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应该是怎样一个心态

发布时间: 2023-04-11 02:00: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7

美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

艺术创作应该是怎样一个心态

美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培养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一是培育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二是丰富创作者的审美想象;三是提高创作者的审美理解力;四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希望可以帮到你。
美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总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艺术意象,并在意象中寻求美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美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美术创作的始终,是美术创作过程得以进行的基础。意象思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造思维,它是一种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创作思维。它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伴随有抽象思维的思维方式。美术家的意象思维过程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象的形成。意象的组合。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创造。
第一,美术创开始时候就会想怎样去给人一种美感,画的很独特。第二,想好了怎么画以后,就心里没有任何想法。最后,全神贯注创作。完毕!
1、心中有画,进行构思,主要依托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对生活中事物细节的观察。2、分层绘画。3、循序渐进。4、一气呵成。

高三美术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考学心态?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
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画,别害怕,在有限的时间把所有所学都展现在画面上,考一科,丢一科,不要再去想,因为想了你也改变不了什么,要全身心备战下一科考试!为什么要大胆画这个问题,因为评分都是放在地上,一群老师一路走一路挑选评分,如果你的画面没有冲击力,没有足够的功底,那就不能第一时间抓住评分老师的要求,也就只能分数会稍微低一些了。
1、要稳定情绪。
考生被分配到较差座位时不能乱了情绪,要保持镇定。平时在画室练习时,光线都是非
常稳定的,而考场的光线特别复杂,物体的明暗关系也非常弱,这就需要考生随机应
变。
2、要做到“主观”。
艺术创作是非常主观的,所以不管坐在哪儿都要保持画面的主观性,要有自己的表达意
图,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3、要学会借鉴。
美术考试不同于文化课考试,考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别人的画纸,所以,在考场上可以
借鉴周围同学对物体的处理。

艺术工作者如何处在一个能释放潜在的创造力的状态中?

新眼光看平常事 如果说4是8的一半,通常人们会回答说:“是。”如果接着再问:“0是8的一半,对吗?”经过一段思考的时间后,大多数人才同意这一说法(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这时如果再问:“3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将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
我是从事设计工作的,在白天噪杂的工作环境中,我无法静下心来创作,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头脑中的想法和灵感才迸发出来。所以,通常我白天基本上不做创新,只有到了晚上才会研发新产品。
把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仔细去观察世界和身边的事物。只有把心沉淀下来,用心观察生活的美好,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用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创作之中。
我就是艺术院校毕业的,现在依旧坚持书法和绘画。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因为一旦浮躁,就很难创造出好的作品。还有一点就是,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多去外面走走看看。也要对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有所了解,这些对于今后的艺术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环境很重要吧,大多数艺术工作者都喜欢拥有一个独立、私密、绝对放松和安静的环境里面。例如有的画家就比较喜欢去采风,去到西藏、少数民族等,这些人烟稀少,但是却能与神奇的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创造力的地方,思维就会被开拓,更新。还有自我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独立办公、创作的条件,只要你的心如止水,淡定,想透一些事情,放空之后,也就进入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自由创作了。

走向创造的境界:(三)艺术创造力的人格心理

前言

仍旧是《走向创造的境界》这本书,但是这里要探讨的重点由智能转向艺术家的人格的问题探讨。它也属于艺术创造力探讨的范畴,前者是从创造力展开的动力学角度进行探讨。后者则是从艺术家的人格特质和素质,心理类型等等方面展开探讨。认知、情绪、动机是由内而外的进行探究,最终影响艺术家的行为,形成创作风格。而这些行为在面对同一情境或者不同情境使得反应不同就展现了不同的人格特质。

书中关于艺术创造力人格方面大致描述是,艺术家同时拥有日常人格和艺术人格两者,但是书中主要是对艺术人格展开讨论,重点在于艺术人格的二重性。其中包含稳定与不稳定、成熟与不成熟、健康与变态、独立与顺应、孤独与开放、冒险与安全、献身与游戏这七个方面。并从中得出多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并探讨了某些心理类型与创造力的关系。当然现代艺术中非人格化现象作者也做了说明。

在这里不仅想说明艺术创造力的人格心理的问题还想探讨一下其中的“智能”,这便是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了。

二重性探索

稳定与不稳定

我在稳定与不稳定这一节打了一个问号,不记得是为什么了,但是在第五遍看这篇文章时,感受又是明显不同的,这里先描述一下书中大致说了什么内容吧。书中说稳定与不稳定在同一个艺术家身上是交替出现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定,在艺术活动中的焦躁不安,情绪波澜起伏。那这种相互转换、交替过渡的形态是怎样进行的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分别是艺术家将本能内驱力和匮乏感(在动机一章也说明了伟大的艺术家内心是没有匮乏感的。这里需要说明,认知一章中提到的匮乏是指创造过程中信息的多少,而动机中提到的匮乏是指激起创造活动的契机。),通过艺术创造的途径将不稳定变为稳定,不平衡变为平衡。但是不稳定是绝对的,持久的,稳定是相对的,短暂的。而在艺术中焦虑就是一种不稳定的表现,它不仅是某种生物性本能,还是一种生存焦虑(或存在焦虑),而艺术创造就是一种人的存在的发现。焦虑是艺术家获得创造的动力,使艺术创造获得某种深刻性,且焦虑感越强的人就越接近人的存在。对艺术家来说,生存的焦虑就是一种困惑,正因为迷惑不解,他们才通过直觉的艺术活动,寻求真正的解答。这种困惑来自对迅疾变化的现实不理解和对自我形象的困惑。但正是因为这种困惑和危机,使艺术家处在一种不稳定的心态中,因而赢得了探索、突破和创新的深层动力。进而也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造性的艺术家将永远处在困惑与危机所造成的焦虑中。当然每个人都有生存焦虑,但是艺术家敏于感受且表达这种焦虑性体验。且作家把这种精力从人与人的关系移开,投入到自己的艺术中。因此,艺术家与众不同,在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去的一种固定的健全的平衡要比旁人困难的多。而这些的前提都是,作为艺术家,不稳定人格的焦虑是有助于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而这就是艺术家在人格稳定与不稳定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能。原因也是如何做,智能所在。艺术家不是有意去压抑和激化这种焦虑,更不是在其他方面或活动中去增加这种焦虑,相反他们把焦虑引向艺术活动,通过创造创造活动本身来缓解和降低焦虑。也因此,稳定与不稳定、焦虑与焦虑消除是交替进行的;是由不平衡到平衡,复又进入新的不平衡。但是这种在暂时相对的稳定,不焦虑,平衡也对艺术家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成熟与不成熟

成熟与不成熟,不论在恒常性和变动性的维度上,还是在复杂性和单纯性的维度上,都体现在对各个领域内的道术器掌握深度和领域间的联结程度上。

健康与变态

健康与变态,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抑制解除,在这一部分甚至于疯子,精神病人的表现都相同,即认知抑制解除,但不同的是基础和艺术家具有一种所谓的智能,能区别与常人的认知抑制,又能区别与疯子与精神病人的认知抑制解除。认知抑制就不提及了,认知抑制解除就是冒着认知过度的风险,对世界,经验和自我的开放。而对于智能书中描述是艺术家具有某种机制从自居情境中退回现实。而这种机制,是如作者转述马斯洛的观点“创造性人格其健康就表现在和谐整合功能中,它是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分裂性的东西统一起来,平安相处,和谐运作。而创造过程就意味着这种整合过程。”另外,弗洛伊德的表述则是“本我与超我尖锐地冲突产生焦虑,通过升华,在艺术活动中想象的替代性满足本我与超我的尖锐冲突消失了,分裂性的东西达到了和谐,焦虑在创作过程中缓解了,人获得了欲望的实现。

独立与顺应

其实再读这一节的时候,最开始是以打破规则是要以遵守规则为前提的认识在理解,但是,巧的是,今天看了一部美剧,追缉:炸弹客,里面讲述了一个侧写师追踪一个炸弹犯罪分子的过程,而炸弹客的想法就是现代科技使得人们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变得更加的不自由,比如去哪里都要开车,比如鸟在模仿现代机械的声音,如果人们不开心就开快车,还有侧写师说的在空无一人的夜晚的马路上,在等红灯,等等。这突然让我想到一件事,就是认知和行为的区别。这里可以展开的说明非常多,而且我也未见得就已经想明白了,事实就是如此。但是放到这个情境中,来探讨一下,艺术家的独立意识,独立行为,顺应意识和顺应行为这四者。首先指出了顺应人格人皆有之,因为文化适应本质上就是一种强制性的顺应过程。然而这一点时常被人忽略,所以着重提之。换种表述方式即是说,顺应意识和行为,艺术家和常人都有,至少是包括特指强制性的文化适应。那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了,艺术家除了文化背离一面也有文化适应一面,为什么艺术家有文化适应的一面,因为独立是以顺应为前提,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变革传统的成规旧习必须以精熟传统为前提,创新必须以深知旧事物、观念和技巧弊端为前提“。另一个问题常人的文化适应和艺术家没有不同,都是出于需求即一种认同的心理倾向,包括社会需求即寻找归属感,使之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需要,还有就是尊重需要,包含遵守规则是为了获得独立和自由,以及名誉或威望,作为一种对自身成果的肯定和激励。放在艺术家的情境中也是如此。艺术家的情境包括了艺术人格和日常人格两方面,也许在日常人格中表现为顺应的意识和行为大于独立,在艺术人格则相反。但也有可能,独立意识和行为在日常和艺术人格中都占大部分,其中在日常人格中至少是高于或等于顺应意识和行为的最低底线要求,当然此时顺应意识和行为并不需要保有相同的底线,这里主要是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人格和日常人格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各自占比的不同。至此只是为了说明顺应在创造性人格中的存在性和必要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人格和日常人格只是这两种情境下的对顺应和独立的探讨,从另一个方面看加入时间的概念,在对不同事物不同的认知阶段其顺应和独立的占比也会有所变化。具体如何变化放在后面讨论。

然而还有一个共识就是创造力与独立人格正相关,与顺应人格负相关。用文中的话来说“独立自主的人格却不是人皆有之,而且其独立性程度亦有巨大差异,创造性的艺术家与非创造性的艺术家及常人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他们强有力的独立人格。”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需求。

返回去想想从另一个方面看加入时间的概念,在对不同事物不同的认知阶段其顺应和独立的占比具体如何变化这个问题,认知初期顺应人格大于独立人格,但是持续时间和程度则却不一定,认知后期则独立人格大于顺应人格,特别是在艺术人格的交叉域上,但是在日常人格的交叉域上则不一定,大多数的情况是顺应人格大于独立人格。然而这里的顺应人格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或许可以用直觉和智能来说明,包括艺术人格和日常人格,特别是艺术人格上。换种说法独立是以顺应为前提,即在艺术创作中改变和突破规则是要以遵守为前提。从时间维度上看,顺应为早期所必须经历的,而此阶段的创造力必然没有那么强甚至于没有,可以说刻意练习也就是在这一个阶段,接下来在突破和改变抑或是灵活运用规则中开始了创造力的涌现。其实世间诸多道术器的习得过程都需要这样一个过程。那两者当中的分界线或者临界点在哪里呢?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艺术来说总是各个有各自的山峰,各自有各自的世界。如果一个风格就是一座山峰,那么一个人则可阶段性的拥有若干座山峰,如毕加索。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对于规则的灵活运用是指在规则内部进行创新,这种创造是封闭的,因此创造力并不能得以极大的凸显,而突破和改变规则,则是融入了外界元素,保证系统的熵增减少,快速运作,这使的人的创造力得以极大的发挥。这里突然萌生一种看法同地“道”在不同职业不同追求的人说来总是如此的不同,但是这又有何妨,本就是从诸多道理中去发现其底层规律,并只用第一原理去指导生活 。而后者看起来就是那如此不同的原因了。

孤独与开放

孤独与开放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统一的展现在艺术家的身上。孤独是创造力的准备条件,指的是认知上的孤独。孤独是创造过程的必备的一种状态,更偏向于说明情境和生活上的孤独;开放也包含认知上的开放,在认知一章中在增加信息和减少信息中提到了认知抑制解除甚至有认知过度的风险,但是有方向性作为智能加以引导,如梵高。也有生活上的开放。而创造性的艺术家具有开放的孤独性人格。如同毕加索“他在生活上是孤独的,在时代中是孤独的,在绘画艺术和绘画思想上也是孤独的。”(——潘罗斯)“但另一方面,毕加索一生又始终保持着一个异常活泼、富于变动的开放性人格,他敏于接受一切新事物新思想,贪婪地从生活的每个角落去发现创造的灵感和源泉。”(——作者周宪)

安全与冒险

书中关于冒险与安全的描述大致是,冒险与安全的两个人格侧面时常是分别表现在艺术人格和日常人格的情境中,而安全需要人人都有,但是冒险人格则不然。特别的是,冒险人格与创造力成正相关,安全人格与艺术和创造力成负相关。而冒险人格使得艺术家在艺术人格中,甚至是日常人格中具有一下三种特性:

第一,他们能发现和勇敢地面对困难。”贝伦对创造性的作家做了多方面的人格测试,其中一个重要结论就与此有关:创造性的作家的“一个重要风格变量是对复杂性,不平衡以及混乱的挑战的偏爱“。这种偏爱,也就是意欲在苦难中有所发现,在复杂中发现关联,在不平衡中寻求规律,在混乱中探索秩序的创造力。””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我看来对于艺术家或是创造力强的人而言或许不平衡,混乱,复杂是绝对,而平衡则是相对。

设计是否有通用的规律,如果有也绝对不是黄金比例,颜色和谐,画面完整,对齐,留白等等,而是超越规则表象之上的开放的孤独,冒险的安全,以顺应为基础的独立的品质。

第二,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冒险人格还进一步体现在不怕走弯路、犯错误,有较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对待外界的嘲讽乃至批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过程,拥有一种依赖直觉的方向感。因此犯错便显得几乎是必然。

第三,创造性艺术家的冒险型人格恰恰在这里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它超越并打破了旧的艺术规范,发展并却离了新的艺术规范,尽管这些新的规范也许一时还难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最终总会被接受,艺术史就是这样绵延不断地推陈出新得到发展的。

关于前面对艺术设计通式的解析,其实在这里也有同感,但是如果不能为一时所接受的艺术或是创意或许可以当作是一种刚好的灵感或者邂逅。这样便充满了巧妙的韵味。

至此,艺术家冒险与安全的人格二重性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所追求的是一种特殊的安全感,一种冒险的安全。然而冒险就意味着做出某些牺牲,因此保持自强,自信,自尊是绝对必要的。这里有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方法,即自我承认法,当工作本身如果是了不起的,但是在一个阶段内不受社会认可,但是只要自己人为这是值得的,优秀的,所热爱的我就对自己承认它。卓有成效,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满足,这对艺术家而言绝对也是有害的。

献身与游戏

献身是艺术家对艺术总的态度,即严肃认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又是一种强烈的功力性态度。”但是在具体的创造过程当中又会转化为游戏态度。“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中,感性和理性、本能与意志都是分裂的,他们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强制性,而游戏冲动将两者协调起来,摆脱了局限和强制,使人获得了自由。自由恰恰是创造的本质。”所以游戏态度和状态与创造力是正相关。“罗杰斯指出,对创造力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多种元素和概念进行游戏的能力……一种自发地对多种思想、色彩、形状和关系进行游戏的能力。””

心理类型与创造力关系

在分门别类的探讨完艺术家人格特质的二重性后,这里便开始综合的来探讨由认知,情绪,动机以及艺术家人格二重性排列组合而成的若干中典型人格心理类型。其中包含外倾型和内倾型,理智型和情绪型,天性型和技艺型以及男性化型和女性化型。(其中天性型和技艺型也体现了道术器的观念)。这是四个维度,用以衡量艺术家不同的人格特质,也许还有其他维度,但是这里暂不做讨论。把每一个维度看作是一条线段,在线段当中有无数的点,艺术家心理类型便由这不同维度的点组成这里其实可以用雷达图来分析。书中不仅列出了维度,还对每个极点的特性做了说明,当然正如字面意思一般你便可以猜的差不多,因此如果一一列举处每个极点的延伸意涵与此来说意义便不大了,更重要的是让你能用更加包容的观点去看待艺术家的心理类型以及创造风格。另外也更加认识自己是符合和接近哪一种。当然在此之前书中也指出了内在的心理类型与外在创造风格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所以这样便更加方便我们从心理类型抑或是创造风格任何一方面去切入,且用另一方面来验证。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家和自己。

关于这一节书中有些许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分析,例如对于理智型的艺术家的分析部分就很是精彩,矛盾却又平衡。

现代艺术与非人格化现象

绝对的非人格化在艺术中是不可能的,这还不是物极必反,而是一种强烈、绝对的否定。因为“艺术创造的本性就在于创造活动与艺术家人格密切相关。

艺术创作应该本着一种什么心态才能有感染力

艺术创作
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醒我独醉
本文标题: 艺术创作应该是怎样一个心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009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自古多情空余恨”这句诗出自何处,完整的诗究竟有多少版本如何用周字写句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