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教师 读后感(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发布时间: 2023-12-03 05:04: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如果我当教师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发人深省!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

如果我当教师 读后感(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如果我当教师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发人深省!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 游戏 ;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又如菜蔬的种植,我要教他们当心着意地做,根的入土要多少深,两棵之间的距离要多少宽,灌溉该怎么调节,害虫该怎样防御,这些都得由知识化为实践;直到他们随时随地种植植物总是当心着意的,才认为又一种好习惯养成了。这种好习惯,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对于开关门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扰动 社会 安宁的事吗?对于种植菜蔬那样切近的事,既因工夫到家,收到成效,对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认识,具体的如 社会 现象的剖析,还肯节省工夫,贪图省事,让它马虎过去吗?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一个词儿,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念,怎么写,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该怎样使用它才得当。一句句子,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说,怎么讲,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语气和情调,该用在什么场合才合适。一篇故事,不但使他们明白说的什么,更要借此发展他们的意识。一首诗歌,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什么,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我决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各科课文齐声合唱。这样唱的时候,完全失掉语言之自然,只成为发声部分的机械运动,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既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那么,随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么意思?
现当抗战时期,书本的供给很成问题,也许临到开学买不到一本书,可是我决不说“没有书本,怎么能开学呢!”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凭借,但不是惟一的工具或凭借。许多功课都是不一定要利用书本的;也可以说,文字的书本以外还有非文字的书本,非文字的书本罗列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可以取来利用,利用得适当时,比利用文字的书本更为有效,因为其间省略了一段文字的桥梁。公民、 社会 、自然、劳作,关于这些非文字的书本,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铺子里卖不出书,又有什么要紧?只有国语,是非有书本不可的;然而我有黑板和粉笔,小朋友还买得到纸和笔,也就没有什么关系。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是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没有痕迹;这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感或红肿,固然不久便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伤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显得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怎么能有这种可厌的表现?我既要作他们的忠诚的朋友,要养成他们的好习惯,又怎么能对着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将根本白费吗?以后的努力不将不生效果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不敢举起来了。他们顽皮和愚笨,总有一个或多个的原由;我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与剖析找出顽皮的缘由,再从缘由上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就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我还要做小朋友的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与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小朋友在家庭里,时间比在学校里来得多;我要养成他们的好习惯,必须与他们的家属取得一致才行。我要他们往东,家属却要他们往西,我教他们这样,家属却教他们不要这样,他们必将徘徊歧途,而我的心力也就白费。做家属的亲切真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言语、态度上表示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谁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书中称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就学生方面说,重要在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工夫。因此,说了“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这里我不敢用一个“教”字。因为用了“教”字,便表示我有这么一套完整的本领,双手授予学生的意思;而我的做人做事的本领,能够说已经完整无缺了吗?我能够肯定地说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健全的公民吗?我比学生,不过年纪长一点,经验多一点罢了;他们要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经验,我就凭年纪长一点,经验多一点的份儿,指示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给他们一些实例,以免他们在迷茫之中摸索,或是走了许多冤枉道路才达到目的——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若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我决不说“教书”。
我不想把“忠”、“孝”、“仁”、“爱”等等抽象道德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我认为这样的办法毫无用处,与教授“蛋白质”、“脂肪质”等名词不会使身体得到营养一样。忠于国、忠于家、忠于朋友、忠于自己的人,他只是顺着习惯之自然,存于内心,发于外面,无不恰如分寸;他绝不想到德目之中有个“忠”字,他要实做那个“忠”字,才这样存心,这样表现。关于“孝”、“仁”、“爱”,也是如此。进一步说,想到了“忠”字而行“忠”,那不一定是“至忠”;想到了“孝”字而行“孝”,那不一定是“纯孝”;因为那是“有所为”,并不是听从良心的第一个命令。为要使学生的存心和表现切合着某种德目,而且切合得纯任自然,毫不勉强,我的办法是:在一件件的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譬如,当升旗降旗的时候,我自己凝心一志地唱国歌,对国旗行礼,同样使学生也要凝心一志地唱国歌,对国旗行礼;当劝飞机献金的时候,我自己量力地捐一点,同时使学生也要量力地捐一点;当学校里需要人力的时候,譬如举行大扫除或筹备什么会之类,我自己奋力地参加,同时使学生也要奋力地参加;当 社会 间发生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我自己看作切身的事,竭心尽力地图谋最好的解决,同时使学生也要看作切身的事,竭知尽力地图谋取最好的解决;在诸如此类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综合起来,他们便实做了“忠”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地做呢?第一,我听从良心的第一个命令,本应当“忠”;第二,这样做才算是指示方法、提供实例,对学生尽了帮助他们的责任。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希望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我希望学生出言必信、待人以诚,我每说一句话,一定算一句话,我对学生同事,一定掬诚相示,毫不掩饰;我劝戒学生不要抽烟卷,我一定不抽烟卷,决不说“你们抽不得,到了我的年纪才不妨抽”的话;我劝戒学生不要破坏秩序,我一定不破坏秩序,决不做那树党分派、磨擦倾轧的勾当。为什么要如此?无非实做两句老话,叫做“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必须“有诸己”、“无诸己”,表示出愿望来,吐露出话语来,才有真气、才有力量,人家也易于受感动。如果不能“有诸己”、“无诸己”,表示和吐露的时候,自己先就赧赧然了,哪里还有真气?哪里还有力量?人家看穿了你的矛盾,至多报答你一个会心的微笑罢了,哪里会受你的感动?无论学校里行不行导师制,无论我当不当导师,我都准备如此;因为我的名义是教师,凡负着教师的名义的人,都有帮助学生的责任。
我不想教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设立学生自治会了,组织学艺研究社了,通过了章程,推举了职员,以后就别无下文,与没有那些会社的时候一样;这便是有名无实。创办图书馆了,经营学校园了,一阵高兴之后,图书馆里只有七零八落的几本书,一天工夫没有一两个读者,学校园里蔓草丛生,蛛网处处,找不到一棵像样的菜蔬,看不见一朵有劲的花朵,这便是有名无实。做这种有名无实的事,比不做还要糟糕;如果学生习惯了,终其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这样有名无实,种种实际事务还有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吗?我说比不做还要糟糕,并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主张不要有那些会社、不要有图书馆、学校园之类的设备。我只是说干那些事必须认真地干,必须名副其实。自治会硬是要“自治”,研究社硬是要“研究”。项目不妨简单,作业不妨浅易,但凡是提了出来的,必须样样实做,一毫也不放松;有了图书馆硬是要去阅读和参考,有了学校园硬是要去管理和灌种,规模不妨狭小,门类不妨稀少,但既已有了这种设备,必须切实利用,每一个机会都不放过。而且,那些决不是一时乘兴的事,既已干了起来,便须一直干下去,与学校同其寿命。如果这学期干得起劲,下学期却烟消云散了;今年名副其实,明年却徒有其名了,这从整段的过程说起来,还是个有名无实,还是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匙。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根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推进国家民族前进的整个轮子。这个观念虽近抽象,可是很关重要。有了这个观念,我才不会自顾自地教自己的功课,而不与别的教师取得联络;有了这个观念,我才不会贪图省事,把功课教得太松太浅,或者过分要好,把功课教得太紧太深。做人做事,原是分不来科目的;比如,一个学生是世代做庄稼的,他帮同父兄做庄稼,你说这该属于公民科、生物科,还是数学科?又如,一位学生出去旅行,他接触了许多的人,访问了许多的古迹,游历了许多的山川城镇,你说这该属于史地科、 体育 科,还是艺术科?学校里分科,是由于不得已;要会开方小数,不能不懂得加减乘除;知道了唐朝,不能不知道唐朝的前后又是什么朝代;由于这种不得已,才有分科教学的办法。可是,学生现在和将来做人做事,还要与前面所举的帮做庄稼和出外旅行一样,是综合而不可分的;那么,我能只顾分科而不顾综合,只认清自己那门功课的目标而忘记了造成健全公民的那个总目标吗?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决不专做讲解的工作,从跑进教室开始,直到下课铃响,只是念一句讲一句。我想,就是国文课,也得让学生自己试读试讲,求知文章的意义,揣摩文章的法则。因为他们一辈子要读书看报,必须单枪匹马,无所依傍才行。国文教师决不能一辈子伴着他们,给他们读解书报。国文教师的工作:是待他们自己尝试之后,领导他们共同讨论;他们如有错误,给他们纠正;他们如有遗漏,给他们补充;他们不能分析、综合,替他们分析或综合。这样,他们才像学步的幼孩一样,渐渐地能够自己走路,不需要他人搀扶。国文课尚且如此,其他功课可想而知。教师捧着理化课本或史地课本,学生对着理化课本或史地课本,一边是念一句讲一句,一边是看一句听一句;这种情景,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多么滑稽、多么残酷啊!怎样说滑稽?因为这样之后,任何功课都变做国文课了,而且是教学不得其法的国文课。怎么说残酷?因为学生除了听讲以外再没有工作,这样听讲要连续到四五个钟头,实在是一种难受的刑罚。我说刑罚,决不是夸张;试想我们在什么会场中听人演讲,演讲者的话,如果无多意义,很少趣味,听了十分二十分钟便感觉厌倦了;即使演讲者的话颇有意义,富有趣味,如果延长到两三个钟头,我们也要移动椅子,拖擦鞋底,作希望离座的表示;还由于听讲到底是被动的事情,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了刑罚似的感觉。在听得厌倦了而还是不得不听的时候,最自然的倾向是:外貌表示在那里听而心思并不在听;这当儿,也许是游心外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也许是什么都不想,像老僧入了禅定。教学生一味听讲,实际上无异于要他们游心外骛或是什么都不想,无异于摧残他们心思活动的机能,岂不是残酷?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教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做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地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地讲书,我只是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或综合。
我如果当大学教师,还是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依理说,大学生该比中学生更能够自己看书了;我或是自己编了讲义发给他们,或是采用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或别的书给他们做课本,他们都可以逐章逐节地看下去,不待我教。如果我跑进教室去,按照着讲义上、课本上所说的复述一遍,直到下课铃响又跑出来,那在我是徒费唇舌,在他们徒费时间,太无聊了;我不想干那样无聊的勾当。我开一门课程,对于那门课程的整个系统或研究方法,至少要有一点儿是我自己的东西,依通常说法就是所谓“心得”,我才敢于跑进教室去,向学生口讲手画。我不但把我的一点儿给与他们,还要训导他们、帮助他们,各自得到他们的一点儿。惟有如此,文化的总和才会越积越多,文化的质地才会今胜于古,明日超过今日。这就不是“教书”了。若有人问我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
据说以前的拳教师教徒弟,往往藏过一手,不肯尽其所有地拿出来;其意在保持自己的优势,徒弟无论如何高明,总之比我少一手。我不想效学那种拳教师,决不藏过我的一手。我的探讨走的什么途径,我的研究用的什么方法,我将把途径和方法在学生面前尽量公开。那途径即使是我独自开辟的,那方法即使是我独自发现的,我所以能够开辟和发现,也由于种种的“势”,因缘凑合,刚刚给我把捉住了;我又有什么可以矜夸的?我又怎么能自以为独得之秘?我如果看见了冷僻的书,或是收集了难得的材料,我决不讳莫如深,绝不提起,只是偷偷地写我的学术论文。别的人,包括学生在内,倘若得到了那些书或材料,写出学术论文来,不将和我一样的好,或许比我更好吗?将书或材料认为私有的东西,侥幸于自己的“有”,欣幸于别人的“没有”,这实在是一种卑劣心理;我的心理,自问还不至这么卑劣。

我不想用禁遏的办法,板起脸来对学生说,什么思想不许接触,什么书籍不许阅读。不许接触,偏要接触,不许阅读,偏要阅读,这是人之常情,尤其在青年。禁遏终于不能禁遏,何必多此一举?并且,大学里的工夫既是“为学”、既是“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材料该是越多越好;如果排斥其中的一部分,岂不是舍广博而趋狭小?在化学实验室里,不排斥含有毒性的元素;明知它含有毒性,一样地要教学生加以分析,得到真切的认识。什么思想什么书籍如果认为要不得的话,岂不也可以与含有毒性的元素一样看待,还是要加以研究?学生在研究之中锻炼他们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得到结论,凡真是要不得的,他们必将会直指其要不得。这就不禁遏而自禁遏了,其效果比一味禁遏来得切实。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凡是在我班上的学生,我至少要知道他们的性情和习惯,同时也要使他们知道我的性情和习惯。这与我的课程,假定是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似乎没有关系,可是谁能断言确实没有关系?我不仅仅在教室内与学生见面,当休闲时候也要与他们接触,称心而谈,绝无矜饰,像会见一个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如果到我家里来,我决不冷然地问:“你们来做什么?”他们如果有什么疑问,问得深一点儿的时候,我决不摇头说:“你们要懂得这个还早呢!”问得浅一点的时候,我决不带笑地说:“这个还要问吗?我正要考你们呢!”他们听了“你们来做什么”的问话,自己就想,说不出来做什么,以后就再也不来了。他们见到问得深也不好,问得浅也不好,不知道怎样的问才不深不浅正合适,以后就再也不问了。这种拒人千里的语言与态度,对于不相识的人也不应该有,何况对于该是相亲的朋友?

我这是不忘记“教育”那个总目标;无论我教什么课程,总得对那个总目标负责。假定我的课程是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我决不作如是想:教了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之外,再没有我的事儿了,我不妨纵情任意,或去嫖妓,或去赌博,或作其他不正当的事。我要勉为健全的公民,本来不该做这些事;我要作为合格的大学教授,尤其不该做这些事。一个教宋词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师,他的行为如果不正当的话,其给与学生的影响虽是无形的,却是深刻的;我不能不估计它的深刻程度。我无法教学生一定要敬重我,因为敬重不敬重,在学生方面而不在我的方面;可是我总得在课程方面同时在行为方面,尽力取得他们的敬重,因为我是他们的教师。取得他们的敬重,并不为满足我的虚荣心,只因为如此才证明我对课程同时对那个总目标负了责。
无论当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师,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有小,但样样都是必需的;在必需这个条件上,大事业小事业彼此平等。而要建国成功,必须使参加建设各种事业的人个个够格。因此,当一班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逐个逐个地审量一下:甲够格吗?乙够格吗?丙够格吗……如果答案全是肯定的,我才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帮助学生总算没有错儿,我对于建国事业也贡献了我的心力。
原载《教育通讯》第4卷第32、33期合刊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后感 篇1

  近日,我阅读了特级教师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一书,余老师朴素的文字和精彩的课堂实例,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摘要:我得益于并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注重积累能让一位教师的个人水平“升值”。就教师的职业而言,积累决定底蕴,只有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只有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专家”。

  余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第一,在语文的读写教学中让学生习得更多更美的语言,如认识更多的字,记下更多的词,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他们是语言运用的坚实基础。第二,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教会学生学到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会品味/揣摩/感悟和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语言积累教学,在教材的运用和积累上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突出重点,咀嚼英华。

  如余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积累教学的资源在于课文。对善于运用课文资源的教师来说,课文在他的眼中就是语言积累的仓库。

  教师读后感 篇2

  读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我知道小姑娘的名字叫娜塔莎,有一个大作家萧伯纳,一天他和娜塔莎玩了很久,临走时,萧伯纳说:“别忘了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和你玩的是大作家萧伯纳。”可是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小姑娘走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能太自夸,要和别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位小姑娘的年龄和我差不多,萧伯纳胸怀宽广,他愿意一个比他小几十岁的小姑娘来教育他,开导他。以后我也应该对人胸怀宽广,不要对人恶狠狠的,否则我就会被人误解为大坏蛋。我也应该对别人说:“你们要永远谦虚,不要得到一个好东西就很骄傲。”

  教师读后感 篇3

  《麻辣教师》是我很喜欢看的一部作品。它讲的是,一位有着独特个性,积极乐观,有担当的中学老师——鬼豖老师,被安排去管理一个所有老师都不愿意接的三年级四班。面对不同问题的学生,鬼豖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慢慢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和其他老师的认同。

  我很喜欢这位老师,因为他没有架子,不会高高在上地教训学生,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真心和学生做朋友,不污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我喜欢这位老师,因为他的行事风格,跟传统的老师不一样。学生们以为他会往东,结果他往西,常常让学生傻了眼。因为他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做事的时候也没有条条框框。所以其他老师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

  如果我当老师,希望我也能成为像他那样的老师。

  教师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班的老师要给我们讲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出色的老师》。我读了一遍,觉得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在去美国念书之前,“我”的朋友伦捷,送给了我一块儿手表,我很喜欢。但这块儿手表却在一次晚饭中,丢失了,“我”很伤心,急得忙问饭店上上下下的人,可他们都说没见,“我”没有办法,只好在几栋教学楼醒目的白墙上,贴上了寻物启事。很快表就找到了,是一位黑人同学找到的,可第二天,“我”就被叫到了院长的办公室里,就是因为黑人同学把“我”告到了院长那里,“我”才收到了40元的罚单,但从这一件看似小的事情当中,“我”深深的知道了,这所学校把公德看的如此重要,也知道了,这所学校校规的严厉!我也从中知道黑人大哥因为公德,把手表还个“我”,也因为公德,他去学校告发“我”,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公德的重要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只要人人都遵守公德,世界上,就没人在不讲公德的啦。

  教师读后感 篇5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系列教案是将儒家文化现代化的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学前教育教师专用教案。本教学法提倡将儿童性格养成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在幼儿成长初期即根植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基因。这本书分为三个系列,四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分多个小单元,从故事、绘本进入,加上适合学前幼儿年龄特征的情景表演、手工、游戏、音乐、美术、舞蹈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不呆板,不拘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性格及多元智能发展的效果,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养成仁爱、宽容、善良、执着、专注、诚信等良好品格。我想,这正是这套教案最具创新的地方,也是我们学前教育研究真正应该重视的方向。

  教师读后感 篇6

  陪伴是最好的爱

  常生龙先生的《让教育更明亮》中说"全力陪伴孩子",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他们都不知道如何爱,他们只知道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而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就是跟最亲爱的家人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在更多的玩具,美食和漂亮衣服和陪伴之间,孩子会选择陪伴。陪伴,不只是呆在孩子身边,更应该和她一起玩,让他感受到父母亲的爱。在玩的过程中,我们施以恰到好处的教育,而不是靠物质类的东西让孩子得到暂时的快乐。

  再也不要自诩我那么爱孩子,其实我们给孩子的爱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所给与的都是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做到的,我们所做不到的就是真正的陪伴,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令孩子完全相信你的师长、家长。

  教师读后感 篇7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为贯彻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我深深感到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应该做到这几方面:

  首先,树立责任意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我们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肩负着重重的使命,让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识,教师应先作出表率。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导向,就不会有教师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不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一起努力吧,年轻的心注定我们会成功。

  教师读后感 篇8

  在假期我有幸拜读了开创教育原规则学说的第一人——钟发全写的一本《教师笑着教书》的专著,掩书长叹,对于走入“高原期”的我着实起了“高原反应”:它给了我无穷的勇气与力量,推助我跋涉在教育高原上;它给了我灵性的翅膀飞翔在教育晴空中; 笑着教书,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一道分水岭,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豁达、睿智、阳光的心态;它是一种鞭策,鞭策着教育领域中的“沾沾自喜”者,鞭策着“教书匠”或“经验教师”;它是一种希望,优秀教师成功的希望,“中国教师”、“中国教育”的希望。 笑着走进教育,播下“心根”种,点燃“普罗米修斯”之火,摘“峰顶”教育圣果,一路丰富教育,收获教育,修炼自我,提升自己……

  教师读后感 篇9

  《神秘的女老师》的主人公是蜜儿,她曾经是孟小乔家的保姆,也是一个仙女,但是蜜儿最后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孟小乔泄露了她有魔法的秘密,所以蜜儿回又到了天上。

  天上的神仙们略施仙术,把蜜儿的眼镜增加了许多功能,成了“万能眼镜”;她那条垂着长长流苏的大披巾,也增添了更多的法术;她那双样式奇特的船形鞋的鞋帮两边增设了一个机关,只要一跺脚,就会伸出两个风火轮,蜜儿可以随风而来,乘风而去。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的老仙人又送给蜜儿一样宝物,一把尖顶的紫色伞,这把伞法力无边,可大可小,撑开它,立即会腾起一片云雾,可以将蜜儿隐去。

  蜜儿利用这些魔法,又变成了孟小乔的老师,她经常给学生带来许多惊奇和惊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每当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读后感 篇10

  师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教师是最光辉灿烂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师德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以身作责的精神。师德通过激励、约束和指导教师的专业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教师“身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校德育。

  教师要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行为规范标准和要求,要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正确对待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减轻个方面压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师读后感 篇11

  我看完这篇《教师心父母心》的文章之后,我才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老师,教导我们长成做一个有正直、热诚、爱心的人。

  学生的竞争力关键不在知识,不再技能而在你学习的态度好不好,还有你会不会和别人相互合作、包容善解、挫折容忍、品德涵养等,”品格力”需、要亲子、师生携手共同学习、成长,涓滴细水终可以成江河。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会受到环境、自身的情感和周遭人事物的改变,我们就像一颗种子,种下去需要细心的照顾,如果有阻碍的话父母要和孩子同心协力解决,有空时要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要勉励他下次再加油,不要打他和骂他,只要有耐心和关心,孩子始终会成为一位对社会有所奉献的人。

  教师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读了《奥运中国》这本书,。书中的知识令我大开眼界;书中的运动员让我敬佩不已。

  当我读到《中国运动员》这篇文章时,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运动员栾菊杰的精神使我非常的感动:她在比赛中表现得十分顽强,当她的左臂被对手刺伤以后,仍然坚持到比赛结束。“中国飞人”刘翔一直勇往直前,成绩不断提高,屡次打破世界记录,在 2004 年登上了奥运冠军的宝座。然而他没有止步不前,继续刻苦训练, 2006 年再次打破了杰克逊保持了 13 年的 110 米跨栏世界记录,他创造了辉煌,获得了荣誉。“乒乓魔女”邓亚萍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运动员的勇敢、坚强和自信。

  如今,当我看了《奥运中国》这本书中运动员的英勇事迹后,我也有所醒悟,有所启发。我要向那些奥运健儿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学习上、纪律上,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将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

  教师读后感 篇13

  书中阐述了作为一个事业,新教育何以发展的如此迅速?如何从认识到认同,从认同到行动,从行动到坚守,从坚守到信仰。教育实验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故步自封,要学会等待,要耐得住寂寞。中国教育有许多弊端,新教育实验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是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推动下,新教育实验发展迅速。从05年开始,从小学逐步延伸到了幼儿园与初中,近几年推广到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十年的扎实行动与坚守,研发了一系列卓越课程,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增进了教育教学新理念,让我相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读后感 篇14

  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一、要搞好班级教师之间的团结工作。二、做好幼儿一日常规训练。三、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在的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都有父母的疼爱,很多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只会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为了能够有序地搞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老师来说,需要每周组织一次班级总结会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及时的了解班级幼儿的动态,为下一步的工作和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老师们的反馈意见,可以将学生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反映给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能够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帮助幼儿快速的成长。

  教师读后感 篇15

  刘慈欣的很短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乡村老教师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毅然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生长在乡村信息不发达的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而恰恰是这一行为,无意中拯救了人类,避免了高级文明对地球的打击,大刘通过描述老师在生命弥留之际还不忘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外星人对地球知识传承的称颂,讴歌了老师这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职业。

  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不断的把知识通过口述等方式,使我们人类这一物种,在生命演化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我们不断的突破环境的限制,我们可以登上高山,潜入深海甚至探索宇宙,这都与我们的知识积累关系密切。

  教师就是知识传承的媒介,正是他们把前人的历史经验,知识和科技,加上自己的理解,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我们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好,谢谢你们。

  教师读后感 篇16

  "教书是门技术活,管理学生有方法。"这是我读了魏书生的《我这样做老师》之后的最大感受。其中"做一名快乐的老师"和"教书与育人并重"两章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魏书生老师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生活;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立足长处,培养自信等都在思想上给了我深深的触动。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甚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我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大事做不了,我们就从小事做起,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快乐。

  教师读后感 篇17

  不做无证驾驶的"司机"

  细细品读了朱永新的《致教师》一书,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真是而生动,其中的一些问题非常符合我,在阅读中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朱教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我们的老师教育学生不得法,那和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多大区别。

  教师读后感 篇18

  我有幸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感触颇多。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一张灿烂而纯净的笑容,霎时便有了独到幸福的感觉,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真正走进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破你故意亲近;包含着慷慨大器、恢弘深刻的思想。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警言箴语,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是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成功,还是来源于教育智慧?面对现在的孩子,面对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需要教师在精神和心灵上与之沟通、交流,让学生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拥有健全的人格。

  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还是为班上那些不听课的孩子,亦或是为了那大大小小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的破灭了。

  教师读后感 篇19

  近段时间读了《乡村教师突围》后,我从全书的整体来看,“突围”是这本著作灵魂之所在。在我所理解的乡村教师的“突围”,无非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乡村教育的“围城”中走出,调到县城中去,改变自己的教育空间;

  还有一种努力专研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突破乡村教师的局限,让自己的从自身“突围”,成为乡村教师的佼佼者,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对于后者我是格外起敬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也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数量以农业人口为主,而这部分庞大群体的教育在很大方面依赖于我们的乡村教师,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农村发展需要乡村教师。每年我们学校都有老师通过考试调到县城工作,同事们在谈到的时候都是用羡慕的语气,而同样每年有一些偏远乡镇的老师调入到我们学校,对于一个乡村教师来说,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就是一种“突围”。

  教师读后感 篇20

  我看过很多书,可就是杨红樱阿姨的书最好看,比如《非常老师》这本书。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米老师,因为米老师很漂亮,又会教课,还很会跳芭拉芭拉舞,六(2)班的学生和六(3)班的学生打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六(2)班和六(3)班的学生分别说自己班的老师漂亮。结果六(2)班赢了,大家都给六(2)班的米老师打了99·9分。

  我最喜欢的是神秘老师的一个《特殊的葬礼》这堂课。这堂课的主要目的的把学生们不开心的事写在纸上然后埋起来,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不开心的是写下来,放在黑盒子里,然后把它埋在土里。我也想试一试把不开心的是埋起来呢。不知道这样是否能真的把难过丢掉,使自己变得开心。当然,我也希望我周围所有的人每天都开心、快乐。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老师的辛苦,我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师读后感 篇21

  新时代的教师要从技术性的熟练者向反思性的实践者转变。他们必须是“工匠性”与“专家性”兼备的专家。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索构成的。二者的互相结合才能形成教师真正的力量。

  新时代的教师也要从空洞的理论家向理论的实践家转变。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仅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都不是教育实践家。只凭借自上而下规划或指标的设计,也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

  新时代的教师更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内心的倾听者转变。课堂上教师的中心活动是倾听,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倾听教材所蕴含的声音,倾听教师自身内在的声音,使得教师能够完全的接纳学生,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内部的声音。

  教师读后感 篇22

  现代社会讯息万变,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一直在变,每一代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特点,教师更不能停滞不前,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何不被这个时代淘汰,如何能更了解学生更贴近学生,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社会学系、从自身的经验中总结学习。正式这样学习的过程和步伐,造就了一位成熟的教师。教师的成熟都是通过自身认真工作,体味工作中积累得来的。

  中考和高考正在不断地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风暴不断向教师袭来。我们每一位教师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努力养成教师的自我修养,找到一线教师的尊严,获得教师的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教师的本职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学习。教师要同时具备匠人和专家的双重属性,尽全力将工作做好,或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来工作。

  教师读后感 篇23

  须培育“妙花的种子”!我们绝大部分教师追求“花”,而对花的“种”却视而不见,明明只有通过长期的研修培育“种子”才能得到的花,却被“花”迷失了双眼,失去了培育“花”令其绽放的“意识”。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成就“妙花”的事业,须要培育“妙花”的种子。而教学的妙花是教师长期的修养与钻研的结晶。

  “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的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使自身的日常实践更加知性、更具创造性,从而达成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并最终实现成为“学的专家”的自我成长的目标。

  教师读后感 篇2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通过我乡弘毅书社的成立,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而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也燃起了我对读书以的热情。

  在书中的第28条建议中,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这里的劳动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动手操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说了一堂课可能也不及学生动手试一试,理解的扎实。所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读后感 篇25

  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这名字一听就是教师应该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没错,现在的我,就陶醉于此。

  刚开始,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因为它不仅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看完之后就觉得“确实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育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值得思考回味!

  作为教育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育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采纳。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

  由此,我决定,仔细研读每一条教育建议。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毕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

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认识叶圣陶先生    重塑教师角色(一)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一辈子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发奋图强的人。”

        “做老师最重要的是不说谎话。请求学生做到的,本人要先做到。”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教是为了到达不须要教。”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先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读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我们的脑海里会跳出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育家,那就是叶圣陶先生。在我肤浅的知识储备里,对于叶圣陶先生的了解,也就只存在于这些只言片语的教育名言上,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中国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家,其他的知之甚少。

        假期里拜读了《如果我当教师》这本书,让我近距离地走进了叶圣陶先生,感受到他伟大的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深入去了解他厚重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不仅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更是著名的文学家,著名的编辑家,也是著名的出版家。他的一批文学力作享誉文坛,他曾长期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一系列卓尔不凡的业绩成就了叶圣陶先生,同时也遮蔽了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巨大光芒。叶圣陶的文学和出版成就汗牛充栋,而他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章却寥落星辰。编辑工作也是教育,文学也是教育,他的20卷惶惶巨著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的范畴。

        “当人们有一天蓦然回首,突然发现自己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而急切的寻找教育原点的时候,于是人们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教育大师,投向那些经过岁月讨喜积淀下来的教育经典。”而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可以让我们去寻找教育之根的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熠熠闪光,指引着作为教师的我,认真做好教师。

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成为民主社会的自由人。作为教师教授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这决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使命。教孩子一年,为孩子想六年;教孩子六年,为孩子想六十年。教师的工作决不仅仅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试卷上的成绩,着眼于一次两次的考试,着眼于学生认识了几个字,学会了几道题,而是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是对学生人格魅力的熏陶,为他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学识魅力固然重要,但是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一个知识储备深厚的教师固然令人敬佩,但一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进行精神引领的教师,更难能可贵。

2.“如果我当小学教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

        叶老不止一次地提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教育专家来说,写成教育巨作是“教育”,可是就粗浅方面来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就涵盖了教育的内涵。好的行为,好的习惯,不是单单的只表演一两回,而是终身为之,不是挂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化为习惯,一辈子受用。培养好习惯,要从最细微最亲近的事物入手。轻声关开关、处处留心、良好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等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反复实践,坚持去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推及到其他事务方面去。一个做事细心认真,有良好习惯的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是怀着敬畏之心的,而这种好习惯的培养,不正是在为学生打开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吗?

3.“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而叫做“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细细想来教书和读书,意思大致一样,书中积蓄着古人和惊人的经验,读书和教书都是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这个意义来说,老师和学生不正是知识的搬运工吗?而叶老不这么认为,他要让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真正的知识不只是灌输,不只是学生懂得了,知道了,而是在一件一件的事情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听从良心的第一命令,形成一种自发的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做事。

4.“我如果当大学教师,还是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若有人问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的研究,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而不是像拳脚师傅教授徒弟一样,师傅教一招学生学一招,要给学生亲自尝试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判断辨别,锻炼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

        深入拜读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从事哪个阶段的教学,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够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不会贪图省事儿,把功课教得太松太浅,或者过分追求成绩,把功课教的太紧太深。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做事、成人的理念,要时时谨记“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有小,各种人才都需要,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做真人,做健全的社会公民。

      谨记叶老的谆谆教诲,珍爱与我相遇的每一个孩子,敬畏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厚德修身,做学生人生成长之路上真正的导师。
本文标题: 如果我当教师 读后感(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75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汪汪的生日派对读后感(一年级上册的绘本故事)大学思想品德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书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