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屬於“道”,還是屬於“術”

发布时间: 2023-08-16 06:59: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人性,广义,本义,道与名什么是人性?广义本义是什么?道与名?,广义:固有的,社会,或集团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

人性是屬於“道”,還是屬於“術”

人性 广义 本义 道与名

什么是人性?广义本义是什么?道与名?

广义:固有的 社会 或集团群体,在一定的 历史 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本性习性或生命生理功能性。

本义:

生命生活是人性根本,也可称之生命生活与生理性功能是人性之性。

生命性 养生 防治病,生活性德品质,生理是阴阳统一,神形统一。

从哲学、 社会 、科学上,人性又是自控自信自然调节体系或称自组织主客观性。

什么是人性,就是:“人类性质的道与名"。

人性不仅仅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或精神特色,它是神形等的总和。

《道德经》篇的开场白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性“无名或有名,都是天地之始及万物之母。"

人性有“道”有“名”,但“非常道,非常名"。

1.生命的“道与名“:

道:生命本质是成长与衰老等总和。生命是由无到有,从生到长,统一于追赶生命的高境界 养生 防治疾病。

名:“生"是自然属性延伸延生,“命"为生理生活过程等特色。

2.生活的“道与名":

道:循环重复,充分发挥等总和。

名:德、品、质等,提高发展、进步进化等特色。

3.生理的“道与名”:

道:天地人合一,和一,和谐等总和。

名:阴阳大道等,无病 养生 ,治未病,有病早治等因素。

注:性善恶论只是人性形神的一部分。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百家争鸣,道、儒、墨、法争出了啥结果?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这是一个折磨了中国思想家两千多年的问题。从诸子百家这个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起,这个问题就被摆在了桌面上。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的确立,都有赖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从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出发,才形成了道、儒、墨、法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也多以此为出发点。

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只知道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但这不过是那场“终极辩论”的冰山一角,而且理解上存在不小的偏差。 那么人性到底是善是恶?百家争鸣,道、儒、墨、法争出了啥结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关于“人性是善还是恶”这一问题,确实是孟子提出来的。老子没有提,孔子也没有提。老子不提是因为没必要,因为道家是讲“天道”的,人性要顺应天道。天道无善恶,人性自然也无善恶。有人据《道德经》七十九章里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来判断老子认为人性有善恶,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里的“善人”,并非与“恶人”相对,而是指“顺应自然的人”。孔子也不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是个“大坑”,讲不清楚,所以子贡才不无遗憾地表示“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可见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还有孟子之前的墨子,也没有提到人性是善是恶。但是和老子、孔子不同,墨子对这个问题是有明确见解的,那就是“人性本善”。恐怕这个结论很多人会不服,因为从《墨子》中根本找不到对“人性本善”的论述。墨子只讲“兼爱”,讲“非攻”,不讲人性善恶。若一味拘泥于文字,确实无法证明墨子所思所想。但孔子有句话说得好,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从墨子的行为规则看,他才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相信“人性本善”的人,孟子并不是,这一点后面谈。因为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爱”完全不同,后者是有亲疏远近的差别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那种爱。而墨子的“兼爱”则是无差别的爱,没有亲疏远近的分别,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和爱别人的父母子女是一样的。

墨家真的相信这可能吗?是的,他们相信,因为“人性本善”。没有这个大前提,怎么可能?

那既然“人性本善”,那为什么世人做不到“兼爱”,甚至做不到“非攻”呢?墨子不说,他要去做。他要做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并决定“从我做起”,证明给世人看。于是墨家就成了诸子百家中最爱管“闲事”的一帮人,他们奔波于各国间去“止杀”,自己活得十分清苦,却忙着给别人排忧解难办实事,忙得小腿上都不长毛了(“腓无胈、胫无毛”)。 可是结果如何?墨家成了道、儒、墨、法中最早销声匿迹的一个!

接下来孟子就正式出场了。很多人认为孟子是支持“人性本善”的,其实这是讹传,原因可能来自《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向善”!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孟子是通过和“告子”的一场辩论,来引出这个问题的。《孟子》一书里有“告子”上下篇,但告子这个人来历不明,有人说是法家人物,但从其言论看,更接近道家。

告子的见解是:人性就是天性,是自然属性。天性无善恶,人性也无善恶。 他还用了道家常用的“水”打比方说:人性就像水,东方决口就往东流,西方决口就往西流,哪里有善恶之分呢?

这种“人性无善恶”的观点,孟子反对。他反驳告子,说水是不分东西,难道也不分上下?水性是向下的,而人性是向善的。 简单一句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而人性向善的动力是人人都有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作恶呢?孟子认为是环境使然,好比水性向下流,但一旦堵起来也能往上走一样——由此可见,当年“孟母三迁”是多么睿智!

既然“人性向善”要靠环境,那就着手优化环境吧,所以诸子百家中没有人比孟子更热衷于给君主上课的了,他要靠这些人来加速优化天下环境,可惜收效甚微!

孟子之后,儒家又出了一位大师:荀子。关于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的说法是另一个讹传,实际上荀子的“性恶论”,准确的理解是“人性有恶”。荀子认为人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恶的那部分是“性”,是本能的,善的那部分是“伪”,即人为的。性胜伪就是恶人,是靠本能活着的“畜生”。伪胜性就是好人,是有修养的君子。荀子说的“人定胜天”,可不是跟老天爷争胜,而是要战胜自己的本能。

其实,“人性向善”和“人性有恶”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不过孟子和荀子各侧重了一面而已。孟子侧重善,而荀子侧重恶。 理解了荀子的“性恶论”,就能理解为什么他培养出了李斯和韩非这样的学生。尤其韩非,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很多人认为韩非在荀子“人性有恶”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变成了“人性本恶”,也是不对的。在这个问题上,韩非跟道家的思想是一致的——人性无善恶。

《韩非子·备内》里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马车铺的老板盼着别人富贵,棺材铺的老板盼着别人早死。难道是前者仁慈、后者残忍?当然不是,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罢了。当然,人除了要“利”,还要“名”。 所以韩非子又说了一句大实话: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所以在韩非看来:人性无善恶,求名图利而已!人们的行为并不是由人性善恶决定的,都只是在“趋利避害”而已。既然如此,教化又有什么用?所以法家的核心主张就一句话:“人是靠不住的,什么都要靠制度”。

以上就是道、儒、墨、法关于“人性善恶”争论的大致情况。从实用角度来说,或许孟子、韩非的观点更容易受到欢迎,所以历代治国大都是儒法并行,即教化、法治并行,特殊时期则偏于法以富国强兵,或偏于道以休养生息,但都不可长久,而“儒法并行”才是王道!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一家之言,欢迎评论、转发!更多精彩国学内容,欢迎关注!

道与人性的关系是整样的?

何为道?何为人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样的?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为与不为?
古人云:知对而行就是善,知错仍行就是恶!很简单的一句话!不是么?可是世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领悟这句话的本意!因为它不是在讲对与错的标准!而是在讲心性,每一个完整的人格自我,都有自己所认知的对与错。可能标准不一样,但是在每个标准的体系下都可以去谈心性的善恶,比如:两军交战,奋勇杀敌者为英雄,投敌叛国者为败类,对于交战的双方,不论是哪一方都这样认为,虽然双方的立场完全对立!你也可以说,善恶只不过是人类认知的产物罢了,你可以这样说,但是你不要认为你这样说就是正确的,因为整个人类是有共同的认知的,就像本能,其实就是本能,人类永远都不会为了任何利益或认知而放弃我们那个共同的认知——没有威胁的生存!我们的工作、生育、学习。。。。。。说到底都是为了没有威胁的生存,回到每个人的认知问题上来,也就是说回到你能够分清楚的善恶标准上来,你会发现,其实,你的标准只是在你的“气泡”中才起作用,这种是可以“遗传”的气泡,你的爷爷传给了你的爸爸,你的爸爸传给了你,你给了你的儿子。。。。也正是因为这个,有了地域、有了民族、有了国家!当然,你可以去征服一个国家,拥有一片土地,但是你会发现,你永远也征服不了那个“气泡”——文化!成吉思汗尝试过、拿破仑尝试过、小日本也尝试过,他们最后都成了历史的尘埃,没有留下任何文化上的痕迹,至少现在我还是没带蒙古勇士的帽子!
行而下之,如何知对错?这是万年以来永恒的拷问!这种拷问入手时异常简单——不愿意别人对自己作的事,就不该对别人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能够自觉地进行这种拷问就是在修磨心智,凡事有“道”,“道”为何物?当今,大“道”之说满天下!大到——商“道”、人“道”、官“道”,小到——茶“道”、酒“道”、食“道”。。。“道”就是几千年来人们总结出的有利的经验!或者说是可以把事情做对的方式,“道”无所谓为与不为,因为它不会因为你的为就会错误,也不会因为你的不为就会消失,“道”就放在那,等有心人去采摘,依道而行就可修磨心性,成就大方,背“道”而驰,则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不管你信或不信!当然,你把中国的“道”拿到美国去。除了贻笑大方外,我不知道能有什么结果!不信你试试;胡言乱语,告戒自身!
道看不见也摸不到却掌管着万物,越说的具体就越错误只能自己理解。人性就是人的秉性,是区别于其他东西的特性。但特性离不开普遍性,所有的一切都要符合道,离道人性就会受损,合道人性就会发展。道也会因为它所存在的一切同时也是他掌控的一切而改变,一切都是变化的道也一样
大千世界秩序井然,道的意识引导人类建立社会秩序,道的意识要求每一个人象守交通秩序那样守社会秩序。
本文标题: 人性是屬於“道”,還是屬於“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67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百年后,我们的社交账号会被公开当成考古资源吗为什么新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但是老叶子是深绿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