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读后感300字(要求: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每个单元一篇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29 04:12: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关于《落日的幻觉》急!急!8年级上册20课《落日的幻觉》,作者资料、每段段意、结构层次和讲的知识,急!,谢谢了!这是一篇说...

落日的幻觉读后感300字(要求: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每个单元一篇读后感)

关于《落日的幻觉》急!急!

8年级上册20课《落日的幻觉》 作者资料、每段段意、结构层次和讲的知识 急! 谢谢了!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二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日落景象。课下自己去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三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读一读,写一写
幻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变化多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落日的幻觉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文章首先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描写之后,用一个过渡段,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第四段以下是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有关折射原理,我们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中《长河落日扁》一文。
最后一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容易观察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察。
2.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练习说明
一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本题通过理清文章的顺序,了解说明文结构安排的一些方法。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不同的密度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各种仪器观察证明
二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日落景象。课下自己去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本题帮助学生了解在说明中恰当使用描写,并引导学生勤于观察。
第二段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有关日落景象的描写,请参照“问题探讨”。
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三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本题是原句与改句的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2.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教学建议
一、可以用有关日出或日落的描写引出本文的教学,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等。也可以用学生学过的一些物理原理,如光线折射、散射等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本文结构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本文的结构顺序。
三、本文所讲的道理有些可能在生物课上已经学过,不妨借此机会将这些道理再温习一下。有些可能还不太懂,也不妨让学生查查资料,互相交流。在弄懂这些道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它们在实际生活、科技发明中都有哪些应用。
四、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积累。
有关资料
一、长河落日扁(李海沧)
我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但是,从来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
前几年,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后来,眼见又得到证实。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大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呢!当然,我们不想以此来奚落王维;改他的佳作也大可不必,诗终究是诗。我们只想用此说明: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选自1980年1月11日《上海科技报》)
二、描写日出的有关片段
(一)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巴金《海上的日出》
(二)
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刘白羽《日出》
(三)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
(四)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
--------------------------------------------------------------------------------
[①]选自《承教小记》(华汉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增订第廿二版)。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②]〔收敛(līǎn)〕收拢,合拢。
[③]〔聒聒(guō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④]〔17年〕不同种类的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不一样,有三年到五年的,最长的是17年。
[⑤]〔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
[⑥]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南海出版公司1989年版)。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⑦]选自《科学与生活》1982年第6期。标点符号略有改动。
[⑧]〔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⑩]〔绮(qǐ)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11]〔瑞利(1842-1919)〕英国物理学家,在声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904获诺贝尔物理奖。
[12]〔衰减〕减弱,减退

作文,游章怀山有感,800字

  章怀山也名九龙山,大巴山深处的一座小山,你不经意就走过了,什么记忆也许都没留下。我一直以为那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座山。
但记忆中的章怀山,却矗立于大巴山的文脉间,如一汪清泉,从盛唐时代流淌过来,今天还汹涌地流淌。我曾在记忆中的章怀山萦绕了很多年!
  是在盛唐时候吧,一个衣冠博带的读书人,懦懦弱弱地从秦岭下来,径直来到巴州。章怀山的一个石崖下,巴州郡守早早地搭建起一座青瓦房。山崖下两丈长的一个峭壁下,这两间小屋孤倚百仞石壁,面对着东方翠微的晨曦。
  山民奇怪地看着那读书人进了屋子。后来,有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于是,常常听见读书人在晨曦中朗诵《南华经》。每天傍晚,读书人还登上石崖西望,远方是残血般的落日。或许他实在很想看落日,可落日的西边石壁却多了份风雨,郡守只能把小屋建在东边。落日里的那一缕长衫,在石梁上飞舞。
  大巴山原来是巴人的世界,从南朝开始就有不断的义民躁动,飞掠的马蹄声曾经是巴蜀不断的阴霾。强悍的巴人也容不下这个懦懦的读书人,于是公推了最强悍的人攀上那条石梁,沿着石壁爬到那坐小屋前。山下的人等着看就要上演的好戏。但风景依然如画,夕烟升起来了,强人却没有下来。人们急忙把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强人的妻子,这巴山妹娃子便在夜晚里对着那石壁小屋呼喊她丈夫的名字。
  夜色匆匆里,强人终于下来了。走到妻子面前,轻轻地对妻子说:“你回去吧,找个人嫁了吧!我要追随先生了!”先生?先生是谁?山民还没想起来时,那个年轻人却站到了他们面前。那个年轻人从此成了大巴山的传说,巴山十三飞鹰也放弃了漂泊,在章怀山的松林坡隐居下来。后来道士也从小屋走了出来,在虎跳岩下设置了一座书院,教授附近的小孩子们读书。
  佛道儒墨经诗书射,开始成了大巴山的清泉,冲洗着这恣意汪洋的山海。从成都传来了蚕桑丝织技术,从西安送来了手写的诗书卷册,章怀山开始成了大巴山的福地。只有那年轻人似乎不在这快乐的人群里,他还在晨曦中一遍遍念那本《南华经》,他还在日落的石梁上西望。
  一天,一个官员坐着轿子来了,吃力地爬上石崖。人们看见读书人跪下了,然后磕头,然后听见读书人的笑声。从那天开始,读书人就消失了,有人说去了巴州城,有人说到了皇都。直到三年后,人们听说年轻人死了,随他去的有那饱读诗书的道士,还有那个巴州郡的强人,还有巴山十三飞鹰。随着年轻人死去的有七十二人众,正好与章怀山七十二洞相称。
  年轻人是当朝太子,死后被当朝赐号为“贤”,人叫李贤,字章怀。十年后的这个消息足可以泯灭任何记忆,大巴山人就把年轻人的字拿来,给了这原来不名的山头命了名字。人们说,章怀山造化了七十二洞,洞洞有读书人的忠魂。
  在高考后的一天,我踩着盛唐的史迹,回忆着那个永恒的传说,登上了章怀山的石壁。那石壁下的小屋,已经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太子崖”。零落的小屋不该是盛唐的了,原本险恶的山路也被历史踩出了一条便道。千年的传说,足可以横断任何艰险。
  但爬上太子崖依然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崎岖的山路上不时有虫蛇出没,松林坡呼啸着阵阵松涛,从山脚恣意漫卷而上,山野里迸发着松浪。帖着石崖走过一里山道时,才发现自己居然对传说如此虔诚。
  传说不是正史,已经无可考证,但对大巴山来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幻觉。还有个叫“太子数山”的传说:传说章怀山太子崖里有一口石井,石井里有金娃娃推磨,每推一转就有不少的金块掉下来,在磨石旁边有桌椅,桌椅上有一本天书。追随章怀的道士说,如果在七七节鸡叫前能数够一百座山,这茫茫山海就能幻化成平地,就可以去看石井里的天书。那时太子就能正式登基,以巴州为都号令天下。传说在“七七”的夜晚,太子就着月色数了一整夜,却始终只有九十九座山。直到鸡鸣十分,最后一座山始终没有找到。太子长叹一声,放弃了自己的努力,直到回答石崖后,才发现自己忘记了数章怀山。太子在数山之后不久,就接到当朝的毒酒,在万般无奈下,太子饮鸩而去。
  我端坐在太子石桌前,想着这凄婉的传说,眼前是层峦叠嶂的山海,恍惚是波涛汹涌的巨浪,在山一样的海洋里翻滚。巴州有太子读书处不下十处,处处均有悲情传说,千百年依然传诵。也许在巴州人的心灵深处,还在缅怀着那善良亲和的太子。在这恣肆汪洋的山海中,那缕灿烂的夕照是否还留在太子的记忆里呢?
  在我踏上北行的列车,横贯祖国神州大地时,我以为我才真正触摸到了章怀的心。在那懦弱惶恐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一颗忠魂啊!
  我想太子是懦弱而忠勇的化身,有注释《后汉书》讽谏朝政的勇气,却无举旗以罪天下的雄心。刘邦从汉中出发以取天下,其实巴中的地势甚于汉中,何况还有秦岭的天然屏障。大巴山层峦叠嶂的山海,是王圣天下的绝好堡垒,以章怀的仁义之行和太子旧号,举旗以令天下并非难事。但太子却手捧《南华》,给大巴山留下一个怯懦的传说。
  不知是否因为太子,大巴山自盛唐以来文风鼎盛,以蛮蒙而著名的巴人,似乎有唐以来渐无踪影。在小城巴州却有三五个书院,矗立于山水之间。曾经受惠于盛唐的文风,仍聚于书院而教诲载道,造就了代代巴山栋梁。如今在大巴山深处,不时还能看见“太子庙”、“读书洞”。这一座座山野里的庙宇洞台,似乎是山海里的明珠,点缀着每个孩童读书时代的记忆。
  穷山不以身忘国,但有血肉践忠魂。巴山千年不竭的救国思想可以为证,蛮荒的巴人因章怀来了,放下了自保其族的彪捍,逐渐融入了华夏大地的怀抱。章怀山不远处是琳琅山,琳琅山下的马鞍镇上,朱德元帅从这里走出;离章怀山不远的西塔山下,晏阳初先生从这里出发,先后在河北、山东,后来在世界推行平民教育。当红四方面军抵达巴中后,有近百万山民加入到救国的大道。
  在我潦倒困顿时,在我得意欢歌时,我总会想起章怀山的巍峨!在那山海的巍峨中,还有那个忧郁的美少年,用眼睛直直地看着我!

帕格尼尼音乐会海涅读后感一

如下是 海涅《佛罗伦萨之夜》中关于帕格尼尼的描写:
很遗憾,李赛尔作的那幅小画眼下已不在我手边,要在的话,您对帕格尼尼的外貌也许就会有所了解了。他那副尊容实在是古怪,与其说属于这阳光灿烂的人士,还不如说属于那弥漫着硫磺臭味儿的阴间,所以只能用浓黑的线条,虚虚几笔描摹出来。
“说实话,是魔鬼把着我的手在画哩!”那位聋画家对我说。说这话时,他和我一块儿站在汉堡阿斯特河畔的一座凉亭前面,正好是帕格尼尼将在城里举行首次演奏会那天。“真的,朋友,”他接着说,“世人讲的一切有关他的故事,都千真万确;他把自己抵押给了魔鬼,连肉体带灵魂,为的就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为的是能拉琴赚大钱,但首先却为了能从苦役船上逃下来;在这该死的苦役船上,他已受了许多年的熬煎啦。因为,听我讲,朋友,他在卢卡城当乐队指挥使时,爱上了一名歌剧皇后,可后来,由于跟一个小青年争风吃醋,没准儿戴了绿头巾吧,一气之下便把他那不忠实的阿玛塔杀啦,自己也就上了苦役船。末了儿,他据说是把自己抵押给了魔鬼,为了能逃脱苦刑,为了能成为最杰出的提琴家,为了今晚能从咱们每人口袋里诈去两块银元......瞧哟!上帝保佑!您瞧,他不是正好从那边来了么,还带着他那个神秘的仆人!”
来人果然是帕格尼尼。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外套,长的几乎跟脚背一般齐,使他的身材显得高挑挑的。他满头黑色的卷发,乱纷纷的披散在两间之上,给他死尸般苍白的面孔嵌上了一个黑框。在这张面孔上,苦闷、天才以及地域都刻下了不可弄灭的印记。在他身边,一蹦一跳的走着个小矮人儿,神态悠闲,打扮滑稽:一张布满皱纹红彤彤的脸儿,浅灰色外套上铜纽扣亮晶晶的,一边走一边向四周嬉皮笑脸,点头哈腰,时不时又仰起头去惶恐不安的瞅一瞅他的主人;他主人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若有所思的走在他旁边。瞧着他们俩,使人不由的想起雷契(1)那张浮士德与华格纳在莱比锡郊外散步的插图来。关于眼前这两位,聋画家做了惊人的说明,并特别要我注意帕格尼尼那跨得很慢很开的步子。
“不是吗,”他说,“他那两条腿中间好像还带着铁枷似的?他已经习惯这么走道儿,一辈子也甭想改过来啦。您再瞧,当他的仆人问这问那,问的他不耐烦的时候,他是以何等轻蔑的目光在俯视着他呵。可他又离不开这个随从,一张血写的契约,把他们俩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了;而这仆人不是别人,正是魔鬼本身。老百姓不明真相,都知道他是汉诺威(2)的喜剧和轶事作家哈里斯,帕格尼尼在旅途中带上他,让他帮着料理开音乐会的事务。其实呢,魔鬼只是借用乔治.哈里斯先生的肉体,把这个可怜人的可怜的灵魂连同其他破烂儿,都一股脑锁在了他汉诺威家中的一口木箱里,一直要等待魔鬼再把躯壳还给他,他的灵魂才能出来。这以后,魔鬼兴许会换上一副更体面的摸样,也就是说变成一条黑狗(3),陪着他主人帕格尼尼继续漫游世界。”
要说这会儿还在大白天,我看见帕格尼尼从汉堡处女大街的绿树下走来,心中已感到神秘可怕的话,那么到了晚上,踏着怪诞离奇的形象,就更使我惊诧骇异了。
音乐会在汉堡喜剧院举行,爱好艺术的公众提早便把剧场挤得满满的,我好不容易才在乐池旁边抢到了个座位。尽管那天是收发邮件的日子,我仍在头等包厢中看见了汉堡整个有教养的商业界、银行家和其他百万富翁的奥林匹斯(4),咖啡大王、食糖大王以及他们胖胖的王后,还有汪德拉姆的朱诺和德雷克瓦尔的阿芙洛狄特(5),全都济济一堂。大厅中一派宗教肃穆气氛。人人眼睛盯着舞台,个个耳朵竖着倾听。我邻座是一位上了年岁的皮货经纪人,他先生也把塞在耳朵里的脏棉球掏出来,以便把花了他两个银元门票钱的宝贵声音尽可能多的吸收进去。等了很久,终于在舞台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人影,那模样看上去恰似刚从地狱里逃出来的。他就是穿上了黑礼服的帕格尼尼。你瞧他那可怕的黑燕尾服和黑坎肩,恐怕只有按照冥府女王宫中规定的样式才剪裁得出来。再说套在两根瘦腿上那条黑裤子,也是要垮不垮,荡来荡去的。他一手提着琴,一手握着弓,不住的朝着观众行者鞠躬礼,琴和弓几乎拖到地板上,他的胳膊就越发显得长。他鞠躬时身子差点弯成了直角,显示出木头似的僵硬,且带上一股子野兽般的狂劲儿,真个叫人忍俊不禁。然而,他那在舞台的强光下变得更加惨白的面孔,却流露出某种哀哀求告的表情,某种白痴似的卑怯神气,使我们心中对他产生强烈的同情,把笑的欲望完全压了下去。
他那么个鞠躬法,是跟一部机器学的呢,还是跟一条狗学的呢?他那哀哀求告的目光,是表现着一个病笃者的绝望呢,还是隐藏着一个狡猾吝啬鬼的讥诮呢?他究竟是一个活人,眼看自己即将告别人世,因此像一个垂死的角斗士似的,想以自己身体最后的抽缩痉挛,在艺术的角斗场上来取悦观众呢;或者他只是一个死鬼,一具才从墓穴里爬出来的手指小提琴的僵尸?这僵尸纵然不如人们传说的那样,能吸尽我们心中的鲜血,却可以吸取我们口袋里的钱币。
在帕格尼尼对着观众一鞠躬再鞠躬之际,这样一些问题便不停的翻腾在我的脑海里。可谁想到,一当大师把他那琴往额骨地下一夹,这种种想法便烟消云散了。至于说到我本人,各位都知道我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视力,一中听见任何声音同时并看见相应形象的奇异禀赋。所以,帕格尼尼每拉一弓,我眼前都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和景象,仿佛他用一种有声象形文字,向我讲述无数惊人的故事,仿佛他在为我演出五彩皮影戏,而在每出戏中,他都拉着提琴,担任戏中主角。在他拉第一弓时,他周围的布景就变了。转眼间,他站在了一间明亮的屋子里,面前立着谱架。屋里陈设显得凌乱而有趣,家具一律为矫饰的蓬巴杜款式(6):满屋是小镜子,镀金的爱神塑像,中国瓷器,胡乱扔着的缎带、花环、白手套,撕碎了的金黄色花边,以及用金银纸做成的假珍珠和假金刚钻等等,总之,在一位歌剧皇后房中能见到的一切,这儿应有尽有。帕格尼尼本身也完全变了样,与刚才比起来是变得好得不能再好了:他穿着紫缎紧身短裤,银绒绣花坎肩,上衣滚着天蓝色绒边,纽扣全都是包了金的;头发精心的裹成了一个个小卷卷儿,把他那年轻红润的脸庞包在中间。他一边拉琴,一边含情脉脉的望着一个站在他谱架旁边的美貌女子,脸上洋溢着柔情蜜意。
是的,我在他旁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小美人儿,一身的古式打扮,白绸裙在髋部以下向外隆起,使腰肢越发显得纤细迷人,扑了粉的头发梳成一个高髻,是圆圆的脸儿更加爽朗俏丽,一双眸子满含秋波,小小的鼻子也不乏魅力,两边脸颊浓施脂粉,还点上了一颗美人痣。她手握一个白纸卷儿,嘴唇不停地翕动,上身卖弄风情的摇来摆去,我终于明白,她是在唱歌呐。可她的歌声我一点儿也听不见;我只能从年轻的帕格尼尼为她伴奏的旋律中,猜出她唱的是什么,以及这歌声在帕格尼尼心中引起了怎样的感受。呵,这旋律是多么的优美啊!只有在春天的黄昏,蔷薇的芳馨使夜莺感到了春天的来临,因而陶醉于对幸福的渴望中时,它才会唱出这样的歌。呵,那又是一种何等甜蜜而令人销魂的幸福啊!只听得琴声袅袅,宛如一对情侣,时而亲吻戏谑,时而追逐奔跑,临了儿便嬉笑着拥抱在一起,融合为一个整体,消失在和谐之中。是的,琴音宛如两只蝴蝶,做着快活的游戏一只在对另一只挑逗后逃开,躲在一朵鲜花背后,但终于被同伴找到了,便双双在金色的阳光中飘飘飞去。可是,只要有一只蜘蛛,仅仅一只蜘蛛,就足以给这对相爱着的蝴蝶带来悲剧!年轻的帕格尼尼,他心中该是有了不祥的预感了吧?只听一声悲哀的呻吟,像是即将袭来的风暴的前兆,偷偷溜进了从帕格尼尼琴上涌流出来的欢乐旋律中......他的眼眶湿润了.......他跪倒在他的阿玛塔脚下,哀求着她......天啦!就在他俯下身去吻她的脚时,却发现床下躲着一个小小的情夫!我不知道他能把那个倒霉的家伙怎么样。只见热那亚人脸色变得跟死尸般苍白愤怒的抓住年轻人就劈头盖脸一通耳光,然后又狠狠踢了几脚,便把他扔出门去;回转身来再从口袋里拔出一把长长的匕首,一下刺进了年轻美人的胸中.......
“好啊!好啊!”蓦地从四面八方响起这样的喊声。汉堡的热情男女,对伟大艺术家的演奏报以雷鸣般的喝彩。帕格尼尼结束了音乐会的第一部分,又在不停的向观众弯腰鞠躬,其次数比一开始更多,而且我觉得她脸上的表情比方才更加卑怯,更可怜,呆滞的目光中充满恐怖,就跟个受苦的罪人似的。
“了不起,太了不起啦!单凭这一下子,就已值两块银元!”我邻座的皮货经纪人一边搔耳朵,一边发着感慨。
说话间,帕格尼尼又已演奏起来,我眼前顿时呈现一片黑暗。琴声不再幻化成鲜明的形象和色彩,提琴家的身体也裹在了阴影中,一支撕人心肝的凄惨曲调,便从黑暗中飘送出来。偶尔,当头顶上那盏茕茕孤灯向他投下一团黄晕的光时,我才看清他的苍白的脸;在这张脸上,青春的火焰尚未完全熄灭。奇怪的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变成两种颜色的了:一半是黄,一半是红。他脚上,戴着沉重的锁链;他身后,有一张面孔忽隐忽现,按照相面学的解释,生有这样一张面孔的人具有山羊的快活性格(7)。除此之外,我还看见一只毛茸茸的长手,想来也该是属于山羊脸一起的吧,不时的在帕格尼尼拉着的琴弦上按来按去,有几回,这手还把着帕格尼尼的手,在帮助他更好的运弓哩。这当儿,从帕格尼尼琴上奔泻出来的痛苦音调中,便混进一声声羊叫似的怪笑,活像在表示赞许。琴声如泣如诉,恰似私娶凡女的天使们被逐出天国,在忍辱含羞的沉沦到地狱中去时所唱的哀歌。这琴声仿佛是一个黑暗无底的深渊,连任何一点儿给人以希望与安慰的火星都没有。即使是天国中的圣徒们听见了它,他们也会嘴唇苍白,不但唱不出赞美上帝的歌,而且会抱住自己虔诚的脑袋,伤心的痛哭一场呐!有几次,当悲痛的琴声掺进来羊叫的时候,我便看见在背景上出现一群小小的女妖,她们时而高兴的点着邪恶丑陋的脑袋,时而又幸灾乐祸的打着嘲弄的手势。接下去,提琴便奏出来恐怖的音响,如哀号,如呜咽,叫人听着不寒而栗,这样的声音,在人间从未听到过,而将来也未必能听到,要不然就是在约瑟法山谷中吹响了末日审判的长喇叭,死鬼们都精赤条条地从坟墓里爬出来,等着对自己的命运作最后的判决了......可突然,在痛苦煎熬中的提琴家猛拉一弓,疯狂而绝望的猛拉一弓,他脚上的铁链便咣啷啷断了,他那讨厌的助手连同对他进行嘲弄的妖女,也都悠然遁去。
“可惜,太可惜啦!”我耳畔又传来皮货商的声音,“他的一根弦崩了,这得怪他一个劲儿的老是pizzikati(8)!”
他琴上的弦是否真有一根断了,我不知道;我只觉得提琴奏出的声音有了改变,帕格尼尼本人和他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换成了另一个样子。他身上裹着长大的修士袍,使我几乎认不出他来。连在袍上的风帽,遮住了他半个面孔。他腰间系着一条丝带,赤着足,脸上一股子狂热劲儿,孤傲的立在一块突出在海中的岩石上,拉着他的提琴。我觉得时间仿佛是黄昏,落日的余晖倾洒在海面上,把海水染得越来越红,越来越红。这时候,与小提琴奏出的神秘音响应和着,海潮的喧嚣也显得越发的沉浊了。而海水越红,天空却越白;当汹涌的海涛最后完全变成了猩红的血水时,天空便白的跟死尸的面孔一般,使人产生一种不祥之感。接着,星星也出来了,可却大的叫你害怕......呀!这些星星全是黑色的,黑的就跟煤块一般亮晶晶的。这当儿,琴声越加激越,越加奔放,从面目狰狞的琴师眼中,喷射出充满破坏欲的咄咄逼人的火花。他那两片薄嘴唇急促而可怕的咧动,好像在念诵古老的咒语,以招来暴雨狂风,并把锁在大海深渊中的妖魔鬼怪统统都召唤出来。有几回,他从宽大的袍袖中伸出瘦长的胳膊,握着琴弓在空中划来划去,那模样好似一个巫师,在挥舞魔杖呼唤风雨。这当儿,海底便传来疯狂的呼啸,血一般的海水也掀起高高的浪涛,红色的水墨险些儿溅到了白色的天穹和黑色的星星上去。紧接着便是一阵啸叫声,怒吼声,隆隆声,犹如天塌地陷似的。而那位巫师呢,仍一个劲儿的把他那琴拉呀,拉呀。聪慧的所罗门王,把他降服了的妖魔关在一些铁罐子里,打上七重封印,然后沉到了海的深处。帕格尼尼却要凭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强行启开这些封印。他的提琴发出愤懑的低吟,使我仿佛听见关在铁罐中的妖魔在怒吼。临了儿,我边听到了解放的欢呼,而同时,从血红的海涛中,就冒出了一个个挣脱了枷锁的妖精的脑袋,无不狰狞可怖:生着一对蝙蝠翅膀的鲸鱼,长有两支鹿角的巨蟒,头顶着螺丝帽子的猢狲,胡须跟老祖宗一般长的海豹,脸颊上吊着乳房的女妖,脑顶门成驼峰形的大头鬼,以及其他各种无以名状的四不像,一个鼓着阴森森的巨眼,伸出蛙蹼般的脚爪,向着拉琴的修士扑去......帕格尼尼狂热的只顾作法,头上的风帽滑到了颈后,蜷曲的黑发随风飘动,宛如一条条黑色的小蛇在他头上盘绕蠕动。
这景象看着叫人神经错乱;为使自己不至于此,我捂住了耳朵,闭紧了眼睛。这样一来,幻觉便告消失。等我再睁开眼来的时候,看见可怜的热那亚人已恢复常态,又在行他那老一套的没完没了的鞠躬礼,观众则兴高采烈的大鼓其掌。
“这就是著名的G弦演奏啊。果真名不虚传!”我的邻座指点着,“鄙人也玩玩小提琴哩,知道要拉好它绝非易事。”他又说。
幸好幕间休息时间不长,否则我就免不了要听这位皮货行家大发一通关于音乐艺术的高论。只见帕格尼尼不动声色的又把提琴夹在下巴底下将弓往上一搭,便奏出来了另外一种奇妙的旋律。它不再奔放热烈,而是平稳淳厚,慢慢的在空中回荡开去,犹如大教堂中的管风琴一般庄严、雄浑。他周围的一切也逐渐长大升高,终于成了一个浩渺深远的空间,对于肉眼来说是无边无涯,唯有精神的慧眼才能看出它有多广多大。在这空间的中央,悬浮着一个光辉灿烂的圆球,球上有一位拉小提琴的巨人昂然而立。这圆球是否就是太阳呢?我说不上来。可站在球上的那个巨人,我却认得是帕格尼尼。不同的只是他已变得其美无比,脸上容光焕发,还带着慈祥和蔼的微笑。他健壮魁梧,一件天蓝色长袍裹住他高贵的身躯,黑的发亮的卷发披在肩上,他端端正正站着,威严的如同天神一般。他拉着他的琴,天地万物全在屏息聆听。他俨然是一尊“人王星”,整个宇宙都围绕他转动,同时还发出庄严悦耳的和声。那些从他身旁冉冉飘过的的巨大闪烁的光亮,不正是天上的星群吗?这星群在运动中产生的和谐音响,不又正是千百年来诗人和预言家们津津乐道的天籁吗?每当我极目朦胧中的远方,就觉得看见了无数飘动着的白色衣裙,原来是一些拄着白色游杖的朝圣者,在向着帕格尼尼走来。真怪呀,他们游杖上的球形金顶,又恰是那些让我当成了星群的巨大亮光!朝圣者们循着一条圆形轨道,远远的围着拉琴的巨人转动。在他的琴声当中,他们游杖上的金顶越闪越亮,越闪越亮,他们嘴里唱着赞美诗,适才被我当成了天籁,原来不过是他琴声引起的回音。在这琴声里,蕴蓄着一种无以名之的神圣激情,时而神秘的颤动着如柔波细语,叫人几乎听不见一些儿声息,时而又如月夜的林中号角,甜美的撩人心弦;最后,却终于变成了纵情欢呼,恰似有一千个行吟诗人同时拨动琴弦,高唱着昂扬的凯歌。
这样的妙音啊,你可永远不能用耳朵去听;他只让你在与爱人贴着心的静静的夜里,用自己的心去梦......
=======================================================================
注解:
(1)雷契(1779-1857):德国著名画家和蚀刻家,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作过插图。
(2)德国城市名。
(3)在《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开始时曾以黑犬的形象出现。
(4)奥林匹斯山为希腊神话中的众神聚居地。
(5)朱诺是罗马神话中的天后;阿芙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的美神和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汪德拉姆(Wandrahm)和德雷克瓦尔(Dreckwall)是汉堡的两个街名,暗含“脂肪的墙壁”和“垃圾的堤坝”之意,被海涅巧妙的用来挖苦那些脑满肠肥、卑鄙龌龊的富商。
(6)蓬巴杜(1721-1764):法国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所谓蓬巴杜款式,即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其特点是雕琢和多涡卷形花饰。
(7)在西方传说中,魔鬼长着山羊面孔和山羊蹄子。
(8)Pizzicato为意大利语,用手指拨弦,皮货经纪人错念成Pizzikati。

要求: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每个单元一篇读后感.

文章: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册 毛泽东2芦花荡 孙梨3蜡烛 西蒙诺夫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5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芩第2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7背影 朱自清8台阶 李森祥9老王 杨译(这个字打不出,是角丝旁的)10信客 余秋雨第3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12桥之美 吴冠中13苏州园林 叶圣陶14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5说“屏” 陈从周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7奇妙的客隆 谈家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 梅涛20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第5单元21桃花源记 陶渊明22短文2篇(陋室铭 刘禹锡)(爱莲说 周敦颐)23核舟记 魏学洢24大道之行也 《礼记》25杜甫诗三首 望丘 春望 石壕吏第六单元 26三峡 郦道元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28观潮 周密29湖心亭看雪 张岱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使至塞上 王维渡荆门送别 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不能和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522253.html的一样
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使我知道了什么是战争。
也许是现在我们已习惯于和平了,并不知战争的苦痛。在电视面前看见美军生产了什么高科技武器除了羡慕想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外,不会想别的。我会为美军一次空袭成功而拍手,会觉得导弹着落点不准而杀死多少人民是一个笑话,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未发生在我的身边。
但此时,我看到了文章中用炮火与鲜血书写的惨痛事实与数字。我眼前的是孩子们那一双双天真而痛苦的眼神,其次是一双双对峙着充满仇恨的目光。
我原以为他们会反击,发动战争。可是他们却没有,只是为了一个和平的理由吗?这使我想到了另一个国家——以色列。
他们是如此可敬,又是如此的可畏!迫使他们往往用极端的手段处理问题。是隐藏在这个国家灵魂深处二千多年的苦痛和悲愤,使这样一个无根无国被驱逐了两千多年的民族,遭受到其他民族难以想像的苦难。同样被纳粹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后,犹太民族似乎走到了毫无希望的绝境,在这尽头,终于爆发了这个民族的最彻底的抗争。以色列这样的小国用尽巨资来捉拿纳粹凶手,当战场上一个个士兵倒下时,他们会不计代价的冲上去,倒下的士兵嘴里却透着微笑——因为他们没有让一个犹太人尸首他乡……
每一个民族都有些深入骨髓的伤痛,常常无法理清,无法淡忘,造成伤痕的原因可能是宗教、历史、文化。像我国与日本、美国与伊拉克、甚至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都有一道隐隐作痛的海峡。我们如此处理、面对,可能都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人类社会。
对此我无语,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可以对一个人有恨意,可以对一个民族有偏见,对一个国家有看法。但绝对不可以对人的生命不怀敬意,那些无辜的生命,逝去时流下的鲜血,是对我们漠视生命的最大警示。
我懂了,原来惨痛的历史的的确确让我们难忘,但我们勉强所记的仍然会是那些因为人性与尊严留下的光辉在内心深处的感动。他们如果再战,那人与人之间的伤口会因此更大更痛,复原后的伤痕就会更难以抚平。
人与人伤痕,国家与国家的伤口,就让洞悉与裁决一切的上帝,用时间去预言,去安抚吧!
背影读后感
在记忆深处,总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细腻的文笔看似平淡却令人刻骨铭心,像云絮轻轻划过天际,留下永远拭不去的云天爱语。
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怀念。在《背影》中,一位父亲对儿女至深的爱,在朱自清笔下却溢着独特的伤感。父亲家境贫寒,又遭突变,却依然像每个父母一样默默地关爱着儿女。在火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父亲面对贫苦的家境,在一个人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同时,对儿子更是爱护有加。当作者去北京求学之时,年迈的父亲还执意把作者送到北去的月台,临走时,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寻味的背影。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赴灾区。他们赤着脚走在嶙峋的石片上,被石子划破了,咬咬牙,继续在茫茫洪水中寻找受灾人群;铁钉深深地扎进了他们赤裸的双脚,咬咬牙把铁钉一拔,跟上队伍接着扛沙袋……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屹立在灾难面前,抵挡!奋进!无畏!不屈!那一道生命中最壮美的背影啊,留给祖国的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背影,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那爱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读了题目,想必你肯定会问“生物入侵者”是什么?你对此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要知道,这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引发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所谓的“生物入侵者”便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在众多国家中,美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东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将他们随手丢弃在五大湖附近。后来他们和其他的两种生物入侵者一起困扰着美国居民。他们分别是亚洲的天牛和南非的红蚂蚁,它们前者疯狂地破坏树木,后者则专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不仅出现在别的国家,我国也有不少,根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危害,造成了农林业损失高达每年574亿元。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外来有害昆虫32种,外来病菌23种。这些文字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已经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因此,生物入侵者的防范已达到了不得不防的地步。  这些生物入侵者,会使我国的某些地方的动植物被赶尽杀绝。破坏了我国的生态食物链,使得一连串的悲剧发生。目前,有的国家已经采用了对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展开监控。
  所以,我们也因该大力宣传这件事情的严峻了,不能总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了。一马上行动起来。
-
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却要“为人五,为窗八,为壶,为炉,为楫,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如此高超的技艺,作者不禁感叹“嘻,技艺灵怪矣哉!”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随着科技的渐渐普及,已经很少有人能从事雕刻这细工慢活,“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型”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发达的科技能再现王叔远的技艺,但是你不觉得很可悲吗?也许有一天将成为机器的天下,我们永远将依靠机器,最终丧失我们人类最高超的本领,失去我们中国最美丽的文化,还会有这样的技艺吗?
  成为机器的还会有这样的技艺吗?奴隶,变成一摊烂肉!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险些丢掉身家性命。获释出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词文,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自己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本词虽只有84个字,但却是从胸中自然流出。细读此文,自然流行,却仍不失层次分明。“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月光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而最后一句则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有点多,加油吧
本文标题: 落日的幻觉读后感300字(要求: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上每个单元一篇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45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等你回家的读后感蒋小船(《等你回家》)读后感之红色传奇(红色传奇读后感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