子让我们生气的无非是学业功课、行为习惯等问题,有时孩子真的错了,尽管我们“理直”、“义正”,却不一定要采取急风暴雨的教育方式,换一种温和耐心的方式也许更能促进孩子反思和纠正错误,消除反感,更能体现父母的智慧。因为和煦的春风往往比热烈的阳光更让人感到舒适。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尤其要克服“一吐为快”的冲动,一生气什么话都出口了,一生气什么顾忌都没有了,看上去很“有效”,但后果往往很麻烦。父母太粗暴,孩子一定性情同样狂躁,这不是我们的愿望,更何况口服心不服也无助于错误的纠正和问题的解决,既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教育是相通的,由此我想到不论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导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多一些“理直气和”,多一些“义正辞婉”,那么我们不就保护了孩子和学生的心灵,收获着教育的快乐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就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教育的春天吗?

  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更应该做到“理直气和”与“义正辞婉”,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够深得到学生们的拥护,为今后的“桃李满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5

  我拜读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书中讲到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要想做孩子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我的女儿2岁多一点,正处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阶段,我的脾气不好,经常因为琐事和老公争吵,这时女儿在一边咬着牙,攥着拳,吓得浑身发抖,几次下来,我发现女儿性格变了,有时候经常挥舞着小拳头,对着大人说:“打,打,我打”,还有每当看到电视上出现有人争吵的画面时,她就吓得赶紧跑开,躲起来,不敢看。最近,我发现女儿的性格变了,变得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每当我看到女儿这样,作为母亲的我深感自责,内心无比愧疚。我作为一名教师,成天忙于工作,顾不上照顾孩子,加上我的性格暴躁易怒(这是教师的职业病),在娘家的时候就喜欢说一不二,父母都让着我,所以造就我骄横跋扈、为所欲为的性格,通过看这本书,还有假期陪女儿学习《弟子规》,使我的内心收到了很大触动,我为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以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争吵,要给孩子一个和谐、友爱、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要孩子远离争吵,远离抱怨,决不能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留下阴影。其次,要教育孩子要恪守孝道。“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家训。在家里每次丈夫洗了苹果、割开橙子,总是叫女儿拿一块先送给她奶奶,再让女儿送给我,最后才让女儿吃,还有每天晚上丈夫都给婆婆捶捶背,揉揉肩,天长日久,每天晚上丈夫给婆婆捶背的时候,儿女就爬上沙发用她的小手给丈夫和我捶背,那时候心里是满满的温暖和幸福。再有就是从小就要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家庭合理科学的家规,对约束孩子的行为,使这向好的方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父母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要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成才。要培养孩子具有一颗爱心,与人为善;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让孩子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做操、一起晨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课辅、一起自习……教育我们的学生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我们就是他们的代理家长,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引导我的学生,我用我的真心去交流,用行动去感化,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做父母的行动就是孩子最好的镜子。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反馈怎么写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精品图书,它不仅告诉我很多操作方法,也改变了我的理念: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只有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自己的素质和教育方法的改变和提高,才能改变孩子和家人。总的说来,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1 理念正确。这本书很多教育理念都非常好,如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改变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法来改变孩子,既是正确的理念,也是切实可行的很好的教育方法。 2 方法实用。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教育的具体方法,如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做好了,能成为孩子成长的转折点。当然还有很多方法,都是作者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非常实用。 3 教育效果立竿见影。作者是在自己教育孩子失败后反思学习改变后取得这些成绩的,他也用这些帮助了几千个家庭,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作者这种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家教专家,是实战派,他的方法都非常实用,教育效果非常好,真的很佩服。 另外还有两点意外收获: 1 没想到作者还是网瘾戒除专家,他的孩子曾经有过网瘾,他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也通过深思知道了网瘾的根源及戒除办法,成功帮助了很多家庭和孩子,这方面是意外收获。 2 家庭和谐的良师益友。很少油家教书涉及到家庭和谐这块,也很少有家教书对夫妻间的矛盾有这么深入的认识。作者因为原来的一些错误,曾经闹得家庭四分五裂,夫妻俩也差点离婚。痛定思痛,他自己改变了很多,又收获了一个和谐的家庭。他又用方法这些指导别人,很多濒临破裂或已经破裂的夫妻在他的说服教育下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也改变了婚姻质量,收获到和谐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贾老师的书,不仅着眼于家庭教育,还有重建和谐家庭的智慧,更吸收了《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一本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书,读了让人受益良多。这样的书非常适合中国家庭,可以说,读一本书,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整个家庭,甚至是自己身边的小社会。 如果中国人都买了这本书,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还有何难?感谢贾老师贡献了这样的好书,我会多买几本送自己的亲戚朋友的。

读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各位家长朋友,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选择题。

在孩子日常家庭教育中,您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了?

A有责任心、懂教育“智慧性”教育的家长。

B没责任心也不懂教育的“放羊式”教育家长。

C非常有责任心但不懂教育的家长。

现在就公布答案吧。

如果您是A类型的家长,您一定有一个优秀杰出的孩子。

如果您是B类型的家长,虽然不能给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帮助,但也不会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因此,在这种放养式下成长的孩子,可能有一半的人反而会成才。

如果您是C类型的家长,将是最糟糕最可悲的父母。这类型的家长,责任心超强却不懂教育,控制孩子心理强烈,很喜欢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做好任何安排,根本就不管孩子的成长规律,摧残着孩子弱小心灵,反而把孩子变成了问题娃儿。这类父母在当今社会占比大、为数也众多。

大家是不是听了这分析,特别是BC类型的家长,心里面开始着急了?我该怎么办?我要做什么?无数的问号在脑子里涌出来。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将会为您解开心中谜团,指导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怎样去行动,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作者贾容韬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实力派家庭教育专家,全国资深戒除网瘾专家。

该书讲述了贾老师在面对教育出现问题的儿子时,痛定思痛,作出离职陪读决定。他首先从自身去改变,陪读期间不断在书本上学习提升自己,看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不仅用智慧让年级倒数第一名,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儿子,最后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而自己也在蜕变过程中,从之前的一名草根父亲,到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家教专家。

本书中的所有案例,全部来源于贾老师自己孩子和帮助上千个问题家庭的亲身经历。

书中贾老师自己摸索的教育方法简单明了实用,很贴近每个家长朋友们的阅读需要。

该书2021年出版,期间进行了23次印刷,历经数年后仍旧是优秀家庭教育书籍中的典范,并得到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岳晓东的强力推荐。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共七章58节327页21万字,现在就给大家归纳为三个重点进行分享。

杭州6岁女孩十几个兴趣班日程表曝光后,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喜欢妈妈在家,原因是,自己可以多玩一会儿。孩子的话戳中妈妈内心,顿然泪如雨下,作为全职母亲的自己,每天24小时围着女儿转,到最后换来的却是女儿的不理解和疏远。

近日,武汉地铁站10几岁女儿因母亲带着她上错车,在公共场合当场发飙,对着自己的母亲又骂又踹。在网友指责女儿太过分时,母亲却在替她开脱。谁之过?

前几日,江苏一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视频引起轰动,网上说压跨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老师家长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对985、211毕业的家长,以为自己是学霸,负负为正,孩子学习也不会太差,所以并不太在意学习这事儿,让孩子一路傻玩,一个字不识,一个数不会算。当现实给他们当头一击时,才意识到自己误解了“快乐教育”教育理论,看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家长的内心几乎崩溃,发出了如果有下次教育孩子的机会,一定不会再放养的感慨。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上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长出问题了,才会有目前的问题孩子。

家长很着急的去纠孩子的错,殊不知最应该改变的是作为家长的自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作者开篇就在第一章节直接切入全书的核心主题,提出: 父母需要率先改变自己。

家长和孩子都是第一次扮演这角色时,毫无什么经验可言。

因此,家长孩子在这世上有失误、出问题就再正常不过了。

唯一有区别的是,多数家长对待谁出的问题,给了双重标准。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或许就一笑而过;但如果是孩子犯错 ,那就得有错必究、给孩子上纲上线了。

父母面对问题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做了?自己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改变,如何去打破现有错误的育儿经了?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以下答案。

首先,孩子犯错,反而是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

作者的儿子曾经在考试中作弊,他知道后立马赶往学校与老师深入沟通。临走时,只是和儿子一起吃饭,买日常用品,对于考试的事至始至终只字未提。要放在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打就是骂。儿子感受到了作者的变化,觉得再不刻苦努力学习,就对不起父亲了。儿子内心的这种变化,转化为行动,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名次不断提升,最终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这就是作者抓住了孩子犯错后最好的时机,获得的最好的效果。

如果是我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是什么反应了?

多数家长通常是暴跳如雷、喋喋不休,甚至更为火暴的行为是狠狠的体罚孩子,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

作者认为: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不会处理的家长。 如果处理得法,反而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应该先控制好情绪,再去处理面临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协助改进。

其次,和孩子建立共同的语言、话题和爱好,孩子就是朋友。 常听到家长说,现在孩子的玩法五花八门,从线上到线下;和家长说话,随时脱口而出的就是网络语言,家长想多一些了解,多问几句,孩子就不耐烦地说你们OUT了,说了也不懂。顿时感觉孩子和我们就不在同一个星球上。

书中讲述到,作者为了更好地构建亲子关系,主动地教孩子打乒乓,主动去培养自己热爱足球的兴趣。从之前的父子间三言两语,到后来儿子对作者态度的改变,不仅让儿子刮目相看,而且父子间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作者认为: 爱孩子就是要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家长若能用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孩子,你们就是朋友。

最后分享的是:家长和学校要建立良好沟通。 前面提到的“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那位家长,我们估且不去谈论做法是否妥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父母才是家庭教育里最该用心的人。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孩子读多少年级多少班?孩子的班主任是谁?孩子的家长会参加了几次?最近一次和老师沟通是在什么时候?如果孩子成绩考差了,除了责怪孩子还会做什么?

作者谈到,家长和学校需要建立良好沟通,要尊重老师、要赏识肯定老师、要虚心向老师学习、要和老师探究教育。

呼吁家长朋友,积极投入家教实践,并尽可能和老师多接触吧。

作者说, 家教误区的本质就是:用错误的方式,试图达到一个正确的目的。

1、如果孩子犯错,家长采取惩罚,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大家可以想想,曾经你都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去责罚孩子?责罚的初衷是帮助孩子改正,结果犯错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多?

这就值得父母反思了。孩子却认为,反正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为这次错误也买单了,反而有了解脱的感觉。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诺特博士说“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藏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次要更小心,而不是更诚实、更负责”。

2、鼓励胜过奖励 滥用物资奖励,只能让孩子变得浮躁和虚荣。这种奖励形式,在绝大多数家庭存在,是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作者谈到, 物资奖励非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带来了如下的负面影响。

第一、物资奖励给孩子的是消极心理暗示。孩子表现好了,才奖励,言下之意,你现在表现得并不好。

第二、物资奖励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家长把奖励当诱饵,条件是需要孩子达到既定的要求。其实是在培养孩子患得患失、虚荣浮躁的功利心。让孩子认为,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

第三、物资奖励让孩子把学习和奖励对立起来。为了得到奖励,孩子会很努力。但一旦达到,父母又不断加码,为了再次得到,反而让孩子心事重重,希望得到,但却总不能达到,导致最后孩子变成厌学和憎恨。 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会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

3、赞赏孩子的学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内心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赏”。 赞赏是家庭教育里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说,家长朋友不会使用赞赏,你一定会反驳,说好话谁不会了。 如果你说的好话,夸大其词,反而会对孩子造成隐性伤害。

书中提到, 赞赏是有原则的。

第一,要赞赏孩子的努力和态度,不要赞赏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第二,多用描述性赞赏、少用评论性语言。评论性赞赏空洞、描述性赞美具体。

第三,赞赏应具备三个要素,有内容、有感受、有评价。(描述你所看见的、表达你的感受、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浓缩成一个词)

首先,培养优秀孩子的秘密是什么?

书中写到, 培养优秀孩子的秘密-“吸引力法则” ,法则内容就是:你关注什么,关心什么,就能把什么吸引到你的周围;你在乎什么、聚焦什么,就最有可能得到什么。

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想想,你心目中优秀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不是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那么在教育孩子时,就不会倾其全部精力,就不会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排除万难的决心。

在乎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家长把孩子教育视为头等大事、有坚定孩子定能成才的信心,家长的人生愿景也一定能达到。

其次,什么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讲道理。 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说教。

如果家长朋友还想用谆谆教导、苦口婆心试图去影响和改变孩子,可能真的有些过时了。

书中说, 黄金法则的核心是: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并提到了两点建议:第一,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淡然、超然。第二,对孩子玩游戏,不仅不表现出反感,还要表现出兴趣,甚至鼓励。

总之,不干涉、不限制。 培养孩子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一点儿也不为过。

如果要想给孩子一杯水,家长就需要一桶水。

孩子在成长,家长也需要增长智慧、提高德行。

最后,家庭教育需要远离功利。

就如前面讲到的杭州6岁女孩一事,因为望女成凤,“直升机“母亲,象直升机一样一直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地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稍有异常,立马降落。可当这过度养育未达到家长预期效果时,家长心态直接崩溃。

在多数家长的意识中,不留余力地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成才条件,孩子就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孩子成绩好理所当然,成绩好就是优秀,才有资格获得父母的爱。

这种付出需要有回报就是 典型的功利思想 。

书中提到:大多数父母胸中也有一些爱,但只有一条爱的小溪,泉眼太小,水量不够。他们流给孩子一部分就很在意,很容易计较, 这是很多父母培养孩子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真正拥有父母充盈、纯粹的爱,孩子才能轻而易举步入成功的殿堂。

好了,《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内容,我们讲到了三点:

第一,要教出好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将会终身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第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家长需要自身修炼好内功、破除传统的教育方式,源源不断地给到孩子知识、耐心和爱。

第三、家庭教育需要智慧,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用无条件的爱去浇灌和培养孩子。

各位家长朋友,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终身学习。

只有当父母的率先改变了,孩子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怎么写?

先根据所读的东西,进行一点概括性阐述。然后根据自己所得所想,得到的启发什么的,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行。

范文: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我是在网上看的,看到适合自己的实例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我平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工作多了,烦了,身体累了,儿子有事情时就会对孩子大声的。

我也总是犯老毛病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的毛病,而儿子在外人面前不善言辞,不主动和人打招呼,胆子有些小,这些是我最担忧的。这种担忧我知道是我平时对儿子太严肃、有时过分的严格,让儿子对我有些害怕,也就导致孩子对外人并不热情,遇事胆怯没自信。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知道做父母的真的没必要过分的焦虑和担忧,自然陪在孩子身边耐心的指导和观看孩子一步一步的变化静心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度过成长的阶梯。书中写到:我们用心于他的点点滴滴,陪伴他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作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你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越自然,你对他的影响就会越为广泛,你能够改变、改善、帮助他的地方也就越多。这一点对我目前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中要改变自己的。

我近期希望自己改变收敛急、大声,学会能做到心平气和。想想班里学生的实例,和家长交流沟通了解的多了,的确是在孩子寄予希望太多,要求太严格,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一个阶段会有一个阶段的变化,只要自己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改变,孩子也会随之有变化,耐得住气和孩子一起成长。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家长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家长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1.家长需要改变思路。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很优秀很不开心。孩子努力超越别人是极其幼稚的行为。但是,一个人的成熟和一个人的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说一个人年纪越大就一定越成熟。家长的很多想法极其不成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质疑。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于叛逆的孩子的固执任性的行为,我们不能只是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我们需要孩子的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他说清楚为什么坚持,以免家长被孩子冤枉。

2.家长平时一定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平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习别人的优点。家长你要让自己变得很有天赋,遇到事情要想着解决事情而不是第一时间发脾气,遇到事情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要从自身改变自己,改掉以前所有的坏习惯,保留一些好的品质,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

3.我们可以选择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安慰孩子。这次没关系了,让我们找出原因,下次试着去做。这次做不好也没关系。让我们一起加油,下次做得更好。我们在过去的时间里取得了进展。我们已经很了不起了。对于听不进真话又太任性的孩子,要学会恩威并用。比如哭的时候,家长可以静静的观察,不去理会,而孩子看到没有引起注意,时间久了就会放弃这种表情。叛逆的孩子讲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评,责骂。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时,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

本文标题: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200字(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58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近代史有关的书的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美丽的规则读后感600字作文(《美丽的规则》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