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09读后感(养其真 同读黄帝内经第二十二课四气调神大论九)

发布时间: 2023-08-08 10:10: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四气调神大论的篇名与提要: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

四气调神大论09读后感(养其真 同读黄帝内经第二十二课四气调神大论九)

四气调神大论的篇名与提要:

1.关于篇名:
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因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而得名,故名篇。明·吴昆《素问吴注》:“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
2.内容提要
⑴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精神情志的原则和方法及逆之的危害性。
⑵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基本原则。说明了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⑶自然界剧烈变化可能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只有顺四时,善养生,才会“生气不竭”。
⑷从养生的角度,强调了“治未病”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内经》的预防保健思想。

1013四气调神大论篇(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对话摘录:

(1). “春三月”

        春三月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还是立春开始?

        春三月有六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春三月是从立春开始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而不是阴历走的,尽管阴阳历上的日期也差不了几天。立春2月4日或5日,“天地俱生”。我们要珍惜自己萌动的生机,鼓励它往好的方向走。

      研究天文的中国人第一个定的节气就是冬至,那一天太阳日照时间最短,在地上拉的影子也最长,所以古人先把这一天定下来,然后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三九……所以立春是冬至以后第四十五天。春打六九头!

          六九第一天往往就是立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所以这一天算立春,往后再数三个月,就一季。三个月九十天,其中包括两个节、六个气。

          按照科学的研究,春天什么时候到呢?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维持在10℃以上,那才叫立春,这是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可中国人讲究的是慧、感觉,就是说这一天的温度哪怕是在零下30℃,但今天立春了,气就不一样了。 一到立春,不管温度多少,气就不一样了。“天地俱生”、“吹面不寒杨柳风”,意思就是说气温还很低,但那风吹在脸上,绝对已经不是那种凛冽、刀削般的感觉了。 到立春那天,人的活动、身心变化就应该区别于冬天了。

( 2. )“此谓发陈”

        身体在新生,旧病要发芽

       冬至过后四十五天,就立春了,这一天往后持续的三个月,我们命名为“春天”,它的性质就是“此谓发陈”。

       “发”就是发芽了,生发!这时候,气的趋势是往上走的!就像人长出头发的那种感觉,它是最早变化的。生发不是长出来枝叶,而是涌动出一种气。所以古人放风筝一般立春那天放,接地气。

        这时候,太阳逐渐在回归,大地呢,慢慢从那种沉寒痼冷的冰冻状态开始回暖,地上开始涌动出一股生气,不断往上走。在这种生气的推动下,植物养了一个冬季的营养(或者说气血),就开始从它的树根往主干上、往枝叶、往末梢上走。走着走着,我们眼看着新的枝芽冒出来,花蕾开始绽放,这就叫“发”。

       发于哪儿呢?“发于陈”,“陈”是指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如果没有“陈”,就没有后座力。没有后面的营养支援,你发不了! “

      陈”是指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如果没有“陈”,就没有后座力。没有后面的营养支援,你发不了!

         陈皮就是我们用的橘子皮,新鲜的时候不小心滋到眼睛里都觉得有点辣,味儿也很香,但这个味儿是一种浅薄的味儿,保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散掉了。当你把橘子皮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如果保存得非常得当,没有让它腐败、霉烂,那它那个时候散发出来的味儿,就非常的芳香,能够醒脾、化痰、去湿,非常有用。

       中医里面还有味中药,叫茵陈。我们经常说绿草茵茵,茵就是一种草,刚刚发芽出来的。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一到春天,它就从陈旧的枝干上冒出一片新的叶子或是一个新芽,然后郁郁葱葱地长成一棵新的草。茵陈也叫茵陈蒿,为什么叫“蒿”呢?因为它长得比较高。 人在冬天一定要养精蓄锐,这样才能把积下的好东西留到春天发。

       “春三月,此谓发陈”的意思,一是说它生发,另外是指它有多年的积累。我们经常说冬天要闭藏,要进补,要养精蓄锐,留到春天干什么呢?不是让你去增加脂肪,提高血脂、血糖浓度,而是留到春天让它去生根、发芽、开花,所以叫发陈。

         春三月也是旧病复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范。 “陈”还有一层含义:我们刚才说的是养精蓄锐,留下的好东西到春天发出来了。另外,如果你攒了很多年的旧病,到春天也该发了,所以,春天也是很多疾病爆发的季节。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嘛。很多人在春天会得这种温热性的感冒,它不是伤寒。这种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什么?先咳嗽,然后嗓子红肿、热痛,甚至还会出血,心跳加快,心率变快,最后到高烧、昏迷、抽搐,这一系列都是温热病的表现,一到春天开始发陈”。

        春天是老天帮助我们立志的时候,更是我们做事的好时机。 雨水2月19日前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在春天,我们要鼓励生,鼓励长,要温暖,让身、心、灵在这一刻扩展。不要杀生,要多给予,多行善事。

      “发陈”,这两字蓄含了无穷的哲理。 养精蓄锐,春天就发得好;该攒的时候乱造,开春就会发病,懂得“发陈”两字,才能亲近养生的智慧。

        中医认为,春天对应的是肝。很多体内有肝火、肝气过旺的人,到春天,他就表现出一种莫名的烦躁,易怒、易激惹,这就是旧病冒出来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借此机行事,正好去清他的肝火,帮他把肝火平复一下。有些平时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阳痿甚至筋骨比较软的人,正好借着春天这个劲,多吃点辛辣的食物,或者喝点酒,好好滋补肝气。 治病,一是要看人,另外要结合天时、地利这种有利于人体的环境。

(3).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是人解放自己的好时机。顺应天地的生发之气,从冬天闭藏的状态中走出来,这叫“天地俱生”。如果你有好的生机和萌芽,一定要鼓励它复制。如果是那些有病的萌芽,我们必须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一句“天地俱生”就指出:我们是自然、天地的产物,这时候我们要珍惜自己萌动的生机,鼓励它往好的方向走,至于那些病的邪的生机,要早早给它去除。

        “万物以荣”就是说植物从枯萎、凋谢的状态重新回到了绿色的状态,所以我们把春天的颜色定为青。青有绿和蓝这两层意思,但我们一般指绿,比方说“青山碧水”里的“青山”,就是山开始变绿了的意思。另外,这个“万物”还指人。春天来了,人的气血和能量就开始往表皮走,这也叫“万物以荣”。这时候,人就开始觉得:“哎哟,厚棉衣有点穿不住了。”这不是气温变了,是啥变了?你内在的气血变了,人本能地从一种收敛闭藏的状态开始“改革开放”了。

(4) “夜卧早起” 

立春一到,早睡早起

       古代分时辰,是按地支来算的,按子、丑、寅、卯那么走。古人还有一个规定作息的方法,就是每个时辰都有个对应,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是几点?大概是太阳落山,晚上的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黄昏以后,叫“人定”,“人定”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意思就是夕阳坠了,洗洗睡吧。子时之前叫亥时,亥时属猪,这时猪睡得最酣,所以这个时候你还没睡觉的话,中医就会催你:“像猪一样,赶紧睡吧。”另外,在春天或夏天,你可以睡得晚一点。到秋冬,你大概就要早一点了。

       西方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之间的区别。西方营养学认为:肉跟肉之间只有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等的差别。比方说,鸡肉,蛋白质多一点,脂肪少一点;猪肉,脂肪多一点,蛋白质少一点。它只承认有量的差别,但不承认什么啊?质的差别!西方营养学只承认有量的差别,但不承认质的差别!而中医营养学更关注事物背后的能量。 鸡肉的脂肪含量再低或者再高,它也是热性的,吃多了会让你觉得燥热,躁动不安,让你半夜早早地醒来,甚至是流鼻血。而再“瘦”的猪肉,它也是凉性的。

        说到“夜卧早起”,所谓“夜卧”,就是说古人在晚上的九点到十一点就要睡觉了,而且十一点就算很晚了。

         古人的“早起”,指的是早晨三点到五点,也就是寅时。到春天这个“此谓发陈”的季节之后,我们一定要“夜卧早起”,“早起”就相对于冬天“必待日光”的那个“晚起”。而冬天“晚起”的时间一般都在七点左右。 

        惊蛰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醒后出来活动了。

          我们都知道晚上睡得晚不太好,但有些人就认为第二天早上晚起一点,就可以把这个时间补上。 晚起绝对不如早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嘛!你早上起来去做事,你这一天就算没白过。如果你那天昏昏睡去了,很容易就耽误事。

( 5). “广步于庭”

       春天要好好接地气,广步”的反义词是小细碎步。它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指步幅,再就是指走路的节奏。你迈着大步“呱呱呱”地走,这就不对。“广步”是一种很悠然的,迈着大步子散步的状态。毛主席说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庭”是什么呀?在农村,我们一般进了门之后,有个影壁挡着,你看不见里面。你只有过了影壁,才能看到空旷的院子。 “广步于庭”不是广步于“野”。“步”不是跑步。古代人管“跑”叫“走”!

        天气还没有到暖和的时候,你不可能到外边去春游、撒野,就在院子里面散步,还是相对封闭的。而且是要迈着大步,步幅还要和缓。记住!“步”不是跑步。古代人管“跑”叫什么?叫“走”!我们经常说“奔走相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是一边跑着,一边告诉别人。

          “走”是跑,但“奔”是两腿离地的。以马为例来说,四腿离地是为奔,两腿离地是为跑。

         什么叫“走马观花”?就是一种走的状态,而不是蹦。走马是很稳的,不是去跑步,不是让你去做剧烈的运动。在春天,万物刚刚萌芽,刚刚生发,还没到需要剧烈运动的时候。 真正的骑马散步叫“走马”。

( 6). “被发缓形”

        “披发缓形”是这段经文里面最精彩的一句。这里的“披”字原本应该是被子的“被”,是通假字。在古代,人到成年后都要束发。为什么要束发?

            古人蓄发原本为的是什么?男子八岁,女子七岁,披头散发,黄发垂髫,随便玩儿!等到他们启蒙入学的时候,就开始约束心性,开始束发了。到了弱冠,就要戴一个头冠,把头发扎起来。意思是:我已经离开了那个自由散漫的时代,我的行为有准则,有约束了,不能由着性子来了,这叫做“自我约束”。

            可古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早早起来,把头发解开,让它自由披散在肩上,这叫“无拘无束”。让自己的心性、心情或者是心思在这一刻自由地放飞。 让身、心、灵在这一刻扩展。在中医看来,身、心、灵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形体、形态、姿势来影响你的气血流动,达到影响你心情、思想的目的。所以在春天,不要约束自己,更不要箍着自己,把头发解开,披散下来。

    缓,是缓慢的“缓”,形是形体的“形”。不是判决书上“缓刑几年”的缓刑。 “缓形”是指让自己的身 体放松,尽量地不受约束。勒自己,从形体上约束自己,结果是什么?在形体上,你苗条了,纤细了。但内在呢?气血运行全被堵在这一块儿了。春天最好穿宽袍大袖,披头散发,早早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春天是萌芽、生发的季节!

( 7). “以使志生”

        春天,多立志,多做事.春分3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此时宜积极工作,有什么好的愿望马上就要去做。在春天,要多植树,不要杀生,不要算旧账,更要多给予,多行善事。

       在春三月,我们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早起来,穿着宽袍大袖,放松自己,在自家庭院里散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使志生”。你往何处去?你的心往哪儿走?这叫“志”。

          “志闲而少欲”,“志”有两层意思,它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一个“之”字,“欲之何处”就是说你往何处去?你的心往哪儿走?这叫“志”。你的心往后面走,叫记忆。你的心往前面走,将来想干什么,叫“志向”。所以在春天,你这么做的时候,你的“志”就会油然而生。 本来这个“志”,应该闲,应该少欲。但在春天,你却应该顺应天地的变化,鼓励自己多做些事情。春天是老天帮助我们立志的时候,更是我们做事的好时机。“志”生出来了以后,就叫发陈”。在这种状态下,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突然想做点什么!

( 8). “生而勿杀”

不杀生,多播种

      在春天,我们还要去哺育一些动物,或是植一些树。因为很多动物是在春天产仔的,很多植物也是在春天发芽、生长的。所以,春天绝对不是杀戮、砍伐的季节,而是播种,鼓励大家生长、发育、生根、发芽的季节。这叫“生而勿杀”。

     记住,“杀人三千,自损八百。”当你宰杀动物的时候,这个过程会将你体内的一些生机也干掉,这叫“逆反”,是违背生机的生发规律的。

(9).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予是给予的予,夺是夺取的夺。在春天,你“予”,最后你的收获会很大。如果你在冬天撒了一地的种子,“予”没用了,别人不领你的情,所以春天要多行善事。清明4月4日、5日或6日。此时气清景明,应多“植树”,能培养自己一年的生机。新的一年开始了,绝不要跟自己和别人算旧账,否则会违反天地之气。

        “赏而勿罚”就是:即使你做错了,咱留着以后再说,绝对不会在大开春、大过年的时候跟你清算旧账,这时候跟你陈芝麻、烂谷子地闹一场,那叫违反天地之气。而且,当你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无形之中会对内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自己身上留下一些印记。

( 10).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zhǎng)者少”

   春天不好好生,夏天就不可能好好长

         “养生之道”狭义就是,顺应天地之气去做事。比如“春生”时,你就要让它发芽,不要去扼杀它,这是养“生”;进入夏天后,它们就要茁壮成长了,所以夏天要养“长”;到秋天叫养“收”;到冬天就叫养“藏”。

       就中医而言,“养生之道”应该是养“生、长、收、藏”之道,而不是只局限于养“生”。目前,“养生”就变成广义的了,更多地指养护生命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会得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是因为他们光“加油”,不“刹车”。光顾着生发,却忽略了收敛,都是一根筋往上走,然后上到某个点,“嘭”的一声掉了下来,乱了节奏。而生命轨迹是应该呈曲线,有起有落的。这才是顺应天地的养生之道。

        在中医里,四季跟五行学说是相对应的,春天归于木,木是向上的,它能曲能直。一阵大风刮过来,它便随风弯下来;大风过去了,它的“腰杆子”就瞬间挺起来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木”对应到我们的脏腑,就是我们的肝,这是脏。同时又对应我们的胆,这是腑。如果是对应身体上的其他器官和组织,那它还对应筋、指甲。“肝胆开窍于目”,所以它还对应我们的眼睛。

       春天是非常好的养肝、护肝的季节,还养护胆、筋、眼睛以及我们的指甲。同样的,如果你在春天做了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你就会伤害到你的肝、胆等器官。

      在五行里边,木的作用是生火。如果你在春天做了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你就会伤害到你的肝、胆、筋、眼睛、指甲等器官。到了夏天,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木生火,火生土。如果在春天你的肝木没有健旺起来的话,到夏天这个属火的季节,你就“火”不起来。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在春天没好好生,那在夏天就不可能好好长。

      “奉长者少”就是说到了夏天,身体提供给你在这个季节生长,茁壮成长的能量、气血就不够了。

       春天是消化的季节,是把冬天储存下来的营养转化成气血、精神能量的时候。所以春天不是吃肉而是吃青绿色植物的季节。

       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也就是说,春天是一个不吃肉或者少吃肉的季节。立秋那天要贴秋膘,冬天是要进补的,这俩季节都是要吃肉的。

      中医养生讲“毒药攻邪”,就是说,如果你中了邪气,生病了,就要吃有毒性的药物。如果你没生病,那就养生!

       要吃五谷,“五谷为养”;然后“五畜为益”,平时多吃点肉来锦上添花;

      “五果为助”,就是吃水果,能帮助我们消化,但是千万别把水果当主食吃。不要在春天里吃一些酸不溜秋的水果,除非你肝火太旺。千万别把水果当主食吃。

       叫“五菜为充”,但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应该改成“五菜为疏”。什么叫“疏”?疏通!很多人都知道吃点粗纤维能通大便。蔬菜本身都是绿色的,对应的是我们的肝,而肝主疏泄。肠道堵了就好像河道淤积住了,但是肝气、肝血一来,“哗”,被堵塞的肠道就被打通了。

      平时要多鼓舞肝气生发,而能增强肝气生发、疏泄功能的就是绿色蔬菜,或者是植物的枝叶,它们能消化掉我们在秋冬攒下的秋膘,或进补时累积下来的那些油水。

         什么是消化?“化”就是把吃进来的那些物质变成“人肉”,然后变成脂肪堆积起来,再化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气血和能量。生活中,很多人发胖,因为他无法把脂肪转化成气血。所以,女孩子一胖,月经就出现问题。男人一胖,第一反应就是性能力差了,因为元气不足了。

        怎么把一身的肥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精血、精子、卵子?靠的就是一个“化”字。这个“化”靠谁来完成?就是我们的胆、三焦,也就是靠这个少阳系统去完成。

         在春天,我们吃的东西都很鲜。比如说春笋,但它有点寒。而冬笋埋在地下没冒头,所以它滋阴的效果非常好。还有,冬笋炖什么肉最香?厨子都知道,笋搭配其他肉都不香,只有搭配猪肉时才香。  到春天,笋破土而出后,它的性质就从滋阴,也就是从补肾变成补肝了。补肾、补肝能增强人的性功能,所以,你要想克服笋那种苦寒的性质,有几个办法:一是用盐水煮笋,盐的咸正好平和了笋那种稍微有点苦的味道。另外,我们经常吃的一道菜叫“油焖笋”,这样油炸了后也能把笋的寒气去掉。还可以用锡纸包上笋去烧,就跟烧叫花鸡一样,可以把笋的寒气去掉,独独留下笋的生发之气。

除了春笋、香椿苗,还有满世界里人们采的荠菜,采回来后做点荠菜饺子,更香。

    肝有种性质,叫“木曰曲直”。

       什么叫“曲”?就是委曲求全,所以肝有藏血的功能。如果它不藏血的话,女人就会崩漏,例假来个没完。而“直”是指疏泄,道路都通开了。所以肝的功能应该有两个:曲、直。“ 肝的功能有两个:曲、直。

     应该是鼓励肝脏的“曲”性,你看,肌肉一酸,人就变得紧张了。

       酸的东西是止血的,所以,碰到那些崩漏的病人,我们一般用老醋喷下去。酸的本性是涩的,而涩的东西一般都具有收敛的效果。

       但酸能鼓舞人的肺,肺能生津。有个成语叫“望梅止渴”,你一想到酸的东西,唾液马上就分泌出来了,这对应的就是肺。肺在五行里面属属金

     金克木,吃酸的东西是在补肺,秋天是拈酸吃醋的季节。

      健康的人在春天适合吃辣的东西,微辣微辣的。 平常吃饺子的时候我们要吃什么?蒜!然后还要加点醋。蒜是辣的,醋是酸的,两者正好形成一种平衡。

   怎么掌握辛和酸的尺度,要根据肝的情况。

        大家如果有兴趣有力的话,可以读下《黄帝内经-素问题》里的”藏气法时论“,它把与饮食有关的“五谷”“五菜”等都讲得很清楚。什么味儿入什么经,对哪条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补还是泄,都说得很清楚。我们现在中医学讲的那些知识,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

        为什么叫“醉以入房”?平常阳痿的人喝点酒,宗筋就立起来了。 肝有“木曰曲直”的特性,就应该知道有两种味道在影响肝。比如说,酒是辣的,我们喝点酒就能壮胆,因为肝胆互为表里。酒是辛散的,能增强肝那种直的特性。

        中医在饮食方面讲究与天地同步,也就是“应季”。这个季节出产什么,你吃什么,你要是什么都不懂,那就跟着季节走,总不会错的。

       夏天出汗多,容易损耗身体里的体液。汗是什么味道?咸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夏天对应我们的心,所以在夏天我们要补心! 夏天应该吃点咸的东西。 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夏天吃西瓜的时候都会稍微洒点盐,喝绿豆汤时也会加点盐进去。

       到了冬天,该吃些什么呢?烧烤的,炙的东西!烧烤的东西是什么味道?苦! 冬天应该多吃些苦。

小麦是越嚼越甜,米饭是越嚼越酸。五谷总体是甘甜的,这是我们平时最基本的食物。

四气调神大论-秋季篇

【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③,奉藏者少。
【翻译】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感悟】

1、秋天在五行中,对应是“金”,固有“金秋”的说法。但不是金色的秋天的意思,金的属性:收敛、肃降、性凉,生水、克木。

2、秋天天气转凉、空气变得越来越燥,自然界这个时候就会提供大量的水果,供人们品尝,正好润燥。秋天是吃水果的季节。水果中最好是白色的梨子,白色对应的肺,梨子润燥最佳。

3、春天万物生发,正是干事业励志的时候。到了秋天人应该收敛,保持神志平和,不要像春天时候的意气风发。在东北,这个时候种地,即使你再能干,也不会有好的收成,因为你已经错过了“天时”。

4、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天地一理,有白天的阳气生长,就要有黑夜的阴气蓄养。你白天拼命工作消耗身体,就必须晚上好好睡觉进行修复。四季也是这样,春夏消耗物质,要生长,冬天就要收藏,否则明年春夏就没有生长的物质基础了。张介宾说“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胜之为病也。”

5、我们从事CG的人,每天摆弄熟悉得计算机软件,从事大量的脑力工作,对于天地之理,也应该知晓。

       不要与天地对抗,如果你想事事顺,那么,你就按照天地的规律去走,你消耗的最少,最省劲,也就“顺”了,也就走“字”了,也就赶“点”了。描述天地规律的书,就是《黄帝内经》,如果你只把她当做是一本医学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上可医国,中可医人,下可医病”,她是一个“系统控制论”,一本包含哲理的书籍。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的解析:

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本段原文强调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养生调神,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以确保身心健康。
1.自然界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春三月,天地间万物发动,欣欣向荣,自然界的阳气于此时皆向外舒发,充满了生机,故此时的特点是万物“发陈”。夏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产生了云雨的变化,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繁荣秀丽,此时的特点是“蕃秀”。秋三月,天气转凉,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大都由秀丽而结实,到了收成的季节,此时的特点是“容平”。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生机潜藏,呈现一片萧条景象,一般的昆虫也进入冬眠状态,此时的特点是“闭藏”。
2.人必须顺应四时而调形养神
适应自然界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形体活动和精神调摄两个方面。强调养神的同时,重视形体的调养,进一步阐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形与神俱”学术论点。
(1)形体活动
人应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不同特点,适当调节个人生活起居。春夏季节,就要顺从生长的特点,使体内阳气不断的生长;而秋冬季节,就要顺从季节的收藏特点,注意回避秋季肃杀和冬季严寒的气候,不要使体内的阳气发散,即便是取暖,也应注意不要让腠理过分开泄,以免潜藏的阳气外散。
(2)精神调摄
本节用比喻的方法指出,精神的调摄也要顺从四季气候变化。在春天,养生调神的基本原则顺应阳气升发,万物俱生的特征,要心情舒畅,精神活泼,不要扼杀生机,尽量使精神放松;在夏天,要使精神焕发;在秋天,要使神气内敛含蓄,不让自己的意志外驰;在冬天,要让意志潜藏,不要向外显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1.指出四时气候变化对生命活动有极大影响。
经文以比喻的手法,假设一个天地混乱而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来说明人体适应四时、协调阴阳的重要性,说明人体的确阳气和天地之气一样,即不能停滞,又不能发泄太过,否则机能受到损害,疾病就会发生。
2.强调顺应四时而养生的意义
从自然界来说,若风调雨顺,植物便会生长茂盛;反之气候反常,破坏了自然界生长收藏的规律,万物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中途夭折了。在这种情况下,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会因此而得病。但懂得养生,能通达协调阴阳之理的人,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所以不会有什么病,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违反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故它的生机不会断绝。 1.违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
人能顺应自然的变化,则生气不竭,苛疾不起。若违反了前面所述的四时养生方法,不注意形体活动和精神的调摄,就会损伤人体的真气,导致阴阳失衡,因而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如“肝气内变”、“心气内洞”、“肺气焦满”、“肾气独沉”等,此即“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之意。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
原文作为适应四时阴阳的养生方法提出,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
随着人们的认识深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经不仅作为养生的法则,而是更多的被作为治则运用于临床。如秦伯未就曾提出,对阳气不足的哮喘病人,不用化痰镇咳药,主张在春夏季用补阳药,以温养体力,促使机体自然好转,可防止秋冬发作,其理由是借助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3.“治未病”
经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起画龙点睛作用,重点突出了未病先防。一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四时环境的适应,精神的保养,体格的锻炼,生活的规律等,都属于预防疾病的范畴。二是防止疾病的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未病”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尤其是对中医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如葛洪说:“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朱丹溪也说:“与其救辽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反映了《内经》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

本文标题: 四气调神大论09读后感(养其真 同读黄帝内经第二十二课四气调神大论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47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五林外史500字读后感(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6篇)红珍珠读后感100字(曹文轩中红珍珠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