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站在《诗经》的立场来读《氓》

发布时间: 2022-05-15 22:0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3

思考:《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这是诗经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这是一首弃妇诗,从婚前的甜蜜,和婚后的不幸告诫女性诗经...

什么是站在《诗经》的立场来读《氓》

思考:《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这是诗经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这是一首弃妇诗,从婚前的甜蜜,和婚后的不幸告诫女性
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描写的

为什么要学习《诗经》中氓这首诗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话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是为了帮助你很好地恋爱,幸福地生活

《诗经》—氓的形象评论

《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的代表之作,全诗叙事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尤值得称道的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十分生动饱满:她悲惨的婚姻遭遇让人心生怜悯,但她性情中的刚烈果断更令人肃然起敬。读罢全文,我感觉女主人公仿佛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敢爱敢恨,拿得起亦放得下,她虽是“弃妇”,但绝非“怨妇”。对待爱情忠贞与洒脱并存的女子,实在可爱又可敬。
本诗是一首抒情意味浓厚的叙事诗,全诗共六章,以第一人称自叙“我”从恋爱到结婚最终被弃的过程。第一、二章以追忆的形式写当初“我”与氓私订终身的情形,此处既凸现了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也凸现了她的纯真痴情。首章写氓借着布丝交换的机会来与“我”商量婚事,由于氓没有找到好的媒人,“我”只能私下与他约定秋天作为二人的婚期。在这里,女主人公违背了一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自由地选择与氓相恋,自主地决定婚嫁对象。这种婚恋选择的自主体现出女主人公叛逆勇敢的个性,也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被礼教束缚的女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第二章先是描写“我”对氓的一往情深。堕入爱河的“我”,悲喜完全被氓所牵引,相隔时思念侵袭,翘首遥望,黯然神伤;相遇时欢天喜地,笑靥如花,心甜似蜜。寥寥数言,把一个多情少女为情乱为情伤为情狂的神态刻画得入目三分。诗歌紧接着写“我”占卜婚事的吉凶,然后放心地出嫁。迷信之言当然不能信服,而卜辞的结果与实际婚姻的结果构成反差,更加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第三章作为叙事的插入段,基本是“我”的议论。“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分向世间的痴情女子发出忠告:不要对男子过度的沉迷,男子陷入爱情,尚有抽身的余地;女子陷入了爱情,却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是用伤与痛换得的教训,是发乎内心的控诉与呐喊,从中可体会到女主人公被无情抛弃后的悲痛与激愤。这里,女主人公从自身的惨烈经历出发,开始认识到她的遭遇在封建社会并非偶然,而具有普遍性。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只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女子往往将所嫁的男人作为终生依靠,男人可以随意始乱终弃,女人在生活的艰辛中磨损了美貌后,便惟有默默承受被抛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对于男女的婚姻爱情态度的差异的思考,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她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第四、五章着重写“我”与氓结合后的情形,中间夹杂着议论抒情。“我”婚后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为了操持家务,“我”不顾花容易凋,日复一日地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然而时日久了,氓性情中轻浮不专乃至凶残暴躁的一面开始显现。“我”严守妇道,没有过错,倒是氓违背了当初立下的誓言,贪新厌旧。“我”最终被氓遣回娘家,回到家中,却又被兄弟耻笑,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刻,“我”也只能躲藏起来,独自承受所有苦楚。女主人公的追忆带着怨愤,却没有表现出企图挽回感情的意思,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作为妻子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错不在己,而在氓的用情不一。她既然认为自己清白无辜,便也没有幽怨乞怜的道理。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的性格在此处得到了展现。回到家后,她没有得到亲人的谅解,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古代就有许多女子因无法承受他人的冷嘲热讽而自寻短见。然而女主人公在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境遇下,仍能坚强面对,并用理智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这段感情,这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实属难得。她的怒而不怨,柔中见刚,感性中透出的理性精神,无一不将女主人公与哀怨悲戚的弃妇区别开来,而展露出她个人形象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最后一段写“我”回忆起青年时代与氓两情相悦山盟海誓的情形,氓婚前婚后的情感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更令“我”激愤难平。曾经的誓言已随风飘散,“我”也没有留恋的必要,还不如从此将负心薄情之人淡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反是不思,亦以焉哉”二句的语气十分坚定决绝,集中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清醒与超脱。当她看清这段感情的实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她的坚决使得她的位置一下从被动地被抛弃转为主动地与过去决裂。她的选择与当初为了所爱贸然出嫁遥相呼应,再次展示了她的自主自立,敢做敢当的个性。至此,女主人公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卫风•氓》作为被经久传诵的诗篇,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第一、二章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活动与刻画人物神态来表现女主人公天真纯情、富有反叛精神的性格。后四章多为叙事抒情议论并杂,这种叙述的灵活性使得女主人公的微妙曲折的内心情感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关键而有效的作用。另外,诗歌中虽对氓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但他的急躁暴躁,看似忠厚实则轻浮的丑陋嘴脸也在叙述中逐渐浮现在读者眼前。
《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写出了在受到父权制婚姻制度的压迫后,女子所表现出来的对自主自立自尊意识的坚持以及理性精神的苏醒,这也正是本诗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缘由所在。
《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的代表之作,全诗叙事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尤值得称道的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十分生动饱满:她悲惨的婚姻遭遇让人心生怜悯,但她性情中的刚烈果断更令人肃然起敬。读罢全文,我感觉女主人公仿佛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敢爱敢恨,拿得起亦放得下,她虽是“弃妇”,但绝非“怨妇”。对待爱情忠贞与洒脱并存的女子,实在可爱又可敬。
本诗是一首抒情意味浓厚的叙事诗,全诗共六章,以第一人称自叙“我”从恋爱到结婚最终被弃的过程。第一、二章以追忆的形式写当初“我”与氓私订终身的情形,此处既凸现了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也凸现了她的纯真痴情。首章写氓借着布丝交换的机会来与“我”商量婚事,由于氓没有找到好的媒人,“我”只能私下与他约定秋天作为二人的婚期。在这里,女主人公违背了一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自由地选择与氓相恋,自主地决定婚嫁对象。这种婚恋选择的自主体现出女主人公叛逆勇敢的个性,也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被礼教束缚的女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第二章先是描写“我”对氓的一往情深。堕入爱河的“我”,悲喜完全被氓所牵引,相隔时思念侵袭,翘首遥望,黯然神伤;相遇时欢天喜地,笑靥如花,心甜似蜜。寥寥数言,把一个多情少女为情乱为情伤为情狂的神态刻画得入目三分。诗歌紧接着写“我”占卜婚事的吉凶,然后放心地出嫁。迷信之言当然不能信服,而卜辞的结果与实际婚姻的结果构成反差,更加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第三章作为叙事的插入段,基本是“我”的议论。“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分向世间的痴情女子发出忠告:不要对男子过度的沉迷,男子陷入爱情,尚有抽身的余地;女子陷入了爱情,却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是用伤与痛换得的教训,是发乎内心的控诉与呐喊,从中可体会到女主人公被无情抛弃后的悲痛与激愤。这里,女主人公从自身的惨烈经历出发,开始认识到她的遭遇在封建社会并非偶然,而具有普遍性。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只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女子往往将所嫁的男人作为终生依靠,男人可以随意始乱终弃,女人在生活的艰辛中磨损了美貌后,便惟有默默承受被抛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对于男女的婚姻爱情态度的差异的思考,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她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第四、五章着重写“我”与氓结合后的情形,中间夹杂着议论抒情。“我”婚后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为了操持家务,“我”不顾花容易凋,日复一日地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然而时日久了,氓性情中轻浮不专乃至凶残暴躁的一面开始显现。“我”严守妇道,没有过错,倒是氓违背了当初立下的誓言,贪新厌旧。“我”最终被氓遣回娘家,回到家中,却又被兄弟耻笑,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刻,“我”也只能躲藏起来,独自承受所有苦楚。女主人公的追忆带着怨愤,却没有表现出企图挽回感情的意思,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作为妻子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错不在己,而在氓的用情不一。她既然认为自己清白无辜,便也没有幽怨乞怜的道理。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的性格在此处得到了展现。回到家后,她没有得到亲人的谅解,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古代就有许多女子因无法承受他人的冷嘲热讽而自寻短见。然而女主人公在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境遇下,仍能坚强面对,并用理智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这段感情,这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实属难得。她的怒而不怨,柔中见刚,感性中透出的理性精神,无一不将女主人公与哀怨悲戚的弃妇区别开来,而展露出她个人形象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最后一段写“我”回忆起青年时代与氓两情相悦山盟海誓的情形,氓婚前婚后的情感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更令“我”激愤难平。曾经的誓言已随风飘散,“我”也没有留恋的必要,还不如从此将负心薄情之人淡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反是不思,亦以焉哉”二句的语气十分坚定决绝,集中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清醒与超脱。当她看清这段感情的实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她的坚决使得她的位置一下从被动地被抛弃转为主动地与过去决裂。她的选择与当初为了所爱贸然出嫁遥相呼应,再次展示了她的自主自立,敢做敢当的个性。至此,女主人公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卫风•氓》作为被经久传诵的诗篇,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第一、二章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活动与刻画人物神态来表现女主人公天真纯情、富有反叛精神的性格。后四章多为叙事抒情议论并杂,这种叙述的灵活性使得女主人公的微妙曲折的内心情感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关键而有效的作用。另外,诗歌中虽对氓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但他的急躁暴躁,看似忠厚实则轻浮的丑陋嘴脸也在叙述中逐渐浮现在读者眼前。
《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写出了在受到父权制婚姻制度的压迫后,女子所表现出来的对自主自立自尊意识的坚持以及理性精神的苏醒,这也正是本诗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缘由所在。
<<氓>>是一首弃妇诗,诗中对女子婚前婚后生活作了比较,写男子态度的反差,最后把女子矛盾的复杂心情展现出来.
其中女子很轻信,而男子又是见异思迁的本性导致了最后女子被弃的悲剧。

《诗经》"氓"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氓》出自《诗经》。此诗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的女子,爱得坦荡热烈,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婚后却受到丈夫的虐待。“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本文标题: 什么是站在《诗经》的立场来读《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724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岁月,花香相伴;时光,静守流年!【散文】这是我写的一首现代诗,关于大家为什么写诗的原因,我觉得写得很好,你们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