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读后感(《鄂州南楼书事》中的“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发布时间: 2022-09-06 06:51: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鄂州南楼的注释译文,①鄂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每江夏(今武昌)。②南楼:指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③汉树:汉阳的云树。④蜀江:...

鄂州南楼读后感(《鄂州南楼书事》中的“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鄂州南楼的注释译文

①鄂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每江夏(今武昌)。
②南楼:指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
③汉树:汉阳的云树。
④蜀江:指长江。
⑤烛天:灯火照彻天空。
⑥摇月旌(jīng)旗万里舟:形容船舰之多,旌旗把月光搅动了。《入蜀记》:“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又云:“观大军习水战,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鲜明,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观者数万人,实天下之壮观也。”
⑦鲈乡:莼鲈乡,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菇菜(茭白)、莼羹、鲈鱼脍,即弃官南归。作者是吴郡人,故云。
⑧垂钓手:作者自谓。
⑨武昌鱼:盛产樊口。即樊口鳊鱼。又称“缩项编”。吴主孙皓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市),陆凯上疏切谏,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作者亦引此以自嘲未得归隐。
⑩淹留:停留,久留。 是谁在中秋的夜晚吹奏着玉笛?黄鹤飞回时不会认不得旧游之地。
汉阳花树依然多情地横布在长江北岸,江水默默地环拥在南楼楼底。
夜已深街市仍旧灯火通明照亮天空。舳船罗列,月光摇曳在旗帜的倒影里。
真好笑呵,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鄂州南楼的介绍

《鄂州南楼》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出色地描绘了武昌的繁华的都市风光。此诗前三联写中秋之夜所见南楼及江、城形胜;尾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本文标题: 鄂州南楼读后感(《鄂州南楼书事》中的“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23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远古奇迹大探险读后感(读书笔记有好词好句好段读后感)《以勤补拙》读后感(以勤补拙的故事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