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都的秋: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发布时间: 2022-07-08 11:33: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7

这周读的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层秋雨一层凉”,其实我早已忘却了《故都的秋》的具体内容,但唯独这句话依旧萦绕在我耳边不曾忘怀...

读书笔记|故都的秋: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这周读的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一层秋雨一层凉”,其实我早已忘却了《故都的秋》的具体内容,但唯独这句话依旧萦绕在我耳边不曾忘怀。

这本书是以《故都的秋》为根基的精选散文集,出版社的千古套路——将一些散文梳理好集结成册再出版,不过这倒是便利了读者。除了耳熟能详《故都的秋》,像《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等经典名篇,也收录其中。


散文集的第一部分

醉饮 伴游

广东并无分明的四季,一件轻薄的长袖衫已然是春秋的代表物了。植物四季长青,到山上去或许还能欣赏到些许雪花,大暑极少至四十度高温,冷也不突破零下,广东的天气实在是中规中矩。

郁达夫描绘得一手好自然,春夏秋冬、饮食男女,吸引着我这么一个南方孩子。大抵没有睡过暖炕,没有打过雪仗,不曾躺在冰地上感受冬日阳光,我至今童心未泯,我向往。

就像他在散文里面提到,身边的景色,人常常以为触手可及而置于最后,不去观摩,我也是,从小偏爱远方,身边的美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不过如今以现代人的角度看,身边的美景自是平凡的。现在的人啊,不是因为它近随时都能去而忘了去,而是因为离得近就觉得不足可贵更不是值得吹嘘的资本也就罢了,抽时间的理由不大,面子才要撑大的。

郁达夫写北平、上海,写日本、钓台,写江南冬景、苏州烟雨,从年龄上讲,其实郁达夫并不算年老,但文字读起来,总有一种豁达的感觉,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想起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或许这就是人,年龄倒不是最权威的考量标准,但遍历了人世,人终会变得豁达。


散文集的第二部分

青年 休旅

郁达夫是接地气的。诚如郭沫若评价的那般:“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我常常会有明星、伟人“不是人”的感觉,大抵是因为他们实在过于遥远。

而有时文字对于读者来说,是有同样的强距离感的。毕竟,无论是地理上的,抑或时间上的,间隔是如此之大,并且这个间隔还在永不停歇地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扩大,而郁达夫的自我暴露——诸如对遐想的独白、自我举动的描绘,都让“郁达夫”这个人有血有肉了起来,更像我们人类了

忘了是哪一篇散文里了,郁达夫写着有几位中国女学生,沟通非要操着一口英文,他认为英文充满了铜臭的、功利性的意味,本是可爱的女学生,他也不禁对其反感了起来。

我觉得这里特别真实,瑕疵的存在才是常态。自然,我们尊重任何一种语言,但落到个人层面,每个人有自己的取向爱好,生长环境和时代烙印使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偏见,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一视同仁、客观水平。就好像我们尊重榴莲的存在,也尊重讨厌吃榴莲的人。

散文集的这一部分给我的感觉就是,青年人的确有青年人的样子。


散文集的第三部分

书信 悼友

最后一部分均是写/写给友人的。

我喜欢看郁达夫写给郭沫若的称呼,“沫若啊”,有种秋日凉意渐起,而一股潺潺暖流经过的感觉,很暖心。

在小县城读书的那段日子里,大家伙儿互相称呼都是去姓呼名的,后面转学了,新环境的可人们非得连名带姓——张——逸——楠——这样叫,去了姓的称呼仿佛太过亲昵他们不习惯。

“逸楠啊”,回忆里是有人在十米远的后头,用着乡音叫着我,还很用力的扬着手,潜台词是“我在这呢”,儿时的稚嫩和淳朴,或许少了城市的文明,但回想起来却是温暖又令人怀念的。

最后一篇《回忆鲁迅》篇幅最长,或许是整本散文集里最长的一篇,放在最后其重要程度也不言而喻。鲁迅是时代的象征,若我活在彼时,我也必定会为失去这么一位脊梁感到深切悲痛。

在郁达夫的回忆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柔和的绍兴口音、简单的房屋陈设,最令我惊喜的是鲁迅对许广平说的一句细致入微的关心话 “密丝许,你胃不行,咖啡还是不吃的好,吃些生果罢!” 。

这样的鲁迅先生还挺陌生的,不只是《自嘲》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只是《记念刘和珍君》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的鲁迅。这篇回忆录同样地,使鲁迅立体了起来,像是身边有可能出现的人了。

书的封底,还印着沈从文对郁达夫的评价——郁达夫的名字,“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这代年轻人读郁达夫的多不多我不清楚,但以我的经历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会常被提起的名字。要说可怜人,只能说众生皆苦,众生都在折腾,苦中作乐就是人类的倔强。

这次以怀旧的方式,读完这本散文集,便更加怀旧了。

本文标题: 读书笔记|故都的秋: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851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海子诗歌欣赏——《远方》【佐伊文艺】诗歌·铁鸟坠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