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

发布时间: 2023-10-07 00:0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什么是所有权》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什么是所有权》(蒲鲁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

如何评价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

《什么是所有权》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什么是所有权》(蒲鲁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i3NejO83BPAO4F9SYmgcg

提取码:b92d

书名:什么是所有权

作者:蒲鲁东

译者:孙署冰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63-6

页数:4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奠基人之一,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的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创作的一本政治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840年。在本书中,蒲鲁东借用法国大革命时期布里索的名言(即“财产就是盗窃”),提出了“所有权就是盗窃”的论断。作者主要从法权观点出发,对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进行尖锐的批判。蒲鲁东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享受自己的劳动产品,但是地主和资本家却以地租和利息的办法,掠夺了劳动者的一部分产品,这实际上是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盗窃行径。但是在本书中,蒲鲁东也极力主张小资产阶级私有财产,认为它是消灭资本主义祸害的条件。本书出版后在法国轰动一时,使作者获得极大的社会声誉,并奠定了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 Pierre Joseph Proudhon

1809~1865

法国政论家和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奠基人之一。1809年1月15曰出生于贝桑松一个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家境贫苦,刻苦自学,曾在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后与人合伙开办小印刷厂。

1837年发表《论通用文法》一书,获贝桑松大学奖金,并迁居巴黎,从事著述活动。1840年发表《什么是财产?或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财产就是盗窃”的论点,蜚声于世。该书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大私有制,认为可以通过保护小私有制摆脱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

1846年5月5曰,K.马克思邀请他参加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担任巴黎小组通讯员。他回信拒绝,指责共产主义学说是“教条主义”。同年发表《贫困的哲学》,企图以政治经济学来论证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反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发生以后,开始从事实际的社会改革活动,曾任《人民代表》报和《人民之声》报主编,被选为国民制宪议会议员。1849年因著文反对查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捕入狱,被判3年徒刑和3000法郎罚款。在狱中写成《社会问题的解决》、《一个革命家的自白》、《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1852年获释。1858年在《论革命与教会的正义》一书中激烈抨击天主教会,在再次被捕威胁下流亡比利时。先后发表《战争与和平》和《税收理论》。1862年遇赦返国,继续宣扬无政府改良主义思想。1865年1月19曰去世。

蒲鲁东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 ,他首先使用安那其(Anarchy)一词表述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他否认一切国家和权威,认为它们维护剥削,扼杀自由。他反对政党,反对工人阶级从事政治斗争,认为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社会改革。他的无政府主义与改良主义合成一体,提出一个所谓“互助主义”的救世良方。主张生产者根据自愿原则,通过订立契约进行互助合作,彼此“等价交换”各自的产品。这种空想的互助主义方案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小私有制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形成生产者之间“永恒的公平”,防止他们遭受破产的厄运,使小私有制永世长存。

莱茵河的黄金的故事内容

阿尔贝里希:一个侏儒,盗走了魔金 。
沃旦:神王
洛格:书报检查官
弗里雅:爱神,沃旦的妹妹
法夫内,法索尔特:两个巨人 第一场
大幕开启,我们看到的是莱茵河底。舞台上很昏暗,有三个少女无拘无束地玩耍。她们是莱茵的仙女。
从“自然”的动机进入到这里是很顺理成章的。她们的父亲是象征自然的莱茵河,莱茵的仙女们则是符合天性的人。她们是《莱茵的黄金》最先出场的人物,也是《神界的黄昏》最后收场的人物。在莱茵仙女的歌声中甚至已经开始孕育着以后将会出现的动机。在写作《莱茵的黄金》时,瓦格纳可能还没有准备此后再使用它们,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之中,他肯定会下意识地受到已经创作完的部分的影响。
起初,人总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只是到后来分成了阶级,一切才发生了变化。现在,一个代表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尼伯龙人的首领阿尔伯利希。尼伯龙人长年在地下打铁,终日不见阳光,工作是他们的全部。沃坦的矛尖、多纳的锤子、弗莱娅的项链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产物。他们创造了几乎全部社会财富。这样的人当然从未象莱茵的仙女们那样享受过真正的快乐。他见到这些少女们能有什么想法呢?冲上去,进入她们的圈子,和她们谈恋爱,这就是阿尔伯利希的第一个念头。不能说他有什么不对。
莱茵的仙女们并不了解阿尔伯利希,就象阿尔伯利希不了解莱茵的仙女们一样。她们想的就是取笑他,假装喜欢他,然后再讥笑他。阿尔伯利希终于明白他的处境,唱道:“不幸啊!”。这个动机可以称作“失望”的动机。
这个由两个音组成的动机是全剧发展得最充分的动机之一,我们以后会不断见到它。他试图用蛮力捉住仙女们,乐队中出现了代表尼伯龙人的节奏,这是阿尔伯利希徒劳的努力。
在小提琴的伴奏下,圆号吹出一个优美的新动机,和开头“自然”的动机一样,它也是由一个大三和弦生成的。
阳光射入河底,照亮了莱茵的黄金。为描写黄金逐渐放出光辉的情景,瓦格纳使用了精巧的配器。一开始是12把小提琴演奏伴奏音型,然后每2小节增加4把小提琴,逐渐增加到全部32把小提琴。“黄金”的动机第1遍用1只圆号,然后2只,3只,最后用音色更嘹亮的小号演奏。仙女们向黄金欢呼,赞美这世间最美的事物。小提琴快速的进行和在序奏里一样,代表了莱茵河水,欢呼声的前半部分(“Rheingold!”)那两个音和阿尔伯利希“失望”动机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大二度,一个是小二度。
阿尔伯利希无法想像这么一个玩具,有什么理由让莱茵仙女们如此欢呼,直到薇尔根德告诉他:任谁用这黄金造成一枚指环,他便拥有世上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指环动机的前兆出现在薇尔根德的歌声中,这动机的特征在于开头连续3个相隔三度的下行,4个音构成了一个减七和弦。此时还没有真实的指环,因此这里出现的动机只是一个前兆。
音乐突然从E大调转到c小调,沃格林德唱出“弃爱”的动机。“只有放弃爱情的力量,只有摈斥爱情的欢乐”,才能造出指环。原文歌词对仗严格,Minne和Liebe(爱情)两个词特别被置于这动机上的最高音。所有的悲剧都由“弃爱”引起。由于弃爱,凡人的眼光便为叔本华常讲的“摩耶之幕”所遮盖。
阿尔伯利希突然发现他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需要做的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拿到黄金并造出指环。“河水作证:我诅咒爱情!”。爱情(“Liebe!”)这个词用一个可怕的七度唱出。
利用抢劫,阿尔伯利希开始进行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他一把就抢走了黄金,没有武力作后盾,莱茵仙女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接着,舞台被雾气笼罩,莱茵仙女和阿尔伯利希都消失了。过场音乐奏出的是“弃爱”和“指环”的动机。随着雾气的消散,舞台上越来越亮,我们从莱茵河底来到了神们所在的山顶。
第二场
“指环”的动机建立在小调上。突然,这动机变成大调,圆号变成了大号,节奏稍作变化。它异常庄严,美丽。背景的节奏显出不可抗拒的威严。是的,这是神们的新居——瓦尔哈拉天宫。无论在哪个时代,一座辉煌的建筑都是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象征。独眼的神王沃坦和他的夫人弗瑞卡还在睡梦中时,巨人们为他们完成了这项事业。另外还有两个出现较少的动机也代表瓦尔哈拉,其中一个与“Rheingold!”欢呼动机有联系,另一个由沃坦唱出并由小号伴奏。
弗瑞卡提醒沃坦,这新居是要付出代价的。商定的契约必须执行。在低音区的音阶下行就是“契约”的动机。沃坦对弗瑞卡的态度很不以为然。别忘了,当初你弗瑞卡不也盼着有一座象瓦尔哈拉这样的新居吗?虽然弗瑞卡并不需要一座统治其他人的宫殿,但她想让瓦尔哈拉成为夫君时刻惦念的家,这样沃坦就不会有离开她的念头了。这是女人的幻想,当然可能永远只是幻想。
为了获得瓦尔哈拉,神们必须把弗莱娅——代表青春和爱情的女神,也是弗瑞卡的妹妹——交给巨人们作为对价。神界和人间都有交易的规则。事前双方的合意加上对价就构成契约或合同的基础,至于弗莱娅是否可以被当成对价去交换则没有必要考虑。现在,弗莱娅跑过来了。
两个巨人,法索尔特和法夫纳提着大棒走上台来,他们已经完成了属于他们应尽的义务,现在来要求合同上属于他们的权利。从代表巨人的动机就听得出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动机虽然气势凌人,却不过由两个音组成。
法索尔特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他们和神之间的关系。如果沃坦想违反合同,他们就将停止和沃坦之间的游戏。从契约的动机引申出合同的动机。
法夫纳倒是看出对付想违约的沃坦更现实的办法。他指出弗莱娅对神们的价值所在:弗莱娅的“金色苹果”维持着神们的青春。圆号的伴奏给法夫纳的叙述蒙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弗莱娅的呼救招来了另外两个神:多纳(Donner在德语里就是“打雷”的意思)和弗洛(Froh意为“快乐”)。弗洛出场时的动机是由弗莱娅的“金苹果”动机变来的。
这两个家伙根本不了解神们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居然准备动手和巨人们干一仗,直接用武力解决问题。沃坦伸出他的长矛,挡在多纳的铁锤与巨人们的大棒之间:“住手,你这个粗人!”
4只长号的齐奏充分显示了沃坦手中长矛的威力。我们现在明白了,契约是靠沃坦的长矛来保证的。这个下行音阶动机不仅代表契约,也代表长矛,同时也是沃坦的意志(从叔本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
沃坦全部的希望所在,火神娄格终于出现了。有好几个性格相近的的动机代表娄格,除了一个是快速的半音阶外,其余各动机也都以半音进行为特点。
当初沃坦用一只眼睛的代价换来三样事物:用Weltesche(《神界的黄昏》开头那棵“生命之树”)上的一根枝干作成的长矛,代表法律的弗瑞卡成为他的妻子,聪明的娄格听从他的指挥。娄格曾答应帮助沃坦获得瓦尔哈拉而不必交出弗莱娅。著名的剧作家肖伯纳曾说娄格实际上就是“谎言”。
在北欧神话里,娄格是最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骑墙派”。一方面,他不得不为神们效力,另一方面,他总是联合神们的对手一起给神们制造麻烦。他现在也没忘了给他的上司沃坦搞点儿小动作。他首先证明,巨人们是绝对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瓦尔哈拉的建筑质量无可挑剔。然后再问沃坦:我怎么能许诺你世上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呢?这件东西就是弗莱娅的替代物。娄格说他没见过有什么东西能让人愿意放弃“女性的美丽和可爱”。
“放弃”、“屈从”的动机也是下行音阶。娄格话锋一转,讲起了阿尔伯利希和莱茵仙女们之间刚发生的事情。莱茵仙女们求沃坦主持正义,从侏儒手中夺回黄金。我们从乐队中听到了莱茵仙女们的哀叹。
等到娄格说出黄金铸成的指环有如此威力时,所有人都动心了。他们害怕阿尔伯利希会威胁到他们的处境,又都想自己拿到指环。怎么办?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在他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已经替娄格说出来了:“所有权就是盗窃!”
娄格不愧是阴谋家,他这一大套话,就是要巨人们自己说出要如何才能放弃弗莱娅。法夫纳这个现实主义者觉得,要是有了指环,还怕得不到弗莱娅的青春和美貌吗?他向沃坦提出,指环可以替代弗莱娅,但是,一手钱,一手货,至于如何拿到指环是沃坦的事。说完,巨人们不由分说,把弗莱娅带走了。
小提琴的震音刻划出一片愁云惨雾的情景,舞台上也蒙上一层薄雾。神们太脆弱了。他们失去了弗莱娅的金色苹果,就失去了青春和力量。只有娄格,这个“谎言”的代表,可以不依靠物质基础而存在。“金色苹果”的动机变成小调,也许是巧合,这个变化使人想到了“弃爱”的动机。
只有失去的东西,才觉出它的宝贵。沃坦为了保住弗莱娅,终于决定和娄格一起去找阿尔伯利希,无论如何要拿到指环。舞台再次被雾气遮盖,沃坦和娄格从山顶下到尼伯龙人的黑暗洞穴。18个铁砧敲出吵闹的节奏,使我们觉得来到了机器时代的工厂,尼伯龙人在不停息的工作。
第三场
阿尔伯利希成了恩格斯在《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写的工厂主。他在逼他的弟弟迷魅交出一件神奇的宝物——用莱茵的黄金制成的“隐身盔”。迷魅的打铁手艺比阿尔伯利希高得多,可是他生产的产品必须交给阿尔伯利希。这就是(尼伯龙)人剥削人的情景。迷魅的惨叫仍然是那两个音组成的“不幸”动机。
这“隐身盔”可以让戴上他的人随心所欲地变形或消失。现在,踌躇满志的阿尔伯利希可以逼迫他的工人们为他创造财富而不必有任何担心。此时的情形颇象股票市场,中小股民们在股市上投资,但看不见是谁最后掠夺了他们的血汗钱。“隐身盔”的动机由“Rheingold!”发展而来,并用4只或6只加弱音器的圆号演奏。
沃坦和娄格看到了可怜的迷魅,娄格这个滑头居然表示要帮迷魅脱离苦海。迷魅则叙述了他们的首领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迷魅唱“谁能帮助我啊?”时,乐队使用了两只相隔三度的大管,我们将在《齐格弗里德》的开头再次听到这两只大管。
看看阿尔伯利希是如何用鞭子压迫他的工人吧。想偷懒?没门!指环的威力是无穷的。“Rheingold!”的欢呼变成了奴役他人的咒语。瓦格纳要求在吊镲上使用定音鼓槌滚奏,被理查·斯特劳斯称为“奇迹般的效果”。
娄格又变成了阿尔伯利希的朋友,阿尔伯利希向他展示了那不断增加的财富。“财富”的动机出现在乐队伴奏里,这动机实际上就是“指环”动机的后三个音。
沃坦不明白,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洞穴里,阿尔伯利希要这么多金银财宝有什么用。阿尔伯利希毫不掩饰他的得意:“我要靠黄金的力量让你们这些神们全部就范!”沃坦听了,禁不住就要发作。还是娄格有办法。他问阿尔伯利希有什么办法保证他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这个侏儒根本想不到他正在进入一个圈套。他的自以为是将使他付出代价。那个看上去永远不会倒塌的瓦尔哈拉宫的动机经过变形,成了“自以为是”的动机。
阿尔伯利希得意洋洋的拿出隐身盔(用莱茵河底黄金铸成--修补地球内外注),准备给客人们当场表演一下。这隐身盔确实不坏,侏儒转眼就变成一条巨龙。两只尼伯龙大号加上一只倍低音大号发出的音响令人毛骨悚然。
娄格一边给阿尔伯利希戴高帽,一边说他还想看看小东西。阿尔伯利希立刻又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沃坦和娄格抓住机遇,趁阿尔伯利希不备,把他绑架并带回了神们居住的山上。
第四场
掠夺已经完成,舞台上又变得明亮起来。对沃坦来说,剩下的事情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办。阿尔伯利希要想自由,必须交赎金。强盗遇上了贼爷爷,投降是他唯一的出路。他用指环命令尼伯龙人把财宝都堆积在沃坦的面前,拿在娄格手中的隐身盔当然也成了赎金的一部分。此时,阿尔伯利希还希望留下指环,只要有指环,一切都能从头再来。娄格装傻,问沃坦:“我能放他了吗?”
“把指环留下!”沃坦命令道,“那指环是你的吗?你这不要脸的矮子!你竟然把从莱茵河底抢来的东西称作你自己的。”神王最后干脆一把从猎物手上抢下指环,戴在自己手上。长矛的动机出现在低音弦乐部,这就是武力,只不过使用时得有借口。
可怜的阿尔伯利希,为了这指环已发誓弃绝爱情,现在他除了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仇恨之外一无所有。这“仇恨”的动机是一个不协和的减三和弦,圆号的人工阻塞音使这个和弦更加刺耳。
阿尔伯利希还要再送给指环的新主人一项祝福。在滚奏定音鼓声中。他唱出“诅咒”的动机:“我用诅咒获得指环,愿指环也被诅咒。”这个动机的开头也是“指环”动机开头的四个音,只不过由下行变成了上行。
因为弗莱娅的出现,音乐变成了明朗的C大调。她被巨人们带回来换取赎金。法索尔特要求财宝必须堆积到完全遮住弗莱娅的身影,因为金钱是对他失去弗莱娅的唯一补偿。娄格、多纳和弗洛赶紧把阿尔伯利希的赎金堆起来,原先的合同终于被履行了。但是弗莱娅的身材高了点儿,眼睛亮了点儿,从阿尔伯利希那勒索来的财宝总是遮不全她的身影。沃坦下令用隐身盔遮住弗莱娅的头发,可是她的眼睛只能靠沃坦手上的指环才能遮住。但沃坦,这被权欲充满内心的神王,坚决不放弃指环。
一个女神突然出现,警告沃坦务必放弃指环。她自称是能看穿过去未来的万物之母艾尔达。这动机实际上是序幕中“自然”动机的小调形式。她的三个女儿(诺恩女神)每晚向沃坦通报艾尔达所见之事。艾尔达提到诺恩女神时,乐队中又出现了“自然”的动机,这个动机到《神界的黄昏》的序幕里稍作变形,就成了诺恩女神的动机。
艾尔达唱道:“所有存在的都要结束。神界也有黄昏。”瓦格纳对动机的设计使人叹服。小提琴和中提琴先奏出上行的艾尔达的动机(略有变化),在最高处突然又变成镜像下行——“众神的黄昏”动机。
艾尔达消失了,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恐惧之感袭上沃坦心头。他犹豫了一下,摘下指环,扔到那堆财宝上:“拿去这指环吧!”
指环的诅咒立刻在巨人们身上应验了。现实主义者法夫纳在二人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他一下子把法索尔特打倒在地,独自占有了全部财宝和指环。仍然是在定音鼓的滚奏声中,诅咒的动机用三只长号齐奏。沃坦在惊诧的同时暗自庆幸自己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众神们终于合法地拥有了他们的新居。多纳唱出他自己的动机。
乌云被聚拢。随着多纳一声锤击,暴风雨冲散了笼罩在远处的雾气,一道彩虹通向天边的瓦尔哈拉宫。神们将从彩虹上走过,进入瓦尔哈拉。也只有瓦格纳这样的天才才会有这样的舞台和音乐想象力。他为了描绘绚烂的彩虹,将小提琴分成8个声部并动用了6架竖琴,以至于使总谱超过了40行,给乐谱的出版印刷都带来了难题。
瓦尔哈拉也可能真象艾尔达所说的,将要结束。自负的沃坦头脑中有了新计划。小号吹出一个新动机,这是英雄的武器--“Notung”宝剑。
众神们走在彩虹桥上时,莱茵的仙女们在河底发出她们的控诉。娄格又奉命当上了书报检察官。随着神们进入瓦尔哈拉,幕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c-9lLKuiNlxWGuXz9evmw

提取码:z9vk
睡前故事莱茵河的黄金,莱茵河底有莱茵女仙守卫之魔金,取以铸成指环,即可统治世界,但其人必须事先弃绝爱情。尼伯龙根株儒阿尔贝里希受到女仙的悠意嘲弄,得不到她们的爱情,愤而宣誓弃绝爱情,夺得魔金,铸成指环,成为世界之主。神王沃旦命巨人法索尔特与法夫内建造瓦尔哈拉宫殿,以供诸神居住,并允以爱之女神弗里雅为报酬。宫殿建成,巨人索酬,神王悔约,答应以尼伯龙根指环代替弗里雅。沃旦来到尼伯龙根洞穴,用计迫使阿尔贝里希交出指环。阿尔贝里希咀咒得到指环的人必得灾祸。果然,巨人得到指环后厮杀起来,法夫内杀死法索尔特。

什么是所有权

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最为重要的物权形式。所有权是最重要的物权与财产权,它是交易发生的前提,也是交易追求的结果。

 所有权作为一种物权 ,具有物权的一切法律特征,即其客体总是物;其权利主体(所有人)总是特定的。

而义务主体总是不特定的,包括所有人以外的一切人;所有人无需他人的积极协助就能实现其权利,义务主体的义务则是不干涉所有人行使其权利;所有权还有追及效力,一般地说,所有物无论流落至何人手中,所有人都可追及主张其权利。

这使所有权同债权、知识产权等区别开来。所有权是最主要的基本的物权。在物权中,所有权是自物权、主物权,又是唯一完全的物权,这使得所有权同其他物权区别开来。

终产者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

“社会成员在他一生中无时无刻不欠着债,他到死的时候也不能全部清偿,他怎么能有私蓄呢?”

贫困现象是和人口无关的。 (P238)只要所有权没有消灭,人口无论缩减到怎样一个数量,永远是而且必然是过剩的。所有权的残暴只有它们的荒谬堪与媲美。(P236)我们杀死的穷人愈多,在比例上新添的穷人就愈多。(P242)在使各民族动荡不安的许多隐秘的原因中,没有再比无产阶级反对所有权的周期性爆发更加有力、更加经常、更加容易辨认了。 社会的衰颓和灭亡是由所有权所具有的积累力量造成的。 (P283-284)因为它的积累力量是无限的,并且这种力量只能施展在一些有限的数量上。(P251)

《什么是所有权》是无政府主义历史上的一本奇书——少有的仅凭目录便可概括全文的开门见山之作,好斗的文风中充满了怪论,正如作者本人所注明的:“这本著作所采用的方法”是“一次革命的想法”。而这部初版仅印刷了两百册的作品为作者带来的后果却是:学院的恐吓、法院的起诉,以及又一段穷困潦倒的学术生活。

和那些靠资本市场丰衣足食,甚至直接接受大财团资助的社会主义者不同,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普通工人——普通的出身、普通的收入,以及和所有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出卖劳力的无产者一样,有一份极不稳定的工作。作为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两次被当局通缉,不过是因为博学些罢了。

所有权的根据是 什么? 占用和劳动 ?

如果他能占用,别人就不能占用吗?

如果他能劳动,别人就一定需要吗?

人甚至不是他的官能的所有人。他对它们没有绝对的支配权,他只有使用权;并且他只能按照自然的法则去行使这种权利。(P93) 只有自然是唯一的所有人。

占用既然是一种纯粹的容忍,如果容忍是相互的话(并且它不能不是这样),占有物就会是相等的。(P85)因为人人都有权占用,所以 工资平等是合乎正义的。 (P162)

劳动不过是占用的一千种方式中的一种,人们不能单靠劳动而获得对于一件东西的合法权利。(P426) 劳动者甚至不是他的产品的占有人; 他刚把产品制造出来,社会就声称这是它的东西。(P183-184) 他怎能因为不被他占有的东西而多得报酬呢? 多劳多得,忤逆正义。所有权是劳动的产物。(P120)。

自然资源并非平等分布, 才能的不平等是财富平等的必要条件。 社会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对希望作出牺牲。(P235)为了 培养一个 有才干的 人而支出的费用是这个 有才干的 人应负的债务。 他永久是这笔财产的债务人。(P176-177)有才干的人在把他自身造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的过程中,他是这个工具的共同占有人。他利用这个资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别人的利益。(P178)

社会可以无须乎散文和韵文、音乐和绘画,无需了解月亮和北极星是怎样转动的;但它一天也不能没有 食粮 和 住所 。那个具有天才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一种与他的本性格格不入的劳动,因此就会感觉到他的弱点,愿意过最讨厌的生活。(P179)

财产就是偷盗! 所有权的正义无非强权和诡计,没有强力,它就不能存在下去。对于蒲鲁东来说,不必就所用权下任何定义,因为私蓄的表现确切无疑: 利息,或称收益权 。只存在于由生产定律所规定的极狭小范围之内的收益权, 因占用权而归消灭。 (P213)占用的权利是平等的,它是劳动的前提。把利息根本取消,将是地位平等的出现和所有权的废除。(P251) 自由就是平等,无政府状态,无限的多样性,我们不要害怕把它推进到它的终极。 (P318)

在蒲鲁东对于所有权的批判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这么些文字:

最崇高的智慧必须受财产平等的支配; 这个平等先于这种智慧而存在,并且后者是这个平等的最高成就。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酬报智慧的话,那就是智慧本身。(P173-174)

社会本能和道德感,是他(人)和禽兽所共有的。(P265)

共有“三个级的社会性”(P267-269):

第一级的社会性:判断力,

考虑较高的权利,辨别事的轻重缓急;

第二级的社会性,正义,

承认别人具有一种和我们平等的人格;

第三级的社会性:公道,

平等享受自然财富和劳动产品的权利。

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公道”。

社会性 就是有感情的生物彼此所感到的吸引力; 正义 是带有思考和知识的同一的吸引力。(P271) 爱 是从智慧中产生出来的。(P275)

这些文字无疑具有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我们只需对此得出结论:

这一职责是纯然义务的,因它不仅是为回馈自然对人类的无偿赠与,而且是仅属于拥有对生态的判断力、生态正义,和以此为全体生命伸张生态权利,主持生态公道的最崇高的智慧的最高级的职务——维护地球生命对自然财富和劳动产品平等享受的权利—— 只有在最强大的社会中才有存在的可能。 (P173)人类这种生态圈里的非生产性劳动者就是地球生态的最高成就,是先于智慧而存在的正义的选民。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酬报人类的话,那就是人类的智慧本身。

自古以来,政治经济学就为一种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所充斥,我们至今仍在努力促使它表现出应有的谦卑。即使蒲鲁东先生的政治经济学在人类的面向上糟糕得一塌糊涂,他的思想应这过于超前的愿景,与同时代的其他劳动哲学家早已不再处于同一个维度。可以说,蒲鲁东批判所有权时的无心插柳,填补了无政府主义生命伦理学的空白,若他更进一步,甚或摘得生命伦理、土地伦理和生态伦理历史上的桂冠。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 (P281)

才干享有某些和平等毫不抵触的权利,是合乎正义的,但是不平等的权利也不能让才干获得更高的地位,以著作权(这一权利在本书出版的时代尚未获得法律承认)为例:

蒲鲁东敏锐地觉察到了著作权将导致国家对作者和作品的进一步审查,他还指出:

于是书商成为了控制出版的中介,作者则沦为了著作产业深受剥削的最底层。

【归纳】

蒲鲁东和沃洛夫斯基批判著作权(P446-451):

1,和一切阻碍劳动的占用一样, 绝对的著作权会妨碍到人的活动力并阻塞人类的发展。

2,正如不动产和动产在本质上是与社会相敌对的,同样地, 由于著作权 的缘故,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 也就 永远发生矛盾 。

3,如果没有机器,著作家的权利就等于零, 印刷商和发明家也有需要分一杯羹。

4, 一本书有交换价值, 与其说是由于书中所展示出来的才能,还不如说 是由于社会条件。

5, 书商会联合起来反对著作人。

6,先占人的劳动是由他的继承人接续下去的,而一个 作家的继承人 却 永远不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更改或增添。

所有权被当作天然权利,占用和民法是它的有效基础。但普遍承认不能证明所有权是合乎正义的,它永远不能因时效而取得。劳动也没有使自然财富私有化的固有能力,它导致所有权的平等。 劳动是所有权的动因, 从正义的观点来看, 劳动破坏所有权。

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 因为它想无中生有。因为哪里有所有权,哪里的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高过它的价值。因为有了一定的资本,生产是随劳动而不是随所有权发生变化的。因为它是杀人的行为。因为如果它存在,社会就将自趋灭亡。因为它是暴政的根源。因为在消费它的收益时,它丧失了它们;在把它们存储起来时,它消灭了它们;在把它们用作资本时,它使它们转过来反对生产。 因为它的积累力量是无限的,并且这种力量只能施展在一些有限的数量上。因为它没有反对所有权的力量。 因为它否定平等。

(选编自  “目录”)

(摘自 马克思写给施维泽的信)

终产者,财产、所有制的终结者,并不仅可以是最后的资本家,圣西门、蒲鲁东、巴枯宁、考茨基…这些十九世纪的劳动哲学家,也曾经向往这个角色......

【待续】

如果宗教是子虚乌有,

那就应该由上帝负责;

如果平等是无稽之谈,

不能把错误归罪于我。

——《什么是所有权》

2021/03/29

统治:知识的定律

酷政、暴君,不过是被放置于试验田的种子。统治首先是知识的统治,统治者首先是知识分子。

以下内容,对于已经认识到知识的统治地位的人,在阅读时自然相对平静,但对那些尚未觉察到这点,甚至就历史上对知识分子莫须有的所谓利用叫苦连天的人来说,自是一种煎熬。

(请让无知保护你)

为了读者的身心健康,我建议他们量力而行。

长久以来,一个幽灵,名为“知识”的幽灵,披着“黄金时代”的余晖,行走在大地。那些黑暗中的低语穿透一切敏感的魂灵,刺痛了生命恒久的呼吸。银鞍白马、赵客胡缨 [1] ,“上帝的代言人”手握真理、揭竿而起,将屠刀架上锁链,揭开革命的深渊 [2] ,发动了无数起庄严而肃穆的血祭。

但除了历史循环辩证,他们又带来了什么呢?

他们以为唯自己不做被他们整日唾弃的权威?

他们以为唯自己不使民意成为受摆布的傀儡?

肤浅!而且莫名自信。因这无关他们的意志。

——这就是知识的意志!

拉普拉斯的妖精从诞生之始便在全宇宙开荒,叫人自发地选择立场,播下观念的种子,制造各式系统和载具,成为种种实验的研究对象。每隔一段时间,知识的权威就会被人类这颗卫星所遮蔽,在近地化作代表压迫、奴役、剥削等等酷政的“全知全能之星”。

我们为何讴歌旷世的独裁者和暴君,尤其是在他们喊着某种知识分子建构的口号之时?因为他们恰好在知识的建构——推动自己前进的过程中找着了位置。 知识赋予权威给人类,只为推动自己的演化。 文明史的鼻祖享有七十二则美誉,不断地为自己的课题寻找样本、变量、执行和见证人,在生命的篇章上著述血书。尽管幽灵并不在意坟头撞见的是谁,但那摄魂的哀乐,仍力图使每一个配角都死得其所,每一处背景,都用得其终。千疮百孔的物质世界,成就了愈见丰富的精神世界——这都是知识的算计。

暗星的光芒足叫宇宙无光,却将人的希望从风雪中点亮。是知识向人呈现出超越他感官的世界,又叫人意识到独裁的可能。 最古的独裁者就是第一批觉者 ——归乡的人,那些走出洞穴,因而触及神明、本已无家可归的人——知识的人,得以在主的王国里发现一个选择——成为神的仆从,临摹他的形象,直至天选的使徒在下界降生——讴歌文明的造物主,历史最初的执笔人——效忠名为“乌托邦”的恐怖袭击——帮助一位享尽荣华的屠夫在地上开辟神国,而这信息的源头对人的生存握有绝对的议价权。

永恒不灭独裁的活火,在那灼热之中,月光,亦是日下娑婆。

这地上不乏这么些人,自以为大权在握,却败得落花流水;地上也不乏这么些人,自诩为公平正义,却胜得事与愿违。他们是如此地被动,身受完备不足又自相矛盾的统治。他们就是知识分子。

从知识在这地上大破天荒的那一刻起,知识分子就因与异物的连结而受到社会本能地排斥。但这欲望的集合总是觊觎顶级掠食者的美味,即使是这些边缘化的幼体也逃不过它的吞食。时间是最公平的屠夫。当被满世界狩猎的雏鸟羽翼渐渐丰满,不甘再为奴的知识的代言人,就理所当然地叼起这条眼馋飞鹰的爬虫,一口咬断了它的七寸。余下的肉体则迎来了 知识的统治——从动物人过渡到文化人,逐步摆脱动物性的过程。

知识分子是知识实现统治的介质。他们从冷落中诞生,以至向社会隐去了他们探索的旅程。在知识分子看来,无知的宇宙并非暗淡无光,但作为至高创世者的仆从,他们业已开启新的感知。他们走出了洞穴,闯进了风雪。当他们归来时,奴役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一旦成为专家,人与社会之间就不是驯服的了。 谁敢对他领导并为了说明他的法律的根据而只能向他提出尊重多数的理由的话,谁就将要遭殃;因为少数是迟早会变成多数的。 [4] 独裁确实惹恼了不少人——它造就了这世上最尖锐的矛盾——征服者本可以人畜无害,一门心思专研那些在社会看来高古而空洞的象征,若非时任统治者的知识分子忽略了他们对知识的诉求,又用权力践踏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梦想,那些已经触碰过天空的人,谁又有兴趣染指地上的统治呢?

洞穴外的人要么在风雪中建立新的城邦,要么回到洞穴,在无知的社会面前显示力量的对比。所以别再提什么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了——正是这种泛滥的干涉欲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带领人类的集体走向奴役。 如果知识分子对人的社会还有什么应负的责任,那就是帮助人类制衡知识的统治 :人道的知识团体,应该与社会保持距离。

知识就是技术,它带来强力;知识就是信仰,它带来勇气。当强力和勇气合二为一,知识的人就掌握了权力。这本是知识分子自我解放的权力,可那自由王国风雪大作,终将它导向了奴役。什么样的伊甸园里没有毒蛇?面对动物性的土壤,知识就是繁茂的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其说知识叫人放弃原初,毋宁说这就是主的旨意。

一直以来,人类就在地上建设知识的殿堂。是时候正视知识的统治了。

知识给予人期待,更给人焦虑和绝望。大部分人无需知晓大部分知识。倘若人们不幸了解到知识的真相,他们大概会趁早结束这段费心的旅程,或是在了解到知识磨人的魅力之后暗中观察——这终究会令他们成为最典型的知识分子。

知识使人进步。我却见人失去了那种本真的麻木,叫那外物与自己不再泾渭分明,易受一些零散的词汇所煽动,变得愈发狭隘和偏激。有人说,知识是一把钥匙,让人开启智慧的大门。但那智慧寒风肆掠,不禁叫人扣上教条、裹紧立场。又有人说:“我见知识叫人平和,并不生戾气。”恐怕他们不懂得“量变产生质变”的道理,对历史的认识也寥寥无几。那些心无缚鸡之意的后现代贫血症患者才是被知识分子的历史所真正边缘化的人。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知识分子向来是所有人群中最暴戾的一类。 他们建构知识,组织服务于管控社会的知识团体,再把独裁者、暴君和刽子手,逐一安插进用最“精美”的技法勾勒出的社会秩序。他们规划了历史上大部分的奴役,即使他们自己也常常栽在这些吃人的秩序里。

因为 武装乃是知识分子的天性。

作为知识的介质,知识分子将整个宇宙看作是他们唯一的试验田,尽管宇宙在大多数人眼中显得浩瀚无比。当一些人有了改造世界的计划,另一些人跟着就提出新的课题。确实,起初这1.49亿平方千米的土地足以兼容人类其貌不扬的印记,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世界的现状已经堪称拥挤。于是便有了战争——大规模的械斗爆发在武装到牙齿的知识团体之间,国家的烈怒临在这地上,至于上帝的情绪,已是笔杆间灰飞烟灭的泡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知的反抗是剧烈的,但和知识一样, 无知的反抗并非无知者的反抗。 后者只是在被称作“反智主义”的设计中继续被知识蒙在鼓里。或许反智主义者与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截然相反,其本质依旧是可批量化操作的设计。

知识分子——至高创世者的仆从,在地上承载了最多的神性——直观地体现为生杀的权力。历史上 没什么真才实学的独裁者只是个案 ,纵使光鲜,自以为只手遮天,背后也不过是知识分子的奴隶。其他人则截然不同,他们在下界享有真正的权力——他们就是知识分子。

知识的统治不容动摇,因为正是 知识构成了人的全部社会性。 这使得知识的人对社会的未来具有一种矛盾的影响:一方面,没有知识分子作为载体,知识的神国就无从建立,另一方面,人类的存在只有对知识分子才具有更多的意义。人类需要知识,知识却不需要人类代言,但知识只有在被人类代言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意志。自由的人应当制衡知识的统治,而 要制衡知识的统治,必须通过知识的介质。

人有没有可能脱离知识的统治?

知识的本质是什么?批量化的复制。 只要你的所作所为还有迹可循,你就仍处在知识的统治之中。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那些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卫道士依旧是知识,尤其是被死去的知识分子玩弄在鼓掌中的奴隶。他们活在逝者的影子里,没有自由可言。任何人若想获得解放,从知识或矛盾,或不完备的胃袋中自救,就必然与混沌结下不解之缘,拥抱良知的基础——最纯粹的本性。我们可以设想一种脱离知识统治的人:他们并不否定自己拥有知识,或称知识的有无,他们是不在意的,甚至敢于无知无畏地探索,不断地丰富知识世界,随心随性地穿越其中。他们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捉摸不透、变幻莫测,以至于在行为和思想上都是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若要为他们找一个座右铭——如果他们也流于这种俗套的话,那便是:“大虚无,大自在。”

脚注分割线

[1] (唐)李白.《侠客行》.

[2] [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商务印书馆.P56.

[3] [美]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人民邮电出版社.P34.

[4] [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商务印书馆.P312.

[5] [法]保兰·伊斯马尔.《民主反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24.

结语分割线

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会有意制衡知识的统治,将专家和知识隐藏起来,不同于古代人借用奴隶制笨拙地自欺,新时代的居民懂得 如何优雅地将知识请下神坛:通过不断降低基础设施的使用门槛。 届时,即使是最自以为无知的人在生活中也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

2021/12/18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63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教育法规读后感(教育法规读书笔记)精益管理好书《金矿》读后感(金矿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