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分析自己的性格,情绪及压力调控,人际关系等?,...

以前对情绪和情感很敏锐的,大学后经历了背叛等慢慢脱敏了,但共情能力差了很多,怎么才能再敏锐地共情

大学生自我分析自己的性格,情绪及压力调控,人际关系等?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引用)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日常人际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剖析人际交往的窍门,并试图解决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压力;人际交往
正文:
古人对21世纪的预言是我们将会拥有汽车,飞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惬意,更加舒适,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历史,我们更有时间去结识朋友,分享生活。但是,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的风风雨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具体地描述了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包括:
①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不仅不能正常地生活与工作,有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是健康人。正常的智力是维持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的基础,因此它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
②情绪稳定、积极
情绪稳定与积极是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和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喜怒无常,长期情绪低落,或者一经非正常刺激就显示出情绪反应激烈并难以控制,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事实上,许多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等。情绪积极能够保证个体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够抵御不良情绪的过度反应,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中,情绪是最活跃和最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的心理因素,因此,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
③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必要的社会信息,从而能够积极地形成自己的社会知觉与社会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⑤良好的适应能力
对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标志的动力性因素。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人必须能够在变换了的环境中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才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二﹑压力与管理
生活中人人都会感到压力,但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压力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时所引起的反应也可能不同。压力对人的影响效果还取决于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与能力。我们常常遇到的压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忧压,即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另一类是劣压,即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消极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优压可以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而劣压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和影响人的工作效率,长期处于劣压的状态,人的机体内会产生很多危害健康的因素,甚至导致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饮食失调、溃疡、糖尿病、精神沮丧、抑郁症等。
当人处于压力情境时,压力刺激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被称为是“全身适应症候群”,这个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警觉反应期是个体对压力的性质进行确认、评估的过程;抵抗期则是调动自己的资源来应对压力的过程;当压力长时间不能被减轻或消除时,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会变得麻木,同时身心感到疲惫,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性反应。在压力管理过程中,抵抗期是我们积极应对压力的最佳时期。而在警觉期,对压力的确认和评估决定着下一步应对压力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对压力本身的分析是压力管理中的重要步骤,这包括对压力的来源、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和压力产生的根源等。
(一)压力产生的根源
个性根源:个性上过分追求完美、过度服从、过分执着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过高的压力。
社会根源:那些缺乏人际支持、想法不切实际、身体紧张、情绪压抑、忽略自己的需要、感官刺激过度的人容易产生压力。
(二)压力管理
1.感受和觉察压力
从对人的影响的程度上将,压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稍微多的压力可引发纷乱的情绪;
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的各种不适;
过大的压力会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2.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
人体是一个身体、心理、社会等属性交互影响的统一体。当我们感到头痛、肠胃不适、疲乏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怀疑自己是太累了?感冒了?还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身心交互影响就是指,当我们身体某一方面发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常常会受到影响,很少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活心理方面的。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就是要有意识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积极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是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身体状态的感知可以通过医学体检、体适能测试与评价等方法来实现。而对自我心理状态的感知与评价则通常是被忽略的。有许多情绪、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自我心理状态感知能有所帮助,另外可以在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或参加完一次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进行一下反思。长期这样做,对了解自我心理状态和保持心理健康很有好处。
3.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
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些技能包括:心理放松的技术(自我暗示放松、渐进放松、自生训练等);生物反馈技术;冥想;系统脱敏等。
4.时间管理
把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固定的时间做既定的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工作完不成或任务压力始终作用于自己的精神而产生压力。
(三)压力测试
你有心理压力吗,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 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 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天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 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 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 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 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 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 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 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 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 准备到对方单位告他;
C 通过散步或看一场电影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 每当这个时候,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 你和朋友谈论这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 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 你逃避现实,使用权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希望;
B 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 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她(他)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 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B 每看到物价上涨,你怒气会大增,但不管怎么样还要买,甚至拼命抢购,担心还会再涨;
C 设法少花钱,制定出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信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并被赋予一项重要工作。
A 你考虑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工作量太大;
B 你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承担这个重任;
C 分析这项工作对你的要求,并为从事这一工作做各方面的准备;
9,你猜想你的房租或一些其它的月支付会增加。
A 每天急于收信,以便从朋友那里早点确认上涨的信息,只有没信时才有所放松;
B 决定不被这次涨价吓倒,你计划怎么样应付这种情况,如换房、采取节约措施等;
C 你觉得每个人都处在同样的状态中,因此逃避现实,被动等待,认为自己总会应付得了;
10,你的一个非常亲近的人在一场事故中受了重伤,你从电话里得到了这个消息。
A 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你还要把这一消息告诉其它朋友和亲戚;
B 你挂断电话,哭起来,让悲痛尽情发泄出来,使心里好受一些;
C 去医务室向医生要一些镇静剂,帮助你度过以后几小时;
11,每个节假日,家里总为去探望双方的父母而发生激烈争吵。
A 你制定了一个严格的5年计划,要求在节假日轮流探望双方父母;
B 决定在重要的假期与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一起度过,而在不太重要的假期邀请其他人;
C 决定做最“公平”的事,根本不与家里老人、亲戚一起度假,这样麻烦最少;
12,有一天你突然感觉不舒服。
A 读一些有庆医学的书,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B 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并去医院看病,希望得到医生帮助;
C 拖着不去看病,认为自己最终会好起来;
13,你最小的孩子离开家走入社会,这意味着家里只剩下你和你丈夫(或妻子)。
A 与朋友谈论家中的这一变化,看他们是怎么应付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应的状况;
B 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并为自己寻求新的兴趣爱好;
C 想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多在家里呆一段时间陪陪自己。

问题1——3:A=3,B=1,C=2;
问题4——8:A=3,B=2,C=1;
问题9——13:A=2,B=1,C=3。
总分越低,说明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如果得分为21或更少,那么你很会处理问题,心理压力不大,或许还可教其他人如何平静下来,减少心理压力,如果21分以上,说明心理压力过大。
三﹑什么是人际交往?
1.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 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如何改进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现在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必须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2.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把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面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试与改善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耐心,需要有针对性,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各种力量共同的支持。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必将迈向更高的平台,而不仅仅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那么,我们就能谈及为社会,为自己做出什么贡献了!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需要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以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造成人际冲突经常发生并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李全彩通过心理咨询和书面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在其所受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赵冰洁、陈幼贞的研究也证明,大学生在咨询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排在前列。河北大学就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对12所高校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是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中的大学生,表现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以合作等特点。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自我分析自己,这是一个仅仅是一个很好的命题,也是我自己认识自己的,自己检查自己,自己明确自己的好机会。
我相信,只要坦诚的面对自己,你就可以做的很好。
这就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当你真心的与自己坦诚的个方面进行一问一答,并且认真的寻找解决办法之后,我相信,一个完全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优秀的你就会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每一个能真诚的面对自己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也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幸福。

去忘却那些所谓的答案,坦诚的面对自我吧,全面的去解读了解自己吧!你的明天一定比你想象的要光辉灿烂的多。

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亚瑟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因而对共情的生物学基础解释地特别透彻。他在《共情的力量》中提出,共情能力,既包括情绪感受能力(与情绪有关),又涉及换位思考能力(与思维有关),所以它跟大脑两个部位有关:杏仁核和新皮层。
杏仁核是情绪脑,是管理我们各种欲望和情绪的部位,也是产生眼泪、储存记忆的地方。它控制着大脑所有的神经回路,根据个体遇到的危险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新皮层是思维脑,是随着进化逐渐产生的,可以指导个体进行反思、逻辑和推理,进而调节自身的行为。
而共情能力则是杏仁核和新皮层配合的结果,即杏仁核感受刺激,产生情绪感觉,并将刺激通过神经回路传给新皮层,新皮层接收刺激,做出思考和反应,最终调节行为。所以很显然,如果一颗大脑中,情绪脑占主导,但思维脑发育差点,那他肯定情绪反应激烈,但对后果的反思能力和换角度思考能力都很差。
很多反社会行为人及杀人犯就属于这一咖,只要遇到不顺心就特别容易动情,突出表现是动怒,在情绪刺激下很容易就做出过激行为。他们往往不计后果,对他人的感受反应迟钝,与别人的交往也很难深入。这种人群的内心与他人是缺乏连接的,所以虽然常常容易情绪充沛,却血液里流淌着孤独感。
对于情绪脑主导和思维脑主导的个体,在行为上有什么不同,亚瑟在书中提到一个特别明显的对比:
以情绪脑为主导的蛇在饥饿的时候会把刚出生的小宝宝吃掉,而且丝毫不会觉得内疚;但思维脑主导的人类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我们在出生时,大脑的情绪脑就已经发育完全,所以会表达情绪,嗷嗷大声哭,或哈哈大声笑,但思维脑几乎没有发展,所以婴儿的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思维脑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点点发育完全,这样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慢慢学会如何看见他人、安抚他人。
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具有独特的镜映能力,这决定了早期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镜映能力,是说小孩子需要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中获得自我意象,把他人看作是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如果镜子映射出的是阳光,孩子会收获自信和优越;如果镜子映射出的是黑暗,孩子也只会变得自卑和怯懦。
共情能力高的父母,孩子一般也具有高情商。因为父母的共情能力高,在对孩子的抚育中会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安抚,这会加强情绪脑和思维脑的连接回路,强化共情的产生。相反,如果父母跟孩子的互动中充满漠视、暴力或愤怒,这会造成神经回路的短路,孩子只能学习到情绪表达,但学不会反思和自我调节。
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果我们的成长中,父母没有教会我们共情,没有对我们温柔相待,我们在情绪旋涡中便无法自救,不会安抚自己,更不会调节和掌控情绪。于是,长大的我们,再度成了焦虑的父母。我们不会自我共情,遇到难题时不会安抚自己;我们不会跟孩子共情,因为没有被看见我,我们看不见孩子;我们不会跟爱人共情,面对爱人对爱和理解的渴望,我们爱莫能助。
感谢心理的韧性,即使我们从小没有被共情对待过,我们依旧可以学习如何去掌控情绪,如何去感受爱和信任,如何去给予。
没完成的任务会一直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这不会消除你的压力,相反你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某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即使你讨厌,你也一定要去做,现在就做。
所谓“共情 ”是指共同的情感。它含有 同情 理解 援助 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祝福你
应该是吧,就是同情他的处境
生编硬造的词么?

现代人正在失去共情能力,你赞成这一说法吗?

我赞成这一说法,人们越来越难以走进他人内心,我们都变成了冷漠的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适应这个时代,而在人们适应社会的过程当中,所有人的共情能力都在慢慢失去。我们越来越无法感受他人的想法,就像别人看不透我们在想什么一样。

现代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每个人都开始学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在学生时代里,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我们总是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有时甚至会和父母分享,而当走进社会生活之后,我们突然意识到很多事只能自己藏在心里,很多压力和责任也只能自己承担。

于是我们学会了沉默,而在沉默中人也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让他人轻易走进我们心里,也不愿意被人亏欠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生活仿佛被戴上了一张面具。

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无力,也是生活带给我们的伪装。冷漠就像是一把刻刀,把我们的心和脸雕琢成了两副模样。

我很赞成这一说法,现代人确实正在失去共情能力。

所谓共情能力,说到底就是理解他人情感,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可是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变得越来越追求自我感受,越来越追求满足自我的享受,我们已经在变得冷漠,已经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或许有些人共情能力非常强,可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并未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精彩,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疲惫。于是这部分人群开始学会了放弃这种能力,让自己慢慢变成一个工程能力弱的人,而那些共情能力本来就弱的人,也慢慢失去了这种能力。

我之所以会认同这句话,是因为回顾我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发现自己变得开始只考虑自己。我想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共情能力的失去,仿佛是吹响了走向成熟的号角。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共情能力并没有失去,只是在社会生活影响之下,我们都下意识的选择将这种能力隐藏在心底,否则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

越成长,越孤独,失去了的共情能力,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我赞成,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冷漠,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
赞同,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会相对自我一点,但是我相信人性本善,共情心是可以培养的,
我个人是比较赞成这一说法的,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我发现以前处的非常好的朋友,现在渐渐的都变淡了。

为什么我觉很多人的共情能力太差了,只会讲一些道理,这种人是不是非常不好?

也不能这么看,人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也有高低,本身的个人素质也不一样,所以共情能力肯定就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这种人也不能认为非常不好。
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人呀,只会和别人说一些讲道理的话,这种和共情能力没有关系,只是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呀。
因人而异吧,有的人可能喜欢这样,有的人可能就不喜欢。
你好现在社会就是如此现实,有利益的时候肯定会自私自利啊人的共性
共情能力太强是一种什么体验?总能特别敏感的捕捉到别人的小情绪,不管是家人,朋友,只要别人有一点情绪反常,就能很快的捕捉到。
所以对于共情能力太强的人来说,不仅平时要承担自己的情绪,还要额外承担别人的情绪。
这就会导致共情能力强的人容易有“讨好型人格”,极度敏感,去很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丢失自己。
那我就想提醒大家适当的共情可以让自己很善良,去帮助到一些人,而强烈又泛滥的共情有时候也会造成错误的事情,并且极度影响自己。

缺乏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委屈,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特别是对于父母来说,为了孩子默默付出,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常态了,但是家长也会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可是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想象和现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什么叫做共情能力呢?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说出来

比如你看到新闻中,年迈的父母被孩子抛弃,你会觉得很伤心,想要帮助他们。这种伤心和同情不一样,是来自你将自己放在和这对年迈的父母相同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共情能力。

缺乏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共情能力可以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塑造的主要成分。缺乏共情能力,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共情能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社交受损

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缺乏共情能力,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冷血的人,对于孩子的正常社交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情感认知障碍

缺乏共情能力,让孩子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不管这份情感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他人的。孩子产生情感认知障碍,很可能变得无法正常地回应他人的感情,或者完全不理解某种感情的意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偏见。

第三,性格问题

缺乏共情能力,也许一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问题,但是随着这种性格逐渐的地发展,很可能让这个小问题慢慢的变成大问题。

孩子逐渐习惯这种不需要带着同理心生活的方式,对所有的一切都无法产生共情的情绪,以致于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真的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第四,成为沉默的帮凶

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在成长中很可能变得越来越冷血无情,在面对很多不正确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沉默,成为一个看客帮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帮助他人。

而在更多的时候,孩子都把自己放逐在所有人的社交之外,没有朋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也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没有感激之情。

缺乏共情能力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的问题,相比不少家长都会觉得非常吃惊吧。因为很多家长可能还不了解共情能力是如何养成的,毕竟自己在小的时候,可没有被家长特意培养什么共情能力,这是不是说明共情能力其实是先天性就具备的呢?

但是实际上,共情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关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1,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人的情绪没有太大的印象,甚至说,孩子对于他人的情绪没有准确的感觉,父母的伤心和自己的伤心,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一样的感情。

如果父母总是隐忍、伪装,孩子在这种虚假的环境下长大,就无法接受家长任何的情绪,慢慢的,也会失去共情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产生共鸣感,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能够让孩子把他人表达的情绪,和自己表达的情绪联系起来。

2,以身作则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想要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表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了解共情能力的意义和正确的表现方式。

比如家长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主动地帮助他人,再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孩子去思考。

3,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所谓的共情能力,其实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去更好的和他人相处。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着自己,在很多需要配合的事情上,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

4,让孩子思维更开阔,格局更大

有些时候,思维也会局限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因为生活在狭窄的环境当中,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很多时候都会有点自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想到更长远的地方。

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见世面,让孩子的格局变大,这样一来,孩子对人和情感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共情能力。


家长自身的共情能力更重要

其实共情能力很多人都是拥有的,但是说到特意去培养,大部分人又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人类的共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清楚。

但是孩子没有共情能力,绝对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塑造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的刻画。所以孩子没有共情能力,家长要先考虑自己的问题,考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这方面的教育。

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自身也需要注意这一点,不要以为孩子自己可以学会就放松警惕,共情能力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许一开始,孩子只是缺乏共情能力,但是家长不加以注意,慢慢的就会演化成真正的冷血无情。

共情能力从另一种方面来说,也是来自于孩子内心的善良和同理心,因为在生活中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想法,能够去理解他人,这样孩子也能生活得更加快乐。

家长也需要共情能力,不仅仅是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加需要,共情能力能让家长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让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就充满了同理心,动不动就心疼人家的孩子多么辛苦,一转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了这种共情的感觉,认为所有的磨难都是孩子必经的。

想要孩子感恩于自己的付出,父母就要找到一个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并且永远不要忽视交流的重要性。想要让孩子能够跟自己共情,父母就先从自己做起吧。

孩子会变得比较冷漠,不会关心其他的事情,相对的会比较自私非常的,自私自利,很难体会别人的感受,过于自闭。
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长大以后可能性格就会变得孤僻,而且也会比较的冷漠
会对孩子性格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一些。
本文标题: 以前对情绪和情感很敏锐的,大学后经历了背叛等慢慢脱敏了,但共情能力差了很多,怎么才能再敏锐地共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qingganwenzhang/1993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前任和现任到底该怎么选择如何劝解自己公开对象,因为之前受过一点伤害,所以有点怕,挺在意别人眼光的,不知道该怎么缓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