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圣地

发布时间: 2019-10-30 17:33: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0

题记:西柏坡小,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位置和注记,它只是太行山下滹沱河畔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西柏坡矮,它的海拔高度也不过五六百米。可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中,却是令人景仰和神往的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一 乘大巴车去平山县的西柏坡。 一路上

精神的圣地

  题记:西柏坡小,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位置和注记,它只是太行山下滹沱河畔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西柏坡矮,它的海拔高度也不过五六百米。可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中,却是令人景仰和神往的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一

  乘大巴车去平山县的西柏坡。

  一路上,我拉开车帘,看见的是怎样的一个美景呀。满眼绚丽,蔚蓝的天幕,纤尘不染,上面写意般地涂抹着几笔晶莹的玫瑰色。只几分钟,玫瑰云下层卷起一条金边,映红白云的落日,雍容华贵地从金边下滑出,四射出熔金般的光芒。

  我的心开始躁动,掩饰不住刹那间的激动和振奋,而目光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落日。那轮落日喷着烈焰,把云彩烤得如炭火一般,通红欲滴。

  停车小息的空档,我伫立在公路旁,只见翠绿的远山漾起一道道金波细浪。百米开外,几个移动的身影也在红霞中化作了几尊铜像。

  大巴车抵达西柏坡时,落日已在群山的背后开始下沉,它以渔夫收网般的利落姿态,把散在四周的金光猛地都收了回去。然后,变魔术似地撒出了漫天璀璨的华彩,灿黄、枣红、海蓝、莲青、葡萄紫,俏皮地为座座轮廓逐渐模糊的大山镶上了一道道艳丽的彩边。稍顷。落日由鲜红转为暗红,恰似一只硕大无比,腌渍到最佳程度的橙子。突然,这只巨大无比的“橙子”像被击落了,极其悲壮地坠落了下去。

  庄严至极,平和至极。看过多少次落日了,我没有想到,观望西柏坡的落日,颇有肉身被灵光所包裹的一种神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是一片辉煌的土地。

  一踏上西柏坡,就如同走进了历史的长卷。在湖光山色,青山翠柏间,我踏寻着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邂逅的全是中华民族的精魂。

  走进西柏坡,走进这个简陋得有些寒酸的小山村,看到一件件破旧的用具,缀满补丁的衣物和用石桌石凳搭起来的会场时,似乎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历史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和了解。

  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西柏坡既没有仙,也没有龙,但她却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敬仰。

  当吞纳百川的红色铁流,蜿蜒过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太行深处的西柏坡,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一时间名声鹊起,所有的目光都聚到了这里。从秋收起义的星星之火,到井冈山中的短刀长枪,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跋涉,到延安岁月的发展成长,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村庄,赋予了红色革命丰富昂贵的营养。当解放的交响曲演奏到战略决战的乐章,又是一个小小的山村,成了搏动革命的心脏。

  暮色笼罩了山峦,我坐在山坡农家小院的屋顶上,和月亮猝然相望,几乎是面对面地撞了个满怀。西柏坡恰像是一只盒子的边缘,月亮就这样从盒外爬上来,在刚刚爬到盒边的时候,仿佛要窥视下盒里的动静,在差一点就要滚进盒里时,却嘎然停住了。

  此时,略带橘红色的月亮,仿佛就悬在西柏坡的坡顶上。夜风习习,西柏坡发出铮铮弦儿响。我盘腿坐在与月亮近在咫尺的农家屋顶上,我瞅见,月亮的红晕渐渐褪去,露出皎洁的面庞来。

  蓦地,一阵山风吹过,月亮被风儿擦出了脆响。月亮渐渐升高了,月亮更美了。我情不自禁地立起身来,在屋顶上走来走去,乘着月光像长了翅膀飞翔一样,那种飘的感觉使我心跳好久。我觉得,有一种美妙而神秘的东西在我的心中潜伏,它正在想跃起来。

  月华如银,大明搭亮。

  哦,西柏坡。我红色的夜啊。

  二

  翠柏摇曳,让人追思无穷。

  在急切的期盼中,我终于迎来了西柏坡的黎明……

  穿过巨大的不锈钢拱门雕塑,我看到了远处那条非常醒目,高悬在马路上空的红色横幅:牢记两个务必。再往远眺便是那高耸入云端的西柏坡纪念碑。站在纪念碑前远望,坡上翠柏苍松,葱葱郁郁,坡下碧水清清,涟波荡漾。

  中央旧址,古槐掩映,庭院错落。

  走进展厅,沿着历史的河道,我仿佛走过了五十年的时光,心中腾起波涛滚滚。我听见了历史在发言,领袖在说话。那一张张小小的油印传单,风暴中曾给人以信心和信念,那一束束发黄的党内文件,黑暗中曾燃起多少火炬、希望。陈年的历史照片,每一个名字都闪烁着战斗的火花,每一件实物都是那段光辉岁月的见证,它记录着中国革命最辉煌的一幕。

  一间普通的山间农舍,几棵枝干苍劲的杏树,柿子树,几张斑驳的桌椅板凳,组合在一起,就是那调动千军万马的军委作战室。

  不要感叹这里的平房太矮小,正是在这里,身着粗布军衣的领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导演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活剧,导演了三大战役的千古绝唱。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因条件艰苦,红色铅笔都难以为继,只得用土法将自织的毛线染成红蓝两色,权当红蓝铅笔在地图上标注作战态势。

  四个月零十九天杀声染红的日子,西柏坡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先是捉住了辽沈战役的“瓮中鳖”;再是吃下淮海战役的“夹生饭”;尔后又在华北平津缚住了“惊弓之鸟”的翅膀,去首斩尾,赢得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据说,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获释后第一件事,就是专程来到西柏坡参观共产党的作战室。当他实地参观后,不禁仰天长叹,自愧不如。

  三大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托起了红色的新中国。在那张三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红色的箭头是那么的凌厉,它指向哪里,胜利就会在哪里孕育。通明的灯火天天迎接着早晨的太阳,无线电波是革命的神经,连起了四面八方的战场。战争进入了这么一个阶段和境界,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艰难与悲壮。运筹帷幄的领袖,豪情满涨;转战围歼的士兵,神采飞扬。那时的天气已经过了严寒,奔泻而来的是明媚的春光。

  沉默了太久的惊雷,一声声振过长空,猎猎长风,卷起民族的热望。冲锋的呐喊像解冻的冰排,冲锋身影像奔涌的巨浪。毛泽东,是气吞山河的指挥家,是他在指挥着这天地间最为伟大壮丽的交响。

  现如今,三大战役的欢畅淋漓,仍深藏在西柏坡平房的深处,那些已被岁月风侵雨蚀的照片,在供人遥想当年的辉煌,那些沉默无语的桌椅,板凳,还在把当年的主人回想。这里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堂,因为那些扫荡乾坤的壮举,就发生在这平平常常的地方,因为,她是新中国诞生的地方。

  三

  西柏坡最大的会议室,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当时是中央机关的一个食堂。

  一九四九年三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央决定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时此刻的毛泽东,没有陷入胜利的陶醉中,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集中全党的智慧,最先向队伍敲响了警钟,预言了未来的考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以为吃惯了野菜,就会对佳肴不动心;不要以为听惯了敌人的谩骂,就能经受住他们的吹捧;不要以为翻过了雪山草地,就一定能在京城站住脚跟;不要以为穿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就一定能战胜不拿枪的敌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此,毛泽东从自己做起,立下了胜利后的几条规矩: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

  几十年过去了,看着我们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再来回味毛泽东的这篇讲话,人们会由衷的赞叹毛泽东的英明和远见:毛主席真是高瞻远瞩,洞察一切啊。毛泽东那一番朴实无华的话语,像一盏桅尖的红灯,照亮了新生共和国的航程。

  五十年的沧桑巨变,我们仍在赶考。

  四

  作战室、会议室是如此的简朴,领袖们的居所也一样。

  在毛泽东的故居,延安大生产时期织的毛毯整齐地叠放在床上,粗大笨重的桌椅等用具如农家的物件,唯一特殊的是小院里多了一盘清纯坚硬的石磨,原本是老百姓磨粮食用的,警卫员打算把它拆走,毛泽东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的革命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的,这些东西不要拆掉,将来群众还要用的。于是,石磨被派上了另外的用场,成为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露天的办公桌。他们经常围坐在一起,不分昼夜地起草电报文件和作战命令,思考制定作战方略,勾画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如今,这些记载着中国革命一段峥嵘岁月,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光荣传统、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文物,仍然静静地搁放在这里,不断地鼓励,鞭策着和检验着后来者的言行。

  “曾记战马倥偬时,常忆当年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区普通而静逸的小山村,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广为传颂的佳话。

  一九九一年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西柏坡,当看到这里简朴的陈设时,曾意味深长地说: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我们的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后,江泽民挥毫泼墨: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壬午年的初冬,身穿发白旧棉服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冒着纷飞的瑞雪,带着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了毛主席“两个务必”和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关心革命老区的经济和建设发展,亲身体验了老区人民的生活。在考察活动中,西柏坡没有插红旗,没有挂条幅,没有摆鲜花,没有铺地毯,没有敲锣鼓。

  胡锦涛一行吃的是家常饭,睡的是普通的标准间。临走时,胡锦涛向西柏坡纪念馆宾馆缴纳了30元生活费,并在发票上端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今天,人们来到西柏坡寻根、学习、参观。虽然西柏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赶考”仍在继续着。如今的赶考,是开卷大考,每个共产党人都在用行动赶考,要在赶考中百考不倒,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两个务必”必须时刻牢记,而且新的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

  西柏坡是革命坡,英雄坡,是传统教育坡,艰苦奋斗坡,团结和谐坡,敢打必胜坡。西柏坡是长青的,同其他革命圣地一样,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世代相传的革命精神是永远长青的。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一段历史,走进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地带。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悟西柏坡的辉煌,深邃与朴实,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精神法宝。

  踏上归途,心神俱醉。

  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西柏坡时,不由得回过头来,再看看那松柏相映,光华闪耀,矗立在西柏坡岭上,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丰功伟绩的西柏坡纪念碑,深深地感到:西柏坡,红得壮观、红得艳丽、红得永恒。

  我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那些超乎自然魅力的力量,比如西柏坡本色,西柏坡品格,西柏坡贡献,西柏坡精神,西柏坡之魂……

本文标题: 精神的圣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982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绢花牡丹我的奶奶像慈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