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有没有古代著名诗人的水准了

发布时间: 2022-11-29 06:59: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1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句是哪句大约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10首诗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

这首诗有没有古代著名诗人的水准了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句是哪句

大约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10首诗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这首诗的作者诗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他已写什么诗而著称

王昌龄(698年 -7 56年),唐代著名边塞派诗人。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张籍《秋山》的赏析。

唐代张籍的《秋山》这首诗的原文是: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意思是:秋天的夜晚不见云,也没有风,“我”坐在溪边看月亮从一重一重的松山后面显露出来,居住的茅草屋门敞开着,里面的石床静静的无人安睡,夜深露重,频繁地凝成水滴滴在树叶上。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著名诗人苏轼的诗作《定风波》。这首诗译文如下: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这首诗为苏轼醉归遇雨抒怀之作。他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出处】

《定风波》——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文英译】

《Calming the Waves》by Su Shi

Listen not to the rain beating against the trees.

Why don't you slowly walk and chant at ease?

Better than a saddle I like sandals and cane.

I'd fain,

In a straw cloak, spend my life in mist and rain.

Drunken, I am sobered by the vernal wind shrill

And rather chill.

In front, I see the slanting sun atop the hill;

Turning my head, I see the dreary beaten track.

Let me go back!

Impervious to rain or shine, I'll have my own will.

【关键词注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放声吟咏。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作品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说起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佳作,提到唐诗,就不得不提到李白。李白和唐诗,都是唐朝的风骨之气,以下是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起来阅读一下!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1

1、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夷门歌——唐:王维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4、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唐:李白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5、南园——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6、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7、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8、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上李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0、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诗仙李白,他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大气,“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嚣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是一个文人,却背着剑,做着江湖梦。

李白,也代表了大唐的风骨,文武兼备,大气磅礴,孤傲看着一个个前来纳贡称臣的番邦。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2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首小诗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意境真切感人。一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最容易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触景生情,难以入眠。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幼时不识天上月,将它叫做白玉盘。看它又像仙人镜,高高挂在青云端。月中仙人垂双脚,旁有桂树枝叶繁。更有玉兔忙捣药,且问谁来吃仙丹?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香炉峰上升起缭绕的紫烟。远远望去,一道巨大的瀑布像一匹白练挂在山川之间。近看那飞流直下的气势,又好像天上银河降落人间一样。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是李白的朋友,这是一首赠别诗。它不写离愁别恨,却见真挚之友情。前两句叙事,从踏歌这一形象中,可见气氛的欢快;后两句抒情,从桃花潭水的比喻中,可见感情的深厚。四句语言都很质朴,似乎是脱口而出又戛然而止。那种不尽的情感却充溢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友人将去的地方。后两句写作者送友人东去,凝神遥望远去的孤帆,直到帆影在碧蓝的天空下消失。这时,所能见到的只有流向天边的江水了。看上去像是写景,但从景色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描写他早上离开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晚间就到达了江陵。途中两岸猿声不断,而一叶小舟很快就穿过了万重大山。充分表明了遇赦返回途中的愉快心情。诵读诗的第三句时,可稍作停顿,以体现欢快的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本文标题: 这首诗有没有古代著名诗人的水准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566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能在诗句中找到你的名字嘛声音有点哑的播音生,老师让找散文叙述类的自备稿件,友友们有推荐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