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苏轼的文集,为什么觉得他写诗比词还好

发布时间: 2023-02-09 13:0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5

苏辙和苏轼文采都比较高,两人在诗词写作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古来兄弟相亲相爱,唯有二苏者。苏辙、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七大家之二...

最近在读苏轼的文集,为什么觉得他写诗比词还好

苏辙和苏轼文采都比较高,两人在诗词写作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古来兄弟相亲相爱,唯有二苏者。苏辙、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七大家之二,两位的文采不容置疑,在诗词写作方面各有千秋,要说诗词写作方面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他们少年生活、为人性格、仕途政绩、世势所趋、做人处事、文学作品流传等方面反映出来。

       在少年生活时期,他们的父亲苏洵在庆历八年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父亲去世了,苏洵就在家守丧。就在家的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所学的传授给了他们俩兄弟。这段时间也算是苏辙、苏轼兄弟的诗词启蒙。所以到后面的时候,苏辙这个人的文学道路受到了苏轼和父亲的深刻影响。他也不单单的跟着自己的父兄的路子来,他还学习了很多的人的长处,所以他也有自己的特点。而苏轼则是形成自己独有一派的风格,文章自有一股磅礴大气,而苏辙的文章则多了几分细腻。苏轼的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可谓是豪放派;苏辙却冲和淡泊,老成持重,可谓是婉约派。这种区别,在他们少年时代已表现得很明显。也为其今后的仕途奠定埋下了伏笔。

       在诗词创作上,苏轼是隶属于豪放派的,所以在创作上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一种豪迈之气,而且思想境界也比较高深,与之相比,苏辙的诗赋体现的是一种淳朴无华的风格,而且还流露出一种洒脱自然的心态,意境虽然不如苏轼写的诗词高深,但是苏辙写的诗赋自有一种意境闲澹,情趣悠远的特点。除了以上的写作风格之外,两人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愿也是不一样的。

       在为人性格上,苏轼比较自由快活,喜欢游山玩水,如果有山可登,有水可涉,子瞻未尝不拎其衣襟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苏辙对此也有兴趣,常常从之游,但是没有到苏轼那个程度,所以苏轼常常是翩然独往。这种性格,对他们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仕途政绩上,众所周知苏轼的仕途崎岖,多次被贬,但在贬到之地留下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也留下经典菜肴,如东坡肉,羊蝎子等。看得出苏轼是大美食家更是随意且安之人,其实到晚年后期他也知道当局世态作为宰相的苏辙也对苏轼无力回天,所以因此留下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著名绝命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在做人处事方面,苏辙处理的比苏轼好, 其实苏轼的政治不顺不仅仅取决于言论主张的激进,苏辙的政治主张常常比苏轼还尖锐激烈,但他遭受政敌的迫害却比苏轼轻得多。据《宋史》本传载,王安石以苏辙寡言鲜语,素有敬心。而苏轼无论被贬何处,苏轼都要与朋友交往,往来书信,因此轶事多多,这里不得不说其中我们众所周知的承天寺夜游,张怀民这位好友,后面骚扰张怀民又被“放流“。

       在文学流传下来的作品方面,我们都知道苏轼晚年主要在海南度过,后来北归客死常州,因此无暇整理旧作。苏辙则不同,他的晚年平静而祥和。于苏辙晚年有十余年的闲暇致力于著述,因此他的学术著作比苏轼还多。 苏轼有《易传》9卷(实为三苏合著)、《书传》13卷(今本20卷)、《论语说》5卷,共27卷。然而苏辙有《诗集传》20卷、《春秋集解》12卷、《老子解》2卷、《古史》60卷,共94卷,收入文集的《孟子解》、《论语拾遗》、《历代论》等还未计算在内。

  如果说苏辙在年齿、爵位、学术成就方面超过了苏轼,那么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比苏轼略逊一筹。苏轼是通才,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苏辙是偏才,他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散文方面。

       一般人都认为,苏轼的文学成就远远高于苏辙,其实关于苏氏兄弟诗文的优劣,历来有不同看法。

  苏轼说:“子由诗过吾远甚。”(《记子由诗》)又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这并不是自谦之词,而是苏轼的真心话。

  苏轼论诗论文,都追求“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子瞻和陶诗引》)、“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艺术风格,苏辙“汪洋淡泊”的艺术风格,正符合他的审美趣味。

    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就同意苏轼的看法:“中书(苏轼)尝自谓‘吾不及子由’,仆窃以为知言。”

  陆游、周必大也有类似的看法,周必大《跋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坐客〉诗》载,周向陆请教学诗之法,陆要周读苏辙诗。周“退取《栾城集》观,殊未识其旨趣”,后来才觉得辙诗“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陆游)于此道真先觉也”。

  实事求是地讲,苏轼的文学成就确实高于苏辙,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辙的文学成就就没有他的特色,或者说文学成就低。他们兄弟俩的文学作品,风格不同,气质不同,不能简单地做优劣比对。苏轼的诗文外放奔涌,苏辙的作品内敛含蓄,他们的文学成就与他们的人生一样,各有千秋,和而不同。

苏辙是唐宋八家之四,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因为从小受到自己父兄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十分聪明,后来参加科举的时候,和兄长苏轼一同中举,被传为一时佳话,也算是少年成才,虽然苏辙和苏轼是兄弟,年纪也比苏轼小,但是苏辙在文学上的造诣可堪比苏轼,还有一点与苏轼不同的是,相比苏轼豪迈的性格,苏辙性格却是非常持重,也可以说他内敛,这也造成他与苏轼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
不同之处都在于苏辙一般是比较喜欢借景抒情,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苏轼会用象征的手法来写的,
我觉得苏轼比较偏向于写词,而且一般都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苏辙一般是写很多个打油诗。
我觉得苏轼往往是写一些写酒诗,而且一般都是写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苏辙一般写的是恭维诗。

苏轼被贬后那么落寞,为什么他的诗反而更出名了?

往往诗人被贬后会积压很多的情绪,不满、愤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更能写出好的诗句。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运动被贬官,然而他在贬官后却写出来更好的千古佳句。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苏轼的好的文章都是在他被贬后写出的。其实,不光是苏轼很多诗人往往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更能写出好的诗句,而且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加的丰富。

被贬后做官清闲,时间比较多,更能去体会大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乐趣。苏轼在被贬后,但是也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生活。他在被贬后还是热爱生活。比如我们熟知的“东坡肉”就是他在被贬后而自己创造出来的菜品。而且苏轼在被贬后更加的有时间可以去享受自然风光。在去赤壁游玩的时候更是写下了千古名篇。被贬后的日子让苏轼更加的闲适淡然,有更多的时间游玩于山水之间,更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那山水之中。

往往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心中的苦闷需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苏轼被贬后,自己的政治愿望不被重视,他更是无计可施。满腔的热血无处实施。写文章最看重的就是灵感。苏轼被贬后,各种的情绪在心中没有抒发的地方,那么他就把他的心情和感想附注在文章里面。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满腔热血的报国之志。而且往往被贬后,经历了人生的苦恼对待一些事情才能更加的看得开,对于人生的概念更加的了解,这样才能写出思想感情更加深厚的文章。

苏轼是著名的诗人,他的文章流传千古。虽然他的政治愿望在当时并没有被君主采纳,但是他也留下了让后世为之赞叹的千古名篇。

因为苏轼本来就有才华,只不过被贬之后跟普通百姓的距离就更近了,被流传就更容易了,所以反而出名了!
因为苏轼在被贬之后,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把自己心中的一些凄凉孤独也写进了诗中,所以这些诗反而更出名。
苏轼被贬后,从政仕途渺茫,静下心来,看淡了一些事情,自然能够更加专注于读书、写诗,其诗作也是他释放才情的一种手段。
被贬后诗人的心态发生变化,祸乱易出伟大的文学家,那些失意的情怀使苏轼诗兴大发,从而留下了更多的千古绝唱。

苏轼的词作我们经常读到,但为何却说他的造诣并不高呢?

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听说苏轼造诣不高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如果说唐宋八大家对诗词的造诣不高试问还有几人可以被称得上造诣高的。下面我就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苏轼善于运用比喻。苏轼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比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并接着比喻联想开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比喻不仅仅是基于实物的比喻,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阐发的是人生的哲理,其对诗词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的诗人无法企及的。

其次,苏轼的诗词富有理趣。苏轼的诗词能够做到基于对生活中所接触过的情景,表现出他对于事物的新颖的见解和思考,即使他的诗词会加入很多的内涵和深度但是又不会失去诗词本身的趣味。苏轼的《题西林壁》、《琴师》等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其对于诗词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运用程度远超其同时代的诗人。

最后,苏轼最善于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苏轼的诗词抒发的是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对人世间的思考,其才学完完全全的展现在诗词当中。其诗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对于事物的感想,苏轼本身的幽默精神也被体现在诗词当中。文学对于苏轼来说不仅仅是写作、是作词,更多的是自己颐养性情、娱乐心灵的一方土地。

除此之外,苏轼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与唐朝的诗词相比较,苏轼的七言诗更加的流畅、明快,比如《和子由渑池怀旧》等诗。

苏轼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能够做到以诗为词,将唐代的诗转化为合乎时代潮流的词。

“斜杠男神”苏东坡的诗歌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提到苏东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一定是宋朝最为有名的了,毕竟在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家占三个。苏东坡不仅有一个身份,而且有多重身份,因此他也被称为斜杠男神。那么小编接下来就想讲一下,为什么苏东坡的诗能够流传千古。第一,我们要知道苏东坡的诗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他的诗不仅仅是诗,更多的是能给读书的人带来一定的思考。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在他多次贬官的岁月中,苏东坡深刻的体悟到了人生的困难。正是因为苏东坡不沉溺于困难之中,他才能写出许多富有哲理的诗。

第二,苏东坡的诗具有选材上的多样性。苏东坡的诗歌并不局限于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更多的是他描写生活中的美景,观察生活中的美。他的诗不仅有雄浑壮阔的,也有闲适恬淡的。第三则是苏东坡对于艺术上的表现更加的独特。苏东坡的诗并不仅仅局限于描写这个事物本身,更多的是他通过这个事物来表现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苏东坡虽然一生充满了坎坷,但是他的每一首诗里面的灵魂却又是丰满的,他的每一首诗都为他的灵魂增加了一抹颜色。不可否认的是苏东坡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却十分的深情,面对他的妻子,离世十年时,他专门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的诗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爱情,爱情之美是像苏东坡和他的妻子那样。他的诗歌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浅显,但又意味无穷,让人读了一遍,读的觉得感觉欲罢不能。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学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诗词之美,苏东坡的诗歌更是优秀诗歌中的佼佼者,所以他的诗能够流传千古。

因为苏东坡的诗非常有情感。苏东坡的诗很多都是抒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见解。苏东坡除了写诗以外,还擅长画画,书法,散文等等,非常的有才。他的诗很有独特意义,被很多人广泛的阅读流传。
苏东坡的诗歌风格百变,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都可以找到悠然自得的乐趣,他是一个智者,所写的诗歌不论是情景交融还是抒发人生抱负,每一句话都可以被称为景点,饱含他对人生的态度。
苏轼的词流传千古原因如下:1.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遣词造句气势磅礴。2.苏轼的诗词有乐观豁达的情绪,他虽一生被贬黜,但是诗词中一直怀抱积极的态度。

诗人苏轼诗的优点与缺点

诗词并没有完全的优缺之分,好坏多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时代不同,我们也很难真正评价一个诗人所有的诗的好坏,只能说在不同时期,苏轼的诗是有着不同的特点的。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
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指出了两者风格的相似。但文学创作毕竟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苏轼的和陶诗虽在用韵、句数、格调等方面与陶诗相近,但内容却不为其所限,举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苏轼纳入诗中。其题画诗不仅诗中有画,还善于传达出画中的神韵,进而自由生发,达到了信笔挥洒、自然真率的境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本文标题: 最近在读苏轼的文集,为什么觉得他写诗比词还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831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武汉一农民 25 年写诗 2000 首零发表,并希望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我想试着写一些散文,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建议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