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益处是什么,难道就毫无益处吗

发布时间: 2023-07-08 21:0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警惕你的抱怨和唠叨抱怨和唠叨是我们经常携带的具有攻击性的小武器。有人会说,抱怨、唠叨怎么会具有攻击性呢?这不都只是自己的一些碎碎...

抱怨的益处是什么,难道就毫无益处吗

警惕你的抱怨和唠叨

抱怨和唠叨是我们经常携带的具有攻击性的小武器。有人会说,抱怨、唠叨怎么会具有攻击性呢?这不都只是自己的一些碎碎念吗?

那是因为抱怨和唠叨是很微小的负面情绪,所以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不可否认,所有的抱怨、唠叨都是一种“我不舒服”的体验,我们在碎碎念的同时,无意识会不断强化“我很不舒服”的感受,比如,你在唠叨孩子的衣服没有穿暖和,那就是你的信念系统在强调孩子做错了,你是对的,可是孩子没有听从你的劝告而让你很无助。这是一种很微小的负面情绪,有时候马上就过去了。但是如果不了解抱怨和唠叨背后的成因,不明确抱怨和唠叨的危害性,那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抱怨和唠叨会助长我们的受害者心态,每次语言或者内心的唠叨都会不断的叠加我们的无助感,特别是那些屡次发生却仍旧无法改变的情境。总有一天会你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你就会采取更激烈的行为去告诉别人它所给予你的痛苦。比如加重语气、尖叫甚至骂人。冲突由此开始发生。

累积的抱怨和唠叨只会产生隔阂,其他毫无益处。被抱怨者经历长期无限制的攻击,终究有一天会反抗。反抗的手段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不予理会的沉默对抗,更加不作为也是一种反抗的模式。

另外一种就是直接正面的对抗,那就是和你吵。吵的同时,对方也会从更多的方面去否定你。然后,因为一句抱怨,牵扯出很多年前的陈年旧账,彼此加以相互攻击,然后造成无法修复的分裂。我记得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过把瘾》,其中剧情对这方面的描述十分的真实。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因为一件小事,造成婚姻家庭的破裂,亲子关系的隔阂。但是无觉知的人都会觉得很委屈,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难道我不舒服还不能让我说吗?那种其实就是一种受害者的心态暴露无遗。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家里另外一方会越来越沉默,每一次的沟通都在很不情愿的状态下进行。比如我们和孩子在学习上的沟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之前的抱怨和唠叨,让他对你的所有行为和语言都有了对抗的情绪。我们有时候会看见,一个滔滔不绝的老婆,和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公;或者一个暴跳如雷的老公和一个可怜无助的老婆,这种极端对立的家庭氛围真不少见。我记得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就是这样的状态,我经常看到他爸爸坐在门槛上抽烟,和他打招呼也很少说话。村里的人戏谑说,他爸爸的话都被他妈妈说光了。其实是因为他已经压抑的不善于表达了,也不想表达了。对于他来说,说话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他的婚姻那就一场悲剧,夫妻关系也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而已。我的同学和他的弟弟相对还好一些,在外面活蹦乱跳,到了家里也往往沉默不语。如果家里有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往往会造就人格分裂的孩子(人格分裂的往往意味着内耗),或者说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因为他从小就备受压抑,而需要在某些时候获得补偿。而为了趋避厉害,从小就懂得了逢迎。

爱抱怨和唠叨的人有一个共性,往往特别执着于外部的人和事物,对外部的人和事物的接收也特别的敏锐,或者说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被她们以她们所需要的模式所接收。也许明明一句毫无恶意的话,也很容易被她曲解。因为她们随时随刻要基于外部人和事物的反应来平衡自己,满足自己受害者的心理需求。她们常常会说:都是因为你....如果不怎么样…就不会这样了。她们总是在已经发生的事情,追求那种不存在的可以不受伤害的假设。也就是她们会不断的在外部的人和事物中,找到自己被伤害的借口。

爱抱怨和唠叨的人还有另外一个共性,特别善变。大家知道,只有自身不够强壮的草,才会被外在的风吹的晃来晃去。

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一切自我感知的不舒服,都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去平复。换句话说,都是因为外部的人和事物害了我,我要去平衡它。站在有觉知的角度来理解,那都是自己让外部的人和事物来让你“不舒服”。这都是经过了你自己的允许,合谋共生的一种满足“小我”的手段。你既然施害者,也是受害者。

“小我”是什么,“小我”用埃克哈特.托利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里的解释就是:在无觉知的集体意识层面“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通俗的说:小我就是大家都在这么做的,大家都是觉得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而且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就这么不经意的,无意识的一直在做着。

这里我要把我最近总结出来的四种“小我的关系模式”拿出来分享:

1:【我比他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拿自己的长处去丈量别人的短处,由此让小我得到满足和有价值感的体验。

2:【他比我好】,小我由此受到了威胁,它会尝试削减、批评、藐视甚至用怀疑道德、良知的方式来重新给小我找到平衡的体验。比如:某个人很有钱。我们会说:他的钱都是通过某些不法的手段获得的......用诋毁别人的方式,让别人的好,变成不好,得以让小我感到平衡。

3:【他和我一样不好】,一种小我的找平。我不比你差,你也不比我好。小我躺在不输不赢的舒适区放心的睡觉。(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4:【他确实比我好】与其和对方竞争,不如借由和他攀上关系来增强自己。比如我们会因为认识某个“名人”而沾沾自喜。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自己,让小我得以满足。

抱怨和唠叨,就是第一种“我比他好”,(其他几种模式我就不做延伸,以后我会做一个新的课题,再来和大家做细致的分享)这种满足“小我”的把戏,感觉很轻微,但是对方却没有满足你的价值感。所以你感觉到被伤害,你需要表达你的被伤害,就要通过抱怨和唠叨来表达。在我们没有“觉知”的情况下,就会一直这么玩下去,玩一辈子。因为整个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这么玩,而且也玩的不亦乐乎。

我们的无意识层面的被伤害,往往是打或者骂才是伤害,对孩子的打骂后者体罚才算是伤害,而战争和死亡则是最高级别的伤害。往往会忽略了唠叨,抱怨这种微小层面的伤害。重病急症往往获得我们的较大程度上的关注而得以拯救,但是太多的慢性疾病却往往无药可医。

我们不仅仅必须在抱怨和唠叨这样的意识层面,让觉知来获得关注,甚至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层面都要获得更精微的关注。

你应该...你怎么这样…我觉得…这都是一些准备把自己的信念强加给别人的口头禅。以前我和顽妈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模式,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对的,然后告诉她,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话如果是我说的,很少会被我自己注意到这是一种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语气。而如果我是接收者的时候,我却很容易感觉到不舒服,因为我会觉得,你并不比高明多少啊?骨子里就有一种逆烦的情绪产生,明明那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但是道理在情绪面前往往就失去的功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强调家庭教育的沟通过程中,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讲道理。NLP的语言检定模式强调了语言的背后,是某些深层次的情绪表达的需要。语言对于我们的说话者来说,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对于接收者来说,我们往往会接收到语言背后的那些情绪。如果是正向的,我们会高兴,如果是负面的,我们会防御,当然反击也是防御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能够精微的关注到你的语言模式,那么你的语言和抱怨、唠叨一样,不恰当的语言,也会让关系恶化;恰当的语言,让关系得以改善。

这里要特别针对一点“嘴太快”“语速过快”,就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值得警惕的语言表达模式。

以上罗列了一些必须值得警惕的;容易被忽略的表相上的语言或者行为模式。那么怎么来改善它呢?

这里又要提到“觉知”,无意识就是无觉知。情绪被意识牵着走就是“无觉知”。无意识的行为往往是我们受到了原生家庭和社会群体意识的驾驭:似乎我们只能在外部的人和事物里抓取能满足我们的东西。而忘了我的一切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的信念系统对外部人和事物的对号入座或者说“认同”所引起的。心理学的那条黄金法则“谁痛苦、谁改变”。应该让我们每一次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随时拿来提醒自己。明白“谁痛苦,谁改变”这个根本原则的同时,我们才会去找到那些引起我们痛苦的原因所在。 我的爱抱怨、爱唠叨,来自于哪里?它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玩的一个把戏。这个受伤害完全是你借助了外部的人和事物来实现的。是你自己给了外部的人和事物一个伤害你的契机和理由,那才是你受伤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说:你的受伤害,是因为你需要被伤害。 说起来很荒谬,可事实就是如此。

等等,(这里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如果我们在觉知到我们的“不舒服”的同时,千万不要去试图寻找,引起这些不舒服的“外部原因”。它们其实是不舒服的肇因。因为如果那么做,你的另一个小我就会继续去辨识谁对还是谁错。就好像两个人吵架,如果去找对方原因的话,那么势必还会继续吵下来。只有当我们停下来,用觉知观照自己(而不是别人),找到是因为小我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四种小我的关系模式。那么我们才会从小我中走出来,而我们的抱怨唠叨都会瞬间停止。那么我们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喋喋不休的抱怨,对你有好处吗?

抱怨,是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反应。

有抱怨的人,就会有听抱怨的人,“抱怨”不会独立地存在于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有人际互动,抱怨的行为才有可能出现。你应该也接触过抱怨的行为,不仅在别人身上看见过,自己在生活中偶尔也会抱怨,所以,抱怨的体验对人来说并不陌生。

抱怨似乎能缓解我们对问题的苦恼,毕竟多一个人跟你分担这个痛苦,不是吗?

但实际上,抱怨是一种无能且逃避的行为!

我们遇到问题,特别是不顺利的问题时,我们要想进办法去解决它,这叫能力;

当我们(暂时)无法解决时,我们应该承受问题带来的烦恼,不逃避它。

但我们身边大多数人,不仅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无能),还试图向他人抱怨这个世界多么不公(逃避)。

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至少我不想,也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更何况抱怨可是会上瘾的:每一次的抱怨,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宣泄情绪,更是对大脑的刺激,会让我们的神经细胞适应这种刺激,从而促使你再次抱怨以获得这种刺激。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应该明白,抱怨对我们的生活毫无益处。

抱怨的害处,不仅仅是浪费你的时间,更会暴露你自己的无能。更重要的是,它会令你不断抱怨,让你潜移默化地放弃进步的念头。

而抱怨最大坏处是,抱怨使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避问题,而不是帮助你去解决问题,甚至阻碍你去解决问题。

你的成绩不会因为你抱怨而提高,你的职位也不会因为抱怨而被提拔,你的体重更不会因为你抱怨就能有所下降(就算有,那也是消瘦,不健康的瘦)。

请你开始停止抱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逃避!

不要活在抱怨的世界里

语言有种神奇的能力,一句夸赞和鼓励的话,重复千万篇,就能让人产生极大的信心和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一句批评和否定的话,重复千万篇,就可以让人越来越自卑,不敢再尝试任何改变。这就是心理暗示。

抱怨也具有同样暗示的力量。 当人开始不停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时,哪怕现实并没有你说得那么糟糕,时间长了,生活就会开始“如你所愿”得越来越糟!因为,无休止的抱怨会消磨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只剩下绝望和消极。

高情商的人,会视抱怨为一种情绪毒药,极力避免。因为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他们说话都比较理智,情绪管理能力也比其它人要强很多。正是因为很好地管理情绪的能力,才使情商高的人,不会轻易陷入因抱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的泥潭中!

经常性抱怨的人,会陷入一种长期的自我否定当中,从而失去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要知道,自我肯定是激发人对生活和工作热情的必要方式,也是情商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磨炼自己意志、及受挫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抱怨的人,经常会自认为是受害者,把自己的挫败、失落、焦虑的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为自己的心理失衡、情绪失控找到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但这种推卸责任的方式只能让长期被负面情绪包围。

抱怨是最容易传递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辐射到你身边的人,让亲朋好友不堪重负。而这些其实就是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的表现。

抱怨,是最软弱也是最无力的反抗方式 ,命运不会因为抱怨就放过你,相反你越抱怨,它就越会让你陷入泥潭,永远也爬不出来。

高兴也好,难过也罢;幸运、不幸……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一个问题。人越长大越成熟就越会明白一个道理,人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与艰难,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把抱怨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诉求和行动,生活才有可能发生巨大转变。

每个人的同情心都是有限的,谁也没耐心和义务听你无休止的抱怨。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的故事,就生动地诠释了这一道理。长时间无休止的抱怨感慨,只会把周围人的怜悯同情心消磨得干干净净,而此时你也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毒药”。

情商高的人绝不会放任自己消耗在“抱怨”的不良情绪当中,即便遇到了悲伤,挫折和失败,他们也会在短暂的失落后,自我激励,积极的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用一种阳光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走出低谷。

因为情商高的人更能明白做什么事是有意义的,什么事是毫无价值的;所以他们会用有限的精力,只做有意义的事,并且坚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去做无谓的消耗!

抱怨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用处吗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今天培养一个张三,明天考虑一下李四,这样就本末倒置了。领导者的职责应该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就是营造一个“赛马场”,通过人才机制来发现人才,产生人才。对一个组织来说,领导者建立这种机制,比亲自去发现人才更重要。 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一方面是要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努力使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则要有高超的驾驭下属的能力,这样使每一个下属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没有下属的功劳和成绩作根本保证,领导者的工作等于零。 不要为整天笼络不到能够促进团体发展与进步的人而忧心忡忡,也许有不少有能力的人就在你的下属里面,如果能够将其潜力善加挖掘,他们的能力就会很好地发挥出来。昔日以论辩善长的毛遂就是自己向平原君赵胜推荐自己的,而为信陵君窃得兵符,败退秦军的侯赢只不过是城边的一个看门人。不要以为那些整天沉默不语、几乎找不出一点儿优点的人就一无是处。关键还在于你的塑造和点拨。 人们都知道,充满斗志和士气的单位,具有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神奇力量。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是领导。一个好领导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最终就会把手下的一帮人改变过来。好的业绩不但能使人增强信心,向越来越高的目标发起挑战,而且为了保持曾经达到的水平,也会愈发努力,激发出潜力。这等于是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属下员工的工作能力。 徐州人才友情提示:更多HR诀窍请关注徐州人才网 。 然而,在一个没有干劲的单位里,则会出现与上述局面相反的情形。那里的人们会争先恐后地把失败归罪于他人,根本谈不上配合。无论什么样的批评,即使是极其善意的,也不会被虚心接受,更没有人会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在这种氛围之下,人才怎么可能得到成长呢?只会陷入业绩日趋跌落、信心丧失、推卸责任的恶性循环之中。 要想管好人、带好人,建设一支活力充沛的队伍,就必须卓有成效地激发属下的潜能和干劲,使之形成一种协调有序竞相发展的整体氛围。由于机会有限,或个人性格差异,有些下属常常不敢或没有机会表现自己。这就要求领导善于观察,为下属创造机会,鼓励下属小试牛刀,使他们的各方面才能充分体现,这样识别了众人之长,再派以适当职位,公司效率准会大大提高。 人的干劲和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条件让其尽情发挥吧。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属下的才能自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取得更大的成绩,促进自身改变,变成更加理想的人才。就像一块粗坯,在不懂的人眼里只是一大块废物,而在慧眼识英、技艺高超的工匠手下,它会变成晶莹剔透、惹人喜爱的美玉。是美玉还是废物,关健在于你的手法。 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足够重视小金鱼的愤怒。有不少企业的领导,总会听到下属对自己抱怨的声音,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对下属大加责备,有的则怒火中烧。其实,这些处理方法都是不恰当的,这是上司与下属沟通不畅的主要表现。 下属对领导产生抱怨是很正常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领导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处理起来也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盲目处理,就很容易使员工的抱怨转化为愤怒,到那时就无法收拾了,所以,对于员工的抱怨要及时沟通,防患于未然。企业领导在沟通中处理员工的抱怨时,最好能掌握下面的12个字: 1、重视 作为企业的领导,对待员工对自己的抱怨,首先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重视了以后才有可能认真地想办法去沟通。有的领导认为员工的地位不高,肚子里有些牢骚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样想就完全错了,员工的抱怨是可以传播的,也是可以发展的。 2、老练 领导面对下属对自己的抱怨时,应该做到让自己先沉住气,不要一听到这些话便气冲斗牛,甚至是拍案而起,这样做只能使矛盾激化,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使自己冷静下来是一种本领,也是处理矛盾危机的捷径,同时也是权衡一个领导是否老练,经验是否丰富的重要指标。 3、倾听 能够耐心地听对方的讲话是一种做人的素质,作为领导要积极地掌握这种技巧。其实,倾听并不是所有人都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因为有的时候,尤其是当对方提出与你相反观点的时候,你将会忍不住要说上几句,总是想不留情面地打断对方的谈话。但此时,你要像“戒烟”一样忍住你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整、听清楚,这样轮到你说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反驳。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一则是自己素质不高的表现,再则就是使自己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与对方沟通时会找不准切入点。 4、直接 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说话要开门见山。比如:员工对你抱怨的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你完全可以根据这个你的话题,千万不要拐弯抹角,说了半天话,对方还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主题,那么,这样的沟通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沟通,这样的谈话除了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以外,什么都没做,而且让员工感到你故意在回避他所抱怨的内容,致使其更加坚信自己的抱怨,从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5、信任 信任,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只有领导在信任下属的同时,才能换来下属对领导的信任,为有效地沟通铺平道路。当下属对领导产生抱怨的时候,领导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相信下属是从工作出发,而不是对个人的攻击,这样在与下属沟通时才能就事论事,而不把个人情绪成分掺进去。 6、坦诚 假如当企业领导发现员工对自己的抱怨的确是因为自己的某些地方做的不恰当或不太合理时,要勇于承认错误。诚恳地道歉是解决矛盾的“良药”,也是一个人胸怀宽广的表现。有些领导明知是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或是想维护自己的地位而遮遮掩掩,甚至还要找出无数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做只能是欲盖弥彰,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是一个心理误区,敢于公开道歉并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说明了你为人坦诚,令人敬佩。 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埋怨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牢骚满腹,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骚和抱怨往往占了多数,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他们动辄抱怨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或者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可惜我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识才的伯乐!”;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抱怨分配不公平了,承诺的提成不兑现;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当然,他们的抱怨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可怕的是抱怨后面的打工心态。
是的,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不理智,因为抱怨会让人心情越来越糟糕,所有最关键还是先让自己冷静,想想解决办法或者弥补措施。
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
生活里,爱抱怨的人,大多是处于较低的情商水平,既无法控制情绪,也不懂得如何自我调整消化,他们不知道抱怨是一切关系的杀手,也从不知道自己的坏情绪会影响别人,最终,让抱怨成为了命运的帮凶。于丹曾说过:“抱怨是一种惰性、一种推脱。”

人生中总是难免有些波折,与其沉浸在某种莫名的情绪里伤春悲秋,倒不如索性爽快面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人生最正确的态度。这也就是现实里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状况——遇到事情乐观的人往往比悲观的人解决问题的效率更快,而且更被人所青睐。

因而说,在很多你觉得不能承受的压力与不能诉说的委屈面前,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本文标题: 抱怨的益处是什么,难道就毫无益处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97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朱雄英不死,朱棣会造反吗怎样才能在写知识性文章的时候降低作者价值观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Top