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媒评长安三万里被批不符史实

发布时间: 2023-08-20 10:0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长安三万里符合历史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安三万里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长安三万里》哪些地方与史实不符影片中的高适在江船上见到孟浩然...

如何看待央媒评长安三万里被批不符史实

长安三万里符合历史吗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安三万里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长安三万里》哪些地方与史实不符

影片中的高适在江船上见到孟浩然这段描写也与史实不符

高适与李白相识时不是小青年

高适与扬州渊源深厚,前几年我接触到了高适的诗文,了解了他的人生境遇后,产生了兴趣。我越是深入他的内心,越是产生强烈的共鸣,于是立志研究高适。

曹阳春是江苏省作协会员,多年来致力于历史题材写作,与高适“相遇”后,他以此为课题,搜罗到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高适生平的史籍和诗文集,开始系统研究高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他今年出版的散文著作《大漠魂》中,就收录了五篇关于高适的历史散文。

在影片中,高适和李白相识时不足20岁,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他们的最早相识,据史料记载,是在天宝三载(744),那一年高适已经45岁了。曹阳春介绍,那一年夏天,高适和李白在梁宋相遇,在场的还有杜甫。当时,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了。

这期间,高适与李白等人唱和,写了《同群公秋登琴台》,还写了《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以李白的诗名,以高适、李白、杜甫的关系,他们三人不可能同时‘屏蔽’了前面20多年的交往,不可能一点点诗文、史料都没有留下来。

两人“扬州一年之约”不存在

影片中,李白与高适有“扬州一年之约”。曹阳春经考证后认为,高适自开元九年(721)离开长安后,到开元十五年(727),一直居住在宋州,从未来过扬州。这期间,经常与他纵酒高歌的是韦参军和庞十,并不是李白,所以根本不存在“扬州一年之约”。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一起游历荆襄这段描写也是错误的。“开元十五年(727),高适与他的好友梁恰一起游历荆襄,前后两年左右,这个时候,高适还不认识李白。高适后来写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和梁恰的《观汉水》均可佐证。”



长安三万里符合历史吗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安三万里是符合实际情况

长安三万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所描述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边疆广阔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

1.唐朝的版图: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版图辽阔,东起海岛,西至中亚。然而,唐朝的首都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距离东海或西域都有一定的距离,远远能达到“三万里”的范围。

2.长安的地理位置:

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但离大海较远。长安位于内陆地区,距离黄河流域较近,与东海或南海相隔甚远。因此,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实际距离上考量,长安都无法与大海相媲美。

3.王之涣的意象: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借用了长安三万里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边疆广阔的美好祝愿。这种意象是一种修辞手法,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而非实际情况的描述。因此,长安三万里更多是一种寓意和诗意的表达,而非历史上的事实。

4.诗歌与历史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往往不同于历史的客观事实,而更多地追求情感、意境和审美效果。诗人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正是典型的艺术创作,在表达美好祝愿的同时,也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安三万里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长安虽然是唐朝的首都,但距离东海或西域实际上有一定距离,达到“三万里”的范围。

然而,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了夸张和诗意的手法,将长安三万里作为一种寓意和诗意的表达,用来表达对国家繁荣和边疆广阔的美好祝愿。因此,长安三万里更多是一种修辞手法和艺术创作,而非历史上的实际情况。

本文标题: 如何看待央媒评长安三万里被批不符史实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77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真空中存在能量吗汉族名称是元朝才出现的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