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10-23 08:42: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7

《矛盾论》读后感文笔拙劣,学识有限,自娱之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哲学经典永不过时之处就在于它所叙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绝对性,无论在...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文笔拙劣,学识有限,自娱之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哲学经典永不过时之处就在于它所叙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绝对性,无论在何时何地用其思考研究何事何物都能有所助益。

很惭愧的是其实很多经典长时间来只是凭着一点道听途说,像《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原来只是听说这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经典,被无数人所拜读,其中内容也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真正读了之后,才能感受到什么是领袖的眼界,什么是领袖的思维高度。

在那样一个困难时期,学习资源肯定是不如现在获取便捷,而且那时候的书本都是非常昂贵的,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真的有人可以做到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事物的矛盾原则,也就是对立统一原则,是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法则。为了想明白矛盾原则,就首先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两种宇宙观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矛盾各个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两种宇宙观也就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一种唯心的宇宙观,它认为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减少和增加,是一种重复。而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发展,是会发生质变的。在辩证法宇宙观里发展是运动的,运动的过程中数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了质量的变化。这两种宇宙观是相对立的,与辨证法相对的还有反动的唯心论和庸俗进化论,它们都属于一种被动论,认为变化来自于外力的驱使,看不到事物内部的改变。也就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一种质不会变化为他种质。因此在提到形而上学的时候,往往会用这么几个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因为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事物是处在一个静止的状态,这种静止是孤立且片面的静止。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进行一种猜想,认为事物的质变源自外力作用,那么信奉形而上学的人有可能很容易地将这种外力归结为一种超自然或者说超认知的神力。在各地的传说中,大部分都会有一段关于大洪水的描述,在西方神话中解决这一灾难的方法是诺亚方舟,来自神的指引。与这种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主张的是将事物的发展归因于事物内部的运动。这种运动就可以归结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存在使得矛盾的双方发生了必然的斗争,在斗争中使得事物内部发生了变化,斗争的结果也将决定事物变化的方向。想起了沙丁鱼和鲶鱼的故事,不好动的沙丁鱼和好动的鲶鱼之间就是一种矛盾,二者斗争的结果是原本难以存活的沙丁鱼得到了充分的活动,最终大部分沙丁鱼也都活了下来。当然,肯定内部矛盾斗争促使事物变化的同时我也并不否认外力作用对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比如地理对一个区域人民产生的影响,处在黄河流域的文明就能以农耕为主,这种情况下对交易的需求非常低,所以过去我们安土重迁且对商业规则等等不是很看重。而对于地中海文明,地方比较狭窄并且水系发达,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做到生活必需品的自给自足,且水路的运输成本比较低,所以他们会更加看重商业。但这些影响只是在一个初始阶段自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与自然之间斗争的结果。后来在外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区域的社会依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不完全能用地理因素影响来解释了,一定程度上这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矛盾进行斗争的同时,人类社会内部也在进行矛盾斗争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是矛盾的普遍性,这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中,第二是在每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自始至终存在的。所以这样看来,矛盾这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情况,就像时间这个维度一样,无处不在、始终运动。我认为矛盾双方不会是天差万别的事物,而是同一个性质的事物,他们之间必然是有内核的一致性和方向的多向性。以我目前举例,我现在在做的是写这篇文章,但我本应该安排此时学习专业课,这也可以看做一组矛盾。这二者的内核是花费时间有所收获,但是二者的方向不同。写这篇文章使得我对矛盾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写这个的时候会获得快乐,而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获得专业知识,这是不久之后的法律职业资格证考试和未来事业所必需的,当然也会获得一定的快乐。方向的不同加上时间的有限,促成了这样的矛盾。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但这只是我普通的一天的一个小时间段而已,折射出的就是时间的单向前进,使得事物在不断运动不断发展,这其中又必然存在矛盾。有时间就有运动,有运动就有矛盾。

第三个问题是矛盾的特殊性。上个问题已经阐明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矛盾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提醒自己矛盾与矛盾是不一样的。还是拿我刚才的举例,写这篇文章与学习专业课之间的矛盾,来自于时间的有限使得选择的有限,我想通过写这篇文章来巩固一下自己看完这篇经典的收获,但同时我也需要处理每日学习之间的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延长做这件事的时间,以保证矛盾的双方都可以达到自己发展的目的。假如说我写这篇文章写到了晚上十点、十一点、十二点还没写完,这时候我就会存在一个困倦不堪的情形。此时矛盾就会发生一个转化,不再是延长时间就可以解决的了,因为此时精力已经不足,延长时间完不成我写完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且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这样两个矛盾的对比似乎还不足以解释矛盾的特殊性,可能是因为两个矛盾的核心内核已经不再是同一性质,第一对矛盾在于获得自我提升,第二对矛盾在于是否要完成这篇文章。如果换我中学时的例子,我与我的同学都只有一个核心内容:学更多知识,高考考出好成绩。假如说我成绩不好(虽然是真的不好),我向我的学霸同学请教如何获得好成绩。学霸同学会说数学、物理多做一做拔高型的题目感受一下,英语要重点突破一下,英语是难点。我听后若有所思,开始花大量时间在英语上,并购买了大量辅导资料(买很多资料是真的)。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是并不尽如人意,我的成绩是近乎原地踏步,学霸同学的成绩逐步在提升。那么在我和他核心追求一致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学霸同学之所以说要多做做数学物理的拔高,集中突破英语,是因为他已经做到打好数理的基础但是英语方面还处在比较困难的阶段,所以他做到了数理的拔高,再将起点不是很高的英语再学一学就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而我如果强行将努力方向保持与学霸一致,实际效果肯定不如学霸好,因为我的问题不在于此,虽然学霸获得了成功,但他的成功之路不是靠复制就能粘贴的。我们需要提炼出他学习方法的内核,就是在已有基础上拔高,重点突破起点较低的领域。提炼出这个内核才叫从学霸那里取到了经,不然只是知道了学霸同学每天几点起几点睡、每天看几小时书都看什么书,其实什么用都没有。内核一致,方向各异,矛盾也就具有特殊性。

第四个问题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小孩与大人的一大区别就是在想问题的时候会两极分化、非黑即白、非好极坏。须知道世界大部分事情的影响因素都不是单一的,相应的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不会是单一的,必然是多种矛盾组成了这一个矛盾集合体。做实验都讲究要控制变量,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变量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才要使得减少变量的数量,防止多变量影响最终结果。那么在变量与变量之间影响也不会是一个均衡关系,也必然会是某些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比较大,某些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某位著名将领总结他的军事原则时也有一点两面的论述,也就是将十之八九的兵力集中在一个点成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十之一二的兵力用来牵制受困敌军,用兵最忌平均。但同时他也说打仗要灵活多变,有时还要多点多面还可能无点无面。管理学上也有二八法则的说法,最重要的80%的部分可能来自20%的方面。所以说我们需要在庞杂的情势里拨云见日,找到最主要的矛盾来解决,解决了最主要的矛盾就可以保证总体上的发展。还是拿我此时写文章和学专业课来举例,为什么这段时间不是拿来玩游戏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呢?玩游戏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消磨时间,而此时压力和空闲无聊的时间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用自己头脑相对比较清醒、精神状态相对比较好的时间段来解决并不重要的矛盾实在不是明智之选(游戏玩的太菜没有游戏体验感也是一方面)。

第五个问题是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六个问题是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斗争性也很好解释,我还是拿我写这篇文章和学专业课的矛盾来举例,还有两个问题应该是要继续阐述的,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写下去了,学专业课在这对矛盾中通过非对抗性的斗争占到了上风。

最后还是感慨,读完之后才能感受到一份过人的智慧。但读完之后是不是就拥有了这份思考呢?自然也不是的,如果说是的那说明这篇还没有读透。前两天看到有人说所谓的聪明人大多会有一个自欺欺人的幻术,他们会迷信于寻找方法论,找到并记住之后就以为自己明白了,与人交谈时也能头头是道,别人也会以为他真的很聪明,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在回忆而已,所谓的方法论根本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他们的聪明只是抓住信息的能力而已。此时我们看书、学习也应该要注意自身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自己的最主要的矛盾,将目标从提分改到内化知识上,才能真正获得功在现在、利在未来的效果。

本文标题: 《矛盾论》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05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解读《滴天髓》二十五 阳暖《飘》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