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发布时间: 2021-11-08 08:42: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果然看完了,得及时写,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不过翻翻之前的记录,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关于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非暴力沟...

《非暴力沟通》

果然看完了,得及时写,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不过翻翻之前的记录,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关于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首先将观察与评价区分

观察是基于客观现实,但是也不意味着完全客观,但是绝对化的评论不 。

举个 :

我们不自觉基于某一件事对某人形成固定化印象,比如某同事有几次没参加你组织的集体活动,你可能会说,“ta总是不参加集体活动,每次都不配合我”。一个“总”字,一个“每次”包含了太过绝对的主观评价,而观察的表述为“ta前几次没参加活动,这几次没配合我”。我们可基于的只是已发生的事情,过度的延伸及推论会蒙蔽我们的 。

不得不说,是有那么点微妙的。

2.感受

将感受与想法区分,“我觉得/认为xxxxx”是评价性语句,“我感到xxxxx”为描述感受的语句,并且了解感受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实际中,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感受与别人的行为相联系,认为因别人的行为导致了我们产生这种感受。事实是因为别人的行为与我们内心的需求相违背,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自己的期待,自己的想法,当没有被满足时,便产生了感受。

举个 :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有点意思,并不是没来的行为导致产生失望的情绪,而是我想你来和你聊聊天,可是你没来我们没有聊天,我有点失望。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小测试: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这是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并没有表达了感受,表达了感受的说法是这样的:“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3.需要

要明确自己的需要,如果可以直接提出来再好不过,省了许多的弯弯绕绕,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不错的。

但往往不幸的是:

1)我们习惯委婉,习惯希望别人足够体贴,希望别人可以在你未开口之前就觉察出你的需要,如果没有,你觉得ta不理解我,不懂我,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2)我们习惯于用批评性语句表述需求,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所以有话直说不失为一个避免矛盾发生的方法之一,至于偶尔的“你猜”,“你猜我猜不猜”可归结为小情趣。

4.请求

应用于沟通中

1)了解别人需要,提出请求。我们往往需要从对方的话语中判断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你可能判断的不对,这就需要我们先明确提出请求并期待得到对方的反馈,如果对方并未反驳,那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如果与对方的真实需要不一致,Ta可能会迟疑,或者会委婉表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那就复杂一点,需要通过不停的反馈使对方明确真实需要。

2)向对方传达我们的需要,这一前提是先知道需要是什么,再提出明确请求。关于如何提出明确请求,举个 :“我希望你理解我”,“理解”这个词并没有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么,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

此处附上书的附录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本文标题: 《非暴力沟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19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笔记】唐代基层文官在撰写100篇读书笔记后聊聊阅读(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