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3-04-28 12:43: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怎么理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因为高考年年都有古诗词鉴赏题,而且一般题中的诗词都是课外的古诗词,所以每年老师们都会出一些模拟题。这次,她出了...

苏东坡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怎么写)

怎么理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因为高考年年都有古诗词鉴赏题,而且一般题中的诗词都是课外的古诗词,所以每年老师们都会出一些模拟题。这次,她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你如何理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题目中,也把苏轼这首词的全词印了出来: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这位高三学生,填的答案是:苏轼这是劝大家要吃清淡点。对于这种解释,老师当然给打了错。但这位学生却很委屈,并告诉了家长,家长找到老师表示他不服这个判分。因为笔者主攻古诗词领域,这家长和老师便让我来评评理。
说实话,这个问题让笔者很头疼。原则上,个人认为学生并没有错。品读词的朋友们都知道,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首词学生硬要这样理解,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
这首词写于公元1084年12月24日,当时苏轼已经离开了黄州,仕途渐显明朗,他的心情也还是不错的。这首词正是他与好友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在黄州时,苏轼最爱吃黄州猪肉,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清楚。他甚至专门写了首《猪肉颂》,在此文中他写道: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几句其实透露出了两层意思:首先,苏轼真的很爱吃黄州猪肉,早饭都要吃两碗;其次,他爱吃猪肉,而不吃羊肉等其它美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穷,当时当地猪肉在肉类里算很便宜的。
而在写这首《浣溪沙》时,苏轼离开了黄州,好友带着他游南山,用来招待他的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两句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上一句,其实读懂了这两句就会明白什么是清欢。也自然就懂得了,词中这清欢有多美。
“雪沫乳花”指的是一种很雅致的茶叶,宋人认为煎茶时若是茶上面出白泡,方为好茶。“浮午盏”说明他们这时候是中午一起品茗。“蓼茸”指的是蓼菜嫩芽,而“蒿笋”大家都知道。“春盘”指的是春节前,大家装的点心礼盒,一般是赠给亲友的。大家别小看这些东西,苏轼此词前有序言,这词写于农历12月24日。在这寒冷的冬天,苏轼能喝到雪沫乳花茶,能品到蓼茸蒿笋,比他在黄州吃上几碗东坡肉难多了。
理解清楚了这一点,咱们再来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就很清楚了。它与食物的高档、低档没有半毛钱关系,和哪种食物更贵也无关,若是论起来他后来喝的这茶比猪肉贵。既然不是指这些,那显然就是指食物口味和品这些食物时心境的不同了。
后世文人品读这句词时,基本上都认为清欢是指抛弃世俗执念,内心获得的一种闲适、淡泊、清旷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高雅的,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美学范畴。所以“清欢”二字,便常常被理解成清淡的欢喜。
说了这么多,对于这位被扣分的同学的答案,若他是我的学生,我应该不会判他答错了。黄州的猪肉味道较浓,而茶叶蒿笋味道较清,所以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位同学称这是苏轼劝大家吃清淡点,并没有错。他的老师之所以会给他打错,是认为他没有体会到词句背后的深意。但是谁又能说,只品诗词表面的意思,就是错了呢?再进一步说,苏轼到底怎么想的,我们若不回到900多年前问问他,还真就不一定说得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取字面意思,也是一种不错的理解方法。

《苏东坡传》读后感怎么写

上次挑灯夜读,还是上大学那会干的事。那时宿舍晚上11点断电,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熄灯后只得跑到楼道借着路灯临阵磨枪,天冷时还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时过经年,最近竟又为了一本《苏东坡传》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读书机会甚少,更难得一本书读两次,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在几年前读过之后让我念念不忘,特意买来再次拜读。这本书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两个人的原因——主人公苏东坡和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之天纵才情已不必多说,书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诗不少见,但书中引用的诗文都结合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借诗人之口自然吟咏而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更觉鲜活可感。
  东坡先生生性豁达,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机会和他举杯共饮,寻幽探胜,当他在月夜孤舟上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叹时,孰能不神往?这是和东坡先生同时代人的幸运,但他们也是不幸的,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几十年,对黎民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动荡和灾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苏东坡个人而言,急剧变革的时代和积极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运从一开始也就已经注定。数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与通变之争,苏东坡历经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一度穷困到无炊米度日。作为元祐党人的精神领袖,他为民请命,忠言直谏,抗争不息,却未曾有丝毫妥协与退却。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与入世的钢丝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汤汤,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一曲“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成千古绝唱。
  面对多面的、立体的苏东坡,细数其功无疑是徒劳的,往往挂一而漏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天才可以感知却无法琢磨。读苏传,其实是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心灵的伟人生活,即便诗人已作古,但他留给我们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却如江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回到题目,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才子——林语堂。老实说,这本书和现下主流文学风格相去甚远,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来自于它的纯粹。诚如作者所言,他写这本书只是“以此为乐“,当然也是源于他对苏东坡的喜爱。
  在这样一种创作动机下,写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隽永耐读。作者不是隔岸观火,读者就容易置身其中,着了迷的人好像和这本书订立了某种盟约,只要一翻开书就身不由己地紧随内容的铺陈或喜或悲,及至读到苏东坡去世一节,终于忍不住掩卷长叹。
  叹息未已,忍不住又翻开继续往下读,再翻页,书行此处戛然而止——读者肯定会嫌不过瘾——书也许可以续写,但人生没有续集,世上断不会再有第二个苏东坡式的人物了。不过,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在千年前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昨天一时兴起和友人夜访月湖,兴尽归来已是丑时。随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谓有东坡遗风而窃喜。及至翌日,信笔而书,千字乃止,是以为感。(
本文标题: 苏东坡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055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藏羚羊的故事读后感(五年级语文第7课《藏羚羊的故事》读后感 500字以下)七步成诗读后感150字(七步诗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