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问孔子回答:为什么黄帝活了三百岁

发布时间: 2023-10-21 04:0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这个被孔子说言行不一、不仁,大骂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到底做了什么?宰予,,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我,,也可以叫称“宰我”(太有个性的名...

宰我问孔子回答:为什么黄帝活了三百岁

这个被孔子说言行不一、不仁,大骂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到底做了什么?

宰予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我, 也可以叫称“宰我”(太有个性的名字)。

宰我能言善辩, 是孔子弟子,位列“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 ,排名在子贡前面。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又有突出者十人号称孔门四科“十哲”——这么看来,宰予应该是孔子弟子里很优秀突出的人物了,怎么也算个核心弟子了,应该受到喜爱才是。

但是, 重视仁义道德的孔子却这样评价宰予——言行不一致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孔子家语.五帝德》); “予之不仁也!” (《论语·阳货》);讲究“克己复礼”的孔老先生 甚至对他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 (《论语·公冶长》)。

史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三十岁的年龄差, 老师眼里的宰予是妥妥的熊孩子 一枚了。

其实这熊孩子也没做过什么罪大恶极之事,倒是很有独立思辨能力,敢于挑战权威的,后人都觉得他得到老师这种不客气的评价挺冤的。

汉代王充就替宰予叫屈说:宰予大白天不上课却睡觉,不过是 很小的过失,就被骂“朽木、粪土”这么难听,不至于吧 ?”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论衡》),就像现在随便骂人”垃圾、败类“似的,过分了啊!

就连“不仁“这顶大帽子扣的实在也有些勉强。因为宰予觉得父母去世,子女服丧三年时间有些长,给出的理由是守丧三年,什么也不做,必将导致礼崩乐坏(孔子最重视礼乐)。孔子认为小孩子从出生到三岁都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父母去世守丧三年,也算是一种爱的回报。但宰予坚持说新旧谷子更替只需一年,所以守丧一年就可以心安。孔子给噎着了——这熊孩子说话有理有据的,还真不好反驳!只好说:”你心安你就去做吧“!然后看着熊孩子得胜的背影哀叹:”这孩子,连对父母三年的爱都没有,真是不仁啊!“

其实 孝养”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需要的是质朴真实的行为,而不是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如果父母在时不孝顺,死后再怎么住茅草屋,哭天喊地,又有什么用呢?历史上并没有见到宰予不孝养父母的记载,却白白背负了”不仁“的骂名千载。

今人看来,孔子的愤怒 不是针对宰予的具体行为,而是对孔子孜孜追求的“仁、礼”的挑战,这几乎触及了孔子整个学说的底线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气急,才口不择言吧!

宰予绝对不是“朽木、粪土“,白天睡觉事情本身不大,但这代表的跳脱孩子信道不笃,对老师不够尊敬,坏了”礼“数,所以招来重道重德行的夫子臭骂。和咱们现在老师骂学生的心态不一样,现在老师说句”朽木不可雕“,那意思你实在太笨了,无法雕琢成器。

孔子终身宣扬维护的无非”仁、义、礼、智、信“,宰予偏偏几次戳到老师的痛处。

鲁哀公问宰予祭祀土地神的用什么来做社树?宰予回复说:夏栽松、商种柏,周朝用的是栗树。为什么是栗树呢?因为要取”战栗“的意思,可以让人们看到就战栗恐惧。

其实对话双方是 打了个哑谜 。

鲁哀公觉得国内三桓之家越来越坐大,超过国君了,动了杀机,但没有明说,以明面上的祭祀事来询问。宰予明白他的意思,答以周栗战栗,意思要杀就杀吧。

孔夫子听到很不高兴了。

第一、什么周栗是战栗的意思,根本就是 望文取义,胡说八道,严重侮辱了最完备的周礼 ——这恰恰是孔子极力推崇的。

第二、就算是隐语回答,也非常不妥当。因为当时三桓之家与国君分庭抗礼已成为既成事实,再采取措施已经晚了。在事情刚露苗头的时候还可以提醒,现在都这样了,再马后炮也没有什么意义——应该说,老师就是 老师,政治上比宰予童鞋成熟多了 。

第三、你宰予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我再责备你也没啥意思了——这是反语:不责备才是最大的责备,以后你还乱说话不?要知道, 君子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你宰予这么伶牙俐齿的,一点也不懂”沉默是金“,非君子之道也!

唉!碰上这么个 思维活跃、口无遮拦 的学生也真是让老师不省心。

但宰予同学没有这样的觉悟,他 “不唯书,不唯上”,还拿老师的理论来监督老师自己。

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经常不请自去的拜访鲁国权贵季康子,宰予质疑:“您以前说过‘王公不以重金聘请,就不要主动去’,现在怎么如此卑躬屈膝呢?”孔子说:“为了使国家政治清明,去拜见当权大夫,和保持个人操守被王公尊敬,哪一个意义更大呢?”

夫子确实胸怀宽广啊,不愧为 万世师表 ,面对学生如此不客气的质问,还能如此循循善诱。宰予敢如此“大胆犯上”,其实也是孔夫子 平等胸怀 的熏陶。

宰予是 顽皮 的,问出来的问题稀奇古怪:“老师,黄帝据说活了三百多岁,那他不是人吧?”、“老师,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另一个仁者会跳下去救他吗?”( 跳自己也死是不智,不跳见死不救非仁——两难 )

这个熊孩子着实 考验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应急反应!而且认定了的问题还不依不饶的。

宰予问上古三皇五帝的事情,老师说太久远了,而且一下子就讲完也有些太急。这孩子立刻 拿老师的话来堵老师的嘴 :“老师,您不是说有问题不要等到明天吗?现在就给我讲完吧!”遇到这么个主儿,老师也只能耐心地给讲完,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诫:宰予啊!你不是能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啊!

也许因为 宰予的言辞便利超过他的智慧 ,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得出了不能以言取人,当听其言而察其行的道理。

宰予虽然不为孔子所喜,但仍然尊敬孔子,称赞孔子贤于尧舜;夫子也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对宰予言语上的成就给予肯定。

至于后人根据孔子对宰予的斥骂就 把宰予定义为”道德不好“是有失偏颇了 ,有句话叫做” 爱之深责之切 “不是?否则,宰予也不可能在唐、宋、明朝不断得到追封,而且和孔夫子一起在孔庙里享受万事香火祭祀。

孔子与宰我的观点,分歧在哪

宰我是一个很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是说是成功地做到了革命家陈云

所言“不唯书,不唯上。”

不唯书:在《大戴礼记》提到,宰我曾经问孔子:“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

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宰予在这里对

“黄帝三百年”存有很大疑问,发出了黄帝到底是不是人的疑问。是人还是妖?

这是个问题!

我们知道,孔子是不讨论“怪”、“力”、“神”的。所以孔子说:“予!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也!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

言之。孔子在这里把宰予训了一顿,并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叫宰我看禹、汤、

文、武、成王、周公的书去,少纠缠上古的事。但是“宰我偏偏揪住孔子不放,

说:”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业之辨,闇昏忽之,意非君子之道也,则予之问

也固矣。“意思相当于是说,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执意要问个明白。孔子只好

回答说:”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

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

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黄帝黼黻衣,大带黼裳,乘龙扆云,以顺天

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

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

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从后世来看,这个三百年回答得有点勉强了。

宰我不唯上。也就是不唯师,敢于怀疑孔子的观点。在那个时候,孔子主张

父母死掉以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但宰我不认同这个主张。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注:期:音jī,一年。

)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

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

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

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在这里,宰我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论据翔实,逻辑清晰——“君子三年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宰我从实际出发说了守丧三年的弊端。提出守一年就可以了——“期可已矣”,

这里期就是一年的意思。孔子没办法驳斥他,只好问他你这样做心安不安?孔子

肚子里想宰我肯定会回答心不安的,毕竟是父母死掉嘛。宰我敢冒不孝之名回答

心安吗?谁知宰我竟然回答道:“我心安得很。”于是孔子只有气得瞪大眼睛徒

呼奈何了!你说,孔子对宰我能不恼火吗?

宰我爱好思考,不止一次的向孔子出难题。宰我曾问孔子道: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

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宰我一直对师父所

说的”仁“不怎么信服,于是给师父设计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假如告诉仁者说

:'井里有个人啊!’他会上当跳下去吗?“是违背仁义的原则不管呢还是冒着

受骗的危险跳下去?孔子当然是辩才无碍,回答得很巧妙,”君子会去救人,却

不会自己陷进去;可能会被欺骗,但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受愚弄。“话是很巧妙,

可依然显得牵强。

就是这样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的宰我,却老是遭到孔子的

批评,责骂。

中国批评不肖子弟,不成材学生最狠的一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墙不可污也!而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便来自于孔子的论语,是孔子批评宰我的原话,

而宰我之所以受到孔子这样可怕的批评,起因仅仅是因为宰我白天在那里睡觉。

原话即是”宰予昼寝“。——原来白天睡觉就是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如此说来,

全中国人民都是粪土之墙不可污了!为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民都需要睡午

觉呢!即使不是天天睡,但偶尔睡睡是难免的!孔子若是生在现在,面对如此众

多的粪土之墙,岂非要活活气死?

因为宰我白天在那里睡觉,孔子不仅大骂了一顿,而且还说“始吾於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意思是说:以

前我这个人很天真善良,听到别人怎么说便会相信他会这样去做,但现在啊,我

不再这么天真了!我现在是听到别人说了之后还会认真观察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去

做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是因为宰我启发了我。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

孔子老人家已经把宰我贬得很低了!明摆着说宰我是个虚伪的言行不一致的小人

嘛!

我注意到,在论语里面,宰我无论说了什么话,都要被狠狠的批。试看《论

语·八佾》篇:

“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

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篇里说: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木料啊?宰我说:

“夏朝人是用松树的,商朝人是用柏树的,周朝人则用栗子树。用栗木的意思是

让百姓害怕得发抖。”孔子听了以后,就批评宰我说:“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用

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去责备追究了!

我们先不说孔子的这些话对不对(如果孔子老人家他自己真是身体力行地做

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那么孔子老人家自己也要失业了!试问

:这个世界上哪一句话不是在放马后炮?哪一句话不是立足过去,着眼未来?若

是过去了事情就不用说了,那我们这张嘴巴除了吃饭接吻外,还能干什么呢?),

孔子老人家这种逢“宰”必驳心态是很有意思的。

为什么孔子老人家这么痛恶宰我呢?其主要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宰我的独立思

考能力吧,宰我老是唱反调一定很让孔夫子很吃不消。或许孔子在肚子里想:作

为孔子我的学生,你宰我本来应该见我说一句马上记一句,随时应该带着笔记本

的。结果你宰我老是跟我唱反调,我孔夫子能不累,能不烦吗?你以为中国是希

腊,以为我孔夫子是苏格拉底啊?只有国外才喜欢辩论的,只有苏格拉底才喜欢

讲些那些永远没有答案的事。至于我嘛,你们这些学生只要乖乖的记下背下就好

了。我口袋里全都是答案,小子们,期末的时候背一下就可以了!不然我会很烦

的,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还要马上赶过去去跟帝王将相们研究治国之术的。小

子们,不要跟我拌嘴哦,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刚刚南子夫人(注解:卫灵公的

夫人,当时卫国的实际执政者,名声很不好)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跟我一起

吃晚饭,你们给我乖一点,不然,我会让你们很难堪的!

孔子毕竟是中国的孔子,再开明,也不等于就是希腊的苏格拉底了!能容许

众多意见的存在,并以“无知”,没有答案为荣。

我们也知道,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是孔子的最爱。颜回死的时候,孔

子很悲伤,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还在那里痛哭不已。旁边的人劝他不

要太伤心了,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而悲伤,还能为谁而悲伤呢。”可知孔子

对颜回的钟爱程度。

然而,孔子也曾批评过颜回。孔子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无

所不说。”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这个颜回啊,不是一个在学术方面能帮助

我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不赞同啊!”话虽如此,孔子最喜欢的

还是这个应声虫,这个于孔子的话无所不听的乖孩子,所谓批评颜回,也只是虚

晃一枪而已,不然,怎能解释孔子这么讨厌那个不听话的宰我而这么喜欢听话的

颜回呢?再说,这个颜回不仅听话,而且每次拍马都拍得恰到好处。比如说《论

语·先进篇》记载孔子被人围困在匡,差点没命了。后来终于逃出来了,孔子看

看后面,没看见颜回。就以为颜回死了。而颜回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于是孔子

又高兴又惊讶,问曰:“吾以女为死矣。”颜回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

你看,回答的多好!又比如在在《论语·子罕》篇里,颜渊称赞孔子说:“仰之

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

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看,把孔子

说得跟神仙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简直成

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活神仙。

话说回来,在中国,能不能被老师所欣赏,主要还是取决于听不听话,这个

中国教育的历史密码,从宰予、颜回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解读出来了。

而宰予这位很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粪土之墙,即使生在现在,

恐怕还得在现代这个教育体制下,又得重新被污一次。问: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宰

我在何时将不再被污?答案是:一万年太短,只在亿万年。

黄帝死时多大年纪?

黄帝死于何时何地?
  传说黄帝在位100年,活了111岁才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
  史传黄帝寿一百一十到一百一十七岁或言在位一百年,系指涿鹿时代黄帝氏族执政时期。涿鹿黄帝在北方休养生息百年之后南迁王屋山,再迁华山,河南灵宝。号有熊氏,灵宝黄帝在位十九年,铸天、地、人三鼎于灵宝城东南十里荆山(又名铸鼎原,本为夸父山),传说铸鼎后,他白日飞升羽化而去。

  《帝王世纪》说黄帝“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岁。”

  黄帝寿龄与归宿史实共有三种,为便千秋万世人研究参照之,司马迁他分别将这三种史实秉笔实录於《史记》之中:
  其一为《史记‧封禅》中载:与司马迁同时代的公孙卿上礼书於汉武帝曰:“黄帝迎日推荚,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於天。”

  其二为《史记‧五帝本纪》中载:“黄帝崩。葬桥山。”(即今陕西省黄陵桥山之黄帝陵)。皇浦谧注曰:“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皇浦谧注引自中华书局,1959年9月出版司马迁著《史记‧五帝本纪》。

  其三为《史记‧封禅》中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十月,公元前一百一十年)祭黄帝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何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众多历史文献记载为据,黄帝陵在今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索隐》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这是关于黄帝陵的最早记载,也是最权威的记载。
  汉代以来众多文献都有相同的记载:
  汉班固撰《汉书》 载:“上郡……有黄帝祠四所。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
  (《汉书·地理志上》)相传为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载:“(黄帝)至于卒,还葬桥山。”“黄
  帝自择亡日,至七十日亡,七十日还葬于桥山。”(《列仙传·黄帝》)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载:
  “黄帝在位百年而崩, 年百一十岁矣。 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岁。”“葬于上郡阳周之桥山。”
  (《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 ) 三国魏刘劭、王象撰《皇览》载:“黄帝冢,在上郡桥山上。”
  “黄帝葬桥山。” 唐人王撰《广黄帝本行记》曾说:“(黄帝)自择以戊午日升天……其后有臣左
  彻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而朝奉之。臣僚追慕,取几杖立庙而祭之,取衣冠置墓而守之,于是有桥山
  之冢。”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
  又《史记》云:黄帝葬桥山。今陵冢尚在。大历七年置庙,开元二年敕修庙祭祀。”(《太平寰宇记
  ·关西道十一·坊州·中部县》)北宋刘恕撰《资治通鉴外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资治
  通鉴外纪·黄帝》)北宋王存等撰《元丰九域志》在《坊州中部郡》条下载:“桥山,汉《地理志》
  云: 上郡阳周县南有桥山。 《风土记》云:阳周县南有黄帝陵,在子午山。有轩辕太子陵庙。”(
  《元丰九域志·坊州中部郡》)南宋罗泌撰《路史》载:“(黄帝)葬上郡阳周之桥山。”(《路史
  ·疏仡纪·黄帝》)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载:“中部县桥山,在县治北,亦曰子午山,亦曰
  子午岭,自庆阳府绵亘于延安西境,其南麓跨于县界。志云: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相
  传黄帝葬衣冠于此。汉武帝巡行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延安府》)
  在桥山黄帝陵祭祀黄帝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其祭祀黄帝的记载。《史记·孝
  武本纪》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
  帝不死, 今有冢,何也? ’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汉书·武帝纪》说:
  “元封元年冬十月,(汉武帝亲率大军北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
  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还,祠黄帝于桥山。”此即千百
  年来在黄陵所流传的“十八万大军祭黄陵”。王莽代汉后,“遣骑都尉嚣等,分治黄帝园于上都桥”。
  颜师古注曰:“桥山之上,古曰桥。”(《汉书·王莽传》)到了唐代,将在中部县桥山上祭祀黄帝
  列为国祭。《册府元龟》载:“(唐代宗)大历五年,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黄帝陵,请
  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从之。”从此,在桥山祭祀黄帝,便成为一种带有国家公祭性质的政府
  行为。此后历代君主,都将陕西黄帝陵作为祭祀黄帝的场所。据现存石刻和《黄陵县志》记载,宋仁
  宗嘉六年(1061)降旨,宣令坊州于黄帝陵桥山种植松柏树1413株,并抽调3户乡民,免其一切杂役
  赋税,专门巡查守护陵园(见轩辕庙内碑廊宋《圣旨碑》)。元朝泰定二年(1325),泰定帝降旨,
  诏令中部县地方官切实保护黄帝陵庙(见轩辕庙内碑廊元《圣旨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即位
  之初,亲撰祭文,命重臣前往陕西黄帝陵祭祀黄帝。有明一代又多次重修轩辕庙,并下令免除黄帝庙
  税粮(见轩辕庙内碑廊明《黄帝庙除免税粮记》、《轩辕黄帝庙重修记》等)。清王朝在执政的260
  余年间,朝廷指派重臣先后26次前往中部县桥山祭祀黄帝,并对黄帝陵庙进行修整达10余次以上,有
  史籍记载的就有康熙六年、十九年、三十四年,雍正七年,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三十七年、五
  十五年和嘉庆十二年的整修(见民国二十四年《重印陕西中部县志》、轩辕庙内碑廊《重建轩辕庙记》
  等)。
  黄帝享年119岁。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那么麻烦干嘛,史传黄帝寿一百一十到一百一十七岁或言在位一百年
死在灵宝黄帝在位十九年,铸天、地、人三鼎于灵宝城东南十里荆山(又名铸鼎原,本为夸父山),传说铸鼎后,他白日飞升羽化而去。
黄帝三百年的传说。宰我从荣伊听到, 问孔子, 孔子也不信, 他回答是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所以说300年。(大戴礼记.卷七.五帝德)其实黄帝也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去地下问问吧
本文标题: 宰我问孔子回答:为什么黄帝活了三百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89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求助各位大神,定穴乾陵有什么风水依据 真的是李淳风和袁天罡所选么二战中的侵略国是否应该包括苏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