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纱读后感(面纱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06 15:16: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面纱读后感,面纱读后感范文,面纱读后感范文,阅读的益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课题,这是...

关于面纱读后感(面纱的读后感)

面纱读后感

面纱读后感范文

  面纱读后感范文,阅读的益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课题,这是需要一定的文学积累的,阅读可以滋润人的心灵,阅读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为大家提供面纱读后感范文。

  面纱读后感1

  “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

  毛姆对两性关系的刻画一直是犀利毒辣的,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他活在现代,绝对能甩现在所谓的情感专家十里地。

  《面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凯蒂婚内出轨,被身为细胞学家的丈夫沃尔特发现,隐忍的丈夫没有第一时间捉奸,却用了自己的方式惩罚凯蒂——带她去霍乱重灾区的中国内地。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的医疗条件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感染上霍乱基本是死路一条。凯蒂自然反抗,沃尔特开出条件,如果情夫愿意离婚娶凯蒂,他便息事宁人,选择悄无声息的离婚。

  凯蒂满心欢喜地去找情夫,结果不言而喻,情夫说过的甜言蜜语不过是逢场作戏,他怎么肯愿意为凯蒂放弃一切。凯蒂当时还不懂男人的心,她伤心情夫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更伤心自己仍然深深爱着情夫,只好跟着丈夫一路哭到了内地。

  初到湄潭府,也就是霍乱重灾区,凯蒂无聊得很,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冷暴力的丈夫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讲不了几句话,最大的乐趣便是找沃丁顿谈心。沃丁顿是驻扎在湄潭府的英国军官,长相可以用“好笑”来形容,他带凯蒂去当地的圣母院解闷,那里的法国修女为了传播信仰,收养了当地的孤儿,十年如一日地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凯蒂对圣母院产生了兴趣,为了打发时间也好,为了做贡献也好,她主动请缨在圣母院帮忙。修女对丈夫的赞誉极高,这让凯蒂的内心产生动摇,在自己心里无聊、木讷的丈夫真的这么厉害吗?她试着与丈夫和解,但他不接受。

  他恨她,本质上是在恨自己。他恨自己为什么会爱上这样一个肤浅愚昧的女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后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沃尔特爱得很痛苦。而凯蒂又何尝不是呢?

  自幼被势力的母亲培养,她只对物质上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她会在沃尔特大谈特谈威尼斯排水系统多么优良的时候感到无聊。之所以和沃尔特结婚,完全是因为不如自己的妹妹抢先嫁了出去,自己在父母眼中成为烫手山芋。没有了解的爱情让她痛苦,痛苦到遇见情夫之后甚至不愿再与丈夫亲吻。

  书名《面纱》揭示了这段婚姻悲剧的根源,两个人面对对方的时候就像蒙了一层面纱,遮盖住了最真实的自己。

  凯蒂最后解脱了,她知道自己与丈夫完全是两路人,所以就算丈夫放下骄傲讨好自己,两个人也只是越走越远。在天灾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她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丈夫是多么地伟大,他在用自己的力量拯救生命,这样的人不该一直桎梏在自己出轨这件事上。她希望丈夫能快乐起来,可直至沃尔特感染霍乱死去,他都没懂这个道理,继续困在自己画的牢里。

  廖一梅在《柔软》里写道: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说的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面纱读后感2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们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

  尽管作品持续畅销,却被文坛诟病为“二流作家”的毛姆,曾这样评价自己。他在愤世嫉妒的年纪来到中国,能干的时候写出了以中国香港为背景的小说——《面纱》。

  《面纱》故事创作灵感来自但丁《神曲》中的一首诗“锡耶那造了我,马雷马毁了我”。彼时,毛姆刚刚开始读《神曲》的《净界》(炼狱)部分,净界这个地方,是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七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本书讲述了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女主人公凯蒂偷 情被丈夫发现后,被带到霍乱肆虐的湄潭府,在这个被瘟疫和死亡阴影笼罩的地方,凯蒂开启了她的精神之旅,揭开了生活的一层层面纱,最终觉醒。湄潭府之于凯蒂,正如净界之于灵魂。她的浅薄和愚蠢终被洗涤,可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离开了她的净界,她又失足了一次,重新启程才步向正轨。

  生活这层面纱,自出生起就遮住了凯蒂的双眼。她人生的第一个层面纱是她的原生家庭。精打细算的母亲把婚姻视为一场交易,并为两个女儿的两笔婚姻买卖出谋划策。她对挣钱养家的父亲没有太多感情,却理所当然的认为父亲应该无私的爱她。一个美满的家庭背后,处处是算计、比较和麻木。第二层面纱是她的婚姻,这场她因为虚荣和恐惧而妥协的婚姻背后,是丈夫沃尔顿深沉的爱,她无法爱上他,自己心安理得的偷 情,并将原因归结为丈夫欠缺魅力。全书最不神秘最轻薄的面纱,便是凯蒂幻想中的爱情。她以为自己遇上了一位英俊、风趣、浪漫的.情人,义无反顾的爱情斗士,会负起责任离婚娶她。然而这位有妇之夫实际上是个自私、虚伪又滥情的小人。

  书中出现的很多人物,与其说是他们带着面具,不如说是凯蒂自己蒙着面纱看人。沃丁顿其貌不扬,讲话讽刺得略显刻薄,却有着忠贞不渝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灵魂。情夫的太太多萝西姿色欠佳,彬彬有礼却让凯蒂觉得疏远,甚至因为自己的父亲比多萝西的父亲官职高而瞧不上她,而凯蒂灰心丧气的时候,却从这位夫人里得到了最天真的信任,最诚挚的关爱。曾优雅如人偶般的满族女子,放弃一切追求自己的爱情,精致的妆容下,仿佛隐藏着丰富、渊博、意义重大的真知灼见……

  面纱读后感3

  如果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在探讨梦想与现实的话题,而《面纱》则是一个女性在传统婚礼与自我价值之间的探索。

  或许毛姆在文学造诣上称不上伟大的作家,可他在人性的洞察却是极其细腻而由精准。

  近观近百年的文学著作,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也不为过。

  在易卜生 的《玩偶之家》里,娜拉顿悟到自己不过是丈夫手掌里的一只玩弄的莺鹂鸟罢了,可剧幕在娜拉出走后戛然而止,女性自我意识虽然觉醒,但现实依然是孤立无助的,后人继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娜拉出走后的争论。

  而在毛姆的面纱里,凯蒂从小生长在母亲精心布局的环境下,母亲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为她们算好了未来,把她们培养成一个相貌出众,温顺可人的模样,企图在联谊会上物色一个出色的男人,完成这辈子最值得期待的一笔交易:依附与男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在一个经营算机的母亲教育下,似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她成人后的模样:虚荣 轻浮 愚蠢的女人。

  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凯蒂误把激情当作了爱情,她曾经爱汤森宽阔的肩背,爱他打马球的样子,爱他英俊的面庞。说到底还是虚荣心在作祟,可当现实无情的撕下生活的面纱,曾经的镜花水月都变的无足挂齿。

  然而,毛姆笔下的凯蒂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找回了心中的宁静,但更多的是把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

  “我希望是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如果可以用一幅画面来描述细水长流的爱情,那便会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的树叶和高大的落地窗而洒落在地面,屋里弥漫着飘香的咖啡。他坐在窗边看书,她拿起画笔勾勒起画面,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时不时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足以。

面纱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面纱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纱的读后感 篇1

  在生活的舞台,每个人戴着面纱,它仿佛帷幕,里面上演着这众生或执着于面纱,或渴望掀开面纱,或困死于面纱的剧幕。

  第一幕在觥筹交错,轻歌曼舞中缓缓拉开。十九世纪英国贵族舞会上,女主角凯蒂戴着华丽面纱徐徐登场,她美丽面容动人,她灿灿星眸寻觅着进入上层贵族的钥匙。她自信于自己的幽默谈吐和翩然舞姿,因为这是其母,一个野心勃勃,善于经营的女人,一个戴着冰冷强势面纱的女人的十几年苦苦训练投资的结果。然,底层贵族的身份使凯蒂虚荣的心没能得到满足,她姣好面容并没有使她觅得心仪归宿。当二十五岁的凯蒂面对要成为十八岁妹妹的女傧相,而感到分外羞耻苦恼时,男主角费恩,一个缺乏魅力,极度腼腆的细菌学家,戴着自我禁锢的面纱,出现在舞台上。一往情深的费恩成功牵手凯蒂走向婚姻殿堂,从此开始了凯蒂枯燥的生活第二幕在纸醉金迷,颓唐炫目中缓缓拉开。费恩夫妇来到了英殖民地香港,香港辅政司助理戴着面纱,掩盖着自己追求官亨,自私自利骄傲自大的本质,他用他精心保养的挺拔身姿和健谈的品质成功吸引并安慰了孤寂中的凯蒂。然,当事情败露,戴着面纱生活的他们在命运的罗网中苦苦挣扎。

  第三幕在恐怖残酷,瘟疫横行中缓缓拉开。费恩强迫凯蒂和他一起前往梅潭府,在这里费恩一心报复凯蒂却自锢于面纱无法挣脱,凯蒂面对中国这个异域城市,面对可爱无私的修女,威严的院长嬷嬷,还有妖孽横行的瘟疫,以及幽灵般笼罩着的死亡气息,她极力挣脱面纱寻找自由。

  她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戴着面纱,所以舞台上的没个人都没能豁免。院长嬷嬷与她隔着上帝的信仰,那种无意识地背负十字架的狂热赎罪心理带给凯蒂疏离。凯蒂的母亲从出生便为她戴上了那华丽面纱,这虚荣的面纱阻隔了她看向更广阔世界的目光,也阻隔了外界认识欣赏她的目光。这面纱使她愚蠢,使她毫无保留地爱上自私的查理,这面纱使她被丈夫看低,被他人称作二流货色。当她踏进瘟疫地,日日噩梦,日日流泪。当她看到城墙上寺庙,当她习惯死亡无处不在,当她主动进入修道院志愿服务,她意识到夜空很大,人生很长,她终于获得了自由。

  自由!这便是一直萦绕在她心中的念头。尽管未来仍旧模糊,这一念头却像河上的薄雾,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虹彩。自由!不仅仅是挣脱烦恼的束缚,解除那让她消沉的伴侣关系的自由。自由!不仅是逃离死亡威胁的自由,更是逃离让她降低人格的爱情,逃脱所有精神束缚的自由,一种抽离出肉体的精神的自由。与自由相伴的,还有勇气,以及无论发生什么都毫不在乎的坚强气质。

  她挣脱了面纱。而,费恩,却极度地自我禁锢,他对她的妻子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他用他的面纱隔绝他人的世界,在面对虚幻破裂时,他更加躲避真实,他报复她的妻子,也厌恶自己,他自我克制不泄露感情,却不得不歇斯底里地投入夺命的实验以平衡心理。终于,他走向死亡,留下谜一样的遗言:死的那个是狗。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奥利弗·哥德史密斯发表于1766年的'一首诗《一只疯狗之死的挽歌》,费恩的遗言不仅是自嘲,更像是幽愤的控诉。这表明了他的死亡也没能使他解脱。

  费恩缓慢的死亡便是面纱剥离、与命运妥协的过程。

  在其母贾斯汀太太身上,那庸常的面纱如肤包裹着疲惫不堪的她,使她对此毫无意识,那面纱嘲弄般让她临死时摆着令她无法忍受的柔顺姿态。

  《面纱》这场剧缓缓落幕。

  面纱的读后感 篇2

  “面纱”,掩面之物,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帕自己的面纱,真实的面目被掩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纱成为面具,面具再成为他自己,从此只有戴面具的他自己,本身却被困在了一个上了锁的棺材,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亦进不去,失了本性,丢了灵魂,弃了自由。

  《面纱》的背面封面上写着“女性精神觉醒之经典读本”,可这本书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虽然毛姆以其惯用的对人性的反讽写了一个美丽却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在爱情、背叛与死的漩涡中挣扎的故事,但这不仅有爱情,还将人性的欲望、悔恨、恐惧展现在书中,这些并不局限于女性,人人如此,人性使然。

  “欲望”一词简单来说就是对某件事物的执着,但深究又很难说得清,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欲望,因着许多缘由,那么拥有欲望是好是坏呢?“没有欲望是麻木不仁”,安妮宝贝在书中写到,因为有追求,才有精彩的人生,但是也是要有前提的,理智的欲望会使一个人前进,从而成功。但狂热的欲望就会诱出危险的行动,令人干出荒缪的事情来,是自己陷于深渊,无法自拔。书中女主人中凯蒂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瓦尔特对心爱女子的追求,查理对权利地位的追逐,瘟疫中每个人对生的渴求……都源于欲望。

  拥有欲望本没有错,就像最初的凯蒂,她只是想过的幸福,想要自由,但是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愚蠢、轻佻、虚荣,因此欲望日渐的膨胀,导致了自己对丈夫的背叛,接着是一个又一个谎言的降临,从此她没有了退路,自己将自己困在了笼中,当她以为从束缚的家中逃出去,她便会获得自由,却不想又进了另一个束缚,她不断在寻找,最后在瓦尔特死后,她仿佛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回到家中与父亲相依为命,并想将女儿教导成一个与她不同的人。而书中的查理,一个没有任何能力,却同时渴望得到权利地位和佳人相伴,他能做的只是虚与委蛇,阿谀奉承罢了,一脸伪装的好人相,令人厌恶,书中竟没给他一个得不所愿的结局,有点遗憾。瓦尔登对凯蒂的追求源于爱,但在他得知妻子的背叛时,心中产生的恶念也是一种恶欲,间接的逼迫妻子同他一起前往瘟疫横生之地,最初希望妻子染病而死。然而作为一个不起眼的细菌学家,面对染病之人生的欲望,他不可能置之不理,这又是他人性中的善。人是矛盾的个体,好坏、善恶都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

  一个单独的个体不能只依靠自己而生活,周围的人事物环境都可以产生影响,影响改变一个人,有好亦有坏。修道院长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她的周身仿佛散发着圣洁的光,举手投足间尽是端庄,对任何人都一同的和蔼,仿佛人间的上帝,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一点活力。因为出生在贵族家庭,读书笔记家庭的教育成就了她,但也束缚了她,她鲜少有自己的情绪,总是优雅淡漠的。因为自己和家庭的原因,将自己困在了一个隐形的牢笼中,仿佛本该如此。但是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没有喜怒哀乐,没有真实的自我,困于自以为圣洁的灵魂,那这个人可以高升了。

  一生做了许多决定,做决定时不知结果,经历了才知是喜是悔。凯蒂背叛了丈夫,她并没有觉得对不起丈夫,因为不爱他,却也知道这是不对的,在修道院帮忙之后,她开始悔恨,意识到自已曾经的愚蠢,告诉自己不再说谎,尽管不爱丈夫,却渴望得到丈夫的原谅,因为自卑不自信的丈夫也将她的错误归结在了自己的身上,在丈夫死前她渴求丈夫的原谅,希望他从痛苦中解脱,这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她的悔呢?当瓦尔特感染瘟疫死之前说了五个字,“死的却是狗”,这是他对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而后悔,还是对自己爱上这个女人而后悔呢?

  《面纱》作为经典女性读本,教会了女性在精神上的觉醒和自由,同时书中将人性的欲望、悔恨、恐惧结合,也完美得诠释了人性,将各色不同的人物展现给读者,生动而深刻。

《面纱》读后感

《面纱》是毛姆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贪慕虚脱的女主人公基蒂为了赶在妹妹之前出嫁,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沃尔特。基蒂因为和香港助理查理通奸,被沃尔特发现后胁迫去了霍乱疫情区湄潭府。在湄潭府,基蒂从最开始的恐惧到最后协助修女们义工,开始觉醒救赎。寻找生活的意义,自身的价值。

      关于基蒂,基蒂前期我对她的印象就是虚荣,势利。她跟着沃尔特来到香港后,发现自己作为细菌学家的妻子社会地位不高便感到恼火,责备自己丈夫。基蒂不爱沃尔特,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个合不来的人真的很难在一起。基蒂人生的转折点就是湄潭府的修道院,这里善良的修女们,愿意奉献自己一生来照亮别人的修女们。在这里做义工的基蒂感受到尊重和爱,揭开了她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涅槃重生的基蒂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基蒂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无知和盲目,最后对一切释怀,重新开始生活。

    关于沃尔特, 印象深刻的是沃尔特在发现基蒂出轨后与基蒂的对话。“我知道你愚蠢、轻浮、头脑空虚,可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的和理想都很势利、庸俗,可是我爱你!……”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卑微的爱情 ,我甚至不理解他到底爱基蒂什么。我觉得沃尔特爱的很失败,他木讷沉默的性格让他不太愿意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同样也不知道基蒂喜欢什么,两个人都不愿意向对方靠近。所以沃尔特的爱情是失败的,基蒂从始至终都没有爱过沃尔特,到最后也只有歉意。
“死去的却是狗”沃尔特临死前说的话。我从这里看到的沃尔特内心里鄙视自己看不开,恨基蒂同时更恨还爱着基蒂的自己。沃尔特逼迫基蒂来到湄潭府,想要惩罚基蒂的出轨。可死去的却是“疯狗”,也就是变得伪善的自己。我对沃尔特感到很不值,他这么的优秀,却又这么的执着。不愿意释怀,最后就这样死去 。

毛姆《面纱》读后感

毛姆的小说总是让我惊觉这世上有作者竟这样犀利、毒舌,但是读来却很爽、极度痛快,读每一段都是对之投以感激的情绪。

我就是这样一个读者。

《面纱》是我读得最快的小说,只花了两天时间,我不记得我是在一个怎样的契机下开始读的,我自然是知道毛姆有这样一部小说的。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深有感触,那种对生活的透彻领悟不可言喻,只能独自品味。《人性的枷锁》我再也读不下去了,我承认故事是吸引人的,但是小说实在太长了,我并不能与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共情。

“面纱”二字在英语中表达的的意思是女性婚礼中的头纱,所以毫无疑问这部小说和爱情、女性、亲密关系、婚姻有关;但是我读完,似乎觉得面纱更像是一个意象,表面上是以上这些,但是更多是描述一个拥有婚外情的女人如何找寻生活的意义,如何找寻“道”,如何进行自我救赎。

凯蒂的婚前人生并不幸福(当然她的婚后生活更悲惨),她出身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中,享受着物质的极大满足。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母亲是一个尖酸苛刻的人,母亲早先对父亲的职业抱有极大的野心和目标,不满足他还是一名小律师,希望他能成为当地的大法官,不惜一切代价成为一名趋炎附势的女人,但是母亲的愿望落空了,母亲对父亲的压制与打击成了父亲一生的阴影。

凯蒂生来就是一个美人胚子,成年后的她极具美貌,所以自然母亲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凯蒂身上,希望凯蒂嫁给一个有声望的贵族人家,她从小就对凯蒂要求严苛,让凯蒂出入在各个酒会上,以便被哪个贵族公子看上,活脱脱将自己女儿培养成为了一个交际花。

凯蒂虽然美貌,可她是个花瓶,她空有其表,她虽有女主角的光环,但是挡不住她的愚蠢、虚荣、轻浮甚至可以说不要脸,她穿梭于各个酒会与舞会,她有很多追求者,那些人年轻有为,家庭富裕,可是她全都看不上,她把他们玩弄在手掌之中一一拒绝了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漂亮。

在凯蒂的妹妹成年结婚之际,她慌了。因为妹妹一成年就遇到了真命天子,便要结婚,自己到了二十几岁却嫁不出去了。为了赶在妹妹之前结婚,她答应了细菌学家沃尔特-费恩的求婚。

沃尔特-费恩热烈地爱着凯蒂,而凯蒂却不当回事,费恩不善言辞,不会说那些漂亮话,只是在每次舞会上都去见凯蒂,在他要去香港任职之际向凯蒂表明了心迹。凯蒂实在太焦虑了,她比妹妹漂亮,不能接受妹妹在自己之前结婚,便答应了费恩的求婚,跟随费恩去了香港。这样她就不用在妹妹的婚礼上当“老姑娘”了,自此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可是凯蒂一点都不爱费恩,而费恩深爱着凯蒂,这种不对等的爱注定是不会幸福的,费恩喜欢的音乐会、书籍、工作凯蒂一点都不喜欢,她喜欢在酒会上喝着白兰地、愉快地聊天。费恩严肃苛刻,不善言谈,一点都不幽默,凯蒂甚至有点讨厌他,因为他总是专注于他的破工作。

所以凯蒂认识了查理,她有了婚外情。查理幽默风趣、深谙女人的心思,查理健壮厚实,凯蒂深深地爱上了他,并且和他进行了鱼水之欢。

而在这一天下午,被费恩撞见了,费恩并没有虚张声势,他悄悄的走了,他恨这对狗男女,他要构思一个复仇计划。

凯蒂和查理都慌极了,凯蒂希望和自己的丈夫摊牌,和费恩离婚,然后和查理结婚;但是查理是一个十足自私的家伙,他只是在玩弄凯蒂,他放弃不了自己妻子给他带来的官职与地位,与自己的利益相比,凯蒂一文不值,他只是自己寻欢作乐的情人罢了。凯蒂认识了查理所戴的“面具”,痛苦不已,她深深爱着查理,没想到却被查理骗了,她觉得自己愚蠢至极。

费恩想到了复仇计划,带着凯蒂去四川的湄潭府,那儿正在肆虐着霍乱。他们踏上了去湄潭府的征途。

在这霍乱暴发的城镇,每个人都给了凯蒂很多震撼,那些孤儿院的修女们、同样来自英国的瓦丁顿、还有瓦丁顿的妻子—满族的一个公主,甚至费恩。

孤儿院的修女们来自遥远的法国,虽然这里有霍乱横行,但是她们不愿离开,她们中的三个修女已经因为霍乱过世了,但是她们心里有信仰,她们从一离开家就没想过要回去,她们身上肩负使命,这是她们自己选的路。凯蒂跟着修女一起照顾孩子,她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没有那么空虚,不再想着查理,每天沉浸在工作中,对她来说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瓦丁顿来自英国,他从很早就来了,瓦丁顿是个毒舌、犀利的男人。虽然这个男人其貌不扬,但是他能洞察很多事情,他幽默、有情趣,任何人在他身边都能变得很快乐,凯蒂从一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瓦丁顿就和她亲切地攀谈起来,就好像他们很久以前就认识一样,瓦丁顿给自己很多亲切的力量。

瓦丁顿的情人——来自满族公主,她深深爱着瓦丁顿,他去哪儿她就去哪儿,满族公主给凯蒂很大的震撼,这是一种来自异域的、神秘的力量,她想从满族公主身上寻找什么,她称为“道”。

当然费恩也让自己震惊,自己对原来的费恩有偏见,之前的自己看不到他的优点,也不了解他,更不知道面具下的费恩是什么性格,但是从修女的口中,从瓦丁顿的口中,凯蒂知道费恩是个英雄,他善良、有情义、认真负责,是个智慧的男人。

凯蒂在这个美丽、神秘的城镇得到了救赎,她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活着的价值,就算她现在染上霍乱死去也无憾。费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他全力救治那些得病的人,研究病毒。两人的情感世界似乎得到了暂时的休憩。

可是凯蒂怀孕了,这是个不好的消息,这个消息打破了她的充实生活,费恩追问她孩子是谁的,凯蒂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不想撒谎说是费恩的。

费恩内心充满了愤怒,他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整日整夜坚守,他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活靶子来研究病毒,这类似于自杀,最终染上霍乱死了。在死之前,他对凯蒂说了一句话“死的是那只狗”。这句话来自一个典故,一个渔夫养了一只狗,那只狗想咬死主人,但是主人奇迹般的活了,死的却是那只狗。

凯蒂伤心、后悔、难过,只能回到英国母亲的怀抱,可是母亲在自己还没到家前就过世了,父亲好像得到解脱了一般,急着远离母亲的世界,凯蒂带着孩子和父亲一起生活。

小说的最后说道:“我想要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不要犯我犯过的错误...我要把我的女儿抚养成人,这样她就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自立。我把孩子带进和这个世界,爱她,把她抚养成人,目的不是让一些男人为了和她睡觉,就心甘情愿为她提供食宿,让她一辈子衣食无忧...我希望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依靠任何人,把握自己,我希望她自由地生活,比我活得更精彩。”

毛姆用撕裂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凯蒂对爱情的美好幻想,里面蕴含的道理很多,有人生的意义,爱情的去留,婚姻的真实与虚幻。

其中我理解到的就是凯蒂对自己人生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美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人性的解读发生了改变,她在湄潭府进行了自我救赎,也让自我心灵开始慢慢觉醒,渐渐看清面纱后的自己。

遗憾的是,在本书的最后,直到费恩死去,凯蒂都没有爱上费恩,爱情就是这么残酷,爱情却也是这么奇妙。那你会因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而爱上他吗?读完这本书你也许会找到其中的答案!
本文标题: 关于面纱读后感(面纱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05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高中意林读者读后感500字(《意林》读后感500字)孔明五丈原嘱遗言读后感100字(诸葛亮魂断五丈原读后感3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