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感怀》

发布时间: 2023-06-20 18:00: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1

感怀李清照:半生漂零归何处,谁人能解千古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感怀》

感怀李清照:半生漂零归何处 谁人能解千古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读李清照,读到词人晚年孤身流徙于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晚景凄凉,不觉置案叹惋。尤其想到词人去世于何年、葬于何地,竟无迹可寻,更感伤怀。

李清照的飘零生活始于44岁。

出生于济南柳絮泉边的李清照,自幼博览群书,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结为伉俪。在汴京度过六年的生活之后,由于朝廷的新旧党争,24岁的李清照与丈夫被迫回到青州的私第生活。25岁时,李清照给自己的房屋命名为“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38岁时,随夫由青州赴莱州,42岁时又到淄州。那些日子里,夫妇二人风雨同舟,共同搜罗散佚的碑刻古籍,自得其乐。

风云起,波浪急,1127年靖康之变后,李清照随夫南渡江宁,时年44岁。一场南渡,成为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南渡之后,李清照不仅与丈夫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且长期遭受四处奔波之苦,她柔弱的内心从此蒙受煎熬,华丽的词章开始变得凄风苦雨。

1129年二月,江宁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身为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听到消息,惊慌之极,丢下46岁李清照,独自从城墙上攀绳逃跑了。天亮时,叛乱平定,赵明诚因失职被朝廷革职。在李清照看来,危难之际,丈夫临阵脱逃的懦弱表现尚可谅解,但他不顾相濡以沫了28年的妻子的死活,大难来时独自飞,却让李清照久久不能释怀,在李清照心中留下了第一道痛苦的阴影。

1129年五月,身在安徽贵池县的赵明诚又接到圣旨知湖州。赵明诚留下李清照负责照看南渡携带而来的大量书籍文物,自己只身赴任。夫妻暂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在丈夫心中,妻子的生死还不如那些物件重要,这又给李清照造成了难以言表的凄楚。

由于赵明诚途中染病,到达建康时,病势已重。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赵明诚“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在李清照的哭泣与幽怨声中,一段二十八年的姻缘就此落幕。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46岁。从那时起,李清照竟如因风而起的柳絮,四处漂泊,无依无靠,背负着国破家亡、夫死财尽的巨大不幸,孤独的行走在茫茫人世间,只有那一曲曲生命的倾诉,相伴永远。

1132年,49岁的李清照在走投无路、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但不久离婚,又开始了独自飘零的日子。

那时的一代词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茕茕梧桐立门前,凄凄黄叶舞秋风”,生活无依无靠,内心悲悲凉凉的词人遥望故土,但“万千心事难寄”。天地悠悠,我独何辜?老来一掬沧桑泪,且取浊酒酣饮,直到“把酒黄昏”。但“扶头酒醒”之后,仍是“薄雾浓云愁永昼”;凭窗凝望,“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欲登船散心,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挥之不去的愁云在鬓发霜染的词人心头不断地笼罩、翻滚。此情此景,正如东汉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吟唱的那样:“

老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飘零? ”

我们津津乐道宋朝的文官制度,是因为其大大抬高了文人的地位。但就在那样的文化气象之下,我们也听到了苏轼在狱中受刑时发出的痛苦的嚎叫声,也看到了李清照孤苦无依流落各地的憔悴身影。

南渡时,李清照夫妇携带了大量的金石古卷,但在流亡期间全部散佚,唯有浸透夫妇二人心血的《金石录》尚在。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那时,距离丈夫去世已经6年。51岁的李清照不禁流泪道:“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1143年,年已60岁的李清照将《金石录》三十卷正式献给朝廷。这是夫妇二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结晶,也许在李清照看来,这是夫妇留名青史的著作。但她并不知道,真正让人们永远记住她的,竟是她留给后世的那些为数不多的诗词。那些浸透着血泪的词作,也奠定了她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年老体弱、孤独无依的女词人,在兵荒马乱、风雨飘摇之中,只能提起饱蘸愁墨的笔,谱写一曲曲凄婉动情的哀歌,聊以 *** 。当年风华绝代、酒朋诗侣的才女,如今只能伫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吐露满腹辛酸,一腔凄怨。再也没有“兴尽晚回舟”的兴致,再也没有“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的情趣,唯有怀伤念旧独自飘零的浓重哀愁。

但李清照并没有完全消沉,命运如此多舛,她也永不示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恢复中原无期,她甘愿为之捐躯:“愿将血泪寄河山,去洒青州一y土。”生活在家愁国恨、失意之中的词人,依旧折射出人生的坚强与美丽,不断拨动着生命之弦的最强音。

李清照的有一首诗最后一句是“乌有先生子虚子”我想了解这诗

请大家帮帮忙啦
  【内容】: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李清照《感怀》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518.htm
  http://tieba.baidu.com/f?kz=334037389

  【注释】:
  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公路:汉末袁术,安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青州从事:指好酒。
  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香凝,香气凝结。
  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1121年)八月。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出守莱州。李清照于莱州作此诗。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然后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此诗虽为因闲而作,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操、吕品格、皆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这诗说的什么意思啊?我来到莱州这个房间里头,窗户破败,桌椅陈旧,年久失修,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字画,我在青州所熟悉的一切,在这儿都没有,我已经变得像当初三国时候,袁术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那种惨状。袁术兵败的时候,跟他手下说我想喝点蜜糖水,那人回答得好,说现在只有血水,哪有蜜糖水?袁术听了以后大喊一声,口吐鲜血而死。李清照说,我比那个袁术还要惨,这都是因为美酒和荣华富贵惹得祸,为什么呢?天下人都会追求美酒,都会追求荣华富贵,所以才会抛弃安逸清净的生活,到这个地方来追求功名富贵。可不是嘛,我的丈夫就没法儿陪我,害得我一个人待在这个冷冷清清的地方,我百无聊赖,怎么办呢,只好把门关起来,自己写两首诗,聊以消遣孤寂的情怀。

  最后两句说得特别绝,说什么呢?说你别以为我很孤单,我一点都不孤独。我有好多朋友呢,起码有两个,一个叫子虚,一个叫乌有,合在一块儿就是子虚乌有,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你要想想,这诗写得特别地奇怪,为什么呢?它不是一首送别诗,也不是一首相思的诗,而是一首什么呢,倍感冷落之后的抱怨的诗,这个题材跟刚才读的那首词完全不一样了,它表达是一种非常冷清和寂寞的氛围。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李清照《感怀》

找李清照忧国忧民的诗句~最好有赏析

越多越好~~~
  我写的:
  不谈漱玉

  李清照不必多说,大凡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是作为一个词人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是婉约派的正宗;而且就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看,这一点无庸置疑。
  虽然《漱玉词》里也有“天连云涛接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样意境开阔、气势磅薄的作品,但是读完全书,我们还是会有这样的感觉:调子有些低沉,感情很柔弱,没有涉及重大社会问题。于是李清照就和“守着窗儿”、“欲语泪先流”、“人比黄花瘦”的形象合为一体。
  然而,假若我们撇开《漱玉词》,读读李清照的诗,我们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诗里是另一个李清照!
  咏史
  李清照的诗流传最广的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的咏史诗,不但是对历史的咏叹感慨,更是对现实的抨击和告戒。南渡之后,南宋建立并逐渐稳定,议和苟安之论却充盈朝堂。李清照的这首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既不能生为人杰又不能死为鬼雄的可哀可鄙。女作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绪洋溢其中。
  在《咏史》中,她这样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希望南宋能像东汉一样中兴,表达对爱国志士的钦敬。朱熹在《游艺论》中评价:“本朝夫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诗从略)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早在北宋末年,李清照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眼光。“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作《读中兴颂碑》,李清照有和诗两首,借史实指责徽宗的荒淫奢侈,批评朝中奸佞误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夏商有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其一)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其二)”可怜的是,当权者并未醒悟。不久金人南下,天翻地覆,北宋灭亡。
  生平
  李清照曾打算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女孩,不料那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和态度。李清照并不以为然。她对自己的才能、抱负很自信: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相斯。(《分得知子韵》)
  李清照是个独特的存在,空前绝后。她厌弃世俗:“……青州从事(指酒)孔方兄(指钱),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得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无有先生子虚子。”(《感怀》)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词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晓梦》)她藐视名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夜发严滩》)
  南渡之后,家乡沦陷,赵明诚病死,所集文物失散殆尽,膝下无子女,李清照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孤独的世界。她的孤独、思乡、怀旧和家国沦陷之感融合在一起。这在她后期的词中得到全面的表现,在诗作中也有所反映。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春残》)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偶成》)
  绍兴四年九月,金兵五万人,纠合傀儡政权刘豫的军队由泗州渡淮南,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李清照避难金华,登八咏楼,并赋诗一首:“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江山如此多娇,时势如此多艰。在朝中主和派的威迫下,爱国志士只能眺望生愁了。
  家国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而诗是用来言志的。她所写的有关时事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并几个残句,但是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却跃然纸上。
  宋胡宗汲的《诗说隽永》载:“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密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斥君臣无能。当时流言传说赵明诚生前曾将所藏文物私与金人,也许与李清照的讽刺主和派不无关系。
  绍兴三年,高宗赵构派大臣韩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徽、钦二帝。当时李清照已是年近半百的寡妇,听到这个消息却立即写诗过去,正如她在诗序中所说:“有易安室者,夫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女人是不应该议论政事的,她们应该做的就是缄默和战乱时的“义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这些。她的爱国之心在孤独的黑暗中愈发炽热。她讽刺赵构的主和:“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她抨击卖国求荣:“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她告诫使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而她这么关心,“不乞虽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只是为了得到故乡的消息。在诗最后,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对故国的思念,真如血泪倾泻。

  当然,李清照的诗的艺术性比不上她的词,但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读了诗我们才会知道她不仅抒发自身的苦闷愁烦,也唱出家国之痛。她在窗前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也在想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李清照 感怀

《感怀》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释:

1、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2、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3、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4、公路:汉末袁术,安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5、青州从事:指好酒。
6、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7、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8、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香凝,香气凝结。
9、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1121年)八月。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出守莱州。李清照于莱州作此诗。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然后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此诗虽为因闲而作,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操、吕品格、皆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李清照 永遇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李清照 好事近

《好事近》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释:

1、风定:风停。唐张泌《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
2、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堆积。
3、酒阑:喝完了酒。五代毛文锡《恋情深》: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宋李冠《蝶恋花》愁破酒阑闺梦熟,月斜窗外风敲竹。
4、青缸:青灯,即灯火青荧,灯光青白微弱之意,《广韵》:缸,灯。缸,《花草粹编》等作红
5、暗明灭:指灯光忽明忽暗,一直到熄灭。
6、梦魂:指梦中人的心神不而言。五代张泌《河传》: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梦如醉,相见何处是。唐韦庄《应天长》: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7、幽怨:潜藏在心里的怨恨,南朝梁刘令娴《春闺怨》: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8、鴂:即是鹈鴂,说法不一,辛弃疾《贺新郎》词: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抒发伤春之情,并非因先睹物而引致伤感,而是深处闺中,即敏锐地感悟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由此引起情感变化。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之情。唐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韩偓《懒起》诗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这两位诗人对风雨后花的状况均无所知,虽有怜花之意,但毕竟不如李清照。当然,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伤感之情已隐然可感。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次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长记,即常记,说明以往的伤心时节之事,常萦绕于心。此外,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词人的《如梦令》词: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表达了对海棠的钟爱,其抒情方式与此词上片也相似。

上片侧重由景生情,为落花而慨叹,而伤春。下片则自然过渡到对闺门独处、孤寂苦闷生活的描绘。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试想,一个闺中思妇置身于如此环境中,其心情该是怎样的凄怆孤寂,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白日词人是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愁更愁,想在梦中得到一丝慰藉,然而梦中的情景,依旧使梦魂幽怨哀愁。醒来之时,听到窗外凄厉的啼鴂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因为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屈原《离骚》),春已逝去,百花也已凋落殆尽。

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但词人并没有正面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刻画,把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因而全词读来,更感其情深沉、凝重。

李清照 新荷叶

《新荷叶》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释:

1、高耸万丈蓬瀛:蓬瀛,指代神话传说中之神山。
2、芝兰为寿:参照下文相辉映、簪笏盈庭句,知此芝兰喻寿主之子弟,谓其子弟齐来祝寿也。
3、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花柔玉净,状美女之容貌。娉婷,原喻美女之体态而于此指代寿主之妾侍。捧觞,捧杯献酒,谓春寿筵有官妓献艺佐酒,极写寿主之富贵生活。宋代有官妓,只应官宦人家所需,当时以官员召妓为正常现象。

赏析:

此词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宋李易安,是近年发现的,孔繁礼《全宋词补辑》收之。寿者未点明是谁,从词义看,可知其人应是当时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时尚隐而不仕者;有的评论人认为是工诗善词的名士朱敦儒。据史传称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后屡经诏聘,方于绍兴二年出山,赐进士出身在朝廷供职,是与易安居士同时代人。看来这种测猜是很有些道理的,当然要认定下来,还需有佐证。这篇寿词虽然也极尽褒誉,但却流露了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上片交代时间地点、场面气氛,词清句丽,风格典雅。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是指: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长宵共永昼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是昼夜所占时间相等,古人称这两天为日夜分。这里并未指明是春分还是秋分,从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为秋天到来,暑气渐退,昼热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从下文馈礼中有兰花来看,或许是仲春之月的春分;当然如果芝兰为寿中的芝兰仅作为一种象征高雅来说,只能认为是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况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时候。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写的是友人在做寿,词人及众嘉宾来贺: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寿筵开始了,气氛自是十分炽烈,但词作者却避开这些必然现象,笔下一滑,转向了筵席间穿梭般飞去飘来为客人倾酒捧觞的侍女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之句,是作者从活动的大场面中捕捉的一个迷人的动作:她们象花一般柔媚,象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客人劝酒,翩翩风姿令人开怀一醉,表达了主人待客之真诚。上片寥寥数语,便将良辰、美景、主贤、宾嘉之乐都烘托纸上了。

下片是对寿者的祝愿之词,尾句显示出作者爱国爱民的心愿,写得委婉、曲折、含蓄、脱俗。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先以两个比喻句起兴,再引出直面的颂扬: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至此便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范人物的形象勾画了出来,下面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仍是溢美之辞,仍是使用比喻手法,但却因借用现成典故,便将内容表达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东山高蹈,用的是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谢安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后人因以东山喻隐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隐居生活。该句是说: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以谢安隐居东山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尾句十分精彩,继续以谢安相比,赞誉、推崇之中加进了激励,且注入了以生民为重、迅速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钧:安石需起,要苏天下苍生。安石在东山隐居不肯应诏出仕之时,时人发出了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叹惋,词人就该语加以引发以激励眼前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误国,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躏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使这首以祝寿为内容的词作在主题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本文标题: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感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167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贾浅浅的诗有没有能拿的出手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