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把二十六史读完过的,或者想把二十六史读完的

发布时间: 2023-11-15 00:0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怎样评价二十六史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清史稿,合称二十六史,代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杰出成就,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传记类史书可...

有没有谁把二十六史读完过的,或者想把二十六史读完的

怎样评价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清史稿,合称二十六史,代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杰出成就,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传记类史书可以丰富地展现社会全貌,比如,有商品传记等等。按经典程度分,前四史是二十六史中最经典的,其次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明史次之。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注》中说:“辽史简略,宋史庞杂,元史散漫,而晋史典雅凝练,其叙事有几分可观,但不及明史完善”。可见在赵翼先生的心目中,二十四史中,有前四史,欧阳修《新五代史》,《新唐书》,《明史》。

史记:石阡词章悬日月,汉武林成荒山。《汉书》:与史记相连,从史记中流传下来,底部如一泓清泉。《汉书》:百里挑一,兵败群雄,一举取代韩关姬。《三国志·三国志》:如果没有宋著作的好注,后人很难取此书。晋书:万人叹息于宅的情节。唐太宗御笔,万人传诵,可惜奇奇怪怪,与四史不合。书宋:永明文风为文人所称道,是一位一丝不苟的史家。《南书:前朝皇族》文笔刚正,文体写实,历史真实。梁书:散文已经失去了它的文学精神,并启发了刘汉和苏联。陈:历史很短,书也很短。舒威:在那个年代,不体面的历史被所有人唾骂,但现在它已经被推翻。齐书:书虽残缺,心不残缺。只有这本书存在了几千年。周:别怪写了那么多歌。谁让周辰变得更唐晨了?石楠:在他的父亲和儿子去世后,他把火传了下去,他糟糕的管理取得了这一成就。历史:思想主张大一统,民族团结消除桎梏。隋书:一代名人,时代杰作。旧唐书:志与貌胜于新。新唐书:讲故事不如讲旧书。旧五代史:五代分十国。新五代史:五代十国。辽史:造事造天下第一。史:正所谓尾巴大了掉不下来。石:挑书不尽如人意。元始:写书速度无与伦比,体裁低劣。《元朝新史》:一人之力,万人之功。历史:四帝百岁,后人说褒大于辱。清代手稿: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匆匆忙忙,

新视角读二十六史哪里买

去京东买。
京东有卖,依据正史二十六史的记载,分别写有新视角读史记新视角读汉书等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把中国历史串连起来。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符合历史史实,没有虚构和编造,完全依据正史的记载而撰写,使读者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
新视角读二十六史可以在京东买。

有没有把二十六史(含新元史和清史稿)都看完的?来说下看书心得。

我今年二十三岁,目前正在看史记,真心下决心把26史整套都看完,但是不想花一辈子看,有没有看完的介绍下读书经验,能启发我迅速阅读领悟。谢谢。瞎说的别来!
不用一辈子,我看了3、4年吧,看到了宋史。
24(25、26)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史、南史、魏书、周书、北齐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中,民国时期,曾经为清朝修史,但是由于北洋政府时局混乱,书刚刚成稿,还没有整合(多人创造,没有汇聚到一齐)校对,书院就被查封,后来这群学者草草将书整合出版,错误颇多,后来虽几经改变,质量还是很难和24史相媲美。所以,如果24史加上清史稿,就是所谓的25史。
24史中,以元史成书最为仓促,错误最多。元史是明朝宋濂等人编修,大量利用元朝的实录,基本上不加考证,加上元朝蒙古族人的名字多位直译,或者是作实录的时候,先翻成汉文,再翻成蒙文保存,宋濂等人又翻译成汉文,来回来去一折腾,名字错误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官修了新元史,后来徐世昌把它加入正史的行列。所以也有26史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24(25、26)史中,很多是重复的,我们需要读的就是前四史,后面我选择的是晋书、北史、南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首先,由于我们不可能花钱买这么多书,下载就成了大问题。所以,我宁愿少下点,就选择了北史、南史,而放弃了魏、周、北齐、宋齐梁陈。当时我看北史里有隋的部分,就为了抢时间没读隋书,估计犯了个错误,以后补吧。
其次,我发现了唐书和五代史都有新旧,我就查了一下,发现新的都是文人写的,以欧阳修为首。我觉得文人没多大谱,都是“羽扇纶巾”的货,所以我宁愿相信史学家,选择了旧唐书和旧五代史。
最后,我犹豫再三,为了赶时间,还是放弃了辽史和金史。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看。毕竟我比你大五岁,时间没那么充裕了。
总结下来,我们要看的大概在13-15本左右。我看了9本半,除了史记比较有意思,剩下的大多枯燥无味,你会发现,其中至少80%的人,你都不认得。这还得基于你史学基础较好,涉猎范围较广的情况下。这80%中,有意思的,比如晋书中有人学驴叫,旧唐书藩镇割据中有绵羊屠城记等等,仅占不到1%。所以,你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我一般是一天读2篇。旧唐书我读的最快,一天4篇。如果你要是较真,什么难写的字,不懂的句子啦,什么年号啦,都要查,那估计速度会慢更多。所以,只要大意通了,别和它较真即可。我建议你拿个年代表,字典后面都有的,这样可以随时查年号。我自己是把周、秦、汉、三国、晋、隋、唐、五代、宋的皇帝顺序都背下来了,这个不算太难,建议你也分批次背下了,帮助应该不小。(我仅读到宋史,后面的也应该背)。
中国历史的难点,本来有四大块,就是中国四个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由于三国的大热,所以基本上学历史的,对这块都烂熟于心。别说什么五子良将,你知道个董厥樊建,也没什么了不起。
春秋有四大强国,按照这个路子走,也许会好一些。
传说中的十六国是我攻克的第一个难点,由于比较用心,还勉强说得过去。十六国这个称呼不准确,永嘉之乱,也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以后,中国除了五凉四燕三秦两赵夏成汉之外,还有冉魏、翟魏、西燕、仇池、后蜀、鲜卑宇文、鲜卑段、吐谷浑、柔然、代国(北魏的前身)等割据政权。要说是26国,还勉强可以。
十国没办法,就得背,分地区吧,四川有前蜀、后蜀;中间有吴、南唐、吴越、荆南、楚。南方有南汉,东南边有闽,北边有北汉。建立者怎么灭得都应该知道。这个挺费劲,不过如果你真的读了前面那么多,还背了皇帝,甚至超过我背了年号,那么这个玩意就不值一提了。
五代好点,有点历史基础的人,对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都不会陌生,可能也会知道60多才当皇帝的李嗣源。这就差不多了。五代皇帝每个朝代都不多,就后唐4个,加上李克用才五个。
如果你有不懂的没人问,问问我也可以,共同讨论讨论挺好。历史这东西,主要是兴趣,所以我一般会同时听一些评书或者是别的,比如谢涛的听世界——春秋就讲的还可以,也挺逗的,可以去听听。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已经很不错了。王立群老师精于汉初历史,楚汉相争到汉武帝的历史,即便后人能力超过王立群老师,也就讲成这样了,最多换个角度而已。这个对你的史记学习应该有帮助。现在有白话二十四史,基本都是直译,应该错误不算多。北京的书店买不到全套,只有几本,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给你发过去E书。
有几套,不深入研究,是不要用看的
比如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元史,新元史写的都是一个朝代的事情,二选一就行
南史包含宋齐梁陈四代,所以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可以忽略了
同样北史包含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六代,所以魏书、周书、北齐书、隋书就没看

要想看明白,真的一辈子
其实《资质通鉴》的语言很通俗易懂的,从三家分晋一直写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尼克对比着二十六史读一下,史记我上高中就读完了!现在忘了一半了!三国志十上大学时期读的,后汉书读了,文采不如史记和汉书
前四史之后,大致的翻了翻,感觉都不怎么样!作者主观因素太多了!

二十六史的二十六史

史记 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庇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汉书 东汉·班固著,100卷。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详细的展现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梁书 唐·姚思廉 56 陈书 唐·姚思廉 36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隋书 唐·魏徵等 85 南史 唐·李延寿 80 北史 唐‧李延寿100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 200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旧)元史 明·宋濂等 210 (新)元史 民国柯劭忞257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清史稿 民国赵尔巽任、缪荃孙、柯劭忞等 529

四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分别指哪些正史?

古代文化史中, 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七史,中国史学发展到宋朝,一共编著了正史十七部。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卷数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卷数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卷数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卷数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卷数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卷数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卷数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卷数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卷数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卷数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卷数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卷数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卷数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卷数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卷数
16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 225 卷数
17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74 卷数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就成了“十三史”。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因此宋朝文天祥曾告诉元代丞相博罗:“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顺治十三年(1656年)毛晋重刻《十三经》与《十七史》,并撰写〈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顺治十四年(1657年)钱谦益又撰写〈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后世对毛晋之评价可以说是“功于史学伟矣!”王鸣盛(1722年~1797年)著有《十七史商榷》一书,共100卷,但事实上此书也包含《旧唐书》与《旧五代史》,这是十七史所没有的,可改为“十九史商榷”。叶德辉《书林清话》说:“明季藏书家以常熟毛晋汲古阁为最著者。当时曾遍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唐宋元人别集。以至道藏、词曲,无不搜刻传之。”

二十一史在十七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四史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卷数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卷数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卷数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卷数

二十四史在二十一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三史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卷数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卷数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卷数

二十五史和二十六史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二史
25 新元史 民国·柯劭忞等 257 卷数
26 清史稿 民国·赵尔巽等 529 卷数
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十七史:所谓“十七史”,是沿用了宋时汇刻十七史之名.《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北史》、《魏书》、《齐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3.二十一史:明朝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4.二十四史:清乾隆皇帝钦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5.二十五史: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现在一般以《清史稿》和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6.二十六史:现在一般把《新元史》和二十五史合称二十六史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七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二十一史:十七史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二十四史: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或《清史稿》

二十六史:加《清史稿》

累死我了!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七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陈书》《宋书》
《梁书》《齐书》《北齐书》《南史》 《北史》 《魏书》《周书》
《隋书》《新唐史》《新五代史》

二十一史:
十七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二十四史:
二十一史 + 《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史》

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 + 《新元史》

二十六史:
二十五史 +《清史稿》
本文标题: 有没有谁把二十六史读完过的,或者想把二十六史读完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41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名著,若是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部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