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645年瑞典该如何逆袭成国王

发布时间: 2023-11-21 21:00: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瑞典旅游之哥特起源哥得兰岛哥得兰岛(Gotland)是瑞典最东部的省份,位于波罗的海上,是瑞典最大的岛屿,隔海和卡尔马省相望,与...

穿越到1645年瑞典该如何逆袭成国王

瑞典旅游之哥特起源哥得兰岛

哥得兰岛(Gotland)是瑞典最东部的省份,位于波罗的海上,是瑞典最大的岛屿,隔海和卡尔马省相望,与斯德哥尔摩有飞机航班和航船相连。岛上气候宜人,森林茂密,针叶林木较多,海岸线曲折,有几个大海湾。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瑞典及波罗的海最大的岛屿,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和农业。

哥得兰大约在8000年前已有人类定居点,相传这里就是传说中哥特人起源的一部分。从9世纪北欧海盗时期直到中世纪,哥得兰岛都是波罗的海的贸易中心,曾受丹麦统治,1645年重归瑞典。哥得兰几百年来一直是波罗的海沿岸的艺术中心,岛上教堂众多,除了3座外,全部建于中世纪,教堂拱形大门上的石刻、木刻以及教堂内部的壁画反映了中世纪文化艺术的高水平。哥得兰岛的夏天比较短暂,每年却往往吸引了近30万游客前来。夏季一过,岛上便又恢复下平时的宁静祥和。

维斯比是哥得兰省最大的城市,同时是哥得兰省首府,位于哥得兰岛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在公元前2000年的石器时代,这个地方就出现了最早的海豹捕猎者和渔民的居民点。在青铜器时代,当地居民就与波罗的海东南两岸的居民有密切的商业往来。到了公元200年,哥得兰商人就控制了俄罗斯与西欧之间的航线。公元900年以后成为瑞典的一部分,但仍保留其独立的农业社区和自己的语言文化,13世纪发展成为北欧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

1361年丹麦国王贪羡哥德兰岛之富庶,遂与瑞典在维斯比城外作战。此后,哥得兰岛落入丹麦手中,后又为汉萨同盟所统治,直至1645年复归瑞典。而维斯比则是波罗的海上最重要的汉萨城市。中世纪的维斯比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维斯比的特色是其自汉萨时期已包围旧城的城墙。

维斯比自14世纪以来发展缓慢,城市规模未有大的扩充,许多建筑依然保持旧有风采。而正是这种古城风采吸引了现代人,众多游客不畏路程遥远,来此小城一睹中世纪的风光。小城周围环绕着石灰石构筑的城垣,城垣自13世纪晚期兴建。14世纪又经加高加固,成为高12米、长达4公里、有44座造型雄伟的城楼的城墙。城墙至今已历经600余年的风风雨雨,仍保存完好,壮观无比。市内以碎石铺成的狭长街道大部分也保存完好,建于13~14世纪的沿街房屋更是风采依旧,散落在城内的中世纪教堂有17座之多。如此完好的旧城风貌在现代社会中实属罕见。所以,维斯比今日的行政中心仍设在老城,而繁荣热闹的商业区则多在城外。维斯比还有“玫瑰之都”的美誉,因为这里气候温和,甚至到了11月份,在瑞典其他地方已是隆冬,维斯比却仍有玫瑰盛开,令人备觉温馨。

本文源自: 慕溪瑞典旅游

原文地址: 瑞典旅游之哥特起源哥得兰岛

如果您需要定制 瑞典旅游 ,请访问: http://www.mustardseed.cn/sweden

古斯塔夫是如何使瑞典成为欧洲北部强国的?

16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势力向波罗的海发展,引起瑞典不满。在法国支持下,古斯塔夫率兵于同年7月在奥得河口登陆。此时,天主教阵营发生内部矛盾,著名统帅瓦伦斯坦被免职,古斯塔夫的瑞军势如破竹,迅速侵入到德意志中部。1631年4月占领了北方重镇法兰克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闻讯大惊,立即令老将蒂利率联盟军阻击。

9月16日,联盟军队与瑞典军队在莱比锡以北8公里的布赖滕费尔德村南北对峙。蒂利对于古斯塔夫的指挥天才并不了解,他只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一位年轻的国王。古斯塔夫指挥效率比常人想象得还要高,他善于猜度敌人的意图,他对战场上各种机会的把握,是无人能及的。当天夜晚,他从侦察兵那里得到敌人行动的线索后,在他的旅行车中,他与霍恩元帅、巴勒尔等将军商定出作战方案,并作出兵力部署。他全身甲胄,等待着黎明。

鸡鸣报晓时,瑞典营中开始吹号上马,打鼓进兵。这时,整个平原为浓雾所掩,古斯塔夫从雾中看见远处一线红色的火光,他知道那就是蒂利的阵地。在雾中,古斯塔夫展开了他的部队。他的进攻队形不同于旧式方阵,他摆出的是线式序列。他把步兵中火枪手与长矛兵混合编制,前面几列是火枪手,后面几列是长矛兵。第一列火枪兵先从阵中鱼贯而出,放射排枪之后,退回原处装弹;第二列火枪兵再前出射击;等与敌人靠近后,火枪兵退至两侧,长矛兵从正面冲锋。这种火枪兵和长矛兵相互支持和交替掩护的战斗队形,简直成了一个小型的、可进退的活动要塞。

蒂利全军估计有4万余人,其中有步兵3万人、骑兵1万人。蒂利亲自指挥步兵,其左翼的骑兵由巴本汉指挥,右翼的骑兵由费尔斯登堡指挥。另外,还有轻、重火炮26门,重炮位于中央与右翼的正面前方,轻炮在正中央的前方。蒂利的军队先到一步,占领了有利地形,他们以为自己胜利在握了。

太阳好像害怕看到战场的残酷,迟迟才露出脸来,雾气被阳光驱散了。联军先开炮了,瑞典军马上还击,就这样双方炮击达两个多小时。

瑞典军的火炮数量多,发射的炮弹比联盟军多三倍以上。联盟军的方阵队形人员密集,在强大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他们的战斗队形开始变形,在死亡威胁面前,维持士兵纪律越来越困难,联军感到渐渐支撑不住了。瑞典军队采取线式排列,人员分散,伤亡不多,在古斯塔夫的指挥下,步兵和骑兵仍然像铜墙铁壁一般屹立不动。

猛烈的炮火,使联盟军左翼指挥官巴本汉痛苦不堪。巴本汉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战将,他的部队实在挡不住这样巨大的火力了。他想,与其站在这里等待机会,还不如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于是不等待命令,即率领了五千骑兵向瑞典军的右翼发起冲锋。

这的确是个愚蠢的举动,因为联盟军骑兵使用的手枪,远远不是瑞典军火枪的对手。瑞典军中火枪兵掺夹在骑兵中间,不断扫射联盟骑兵冲击的密集队形,以静对动,命中率高。巴本汉组织的七次冲锋都被击退。在最后一次冲锋时,瑞典军巴勒尔元帅调动其预备队进行了一次反冲击,把联盟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并一鼓作气将其逐出了战场。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对联盟军有利的机会,同时也阴差阳错地出现了。蒂利的右翼误认为巴本汉组织的冲锋是全线进攻的信号,便立即向瑞典军的左翼冲击。瑞典左翼的撒克逊军原是俘获的联盟军,他们听到冲锋号,便不打自散,仓皇地逃出战场。这一下古斯塔夫仿佛断了左臂,而且左翼完全丧失了掩护。

蒂利抓住这个战机,命令部队攻击瑞典军暴露的左翼,同时命令费尔斯登堡向瑞典军侧后打击。蒂利满以为如此双管齐下,可以稳操胜券了。他不禁洋洋得意起来,心想:尽管你是国王,你毕竟还年轻,与我这沙场老将打仗,你还幼稚!然而使他意料不到的是,古斯塔夫调动部队的速度要比联盟军行动的速度快得多。

古斯塔夫及时命令霍恩元帅向左调整部队的正面,以对付蒂利的迂回,同时从中央第二线抽出兵力增援和补充霍恩元帅的左翼。他亲自指挥炮兵军以密集、强大的火力压制联盟军,蒂利的军队在炮火下机动缓慢,气得蒂利挥着指挥旗大骂不止。

瑞典的部队则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地机动。两军越来越近,古斯塔夫一挥大旗,命令:“长矛兵冲击。”一直在等待时机的长矛兵开始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个个勇猛无比,联盟军更加招架不住,乱了阵脚,一些部队开始溃散。

当左翼正在鏖战之际,古斯塔夫抓住战机,又给联盟军致命一击。他用指挥旗命令骑兵迅速攻击蒂利的左翼,他本人则亲率4个骑兵团,向山坡上的敌军炮群猛冲。瑞典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冲垮了蒂利的阵线,并用火炮向四处奔逃的联盟军猛轰。同时,瑞典军的预备队炮兵也投入了战斗,向联盟军密集的方阵猛轰。

蒂利虽不甘心失败,但失败已成定局,全军上下完全丧失了指挥和秩序,一个个落荒而逃,结果损失了全部火炮,死伤和被俘达1万多人,并丢弃了全部给养及90多面军旗。

这次短暂会战结束了,但立即引起全欧洲军队的关注,他们看到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在战争史上,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骑兵的机动能力和炮火的威力成为战场上的制胜因素。而做到这一点的,当时只有古斯塔夫,他未来的对手、军事家瓦伦斯坦评价他说,“在领兵向敌人进攻,或是为了避免损失而退却,或是宿营时,他比所有其余诸将要高明的地方有三点:战术、组织和兵器。”

古斯塔夫一战成为新教徒的英雄,在他的指挥下,瑞典军向西推进到莱茵河畔。1632年春,他回师巴伐利亚,在莱希河之战中再会老将蒂利,蒂利再次败北,并以身殉职。4月,皇帝不得不重新起用瓦伦斯坦。瓦伦斯坦重组军队收复布拉格,出师巴伐利亚。11月16日,古斯塔夫与瓦伦斯坦这两位名帅在吕岑大战,损失惨重,而古斯塔夫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不幸在途中中弹身亡。38岁的国王战死在战场,但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列强不敢小视的瑞典,在他军事改革的推动下,瑞典一跃成为欧洲北部强国。

古斯塔夫在战场上天才般的演出,如流星划过天空般短暂,他给后来的军事家们留下的遗产却经年不衰,成为历代军人研究、学习的楷模。

他被人称北欧雄狮,依靠军事改革,将瑞典由边远雪国变成欧洲强国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当有一个人率军踏进德意志主战场时,人们嘲笑他是「 ”雪人”,意即他是来自偏僻雪国的人,脆弱不堪,但很快,人们发现自己错了。 他战术精湛,谋略得当,在德意志境内一路推进,打败了帝国名将蒂利,重创了无敌将军华伦斯坦,取得了威悉河、易北河等流域的控制权,为本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他的作为,无异于痛打了嘲笑者的脸:谁还敢轻易说他是个「 ”雪人”? 他,就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 世人一般称他为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瓦萨王朝第6任国王。在他统治期间,瑞典脆弱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加强,由弱小的国家一跃而为北欧强国,而他本人,也因创立了新型的战术和战略,对近现代欧洲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称为「 ”北欧雄狮”、「 ”现代战争之父”,史书则尊他为著名的军事统帅和军事改革家。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古斯塔夫精通各种军事技术,对步兵、炮兵、骑兵、攻城战,及防御工事的运用都非常娴熟,对地形也有高超的观察和判断力,是一位出色的作战指挥专家,然而更令世人瞩目的,是他对军事的改革。本文要介绍的,正是他在军事改革方面的成就。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他继位时的瑞典局势,这是他能致力于军事改革的原因和基础。 一、古斯塔夫进行军事改革是时势所趋 首先,武力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斯塔夫在位时,正是十七世纪上半叶,当时的欧洲,正走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国家 *** 的重要性,试图挣脱神权的统治,取得自身的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为了扩大自身疆土、经济利益、政治影响,不仅仅依靠狡诈的外交手段,更多时候是诉诸武力,这一点在三十年战争中表现得更明显。(了解三十年战争可以参考下文链接) 然而,古斯塔夫接手时的瑞典,别说称霸欧洲,连自保都很困难。在内,经济、文化落后,军事力量自然也薄弱。在外,因王位之争(古斯塔夫的父亲卡尔公爵在世时,他的侄子西吉斯蒙德担任波兰和瑞典两国的国王,卡尔夺取瑞典王位成为卡尔九世,西吉斯蒙德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瑞典与波兰征战不休;因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瑞典又与俄国、丹麦冲突不断。 这样的形势下,靠文治,靠儒雅的外交,无法实现自保,唯有军事强盛,才是国家能走向强盛的有力保障。 其次,攘外与安内,军事改革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对外,瑞典面临的复杂局面,并没有吓倒十七岁的古斯塔夫。这位野心勃勃、英勇尚武的君主,亲自率领自己的军队,主动向三个国家进军。第一个交手的是丹麦,以瑞典失败告终,但吸取了教训的古斯塔夫,却赢得了后来与俄国和波兰的战争,终于与三个国家达成和解。 连年的战争,尤其是瑞典和波兰的八年抗战,古斯塔夫的军队经受了实战的洗礼,成了一支劲旅,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之更优化、更先进,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对内,他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一方面,他给了农民自治权,避免他们被贵族过度压迫和剥削,从而保存了王国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他利用国内铜、铁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业,允许铁匠、铸炮师等工业者,6年内不服兵役。冶金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繁荣,加速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也解决了战争的武器装备需求问题。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勇于开拓创新,不愿意墨守成规的古斯塔夫,开始把国家财力投放到国防建设中,致力于军事体制的改革。 二、军事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果 1、改革佣兵制度 当时欧洲习惯的是佣兵制,使用雇佣兵有优点,那就是节约人力物力,有专业的作战技术,但缺点也更明显,他们没有国家意识,不会永远效忠于谁,一切向钱看,谁出价高就跟谁走,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不稳定性。 古斯塔夫则启用征兵制,以自由农民为主体组成常备军,并全力打造这支军队。为了保证战斗力,他对其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优秀者进入近卫军训练,然后派到各个连队去当骨干。为了强化士兵的归宿感,军队以省份建制,以地名为番号。为了加强纪律性,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掠夺、污辱妇女、制造混乱、临阵脱逃等行为,都将处以极刑;军队不能扰民,扎营要服从地方官安排,农民有权抓捕扰乱的士兵;士兵也可以向上级,或直接向国王申诉等等。 这样,瑞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战斗力强的常备国军。 2、 改进武器装备 改良长矛。传统的矛长5米,使用者不易转身,矛也容易被砍断。为改变这一弊端,古斯塔夫将矛缩短到3.6米左右,并将一端套上铁套。 改进火器。当时在传统战术中毫不起眼的火器,古斯塔夫却极为重视,不仅增加其在军阵中的使用数量,还发明了一种新式滑膛枪。 老式的火绳枪重15到25磅,必须放在木叉支架上才能射击,极不方便。古斯塔夫设法将重量减到11磅,滑膛枪的长度更是减到4英尺,后来又减到3英尺,利用齿轮来发射,这样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支架了。为了配合新型火器,他还发明了纸弹药筒,也就是一种定量装药的弹筒,里面装着仔细秤量过的火药和弹丸,更能节省装填时间。改进后的滑膛枪更轻便,更易装弹,发射速度也比火绳枪快得多,每分钟达到1发以上。 改革火炮。传统火炮重半吨左右,需要二三匹马拉的四轮车才能装载,战场上移动极不灵活。古斯塔夫改革火炮的理念就是减轻炮重,增加它的灵活性,他发明的一种火炮只有400磅重,一匹马或者三四个人就可以运送,省时省力,使用起来也方便得多。火炮弹药筒也随之改良,装弹和发射速度更快。 改变服装。步兵逐步弃用了传统的盔甲,只使用头盔,个体作战时更轻便灵活。古斯塔夫还第一个提出统一士兵服装,哪怕只统一颜色也可以,他的军队中素有「 ”蓝色旅”、「 ”黄色旅”等等。 瑞典军 3、创新战术战略 优化队形编制。 古斯塔夫于三十年战争期间,在布赖滕费尔德大败德意志名将蒂利,一战成名,成了人们心目中的「 ”北欧雄狮”。当时他就是凭着改进后的作战队型,赢了德意志使用的西班牙方阵,这种方阵靠着庞大纵深碾压敌人,素有「 ”步兵之花”的美誉,在欧洲已经盛行了百年之久。 据汪枫《古斯塔夫二世传》记载,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中,德军方阵数量在13到18之间,每个方阵1500到2000人,中央是长矛兵,四个角上是火枪兵小方阵,两翼是骑兵。一个1500人的方阵,可能是宽50人,纵深30人。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防御,但缺点是过于笨重,队形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转变,缺少灵活性,而且容易造成火力浪费。 西班牙方阵示意图 古斯塔夫一个步兵营的人数是408人,中央是216名长矛兵,宽36人,纵深6列;两侧分别是96名火枪手,宽16人,纵深6列,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火枪手分布在同一侧。一般情况下,还另有96名火枪手作为备用。数个这样的步兵营组成一个旅,呈「 ”T”字型(如下图),规模和构成可以随时根据情况作调整,比西班牙方阵要轻便、灵活得多。 古斯塔夫的步兵旅示意图 重视协同作战。 古斯塔夫不仅将各兵种混合编队,还讲究步兵、炮兵与骑兵协同作战。 作战时,火枪手一般会接到「 ”两列并一列”的口令,后面的三排跨入前一排,原来的纵深6列就变成了3列,然后第一行跪立,第二行弯腰,第三行站立,随着一声令下,火枪齐射,保证了火力集中而威猛,充分发挥火器的优势。 火枪齐射 这次齐射一般会在发起冲锋前,当火枪兵装弹换药时,长矛兵趁机向敌人发动进攻。 古斯塔夫还首创了炮兵这个兵种。1623年,他创立了第一个炮兵连,1629年,他又将其扩充为6个连组成的炮兵团,其中4个连是炮和炮手,1个连是工兵,剩下的1个连专门负责爆炸装置。 炮兵 同时,古斯塔夫还强化了骑兵的作用,他经常将骑兵布置在步兵阵线的后面,与火枪手混合在一起。作战时,火炮射击腾起烟雾,骑兵在烟尘掩护下冲向敌阵中央,打乱其队形后赶紧撤退,等第二轮火炮发射时,再次出击,只是这次攻击的方向变成敌军的两翼,如此反复。而火枪兵也会在骑兵撤退时,提供火力掩护。 步兵、炮兵、骑兵配合的结果,是充分弥补起装弹与撤退时的薄弱环节,将火力与冲刺力量发挥到最佳。 4、改善补给体制 当时的欧洲军队,都是用「 ”以战养战”的方式补充军需,就是每攻占一个地方,就横征暴敛,甚至烧杀抢掠,来获得军费与军需,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古斯塔夫有时候也实行「 ”以战养战”,但他一般是让当地 *** 、教会和贵族缴纳费用,坚决禁止士兵烧杀抢掠,因此他虽然是入侵者,却反而受到了某些地区人民的欢迎。 更多时候,古斯塔夫军队依靠的是固定的补给线。他在沿途修建仓库,派驻专门的管理人员,仓库中的粮食与其他物质,有的是由瑞典运来,有的是由同盟国家筹集供应,这一方面减少了军中的辎重车辆,另一方面又不必侵扰乡民,保证了军队的纪律,提高了作战能力。 三十年战争中,瑞军将古斯塔夫的军事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他以少胜多,给了所向披靡的德意志军队迎头痛击,令整个欧洲对瑞典军队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得到了「 ”北欧雄狮”的称号。战后的瑞典获利颇丰,不仅扩张了领土,波罗的海几乎成了瑞典的内湖,它由一个边远苦寒之地的小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 更重要的是,在古斯塔夫军事理念影响下,一个新的世界战争模式正在形成,全面火器战争时代即将到来。它的开创者,毫无疑问要受到后世的称赞。拿破仑就曾给过他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人相提并论。欧洲的历代军人,因为他独特的理念,先进的战术,尊称他为「 ”现代战争之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北欧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传》,汪枫 《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程金明 《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张晓校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时代:步兵与炮兵结合》,T•N•杜普伊(美国)

本文标题: 穿越到1645年瑞典该如何逆袭成国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57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飘在水面上头发的影子在水面下是一点一点的,而且断断续续孟尝君封地是薛邑,当时的薛邑是诸侯国吗 孟尝君可以说是薛邑的国君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