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唐代基层文官

发布时间: 2021-11-07 19:38: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唐代基层文官只记录特别收获和必要背景,不记录文章概要。1.县尉分判六曹,不止是捕盗贼。唐代的县等级分为:赤、次赤、畿、次畿、望、...

【读书笔记】唐代基层文官

唐代基层文官

只记录特别收获和必要背景,不记录文章概要。

1.县尉分判六曹,不止是捕盗贼。

唐代的县等级分为: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

官员设置状况:次赤参照赤、次畿参照畿、望和紧参照上。

州府有府、上州、中州、下州四级。

府在唐代前期还没有泛滥,只有都城长安京兆府,陪都洛阳河南府、太原府,后期增加凤翔、成都等府。

赤县即三个都城的城区县,畿县即府属其他县。

尚书省六部对应的州级部门是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主管各曹的官员分别是司功参军、司仓参军、司户参军、司兵参军、司法参军、司士参军,统称判司。县级也分同样的六曹,主管的官员是县尉。赤县编制有六个县尉,可以各管一曹;中县至下县有一个县尉,一人兼管六曹;畿县至上县有两个县尉,一个县尉主管功、户、仓三曹,称作司户尉,另一个县尉主管兵、法两曹,称作捕贼尉,士曹可能被前者兼管,也可能被后者兼管,司户尉地位高于捕贼尉。

州级官员刺史、长史、录事参军、判司分别对应县级的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刺史、长史、县令、县丞掌管全部事务,录事参军和主簿主管的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部门,地位高于处理具体事务的六曹。

县级四位官员比照现今制度,大致上可以分别类比为:

正处级的县长,正科级的秘书长,副科级的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科级的副县长。

2.解释文中多次引用的唐代韩婉《御史台记》一段是官职好坏的评论

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评事为仙道,入京尉为人道,入畿丞为苦海道,入县令为畜生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作者多次引用,评述涉及到的官职好坏,但是却不能解释上述全部六道的好坏逻辑,尤其是后三道。这里尝试解释。

作者没提到的是几个官职的品级,而我认为这至关重要,就是破题关键。官职迁转必然要考虑前后两官级别差异的,一般是小幅升级。

畿尉是正九品下。

御史中级别最低的监察御史简称御史,正八品上。

大理寺评事,从八品下。

京尉,即赤县县尉,从八品下。升两级的京城地方官。

畿丞,正八品下。升四级的地方官。

县令,级别最低的下县县令也高达从七品下,基本上没跑了,畿尉升职县令,只能是到最差等级的下县去。

判司,府和上州的判司是七品官,估计去不了,只能去正八品的中州判司或从八品的下州判司。

畿尉升职御史,去到御史台,皇帝直管的衙门,内朝京官。

升职大理寺评事,去到大理寺,中央政府的执行部门,外朝京官。

前二者都是去做京城朝官,大好特好,所谓佛道和仙道。

升职京尉,从偏远县进到京城城区县,京城的地方官,前途也不错,人人企盼的升职,所谓人道。

升职畿丞,仍在原等级的县里任职,没能在升职的同时上到更有前途的机构,远大前途的门路关上了那么一点,所谓苦海。

升职县令,只能去到下县,去到交通不便、经济堪忧、文教不兴的地方,对于畿尉这种一般出身高贵前程远大的年轻官员来说无异于与畜生为伍。

升职判司,如果去下州,那还不如下县县令,县令至少是一地首长,地位特殊,也许有升职的机会。如果去中州,和下县县令差不多,估计要长期在中下等的州县里沉浮了,无缘进京升职。如果万幸去了上州,前途还是不错的。

3.疑问,宪衔的作用?

很多幕府使职挂着宪衔: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更低级的官员挂着虽不是宪衔但也是法官的大理评事,包括有官员有另有本官的情况下还另外挂个宪衔。另外,很多官员迁转进京拜真监察御史。

这一切的内在逻辑,作者没有讲。我猜想,结合幕府判官、推官、巡官的名称和职能来看,加挂宪衔除了起到本官作用外,还可以为履职提供监察官身份背书,并且这位官员他真的就被承认为御史台的一员,有可能回本部工作。

4.守选时间

科举考上进士或明经后,不能马上做官,进士需要守选约三年,明经守选约七年,才能分配到官职。再考中难度更高的博学宏词或书判拔萃可以马上做官。

每一期官任期满后,需要再次守选。高官待选期短,卑官长,一年一次考课,一年是一次待选期,长短自一选至十二选。

唐前期官员任期四年,安史之乱后变成三年。

方镇幕府官员的任何迁转都不需要待选期。

作者举了个例子,《有唐故朝议郎行鄂州司仓参军杨公墓志铭》:

公讳某,字某,其先关右弘农人,永嘉过江,公自始迁之祖,若干代处于闽越。曾祖某,皇唐循州司马;祖某,漳州长史;父某,泉州南安县丞。公则南安第若干子。长七尺,骨目瑰异,温良节行,所至自昭,风神识度,群居不掩。六籍外偏好穰苴、管子之术。永泰中,以耕战之法致梁宋军,画用有成。大历元年(766),节度使右仆射田公荐授左武卫率府仓曹参军事,在位以贞慎闻。公以不仕则坠业,躁求则背道,或出或处,圣人为中。依吏部节文,敬遵常调。大历八年(773)集授吉州永新县丞。兴元元年(784)集授庐州司田参军。贞元二年(786)授鄂州司仓参军。累职贞慎,如率府仓曹时,每罢官待集,卜胜屏居,晏如也。鄂州秩满,爱其风土,亦止焉。贞元十二年(796)冬又合集,春赴京师。遇疾于途,以二月四日,终于汝州龙兴县之逆旅,时年六十七。凡入仕三十一年,历官四政,禄非丰,俭以足,务虽剧,通以简。

第一个任期是节度使推荐授予的左武卫率府仓曹参军,估计是试衔,不是实职,不用管任期,也不知道任期多长。

大历八年(773)集授吉州永新县丞。集指的就是守选期满后吏部统一安排的官位。有守选期实际上就是因为有官员资质的人多,实际官位少,都在吏部的官员库存里排队等上任。守选期的长短就是吏部官员酌情考虑各方面情况形成的规则。增减守选期年限还可以是朝廷对官员的一种奖惩措施。

大历八年(773)是唐后期了,永新县丞任期三年,然后守选期长达八年。

兴元元年(784)集授庐州司田参军。两年后,贞元二年(786)授鄂州司仓参军。这次仅两年任期,没有守选集授,直接做的下一任官,怀疑在职官员迁转就可以直接做下一个任期,不需要守选待职。

鄂州司仓参军任期三年,然后守选七年。贞元十二年(796)冬又合集。

作者又没提几个官职的品级。我觉得这里又可以深挖底层逻辑。

按《元和郡县图志》,永新县是上县,永新县丞从八品下。

按《旧唐书》地理志,庐州是上州,庐州司田参军从七品下。

鄂州是上州,鄂州司仓参军从七品下,鄂岳观察使治所在鄂州,比庐州稍微重要一点,司仓参军也比司田参军要重要一点,平级重用了。

所以从八品下的上县县丞的守选期是八年,从七品下的上州判司的守选期是七年。

在职官员迁转就可以持续做官,所以史书有传的高官都在持续做官,不断升官,鲜见守选。

本文标题: 【读书笔记】唐代基层文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192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能分享一下2021你看的第一本书吗《非暴力沟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