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支不屈于晋》和《吕相绝秦》对崤之战的描述不相符,如何看待

发布时间: 2023-08-14 01:00: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翻译一段古文,南史·列传第四十,刘显的那一段,翻译成现代文显,字嗣芳,瓛族子也。父鬷,字仲翔,博识强正,名行自居。幼为外祖臧rn...

《驹支不屈于晋》和《吕相绝秦》对崤之战的描述不相符,如何看待

翻译一段古文 南史·列传第四十 刘显的那一段,翻译成现代文

显,字嗣芳,瓛族子也。父鬷,字仲翔,博识强正,名行自居。幼为外祖臧rn质所鞠养。质既富盛,恒有音乐。质亡后,母没十许年,鬷每闻丝竹之声,未尝rn不歔欷流涕。梁天监初,终于晋安内史。rn显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琅邪王思远、吴国张rn融见而称赏,号曰神童。族伯瓛儒学有重名,卒无嗣,齐武帝诏显为后,时年八rn岁。本名颋,齐武以字难识,改名显。天监初,举秀才,解褐中军临川王行参军,rn俄署法曹。显博涉多通。任昉尝得一篇缺简,文字零落,示诸人莫能识者,显见rn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昉检《周书》,果如其说。昉因大相赏异。丁母忧,rn服阕,尚书令沈约时领太子少傅,引为少傅五官。约为丹阳尹,命驾造焉。于坐rn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rn可至十。”显问其五,约对其二。陆倕闻之击席喜曰:“刘郎子可谓差人,虽rn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其为名流推赏如此。rn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撰国史,显自兼廷尉正,被引为佐。及革选尚书五都,rn显以法曹兼吏部郎。后为尚书仪曹郎。尝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命工书rn人题之于郊居宅壁。后兼中书通事舍人,再迁骠骑鄱阳王记室,兼中书舍人。后rn为中书郎,舍人如故。rn显与河东裴子野、南阳刘之遴、吴郡顾协连职禁中,递相师友,人莫不慕之。rn显博闻强记,过于顾。时波斯献生师子,帝问曰:“师子有何色?”显曰:“黄rn师子超,不及白师子超。”魏人送古器,有隐起字无识者,显案文读之无滞,考rn校年月,一字不差。武帝甚嘉焉。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时有沙门讼田,帝rn大署曰“贞”。有司未辩,遍问莫知。显曰:“贞字文为与上人。”帝因忌其能,rn出之。后为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魏使李谐至闻之,恨不相识。叹曰:rn“梁德衰矣。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王迁镇郢州,除平西府谘rn议参军,久在府不得志。大同九年终于夏口,时年六十三。凡佐两府,并事骄王,rn人为之忧,而反见礼重。友人刘之遴启皇太子为之铭志,葬于秣陵县刘真长旧茔。rn子莠、恁、臻。臻早有名,载《北史》。
刘显,字嗣芳,是刘瓛同族的后辈.他爸爸叫刘鬷,字仲翔,看的书很多,为人也很正直,以儒家的社会准则为做人的标准.小时候被外公臧质养着.臧质家里很有钱,常常举办音乐会.臧质死后,刘鬷的母亲死后十几年,刘鬷一听到有人奏乐,就开始哭.在梁朝的天监年初期,死在晋安郡内史这个职务上.(晋安是古地名,在现在的福建东部与南部;内史就是郡王封国里的相,职务相当于郡太守;请注意,这一段南史记录有矛盾,据下文记载,刘显死于543年-南朝梁大同九年,所以与死在梁天监年代502年~519年互相矛盾了,也可能天监初年去世的人是指刘显的外公臧质)
刘显小时候就特别聪敏,六岁就能读《吕相绝秦》和贾谊的《过秦论》.琅邪王萧思远、吴国的张融见到他便称赞赏识,说他是“神童”.族伯刘瓛在儒学界很有名望,死后没有儿子继承,南齐武帝下诏,让刘显做他的后人,那年刘显才八岁.本来刘显名叫刘颋,齐武帝认为“颋”这个字不太好认,于是让他改名为“显”.
到了梁朝的天监初年,刘显被举为秀才,任命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就转为法曹.刘显知识面很广,任昉(当时著名的官员,也是文章大家)得到了一篇文章(以前文章是刻写在竹简上),但是比较残缺,文字零零碎碎,拿出来给所有人看,没有谁能知道是什么文章.刘显看了以后,判断说是《古文尚书》里删掉的“逸”这一篇.任昉检看《周书》,果真像刘显说的那样.任昉因此相当赏识刘显.
丁母忧服丧三年(丁忧是古代制度:当父或母死去,必须立即辞去当前所有官职,回故乡服丧3年,以体现古人所推崇的“孝”).尚书令沈约那时候当太子少傅,引荐刘显为少傅五官.后来,沈约当了丹阳尹,任命刘显为驾造.在一起闲谈,问刘显关于经史的10件事,刘显对上来9条.沈约说:“我老了,打不上来人家的问题(自谦);虽然这样,你可以也问问我,别问10条以上.”刘显问了五条,沈约仅仅能对上来2条.陆倕在旁边听到,高兴的拍着桌子说:“刘瓛的族子让人无法和他相比,即便是我们家祖上平原内史陆机到洛阳拜见壮武郡公张华(陆机和兄弟陆云,是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 是西晋时的名人;张壮武就是西晋名臣壮武郡公张华), 还有王粲(三国时的荆州名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拜见蔡邕(字伯喈),也必然没有这样厉害的对话.”刘显被名流推崇赏识,就像上述这个样子.
五兵尚书傅昭当著作郎,编修国史(即南朝齐国历史),刘显当时兼职廷尉正,被傅昭召去帮助修国史.到了选尚书五都的时候,刘显以法曹兼职吏部郎,后来当了尚书仪曹郎.经常写上朝的诗,沈约看了十分欣赏,让写字好的人写在自己郊区房子的墙上.后来,刘显又当过中书通事舍人,升职为骠骑鄱阳王记室,兼职中书舍人.后来为中书郎,还当中书舍人.
刘显与河东裴子野、南阳刘之遴、吴郡顾协 连任了好几届(中书舍人),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相互像师傅朋友一样亲近,没有人不羡慕的.刘显的知识渊博,还要比顾协强些.有一天,波斯国进贡狮子,皇帝问大臣说:“狮子都有什么颜色的?”刘显说:“黄狮子不如白师子罕见.” 魏国人(这里是指北朝的北魏)进献古器,有隐隐约约的字没人知道是什么,刘显以自己的考证读下来,没有停滞.考证年月,一字不差.梁武帝特别高兴.刘显升职尚书左丞,还当了国子博士.那时候有和尚向官员诉讼田地,皇帝写了一个“贞”字.司法部门不知道什么意思,问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刘显说:“写‘贞’字,就是让你把田判给和尚.” 皇帝(梁武帝萧衍,就是那个特别好佛的家伙)因此嫉妒他的能力(这一段有些类似曹操和杨修的故事,也是聪明猜字从而引起了当权者的猜忌),就把他调离中央. 后来,刘显当了云麾邵陵王的长史、寻阳郡太守. 魏国的使者李谐来到梁国(首都)出使,听说这件事, 悔恨自己没能见到刘显(因为刘已经去了外地). 感叹道:“梁国是要完蛋了! 人才是国家的根本, 现在(厉害的人)都外调了, 内部就没有了这样的人才(处理政务)么?” 云麾邵陵王被换去镇守郢州,刘显当了平西府谘议参军,很长时间在平西府里郁郁不得志. 到了大同九年,刘显死在夏口,终年六十三. 他一生一共辅佐了两个王府王爷, 都遇到的是以骄慢著称的王爷, 当时的人们都很为他担忧, 而刘显却反而得到了这两个王爷的很好礼遇.刘显的朋友刘之遴启奏皇太子为他写墓志铭, 葬在秣陵县刘真长旧墓(位置附近,不可能使用同一个墓穴). 刘显的儿子是刘莠、刘恁、刘臻. 其中刘臻很早就有名望,他的事迹被记载在《北史》里面. (刘显自己入南史,他儿子却入北史,也算是一件有趣而奇怪的事)。
第一卷 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 周文(《左传》)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齐国佐不辱命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国语》)

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

《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 周文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
《秦文》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1、卜居 2、宋玉对楚王问

第五卷 汉文

《史记》 1、五帝本纪赞 2、项羽本纪赞 3、秦楚之际月表 4、高祖功臣侯年表 5、孔子世家赞
6、外戚世家序 7、伯夷列传 8、管晏列传 9、屈原列传 10、酷吏列传序 11、游侠列传序
12、滑稽列传 13、货殖列传序 14、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报任安书

第六卷 汉文

西汉书 1、高帝求贤诏 2、文帝议佐百姓诏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5、贾谊过秦论(上) 6、贾谊治安策(一) 7、晁错论贵粟疏 8、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9、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0、李陵答苏武书 1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13、杨恽报孙会宗书 东汉文 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1、诸葛亮前出师表 2、诸葛亮后出师表

第七卷 六朝唐文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1、归去来辞 2、桃花源记
3、五柳先生传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韩愈 1、原道 2、原毁 3、获麟解 4、杂说(一) 5、杂说(四)

第八卷 唐文(韩愈)

1、师说 2、进学解 3、圬(木字旁改提土旁)者王承福传 4、讳辩 5、争臣论
6、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7、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8、与于襄阳书 9、与陈给事书 10、应科目时与人书
11、送孟东野序 12、送李愿归盘谷序 13、送董邵南序 14、送杨少尹序 15、送石处士序
16、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7、祭十二郎文 18、祭鳄鱼文 19、柳子厚墓志铭

第九卷 唐文

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桎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潭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1、严先生祠堂记 2、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第十卷 宋文

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辩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第十一卷 宋文

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喜雨亭记 3、凌虚台记 4、超然台记
5、放鹤亭记 6、石钟山记 7、潮洲韩文公庙碑 8、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剳子 9、前赤壁赋
10、后赤壁赋 11、三槐堂铭 12、方山子传 苏辙 1、六国论
2、上枢密韩太尉书 3、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1、寄欧阳舍人书 2、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读孟尝君传 2、同学一首别子固 3、游褒禅山记 4、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第十二卷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陈庭学序 2、阅江楼记 刘基 1、司马季主论卜 2、卖柑者言
方孝孺 1、深虑论 2、豫让论 王鏊 亲政篇 王守仁 1、尊经阁记
2、象祠记 3、瘗旅文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宗臣 报刘一丈书 归有光 1、吴山图记
2、沧浪亭记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显,字嗣芳,沛国相人也。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琅邪王思远,吴国张融见而称赞,号曰神童。族伯儒学有重名,卒无嗣,齐武帝诏显为后,时年八岁。天监初,举秀才,解褐中军临州王行参军,俄署法曹。

  显博涉多通。任昉尝得一篇缺简,文字零落,历示诸人,莫能识者,显见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昉检周书,果如其说。昉因大相赏异。丁母忧,服阕,尚书令沈约时领太子少傅,引为少傅五官。约为丹阳尹,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显问其五,约对其二。陆倕闻之击席喜曰:“刘郞子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其为名流推赏如此。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撰国史,显自兼延尉正,被引为佐。及革选尚书五都,显以法曹兼吏部郎。后为尚书仪曹郎。尝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时约郊居宅新成,因命工书人题之于壁。

  显与河东裴子野等连职禁中,递相师友,人莫不慕之,显博闻强记过于裴。时波斯献生师子,帝问曰:“师子有何色?”显曰:“黄师子超不及白师子超。”魏人送古器,有隐起字,无识者。显案文读之无滞,考校年月,一字不差,武帝甚嘉焉。

  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时有沙门讼田,帝大署曰“贞”。有司未辩,遍问莫知。显曰:“贞字文为与上人。”帝因忌其能,出之。魏使李谐至闻之,恨不相识。叹曰:“粱德衰矣。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王迁镇郢州,除平西府谘议参军,久在府不得志。大同九年终于夏口,时年六十三。(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初,举秀才……俄署法曹——署:代理

B.昉检周书,果如其说——检:查阅

C.约为丹阳尹,命驾造焉——造:制定

D.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聊:姑且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显“博涉多通”的一组是( )

①琅邪王思远、吴国张融见而称赏,号曰神童

②显见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

③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

④尝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

⑤递相师友,人莫不慕之

⑥显曰:“黄师子超不及白师子超。”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显六岁就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论》,被称为神童,八岁时过继给了虽有名望而无子嗣的族伯刘璩。天监初年,被举荐为秀才,从此走上仕途。

B.任昉曾经得到一篇文字脱落的残缺简书,没有人能够辨识。后来在周书中发现了原文,果真和简书上说得一致,十分惊异。

C.沈约担任丹阳尹时,与刘显相互对答。沈约自负地认为虽然自己昏忘,但可以试一试,结果刘显胜过了他,陆倕高兴地拍着席子称赞刘显非同一般。

D.刘显担任国子博士时,发生了僧人讼田一案,皇帝写了一个“贞”字,主管的官员不解其意,但刘显知道皇帝是把田地判给了僧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案文读之无滞,考校年月,一字不差,武帝甚嘉焉。

(2)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

答案:

1.C

2.A

3.B

4.(1)刘显察看文字,渎起来不停滞,核查年月,一字都不差,武帝很是赞许他。

  (2)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却被调出,恐怕不可以吧。

译文

刘显,字嗣芳,是沛国相人。刘显小时候就聪敏,六岁就能读《吕相绝秦》和贾谊的《过秦论》。琅邪王萧思远、吴国的张融见到他便称赞他,刘显被称为“神童”。族伯刘瓛在儒学界很有名望,但没有儿子继承,齐武帝下诏,让刘显做他的后人,那年刘显八岁。天监初,考中秀才,任命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就转为法曹。

刘显涉猎广博并且对很多领域都通晓。当时任昉得到了一篇残缺的简书,但是是残缺的,文字脱落,他多次把文章展示给很多人看,没有能辨识的。刘显看见以后,说是《古文尚书》里删掉的“逸”这一篇。任昉检看《周书》,果真像刘显说的那样。任昉因此相当赏识刘显。

刘显母亲去世,服丧期结束后。尚书令沈约那时候当太子少傅,引荐刘显为少傅五官。沈约当了丹阳尹,命令刘显驾车去那里。在座位上问刘显关于经史的10件事,刘显对上来9条。沈约说:“我年老糊涂健忘,不能接受测问了;虽然如此,但是姑且试问几件,不能到十件。”刘显问了五件,沈约仅对上来2件。陆倕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排着席子说:“刘显可以称得上是奇异的人,就是我们家平原到到张壮武那里去,王粲见蔡邕(字伯喈),也必然没有这样的对答。”刘显为名流推崇赏识就像这样子。五兵尚书傅昭当著作郎,修筑国史,刘显当时兼职廷尉正,被傅昭召去帮助修国史。到了选尚书五都的时候,刘显以法曹兼职吏部郎,后来当了尚书仪曹郎。曾经作《上朝诗》,沈约加了十分欣赏,当时沈约在郊外的房子刚刚建成,于是让擅长书法的人把这首诗写在自己郊区房子的墙上。

刘显与河东裴子野等人一直宫中任职,相互像师傅朋友一样亲近,没有人不羡慕的。刘显的知识渊博,还要比裴子野强些。有一天,波斯国进贡狮子,皇帝问大臣说:“狮子都有什么颜色的?”刘显说:“黄狮子的卓越比不上白狮子的卓越。”魏国人进献古器,有突起的字,没人知道读什么,刘显查看文字,读起来没有停滞。考证年月,一字不差。武帝很是赞许他。

刘显升职尚书左丞,还当了国子博士。那时候有僧人诉讼田地的案件,皇帝写了一个“贞”字。官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问遍百官也没人知道。刘显说:“‘贞’字拆开就是人上人,就是让你把田给出家人。”皇帝因为嫉妒他的能力,驱逐了他。魏国的使者李谐来到梁国出使,听说这件事,为不能与刘显相识感到遗憾。感叹道:“梁国的德行衰败了!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却被调出,恐怕不可以吧。”刘显当了平西府谘议参军,在平西府长时间不能施展抱负。大同九年在夏口去世,时年年六十三岁。

这么长,也不给分

文言文 秦国统一六国前

《勾践灭吴》 国语
《敬姜论劳逸》 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劝学》 荀子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逍遥游 《庄子》
《养生篇》 庄子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 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左传
《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 襄公二十五年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左传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左传

 

经典文言文

求我国古代经典文言文,各种类型不限,借物言志抒发情怀,或写游记均可,最好是初高中课本里面出现过的,比如说前赤壁赋,陈情表等,谢谢!

06豆神来了:经典文言文精讲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E4-07wEQeCD_zgYKgsGQ?pwd=2D72
提取码:2D72

窦神来了:经典文言文精讲,大语文课程体系开创者窦昕亲授41篇课内诗词、文言精讲,41周让你无惧文言难题;古诗、古文难,难就难在,离生活太远,孩子没兴趣。能让孩子爱上的古文课,必然做到了两点:一是学习材料精彩,难度适宜;二是老师讲得好,孩子愿意听下去。大语文课程体系开创者窦昕及其教研团队依据统编版教材的变化和学生认知规律与反馈,在喜马拉雅APP独家开设课程《窦神来了:经典文言文精讲》,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惧怕文言文,学好文言文,爱上语文。    


《窦神来了:经典文言文精讲》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H3nWu_ksjMetUonJ2_U7w

提取码:tbpg 

古诗、古文难,难就难在,离生活太远,孩子没兴趣。

能让孩子爱上的古文课,必然做到了两点:

一是内容精彩,难度适宜;

二是老师讲得好,孩子愿意听下去。

大语文课程体系开创者窦昕及其教研团队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与反馈,打造了课程《窦神来了:经典文言文精讲》,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惧怕文言文,学好文言文,爱上语文。

课程特色

▲讲的都是教材中的古诗文,经典性与知识性兼备

1)所选古诗文均为名家名作,难度适宜,兼顾可读性、故事性和思想性,适合5-9年级的孩子学习;

2)所选文章均是教材上必讲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孩子打好文言文基础。

▲大语文理念讲授古诗文,理解透彻,学习有兴趣

通过扩充大量知识帮助孩子理解作者、作品,孩子懂得文章来历、妙处,自然会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再加上窦昕风趣易懂的语言,孩子听得有趣、过瘾。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H3nWu_ksjMetUonJ2_U7w

 提取码: tbpg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经典文言文精讲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赢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
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
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
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
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
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
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
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
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
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
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
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
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
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
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
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
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
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
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
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
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
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去找本《古文观止》吧,多是经典篇章。中学课本中的古文多出自此书。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二 周郑交质 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八 曹刿论战 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十一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十二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十三 子鱼论战 左传 十四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十六 展喜犒师 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八 蹇叔哭师 左传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二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三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 左传 五 吕相绝秦 左传 六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七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八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十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十一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十二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十三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十四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十五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十六 吴许越成 左传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二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三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四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五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六 里隔断罟匡君 国语 七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八 叔向贺贫 国语 九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十 诸稽郢形成于吴 国语 十一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十四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十五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十六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十七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箦 礼记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 檀弓 二十一 杜篑扬觯 礼记 檀弓 二十二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 檀弓
  卷四
  战国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五 颜斶说秦王 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九 触詟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十一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十五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卷五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五帝本纪赞 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 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 史记 八 管晏列传 史记 九 屈原列传 史记 十 酷吏列传序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二 滑稽列传 史记 十三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卷六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二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五 过秦论上 贾谊 六 治安策一 贾谊 七 论贵粟疏 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九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十 答苏武书 李陵 十一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十二 报孙会宗书 杨恽 十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十四 戒兄子严敦书 马援 十五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十六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陈情表 李密 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三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 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十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 杜牧 十五 原道 韩愈 十六 原毁 韩愈 十七 获麟解 韩愈 十八 杂说一 韩愈 十九 杂说四 韩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师说 韩愈 二 进学解 韩愈 三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四 讳辩 韩愈 五 争臣论 韩愈 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七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八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九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十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十一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十二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十三 送董邵南序 韩愈 十四 送杨少尹序 韩愈 十五 送石处士序 韩愈 十六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十八 祭鳄鱼文 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梓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沄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1、严先生祠堂记 2、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卷十
  宋文 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辨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卷十一
  宋文 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喜雨亭记 3、凌虚台记 4、超然台记
  5、放鹤亭记 6、石钟山记 7、潮洲韩文公庙碑 8、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剳子 9、前赤壁赋
  10、后赤壁赋 11、三槐堂铭 12、方山子传 苏辙 1、六国论
  2、上枢密韩太尉书 3、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1、寄欧阳舍人书 2、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读孟尝君传 2、同学一首别子固 3、游褒禅山记 4、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陈庭学序 2、阅江楼记 刘基 1、司马季主论卜 2、卖柑者言
  方孝孺 1、深虑论 2、豫让论 王鏊 亲政篇 王守仁 1、尊经阁记
  2、象祠记 3、瘗旅文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宗臣 报刘一丈书 归有光 1、吴山图记
  2、沧浪亭记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驹支不屈于晋》文章中间为何举捕鹿的例子?

节选原文: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翻译: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秦军),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才导致)秦军全军覆没,(这种胜利)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鹿的角,戎人拖住鹿的后腿,(这样才能)和晋国人(一起)把鹿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
举出描写捕鹿的场面(核心是“互相配合取得胜利”)来比喻晋军和戎人在著名的崤之战中紧密配合最终取得覆灭秦军的大胜利。
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加深表达道理的生动性,比单纯枯燥地讲道理(只讲戎人如何如何地有功),能更容易使得对方理解,并且突出了一个关键表述:“彼此配合=彼此需要=晋国不能因为一些个别问题就彻底抛弃对自己胜利有过巨大帮助的老朋友和老盟友”。
为何要提捕鹿活动? 因为捕鹿(在古代那种低下的技战术硬件条件局限下),只有每一个参加捕鹿的人彼此精诚团结、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最终狩猎的成功。
所以戎人举出这个例子,能让晋国人深刻理解到戎人在晋国历史发展中(之所以晋国不断取得对秦胜利)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也是在侧面警告对方:一旦抛弃了老盟友,那今后在对秦作战中,就再也没有可靠的帮手了。
本文标题: 《驹支不屈于晋》和《吕相绝秦》对崤之战的描述不相符,如何看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62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那几个著名的贤后大多比帝王死的早呢号称日本民主政党先驱者的自由党党首与创始人板垣退助和后藤象二郎为何背叛自己的政党和民主理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