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辛弃疾、丁汝昌、文天祥、秋瑾、刘胡兰等等。1、辛弃疾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历史上有没有人为民众做了巨大贡献得到拥戴后又宣布民众的无知,指责民众的各种错误,并要惩罚或改造民众

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

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辛弃疾、丁汝昌、文天祥、秋瑾、刘胡兰等等。

1、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2、丁汝昌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3、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4、秋瑾

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5、刘胡兰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汝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辛亥女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胡兰 (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屈原

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不甘受辱,因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2、苏武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3、文天祥

南宋帝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继续与元军作战,后兵败被俘,他不但自己宁死不屈,而且深信未来将有更多的豪杰之士起来继续进行斗争。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高尚的民族气节,凛然可见。

4、程砚秋

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

第二年(1938),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 表现出强大的民族气节。

5、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都在同金国作战,一生都在同南宋朝廷投降派周旋。

可惜,岳飞为人太刚,没能曲意逢迎宋高宗赵构,结果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实在是死的可惜。岳飞擅于用兵,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一生几乎未尝败绩;岳家军也声名显赫,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

6、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以朱自清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回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岳飞 、于谦、 文天祥、 朱自清 、夏明翰、 林则徐、 谭嗣同 、苏武、 赵一曼 、杨靖宇、 江姐、文天祥、秋瑾等。

一、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二、文天祥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三、江姐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

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四、夏明翰

夏明翰烈士,出生于宜昌秭归,是我党早期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湖北从事革命斗争时英勇就义,纵观夏明翰的一生,尽管革命生涯短暂,但所处时代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的重要时期。

五、苏武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六、秋瑾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宁死不屈。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一、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

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  ,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2、人物总评: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

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二、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三、林则徐:

1、人物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2、人物评价: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四、朱自清 :

1、人物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2、人物评价:

(1)“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2)“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3)“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4)“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评)

五、谭嗣同

1、人物简介: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人物评价:

(1)新华网: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2)光明日报:

(唐才常、谭嗣同)两人生前“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3)新浪新闻:

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则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嗣同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1、 岳飞 2、 于谦 抗金名将,背后刺青:“精忠报国”,以 明朝名将 民族英雄 多次击败外族入侵 此为一生处世准则,精忠报国至死不渝 后被人诬陷致死“社稷为重, 君为轻”“粉骨碎身 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 文天祥 南宋大臣 面对元朝威逼利诱毫不动 摇 ,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诗句,充满正气 4、 朱自清 5、 夏明翰 来人。” 6、 林则徐 7、 谭嗣同 在当时敢得罪洋人——虎门销烟。 戊戌六君子之一, 当时被慈禧太后关 “不为五斗米折腰” 宁肯饿死不吃美 革命烈士,他在断头台上大声念诗: 国救济粮, 最后终于被活活饿死!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 进监牢, 不肯出逃, 还写下了 《狱中题壁》 这首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诗句名 流千史。 8、 周恩来 儒雅深沉,外交高明

恺馓是谁呢?

凯撒大帝生平
  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出身于罗马著名的尤利乌斯家族,父亲曾任行政长官。少年时期学习过修辞学和演说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领袖,反对贵族派。历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长和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取得高卢总督职位,几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他不仅有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训
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凯撤打败了庞培,夺取了政权(克拉苏已在一次对外作战中死去)。以后几年间,他获得无限期的独裁权力,集执政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减。凯撒实行的一些措施,如将行省土地分给8万老兵,减轻负债者的债务,惩治贪污勒索官吏等,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议事厅,被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反对派刺死。凯撒留下两部有历史价值的著作,即《高卢战记》、《内战札记》。

该犹斯·犹理乌斯·凯撒出生于公元前102年, 正是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政治危机的时代。这时,罗马的经济基础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变成西方古典时代奴隶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原来的小农业已完全被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取代,直接的军事掠夺和以贡赋等方式向被征服地区进行的压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财富大量涌入意大利,加速了罗马的社会分化。

经济上的巨大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罗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土地在日益扩大、由雇佣军组成的常备军在不断扩充,奴隶人口在急剧增加,由失业小农民和释放奴隶构成的游民阶层也在大量涌向首都,这就需要大大加强国家机器才能应付,但这时的罗马国家体制却基本上还是当年台伯河上那个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它那年年重选的文官政府、它那已变得臃肿不灵的公民大会和它那由少数世代掌权的豪门贵族垄断的元老院,根本无法适应这个局面。从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种种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为触犯豪门贵族的利益,因而受到盘据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谓贵族共和派的反对,遭到失败。此后,主张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后继、奋斗不息,民主运动从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渐发展到采取阴谋暴动甚至内战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门贵族的保护者苏拉用血腥的大屠杀镇压了反对派,民主运动才一时沉寂下去。但大屠杀并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苏拉不久死去后,民主运动马上就卷土重来。这时,罗马贵族共和政府的颟顸无能、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军人的专横跋扈,已经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到公元前一世纪的七十年代,局势终于发展到极为可虑的地步。东方强邻的进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据都还在其次,严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盗横行和斯巴达克斯所领导的奴隶起义。海盗横行不但使沿海地带民不聊生,连罗马也因海外的粮食运不来而有断炊之虞;奴隶起义使意大利遭到汉尼拔战争以来最沉重的一次兵灾,而且从根子上震撼了罗马的奴隶制度,打击了奴隶制经济。奴隶起义迫使奴隶主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作出某些改变,也迫使奴隶主改变控制奴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们不得不变换已不能保障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共和政体。正象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当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国家政权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直到现在,几乎一切政治权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这样,——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凯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凯撒出身于罗马的一个古老但已中落的贵族家族,由于他和老一辈的民主派领袖马略和钦奈有亲谊,青年时代就受到贵族共和派的排挤,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边,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从财务官、工务官升到司法官。但在这时候,他除了在街头的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以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为此他设法跟当时在军队中有极大势力的克耐犹斯·庞培和代表富豪们即所谓骑士阶层的罗马首富马古斯·克拉苏斯结成“三人同盟”。当然,这三个人代表的是三个不同利益的集团,只是因为同样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贵族共和派的排挤,才凑合到一起去的。凯撒在这两个人的共同支持下,当选上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但由于元老院的掣肘,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那一派的领袖人物,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先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凯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之后,竭力设法争取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凯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卢,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意大利。他在高卢的九年中,据普鲁塔克说,曾经屠杀了一百万人,俘虏了一百万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将吏都发了大财,使他能在罗马广施贿赂,甚至一直贿赂到要人们的宠奴身上。他还在平民中举办各种演出,发放大宗金钱,并在意大利许多城镇兴建大量工程,既讨好了包主的人,也讨好了因此获得工作机会的平民。这样一来,他在意大利公民中的声望,渐渐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两人,特别是他借高卢作为练兵场所,训练起一支当时共和国最能征惯战的部队,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凯撒、不知有国家的部队。

凯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苏斯,他在公元前63年赶到东方去发动对安息的战争,希望在那边取得跟凯撒同样的成功,不料全军覆没,死在那边。这就使得原来鼎足相峙的“三人同盟”,只剩下凯撒和庞培两雄并立,彼此日益猜忌,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从中挑拨拉拢,庞培终于和凯撒破裂,正式站到元老院一边去,成为贵族共和派借以对抗凯撒的首领。公元前49年凯撒带着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意大利,庞培措手不及,带着全部政府人员和元老院仓皇逃出罗马,渡海进入希腊,听恁意大利落人凯撒手中。次年冬天,凯撒也赶到希腊,在法萨勒斯一战击败庞培主力。庞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杀死。凯撒在肃清了其他各地庞培余党后,重新统一全国。

凯撒一个行省一个行省地肃清庞培余党的过程,也就是扫除罗马贵族共和体制的残余影响,建立新的统治机器的过程。因而,被凯撒重新统一了的这个罗马国家,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软弱无力、遇事拖拖沓沓的旧的罗马共和国,它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的军事独裁国家,已经能够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样地统一指挥全国了,这对地中海沿岸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肯定是有利的。

凯撒从统一罗马国家到死去,还不到四年,但就在这样短的时。期内,他仍能完成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两个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坏了旧的贵族共和体制,把军政大权集中于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把过去几百年发展中随时遇到问题、随时修修补补、牵强凑合起来的那些重床叠架、支离破碎的旧制度,作了一番整齐划一的工作。他把执政官、统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重要职务兼于一身,他把元老院降为咨询机构、他把公民大会当作可有可无的装饰品,都是为他后来的继承人把罗马变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国开创了道路。次之,他企图逐步废除旧罗马作为一个城邦霸国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特权,把意大利各城镇的地位提高到和罗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意大利相等,并且把公民权陆续给予罗马的各个行省——当然只给奴隶主阶级——使这个大帝国的统治集团基础更加扩大巩固。但这项工作仅只完成了一部分。过去他在高卢时就已经把公民权给了山内高卢人,后来还让他们的部分首领进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权视为禁脔,不愿别人分享的旧公民的不满,他们讥刺他:

“凯撒在凯旋式里牵着高卢人走,
却牵他们进了元老院;
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
反穿上了(元老们的)阔边长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适用于意大利各市镇的自治法,给它们跟罗马同样的地位;他恢复了意大利一向免除的关税;他还计划废除由商人承包征收行省税赋的办法,改由国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销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项秕政。难怪当时沸沸扬扬地传说他想把首都迁到亚历山大里亚去,把罗马改造成一个东方式的君主国家,主要就是因为他降低了罗马城在国家中地位的缘故。

凯撒在公元前44年被贵族共和派的残余分子刺杀,结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孙子该犹斯·犹理乌斯·凯撒·屋大维安弩斯,那奥古斯都,在凯撒奠立的基础上,彻底完成了把奴隶制的罗马共和国改建成帝国的任务。

历来评论凯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伟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统帅、作家、演说家等等,仿佛他是一个恁空建立了这个大帝国的人。其实,凯撒的一生斗争,只不过是奴隶主阶级中一个统治集团跟另一个统治集团为了该不该改变统治方式而作的斗争,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改善了这个奴隶制国家的处境,使奴隶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隶主阶级,根本没影响到当时广大奴隶阶级的命运。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应该归之于他的恰巧处在罗马共和国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一时风云际会,机缘凑合,让他不自觉地完成了历史要他完成的事业,这里,他的个人品质象坚毅、机智大胆、圆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极其有限的作用,因而过分吹捧凯撒是不恰当的。正象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的那样:“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末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诟责凯撒,说他镇压了民主运动,把他的取销行会组织、恢复意大利关税。减少发给贫民口粮分额等等,说成是背叛平民。这些责难往往是出于对罗马当时的所谓“平民”、“民主运动”等等名词作了过分现代化解释的结果。要对共和末年聚居在罗马的所谓平民、他们的构成、他们的政治作用和经济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且也不是这里该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说,他们绝不是十八、九世纪的那种工业无产阶级。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过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罗马的无产阶级依靠社会过活,现代社会则依靠无产阶级过活”——这就是关于他们的最中肯的结论。在公元前一两世纪中,他们在政治上从来没产生过一位自己的代表,也从来没提出过自已的一套政治纲领,他们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动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现代无产阶级一样,我们也绝不可以把凯撒看做是路易·拿破仑甚或梯也尔一流人物。凯撒在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当时其他活动家做过的事情,可以责备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们、后来又离开了他们而已。而离开他们、甚或损害到他们,则是.当时不问那个民主派活动家一旦当权之后,势必难免的事情。特别是凯撒,只要从前面简单地举出来的他所致力的工作来看,就可以知道这是他这些工作的必然结果。首都的游民阶层久已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要减轻对行省的搜括、减少罗马这个城市的特权,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对这些游民不利的措施,象发放给公民的免费口粮,被凯撒从三十二万份一下子降到十五万份,把这一过去一向认为是公民应享的特权严加限制,变成真正的社会救济,就是一个例子。而且建立了强有力的个人统治之后,公民大会连作为橡皮图章的作用都失去了,游民阶层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结束,用不着再竭尽国库所有去讨好他们,这正是合乎逻辑的发展,也是从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必然结果。凯撒一生的所作所为可议的地方虽然很多,恰恰不在这一方面。
回答者:辞海里的鱼 - 童生 一级 1-3 11:18

--------------------------------------------------------------------------------

恺撒(前100一前44),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他带兵打仗几十年,指挥过几十个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等所效法,对西方军事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与幕僚共同著书立说,主要有(高卢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战记)、(阿非利加战记)等。

恺撒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78年开始政治活动,起初被选为军事护民官,后历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罗马远征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恺撒为了竞选执政官成功,需要庞培和克拉苏这两位在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的支持,于是,他决意与庞培和克拉苏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恺撒这三位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达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他年仅14年岁已经和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嫁给了年近50的庞培。在庞培和克拉苏的一致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59年当选为执政官。恺撒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已经获得了广大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成为与庞培、克拉苏齐名的强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统率大军,经过3年的征战,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并吞了整个高卢。然而他在高卢的统治并不巩固,高卢地区接连爆发反罗马人的起义。公元前52年春,高卢全境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军主力在高卢北部的阿利细亚城扎下了坚固的营寨。这是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城堡,罗马人除了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外,别无其它办法。恺撒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这里,20万高卢起义军也云集在阿利细亚城下,双方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战役开始之前,罗马人环绕阿利细亚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恺撒寄希望于这些复杂而坚固的工事能够阻止高卢人的进攻,用以补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卢起义军首先从内外两侧同时向罗马人坚固的工事发起了进攻。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队接一队的高卢人像蚂蚁一样往上冲。在战斗中,罗马各军团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士气开始低落。尤其在罗马人的旗手被砍倒后,罗马人的阵脚开始显得有些混乱。一位年青的罗马士兵张煌失措,突然发现恺撒刚刚站立过的塔楼上已经空无一人,同时位于营寨右边的罗马骑兵放弃了阵地,以全速急驰而去。这位年青人绝望了。突然,坚守在栅栏后面的罗马士兵发现高卢人的攻势猛然削弱了,刚才还在向罗马工事冲击的高卢人停止了冲锋,他们的队伍散开了,出现在罗马人视线中的竟是他们自己的骑兵。原来,恺撒指挥他的骑兵抄袭到高卢人的后方,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短短几个回合之后,高卢人便开始由进攻改为逃窜。尔后,高卢人全部投降。阿利细亚之战就这样出乎意料地结束了。恺撒以6万军队与高卢人将近万万人的大军相峙,竟以一支骑兵的偷袭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恺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头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克拉苏在战争中阵亡,使原来成鼎足之势的三人同盟变成了恺撒、庞培两雄并立的局面。这时,消撒的女儿去世,这就意味着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中断,两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已势所难免。于是奴隶主两派发生了内战。

公元前50年,以庞培为首的贵族派元老院因担心恺撒建立独裁政权,通过决议拒绝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任期,令其遣散军队。恺撒拒不执行这一决定。当时,他的军队绝大部分驻在北山高卢,身边仅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为了把握战机,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之后,恺撒手公元前49年1月,果断地率领一个军团,超过意大利和高卢诸行省之间的界河卢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进发。没有准备的庞培反对派,匆忙率领一批元老和两名执政官离开罗马,逃往希腊。同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次年春又增加了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6月,恺撒与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进行决战,恺撒彻底打败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国王派人杀死。公元前45年,消撒实现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恺撒征战一生,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特别是能在不利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自己的战略企图,扭转战局,表现出他那不同凡响的高超的军事艺术,在罗马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盖世英名

二、凯撒大帝之死

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凯撒之死》,描写了古罗马独裁官凯撒被大臣合谋刺死这起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元首遇刺案”。多年来,其中情节无人质疑。然而据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意大利犯罪研究学专家路西诺·加罗凡诺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兹塔金教授等人日前通过研究大量历史资料,并且用电脑程序模拟2000多年前的暗杀现场后,得出惊人结论:凯撒根本不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反叛贵族谋杀的,而是死于“自杀”——被叛徒谋杀这个惊人结局完全是他一手“导演”出来的!

电影制作公司发起调查
路西诺·加罗凡诺——意大利帕尔马市犯罪调查中心的专家,同时也是意大利都灵大学的一名法医学教授。在欧洲法学界,加罗凡诺的名字尽人皆知,被誉为“黑手党猎人”,许多老谋深算的意大利黑手党教父都曾栽在他的手里。伦敦著名的电影制作公司“亚特兰大公司”打算拍一部有关这位罗马独裁者的电影,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这起历史上最著名谋杀案的内情和真相,他们重金聘请路西诺·加罗凡诺调查这起事件。这起2000年前的谋杀案差不多花了加罗凡诺大半年的时间。他跑遍了罗马市大小图书馆,同时还来到罗马市拉戈阿根廷娜地区的一个住宅区进行“犯罪现场调查”——2000多年前,这里是罗马元老院的议事厅所在地,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正是被几名元老院议员在这里谋杀的。

计算机程序模拟“被刺”
根据历史记载,凯撒被刺后3小时左右,他的尸体就被仆人领回了家,一个名叫安蒂斯蒂乌斯的医生为凯撒进行了尸检,并留下了世界上第一份宝贵的尸检报告。安蒂斯蒂乌斯的报告中称,凯撒身上一共有23道伤口,然而只有最后一刀才是致命的。在尸检报告的基础上,路西诺·加罗凡诺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模拟程序,他想通过凯撒身上已知的伤口数,确知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对凯撒的袭击。计算机程序显示大约有10人。此后,他又在实验室中安排演员重演了2000年前的这次杀戮。实验结果证明,5人参加攻击,最容易造成23道伤口。结合计算机模拟和现场重演,最后确定刺杀凯撒的同谋在5到10人之间。

凯撒之死惊现三大“疑点”
加罗凡诺在研究中发现,这起早在历史上盖棺论定的谋杀案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疑点。
疑点一:,凯撒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天才,但是为何他要在元老会上故意羞辱和激怒他的敌人,使他们动了杀机——当元老院中的议员们授予凯撒“神圣统治者”的封号时,凯撒没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站起来接受封号,而是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给了众议员一个巨大的侮辱。
疑点二:既然他激怒了敌人,为什么在下次去元老院之前,又突然解雇了自己的所有保镖——一名巫师在给他算卜时,警告他3月15日那天不要出门。然而在3月15日去元老院的那天,凯撒竟突然解雇了自己的所有保镖!
疑点三:以凯撒的聪明,他不可能不对阴谋者有所觉察,可他为什么像个平庸愚蠢的将领一样没做丝毫防备呢?——凯撒具有最强大的情报系统,事实上,当时在罗马城中已经到处开始流传有人将暗杀凯撒的谣言。在去元老院的路上,人群中仍然有人向他发出警告,并向他手中塞了一张纸条。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能阻止凯撒迈向死亡的脚步。

精神病学权威得出“自杀”推论带
着这样的疑问,加罗凡诺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该校世界一流的精神病学专家哈罗德·布兹塔金教授进行了商讨。“凯撒是世界历史上最精明、最智慧的政治家之一,当他是一名战场上的将军时,就能通过计谋赢得每一场战争,他的所有政敌都被他玩于掌股之上。可是被谋杀之前的凯撒却仿佛换了个人似的,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加罗凡诺对布兹塔金道。布兹塔金教授的推论是惊人的,然而正与加罗凡诺的想法不谋而合——是凯撒自己“策划”了对自己的谋杀——而根本不是老谋深算的布鲁图斯和头脑简单的开西乌斯等反叛贵族策划了这起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暗杀!

自杀动机:被刺之前已患癫痫症
那么,当时可说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凯撒为什么非要杀死自己呢?“我们认为是健康问题迫使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布兹塔金教授对记者道。凯撒死时已经56岁,在罗马当时的标准已是一个老人;此外,根据加罗凡诺和布兹塔金的调查,他们发现凯撒当时已患有严重的颞叶性癫痫,它不仅能使病人在病发时忘却所有的一切,同时还会造成大小便失禁。也许这已经能够解释很多事情了,包括当元老院议员们向凯撒授予“荣誉封号”,而凯撒却端坐在椅子上动也不动的失礼行为,也许当时他正好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布兹塔金说:“这已有足够的理由趋使一个骄傲的头脑选择自杀之路了。像他这样的人,是宁愿癫痫发作后昏迷不醒而死,还是更宁愿有意识地死去、并将死亡用做最后打击政敌的工具呢?凯撒仍是凯撒,他连死亡都不放过。”

精明的凯撒算准了死后的一切
事实上,精明的凯撒早就为他的死亡安排好了一切,甚至算准了被刺事件将为自己带来的死后哀荣。“而对那些阴谋刺杀凯撒的贵族议员们来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当这些人选择在元老院中刺杀凯撒的时候,也等于在自己的死刑执行书上签了名。并且,凯撒在被刺6个月前就修改了他的遗嘱,选定自己的外甥屋大维继任罗马执政官之位。在凯撒的遗嘱中,他还要求将自己的私人财富平分给罗马市民,在听到这个‘感人的遗嘱’后,参加葬礼的罗马市民们的情绪一下由哀悼变成了愤怒,他们砸桌子、扔椅子,以最疯狂的情绪来表达悲伤。”作为背叛和谋杀凯撒的主要刽子手布鲁图斯和开西乌斯两人,不久后就被迫逃离了罗马,并于两年后在马其顿的腓力比战役中被凯撒的继承者屋大维和安东尼联军打败,并被迫自杀。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凯撒之死》中,莎士比亚写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结局:开西乌斯用于自杀的那把刀,正是他当初用来刺死凯撒的那把。
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盖厄斯·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次胜利使许多罗马人大发横财,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许多农民的财产被抢夺一空。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元老院,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不能合理地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政治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到处盛行,整个地中海周围地方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遭灾受难。约从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罗马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相互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游击队(如公元前87年马留的游击队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击队)经常在罗马神出鬼没,东袭西扰。虽然昏庸的统治这一事实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数罗马公民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儒略·凯撒也许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民主政体不值得挽救了,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凯撒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就步入政坛,有关他所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结过的各种联盟和政治崛起的详细情况纷繁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叙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岁时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的总督。这三个行省是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那时他统帅四个罗马军团,大约有两万将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间,凯撒率领这四个军团,入侵并征服了高卢所有其余的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虽然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还不及他的对手,但却战胜了高卢地区的部落,把直到莱茵河畔的所有领土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他还派遣两支部队渡海到英国,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战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50495.htm
恺撒(前100一前44),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他带兵打仗几十年,指挥过几十个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等所效法,对西方军事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与幕僚共同著书立说,主要有(高卢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战记)、(阿非利加战记)等。

恺撒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78年开始政治活动,起初被选为军事护民官,后历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罗马远征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恺撒为了竞选执政官成功,需要庞培和克拉苏这两位在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的支持,于是,他决意与庞培和克拉苏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恺撒这三位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达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他年仅14年岁已经和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嫁给了年近50的庞培。在庞培和克拉苏的一致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59年当选为执政官。恺撒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已经获得了广大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成为与庞培、克拉苏齐名的强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统率大军,经过3年的征战,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并吞了整个高卢。然而他在高卢的统治并不巩固,高卢地区接连爆发反罗马人的起义。公元前52年春,高卢全境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军主力在高卢北部的阿利细亚城扎下了坚固的营寨。这是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城堡,罗马人除了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外,别无其它办法。恺撒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这里,20万高卢起义军也云集在阿利细亚城下,双方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战役开始之前,罗马人环绕阿利细亚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恺撒寄希望于这些复杂而坚固的工事能够阻止高卢人的进攻,用以补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卢起义军首先从内外两侧同时向罗马人坚固的工事发起了进攻。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队接一队的高卢人像蚂蚁一样往上冲。在战斗中,罗马各军团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士气开始低落。尤其在罗马人的旗手被砍倒后,罗马人的阵脚开始显得有些混乱。一位年青的罗马士兵张煌失措,突然发现恺撒刚刚站立过的塔楼上已经空无一人,同时位于营寨右边的罗马骑兵放弃了阵地,以全速急驰而去。这位年青人绝望了。突然,坚守在栅栏后面的罗马士兵发现高卢人的攻势猛然削弱了,刚才还在向罗马工事冲击的高卢人停止了冲锋,他们的队伍散开了,出现在罗马人视线中的竟是他们自己的骑兵。原来,恺撒指挥他的骑兵抄袭到高卢人的后方,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短短几个回合之后,高卢人便开始由进攻改为逃窜。尔后,高卢人全部投降。阿利细亚之战就这样出乎意料地结束了。恺撒以6万军队与高卢人将近万万人的大军相峙,竟以一支骑兵的偷袭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恺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头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克拉苏在战争中阵亡,使原来成鼎足之势的三人同盟变成了恺撒、庞培两雄并立的局面。这时,消撒的女儿去世,这就意味着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中断,两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已势所难免。于是奴隶主两派发生了内战。

公元前50年,以庞培为首的贵族派元老院因担心恺撒建立独裁政权,通过决议拒绝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任期,令其遣散军队。恺撒拒不执行这一决定。当时,他的军队绝大部分驻在北山高卢,身边仅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为了把握战机,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之后,恺撒手公元前49年1月,果断地率领一个军团,超过意大利和高卢诸行省之间的界河卢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进发。没有准备的庞培反对派,匆忙率领一批元老和两名执政官离开罗马,逃往希腊。同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次年春又增加了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6月,恺撒与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进行决战,恺撒彻底打败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国王派人杀死。公元前45年,消撒实现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恺撒征战一生,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特别是能在不利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自己的战略企图,扭转战局,表现出他那不同凡响的高超的军事艺术,在罗马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盖世英名。
盖尤斯·尤里乌斯·凯撒以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著称于世,其所作所为改变了希腊-罗马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时擅长政治演说和军事记叙,文体简洁生动,有拉丁文典范之称。公元前63年在元老院所作《论惩处阴谋家》的演说,语词尖刻,主张依法行事,不以极端手段对待卡提利那集团,以免贻患未来,并援用历史教训力陈利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盖厄斯·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次胜利使许多罗马人大发横财,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许多农民的财产被抢夺一空。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元老院,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不能合理地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政治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到处盛行,整个地中海周围地方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遭灾受难。约从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罗马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相互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游击队(如公元前87年马留的游击队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击队)经常在罗马神出鬼没,东袭西扰。虽然昏庸的统治这一事实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数罗马公民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儒略·凯撒也许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民主政体不值得挽救了,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凯撒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就步入政坛,有关他所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结过的各种联盟和政治崛起的详细情况纷繁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叙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岁时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的总督。这三个行省是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那时他统帅四个罗马军团,大约有两万将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间,凯撒率领这四个军团,入侵并征服了高卢所有其余的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虽然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还不及他的对手,但却战胜了高卢地区的部落,把直到莱茵河畔的所有领土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他还派遣两支部队渡海到英国,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战果。

当时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凯撒,由于征服了高卢,回到罗马后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爱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强大至极,但他的政敌则对他嫉恨不已,当他完成军事指挥后,罗马元老院下令让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许带部队返回罗马。凯撒感到忧虑不安,如果他不带部队返回罗马,他的政敌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他的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于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凯撒率领他的部队越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长驱直入抵达罗马城,以表示对元老院的蔑视。这种明显的不法举动引起了一场内战,一方是凯撒的军团,一方为忠实于元老院的部队。这场内战持续四年,以凯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最后一战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达进行的。

凯撒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自己最适合担当建立罗马所需要的有效而开明的专制制度的任务。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罗马,不久就成为终身独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为他加冕,被他拒绝了。但由于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所以这并未给拥护共和制政体的反对派消除疑虑。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会上凯撒被一伙阴谋者暗杀。

凯撒在他的晚年期间,开始筹划一场生气勃勃的改革运动。他计划在整个罗马帝国内重新调配军队元老,让罗马的贫民到新社区去重新安家落户。他把罗马公民权扩大到新征服的几个民族中去。他计划在意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统一的市政体制,还计划了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和罗马法典的编纂,还实行了许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为罗马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立宪政体,也许这是使他早归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于凯撒在曼达的胜利和在罗马遇刺之间仅有一年的时间,所以他的许多计划从未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很难说假如他没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会怎样开明,怎样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响的一项是实行一种历法①。他实行的历法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凯撒是历史上聪明绝顶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杰出的将领,优秀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描写征服高卢的《高卢战记》一书长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许多学生认为在所有的拉丁文学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动人心弦。凯撒果断勇敢,雄姿飒爽,潇洒倜傥。他是一个风流公子,即使按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好色狂(他最闻名的风流韵事是与克丽佩脱拉之间的著名罗曼史)。

人们常常指责凯撒的人格,他极欲获得权力,当然就利用职权大发横财。但是与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说来他既不虔诚也不虚伪。在同高卢人的战争中,凯撒凶暴残忍,但是对被打败的对手却特别宽宏大量。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Caesar(凯撒)”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声一直都比他的甥孙——罗马帝国的真正创始人奥古斯都·凯撒显赫得多。但是儒略·凯撒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等于他巨大的声望。他在推翻罗马共和国中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他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因为罗马共和政体本来已摇摇欲坠,濒于覆灭。

凯撒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征服了高卢,他所征服的领土差不多被罗马统治了五个世纪。在此期间,这些地区已经完全罗马化了,实行了罗马的法律、风俗和语言,以后还实行了罗马基督教,当今的法语基本上是来源于拉丁语的口语。

凯撒征服了高卢,对罗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响,确保了意大利几个世纪不受来自北方的侵略,其实对高卢的征服也是确保整个罗马帝国安全的一个因素。

如果没有凯撒,罗马人迟早也会征服高卢吗?罗马人在数量和技术上都不比高卢的部落优越。但是罗马在凯撒征服高卢以前和以后的一个时期里都在迅速地扩大。由于当时罗马部队的战斗力强,罗马到高卢的距离近,还有高卢各部落之间的不和,看来高卢没有什么保持独立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凯撒是打败庞大的赛尔特部队、征服高卢的将领,他入此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个成就。

注释:

①指儒略历,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决定采用,故名。每年平均长度365.25日,历年中的平均年为365日,4年1闰,闰年366日;每年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其继承人奥古斯都从 2月减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儒略历历年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后经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于1582年命人加以修订,而成现今通用的公历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形式上虽然保存,但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在恺撒独裁统治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恺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而布鲁图是恺撒的主要政敌庞培的部下,现在又被凯撒宽恕,并继续信任和重用。

恺撒和庞培早年曾经担任执政官。当恺撒在罗马帝国西部打仗的时候,庞培在帝国东部(今天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一部分)也屡建战功。庞培虽然是恺撒的亲密朋友,却十分嫉妒恺撒。恺撒征服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庞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怂恿元老院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

恺撒接到命令,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他反复考虑,决定带领军队打回罗马,利用这次机会在罗马建立独裁政权。

恺撒带领军队,走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边。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当作谋反来治罪。恺撒当机立断,对着部下大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紧跟随在后,很快就越过了卢比孔河。

庞培没有料到恺撒会这样果断地进军罗马,迎战不及,只得带着2.5万人仓皇逃往希腊。恺撒进入罗马后,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为罗马的“独裁者”,随后又得到了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等罗马局势稍稍稳定以后,恺撒立即进军希腊,讨伐庞培。庞培被打败,逃到了埃及。恺撒也跟着追到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把血淋淋的人头送到恺撒面前。谁知恺撒却把脸一沉,转过头去。这个高傲的独裁者不愿意看到他的政敌被别人杀害,他下令处决了杀死庞培的人。

这个时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发生争夺王位的纠纷,恺撒支持了以美貌闻名的女王克娄巴特拉,并且在她的深宫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着,他的军队又进入小亚细亚,只用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乱。他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写了一份捷报送回元老院,上面写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打胜了”)。这个战报充分显示了恺撒用兵神速的特点。再过两年,恺撒从北非转战西方,又在西班牙扑灭了庞培两个儿子的反抗。但他宽恕了庞培手下的将领,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鲁图。

恺撒的凯旋受到罗马人热烈的欢迎。有些人想拥戴他当皇帝。从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赶走以后,罗马就没有过帝王。罗马人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王的职位。恺撒虽然内心十分想当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在一次节日盛会上,执政官安东尼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恺撒头上。可是只有少数人鼓掌,大多数人都在叹息。恺撒一看这种情况,认定还不到称帝的时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东尼连忙拾起皇冠又给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们看到恺撒一再拒绝戴上皇冠,就欢呼起来,纷纷向他致敬。

恺撒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已经拥有许多尊贵的称号:“终身保民官”、“祖国之父”等等。法律规定他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他的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

有些人看出,恺撒的权力愈来愈大,总有一天会戴上皇冠的。因此,他们组织了阴谋集团,决心除掉他。这些阴谋者当中,有一个就是那位受到恺撒信任的布鲁图。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虽然他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恰巧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骑兵长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凶手们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的时候,和他们所预料的欢呼场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满怀疑目光的人群。

为什么武则天的墓碑上没有字???

关于无字碑的说法有四种。第一种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第四种:为维护道家统治,防止儒家登台,把儒生杀的血流成河,武则天知道历史多数是儒家编写,如果不立此碑,那一代女皇的名声将彻底成黑。

扩展资料: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字碑

武则天死后为什么立无字碑
1.唐太宗时,14岁的武则天入宫做宫女。太宗死后,她削发为尼。高宗继位后又被立为皇后。高宗是个没有主意的人,身体又不好,他见武则天精明能干,就把朝政大事交给她办理。高宗死后,她先后立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皇帝,即中宗和睿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执政。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废掉睿宗,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从她32岁做皇后时开始参决政事起,到82岁时去世为止,前后掌握政权达50年。

  在她统治时期,采取了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豪门世族的政策。为了压制反对她执政的人,培植自己的势力,她发展了科举制度,扩大了每次录取的名额,除考选文官外还增加了武官考试。她还开创了用殿试的办法,亲自测试贡士。通过这种措施,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为一般的下层地主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扩大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另外,武则天很重视农业。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和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民户数量不断增长,在使用人才上,她也有独到之处。她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历深浅,委以重任。在她统治期间涌现了一批如宰相狄仁杰等有才干的大臣。武则天还善于纳谏,能虚心接受臣下们提出的意见。她专门做了铜匣子用来装臣下们提出的意见,命大臣们大胆地批评朝政的得失。武则天还曾抵御吐蕃的入侵,派兵收复了安西四镇,改善了与边境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她同其他统治者一样也有残暴的一面。为了排斥异己,监视大臣们的行动,她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逼供的恐怖政策。她还大造佛寺、佛像,奢侈浪费严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武则天死后,与高宗合葬在陕西西安市郊的乾陵。在她的墓前立了一块没有字的石碑。多少年来这块碑引起了人们许多议论:有人说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思是让后人评价她的功过是非;也有人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太伟大,无法用语言表达。可是,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为什么也没在碑上刻字呢?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是很不公正的。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一直存在着对武则天不正确的看法,甚至极力诬蔑她,骂她是“牝鸡司晨”(意思是说:母鸡打鸣,讽刺女人干男人干的事情)。他们认为:既然是个女子,就该安分守己,不该掌握朝政,更不用说做皇帝了。由于武则天的功过太难评说,继位的中宗皇帝便没有在武则天墓前的石碑上刻字,所以直到今天武则天的墓碑仍然是一块“无字碑”。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从一个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直到最后建立大周朝。登上帝位之后,武则天一方面消灭异己,一方面励精图治。在她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倒也安定,而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很多。武则天本人也从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即使死了,也要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县梁山上。墓前有两块高均为6.3米的石碑,西面为“述圣碑”,碑文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该碑由7节组成,榫卯扣接,故又称为“七节碑”,碑宽1.86米,重81.6吨。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如此精细的雕刻,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人们纷纷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她是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感觉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李氏。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武则天对自己一生还是颇感自豪的。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达权力的巅峰。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鉴于此,武则天要将无字碑交与后人,就是要让后人对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评价。这三种说法似乎每一种都很有道理,至于哪一种说法是她的本意,现已无从考证。

  值得一提的是,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文字中还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人能识别。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经考证,金太宗的弟弟于1134年在无字碑上刻写了《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且在旁边配有汉字译文。这种失传了的文字并不是金文,但究竟是什么文字呢?明代金石学家赵山函在《石墨镌华》中说:“(《郎君行记》)碑字不能辨,盖女真字……字刻乾陵无字碑上。”这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辽代帝后的墓志,才将这一谜团解开。原来这些文字和墓志上的字相同,是早期的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但随着国家的灭亡很快消亡,到了元代已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了明代则彻底成为一种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了。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被保留下来,却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3.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武则天自认为功德无量,不是文字所能够表述清楚的,于是留下无字碑,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其二,武则天自己认为功过都非常突出,墓碑不好记载,于是干脆不著一字,由后人评论。
其三,唐朝比较流行无字碑,特别是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墓碑通常都是无字的。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另外,还有几种说法认为:

  一是,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武则天无法称谓,是称武则天为先帝呢?还是称其为太后?二是,唐中宗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曾被废而复立,因而心怀嫉妒,在李唐王朝中插进一个21年的“武周”更是奇耻大辱,为了雪恨,故意立碑,让她难堪、出丑。三是,如何撰写碑文,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由于没完没了,那碑就始终空着。这三种说法可信之处在于,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对如何撰写碑文评论自己发表意见的。

◎新的发现和推断

  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那么,为什么已经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历史学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玄武门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现在有三种说法:
1.最广泛的,就是说: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2.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不敢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来歌颂她,怕背上千古骂名
3.武则天想说明她的功绩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无法认同下面的答案,我以前也无法分辨武则天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直到我在现实生活里,我的伯父李世民是大富豪,家里数十套房产和跑车,偌大的停车场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他的长子,即我的堂弟李治,跟他的高中女同学结婚了,媳妇儿很美,但是所作所为跟武则天一模一样,煽动我们家族企业里的内斗,试图怂恿堂弟来赶走其他姑姑父亲们,独揽大权,
另一头一直灌迷汤,我的堂弟李治昏昏地将他自己的十多套房地产和跑车和大笔钱都转移到这武则天的名下。
伯父李世民一看不对劲了,赶紧召集全体家族成员们一起打醒我堂弟,让他看清楚他媳妇儿的真面目,当众怒斥她:"你想当武则天,你如果是有本事的,自己出外面凭自己的本事从零开始打江山,而不是用你的身体来迷惑我儿子,这是诈骗,你算哪门子的好汉啊!"
事后将该武则天赶出家门,那些房产和车子都送给她当离婚费。
伯父的话语令我突然醒悟了,
武则天,我不管她多么厉害,她多厉害都好,也需要有平台给她发挥,而这个平台皇位,是她出卖肉体,陷害无辜,做尽坏事,迷惑李治等种种不正当途径得来的,这是不对的。
她真的有本事,就自己去一个省份用她的本事从零开始招兵买马打江山,而不是跑去骗走别人的整个家族企业,这是最卑鄙的手段。
现实里确实四处充满这种阴险不劳而获的武则天拜金女,如果一味地赞扬武则天,等同于赞扬这些拜金女。
我伯父李世民还在世,所以能够挽回局面,否则整个家族企业早已被她摧毁了。
伯父和父亲后来锻炼我堂弟和我的方式就是纵容我们兄弟去风月场所尝遍各种女生来发泄,让我们兄弟们看透了女人的真面目后,堂弟也成熟稳重多了,不再单纯地被女人玩弄了。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没有人为民众做了巨大贡献得到拥戴后又宣布民众的无知,指责民众的各种错误,并要惩罚或改造民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21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一些讲日本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都可以)讲得好的书中国清末以前为什么没有写实派画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