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自已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读后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你最重要的事业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28 12:42: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读后感父母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功课,需要不断学习,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万个家庭,就有一万种培养教育孩子的...

教育好自已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读后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你最重要的事业读后感)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读后感

父母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功课,需要不断学习,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万个家庭,就有一万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会培养出一万种孩子。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他说:“无论给孩子什么教训,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认为,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品质、人格、习惯和处世态度,对他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另外不仅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识字类游戏,讲故事,这里我推荐【猫,小,帅识汉字】上面比较全面,经常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图片记忆法就让孩子感兴趣很多。

这里只是一种方法,还有许多能和孩子沟通教育的方法,这两点如果能做到,那离孩子的成功还会远吗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作者:伊一(爸妈精读专栏作者)

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的教育。

父母教育好孩子,不是放养任其发展,也并非一味要求孩子考取好成绩,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正道的人。

育儿 之责,是父母必须亲力亲为教育孩子成长,也是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老师教得了好成绩,

给不了孩子 健康 的人格

一个网友诉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然而她却经常感到非常自卑。

父母忙事业应酬没空管她,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他们选择了最好的学校,让最好的老师替他们教育好她。

而老师也没有辜负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但女孩觉得自己很糟糕,认为一旦考砸了,就会被父母抛弃。

她认为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成绩好,才能成为父母想要的孩子。

这种认知让她饱受折磨,因为父母想要的是一个学习好的“优秀”孩子,而不是她。

这种极度自卑的心态一直伴随她成长,甚至几次因此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孩子的奇怪举动,终于让父母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父母这时才明白,学校可以传授孩子知识让他考取好成绩,但更重要的是孩子 健康 的人格发展,是必须要父母去协助培养。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前期阶段忽视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进行疏导,到后面会引发他们的心理 健康 问题而导致人格的不健全发展。

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不是父母选择放养的理由,不应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给教师。

我们追求的教育不应是让孩子考一个满意的分数,而是让他们有一个完整 健康 的人格去面对人生。

教育之根本在于育人,父母培养孩子 健康 的人格比成绩更重要,人格的优秀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长。

再多的物质满足,

都抵不上孩子的品行教育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我想是给他们提供物质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放养。

随着 社会 发展越来越好,为人父母总想尽一切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更好的学习成长。

然好的生活环境也让孩子们衍生出不良的品行,我们口中的“品学兼优”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没“品”的人。

表姐家的儿子如今性格骄纵,做事不顺他心就发脾气闹事,表姐说现在孩子长大了,管教他也不听,他们每天都为此发愁。

夫妻两人常年一直出差,把孩子交给奶奶带,表姐认为只要自己尽可能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不比别人差就行。

没想到儿子沉浸在优越的条件里,做人做事都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同学也不讲礼貌。

到如今发现孩子出现了问题,夫妻二人想要去帮助纠正时,孩子已经不听他们的话了。

家庭教育学者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父母只顾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孩子以后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再多的物质满足也比不上教会孩子做人的品德。

有人说:“品行是立人之本。”

一个人的品行决定了他个人的底线,拥有良好品行的人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好孩子身后,都有好父母的付出

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学习好,但每一个优秀孩子都不是生来如此的,背后是每个家长的用心付出。

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里,宝藏男孩李浩源让人惊艳,他的学识、说话方式和见解都令人折服。

而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恰是父母用心付出所栽养出来的。

在小的时候,父亲爱读书会带着孩子一起逛书店,受父亲的影响,小浩源很小就爱上了看各种书籍。

他的童年在书中渡过,而书本的知识也化为养分记录在他脑海里,也造就了他如今对各种知识内容能信手拈来。

母亲对他所学的法学专业也有一定的了解,深知儿子对专业知识学得不够全面,她自己就一起学习,随时有话题和儿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李浩源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没有显赫的背景,但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让他走上了自己想要的道路。

有人说:“ 孩子的成就,在于父母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好的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捷径。 ”

而回顾我们有些家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很少为孩子付出精力来陪伴他们成长。

父母没时间或者不肯为孩子付出精力教育,又怎么去要求儿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想要孩子优秀,那么我们首先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以身作则有所行动,努力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父母做好自己,那么孩子自会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好的教育,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用心付出。每一个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人民日报》曾刊文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无论多好的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是无人可替代的,而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我们无法预测孩子以后的人生,但我们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让他有充足的修养和能力来对待将来的人生。

作者简介:伊一,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希望通过文字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的好: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

深以为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的品性,父母的习惯等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俨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并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不管是牙牙学语时还是长大成年,父母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孩子为之努力的标杆,父母把自身做好了,孩子自然不会太差。

01、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品行

师道传授解惑者,这里的解惑者不仅是老师,也是我们的父母亲。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海洋,而父母,则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标杆。

父母从我们出生,到咿呀学语,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依靠模仿的对象。

因此,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父母的品德,父母所传递出来的能量,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接下来品性的塑造。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对象,孩子不管是幼时还是成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把父母当成学习的榜样,而父母把自身做好了,注意德行修养,言行举止大方,方能给子女们树立良好的家风,这是为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母对孩子教育同样如此,理论说的再华丽,若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实际行动起来,也只是纸上谈兵,对孩子成长过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品性好,路才会越走越顺,品性低劣,能力再大,也是走不远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标杆,父母一定要自身作则,把自身品性修养好了,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被同化。

02、父母的担当,影响孩子的责任感

俗话说得好: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那个样子。

父母若有担当,孩子必然不会逃避责任,甚至是抱怨生活,懒惰成性。

有责任,热爱生活的孩子,背后必然少不了一对有担当的父母。

若是父母自身懒惰成性,对老人不孝顺,对工作持逃避的态度,对家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只会了贪图享乐,遇到问题喜欢推脱。

这样的父母,满脑子都是散发着戾气,抱怨上天,抱怨命运,把自己的懒惰,不努力怪在他人身上,没有反省自身,努力上进。

必然,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懂得什么叫责任,叫担当,一辈子只会在碌碌无为之中度过。

父母在家庭中,本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分工不同,最终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

父亲,要努力工作,也要体谅妻子操劳家务,带孩子的艰辛,多去主动分担。

妻子,在内持家虽艰辛,但也要体谅丈夫在外奋斗的艰难,多去理解,多点支持,少点指责。

一家人,分工不同,但该尽的责任绝不含糊,一起营造一个和谐温馨有爱的幸福小家。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的孩子,必然是知足,懂感恩的,在这样有担当的父母熏陶下,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

当出现问题时,父母理应给孩子树立榜样,主动承担责任,不去逃避推脱问题,并且冷静思考,做出解决办法,如此下去,孩子看到父母主动承担责任,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言行负责。

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多点包容,少一点争吵与埋怨,能主动解决问题绝不让问题发酵,能沟通协商就不去指责谩骂,让孩子能够在一个温馨有爱,有担当和谐的家庭中快乐学习成长,让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更上一层楼!

03、父母的素质,影响孩子的教养

记得有新闻报道这样一则新闻,

一名小孩,在地铁车厢内吃零食,还故意把残屑垃圾撒在了邻座乘客身上。

邻座乘客受不了,最终埋怨了几句。

面对这种情况,小孩的父亲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称小孩不懂事,你一个大人有必要斤斤计较吗?

有人好言相劝,小孩的父亲转头又对相劝的人破口大骂。

看完这则报道,不仅让人唏嘘,甚至想起来“熊孩子”

曾有人说到: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素质不高的父母。

不置可否,在车厢里,那位父亲本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如此乱丢垃圾,影响他人,却破口大骂,可见,这位父母素质并不高,有如此不懂礼貌,不守规矩的熊孩子也是意料之中。

一个人的教养,是一辈子要修行的大事。

孩子的教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父母若是素质高,懂得为他人着想,不破坏共公环境,不占用共用资源,懂得换位思考,也是在给自己孩子树立好榜样,再这样有素质的父母教育下,孩子的教养自然没有问题。

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素质,就是涂鸦这种白纸的重要因素。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决定一个人飞得有多高的,其实不是能力,而是你的品行,你的教养。

一个有能力的人,配上教养,在 社会 上才会被人认可,被人赞许,被人尊重,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做起事来才会左右逢源。

没素质的父母,永远也培养不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希望每一位父母们,都能自身作则,把自身的言行举止,品行,素质提上来了,再去教育引导孩子,才会达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 社会 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

  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

疫情期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疫情危机,却也是教育的契机。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现在已经开学了。

以往开学后,许多家长就会把孩子交给老师了。

而现在家长和孩子呆在家里,老师管不了孩子,却也正是家长重新认识父母之责的契机。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把改变自己孩子的担子交给老师,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自己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

说一千道一万,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

但你不一样, 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因为老师再好再负责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5个方面。

一、老师给不了孩子的五个方面

▼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

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

老师只是传业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手机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

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可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好学生。

所以, 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藏书多,孩子自然就读的多。

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人和人之间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展现出来。

▼ 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

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

二、一起在家的日子

教育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有人曾经统计过从2008年到2021年全国高考状元父母职业情况,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老师。

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们背后的那些故事,但猜也能猜到,所有的状元家庭,肯定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当然,并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

但父母是老师的家庭,确实存在一个优势,那就是和孩子拥有同样的假期。

而现在由于疫情的因素,大多数父母都和孩子呆在家里,都拥有一段和孩子共处的超长时间。

一起在家的日子里,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借这次超长的居家假期,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首先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学习生活的计划表。

有些家长直接给孩子定个计划,孩子是执行者,家长是监督者,那就很容易使亲子关系紧张。

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定计划,再由家长协助修改计划。

只要期间家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孩子就会在一遍一遍的计划执行中,自我纠正、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其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借助各种网络课程资源或书本让孩子尝试自学。

对孩子来说,自学是其一生都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家的日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试错,让孩子自己感受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会哪些知识,又有哪些知识自己学不明白,还需要帮助?

在这期间,家长要充分肯定孩子通过自学取得的进步,培养孩子自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加强拓展学习。

可以鼓励孩子上网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教育,就像是陪一个人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肩并肩一起努力。

疫情的危机,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机。

除了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

三、返岗后每天

6个“一分钟”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3月到了,全国大多数企业已陆续复工了一段时间。

毕竟, 陪伴孩子的精髓不是时长,而是时效!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 一分钟倾听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不要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他还不懂”。

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

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什么都懂!

▼ 一分钟示爱

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

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他。

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

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自由和尊重。

▼ 一分钟参与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 情感 交流。

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

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

▼ 一分钟赞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闻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师傅修表。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

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 一分钟鼓励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

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时,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

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一分钟矫正

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

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

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不敢抬头。

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迟疑的接过糖。

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

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

天底下没有哪个孩子能随随便便成功,坚持每天6个“一分钟”,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疫情过后,当你又忙碌起来时,记得无论多么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在孩子身旁,伴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等他长大了,他会远走高飞,他会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再想和他多说几句话都很难。

所以,请珍惜孩子陪在身边的每一天!

孩子的世界干净纯粹,他需要的,仅仅只是18年里一天天的陪伴和鼓励。

那些来自父母的爱,是他跌倒时重新站起的勇气,带着这些爱上路,孩子的脚步会充满力量。

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子女失败的缺憾。

那些落下的工作,你还可能通过加班赶工补回来;而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却会变成最深的遗憾,让你悔不当初,却又无力追回。

本文标题: 教育好自已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读后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你最重要的事业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06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丛林探索与探秘的读后感(丛林故事读后感)在月光下跳舞的读后感100字(《在月光下跳舞》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