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浅谈读后感(读五人墓碑记有感 议论文)

发布时间: 2023-08-24 02:30: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读五人墓碑记有感,议论文读五人墓碑记有感,议论文《五人墓碑记》读后感,匹夫,单纯从字面上来说,“一个(平凡的)人”而已。但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

五人墓碑记浅谈读后感(读五人墓碑记有感 议论文)

读五人墓碑记有感,议论文

读五人墓碑记有感,议论文
《五人墓碑记》读后感

匹夫,单纯从字面上来说,“一个(平凡的)人”而已。但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中,匹夫从来就不曾被忽视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众多“匹夫”的参与,任何理想终归只能是理想。那么,是不是只有参与了“家国大事”,匹夫才能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未必。
《五人墓碑记》中的5位从容赴难者,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壮举,甚至说白了,无非是参与了街头百姓对肖小之辈的“群殴”。但是,对于一个人的“横死”,后人的评价总是很直接,很简单 -“为什么?做了什么?"
那么,他们为什么死?又做了什么?
为了伸张正义,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做人的原则。
做了很简单的事:街头群起,用最简单的武器一拳头,惩罚奸佞恶人。
是啊,很“小”的死因―而他们却足当得起“英雄”的称号!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死因很小,又怎么算得上英雄呢?
可是,无论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在屑小利益上,“辱人贱行”又有多少呢?
卑贱地苟且偷生,激昂地慷慨赴难,正如一粒黄金和一堆泥土的对比。
鲁迅先生曾用“中华民族的脊梁”来形容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应该说,5人虽为匹夫,但也应该在鲁迅先生赞美的对象之中。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对《万历十五年》的期待已久,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时间流逝,无声无息,一晃毕业已十年之多。

这种希冀源自大学时代接触到的一位博士,当是时,自认为读书不少,成绩不错,“小得意”“小清高”总是有的。我相信,那个时期,很多女孩都是如此。岂料,博士提问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时候,自己就傻了眼。去图书馆找过几次,未果。临近毕业,其他诸事颇多,就渐遗忘。工作以后,碌碌无为,读书寥寥。

偶尔的日子,会百度一下,黄仁宇以及《万历十五年》的简介及评价,更惭愧于自己的无知。谢冕谈到此书说启发了他心中中国百年文学史的构想,眼光颇高的王小波严肃又不失幽默的评价“旧的好书总比新的烂书好”,玩世不恭的王朔竟然也是《万历十五年》的拥趸,易中天等人也极力的推荐《万历十五年》。

2021年10月,终有机会一睹她的风采,在自己最早的一批购书计划中,第一本就是三联出版社的《万历十五年》。看再版次数,从1997年5月三联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后,几乎每年都要再版,甚至一年会有几次再版,到2021年已经再版了29次。

初读《万历十五年》,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精妙的结构,习惯了编年体体例历史教材的我,耳目一新。他取一个特别的年份(1587年)作为横截面,然后串起所有的事情;用人物的传记式章节,展现一幅历史的画卷。再者就是对人物的采用了多元化视角,人不再是忠、奸、善、恶单纯一色,而是更接近人的本性,更接近历史的真实。结构的精妙使我惊叹于黄仁宇纵横捭阖史料的能力;人物的多元化视角,使我认识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很多人事绝不是表面所呈现的摸样。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在这样的著作主旨下,黄仁宇记录了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第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就是活着的祖宗——万历皇帝!

一直认为,皇帝位及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大权独揽;是无法企及的身份;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代名词;是花团锦簇;总想,皇帝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而且万历黄帝是有名的“懒”皇帝,御宇40多年,有20多年都是消极怠政。记得讲《五人墓碑记》这篇课文的时候,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激烈残酷的争斗,也“慷慨激昂”的追溯到万历皇帝的怠政。

但是这本书中黄仁宇凭借他对历史的参透,多角度人性化的描述,颠覆了自己头脑中对万历皇帝的固有的肤浅印象。

万历少小聪慧,早熟。5岁能读书,“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他勤奋学习,每一天都要练习书法,默记经史,“如果背书如银瓶泄水,老师张居正就会颂扬天子的圣明,如果背的结结巴巴或者读出别字,张先生会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他进步突出,10岁就能写径尺以上的大字。他勤政,熟悉各种礼仪制度,祭天地、祀祖庙、庆元旦、赏端阳等各种繁重的仪式,同时频繁的更换不同的礼服,从而保持皇帝的威严,皇家的体面。可想而知,皇帝身份,使他少了普通人家的亲情友情,少了孩提时代应有的天真烂漫,生于帝王之家,登上皇帝之位,注定了他孤独寂寞的命运。

自从写出了径尺以上的大字,他就不能再练书法。因为“圣明君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他要节约,他要勤政,他对张居正视若父亲,对其绝对的信任和倚重;即使要给自己的母亲修葺装潢她所居住的宫室,母亲的感谢不能用亲切爱怜的口吻加以表达,而是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母子间的天性交流也不能真诚自然流露!因为皇帝是礼仪的象征,是表率,不能有自己私心的一丝流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想成为木偶,毕竟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且聪慧的人,故太师的溘然长逝,使他觉得终于有了自由之权,他要反抗!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视若父亲的张居正却有了另一副面孔。他满口节俭,私生活却极其奢侈,他作为皇帝没有钱赏赐宫女,张居正却积聚了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蓄养了很多绝色佳人。他认识到了“人”的阴阳两面,不甘心自己的身边站着一名“摄政”,对老师流着眼泪鞭尸之后,万历皇帝开始了自己的励精图治,他要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很快他就发现,世间已无张居正,他仍然束缚重重。

前有张居正不让他习字,后就有申时行不让他练兵。他可以把他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提拔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他的心腹。他对大臣们的奏折作出决断,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制定法律的力量;他不也能改造制度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且他裁夺的权威因他被臣下视为晏安怠惰而日益减弱;他不能统率兵将,在平日也没有整顿军队的可能;他很难跨出宫门一步,自然更不用谈离开京城巡视各省。他越想励精图治,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人事的任免,他没有决定权。贵为天子,却步步维艰,无法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遇到了真正理解自己的女子—郑贵妃,黄仁宇说“热恋并不等于独占皇帝的枕席,…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容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只有这个女人,理解他作为皇帝的孤独与无助甚至敢在他面前直接说出来,“她看透了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他看成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感伤的‘人’”。她可以和他一起阅读作品,讨论人生,她是他的红颜知己。在皇宫大院紫禁城内,皇帝和娘娘曾经俪影双双,在西内的寺院拜谒神佛,有时还一起作佛前的祈祷。

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他想用皇帝的权威来捍卫自己的感情,他想废长立幼,但是传统道德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文官集团前赴后继的阻挠,长期接受的教育,让他心里的愿望难于实现而且无法明言,同时又缺乏可以密商的智囊人物,心中的寂寞如荒草一般蔓延生长。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五百字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但读完这本历史剧后,就不自主的想写,想写,就得打开电脑输日志。
  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动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龙灭绝后,人类就承包了这个舞台。亿亿万万个人都在台上出演过,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呗刻在了历史长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这急流漫无目的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但他们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个演员,历史的参与者,至少,他们活过。
  大江东去浪淘尽。
  朱元璋,朱棣,刘基,胡惟庸,常遇春,蓝玉,张玉,郭子兴,汤和,李善长,陈友谅,宋濂,王保保,徐达。。。。。。。
  上面这些人,他们斗争,斗争,再斗争,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到达权利的巅峰,实在是残酷,只有一个人的游戏是孤独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风怒涛之势,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国皇帝的伟大转变,统一了泱泱天朝,是那个时代的超人,传奇由此开始。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王守仁,张居正,徐阶,于谦,刘瑾,王振,魏忠贤,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焕,李自成,吴三桂,努尔哈赤,皇太极,丰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戚继光,郑成功,唐伯虎,杨涟,杨慎,杨廷和,汤显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卢象升,张献忠,李时珍,罗贯中,解缙,海瑞,方孝孺,李梦阳,严嵩,大阉之乱五人众。(排名不分先后)
  这些人,都曾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勾心斗角,战场厮杀,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学圣人,有些是内阁首辅,有些是贪官巨恶,有些是外邦蛮夷,还有些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可如今,安在哉?无论他们是与非,都无所谓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所以,当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雾卷,中国存活五千年的真相就在于良知之学,正义之教,当我们被时代所困扰的时候,不妨看看《传习录》,那里面记载的,是一个老人的全部良知。良知之学。明朝最感人的故事,就是那些人民的义举,大阉之乱五人众挺身而出,甘愿以死抵十五万民众之命,今天读来《五人墓碑记》真是让人潸然泪下,我不禁为我中华民族的脊梁伸出大大的拇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结尾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的那篇名词,可以作为所有有关历史的文字的开篇或者结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后的笑谈,只能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无奈之笑,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感叹之声!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1

  三年来,余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为感慨,请略陈陋见。

  一、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为学的入门读物,余而立之年后始读,可作为中国教育是人类历史最大笑话的明证;

  二、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似取《左传》传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也比较相符。苏东坡虽曾称誉韩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但这本是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单就文采论,韩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蜡。

  三、愚以为,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文集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气贯长虹,笔尖所及,沁人心扉。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则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一样,不必苛求。

  四、文集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觉察,且鄙人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先,因而对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不取;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有异议,故对魏晋一代的文章几乎不取;编者是清代学者,似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观影响,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为外族入主,对这些以士自居的学者是一件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观止”未免黯然失色。

  五、纵观历朝历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礼貌历经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礼貌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礼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复兴。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2

  自从听到你的芳名,我便在茫茫书海中苦苦地呼唤着你,找寻着你―《古文观止》。“看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最终,在我的小屋里,你与我静静地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

  我以前以为“观止”之意为学习古文,看完这本书就能够停止了,或是吴公子季札观赏乐舞时所发的赞叹:“观止矣”(太好了)的意思。但此刻我明白了,你的“止”应当当是语助词,所以“观止”应是“大观”之意。

  你是我读过的书中最经典的一本好书。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我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我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我的人生操守。所以,阅读你,使我丢弃那些幼稚与浮华,而给我带来的却是理性和高雅,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最让我们印像深刻的当是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碑文记叙和赞颂了苏州市民反搞权阉的正义斗争,描绘了五位市民领袖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这五人虽只是最平凡的农民,他们本是默默无闻的。却因为他们有一颗正直的心而名声显扬。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他们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时候,激与义愤而赴死的。他们五人临刑时,意气昂扬,喊着中丞的名字大骂,淡笑自若的从容就义。割下的人头悬挂在城头上,神色依然一点没有变。他们对待死亡的从容不近,令我敬佩。和他们成比较的则是一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被治罪,有的脱身而逃,远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度闭门念佛,有的装疯卖傻,不知要躲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可耻的人品,卑鄙的行为,真是他们的常识职位成反比。

  他们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周蓼州的忠义品节在朝廷上显现出来了,追赠了完美显赫的溢。这五人也所以被后人所敬仰。经过他们墓碑的人没有一个不到墓前凭吊并且流泪的。若是这五人能保住脑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的过一生,身份比他们高的人都能够役使他们,怎样能使英雄豪杰们俯首屈身在他们墓前,扼腕痛心,抒发仁人志士的悲哀呢?因为他们也确实是百年一遇的幸运呢!

  “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五人选择了“重于泰山”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是伟大的',是有重大意义的。经过与你《故观止》的交流我对死生的意义更加明确: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对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啊。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3

  近段时间,因为小孙女缠着要听故事,在讲了《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后,选择了《古文观止》里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里的故事讲解,然后再录制古文原文。录制之前,孙女会给爷爷捧杯茶润喉。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孙女时不时地会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并且还会前后联系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够喜欢听我诵读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在诵读并录制这些古文的日子里,我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好像是面对众多先贤在交流,聆听他们对世事人生的理解,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的生命拉长了数千年,视野拓展了几万里。就像到华夏最高学府进修一个学年一样,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哲学、地理知识,历史兴替历历在目,秀美山川尽收眼底,人生态度更加阳光。

  在《诫兄子严敦书》里更正了对“口无择言”这个词的理解,原以为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乱发议论呢。读了文章才知道这是对一个人(龙伯高)品德修为高的赞誉,品德好的人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选择。而人们经常引用的“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是出自马援的这篇文章。

  读苏轼的《超然台记》,“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为“心有阳光,处处美景;欣赏美景,心更阳光。”这段话找到了知音。

  孙女问我:“怎么都是这么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说“所谓观止,是几千年来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观止》滋养了祖孙俩的身心!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4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5

  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话。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虔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也。”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而现在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态度,放弃前怨,接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所以多读书绝对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6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7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是由清初山阴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俩叔侄编著的。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我读这本书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其中最让我身受感触的还属韩愈所著的《师说》一文。感觉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师说》中的一段话这样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请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最后说到真理和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段文字,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学习。我以前偶尔会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而又不敢去问老师或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怕老师会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而责备我;怕同学们因为我成绩好竟然有不明白的问题而取笑我。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请教别人,正如文中所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向别人请教,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

  读完《古文观止》这本书,确实令人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都去读读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篇8

  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里面的内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黄山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中大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

本文标题: 五人墓碑记浅谈读后感(读五人墓碑记有感 议论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84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里仁10读后感(论语里仁读后感)围城的读后感500字(围城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