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为何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李白是真正的“仕途不幸诗家幸”。不用说,李白是古今文人中屈指可数的,也是中国诗坛...

为什么我觉得唐代诗人李白水平很低,根本就不懂得诗性美感,他的名气怎么这么大,最近反复读还是欣赏不了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为何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李白是真正的“仕途不幸诗家幸”。不用说,李白是古今文人中屈指可数的,也是中国诗坛中的璀璨明珠。就连刚接触诗文的小孩子都知道李白大诗人。

然而,就像所有的中国古代文人一样,李白的仕途也是极其坎坷,屡遭贬谪,好像这也是所有古代文人同样的命运,或许是天妒英才,或许是那个时代根本容不下他——这个满怀豪情壮志的“诗仙”。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唐玄宗当作一个翰林供奉招进去的。这也就是说,这个只是个闲职,就是为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虽然这个官不大,可是能经常在皇帝跟前啊。刚开始,唐玄宗确实挺器重李白的,每次宴请群臣,或者郊外活动,就一定会带上李白,利用他的才华,吟诗作赋,消遣娱乐。

可是好景不长呀。李白受到皇上如此宠信,自然会得到嫉妒,因嫉生恨,而李白又总是爱说真话。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在朝廷里立下了不少仇人,而他自己可能还不知道呢!这些人就整天在皇上跟前说李白的坏话,而他自己也在皇上跟前说些不适时宜的话,慢慢地,皇上就疏远了他。就这样,三年后,李白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段不愉快的做官经历。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还有一次做官经历,可也是时运不济,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终其一生,李白的仕途不顺。其实,这主要有李白自身的原因。毕竟写诗和做官是两码事,写诗,李白可以狂放不羁,可以半醉半醒,可以“举杯邀明月”,可是做官没有政治头脑,不能很快的审时度势,怎么能做下去呢?再说李白本身的性格,狂放不羁,清高自傲,这就注定了在官场里是很难混下的。

其实我们也要感谢李白不会做官,不然,我国的诗坛就会因少了一颗璀璨明珠而黯然失色。

了解更多故事,关注微信公众号:浅笑m,我在这里等你来。

你诗仙李白来说,他的仕途不顺,可能是在情理之中的。纵观古代,好多文人墨客但凡有名的,诗词作特别好的,你看他们的仕途可能都不太顺,比如说岑参,柳永,杜甫他们同李白一样仕途都不是很顺利。其实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李白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首先第一点,作为一个诗词写的特别好,久负盛名的一个游侠来说,李白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仕途,他纵有满腹的才华能让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但是他的才华也仅仅限于他的诗词上,空有一颗济世之心,但是他没有实论做不出实事。在他可能在为官这一方面没有某些官员做得好,毕竟他是文采好但是纸上点兵这种事情确实不能长久。

还有一点就是身为一个诗人,并且是性格孤傲的诗人,他在为官时并不太懂得官场上的一些做法,无法与人结交或者是与人更好的沟通,也没法做到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在官场上很有可能会容易得罪人,这也是官场上的为官之道,但他这个性格确实不太适合。

李白被称为“诗仙”那是因为他的确诗才无双,在写诗方面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才华,但也恰恰因为这份才华使李白拥有了天才们都有的傲气,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在觐见李隆基时居然让高力士为他提鞋,这可是赤裸裸的羞辱啊,而且他羞辱的还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帝身边随侍左右的太监,可以说高力士在李隆基身边的时间比杨贵妃都多,从李白毫无顾忌的得罪高力士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知道李白的性格是不适合官场的,完全没有政治敏感度啊。

而且李白闻名于世的都是他的诗作,古人的确欣赏有诗才的人,但诗词终归只是小道,不可能靠着诗词去治国平天下啊,李白在写诗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但在考验治国能力的经义上却没有让人铭记的作品流传下来,所以他是才子但却未必就一定是个能治世的能臣。

一个没有突出的治世之能却又性情乖张、桀骜不驯的人仕途不顺、屡遭贬谪也就不奇怪了。

李白这个人活的比较潇洒,他总是觉得官场比较的污浊。所以对于李白来说他肯定是不想和这些人在一起,这会毁了李白的名誉。李白确实很有才,但是比较的傲骨。那时候唐玄宗让李白给杨贵妃写一首诗,但是李白一直在拒绝,因为他从来不给贵族写诗。

就是因为李白不像其他的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去疯狂的拍马屁。李白这个人比较的正直,所以他就不想为了这些浮云的东西去低下自己的身子。所以他才可以专心的去写自己的诗歌,以至于流传到现在,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获得“诗仙”这个称呼。历史上像李白这样的人特别的多,那时候的才子可能也是觉得自命不凡。

但是社会就是这样现实,有时候逼得你不得不去低头。他们完全可以不考虑自己,但是不能不考虑自己看老婆和孩子啊。其实可以选择不用拍马屁,但是你也应该保住自己的工作,这样最起码每个月也能挣上吃饭的钱啊。

第一,李白是黑户,所以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据说李白是李唐的后人,拥有显赫的身世,可是他却没有户籍,也就是我们现在人说的黑户。而当时的政策是无论参加科举考试还是从军,都需要明确的户籍。所以这就断了李白参加科举考试或者从军的道路。因此李白早年的时候和仕途无缘。

第二,作为诗仙的李白,太有个性了。因为唐朝政策的不完善,所以像李白这样有才能的人,不能被朝廷所用。故而唐朝推行举荐的制度。本来有人举荐李白,被心高气傲的李白拒绝了。后来,因为李白太想要走仕途了。所以开始结交权贵,最终被举荐入了翰林院。虽然一度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但是李白对做一个御前文人,开始有了不满。所以天天醉酒,放荡不羁。最终得罪了权贵,向唐玄宗进的谗言,从而李白被贬。

第三,在安史之乱的永王之乱中站错队伍,最终被流放。李白的名气特别大,所以永王以勤王之名叛乱的时候,特地去邀请李白成为自己的幕僚。李白同意了。永王战败之后,李白就被下了狱。从此终止了自己的仕途。

唐代最牛的十位诗人是谁,请不要只知道李白杜甫好吗?

只数出十位,当然是首推张若虚、李、杜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人誉为诗中的诗,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只可惜他的诗仅存两首存其《全唐诗》中,据说所作佚散了。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除了《蜀道难》外,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在诗歌中的贡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的一生穷困潦倒,同情低下层人民的疾苦,写出了“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产经”等等名句,一直流传下来。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等。

王维,世称田园诗人。以田园山水诗为主要特色,清雅淡远,独步于当时。其诗众体兼长,尤工五言律、绝,同时不乏格调高昂的边塞诗。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兼崇李、杜,反对浮艳低俗,笔力雄健奇崛,自成一家。以古文之章法句式为诗,对宋诗散文影响颇大。

栁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大都抒写谪情,描绘山水,风格明净简峭,峻逸沉郁,卓然成家。尤工五言,后人将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韦应物并论。

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为文友,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其诗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况且无体不备,名篇甚多,蔚为大家。他的诗风格沉着稳练,也清新明快。他的巜竹枝词》、《柳枝词》等在唐诗中别开生面。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提倡用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的《长恨歌》、《琵琶行》有古今长歌第一的美誉。其诗平易通俗,流传广泛。据说在世时已远播国外,对小日本平安朝文学影响很大。早年与元稹交厚,亦称“元白体”,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

李贺,少时便有“孥云”之志,才名早播。其诗多感时伤世之作,哀叹盛年易衰,悲感零落不遇,或寄情于天国,或幻念鬼境。尤长于古体歌行,以其逸才奇思惨淡经营,刻意求新,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幽奇诡谲的意境和魄丽新美的意象,在中唐时期诗坛中高树一帜。可惜年纪轻轻的便与世长辞。

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横遭排斥,失意潦倒,几入幕府而寄人篱下。其诗多抒写怀抱,寄慨身世,流露出浓厚的伤感情调。擅长七言律、绝,所作咏史诗、无题诗成就特高。集庚信之文采、杜甫之精工、韩愈之奇峭、李贺之瑰丽,广收博取,融汇贯通,独创为典雅华美而寄情凄婉的“玉溪体”,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在晚唐诗坛与杜牧并驾齐驱,世称“小李杜”。

除了以上十位,还有很多比如孟浩然、王昌龄、刘长卿、岑参、韦应物、杜牧、温庭筠等等唐代著名诗人,他们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诗篇,以上所列十位可见一斑。

况且对诗歌的喜好,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准确地作出中正的评判。这仅是个人的拙见,还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

在唐代能称为大诗人的前三位非李白、杜甫、白居易,然后就是王维、杜牧、李商隐、王昌龄、孟浩然、刘禹锡,韦应物。

1、李白——诗仙,其纵横恣肆,雄奇奔放,高亢飘逸的诗风,至今让人望尘莫及!

2、杜甫——诗圣,沉郁顿挫,悲亢沧凉,忧国忧民,一代诗风,世人至今仰望!

3、白居易——诗王,诗平白如话,合时而著,合事而作,创造出另一种风格,几乎人人可读之。

4、王维——诗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惊叹?

5、杜牧——诗风俊拔爽朗,英姿勃发,于盛唐之外,另开妙境!

6、李商隐——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是晚唐诗人中用典高手!

其它几位就不一一介绍啦,发布罗!

除了上面 各位先生列举的诗名如雷贯耳的大李杜,小李杜,王昌龄,白乐天,刘禹锡,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之焕,写下千古名篇《腾王阁序》的王勃为首的“初唐四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更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边塞大诗人岑参和同是边塞大诗人且封侯的高适……太多了,数不胜数。在诗歌顶峰的大唐王朝,伟大的诗人犹如繁星,催灿夺目,照亮了 历史 的夜空!我辈唯有敬仰!

给诗人排名,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然诗书君邀请,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十大唐朝诗人。题主已经把李白和杜甫排在冠亚军的位子了,那我们就从第三名排起。

首先来谈谈我给唐朝诗人排序的标准。我并不想从谁的诗最好看,谁的诗最美最简单最受欢迎来给诗人排名,我是想首先把唐诗也分成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时期。我们知道,一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受到当时的 社会 环境和 社会 思潮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最敏锐的诗人才能感知时代的风潮,他们用心得风格,引领一个时代的诗风。这样的诗人才是对唐诗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是我的排名的原则。

第三名,肯定属于白居易。白居易属于中唐时代,那种不可一世的豪迈气概已经消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宛如中年般的沉静。人们喜欢安静了,在文学上,开始追求那种朴素的明快的文风,最好像乐府民歌一样。白居易感受到 社会 的变化,与他的好朋友元禛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一方面让诗歌能深入反映生活的现实,另一方面,让诗歌进入寻常百姓家,能看得懂听得懂。这叫做新乐府运动。他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而且白居易一生的诗歌有3000多首,脍炙人口备受民众喜爱。所以从他倡导改变诗风,和他的诗歌的质量和数量,白居易应该排在第三位。

第四名王维。王维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之所以把他排在第四位,主要的理由是,他开创了盛唐的山水诗派,也是引领了盛唐诗歌中以禅入诗的风气。王维早期的诗歌,慷慨激昂有少年侠气,有边塞诗风。人到中年和晚年之后,开始出入佛老,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生活是官、隐、禅三位一体,而他的诗歌也是山水和禅宗相融合。他的诗善于意境的创造,被苏东坡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和画,还引领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他的《终南别业》充满了浓厚的人生哲理和禅意。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第五名是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也许我们不是很熟悉,但是陈子昂在唐朝诗歌发展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也是引领初唐诗风的人,是初唐诗歌革新的一面旗帜。在初唐时,诗坛上流行的还是齐梁诗风,就是那种非常柔软非常华丽甚至有些暧昧的红粉的那种。陈子昂严厉批评这种诗风,提倡学习汉魏风骨,走复古的路线。在他的引领下,初唐诗风变得清新豪健,一派生机勃勃。比如他的著名的登幽州古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六名是孟浩然。 唐朝诗人前十名不排上孟浩然,恐怕李白都不好意思做第一名。因为李白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当时好多著名诗人都是孟浩然的小兄弟。,比如王维,比如王昌龄等。倒不是说孟浩然年龄大,而是他的诗歌的水平和贡献高。孟浩然在求官失败以后,回家做起了专业隐士,从而成为盛唐时期著名的田园是派的宗师。我们可以说,在田园诗这一块,在如何开心地做个专业隐士这一块,除了陶渊明敢称大佬,后世还有谁敢称第二?唯有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七名刘禹锡。刘禹锡在中唐诗坛,可以说是个异类。在中唐诗风开始走向平淡的时候,他的诗歌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积极 进取,所以他被称为诗豪。他的名气和成就不在白居易之下,所以又被成为刘白。刘禹锡成就最高的我认为是他的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第八名:李商隐。 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如他的朋友写他的一样,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他深陷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一生没有得到解放。所以他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朦胧的意境。这种风格也是引领了晚唐之后的诗歌的风格。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无题和爱情系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九名:杜牧。 杜牧在青年时期是个浪子,但是他本来还是想做个宰相啥的,因为他确实具有政治和军事才能,但是生活愣是把他逼成了风流浪子。他的诗歌以咏史和怀古最佳。

第十名:李贺。这个少年天才的诗歌,像受到神启一样,他的诗歌充满了梦幻感,充满了神奇的浪漫主义的感觉。可以说,李贺的诗,总是在 探索 人的生死、生存困境的问题,像这种特别有哲学思考的风格,在唐朝极为少见。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别说是唐代,放眼中国文学史,在诗歌造诣上超过李白杜甫的人几乎没有,可称得上顶级诗人的只有屈原、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这几个人而已。

除去李白和杜甫,剩下还有八位,我试着挑选一下。
白居易
白居易这个人,不管是否喜欢他的诗,都必须承认他是一流诗人。他写诗追求雅俗共赏,所以在诗歌里面就会多一些白话,如果说因为白话就判定诗歌不好,显然有失偏颇。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这些传世名作就不说了,就是一些五言诗,也别具风味,比如:

短短二十个字,就把雪天和朋友共饮的场面描写出来,而且传到出诗人的那种热情。看似简单,没有十足的功夫是没有办法写出来的。
李商隐
唐代诗坛,李商隐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和李杜相比,他可能缺少厚重感,但是粉丝数量而言,可能李杜加在一起都没有李商隐的多。李商隐和白居易可以看作是诗人的两个极端,白居易恐怕别人不理解自己的诗,而李商隐好像总害怕别人理解自己的诗,他总是将很多美丽的意向放在一起,却让人感到不知所云。

喜欢李商隐诗的人,很多说不说理由,就是喜欢,这主要是因为李商隐的诗就好像是一个美女,在没有理解内涵之前,就已经被外表吸引了。李商隐的诗,拿出来任何一句,都极具美感:
杜牧
和盛唐的李白杜甫一样,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也是并称的。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

杜牧自称作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注重“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以激发人意”。

杜牧一生风流,他曾经几次来到扬州,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著名的就是:

韩愈
在历代的唐诗选本里面,能够和李白杜甫诗在数量上相抗衡的就是韩愈,甚至有人认为韩愈诗的成就在唐代直追李杜,排名第三。后人对他的诗评价也很高。

叶燮论韩诗:“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

他的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为人熟知:

韩湘就是韩湘子的原型 。
王维
王维笃信佛法,但是并非是那种消极出世之人,如果需要他做官,为朝廷出力,他马上就会放弃自己的隐居生活。

王维的诗清新淡雅,在他这里,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汇聚在一起,正因为这种汇聚,才有了苏东坡的那句评价:
孟浩然
孟浩然前半生一心想要做官,这无可厚非,但是心灰意冷之后,开始四处漫游,放浪形骸,过起来游山玩水的日子。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诗,题材大多关于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孟浩然虽然没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是交友很广,他与王维、李白、王昌龄等等诗人都是好朋友。

他的代表作品是过故人庄:
许浑
许浑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擅长律诗与绝句。唐诗选本《唐诗鼓吹》选其七言律诗达三十一首。

因为他诗中经常用到“水”字,人称“许浑千首湿”。对他的评价呈现两极化,然在历代的被讨论度皆甚高,持赞扬或批评许浑言论者皆为数不少,在唐代诗人中亦是个不太多见的现象。

他的代表作品咸阳城东楼:
李贺
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后人评价他:“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诗鬼”。

李贺是李唐王朝皇室子孙,一心想要报国,却只郁郁不得志,他的南园就是他报国无门的写照:

当然,除了上述诗人,还有很多诗人值得阅读,比如王昌龄、高适、岑参、刘禹锡、刘长卿等等。

1、唐代最牛的诗人除了李白杜甫, 第三位就是白居易 ,甚至白居易可以和李白杜甫齐名。李白杜甫是生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的人民生活富足安逸,女性的地位也高,女性的服装真是漂亮啊,即大胆又有个性,人们以丰腴为美,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用减肥,长安、扬州等城市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文化也是最璀璨的时代,从宫廷到民间,有广大的市场。而白居易是生在唐朝最败落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来的心情欣赏诗歌词赋呢,所以高超的水平被时代埋没了。就这样他也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千古流传,他的小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脍炙人口。

2、 第四位王维 ,王维名副其实的大家,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当李白杜甫都还在不知名时,王维已经凭借着他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扬名立万、独步天下。王维的诗歌在边塞、山水诗、律诗、绝句都有流传千古的佳篇。

3、 第五位刘禹锡 ,就是因为他的《陋室铭》觉得他活的透彻,正如《乌衣巷》中写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格局,怎样的逆境也能笑着面对,正如《秋词》中的描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 第六位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句恬淡清新,透着一股禾苗泥土气息。就像这首《过故人庄 》中描述的情景:故 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第七位王勃 ,他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为经典: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他的不朽之作《滕王阁序》是历代文人无法超越的传世名篇,其中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千古佳句。

6、 第八位王昌龄 ,盛唐七绝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后人称: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这首《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非常的气势恢宏。还有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7、 第九位杜牧 ,杜牧官N代,祖上几代都是朝中的重臣,家族传承诗书之风,年少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阿房宫赋》令洛阳纸贵,圈粉无数。他的第一志愿是当官,用自己的才华让国家富强,让百姓富足,可是他生不逢时,当时的朝廷内斗,把一个好好的中唐拖入了晚唐,也把他的志向和才华毁掉了,所以凭借自家的万贯家财,在扬州这个大都市的烟花巷柳夜夜笙歌,如《遣怀》中描述: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虽说报国无门,但是诗歌词赋造诣很高,一生写下了524首流传千古的作品,如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泊秦淮》《山行》《清明》等等。

8、 第十位李贺 ,人称“诗鬼”,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中的“ 酸风射眸子”“清泪如铅水”“天若有情天亦老 ”堪称神奇诗句,意境奇美,无以伦比。他的诗中总会发现惊艳的词句。他的“ 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高适﹑岑参、卢 纶 、贾 岛 、张 继 、李 坤

除李白,杜甫之外,列举十位:

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王维,杜牧,孟浩然,刘禹锡,陈子昂,王昌龄……还有很多!

是:

李白

孟浩然

王昌龄

王维

刘长卿

杜甫

刘禹锡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吕龄,王维,杜牧,李商隐,孟浩然,刘禹锡,陈子昂,柳宗元,岑参等等。

王维和李白为何没有交集?他真的看不起李白吗?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都处一个年代且在诗界如此出名的两个人会没有任何交集。我觉得是两者性格不合,并非王维看不起李白,毕竟李白也是大有名气的诗仙嘛。李白是属于自信狂傲、潇洒张扬的诗人。王维却是性格内敛、孤傲自赏的诗人。两者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各不相同,虽然两位有名诗人不能成为朋友是历史记录中的一大遗憾,但做自己,不迎合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生道路上,我们也会在不同时期遇上不同的朋友有些只是泛泛之交,见上一面,再相遇时已变成了陌生人;有些是挚友,我们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些朋友则可能伴随我们一辈子;有些就像是王维与李白这样的,遇见过,但因为道不同而不相为谋,各自有各自的道路要走,没必要为了迎合莫一方 跟随他而放弃自己的道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否有道不同却依旧因为情面而继续交往的朋友。

二、爱江山更爱美人

大家是否听说唐朝唐太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而王维、李白与玉真公主都有些许关系。当年郎才女貌的王维与公主结识早,又因一曲《郁轮袍》深得公主心而被封为公主的裙下之臣。而李白的则是因自己写的诗浪漫而深受公主喜爱,李白的才华能在长安城绽放,最大功臣则是玉真公主。而已被公主冷漠的王维知此事后又怎么可能与李白成为朋友呢?

王维与李白没有交集,我想并非是因为王维看不起李白,毕竟李白也不比王维差。诗仙李白喜欢浪漫,所写的诗不是豪迈就是浪漫,每一首李白的诗,都足以让我们去更深层面的了解他。王维的诗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从他的诗中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即使李白与王维没能成为朋友,但他们永远都会是我们心目中最棒的诗人。

两个人虽然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但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李白的诗充满浪漫,而王维的诗都是现实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王维对李白没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他没有看不起李白。
王维和李白没有交集是因为二人性格不合,而且二人是情敌关系自然不可能成为朋友。但王维应该不会看不起李白,二人的才华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彼此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因为王维和李白生于唐朝的不同时期,所以没有任何交集,王维并不是看不起李白。

李白的魅力就是唐盛的魅力,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丰富而灿烂的花园里,唐诗无疑是众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则是其中夺人耳目的硕果。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年来后人对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眼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了。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的嘹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为伟大。”(丹纳《艺术哲学》)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他的名篇《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庐山一个最典型的风景点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得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紫烟”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的风俗。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与常见的送别诗不同,它一反往常送别诗常见的黯淡笔调,而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轻快的景象。再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与王维的《渭城曲》一样,同为送别友人的诗,都是给人一种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抛弃了传统的悲伤情调,没有沉重的感觉。盛唐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整幅画面情景交融,给人苍茫广阔的感觉。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惜别之情,对于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对扬州胜景的无限神往,尽在江边送别的形象之中了。再如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一首旅人思乡的的情感诗,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的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玉碗”有了“琥珀光”的感觉,这样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一种留恋忘返,宾至如归的情绪,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唐代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它比起汉代和宋代等统一的封建王朝,诗坛成批涌现脱略小节、豪荡使气、富有开拓精神的才士,发出中国诗史上音量最足的浪漫主义合唱。“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这就像植物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白的出现与盛唐的方方面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白的《忆秦娥》曰:“太白纯以气象胜。”这亦可以用来评价他的诗歌。气象,指作品通过气势和意象所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所谓“纯以气象胜”,意思是完全以气象雄浑取胜。这气象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造就的,是在盛唐气象的照映下才光芒万丈。严羽《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雄厚。”“笔力雄壮,气象雄厚”八个字是能够概括盛唐诗歌风貌。开元时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二句,一开始就形成开展的、向前行进的气氛,诗人眺望眼前的山水,带着欣赏的意味。颔联写出长江下游水势浩淼、风帆高举之情状。王夫之说“风正一帆悬”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指从“一帆悬”中传出阔大顺畅的景象。颈联写残夜还未消尽之际,海上一轮红日已经喷薄欲出;旧年还未过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预先进入大江。虽是一年将尽而又一夜将尽,且又在路途之中,然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光明展望、辞旧迎新的情绪。这首诗在阔大的境界中有一种和乐的气氛、雍容的气度。
  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李白借旧题不单是表达相思愁苦,更借思妇之口,“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先景语后情语,将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情俨在。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就是人们在和平岁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思。面对着浩渺的春江、海潮,面对着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人们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唤,表面上是由春天的良辰美景惹起,被春天的旋律催动,实际上却是那个健康发展的时代生活带来的。
  从以上的几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正如丹纳所说,“严格说来,精神气候并不产生艺术家;我们先有天才和高手,像先有植物的种子一样”。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我所认识的李白????????

快 写李白的事迹最好加上他的诗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有三个老婆,第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不详其姓。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颇黎”。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曾居碎叶有关。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钱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所认识的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题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个人,他一生都想当官,却仕途不顺,他整日与酒为伴,然而“借酒消愁愁更愁”;他与月亮为伍,然而月亮只能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他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在挤入政坛之后,处处受排挤。他又毫不在意,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之后潇洒的来,又潇洒的去,他的诗又以意境雄浑而著称。他就是被后人称作“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说不尽的豪迈与潇洒

  他傲岸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避俗离浊,“且放白鹿青岸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他玄思独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风华正茂的他想施展自己的雄图大略,然而既没有关系,有没有金钱,只好只身入政坛,还没有等到他大显身手,无数的挫折,无数的排挤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此时的唐玄宗只把是他当作一位弄臣,每逢酒宴请他写诗助兴罢了。“落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在或去或留之际,他无奈的写下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游山玩水,“骑访名人”。当他再次步入政坛,他又一次失望了,官场比世界黑暗的多,他却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他道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说完拂袖而去,从此再也不步入那肮脏的政坛。然而,作为一名爱国志士,他依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不畏权势的傲骨,豪迈大方的性格,然而,如此一位才华横溢,有鸿图之志的“千里马”却没有一位“伯乐”,只能留得后世空叹息。李白爱酒,众所周知,我想李白定是想成为月亮在夜空中,唯我独尊,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长相思 摧心肝

  晚年他卸下豪放的侠骨,情景交融,诗中飘出阵阵酒香,透过月光,只字未提思乡,却字字隐着心中的挂念。相思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李白写的诗就各不相同,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意境来表达思念。有战士遥望家乡的悲伤“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他也从一位妇人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打乱情思时的无奈“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他还从亲人思念远在边疆打仗的亲人道出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一片片的相思情,一句句的相思诗,催人泪下,即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动容。李白的另一面便是多愁善感,不要以为李白只是潇洒;不要以为李白只是豪迈,他也有惆怅,他也有悲伤。只不过他把悲伤留给了自己,只把满怀的豪情抒发出来罢了。

  道不完的离情

  李白这么一位大才子,有着无数的朋友,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面对分别,李白诗中的依依不舍比“长城外,古道边。。。”还要浓厚,比天还要高,比水还要深。“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李白送别友人时的长叹;“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则是一句乡土味极浓的千古佳句,把热烈欢快的送别场面描写的淋漓尽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千古佳句把对友人的眷恋寄予了孤帆消失,长江水在天际流的情景,送别诗中,既有李白刚饮过酒的欢快佳句,又有想到即将与朋友分别的千古绝唱。

  李白就是绽放在大唐这个大花园中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而又远远怀想。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
上阳台帖《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编辑本段]【作品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2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2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
本文标题: 为什么我觉得唐代诗人李白水平很低,根本就不懂得诗性美感,他的名气怎么这么大,最近反复读还是欣赏不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521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星河不入旧梦 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你是我流浪过的一个地方》这首诗 是拒绝还是同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